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及其作为杀菌剂的用途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272124.6

文献号 : CN10357064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康卓张静周继中关爱莹王军锋徐英李淼刘长令

申请人 : 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如通式I所示:式中各取代基的定义见说明书。通式I化合物对农业领域中的多种病菌都表现出很好的生物活性,尤其是对小麦白粉病、水稻稻瘟病、黄瓜灰霉病,在较低剂量下仍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因此,本发明包括通式I化合物在农业和其它领域中作为杀菌剂的用途。

权利要求 :

1.一种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如通式I所示:式中:

R1选自甲基;

R2选自氢、氟、氯、溴或碘;

R3选 自 4-(CF 3O)-Ph-、4-(PhO)-P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通式I中R1选自甲基;

R2选自氢或氯;

R3选 自 4-(CF 3O)-Ph-、4-(PhO)-Ph-、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如下结构所示的化合物

4.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式I化合物作为杀菌剂的用途。

5.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作为活性组分的通式I化合物和农业上可接受的载体,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1-99%。

说明书 :

一种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及其作为杀菌剂的用途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农用杀菌剂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及其作为杀菌剂的用途。

背景技术

[0002] 异噻唑啉酮在工业上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作防腐剂。
[0003] 美国Rohm&Hass公司在专利US3761488A中公开了结构如下的化合物A、化合物B及化合物C,主要应用于水资源的杀菌、灭藻,涂料、燃料、制革、润滑油及化妆品等领域的防腐剂以及肥皂添加剂、卫生洗涤剂等,还可作为杀菌剂、杀虫剂在农业领域中使用;作为杀虫剂,化合物A、B、C可有效防治线虫、螨虫、昆虫如甲虫、蚜虫等。此外,专利EP0174086A1中报道了化合物B还具有防治白蚁的功效。
[0004]
[0005] 化合物A 化合物B 化合物C。
[0006] Chemical Research in Toxicology(2003),16(5),627-636公开了结构如下化合物D,但没有任何生物活性报道。
[0007]
[0008] 化合物D。
[0009] 专利EP1223171A1中涉及如下通式化合物用于控制微生物如细菌、真菌、藻类和酵母菌的生长。
[0010] (其中X=R1S-或R1O-)。
[0011] 虽然该专利中X选自R1S-或R1O-,但是没有公开X=R1O-时的具体化合物。
[0012] 现有技术中所公开的化合物虽与本发明化合物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如本发明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001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它可用于农业和其它领域中制备防治病菌的药物。
[001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5] 一种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如通式I所示:
[0016]
[0017] 式中:
[0018] R1选自氢、C1-C8烷基、卤代C1-C8烷基或C3-C8环烷基;
[0019] R2选自氢、卤素、氰基、羧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羰基;
