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雨水径流中去除污染物的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277264.2

文献号 : CN10357014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郭天鹏

申请人 : 郭天鹏

摘要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从雨水径流中去除污染物的装置,包括桶状过滤格栅、沉淀/渗透池和滤池。桶状过滤隔栅截流输入的水中的漂浮物和大颗粒物后输出。沉淀/渗透池包括依次相连的两级沉淀/渗透池,第一级沉淀/渗透池接收输入的水,水从第一级沉淀/渗透池的侧向流入在第一级沉淀/渗透池内形成旋流,第二级沉淀/渗透池接收从第一级沉淀/渗透池流出的水,水在第二级沉淀/渗透池中降低流速后输出。滤池中具有滤芯,输入滤池的水流过滤芯,从滤池底部排出。桶状过滤隔栅、沉淀/渗透池和滤池的其中之一或者数个依次连接形成该装置。

权利要求 :

1.一种从雨水径流中去除污染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桶状过滤隔栅,桶状过滤隔栅截流输入的水中的漂浮物和大颗粒物后输出,所述桶状过滤隔栅包括数个依次连接的桶状隔栅节,每一个桶状隔栅节上开有数列孔,每一列孔均匀分部在桶状隔栅节的圆周上;

沉淀/渗透池,沉淀/渗透池包括依次相连的两级沉淀/渗透池,第一级沉淀/渗透池接收输入的水,水从第一级沉淀/渗透池的侧向流入在第一级沉淀/渗透池内形成旋流,第二级沉淀/渗透池接收从第一级沉淀/渗透池流出的水,水在第二级沉淀/渗透池中降低流速后输出;

滤池,滤池中具有滤芯,输入滤池的水流过滤芯,从滤池底部排出;

其中,所述桶状过滤隔栅、沉淀/渗透池和滤池的其中之一或者数个依次连接形成所述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雨水径流中去除污染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桶状隔栅节长1.5米,每一个桶状隔栅节上排列20列孔,每一列孔沿桶的外周每隔22.5°开设一个长方形孔,所述桶状过滤隔栅包括2至6个桶状隔栅节,每个桶状隔栅节的连接处设有清理口,在桶状过滤隔栅与雨水集水管的连接处设有清理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雨水径流中去除污染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级沉淀/渗透池呈桶形,第一级沉淀/渗透池内包括进水管和溢流管,进水管的进水端为向下弯曲的弯头,开口朝向底部,进水管的出水端连通到第二级沉淀/渗透池,进水端的开口高度低于第一级沉淀/渗透池的额定蓄水高度;溢流管连通第一级沉淀/渗透池和第二级沉淀/渗透池,溢流管的高度高于第一级沉淀/渗透池的最大蓄水高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从雨水径流中去除污染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级沉淀/渗透池呈桶形,中心具有一挡板,挡板将第二级沉淀/渗透池分为前部和后部,进水管的出水端位于前部;第二级沉淀/渗透池具有排水管,排水管的进水端位于后部且水平高度与进水管的出水端等高,排水管的出水端连通到滤池;挡板的底端与第二级沉淀/渗透池的底部之间有一间隙,挡板的顶端高于第二级沉淀/渗透池的额定蓄水高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从雨水径流中去除污染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级沉淀/渗透池和第二级沉淀/渗透池的底部铺设有碎石层和土壤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雨水径流中去除污染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池包括:

溢流堰,溢流堰从滤池中分隔出溢流槽,溢流槽连通排水管网;

支撑床,支撑床将滤池隔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上部空间为存储和处理空间,下部空间为排水空间;

数个滤芯,数个滤芯由支撑床支撑于上部空间中,滤芯呈桶状;

排水池,位于下部空间中,支撑床上有与排水池连通的通孔,排水池连通到溢流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从雨水径流中去除污染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为套筒形,下部宽度大于上部宽度,滤芯包括底盘、滤网、滤料、外罩和中空管,外罩和底盘之间有缝隙,滤料放在滤网之内,中空管置于滤芯的中心,并同支撑床上的通孔连通,滤芯由外罩包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从雨水径流中去除污染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为细沙、沸石颗粒、珍珠岩颗粒、活性炭颗粒、表面镀有金属氧化物的人工合成填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雨水径流中去除污染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整体埋于地下,并且开有连通到地面的通道,该装置的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结构。

