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u-Zn-In-S量子点发光薄膜的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461081.0

文献号 : CN10358942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向卫东骆乐谢翠屏王京杨海龙梁晓娟

申请人 : 温州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u-Zn-In-S量子点发光薄膜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氯化亚铜、氯化铟、锌盐、盖帽剂、表面包覆剂加入到非极性高沸点有机溶剂中得到Cu、In、Zn混合前体溶液,在氮气或惰性气体气氛中搅拌加热形成澄清透明溶液;(2)将硫的油胺溶液加入到步骤(1)获得的澄清透明溶液中,加热反应制备得到Cu-Zn-In-S量子点溶液;(3)分离得到Cu-Zn-In-S量子点;(4)将制得的Cu-Zn-In-S量子点与LED灌封胶的A组分混合;(5)将LED灌封胶的B组分与步骤(4)中得到的混合物均匀混合,去除气泡,再将产物涂覆在玻璃基片上,室温固化得到Cu-Zn-In-S量子点发光薄膜。本发明制得的Cu-Zn-In-S量子点发光薄膜荧光光谱可调,兼具Cu-Zn-In-S量子点优异的荧光性能及有机硅AB胶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

权利要求 :

1.一种Cu-Zn-In-S量子点发光薄膜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氯化亚铜、氯化铟、锌盐和盖帽剂、表面包覆剂加入到装有非极性高沸点有机溶剂的反应容器中得到Cu、In、Zn混合前体溶液,通入氮气或惰性气体排除反应容器中的空气,搅拌下将Cu、In、Zn混合前体溶液从室温加热至170~200℃,直至形成澄清透明溶液;

+

所述的Cu、In、Zn混合前体溶液中Cu浓度为0.002~0.02M,表面包覆剂浓度为0.02~+ 2+ 3+

0.075M,盖帽剂浓度为0.1~0.5M,Cu和Zn 、In 的投料摩尔比为1:4~21:1~11;

+

(2)将硫的油胺溶液加入到步骤(1)获得的澄清透明溶液中,使S与Cu的投料摩尔比为4~42:1,调整温度至150~220℃,维持该温度,使反应进行30~120min,制备得到Cu-Zn-In-S量子点溶液;

(3)将Cu-Zn-In-S量子点溶液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极性溶剂,离心纯化得到Cu-Zn-In-S量子点;

(4)将制得的Cu-Zn-In-S量子点与LED灌封胶的A组分混合,68~90℃下加热0.5~

1h,得到混合物;

(5)将LED灌封胶的B组分与步骤(4)中得到的混合物均匀混合,去除气泡,再将混合均匀的产物涂覆在玻璃基片上,在室温下固化19~29h,得到Cu-Zn-In-S量子点发光薄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u-Zn-In-S量子点发光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所述的锌盐为氯化锌或硬脂酸锌,所述的包覆剂为油酸,所述的盖帽剂为烷基硫醇,所述的非极性高沸点有机溶剂为十八烯或十八烷。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Cu-Zn-In-S量子点发光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2+步骤(1)中,投料摩尔比Cu:Zn 为1:4~6。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Cu-Zn-In-S量子点发光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硫的油胺溶液中硫浓度为0.1~0.4mol/L。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Cu-Zn-In-S量子点发光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极性溶剂是甲醇、乙醇或丙酮。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Cu-Zn-In-S量子点发光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ED灌封胶是分为A、B组分包装的LED专用有机硅型灌封胶。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Cu-Zn-In-S量子点发光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使混合物中Cu-Zn-In-S量子点浓度为0.0001~0.02mol/L。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Cu-Zn-In-S量子点发光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LED灌封胶的B组分与A组分的投料体积比为0.98~1.02:10。

说明书 :