[0020] R3选自C1-C3烷基、卤代C1-C3烷基、C1-C3烷氧基C1-C3烷基、未取代的或被1-5个R4取代的如下基团:芳基、芳基C1-C3烷基、芳氧基C1-C3烷基、杂芳基、杂芳基C1-C3烷基或杂芳基氧基C1-C3烷基;且当取代基的个数大于1时,R4可相同或不同;
[0021] 但是,当R1选自甲基、R2选自氢时,R3不选自苯基;
[0022] R4选自卤素、氰基、硝基、氨基、羟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氧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氧基、芳基、芳氧基、杂芳基或杂芳基氧基,或者所述的芳基、芳氧基、杂芳基或杂芳基氧基上带有1-4个下述取代基:卤素、氰基、硝基、氨基、羟基、C1-C3烷基、卤代C1-C3烷基、C1-C3烷氧基、卤代C1-C3烷氧基、C1-C3烷硫基、卤代C1-C3烷硫基、C1-C3烷基羰基、卤代C1-C3烷基羰基、C1-C3烷氧基羰基、卤代C1-C3烷氧基羰基、C2-C4烯基、卤代C2-C4烯基、C2-C4烯氧基、卤代C2-C4烯氧基、C2-C4炔基、卤代C2-C4炔基、C2-C4炔氧基、卤代C2-C4炔氧基、C1-C3烷基氨基、卤代C1-C3烷基氨基、C1-C3二烷基氨基、C1-C3烷基羰基氨基、卤代C1-C3烷基羰基氨基或C1-C3烷氧基羰基C1-C3烷氧基。
[0023] 通式I化合物对农业、民用和动物技术领域中有害的病菌显示出很好的杀菌活性。进一步研究表明,当通式I化合物中R3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杂芳基时,其杀菌活性更为突出。因此,本发明中较优选的化合物为:通式I中
[0024] R1选自氢、甲基、正辛基或环己基;
[0025] R2选自氢、氟、氯、溴、碘、氰基、羧基或甲基;
[0026] R3选自苯基、吡唑基或吡啶基,或者被1-3个R4取代的苯基、吡唑基或吡啶基;且当取代基的个数大于1时,R4可相同或不同;
[0027] 但是,当R1选自甲基、R2选自氢时,R3不选自苯基;
[0028] R4选自氟、氯、溴、碘、氰基、硝基、氨基、羟基、C1-C3烷基、卤代C1-C3烷基、C1-C3烷氧基、卤代C1-C3烷氧基、C1-C3烷氧基羰基C1-C3烷氧基、苯基、苯氧基、吡啶基氧基或苯并恶唑基氧基,或者所述的苯基、苯氧基、吡啶基氧基或苯并恶唑基氧基上带有1-2个下述取代基:氟、氯、溴、碘、氰基、硝基、氨基、羟基、C1-C3烷基、卤代C1-C3烷基、C1-C3烷氧基、卤代C1-C3烷氧基或C1-C3烷氧基羰基C1-C3烷氧基。
[0029] 本发明中进一步优选的化合物为:通式I中
[0030] R1选自甲基;
[0031] R2选自氢或氯;
[0032] R3选 自 4-Cl-Ph、4-OCF 3-Ph、4-CF3-2-Cl-Ph、4-PhO-Ph、
[0033] 本发明中更进一步优选的化合物为:通式I中
[0034] R1选自甲基;
[0035] R2选自氢或氯;
[0036] R 3 选 自 4-OCF 3 -Ph、 4-PhO-Ph、
[0037] 本发明中再进一步优选的化合物结构如下:
[0038]
[0039] 上面给出的通式I化合物的定义中,汇集所用术语一般代表如下取代基:
[0040] 未取代表示所有取代基都为氢。
[0041] 卤素:指氟、氯、溴或碘。
[0042] 烷基:直链或支链烷基,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或不同的丁基、戊基或己基异构体。
[0043] 卤代烷基:直链或支链烷基,在这些烷基上的氢原子可部分或全部被卤素所取代,例如氯甲基、二氯甲基、三氯甲基、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七氟异丙基等。
[0044] 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状烷基,例如环丙基、环戊基或环己基;取代基如甲基、卤素等。
[0045] 烷氧基:直链或支链烷基,经氧原子键连接到结构上,例如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等。
[0046] 卤代烷氧基:直链或支链烷氧基,在这些烷氧基上的氢原子可部分或全部被卤素所取代,例如氯甲氧基、二氯甲氧基、三氯甲氧基、氟甲氧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氯氟甲氧基、三氟乙氧基等。
[0047] 烷硫基:直链或支链烷基,经硫原子键连接到结构上,例如甲硫基、乙硫基等。
[0048] 卤代烷硫基:直链或支链烷硫基,在这些烷硫基上的氢原子可部分或全部被卤素所取代,例如二氟甲硫基、三氟乙硫基等。
