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松褐天牛引诱剂及其应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488407.9

文献号 : CN10356389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邓建宇王义平王富民唐爱妙崔艮中马四国刘翠微

申请人 : 浙江农林大学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松褐天牛引诱剂及其应用,所述的松褐天牛引诱剂包括:植物源引诱剂以及聚集信息素2-十一烷氧基-1-乙醇,其中植物源引诱剂包括体积百分比α-蒎烯60%~85%、β-蒎烯0~20%、乙醇15%~40%的组分,聚集信息素2-十一烷氧基-1-乙醇的剂量为0.5—100mg/诱芯。该新型的复合引诱剂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诱捕效果理想、安全、环保等优点,能够有效的控制松褐天牛林间虫口密度,遏制松材线虫病的蔓延和传播。

权利要求 :

1.一种松褐天牛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松褐天牛引诱剂由下列成分组成:植物源引诱剂以及聚集信息素2-十一烷氧基-1-乙醇,其中植物源引诱剂由以下成分组成:植物源引诱剂的体积百分比α-蒎烯66.625~76.25%、β-蒎烯3.75~13.375%、无水乙醇

20%的组分,聚集信息素2-十一烷氧基-1-乙醇的剂量为20mg/诱芯。

2.一种撞板式漏斗型诱捕器,其中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源引诱剂位于撞板式漏斗型诱捕器的诱芯中,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集信息素位于橡皮塞中。

3.上述引诱剂或撞板式漏斗型诱捕器的应用,所述的应用为用于诱捕松褐天牛雌雄两性成虫和/或防治松材线虫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所述的诱捕器悬挂于松材线虫病和松褐天牛的发生区。

说明书 :