一种Cu-Zn-In-S量子点发光薄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新型荧光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铜锌铟硫(Cu-Zn-In-S)量子点发光薄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新型的荧光纳米晶体(纳米晶体也称量子点),铜铟硫(CuInS2)纳米晶体具有发光强度高、波长可调、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且与常见的二元荧光量子点相比,不含有毒有害元素,生物相容性、毒性,都优于二元荧光量子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制备发光范围广、发光峰位置可调、量子效率(QY)高、性能稳定的CuInS2量子点,并拓宽其应用领域已成为合成量子点材料的迫切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Xie等人以醋酸铜、醋酸铟为前驱体,选择十二硫醇为配体控制Cu前驱体的活性,合成得到量子效率为不足3%的CuInS2量子点,并通过包覆ZnS壳材料进一步将量子效率提高到30%(R.Xie,M.Rutherford,X.Peng.,J.Am.Chem.Soc.,2009,131,5691-5697)。核壳结构虽然能显著提高量子效率,但其合成工艺较为繁琐,Zhang等人改进了制备工艺,在保证量子效率的基础上摒弃核壳结构,通过掺杂Zn元素合成了闪锌矿型Cu-Zn-In-S四元合金纳米晶(J.Zhang,R.Xie,W.Yang,Chem.Mater.,2011,23,3357-3361),所用阳离子前驱体同样为醋酸盐。
[0003] 尽管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出的量子点荧光性能较好,但它们也存在一些不足:第一,目前合成Cu-Zn-In-S量子点的前驱体多为醋酸盐等长链型分子,长链结构的空间位阻较大、活性较低,会降低Cu离子的扩散速率,不利于结晶,得到的量子点通常只具备一种晶型;第二,合成的量子点通常储存在甲苯、氯仿等高毒性溶剂中,这增加了将量子点应用于LED等器件的难度,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第三,甲苯、氯仿等溶剂极易挥发,溶剂的挥发会造成量子点的团聚,使其荧光性能大幅衰减。在现有公开报道的基础上,我们选取活性高、成核及生长速率快、经济环保的氯化物为前驱体合成了三种不同晶型的Cu-Zn-In-S量子点,并将其分散在性能稳定、不易挥发、无毒无刺激性气味的LED灌封胶中,经过热固化处理制备出一种新型Cu-Zn-In-S量子点发光薄膜。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晶型可控的高性能Cu-Zn-In-S量子点发光薄膜的制备方法,制得的Cu-Zn-In-S量子点发光薄膜荧光光谱可调,兼具Cu-Zn-In-S量子点优异的荧光性能及有机硅AB胶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且制备过程绿色环保,制备方法简单,有望被进一步应用于固态照明LED。
[0005]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 一种Cu-Zn-In-S量子点发光薄膜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 (1)将氯化亚铜、氯化铟、锌盐和盖帽剂、表面包覆剂加入到装有非极性高沸点有机溶剂的反应容器中得到Cu、In、Zn混合前体溶液,通入氮气或惰性气体排除反应容器中的空气,搅拌下将Cu、In、Zn混合前体溶液从室温加热至170~200℃,直至形成澄清透明溶+液;所述的Cu、In、Zn混合前体溶液中Cu浓度为0.002~0.02M,表面包覆剂浓度为0.02~+ 2+ 2+