[0049] 烷基氨基:直链或支链烷基,经氮原子键连接到结构上,例如甲基氨基、乙基氨基、正丙基氨基、异丙基氨基或同分异构的丁基胺。
[0050] 卤代烷基氨基:直链或支链烷氨基,在这些烷氨基上的氢原子可部分或全部被卤原子所取代,例如卤代烷氨基诸如氯甲氨基、二氯甲氨基、三氯甲氨基、氟甲氨基、二氟甲氨基、三氟甲氨基、氯氟甲氨基或三氟乙氨基。
[0051] 二烷基氨基:两个相同或不同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经氮原子键连接到结构上,例如二甲基氨基、甲基乙基氨基等。
[0052] 烯基:包括直链或支链烯类,例如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和不同的丁烯基、戊烯基和己烯基异构体;烯基还包括多烯类如1,2-丙二烯基和2,4-己二烯基。
[0053] 卤代烯基:可被卤原子取代至少一个或多个氢原子的烯基。
[0054] 炔基:包括直链或支链炔类,如乙炔基、1-丙炔基和不同的丁炔基、戊炔基和己炔基异构体;炔基还包括由多个三键组成的基团,例如2,5-己二炔基。
[0055] 卤代炔基:可被卤原子取代至少一个或多个氢原子的炔基。
[0056] 烯氧基:直链或支链烯基,经氧原子键连接到结构上,例如丙烯氧基。
[0057] 卤代烯氧基:直链或支链烯氧基,在这些烯氧基上的氢原子可部分或全部被卤原子所取代。
[0058] 炔氧基:直链或支链炔基,经氧原子键连接到结构上,例如丙炔氧基。
[0059] 卤代炔氧基:直链或支链炔氧基,在这些炔氧基上的氢原子可部分或全部被卤原子所取代。
[0060] 烷基羰基:烷基-CO-,例如乙酰基、丙酰基等。
[0061] 卤代烷基羰基:直链或支链烷基羰基,在这些结构中的烷基上的氢原子可部分或全部被卤素所取代,例如CF3CO-。
[0062] 烷基羰基氨基:烷基-CO-NH-,例如CH3CONH-。
[0063] 卤代烷基羰基氨基:直链或支链的烷基羰基氨基,在这些结构中的烷基上的氢原子可部分或全部被卤素所取代。
[0064] 烷氧基烷基:烷基-O-烷基-,例如CH3OCH2-。
[0065] 烷氧基羰基:烷基-O-CO-,例如CH3OCO-。
[0066] 卤代烷氧基羰基: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羰基,在这些结构中的烷基上的氢原子可部分或全部被卤素所取代。
[0067] 烷氧基羰基烷氧基:烷基-O-CO-烷基-O-。
[0068] 芳基以及芳氧基、芳基烷基、芳氧基烷基的芳基部分包括苯基或萘基等。
[0069] 芳氧基:芳基-O-,例如苯氧基、吡啶氧基。
[0070] 芳基烷基:芳基-烷基-,例如苄基:PhCH2-。
[0071] 芳氧基烷基:芳氧基-烷基-,例如PhOCH2-。
[0072] 杂芳基以及杂芳基氧基、杂芳基烷基、杂芳基氧基烷基的杂芳基部分:指含1个或多个N、O、S杂原子的五元环或六元环,例如吡咯基、呋喃基、噻吩基、咪唑基、吡唑基、恶唑基、噻唑基、异恶唑基、异噻唑基、吡啶基、嘧啶基、哒嗪基、哒嗪酮基、吲哚基、苯并呋喃基、苯并恶唑基、苯并噻吩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异恶唑基、苯并异噻唑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吡唑基、喹喔啉基等。
[0073] 杂芳基氧基:杂芳基-O-。
[0074] 杂芳基烷基:杂芳基-烷基-。
[0075] 杂芳基氧基烷基:杂芳基-O-烷基-。
[0076] 表1中列出的具体化合物可以用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
[0077] 表1
[0078]
[0079]
[0080]
[0081]
[0082]
[0083]
[0084]
[0085]
[0086]
[0087]
[0088] 本发明的通式I化合物可按照以下方法制备:由通式II所示的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与通式III所示的醇类或酚类物质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制得。反应式如下:
[0089]
[0090] 式中:X为Cl、Br或I,其他各基团的定义同前。
[0091] 反应在适宜的溶剂中进行,适宜的溶剂可选自如四氢呋喃、乙醚、乙腈、二氯甲烷、氯仿、二氧六环、二恶烷、甲苯、二甲苯、苯、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丙酮或丁酮等。
[0092] 适宜的碱可选自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三乙胺、吡啶、甲醇钠、乙醇钠、氢化钠、叔丁醇钾或叔丁醇钠等。
