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连接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345505.7

文献号 : CN10363352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朝仓俊晃会川庆辅

申请人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连接器,能够不受异物的影响地顺畅地对可动侧壳体进行旋转操作。在旋转连接器中,伴随着行星齿轮(12)的自转公转而转动的移动体(4)和在中途具有反转部(5a)的带状电缆(5)容纳于在外筒体(6a)和内筒体(9b)之间划分出的容纳空间(S)内,在固定侧壳体(2)的底板(7b)上设有与行星齿轮的下表面抵接的环状突部(7e)和位于该环状突部(7e)的径向外侧的凹陷部(7h),在将固定侧壳体安装于车辆的设置部时,凹陷部位于铅垂方向的正下方。由此,从外部进入到容纳空间内的异物下落到底板上并蓄积在凹陷部内,因此能够防止与内齿轮(8)和太阳齿轮(11)啮合的行星齿轮(12)咬入异物而不能旋转。

权利要求 :

1.一种旋转连接器,具备:

固定侧壳体,从底板的外周缘竖立设置有外筒体;

可动侧壳体,具有与上述外筒体对置的内筒体,与上述固定侧壳体同轴配置;

带状电缆,以在中途反转卷绕方向的状态容纳于上述外筒体与上述内筒体之间的容纳空间内,该带状电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上述固定侧壳体和上述可动侧壳体;以及移动体,能够转动地配置于上述容纳空间内,并且具有供上述带状电缆的反转部通过的开口,轴支撑于上述移动体的下表面的行星齿轮分别与设置于上述固定侧壳体的内齿轮和设置于上述可动侧壳体的太阳齿轮啮合,上述旋转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固定侧壳体的上述底板上设置有与上述行星齿轮的下表面抵接的环状突部、以及位于该环状突部的径向外侧的凹部,在将上述固定侧壳体安装到车辆的设置部时,上述凹部至少位于铅垂方向的正下方,上述凹部由沿着上述环状突部的外周缘连续的第一环状凹槽和在比该第一环状凹槽靠径向外侧处与上述内齿轮重叠的凹陷部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底板上设置有沿着上述环状突部的内周缘连续的第二环状凹槽。

说明书 :

