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保温杯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685335.7

文献号 : CN10362242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戴社平

申请人 : 戴社平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温杯,包括杯体和杯盖,杯体和杯盖均具有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内壁,杯体内壁和杯盖内壁外围分别包覆有第一及第二储热层,储热层内封装有储热物质,第一储热层及第二储热层外围均包覆有一保温层,保温杯底部还设有一个底座,底座内设有电源和电源开关,在第一储热层和杯体内壁之间还具有一加热层,加热层内设有加热丝,所述加热丝和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电源开关用于控制加热丝的通电和断电。本发明的保温杯具有保温效果更持久的特点。

权利要求 :

1.一种新型的保温杯,包括杯体和杯盖,其特征在于,杯体和杯盖均具有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内壁,杯体内壁和杯盖内壁外围分别包覆有第一及第二储热层,储热层内封装有储热物质,第一储热层及第二储热层外围均包覆有一保温层,保温杯底部还设有一个底座,底座内设有电源和电源开关,在第一储热层和杯体内壁之间还具有一加热层,加热层内设有加热丝,所述加热丝和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电源开关用于控制加热丝的通电和断电;

所述加热丝均匀分布于加热层内;

所述加热丝其表面包裹有一绝缘层;

所述保温杯还具有一恒温控制器;

所述恒温控制器具有一温度传感器、一温度比较器和一开关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杯体内壁的底部并用于检测杯体内壁的温度,所述温度比较器和开关控制器设于底座内,温度比较器内预设有一温度范围,温度比较器和温度传感器通信连接并将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与预设的温度范围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向开关控制器输出动作指令,所述开关控制器和电源开关控制连接,所述开关控制器根据输入的动作指令控制所述电源开关的动作;

所述电源为电池;

所述储热物质为相变温度为40℃的相变储热材料。

说明书 :