[0093] 反应温度可在室温至溶剂沸点温度之间,通常为20-100℃。
[0094] 反应时间为30分钟至100小时,通常10-30小时。
[0095] 制备通式I化合物所涉及的原料中间体及来源如下:
[0096] 中 间 体 II 可 以 按 公 知 方 法 制 备,例 如 参 照 CN102002015、CN101348470、US6376680、US4281136、US4105431、WO2010113857、YoujiHuaxue(2005),25(9),1142-1146、Tetrahedron(2003),59(47),9399-9408、
Tetrahedron(1999),55(42),12313-12330、Bioorganic&Medicinal
Chemistry(2009),17(2),460-466等报道的方法制备。
[0097] 中间体III通常有市售,也可按照常规方法自制,例如参照JP54024879、CN1944409、EP648729、CN101372481、CN101318941、CN1869028、以及Huagong Jishu Yu Kaifa(2009),38(4),7-9、Journal of Fluorine Chemistry(2006),127(12),1540-1546、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02),50(16),4554-4566、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10),58(23),12357-12365或Australian Journal of Chemistry(1995),48(8),1503-1509中描述的方法制备。
[0098] 本发明的通式I化合物对农业、民用和动物技术领域中有害的病菌都显示出高杀菌活性。因此,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涉及通式I化合物作为杀菌剂的用途,即通式I化合物用于制备农业或其他领域中防治病菌的药物的用途。尤其是,通式I化合物对小麦白粉病、水稻稻瘟病、黄瓜灰霉病具有很好的活性。
[0099]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杀菌组合物,该组合物中含有通式I化合物和农业上可接受的载体,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1-99%。
[0100] 本发明还提供了如上所定义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将通式I的化合物与载体混合。这种组合物中的活性组分可以含本发明的单一化合物或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0101]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制剂的形式施用。通式I化合物作为活性组分溶解或分散于载体中或配制成制剂以便作为杀菌剂使用时更易于分散。例如:这些化学制剂可被制成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性粒剂或乳油。在这些组合物中,至少加入一种液体或固体载体,并且当需要时可以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
[0102] 本发明组合物中的载体系满足下述条件的物质:它与活性成分配制后便于施用于待处理的位点,例如可以是植物、种子或土壤;或者有利于贮存、运输或操作。载体可以是固体或液体,包括通常为气体但已压缩成液体的物质,通常在配制杀菌组合物中所用的载体均可使用。
[0103]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防治病菌的方法:将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施于需要控制的杂草或其生长介质上。通常选择的较为适宜有效量为每公顷10克到1000克,优选有效量为每公顷20克到500克。
[0104] 对于某些应用,例如在农业上可在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加入一种或多种其它的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或肥料等,由此可产生附加的优点和效果。
[0105] 应明确的是,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换和改动。