说明书 :

从雨水径流中去除污染物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雨水径流中多种污染物的去除工艺和方法。特别针对径流中漂浮物,悬浮颗粒物,不溶性和可溶性的重金属的去除装置。技术背景
[0002] 多年来人们对雨水的认识主要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匀会带来旱涝灾害。对于雨水采用的控制手段多集中于如何有效的收集雨水产生的径流,并将其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的排入水渠、河流和湖泊中,从而避免城市中产生洪涝灾害,影响大众的生活和生产。然而,随着人类工业活动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改变了土地的使用特性。越来越多的不可渗透性的地面改变了水的自然循环途径。雨水的地下渗透和植被吸收量越来越少,而产生的径流越来越多。同时,人类活动的增加,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和量也随之增加。这些污染物在地面上不断积累,在雨水径流的冲刷下被带入周围的河流和湖泊。这样不仅造成洪涝灾害的频发,也使水体的污染日渐严重。目前,雨水的控制不仅对流量和流速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雨水中污染物的控制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0003] 雨水和生活污水比较起来具有其特殊性,比如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流速和流量的多变性,雨水中的污染物多是物理和化学污染物而非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雨水污染物的来源非常广泛。现代化的各种建筑物,比如道路,桥梁,屋顶等都会在自然的过程中释放出金属离子。道路交通产生的污染更是种类繁多。比如汽车的燃油系统可以产生VOC,碳氢化合物。车身可能带来Zn、Cr、Fe和Al等金属污染。刹车系统可以带来Cu和Pb的污染。车胎的磨损会带来Zn、Cd和固体颗粒物的污染。路面本身的磨损也会带来颗粒物、PAHs和酚类的污染。城市的雨水污染物的监测数据说明与典型的生活污水相比较,雨水中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总量并不低。
[0004] 随着进一步的城市化,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中雨水带来的污染将越来越严重。总体看,我国雨水污染控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缺乏雨水污染控制意识,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缺乏统筹考虑;(2)缺少基础性研究,人们对雨水对环境、资源的影响研究不足,对雨水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程度较低;(3)没有可行的技术与管理规范,缺乏配套的法规、政策和管理体系;(4)雨水污染控制产业化程度低,缺乏相应的处理技术、设备和专业人才。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国内在雨水处理技术和设备还不完善的条件下,提供一种用于雨水中污染物综合去除的处理装置。通过该装置对雨水径流进行处理后,雨水可以排放入天然水体中,而不增加水体中的污染负荷,影响水生物赖以生存的水环境。