旋转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连接器,其被组装在汽车的转向装置并作为安全气囊系统等的电连接单元使用,特别是涉及将带状电缆经由反转部反向卷绕在固定侧壳体和可动侧壳体之间的容纳空间内的旋转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在旋转连接器中,具有外筒体的固定侧壳体和具有内筒体的可动侧壳体能够旋转地同轴配置,带状电缆容纳并卷绕在这些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划分出的容纳空间内,旋转连接器用作汽车的转向装置那样旋转数有限的把手上所安装的安全气囊充气机等的电连接单元。上述带状电缆是绝缘膜中承载有导体的带状体,公知的有将该带状电缆卷绕成螺旋状的螺旋型和在中途反转并卷绕的反转型,但后者的反转型能够将带状电缆的长度显著缩短,因此成为主流。
[0003] 一直以来,公知如下的结构,即,在这种带状电缆的卷绕方式是反转型的旋转连接器中,在容纳空间内可转动地配置有辊架,该辊架在环状的旋转扳上竖立设置有引导壁或多个支轴,辊子分别能够旋转自如地安装于该辊架的各支轴,并且使带状电缆的反转部通过引导壁和与其对置的一个辊子之间的开口(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上述结构的旋转连接器中,可动侧壳体相对于固定侧壳体向正反方向的任一方向旋转时,根据该旋转方向,带状电缆被从外筒体排出并卷绕到内筒体,或者相反地,带状电缆被从内筒体排出并回卷到外筒体。此时,带状电缆的反转部以比可动侧壳体小的旋转量向相同方向移动,辊架追随该旋转部也向相同方向移动,它们的移动量的大约2倍长度的带状电缆被从外筒体或内筒体排出。即,辊架承受来自带状电缆的反转部的驱动力(拉伸力或按压力)而在容纳空间内转动,利用设置于这种辊架的多个辊子来限制带状电缆在径向的移动,因此带状电缆能够顺畅地被从外筒体排出并卷绕到内筒体,或者被从内筒体排出并回卷到外筒体。
[0004] 另外,作为其他的现有例,公知有一种旋转连接器,替代辊架而将轴支撑行星齿轮的移动体配置于容纳空间内,伴随着行星齿轮的旋转(自转公转)使该移动体以与带状电缆的反转部相同的速度旋转(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此,在移动体的表面侧能够旋转地轴支撑有多个辊子,带状电缆的反转部通过任意辊子之间的开口。并且,构成为在移动体的背面侧能够旋转地轴支撑有行星齿轮,使该行星齿轮与设置于固定侧壳体的内齿轮和设置于可动侧壳体的太阳齿轮双方啮合。在上述结构的旋转连接器中,可动侧壳体相对于固定侧壳体旋转时,与内齿轮和太阳齿轮啮合的行星齿轮以预定的减速比旋转,因此轴支撑行星齿轮的移动体在容纳空间内旋转移动,带状电缆的反转部也以与移动体的开口相同的速度在容纳空间内移动。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86043号公报
[0006]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280127号公报
[0007] 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现有的旋转连接器中,辊架受到来自带状电缆的反转部的驱动力(拉伸力或按压力)而在容纳空间内转动,因此要求通过开口的带状电缆具有相应的刚性(相当于后述的刚柔性的拉伸强度),必须使用绝缘膜的厚度大、刚性高的带状电缆。而在对比文件2所公开的现有的旋转连接器中,通过适当地设定包括行星齿轮在内的各齿轮的齿轮比,能够使移动体的开口和带状电缆的反转部在容纳空间内以相同速度向相同方向移动,因此移动体不需要来自带状电缆的反转部的驱动力,能够使用绝缘膜的厚度薄的廉价的刚柔性弱的带状电缆。但是,通过与内齿轮和太阳齿轮啮合的行星齿轮的旋转,轴支撑该行星齿轮的移动体在容纳空间内移动,因此灰尘或沙子等异物从在可动侧壳体和固定侧壳体的滑动部分所需的间隙进入到容纳空间的内部时,该异物在旋转连接器内堆积等,有妨碍行星齿轮的旋转的危险。特别是,粒径比灰尘大的硬的沙子等进入容纳空间的内部时,这种异物容易在容纳空间内下落并堆积在固定侧壳体的底板例如内齿轮的下部区域等,行星齿轮通过内齿轮的下部时将异物咬入而咬入在各齿轮间,从而无法旋转,由此产生妨碍把手的自由的旋转操作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实际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连接器,能够不受异物的影响地对可动侧壳体进行旋转操作。