具体实施方式

[0106] 以下具体实施例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除另有注明外,所用原料均有市售)
[0107] 合成实施例
[0108] 实施例1:化合物41的制备
[0109]
[0110] 称取0.47克(3.14毫摩尔)中间体II-1(制备方法参照CN102002015)、0.84克(4.72毫摩尔)中间体III-1及0.98克(7.10毫摩尔)无水碳酸钾放入50毫升的单口瓶中,加入20毫升N,N-二甲基甲酰胺。室温下搅拌反应20小时。TLC监测反应完毕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20毫升水及10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依次用100毫升水、100毫升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减压脱溶后柱层析(洗脱剂为乙酸乙酯与石油醚,体积比为1:10-1:2梯度洗脱)纯化,得白色固体0.48克,熔点:58-60℃。
[0111] 核磁数据如下:1H NMR(300MHz,内标TMS,溶剂CDCl3)δ(ppm):3.25(s,3H),5.61(s,1H),7.08-7.48(m,4H)。
[0112] 实施例2:化合物120的制备
[0113]
[0114] 称取0.35克(1.90毫摩尔)中间体II-2(制备方法参照US4105431)、0.57克(2.87毫摩尔)中间体III-2及0.60克(4.35毫摩尔)无水碳酸钾放入50毫升的单口瓶中,加入20毫升N,N-二甲基甲酰胺。室温下搅拌反应20小时。TLC监测反应完毕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20毫升水及10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依次用100毫升水、100毫升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减压脱溶后柱层析(洗脱剂为乙酸乙酯与石油醚,体积比为
1:10-1:2梯度洗脱)纯化,得白色固体0.31克,熔点:160-162℃。
[0115] 核磁数据如下:1H NMR(300MHz, 内 标 TMS, 溶 剂 CDCl3)δ(ppm):3.12(s,3H),8.65(s,1H)。
[0116] 实施例3:化合物123的制备
[0117]
[0118] 称取0.45克(3.02毫摩尔)中间体II-1、0.59克(3.17毫摩尔)中间体III-3及0.63克(4.57毫摩尔)无水碳酸钾放入50毫升的单口瓶中,加入20毫升N,N-二甲基甲酰胺。室温下搅拌反应20小时。TLC监测反应完毕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20毫升水及10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依次用100毫升水、100毫升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减压脱溶后柱层析(洗脱剂为乙酸乙酯与石油醚,体积比为1:10-1:2梯度洗脱)纯化,得白色固体0.46克,熔点:84-86℃。
[0119] 核磁数据如下:1H NMR(300MHz,内标TMS,溶剂CDCl3)δ(ppm):3.23(s,3H),5.60(s,1H),7.01-7.04(m,4H),7.17-7.20(m,3H),7.34-7.37(m,2H)。
[0120] 实施例4:化合物126的制备
[0121]
[0122] 称取0.51克(2.79毫摩尔)中间体II-2、0.57克(3.06毫摩尔)中间体III-3及0.58克(4.20毫摩尔)无水碳酸钾放入50毫升的单口瓶中,加入20毫升N,N-二甲基甲酰胺。室温下搅拌反应20小时。TLC监测反应完毕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20毫升水及10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依次用100毫升水、100毫升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减压脱溶后柱层析(洗脱剂为乙酸乙酯与石油醚,体积比为1:10-1:2梯度洗脱)纯化,得白色固体0.53克,熔点:118-120℃。
[0123] 核磁数据如下:1H NMR(300MHz,内标TMS,溶剂CDCl3)δ(ppm):3.28(s,3H),7.00-7.05(m,4H),7.20-7.26(m,3H),7.36-7.38(m,2H)。
[0124] 实施例5:化合物158的制备
[0125]