[0006]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从雨水径流中去除污染物的装置,包括桶状过滤隔栅、沉淀/渗透池和滤池。该装置可以包括桶状过滤隔栅、沉淀/渗透池和滤池其中的一个部件,或者选择其中的几个或者全部的部件依次连接形成该装置。桶装过滤隔栅截流输入的水中的漂浮物和大颗粒物后输出。沉淀/渗透池包括依次相连的两级沉淀/渗透池,第一级沉淀/渗透池接收输入的水,水从第一级沉淀/渗透池的侧向流入在第一级沉淀/渗透池内形成旋流,第二级沉淀/渗透池接收从第一级沉淀/渗透池流出的水,水在第二级沉淀/渗透池中降低流速后输出。滤池中具有滤筒,输入滤池的水流过滤芯,从滤池底部排出。
[0007] 在一个实施例中,桶状过滤隔栅包括数个依次连接的桶状隔栅节,每一个桶状隔栅节上开有数列孔,每一列孔均匀分部在桶状隔栅节的圆周上。
[0008]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个桶状隔栅节长1.5米,每一个桶状隔栅节上排列20列孔,每一列孔沿桶的外周每隔22.5°开设一个的长方形孔,所述桶装过滤隔栅包括2至6个桶状隔栅节,每个两个桶状隔栅节的连接处设有清理口,在桶状过滤隔栅与雨水集水管的连接处设有清理口。
[0009]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级沉淀/渗透池呈桶形,第一级沉淀/渗透池内包括进水管和溢流管,进水管的进水端为向下弯曲的弯头,开口朝向底部,进水管的出水端连通到第二级沉淀/渗透池,进水端的开口高度低于第一级沉淀/渗透池的额定蓄水高度;溢流管连通第一级沉淀/渗透池和第二级沉淀/渗透池,溢流管的高度高于第一级沉淀/渗透池的最大蓄水高度。
[0010]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级沉淀/渗透池呈桶形,中心具有一挡板,挡板将第二级沉淀/渗透池分为前部和后部,进水管的出水端位于前部;第二级沉淀/渗透池具有排水管,排水管的进水端位于后部且水平高度与进水管的出水端等高,排水管的出水端连通到滤池;挡板的底端与第二级沉淀/渗透池的底部之间有一间隙,挡板的顶端高于第二级沉淀/渗透池的额定蓄水高度。
[0011]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级沉淀/渗透池和第二级沉淀/渗透池的底部铺设有碎石层和土壤层。
[0012] 在一个实施例中,滤池包括溢流堰、支撑床、数个滤筒和排水池。溢流堰从滤池中分隔出溢流槽,溢流槽连通排水管网。支撑床将滤池隔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上部空间为存储和处理空间,下部空间为排水空间。数个滤筒由支撑床支撑于上部空间中。排水池位于下部空间中,支撑床上有与排水池连通的通孔,排水池连通到溢流槽。
[0013] 在一个实施例中,滤筒为套筒形,下部宽度大于上部宽度,滤筒包括底盘、滤网、装填有滤料的滤芯、外罩和中空管,外罩和底盘之间有缝隙,滤料放在滤网之内,中空管置于滤芯的中心,并同支撑床上的通孔连通,滤芯由滤筒罩包围。
[0014] 在一个实施例中,滤料为细沙、沸石颗粒、珍珠岩颗粒、活性炭颗粒、表面镀有金属氧化物的人工合成填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5] 在一个实施例中,装置整体埋于地下,并且开有连通到地面的通道,该装置的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结构。
[0016] 本发明的雨水处理装置建造灵活,可建造在停车场下,节省空间。装置的大小可以根据处理径流量的多少而确定。滤筒的升流式设计使使用寿命大大增加,也使便于更换。设备的维护和清理方便。只需要通过真空清洁车将隔栅内的垃圾和沉淀/渗透池中的垃圾吸出来。清洁工人也可以通过设备顶端的通道进入设备内部进行清理。清理周期一般一年2次,或根据情况而定。