[0009]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旋转连接器,具备:固定侧壳体,从底板的外周缘竖立设置有外筒体;可动侧壳体,具有与上述外筒体对置的内筒体,与上述固定侧壳体同轴配置;带状电缆,以在中途反转卷绕方向的状态容纳于上述外筒体与上述内筒体之间的容纳空间内,该带状电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上述固定侧壳体和上述可动侧壳体;以及移动体,能够转动地配置于上述容纳空间内,并且具有供上述带状电缆的反转部通过的开口,轴支撑于上述移动体的下表面的行星齿轮分别与设置于上述固定侧壳体的内齿轮和设置于上述可动侧壳体的太阳齿轮啮合,在上述固定侧壳体的上述底板上设置有与上述行星齿轮的下表面抵接的环状突部、以及位于该环状突部的径向外侧的凹部,在将上述固定侧壳体安装到车辆的设置部时,上述凹部至少位于铅垂方向的正下方。
[0010] 这样构成的旋转连接器在组装到汽车的转向装置而使用时,从外部进入到容纳空间内的硬沙等异物下落到固定侧壳体的底板上,由于车的振动等,该异物向位于底板上所设置的环状突部的径向外侧的凹部移动并蓄积,因此与内齿轮和太阳齿轮啮合的行星齿轮不会咬入异物而不能旋转。因此,随着可动侧壳体的旋转,行星齿轮顺畅地旋转并驱动移动体,因此能够不受异物的影响地对把手进行旋转操作。
[0011] 在上述结构中,设置于底板的凹部由沿着环状突部的外周缘连续的第一环状凹槽和在比该第一环状凹槽靠径向外侧处与内齿轮重叠的凹陷部构成时,能够蓄积进入到容纳空间的异物的区域被扩大,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行星齿轮咬入异物而不能旋转的机会。
[0012]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在底板上设有沿着环状突部的内周缘连续的第二环状凹槽时,能够蓄积异物的区域进一步扩大,行星齿轮咬入异物而不能旋转的机会也进一步减少。特别是,即使进入容纳空间的异物由于某种原因而附着于环状突部的表面,该异物由于行星齿轮的移动而被向径向内侧的太阳齿轮的方向推动,也能够使异物在到达太阳齿轮的进前侧下落到第二环状凹槽并蓄积,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由于异物而妨碍把手的自由的旋转操作的危险。
[0013] 发明效果
[0014] 在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中,在组装到汽车的转向装置时,即使硬沙等异物从外部进入到容纳空间内,也能够使该异物在位于底板上所设置的环状突部的径向外侧的凹部蓄积,因此与内齿轮和太阳齿轮啮合的行星齿轮不会咬入异物而不能旋转,能够不受异物的影响地对把手进行旋转操作。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连接器组装到转向装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0016] 图2是该旋转连接器的外观立体图。
[0017] 图3是该旋转连接器的纵剖视图。
[0018] 图4是该旋转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0019] 图5是表示该旋转连接器的内部构造的横剖视图。
[0020] 图6是表示该旋转连接器所具有的行星齿轮与各齿轮的啮合状态的说明图。
[0021] 图7是沿图6中的VII-VII线的剖面立体图。
[0022] 图8是该旋转连接器所具备的移动体的立体图。
[0023] 图9是表示设置于该移动体的槽部的深度和槽宽的关系的说明图。
[0024] 标号说明
[0025] 1:旋转连接器
[0026] 2:固定侧壳体
[0027] 3:可动侧壳体
[0028] 4:移动体
[0029] 4a:平板部
[0030] 4b:限制壁
[0031] 4c:槽部
[0032] 4d:突部
[0033] 5:带状电缆
[0034] 5a:反转部
[0035] 6:上壳体
[0036] 6a:外筒体
[0037] 6b:环状部
[0038] 7:下壳体
[0039] 7a:中央孔
[0040] 7b:底板(底板)
[0041] 7d:段壁
[0042] 7e:环状突部
[0043] 7f:第一环状凹槽(凹部)
[0044] 7g:第二环状凹槽(凹部)
[0045] 7h:凹陷部(凹部)
[0046] 8:内齿轮
[0047] 9:上部转子
[0048] 9a:顶板部
[0049] 9b:内筒体
[0050] 10:下部转子
[0051] 11:太阳齿轮
[0052] 12:行星齿轮
[0053] 14:开口
[0054] C:转向柱(设置部)
[0055] H:把手
[0056] S:容纳空间
[0057] S1:间隙