0.075M,盖帽剂浓度为0.1~0.5M,Cu和Zn 、In 的投料摩尔比为1:4~21:1~11;
[0008] (2)将硫的油胺溶液加入到步骤(1)获得的澄清透明溶液中,使S与Cu+的投料摩尔比为4~42:1,调整温度至150~220℃,维持该温度,使反应进行30~120min,制备得到Cu-Zn-In-S量子点溶液;
[0009] (3)将Cu-Zn-In-S量子点溶液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极性溶剂,离心纯化得到Cu-Zn-In-S量子点;
[0010] (4)将制得的Cu-Zn-In-S量子点与LED灌封胶的A组分混合,68~90℃下加热0.5~1h,得到混合物;
[0011] (5)将LED灌封胶的B组分与步骤(4)中得到的混合物均匀混合,去除气泡,再将混合均匀的产物涂覆在玻璃基片上,在室温下固化19~29h,得到Cu-Zn-In-S量子点发光薄膜。
[0012] 所述的步骤(1)中,以氯化亚铜(CuCl)作为铜源,以氯化铟(InCl3)作为铟源,以锌盐作为锌源,所述的锌盐优选氯化锌(ZnCl2)或硬脂酸锌(Zn(St)2),所述的包覆剂优选油酸,所述的盖帽剂优选烷基硫醇,如十二硫醇,所述的非极性高沸点有机溶剂优选十八烯或十八烷。所述的惰性气体优选氩气。
[0013] 所述的步骤(2)中,硫的油胺溶液中硫浓度为0.1~0.4mol/L。
[0014] 所述的步骤(3)中,极性溶剂可以是甲醇、乙醇、丙酮等。
[0015] 所述的步骤(4)中,使混合物中Cu-Zn-In-S量子点浓度为0.0001~0.02mol/L[0016] 本发明所述的LED灌封胶是市售的分为A、B组分包装的LED专用有机硅型灌封胶。所述的制备过程中,LED灌封胶的B组分与A组分的投料体积比为0.98:10~1.02:10。
[0017] 本发明方法可制得三种不同晶型Cu-Zn-In-S量子点(纤锌矿结构、闪锌矿结构以及黄铜矿结构),根据文献报道,纤锌矿结构相较黄铜矿和闪锌矿结构更难获得,本发明通+ 2+过改变Cu:Zn 的投料摩尔比可方便获得三种不同晶型的量子点,并且该量子点荧光量子+ 2+
产率为26%~46%,发光薄膜的荧光发射光谱覆盖400-800nm。优选的,当Cu:Zn 为1:4~
6时,产物为纤锌矿结构,同时量子产率达到最高值。
[0018] 本发明制备方法得到的Cu-Zn-In-S量子点发光薄膜可以应用于发光二极管、固态照明白光LED等。
[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0] 1.本发明合成量子点时,无需制备核壳结构,且不用对前驱体进行预处理,而是将廉价的氯化亚铜、氯化铟、锌盐简单混合,使其与烷基硫醇进行反应。合成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且合成温度比较温和,是一种低温低成本的工艺,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
[0021] 2.本发明以高活性氯化物为阳离子前驱体,通过改变铜源/锌源的比例可以得到三种晶型的Cu-Zn-In-S荧光量子点(纤锌矿结构、闪锌矿结构和黄铜矿结构);
[0022] 3.本发明中的Cu-Zn-In-S量子点固定在无毒无刺激性气味的有机硅型灌封胶基底而非甲苯、氯仿等易挥发的剧毒性溶液中,得到的Cu-Zn-In-S量子点发光薄膜兼具Cu-Zn-In-S量子点荧光性能优越及有机硅基底机械加工性能好的优点,可根据产品要求制成各种形状,因而能够被进一步应用于发光二极管、固态照明白光LED等。