一种新型的保温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保温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保温杯,为了达到较好的保温效果,对保温层往往有很高的要求,例如通常要求保温层厚度较厚,保温层的材质也要求很高。这种保温杯虽然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却忽略了一点,即其内装有的汤或水等若是沸腾(100℃左右)的时候装入的,当人们饮用时,因温度过高、太烫,而需要重新倒出来放凉到合适温度后才能饮用。这浪费了宝贵时间、饮用不便。而且这种保温杯,因为杯内和杯外的温差大,热量散失快,保温不持久。此外,这种保温杯,倘若在其中直接装入适于饮用温度(如40~60℃左右)的汤、水,则常因杯内和杯外的温差大,而造成保温杯内的汤、水很快就变凉了。因此,有必要对保温杯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保温效果更持久的保温杯。
[0004] 本发明为达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一种保温杯,包括杯体和杯盖,杯体和杯盖均具有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内壁,杯体内壁和杯盖内壁外围分别包覆有第一及第二储热层,储热层内封装有储热物质,第一储热层及第二储热层外围均包覆有一保温层,保温杯底部还设有一个底座,底座内设有电源和电源开关,在第一储热层和杯体内壁之间还具有一加热层,加热层内设有加热丝,所述加热丝和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电源开关用于控制加热丝的通电和断电;
[0006] 所述加热丝均匀分布于加热层内;
[0007] 所述加热丝其表面包裹有一绝缘层;
[0008] 所述保温杯还具有一恒温控制器;
[0009] 所述恒温控制器具有一温度传感器、一温度比较器和一开关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杯体内壁的底部并用于检测杯体内壁的温度,所述温度比较器和开关控制器设于底座内,温度比较器内预设有一温度范围,温度比较器和温度传感器通信连接并将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与预设的温度范围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向开关控制器输出动作指令,所述开关控制器和电源开关控制连接,所述开关控制器根据输入的动作指令控制所述电源开关的动作;
[0010] 所述电源为电池;
[0011] 所述储热物质为相变温度为40~70℃的相变储热材料。
[0012]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 本发明的保温杯其杯体和杯盖上均设有保温层和储热层,杯体和杯盖内壁均采用导热材料。当杯体内装有一定温度的饮用物时,以100摄氏度的汤为例,杯体会将热量向储热层传导,储热层其封装的储热物质会吸收这些热能,一方面使得杯体内汤的温度下降到一定温度,使得其温度不会太高,不会太烫,方便饮用;另一方面储热层吸收并储存了部分热能并达到和杯体内汤的温度一致的温度,例如,均达到了60~70℃左右。这样,不仅缩小了杯内温度和环境温度的温差,减慢了杯内温度的降温过程,而且,因储热层和杯内温度基本一致,起到第一个保温效果。另外,因储热层外围的保温层也具有一定的保温隔热作用,从而起到了第二个保温效果,并进一步减慢了杯内温度降温的过程。另外,因杯体和杯盖均具有储热层和保温层,使得保温效果更佳,杯内热量更不易散失到环境中,减缓了温度下降的过程,这样还有效避免了频繁启动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可以延长加热装置的使用寿命。当在这种保温杯中进一步加设恒温控制器时,因保温杯保温更为持久稳定,因此,不需要频繁的启动恒温控制,因而可以有效延长加热丝和恒温控制器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保温杯;
[0015] 附图标记说明:100杯盖;101杯盖内壁;102第一储热层;103保温层;200杯体;201杯体内壁;202第二储热层;203保温层;204内腔;205加热层;2051加热丝;301温度传感器;302开关控制器;303温度比较器;400底座;500狭缝;601电源;602电源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17] 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温杯,如图1所示,其包括杯体200、杯盖100。杯体上端开口,杯体具有一用于盛装物品的内腔204,杯盖用于盖住杯体上端的开口。杯体内壁201和杯盖内壁101均采用导热材料,例如不锈钢、铝等制成。杯体内壁201外围包覆有第一储热层202,杯盖内壁101外围包覆有第二储热层102,第一储热层202和第二储热层102内均封装有储热物质,储热物质采用现有的储热物质,例如水、相变储热材料等,优选采用采用相变温度为40~70℃的相变储热材料,例如石蜡类相变材料等。第一储热层202和第二储热层102外围分别包覆有一保温层203、103,保温层采用聚氨酯发泡材料等现有的保温材料均可,也可以将保温层做成真空保温层。在第一储热层202和杯体内壁201之间还具有一个加热层205。保温杯底部还设有一个底座400,在底座400和对应于杯体内壁的底壁之间的位置设有一狭缝500,该狭缝用于布置导线等连接线。在加热层205内设有加热丝2051,加热丝优选为均匀分布于加热层内,从而可以均匀的加热杯体内的盛装的物质,优选的,加热丝表面还可包覆有一绝缘层。底座400内装有电源601,电源和加热丝2051通过导线电连接,电源为加热丝供电,电源具体可以是电池。底座400上还设有电源开关602,通过电源开关的“断开”、“合上”动作来控制加热丝2051的通电或断电状态。电源开关合上时,加热丝加热杯体,断开电源开关时,加热丝停止加热。
[0018] 本发明提供的保温杯,其杯体和杯盖均具有保温层和储热层,当杯体内装有一定温度的饮用物时,以100摄氏度的汤为例,杯体内的热量会向储热层传导,储热层其封装的储热物质会吸收这些热能,一方面使得杯体内汤的温度下降到一定温度,使得其温度不会太高,不会太烫,方便饮用;另一方面储热层吸收并储存了部分热能并达到和杯体内汤的温度一致的温度,例如,均达到了60~70℃左右。这样,不仅缩小了杯内温度和环境温度的温差,减慢了杯内温度的降温过程;而且,因储热层和杯内温度基本一致,起到第一个保温效果。另外,因储热层外围的保温层也具有一定的保温隔热作用,从而起到了第二个保温效果,并进一步减慢了杯内温度降温的过程。此外,因杯体和杯盖均具有储热层和保温层,使得保温效果更佳,杯内热量更不易散失到环境中,减缓了温度下降的过程。这种保温杯其保温效果持久稳定。因这种保温杯保温持久稳定,不需要频繁用加热丝加热,因而可以有效延长加热丝和电源开关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节能环保。
[0019] 进一步的,保温杯还可包括有一个恒温控制器。恒温控制器具体包括一温度传感器、一温度比较器和一开关控制器,三者均由底座400内装有的电源601供电。其中,温度传感器301设在杯体内壁201的底壁,用于检测杯体内壁的温度。温度比较器303和开关控制器302均安装在底座400内,温度比较器和温度传感器通信连接,温度比较器内设有一预设的温度范围(例如60~70℃),温度比较器将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和预设的温度范围进行比较。若所检测的温度在预设的温度范围内或高于预设的温度范围,则温度比较器向开关控制器输出“断开”的动作指令,若所检测的温度低于预设的温度范围,则温度比较器向开关控制器输出“合上”的动作指令。开关控制器和电源开关控制连接,当开关控制器接收的动作指令为“断开”时,则控制电源开关使其断开,从而使得电源和加热丝之间的电路断开,加热丝停止加热;当开关控制器接收到的动作指令为“合上”的动作指令时,则控制电源开关使其合上,从而使得电源和加热丝之间的电路连通,加热丝开始加热。恒温控制器可以采用现有的具有温度控制功能的恒温控制器。因这种保温杯保温持久稳定,不需要频繁的启动加热和恒温控制,因而可以有效延长加热丝和恒温控制器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节能环保。
[0020]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