[0058] S2: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59] 以下,参照附图对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连接器1由固定侧壳体2、可动侧壳体3、移动体4、带状电缆5等构成,组装到汽车的转向(Steering)装置而被使用。上述转向装置具备:作为设置部的例如转向柱C、插通于转向柱C并突出的转向轴SH、与转向轴SH的前端连接的把手(Handle)H等,在把手H上附加设置有未图示的安全气囊充气机及各种开关类。并且,固定侧壳体2固定于转向柱C的安装面,并且把手H固定于可动侧壳体3,由此不管把手H的操舵角(旋转角)如何,把手H侧的安全气囊充气机等和转向柱C侧的控制部经由旋转连接器1的带状电缆5连接。在此,如公知的那样,转向轴SH以预定的倾斜角倾斜,因为这一关系,从驾驶座观察,转向柱C的安装面以下端部比上端部更朝向近前的方式倾斜,随之旋转连接器1以后倾姿势组装到转向装置而使用。
[0060] 对旋转连接器1的上述构成部件详细进行说明,如图2~图7所示,固定侧壳体2由合成树脂制的上壳体6和下壳体7构成,这两个壳体6、7通过卡扣结合而连接并一体化。在上壳体6上一体形成有:具有大致正圆形状的内周面的外筒体6a、从外筒体6a的上端向内侧突出的环状部6b、从外筒体6a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固定侧连接部6c。在固定侧连接部6c和后述的连接器盖7c连接而形成的空间中,设有用于如后所述与带状电缆5的外端部电连接的关节(Joint)部15(参照图3~图5)。
[0061] 如图4所示,在下壳体7上形成有具有中央孔7a的底板7b、从底板7b的角部向下方突出的连接器盖7c,在将上壳体6和下壳体7一体化时,固定侧连接部6c连接于该连接器盖7c(参照图2)。另外,在下壳体7上形成有以包围底板7b的外缘部的方式向上方突出的段壁7d,该段壁7d上设有内齿轮(Internal gear)8(参照图7)。如图6所示,在底板7b上,在内齿轮8的径向内侧形成有环状突部7e,这些内齿轮8和环状突部7e形成为与中央孔7a同心。被环状突部7e的外周缘侧的壁面和内齿轮8夹持的区域成为第一环状凹槽
7f,在该第一环状凹槽7f形成有槽深进一步增大的凹陷部7h。如图7所示,凹陷部7h的外周侧的内壁从内齿轮8的下端部向径向外侧潜入,通过第一环状凹槽7f和凹陷部7h构成存留异物用的凹部。另一方面,被环状突部7e的内周缘侧的壁面和太阳齿轮11夹持的区域成为第二环状凹槽7g(凹部),该第一环状凹槽7f和第二环状凹槽7g夹着环状突部7e而形成。
[0062] 如图3所示,可动侧壳体3由合成树脂制的上部转子9和下部转子10构成,这两个转子9、10通过卡扣结合而连接并一体化。在上部转子9上一体形成有顶板部9a、内筒体9b以及可动侧连接部9c,其中顶板部9a与上壳体6的环状部6b重叠,内筒体9b从顶板部
9a的内周缘向下方突出,可动侧连接部9c从顶板部9a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从可动侧连接部9c导出有用于将带状电缆5的内周端与把手H侧电连接的关节部15的端子组15a。
[0063]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下部转子10上形成有供转向轴SH插通的连接筒部10a和从连接筒部10a的下端侧向外侧延伸的环状的凸缘部10b,通过将连接筒部10a从中央孔7a的下方插入并卡止于内筒体9b,上部转子9和下部转子10进行卡扣结合。由此,上部转子9的顶板部9a与环状部6b的上表面滑动自如地对置,并且下部转子10的凸缘部10b与底板7b的下表面滑动自如地对置,因此可动侧壳体3(上部转子9和下部转子10)在轴线方向上被限制位置,转动自如地连接于固定侧壳体2。另外,在该状态下,外筒体6a和内筒体9b在径向上对置,并且环状部6b以及顶板部9a与底板7b在轴线方向上对置,通过上述各部件,在两个壳体2、3之间划分出用于容纳带状电缆5的容纳空间S(参照图3)。
[0064] 在上部转子9的内筒体9b的下端部固定有太阳齿轮(Sun gear)11,如图6所示,设置于下壳体7的内齿轮8和太阳齿轮上啮合有一对行星齿轮12。上述内齿轮8和太阳齿轮11经由底板7b的环状突部7e而对置,行星齿轮12的下表面与环状突部7e抵接。由此,可动侧壳体3相对于固定侧壳体2旋转时,与两个齿轮8、11啮合的行星齿轮12在环状突部7e上自转的同时公转。另外,行星齿轮12的数量不限于2个,也可以是一个或三个以上的行星齿轮12与两个齿轮8、11啮合的结构。
[0065] 在容纳空间S的内部容纳有由合成树脂的成型品构成的移动体4和多个带状电缆5,如图8所示,移动体4构成为在环状的平板部4a上竖立设置有多个限制壁4b。上述行星齿轮12轴支撑于该平板部4a的下表面,行星齿轮12自转公转时,移动体4随之在容纳空间S内转动。在4个限制壁4b之间分别确保了开口14。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周方向的长度足够长的两个限制壁4b和相比上述两个限制壁4b周方向的长度非常短的两个限制壁4b在平板部4a上交替地竖立设置,在各限制壁4b之间设有大小相同的4个开口14。