附图说明

[0023] 图1:(a)是实施例1中所制的Cu-Zn-In-S量子点的XRD谱图,(b)是实施例2中所制的Cu-Zn-In-S量子点的XRD谱图,(c)是实施例3中所制的Cu-Zn-In-S量子点的XRD谱图。
[0024] 图2:实施例1中所制的Cu-Zn-In-S量子点发光薄膜的荧光发射光谱示意图。
[0025] 图3:实施例2中所制的Cu-Zn-In-S量子点发光薄膜的荧光发射光谱示意图。
[0026] 图4:实施例3中所制的Cu-Zn-In-S量子点发光薄膜的荧光发射光谱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过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应不限于以下实例具体明示的内容。
[0028] 实施例1
[0029] 第 一 步,称 取 3.96mg(0.04mmol)CuCl、27.26mg(0.2mmol)ZnCl2、44.24mg(0.2mmol)InCl3置于一个三颈瓶中,并加入0.2mmol油酸,2mmol十二硫醇,8ml十八烯。
[0030] 第二步,在磁力搅拌和氩气保护的条件下,加热混合溶液至180℃使CuCl、ZnCl2和InCl3完全溶解,形成澄清透明溶液,此时向溶液中注入4mL硫粉-油胺溶液(硫粉浓度为0.2mol/L),调整温度至160℃,维持该温度,使反应进行90min,制备得到Cu-Zn-In-S量子点溶液。
[0031] 第三步,移去热源自然冷却至室温,取0.5mlCu-Zn-In-S量子点原液,加入4ml无水乙醇,对Cu-Zn-In-S量子点原液进行离心纯化处理。
[0032] 第四步,将提纯后的Cu-Zn-In-S量子点与9ml南京中贝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希牌ZB3118有机硅型灌封胶A组分混合,放入水浴中90℃加热1h;
[0033] 第五步,将0.9ml有机硅型灌封胶B组分与第四步中得到的溶液均匀混合,去除气泡,并将Cu-Zn-In-S量子点-AB胶混合物涂覆在玻璃基片上(25.4×76.2mm),常温下固化24h。
[0034] 如图1(a)所示,获得的Cu-Zn-In-S量子点为纤锌矿结构。
[0035] 如图2所示,获得的Cu-Zn-In-S量子点荧光量子效率为46%,其发光薄膜的荧光发射波长为663nm。
[0036] 实施例2
[0037] 第一步,称取2.48mg(0.025mmol)CuCl、51.11mg(0.375mmol)ZnCl2、44.24mg(0.2mmol)InCl3置于一个三颈瓶中,并加入0.2mmol油酸,2mmol十二硫醇,8ml十八烯。
[0038] 第二步,在磁力搅拌和氩气保护的条件下,加热混合溶液至190℃使CuCl、ZnCl2和InCl3完全溶解,形成澄清透明溶液,此时向溶液中注入4mL硫粉-油胺溶液(硫粉浓度为0.2mol/L),调整温度至170℃,维持该温度,使反应进行90min,制备得到Cu-Zn-In-S量子点溶液。
[0039] 第三步,移去热源自然冷却至室温,取0.5mlCu-Zn-In-S量子点原液,加入4ml无水乙醇,对Cu-Zn-In-S量子点原液进行离心纯化处理。
[0040] 第四步,将提纯后的Cu-Zn-In-S量子点与9ml南京中贝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希牌ZB3118有机硅型灌封胶A组分混合,放入水浴中90℃加热1h;
[0041] 第五步,将0.9ml有机硅型灌封胶B组分与第四步中得到的溶液均匀混合,去除气泡,并将Cu-Zn-In-S量子点-AB胶混合物涂覆在玻璃基片上(25.4×76.2mm),常温下固化24h。
[0042] 如图1(b)所示,获得的Cu-Zn-In-S量子点为黄铜矿结构。
[0043] 如图3所示,获得的Cu-Zn-In-S量子点荧光量子效率为39%,其发光薄膜的荧光发射波长为590nm。
[0044] 实施例3
[0045] 第一步,称取1.89mg(0.019mmol)CuCl、240.89mg(0.381mmol)Zn(St)2、44.24mg(0.2mmol)InCl3置于一个三颈瓶中,并加入0.2mmol油酸,2mmol十二硫醇,8ml十八烯。
