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物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407930.4

文献号 : CN10349496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徐如阳

申请人 : 徐如阳

摘要 :

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物,涉及中草药技术领域,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白鲜皮11-13份、连翘9-11份、生地黄29-31份、紫草9-11份、牡丹皮9-11份、玄参11-13份、升麻8-10份、黄连8-10份、党参9-11份、鱼腥草9-11份、紫花地丁9-11份、大青根9-11份。本发明在中药材选择和配伍上符合中医辨证理论,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原料易购,且配制方法简单,具有起效快,治愈率高。

权利要求 :

1.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白鲜皮11-13份、连翘9-11份、生地黄29-31份、紫草9-11份、牡丹皮9-11份、玄参

11-13份、升麻8-10份、黄连8-10份、党参9-11份、鱼腥草9-11份、紫花地丁9-11份、大青根9-11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白鲜皮12份、连翘10份、生地黄30份、紫草10份、牡丹皮10份、玄参12份、升麻9份、黄连9份、党参10份、鱼腥草10份、紫花地丁10份、大青根1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为口服制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口服制剂为汤剂。

5.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处方重量份数称取各原料药;

2)将上述各味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后置于砂锅内加水没过药面,浸泡30分钟后,用文火煎煮,煮沸后再续煎30分钟,共煎煮三次,合并三次煎液过滤,得到汤剂。

说明书 :