[0126] 称取0.43克(2.87毫摩尔)中间体II-1、1.10克(4.31毫摩尔)中间体III-4(制备方法参照JP54024879)及0.89克(6.45毫摩尔)无水碳酸钾放入50毫升的单口瓶中,加入20毫升N,N-二甲基甲酰胺。室温下搅拌反应20小时。TLC监测反应完毕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20毫升水及10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依次用100毫升水、100毫升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减压脱溶后柱层析(洗脱剂为乙酸乙酯与石油醚,体积比为1:10-1:2梯度洗脱)纯化,得红色油状物0.54克。
[0127] 核磁数据如下:1H NMR(300MHz,内标TMS,溶剂DMSO)δ(ppm):2.16(s,3H),5.61(s,1H),7.22-7.40(m,4H),7.57(dd,1H),8.13(d,1H),8.44(s,1H)。
[0128] 实施例6:化合物161的制备
[0129]
[0130] 称取0.45克(2.45毫摩尔)中间体II-2、0.94克(3.68毫摩尔)中间体III-4及0.76克(5.51毫摩尔)无水碳酸钾放入50毫升的单口瓶中,加入20毫升N,N-二甲基甲酰胺。室温下搅拌反应20小时。TLC监测反应完毕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20毫升水及10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依次用100毫升水、100毫升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减压脱溶后柱层析(洗脱剂为乙酸乙酯与石油醚,体积比为1:10-1:2梯度洗脱)纯化,得黑色固体0.42克,熔点:170-172℃。
[0131] 核磁数据如下:1H NMR(300MHz,内标TMS,溶剂CDCl3)δ(ppm):2.92(s,3H),7.19-7.55(m,4H),7.72(dd,1H),7.92(d,1H),8.43(s,1H)。
[0132] 实施例7:化合物190的制备
[0133]
[0134] 称取0.55克(2.99毫摩尔)中间体II-2、1.30克(4.49毫摩尔)中间体III-5(制备方法参照CN1944409)及0.93克(6.74毫摩尔)无水碳酸钾放入50毫升的单口瓶中,加入20毫升N,N-二甲基甲酰胺。室温下搅拌反应20小时。TLC监测反应完毕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20毫升水及10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依次用100毫升水、100毫升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减压脱溶后柱层析(洗脱剂为乙酸乙酯与石油醚,体积比为1:10-1:2梯度洗脱)纯化,得白色固体0.74克,熔点:138-140℃。
[0135] 核磁数据如下:1H NMR(300MHz,内标TMS,溶剂CDCl3)δ(ppm):2.95(s,3H),7.04-7.33(m,4H),7.99(s,1H),8.27(s,1H)。
[0136] 实施例8:化合物193的制备
[0137]
[0138] 称取0.49克(3.28毫摩尔)中间体II-1、1.29克(4.93毫摩尔)中间体III-6(制备方法参照CN101372481)及1.02克(7.39毫摩尔)无水碳酸钾放入50毫升的单口瓶中,加入20毫升N,N-二甲基甲酰胺。室温下搅拌反应20小时。TLC监测反应完毕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20毫升水及10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依次用100毫升水、100毫升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减压脱溶后柱层析(洗脱剂为乙酸乙酯与石油醚,体积比为1:10-1:2梯度洗脱)纯化,得白色固体0.68克,熔点:148-150℃。
[0139] 核磁数据如下:1H NMR(300MHz,内标TMS,溶剂CDCl3)δ(ppm):3.92(s,3H),5.53(s,1H),7.27-7.31(m,4H),7.56-7.58(m,3H)。
[0140] 参照以上实施例可以制备本发明通式I中其他化合物。
[0141] 部分化合物的物性数据及核磁数据(1H NMR,300MHz,内标TMS,化合物106、112、189溶剂为DMSO,其余化合物溶剂均为CDCl3)如下:
[0142] 化合物21:白色固体,熔点:114-116℃。δ(ppm):3.22(s,3H),5.58(s,1H),7.16(d,2H),7.37(d,2H)。
[0143] 化合物106:白色固体,熔点:101-103℃。δ(ppm):2.16(s,3H),5.75(s,1H),6.34-6.54(m,1H),7.42-7.55(m,1H),7.93-8.02(m,1H)。
[0144] 化合物107:白色固体,熔点:116-118℃。δ(ppm):2.99(s,3H),6.54-6.60(m,1H),7.14-7.18(m,1H),7.29(s,1H)。
[0145] 化合物110:白色固体,熔点:104-106℃。δ(ppm):2.98(s,3H),3.71(s,3H),5.81(s,1H),6.37(s,1H),7.36(d,2H),7.96(d,2H)。