[0046] 第二步,在磁力搅拌和氩气保护的条件下,加热混合溶液至200℃使CuCl、ZnCl2和InCl3完全溶解,形成澄清透明溶液,此时向溶液中注入4mL硫粉-油胺溶液(硫粉浓度为0.2mol/L),调整温度至220℃,维持该温度,使反应进行90min,制备得到Cu-Zn-In-S量子点溶液。
[0047] 第三步,移去热源自然冷却至室温,取0.5mlCu-Zn-In-S量子点原液,加入无水乙醇,对Cu-Zn-In-S量子点原液进行离心纯化处理。
[0048] 第四步,将提纯后的Cu-Zn-In-S量子点与9ml南京中贝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希牌ZB3118有机硅型灌封胶A组分混合,放入水浴中90℃加热1h;
[0049] 第五步,将0.9ml有机硅型灌封胶B组分与第四步中得到的溶液均匀混合,去除气泡,并将Cu-Zn-In-S量子点-AB胶混合物涂覆在玻璃基片上(25.4×76.2mm),常温下固化24h。
[0050] 如图1(c)所示,获得的Cu-Zn-In-S量子点为闪锌矿结构。
[0051] 如图4所示,获得的Cu-Zn-In-S量子点荧光量子效率为26%,其发光薄膜的荧光发射波长为526nm。
[0052] 实施例4
[0053] 第 一 步,称 取7.92mg(0.08mmol)CuCl、43.62mg(0.32mmol)ZnCl2、44.24mg(0.2mmol)InCl3置于一个三颈瓶中,并加入0.2mmol油酸,2mmol十二硫醇,8ml十八烯。
[0054] 第二步,在磁力搅拌和氩气保护的条件下,加热混合溶液至180℃使CuCl、ZnCl2和InCl3完全溶解,形成澄清透明溶液,此时向溶液中注入4mL硫粉-油胺溶液(硫粉浓度为0.2mol/L),调整温度至160℃,维持该温度,使反应进行90min,制备得到Cu-Zn-In-S量子点溶液。
[0055] 第三步,移去热源自然冷却至室温,取0.5mlCu-Zn-In-S量子点原液,加入4ml无水乙醇,对Cu-Zn-In-S量子点原液进行离心纯化处理。
[0056] 第四步,将提纯后的Cu-Zn-In-S量子点与9ml南京中贝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希牌ZB3118有机硅型灌封胶A组分混合,放入水浴中90℃加热1h;
[0057] 第五步,将0.9ml有机硅型灌封胶B组分与第四步中得到的溶液均匀混合,去除气泡,并将Cu-Zn-In-S量子点-AB胶混合物涂覆在玻璃基片上(25.4×76.2mm),常温下固化24h。
[0058] 获得的Cu-Zn-In-S量子点为纤锌矿结构,Cu-Zn-In-S量子点荧光量子效率为40%,其发光薄膜的荧光发射波长为674nm。
[0059] 实施例5
[0060] 第一步,称取5.64mg(0.057mmol)CuCl、46.75mg(0.343mmol)ZnCl2、44.24mg(0.2mmol)InCl3置于一个三颈瓶中,并加入0.2mmol油酸,2mmol十二硫醇,8ml十八烯。
[0061] 第二步,在磁力搅拌和氩气保护的条件下,加热混合溶液至180℃使CuCl、ZnCl2和InCl3完全溶解,形成澄清透明溶液,此时向溶液中注入4mL硫粉-油胺溶液(硫粉浓度为0.2mol/L),调整温度至160℃,维持该温度,使反应进行90min,制备得到Cu-Zn-In-S量子点溶液。
[0062] 第三步,移去热源自然冷却至室温,取0.5mlCu-Zn-In-S量子点原液,加入4ml无水乙醇,对Cu-Zn-In-S量子点原液进行离心纯化处理。
[0063] 第四步,将提纯后的Cu-Zn-In-S量子点与9ml南京中贝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希牌ZB3118有机硅型灌封胶A组分混合,放入水浴中90℃加热1h;
[0064] 第五步,将0.9ml有机硅型灌封胶B组分与第四步中得到的溶液均匀混合,去除气泡,并将Cu-Zn-In-S量子点-AB胶混合物涂覆在玻璃基片上(25.4×76.2mm),常温下固化24h。
[0065] 获得的Cu-Zn-In-S量子点为纤锌矿结构,Cu-Zn-In-S量子点荧光量子效率为42%,其发光薄膜的荧光发射波长为643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