附图说明

[0017] 图1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从雨水径流中去除污染物的装置的俯视结构图。
[0018] 图2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从雨水径流中去除污染物的装置的侧视结构图。
[0019] 零部件名称列表:
[0020] 1-进水管;2-清理口;3-隔栅;4-第一级沉淀/渗透池;5-进入通道;6-第二级沉淀/渗透池;7-滤筒;8-出水槽;9-出水管;10-集水槽;11-侧向进水管;12-第二级沉淀/渗透池进水管;13-溢流管;14-挡板;15-滤池进水管;16-中空管;17-滤筒盖;18-排水槽;19-溢流槽;20-装置维护通道;21-滤池池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实现对雨水中多种污染物的综合处理的装置。
[0022]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实现对污水中的污染物的高效去除:雨水通过集水管收集并进入该装置。
[0023] 使用桶状过滤隔栅去除雨水中的漂浮物,大的颗粒物被截留在隔栅之内。使用沉淀/渗透池进行小颗粒沉淀并降低水流速度。沉淀/渗透池由两个桶状构筑物前后连接组成。雨水从第一级沉淀/渗透池侧向流入,在池内形成旋流,较小的颗粒物随之沉淀下来。较为澄清的雨水进入第二级沉淀/渗透池进一步处理。第二级沉淀/渗透池中的隔板设计将流速降低,使颗粒物进一步沉淀下来。使用过滤池对水进行进一步的精细过滤。过滤池内排放一定数量的滤筒。水由滤芯的底部流入,自下而上流过滤芯后由滤芯中心的中空管流入过滤池底部的排水池,然后通过出水管排出。
[0024] 桶状过滤隔栅、沉淀/渗透池和滤池可以根据需求单独使用形成处理装置,也可以几个部件依次连接形成处理装置。如果多个部件依次连接,那么排放的顺序是桶状过滤隔栅在沉淀/渗透池之前,沉淀/渗透池在滤池之前。整个处理装置埋入地下。装置的顶端设有通道,由此可以进入装置内进行维护和清理。
[0025] 桶状过滤隔栅、沉淀/渗透池和滤池中的每一个的净化原理不同,针对的污染物也不同。根据不同地区的雨水中的污染物的性质,以及排放的要求对三个装置进行组合运用或者单独使用。
[0026] 第一个装置为桶状过滤隔栅。材料为镀锌的不锈钢。每节长1.5米。沿桶一周每隔22.5°有一个长50mm,宽5mm的长方形孔;每节隔栅上并排有20列这样的孔。孔的大小和形状以及多少也可以根据要截流的颗粒物的大小进行调整和排列。此单元可由2到6节这样的桶状隔栅组成。在与进水管连接的桶形隔栅之前有一个0.5mx0.3m的开口,以便清理被截留的垃圾。在每节的连接处也设有直径0.3m的开口,以便清除被截留在桶状隔栅中的垃圾和颗粒物。桶状过滤隔栅首尾固定在池壁上,并在每节链处有支撑架进行固定和支撑。
[0027] 桶状过滤隔栅可以放置在一池中,雨水在流过桶状过滤隔栅的过程中漂浮物、垃圾和大的颗粒物等被截流下来,流出的雨水流到池底。池底的末端向前端倾斜,池底前端设有集水槽,雨水流入前端的集水槽。
[0028] 第二个装置是沉淀/渗透池。雨水从沉淀/渗透池的一侧流入。如果组合使用桶状过滤隔栅和沉淀/渗透池,集水槽可以与从沉淀/渗透池的入口管道连通,这样经过桶状过滤隔栅的雨水就通过与集水槽和沉淀/渗透池连接的管道从沉淀/渗透池的一侧流入。雨水侧向以较快速度流入桶形的沉淀/渗透池内,在池内形成一个旋流状态。这种旋流态会将颗粒物带入池底,使颗粒物迅速沉淀下来。池底可以铺满碎石,0.3m-0.5m厚,碎石层下是土壤层。在碎石层和土壤层外有土工隔栅包围。雨水可以通过碎石层和土壤层下渗到土壤中去。如果在地下水位较浅的地区使用,为了防止雨水污染地下水,可以将池底用混凝土封闭,防止雨水下渗。这样此单元将只起到沉淀池的作用。