[0146] 化合物112:白色固体,熔点:112-114℃。δ(ppm):2.75(s,3H),3.63(s,3H),5.58(s,1H),7.43(d,2H),7.78(d,2H)。
[0147] 化合物154:红色油状物。δ(ppm):1.64(d,3H),3.21(s,3H),3.78(s,3H),4.75(q,1H),5.57(s,1H),6.89(d,2H),7.14(d,2H)。
[0148] 化合物155:红色油状物。δ(ppm):1.64(d,3H),3.26(s,3H),3.79(s,3H),4.76(q,1H),6.89(d,2H),7.19(d,2H)。
[0149] 化合物189:红色油状物。δ(ppm):2.69(s,3H),6.40(s,1H),7.35(d,2H),7.48(d,2H),7.99(s,1H),8.41(s,1H)。
[0150] 化合物196:白色固体,熔点:156-158℃。δ(ppm):3.93(s,3H),7.29-7.32(m,4H),7.54-7.55(m,3H)。
[0151] 制剂实施例(各组分加入量均为重量百分含量,活性化合物折百后计量加入)[0152] 实施例9:30%化合物41可湿性粉剂
[0153]
[0154] 将化合物41及其他组分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到30%的可湿性粉剂产品。
[0155] 实施例10:30%化合物123可湿性粉剂
[0156]
[0157] 将化合物123及其他组分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到30%的可湿性粉剂产品。
[0158] 实施例11:40%化合物126浓悬浮剂
[0159]
[0160]
[0161] 化合物126及其他组分充分混合,由此得到的浓悬浮剂,用水稀释所得悬浮剂可得到任何所需浓度的稀释液。
[0162] 实施例12:60%化合物158水分散性粒剂
[0163]
[0164] 将化合物158及其他组分混合粉碎,再加水捏合后,加入10-100目筛网的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再经干燥、筛分(按筛网范围)。
[0165] 生物活性测定实施例
[0166] 实施例13杀菌活性测定
[0167] 用本发明化合物对植物的多种菌病害进行了试验。试验的方法如下:
[0168] 活体保护活性测定:采用活体盆栽测定方法。待测化合物原药用少量丙酮(丙酮与喷液量的体积比等于0.05)溶解,用含有0.1%吐温80的水稀释至所需的浓度。喷雾施药到植物试材上,24小时后进行病害接种。接种后,将植物放在人工气候室中培养,24小时后将植物试材移入温室培养。待对照充分发病后(通常为一周时间)进行化合物防病效果评估。
[0169] 离体抑菌活性的测定:待测化合物原药用DMSO溶解,配制成2000毫克/升的待测液。取1微升待测液加到96孔培养板的小孔中,再将79微升病原菌孢子或孢子囊悬浮液加入其中,使药液的最终浓度为25毫克/升,处理后放置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后进行调查,调查时目测每个处理的孢子或孢子囊萌发情况,并根据DMSO处理的萌发情况,评价化合物抑菌率。
[0170] 部分活体保护活性测试结果如下:
[0171] 药液浓度为400毫克/升时,化合物120、190、193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均为100%。
[0172] 部分离体抑菌活性测试结果如下:
[0173] 药液浓度为25毫克/升时,化合物21、41、112、120、123、126、154、155、158、161、189、190、193、196对水稻稻瘟病的抑制率均为100%;
[0174] 药液浓度为8.3毫克/升时,化合物21、41、120、123、126、155、158对水稻稻瘟病的抑制率均为100%,化合物112、154、161、189、190对水稻稻瘟病的抑制率均为80%;
[0175] 药液浓度为2.8毫克/升时,化合物41、123、126、158对水稻稻瘟病的抑制率均为100%;
[0176] 药液浓度为0.9毫克/升时,化合物41、123、126、158对水稻稻瘟病的抑制率均为100%。
[0177] 药液浓度为25毫克/升时,化合物41、123、126、158对黄瓜灰霉病的抑制率均为100%,化合物21对黄瓜灰霉病的抑制率为80%;
[0178] 药液浓度为8.3毫克/升时,化合物41、126、158对黄瓜灰霉病的抑制率均为100%,化合物123对黄瓜灰霉病的抑制率为80%;
[0179] 药液浓度为2.8毫克/升时,化合物126对黄瓜灰霉病的抑制率为100%,化合物158对黄瓜灰霉病的抑制率为80%。
[0180] 实施例14杀菌活性对比试验
[0181] 将专利US3761488A中的化合物A、化合物B、化合物C及Chemical Research inToxicology(2003),16(5),627-636中的化合物D作为对照化合物,与本发明中部分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