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清热解毒,清热法之一。适用于瘟疫、温毒及多种热毒病证或疮疡疔毒的治法。主治:大头温。恶寒发热,头面红肿掀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现代主要用于颜面丹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淋巴结炎,带状疱疹等证属风热毒邪为患者。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效果好,使用安全可靠的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物。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 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
[0006] 白鲜皮11-13份、连翘9-11份、生地黄29-31份、紫草9-11份、牡丹皮9-11份、玄参11-13份、升麻8-10份、黄连8-10份、党参9-11份、鱼腥草9-11份、紫花地丁9-11份、大青根9-11份。
[0007] 各原料药的优选重量份为:
[0008] 白鲜皮12份、连翘10份、生地黄30份、紫草10份、牡丹皮10份、玄参12份、升麻9份、黄连9份、党参10份、鱼腥草10份、紫花地丁10份、大青根10份。
[0009] 本发明所用到的原料药可从普通中药店购买得到,其规格符合国家中药材标准即可。
[0010]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本发明组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0011] 1)按如下重量份数称取各原料药;
[0012] 2)将上述各味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后置于砂锅内加水没过药面,浸泡30分钟后,用文火煎煮,煮沸后再续煎30分钟,共煎煮三次,合并三次煎液过滤,得到汤剂。
[0013] 1、药理分析:
[0014] 白鲜皮:苦;咸;寒。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
[0015] 连翘:苦,微寒。归肺、心、胆经。主治热病初起,风热感冒,发热,心烦,咽喉肿痛,急性肾炎等。
[0016]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0017] 紫草:性寒,味甘、咸。止血药;凉血药;清热解毒药。
[0018] 牡丹皮:性微寒,味苦;凉;微寒。归心;肝;肾;肺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0019] 玄参: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0020] 升麻: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0021] 黄连:苦,寒,无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0022] 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
[0023] 鱼腥草:性微寒,味苦。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
[0024] 紫花地丁:苦、辛、寒,无毒;归心、肝经。入药,其性寒味微苦,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0025] 大青根: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等功效。
[0026] 2、用法与用量:
[0027] 本发明药物的用药量取决于具体剂型,以及病人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因数。使用指导:汤剂:180-200ml,一天2次,早晚分服,3天为一疗程。
[0028] 3、本发明组合物进行了大量的动物急性毒性试验、动物长期毒性试验以及治疗疾病的大量临床试验,对该药投入治疗疾病的使用环节提供了科学而客观的依据。其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分别如下:
[0029] 1)对本发明制备的汤剂进行动物急性毒性试验:
[0030] 药物:本发明所用到的原料药从普通中药店购买得到,其规格符合国家中药材标准。
[0031] 试验动物:小白鼠,体重在50g左右,雌雄随机选择,由市场购买。
[0032] 方法和结果:取小白鼠10只,饥饿20小时左右,按每只每天分5次灌喂50ml,连续喂一周,观察10天,小鼠活动正常,无毒性反应,无死亡。表明口服液无急性毒性,临床用药剂量安全。
[0033] 2)对本发明制备的汤剂进行动物长期毒性试验:
[0034] 试验动物:大白鼠,体重在120-130g,雌雄随机选择,由市场购买。
[0035] 方法和结果:取大白鼠20只,分成2组,每组10只,其中第1组作为给药组,按每只每天2次灌喂,每次5-10ml不等,第2组正常喂食作为对照组,每日一次,连续灌喂90天,测体重,于最后一次给药后24小时断头处死,测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取心、肾等内脏,观察组织形态的变化,观察剂量的作用,观察饮食、活动的变化,实验证明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变化,均无毒性反应,是一种安全的药物。
[0036] 4、诊断标准
[0037] 1)临床诊断:发热,舌燥口渴,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0038] 2)为了验证临床疗效,本组方分别在安徽省中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试用,随机选取其中50例病人。
[0039] 3)治疗方法:按照本发明药物比例,称取原料(一剂量)煎煮,每天2次,一次180-200ml,分早晚服用,3天为一个疗程,最短1个疗程,最长5个疗程。
[0040] 4)疗效判定:
[0041] 痊愈:体征及症状完全改善,心情舒畅,精神焕发;显效:体征及症状显著改善,心情舒畅,精神很好;有效:体征及症状有改变,偶感稍有不适,但能接受;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相比无任何改变;具体治疗结果参见表1。
[0042] 表1
[0043]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50 15 30 3 2 96
[0044] 5、注意事项:
[0045] 1.饮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0046] 2.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0047] 3.驾驶员、高空作业者慎用。
[0048] 4.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该药品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0049] 5.对该药品及酒精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0050] 6.该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0051] 7.请将该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0052] 8.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该药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005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中药材选择和配伍上符合中医辨证理论,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原料易购,且配制方法简单,具有起效快,治愈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54]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55] 实施例1
[0056] 按如下重量份数称取各原料药:白鲜皮12g、连翘10g、生地黄30g、紫草10g、牡丹皮10g、玄参12g、升麻9g、黄连9g、党参10g、鱼腥草10g、紫花地丁10g、大青根10g。将上述各味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后置于砂锅内加水没过药面,浸泡30分钟后,用文火煎煮,煮沸后再续煎30分钟,共煎煮三次,合并三次煎液过滤,得到汤剂,一天两次分服即可。
[0057] 实施例2
[0058] 按如下重量份数称取各原料药:白鲜皮11g、连翘9g、生地黄29g、紫草9g、牡丹皮9g、玄参11g、升麻8g、黄连8g、党参9g、鱼腥草9g、紫花地丁9g、大青根9g。将上述各味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后置于砂锅内加水没过药面,浸泡30分钟后,用文火煎煮,煮沸后再续煎30分钟,共煎煮三次,合并三次煎液过滤,得到汤剂,一天两次分服即可。
[0059] 实施例3
[0060] 按如下重量份数称取各原料药:白鲜皮13g、连翘11g、生地黄31g、紫草11g、牡丹皮11g、玄参13g、升麻10g、黄连10g、党参11g、鱼腥草11g、紫花地丁11g、大青根11g。将上述各味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后置于砂锅内加水没过药面,浸泡30分钟后,用文火煎煮,煮沸后再续煎30分钟,共煎煮三次,合并三次煎液过滤,得到汤剂,一天两次分服即可。
[0061] 典型病例:
[0062] 病例1
[0063] 齐某,女,30岁,公司员工,安徽省阜阳市人。患者心烦,舌燥口渴,排尿不舒,座疮时起时落。舌质暗,舌尖红,苔薄腻,脉左弦,右沉。辨证:热毒内郁,气血失和。服用本发明处方2个疗程后,患者无新发痤疮,排尿畅,继续服用本发明两个疗程,症状全部消失,痊愈。
[0064] 病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