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气生津茶膏及其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494706.3

文献号 : CN10358374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林晓

申请人 : 林晓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补气生津茶膏及其制备方法,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绿茶150-170、茯苓2-5、白芍3-5、阿胶10-12、党参1-3、枇杷叶2-5、湖广草1-3、枳椇子4-6、观音菜3-4、丝瓜根10-12、斑竹根1-3、五味子6-8、五匹风2-4、藕节4-6、茜草1-3和四棱筋骨草1-3;本发明制得的补气生津茶膏选用多种上等原料,诸药合用,具有补血、补气、生津、滋阴壮阳壮骨强筋的功效,特别适合用妇女、老人、气血两亏者食用,提取工艺简单,提取效率高,能耗及损耗小。

权利要求 :

1.一种补气生津茶膏,其特征在于其组方原料的重量份为:绿茶150-170、茯苓2-5、白芍3-5、阿胶10-12、党参1-3、枇杷叶2-5、湖广草1-3、枳椇子4-6、观音菜3-4、丝瓜根

10-12、斑竹根1-3、五味子6-8、五匹风2-4、藕节4-6、茜草1-3和四棱筋骨草1-3;

所述的补气生津茶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绿茶叶片,洗净,微波杀青8-10min,真空冷冻干燥;按重量比3-5∶1的比例将干燥后的绿茶叶片在95%食用乙醇中,以转速30-50r/min的速率湿磨粉碎15-20min,然后真空浓缩至完全除去食用酒精为止,备用;

(2)、按组方称取除绿茶以外的原料,放于65℃以下低温烘干,再通过超微粉碎至800目后得到原料粉末,然后加入原料总重量1.0-1.5%的益生菌和适量水,常温下固态发酵三天,备用;

(3)、将步骤(1)、(2)的备用料混合,然后加入上述混合料总质量的1-2%赤豆皮色素、

0.2-0.4%山梨酸和8-12%蔗糖,混合均匀润湿;经压块或制粒定型烘干后包装,即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气生津茶膏,其特征在于其组方原料的重量份为:绿茶

160、茯苓3.5、白芍4、阿胶11、党参2、枇杷叶3.5、湖广草2、枳椇子5、观音菜3.5、丝瓜根

11、斑竹根2、五味子7、五匹风3、藕节5、茜草2和四棱筋骨草2。

说明书 :

一种补气生津茶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膏,具体涉及一种补气生津茶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茶是东方人最主要的一种饮品,历史悠久,然而茶的品种也日益见多,其中包括绿茶、花草茶、红茶等等,茶的最早发现与利用,是从药用开始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晋张华《博物志》也同样有“饮真荼,令人少眠”的说法,因此喝茶多人体还是有许多好处的,茶叶可作为多种形式被人们所食用,如茶膏、茶油、茶冲剂等等....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补气生津茶膏及其制备方法。
[0004]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 补气生津茶膏,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绿茶150-170、茯苓2-5、白芍3-5、阿胶10-12、党参1-3、枇杷叶2-5、湖广草1-3、枳椇子4-6、观音菜3-4、丝瓜根10-12、斑竹根
1-3、五味子6-8、五匹风2-4、藕节4-6、茜草1-3和四棱筋骨草1-3。
[0006] 补气生津茶膏,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绿茶160、茯苓3.5、白芍4、阿胶11、党参2、枇杷叶3.5、湖广草2、枳椇子5、观音菜3.5、丝瓜根11、斑竹根2、五味子7、五匹风3、藕节5、茜草2和四棱筋骨草2。
[0007] 补气生津茶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 (1)、采摘绿茶叶片,洗净,微波杀青8-10min,真空冷冻干燥;按重量比3-5∶1的比例将干燥后的绿茶叶片在95%食用乙醇中,以转速30-50r/min的速率湿磨粉碎15-20min,然后真空浓缩至完全除去食用酒精为止,备用;
[0009] (2)、按组方称取除绿茶以外的原料,放于60-70℃以下低温烘干,再通过超微粉碎至800目后得到原料粉末,然后加入原料总重量1.0-1.5% 的益生菌和适量水,常温下固态发酵三天,备用;
[0010] (3)、将步骤(1)、(2)的备用料混合,然后加入上述混合料总质量的1-2%赤豆皮色素、0.2-0.4%山梨酸和8-12%蔗糖,混合均匀润湿;经压块或制粒定型烘干后包装,即成。
[00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2] 本发明制得的补气生津茶膏选用多种上等原料,诸药合用,具有补血、补气、生津、滋阴壮阳壮骨强筋的功效,特别适合用妇女、老人、气血两亏者食用,提取工艺简单,提取效率高,能耗及损耗小。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实施例1:补气生津茶膏,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绿茶160、茯苓3.5、白芍4、阿胶11、党参2、枇杷叶3.5、湖广草2、枳椇子5、观音菜3.5、丝瓜根11、斑竹根2、五味子7、五匹风3、藕节5、茜草2和四棱筋骨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