[0029] 沉淀/渗透池分为两级,第一级沉淀/渗透池通过一个进水管和一个溢流管与第二级沉淀/渗透池连接。进水管的一端有一个弯头状的设计,使管口朝向池底,并位于第一级沉淀/渗透池的中心。正常操作时,管口被浸没在水中。雨水通过开口朝下的管口流入,从管子的另一端流出,进入第二级沉淀/渗透池。这样的设计可以避免小的漂浮物流入第二级沉淀/渗透池。在进水管的上方设有一个溢流管,也与第二级沉淀/渗透池相连接。在雨量超过第一级沉淀/渗透池的情况下,雨水可以迅速通过溢流管流出。
[0030] 第二级沉淀/渗透池的中心设有一挡板。挡板将沉淀/渗透池分为两部分。池底与挡板之间有高度为0.3m的缝隙。雨水通过此缝隙流入沉淀/渗透池的第二部分。第二级沉淀/渗透池的排水管同后续的滤池相连。这个排水管与二级沉淀/渗透池的进水管在同一水平高度。雨量过多时,雨水可以直接越过挡板,通过排水管进入后续的滤池。第二级沉淀/渗透池的池底构造同第一级相同,可以由碎石、土壤和土工隔栅组成,也可以采用封闭型式。
[0031] 第一级和第二级沉淀/渗透池先后串联连接。同时有两个这样的处理单元以并联方式连接。这样不仅增加了处理能力,也在一个单元失效的时候可以保证对雨水中的颗粒物还有一定的处理效果。
[0032] 第三个装置是滤池。如果采用多个装置连接的方式,滤池被配置为最后一个装置,需要配置在沉淀/渗透池之后或者桶状过滤隔栅之后。比如滤池配置在沉淀/过滤持之后,那么经过第二级沉淀/渗透池的雨水流入滤池。滤池由池体和滤筒组成。滤池本身由支撑床,溢流堰,和排水池,溢流槽组成。支撑床将滤池隔为上下两个空间。支撑床上部的空间排列多个滤筒。支撑床上有直径0.15m的孔与下层的排水池相连。滤芯套在支撑床上的连接孔上。支撑床的上部作为雨水的储存空间和处理空间,下部为排水空间。池的末端有溢流堰将滤池分割为前后两个部分。过多的雨水可以直接流过溢流堰,进入溢流槽,然后经排水管排除。排水槽与溢流槽中间由管道连通,经过过滤后的雨水流入溢流槽,然后经排水管流出滤池。
[0033] 滤筒排列在滤池内。滤筒下宽上窄。由底盘,滤网,装有滤料滤芯,外罩和中空管组成。底盘直径0.6m,滤芯高0.6m。外罩和底盘之间有30mm的缝隙。中空管直径150mm,置于滤芯的中心,并同支撑床上的孔相通。滤芯由外罩包围。外罩顶端有罩头,上边有一贯通孔,方便在更换滤料时将滤芯取出。滤筒的底盘和外罩均有PVC制成。雨水通过底座和外罩之间的缝隙,又下至上进入滤芯,然后通过中空管流入排水槽。
[0034] 上述雨水处理装置在埋于地下。处理装置的顶端与地面平齐,底端位于地下3.0m-3.5m。顶端设有若干个井口,可以方便的通过梯子进入沉淀/渗透池和过滤池进行设备的维护。
[0035] 所述处理装置的池壁,池顶,池底,溢流堰,支撑床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结构。所述滤料为细沙、沸石颗粒、珍珠岩颗粒、活性炭颗粒、表面镀有金属氧化物的人工合成填料等的一种或几种。
[0036] 本发明净化雨水的原理为:雨水的地表径流通过雨水收集管网进入处理装置。依靠桶状过滤隔栅去除雨水中的漂浮物,大的颗粒物等垃圾,这些污染物被截留在桶形隔栅之内。经过过滤隔栅的雨水反向流入装置前端的集水槽。雨水侧向进入到沉淀/渗透池中的第一级沉淀/渗透池。若池底为开放式(碎石和土壤位于池底),雨水会通过碎石和土壤渗入地下。这样雨水中的各种污染物通过土壤渗透得到去除,同时雨水的水量也大大的减少。若池底为封闭型。雨水中的较小的颗粒物会在旋流作用下沉淀到池底。雨水从开口朝下的连通管进入第二级沉淀/渗透池。池中的挡板将池分割为前后两个部分。雨水中颗粒物在流速缓慢的情况下进一步沉淀。在开放式池底的情况下雨水会进一步渗入地下。是否为开放池底,要根据具体的土壤渗透特性和地下水位深浅情况确定。雨水进入过滤池。过滤池中排列有一定数量的过滤滤筒。滤筒的多少根据处理雨水径流的多少决定。滤筒中填充上述的一种或多种滤料。雨水由滤筒的底盘和外罩的缝隙由下至上流过滤料。升流式设计减少了滤料的堵塞。雨水在流经滤料的过程中未被沉淀/渗透池去除的小的颗粒物被滤料之间的细小空隙截流下来;雨水中的可溶性的金属、氮、磷等污染物被具有吸附能力滤料的表面和内部的毛细孔所吸附而被去除。净化过的雨水通过滤芯中间的中空管流入排水槽,然后排入排水管网或受纳水体。整套处理设备中设有溢流装置。在水量超过设计处理水量的时候,雨水在经过桶形隔栅后可以经溢流管和溢流堰直接排出系统。