一种松褐天牛引诱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播松材线虫的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成虫引诱剂,属害虫防治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引发松树毁灭性病害——松材线虫病的病原物。我国于1982年首次在江苏南京发现有松材线虫病,在短短的二十几年中,此病在我国迅速扩展蔓延,目前已扩展到全国110多个县市,造成松林资源的严重破坏,经济损失巨大。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和扩散与寄主植物、媒介昆虫密切相关。目前控制松材线虫病的最有效的途径是控制媒介昆虫的发生和危害,以达到控制松材线虫病的目的。自然界中可以携带松材线虫的昆虫有多种,但是作为媒介昆虫的已报道13种,全部为墨天牛属种类。我国的关键媒介昆虫为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 ternatus Hope)。松褐天牛也是林业上危害严重的蛀干类害虫。单独发生亦能引起松树枯萎病并致死。开发引诱物质,利用引诱剂诱杀松褐天牛及其携带的病原线虫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它可以全天候监测和控制松褐天牛,实现对松材线虫病的控制。
[0003] 陈纪文等研制的引诱剂(申请号200810028389)的主要成份为纯天然松针提取物或者寄主树韧皮部乙醇提取物和乙醇。该引诱剂存在关键有效物质及作用机理不清、加工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过高,同时要将寄主植物的针叶或者树皮浸提,砍伐和耗损大量松树。
[0004] 赵锦年等研制的蛀干类害虫引诱剂(专利号ZL03115289)主要由α-蒎烯、β-蒎烯、乙醛、丙酮、酒精配制而成,其中各种成份的重量百分比为:α-蒎烯30~70%、β-蒎烯2~25%、乙醛2~20%、丙酮8~38%、酒精10~40%。
[0005] 肖春等研制的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申请号200910094345.7)的组分以及其体积百分比是:松节油60~80%、乙醇16~24%、苯乙醇2~10%、松油醇2~6%。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各成分的体积百分比为:α-蒎烯24.64~32.86%、β-蒎烯22.91~30.55%、3-蒈烯6.51~8.68%、β-水芹烯2.97~3.96%、异松油烯0.74~0.99%、月桂烯0.62~0.83%、其他1.60~2.13%、乙醇16~24%、苯乙醇2~10%、松油醇2~
6%。
[0006] 这些引诱剂都存在成份多、加工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引诱效果不理想等缺点。因此,如何获得能够成分简单,引诱效果好的松褐天牛引诱剂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7] 针对现有技术状况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安全、环保、引诱力强等优点的松褐天牛引诱剂,为监测松褐天牛成虫的种群数量,有效降低虫口密度,遏制松材线虫病的自然扩散蔓。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 本发明一方面涉及一种松褐天牛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松褐天牛引诱剂包括:植物源引诱剂以及聚集信息素2-十一烷氧基-1-乙醇,其中植物源引诱剂包括体积百分比α-蒎烯60%~85%、β-蒎烯0~20%、乙醇15%~40%的组分,聚集信息素2-十一烷氧基-1-乙醇的含量为0.5—100mg/诱芯。
[0009]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β-蒎烯的重量体积比是1~20%,优选是2~6%。
[0010]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褐天牛引诱剂不包括其它活性成分。
[0011] 本发明另一方面涉及一种撞板式漏斗型诱捕器,其中所述的植物源引诱剂位于撞板式漏斗型诱捕器的诱芯中,聚集信息素位于橡皮塞中。
[0012]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涉及上述引诱剂或撞板式漏斗型诱捕器的应用,所述的应用为用于诱捕松褐天牛雌雄两性成虫和/或防治松材线虫病。
[0013]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诱捕器悬挂于松材线虫病和松褐天牛的发生区。
[0014] 本发明的有益结果是:1、该引诱剂对松褐天牛雌雄两性成虫均有显著引诱效果,可用于松褐天牛田间的发生及为害的预测预报,也可直接用于防治,降低田间种群。2、使用成本低廉,生产工艺简单。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实施例1:
[0016] 现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并通过相应的试验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7] 表1试剂来源及纯度
[0018]
[0019] 配方1α-蒎烯(64ml)+无水乙醇(16ml)+2-十一烷氧基-1-乙醇(0.5mg)[0020] 配方2α-蒎烯(64ml)+无水乙醇(16ml)+2-十一烷氧基-1-乙醇(5mg)[0021] 配方3α-蒎烯(64ml)+无水乙醇(16ml)+2-十一烷氧基-1-乙醇(10mg)[0022] 配方4α-蒎烯(64ml)+无水乙醇(16ml)+2-十一烷氧基-1-乙醇(20mg)[0023] 配方5α-蒎烯(61ml)+β-蒎烯(3ml)+无水乙醇(16ml)
[0024] 配方6α-蒎烯(61ml)+β-蒎烯(3ml)+无水乙醇(16ml)+2-十一烷氧基-1-乙醇(20mg)
[0025] 配方7α-蒎烯(58.2ml)+β-蒎烯(5.8ml)+无水乙醇(16ml)+2-十一烷氧基-1-乙醇(20mg)
[0026] 配方8α-蒎烯(53.3ml)+β-蒎烯(10.7ml)+无水乙醇(16ml)+2-十一烷氧基-1-乙醇(20mg)
[0027] 对比1α-蒎烯(64ml)+无水乙醇(16ml)(申请者以前申请的专利配方,申请号:201210557269.0)
[0028] 对比2浙江森检局产品M-99
[0029] 按一定比例配制植物源引诱剂,然后将植物源引诱剂80ml加入到一种200ml的塑料缓释瓶(太原市小店区三成塑料厂)。将松墨天牛聚集信息素2-十一烷氧基-1-乙醇配制成浓度为0.5mg-100mg/100微升的正己烷或乙醇溶液。根据剂量加入到橡皮塞中制成聚集信息素诱芯。松墨天牛聚集信息素诱芯及植物源引诱剂与诱捕器一起组合使用。诱捕器选用安徽宣州生产的撞板式漏斗型诱捕器。
[0030] 不同配方及对比在林间对松褐天牛的引诱效果。
[0031] 诱捕器选用安徽宣州生产的撞板式漏斗型诱捕器。诱捕器由马口白铁皮制成,上方为底径41cm的伞形罩,罩下为长50cm、宽13cm的4块挡虫板,板的中上方安装一用于安放诱芯的圆柱形诱芯套(直径10cm、高16cm),套壁布满直径0.14cm的圆孔;挡虫板下方连接上口径41cm、下口径9cm的漏斗,漏斗颈长12cm,漏斗壁与竖直面成45℃夹角。诱捕时,漏斗颈下套一塑料袋,用于收集诱捕到的昆虫。植物源引诱剂的诱芯均为具缓释效果的200ml塑料瓶(太原市小店区三成塑料厂)。塑料瓶中加入引诱剂,试验地点在浙江长兴县桃花林场。将松墨天牛聚集信息素2-十一烷氧基-1-乙醇配制成浓度为0.5mg-100mg/
100微升的正己烷或乙醇溶液,根据剂量加入到橡皮塞中制成聚集信息素诱芯。聚集信息素诱芯通过细铁丝悬挂在诱捕器之中。诱捕器悬挂于松材线虫病和松褐天牛的发生区,以及重点疫情监控区内,每个诱捕器相距40—50米,诱捕器设置在山顶、林道两旁空气较流通处。设置以下8个配方(见表1)。另2个对比(浙江森检局产品M-99及申请者以前申请的专利配方)。塑料瓶中加入引诱剂剂量均为80ml。每种处理设三个重复。
[0032] 表2.不同配比在林间对松褐天牛的引诱效果(浙江长兴县,2013,6.10-30,N=3)[0033]
[0034] 表2及表3的结果表明,配方1-8在林间引诱到的松褐天牛数量要比对比1(申请者以前申请的专利配方)及对比2(浙江森检局产品M-99)明显多。申请者以前申请的配方再加入松褐天牛聚集信息素引诱剂2-十一烷氧基-1-乙醇后,对松褐天牛雌雄成虫的引诱力提高到1.6—8.5倍。此外,加入β-蒎烯之后,相比于不加入β-蒎烯的配方,其对松褐天牛雌雄成虫的引诱力也提高了1.2—1.4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