[0037] 本发明的雨水处理装置建造灵活,可建造在停车场下,节省空间。装置的大小可以根据处理径流量的多少而确定。滤筒的升流式设计使使用寿命大大增加,也使便于更换。设备的维护和清理方便。只需要通过真空清洁车将隔栅内的垃圾和沉淀/渗透池中的垃圾吸出来。清洁工人也可以通过设备顶端的通道进入设备内部进行清理。清理周期一般一年2次,或根据情况而定。
[003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0039] 实施例1
[0040] 该实施例揭示了一种针对雨水中污染物进行去除处理的雨水处理装置,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桶状过滤隔栅,沉淀/渗透池和过滤池三个处理单元。雨水通过进水管1进入桶状过滤隔栅3,雨水通过桶状过滤隔栅3后流入沉淀/渗透池前端的集水槽10中。集水槽10有水管11与沉淀/渗透池相连,水管11由沉淀/渗透池的侧向进入,在沉淀/渗透池中产生旋流。雨水通过第一级沉淀/渗透池4中心与第二级沉淀/渗透池6相连接的水管12流入二级沉淀/渗透池6。第一级沉淀/渗透池4和第二级沉淀/渗透池6均设有可以进入池内的进入通道5。经过二级沉淀/渗透池6之后流入滤池21。第一和第二级沉淀/渗透池中间还有溢流管13连接。雨水通过滤池进水管15流入过滤池21。
滤池中放置了一定数量的滤筒7。滤筒中放置滤料,滤料被封装在滤筒盖中17。雨水自下而上通过由滤料组成的滤芯,然后由滤芯中的中空管16流入排放池18,之后进入出水槽8,通过出水管9接入排水管网,将处理后的雨水排放到水体中,或下游的雨水管网。整个处理装置埋于地下。可以通过地面上的装置维护通道20进入装置进行系统维护。
[0041] 如图1所示,桶状过滤隔栅2每节长1.5米。由镀锌不锈钢制成。沿桶一周每隔22.5°有一个长50mm,宽5mm的长方形孔;每节桶形隔栅上并排有20列这样的孔。每节隔栅之间有设有直径0.3m的清理口2,以便清楚截留在隔栅中的垃圾和颗粒物。垃圾和大的颗粒物被截留在隔栅之内,过滤后的雨水可以流到集水槽中。
[0042] 如图2所示,沉淀/渗透池由两个单元串联组成。在第一个单元是第一级沉淀/渗透池4,其中形成旋流的流态。稍大一点的颗粒物可以沉淀到池底,同时雨水也会渗入到周围的土壤之中。初步沉淀后的雨水进入第二级沉淀/渗透池6。二级沉淀/渗透池中间有挡板14,可进一步降低雨水流速。雨水在第二级沉淀/渗透池6中处在一个静置的状态,因此较小颗粒物可以进一步沉淀,雨水还会进一步渗透到周围的土壤之中。
[0043] 如图2所示,处理系统中有两个这样的处理单元并列。沉淀/渗透池会并过多的雨水可以通过沉淀/渗透池中的溢流管直接进入下一个处理单元。沉淀/渗透池埋于地下,可以由HDPE材料制成或钢筋混凝土制成。
[0044] 如图2所示,滤池21中有9行,11列滤芯。此排列根据处理水量的大小而改变。滤芯放置在支撑床上,每个滤芯中的中空管16和排水池连接。雨水从滤芯罩和滤芯底盘之间的缝隙中流入滤芯。雨水在自下而上流过滤料的过程中,颗粒物被截留在滤料之间的空隙之中,可溶性的污染物,如重金属被滤料表面所吸附而除去。过滤后的雨水由中空管流16入排水池18,然后排出系统。超过设计处理流量的雨水可由溢流堰19直接流入出水槽8,排出系统。
[0045] 实施例2
[0046] 该实施例揭示了针对雨水中漂浮垃圾和大颗粒污染物进行去除的雨水处理装置。该实施例仅采用桶状过滤隔栅这一单独装置。桶状过滤隔栅的结构和图1和图2中所示的桶状过滤隔栅一致,雨水通过收集管路流入过滤隔栅。隔栅每节长0.5米,由6节组成。由镀锌不锈钢制成。隔栅两端固定在水泥混凝土筑城的水槽中,中间有支撑同池底连接。沿桶一周每隔22.5°有一个长30mm,宽3mm的长方形孔;每节桶形隔栅上并排有20列这样的孔。每节隔栅之间有设有直径0.2m的开口,以便清除截留在隔栅中的垃圾和颗粒物。垃圾和大的颗粒物被截留在隔栅之内,雨水从隔栅的缝隙中流入水槽。通过水槽底部的排水管排放到下游的雨水管路,或者河道中。
[0047] 实施例3
[0048] 该实施例揭示了针对雨水中的悬浮物、小颗粒以及附着在小颗粒上的污染物进行去除的雨水处理装置。该实施例仅采用沉淀/渗透池这一单独装置。沉淀/渗透池的结构和图1和图2中所示的沉淀/渗透池类似,同样采用多级配置,级数可以根据需要配置为一级、两级或者更多级。雨水通过收集管路从侧向以一定速度流入第一级沉淀/渗透池。雨水在第一级沉淀/渗透池内形成旋流的流态。稍大一点的颗粒物沉淀到池底,同时雨水也会渗入到周围的土壤之中。初步沉淀后的雨水通过开口朝下的连通管进入第二级沉淀/渗透池。雨水在第二级沉淀/渗透池中处在一个静置的状态,因此更小的可沉淀颗粒物可以进一步沉淀,同时雨水还会进一步渗透到周围的土壤之中。根据处理要求,在第二级沉淀/渗透池之后还可以有第三级或第四级沉淀/渗透池,进一步去除沉淀物和渗入周围的土壤。处理后的雨水由排水管路排入下游。
[0049] 实施例4
[0050] 该实施例揭示了针对雨水中的微小颗粒物、可溶性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物进行去除的雨水处理装置。该实施例仅采用滤池这一单独装置。滤池的结构和图1和图2中所示的滤池一致。雨水通过收集管路流入滤池。滤池中放置根据处理水量的大小确定的滤芯。滤芯放置在支撑床上,每个滤芯中的中空管和排水池连接。雨水从滤芯罩和滤芯底盘之间的缝隙中流入滤芯。雨水在自下而上流过滤料的过程中,颗粒物被截留在滤料之间的空隙之中,可溶性的污染物,如重金属被滤料表面所吸附而除去。过滤后的雨水由中空管流入排水池,然后排出系统,排入下游的雨水管网或水体。过量的雨水通过溢流槽排入下游的雨水管网或水体。
[0051] 实施例5
[0052] 该实施例揭示了针对雨水中的漂浮物、颗粒物、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物进行去除的雨水处理装置。该实施例桶状过滤隔栅和滤池这两个装置连接形成。桶状过滤隔栅和滤池的结构和图1及图2中所示的结构一致。雨水通过收集管路流入桶状过滤隔栅。垃圾和大的颗粒物被截留在过滤隔栅之内,雨水从过滤隔栅的缝隙中流入水槽。通过与滤相连的管路流入滤池。雨水从滤芯罩和滤芯底盘之间的缝隙中流入滤芯。雨水在自下而上流过滤料的过程中,颗粒物被截留在滤料之间的空隙之中,可溶性的污染物,如重金属被滤料表面所吸附而除去。过滤后的雨水由中空管流入排水池,然后排出系统,排入下游的雨水管网或水体。过量的雨水通过溢流槽排入下游的雨水管网或水体。
[0053] 实施例6
[0054] 该实施例揭示了针对雨水中的悬浮物、小颗粒以及附着在小颗粒上的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及重金属进行去除的雨水处理装置。该实施例由沉淀/渗透池和滤池这两个装置连接形成。沉淀/渗透池和滤池的结构和图1及图2中所示的结构一致。雨水通过收集管路从侧向以一定速度流入第一级沉淀/渗透池。雨水在第一级沉淀/渗透池内形成旋流的流态。稍大一点的颗粒物沉淀到池底,同时雨水也会渗入到周围的土壤之中。初步沉淀后的雨水通过开口朝下的连通管进入第二级沉淀/渗透池。雨水在第二级沉淀/渗透池中处在一个静置的状态,因此更小的可沉淀颗粒物可以进一步沉淀,同时雨水还会进一步渗透到周围的土壤之中。处理后的雨水流入过滤池。雨水从滤芯罩和滤芯底盘之间的缝隙中流入滤芯。雨水在自下而上流过滤料的过程中,颗粒物被截留在滤料之间的空隙之中,可溶性的污染物,如重金属被滤料表面所吸附而除去。过滤后的雨水由中空管流入排水池,然后排出系统,排入下游的雨水管网或水体。过量的雨水通过溢流槽排入下游的雨水管网或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