另外,移动体4中,在4个限制壁4b上,在径向内侧和外侧沿着周方向延伸设置的壁面形成为与移动体4的环状的平板部4a的中心同心。另外,将移动体4组装到旋转连接器1时,移动体4的平板部4a的中心和底板7b的中央孔7a的中心一致。
[0066] 如图5所示,在长的两个限制壁4b的内周侧的壁面(内周面)形成有多个槽部4c。这些槽部4c是相对于平板部4a的板面向正交方向延伸的横截面呈U字状的槽,通过使各槽部4c沿着限制壁4b的内周面反复凹凸地连续,在限制壁4b的内周面和内筒体9b的外周面之间确保外周侧呈波浪形的间隙S1。即,从上方俯视移动体4时,限制壁4b的内周面形成为凹状部(槽部4c的凹陷)和凸部(相邻的槽部4c间的部分)在周方向交替地反复的波浪形形状,在凹状部的槽底和凸部的顶点具有圆滑的半径(アール)。
[0067] 如图9所示,设槽部4c的深度为d,设相对于槽部4c的周方向的长度的中心角(从限制壁4b的中心朝向相邻的槽部4c的底部的一对放射线R所成的角度)为θ时,上述d的尺寸和角度θ被设定为0.5mm≤d≤2.0mm且5度≤θ≤30度的范围。通过形成这种结构,移动体4能够像树脂成型品那样作为一体部件而简化构造,并且能够不需要转子而抑制噪音的产生。另外,限制壁4b的内周面和带状电缆5之间的摩擦系数变小,能够顺畅地将带状电缆5向外筒体6a侧排出。另外,当设定为0.5mm≤d≤1.5mm且7.5度≤θ≤15度的范围时,限制壁4b的内周面和带状电缆5之间的摩擦系数更小,因此优选。另外,通过形成这种结构,即使润滑脂等润滑剂附着于带状电缆5和限制壁4b,带状电缆5也难以紧密接触于限制壁4b,因此能够避免成为带状电缆5紧密接触于限制壁4b的状态,将带状电缆5向外筒体6侧排出时,还能够起到能够防止带状电缆5屈曲的效果。在此,d的尺寸小于0.5mm时,无法充分地降低移动体4和带状电缆5的摩擦系数,相反地,d的尺寸大于2.0mm时,槽部4c过深,存在成型困难这一制造方面的问题。另外,角度θ小于5度时,槽部4c过细而难以成型,相反地,角度θ大于30度时,槽部4c过粗,不能充分降低移动体4和带状电缆5的摩擦系数。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周方向上较长的两个限制壁4b的内周面形成有多个深度为1mm并且相对于槽宽的中心角为7.5度的槽部4c。
[0068] 另外,竖立设置于平板部4a上的长短4个限制壁4b中,在较长的两个限制壁4b的外周侧的壁面(外周面)形成有多个突部4d,在这些限制壁4b的外周面和外筒体6a的内周面之间确保有内周侧呈波浪形的间隙S2。即,从上方俯视移动体4时,限制壁4b的外周面形成为突部4d与凹状部交替地反复的波浪形形状(参照图5),连接各突部4d的顶点而形成的形状为多边形状。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长的两个限制壁4b的外周面形成有共计18个突部4d,因此连接各突部4d的顶点而形成的形状为18边形状。各突部4d的外周面形成有向周方向延伸的凹槽4e(参照图3),多个该凹槽4e在一个突部4d上形成为在轴线方向上反复凹凸(参照图8)。
[0069] 带状电缆5是由PET等绝缘膜中承载有导体的带状体,使用绝缘膜的厚度薄(所谓刚柔性弱)的薄膜(厚度为135μm)。多条该带状电缆5以中途反转卷绕方向的状态容纳于容纳空间S内,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4条带状电缆5与移动体4一起被容纳于容纳空间S内。如图4所示,该带状电缆5的外端部与固定设置于外筒体6a的关节部15连接,并通过形成于外筒体6a的电缆导出部6d向外部电导出(参照图5)。另外,带状电缆5的内端部与关节部15连接,并通过形成于内筒体9b的电缆导出部9d向外部电导出。另外,如图5所示,从电缆导出部9d向间隙S1导出的各带状电缆5在该间隙S内按照逆时针卷绕到内筒体9b的外周面之后,在移动体4的开口14内呈U字状反转(以下将其称为反转部5a)并向间隙S2排出,进而在间隙S2内按照顺时针卷绕到外筒体6a的内周面后,从电缆导出部6d直至固定设置于外筒体6a的关节部15容纳于容纳空间S内。
[0070] 这样构成的旋转连接器1如上所述以后倾姿势组装于转向装置,但如图1所示,将固定侧壳体2固定于转向柱C的安装面上时,以下壳体7的底板7b上所形成的凹陷部7h朝向铅垂方向的正下方的方式安装。并且,在使用时,可动侧壳体3与把手H联动而向正反方向的任一方向旋转时,根据其旋转方向,各带状电缆5被从内筒体9b排出而回卷到外筒体6a,或者相反地被从外筒体6a排出并卷绕到内筒体9b上,各反转部5a以比可动侧壳体3小的旋转量向相同方向移动。另外,与此同时,太阳齿轮11相对于内齿轮8旋转,因此与两个齿轮8、11啮合的行星齿轮12在底板7b的环状突部7e上自转、公转,轴支撑行星齿轮
12的移动体4在容纳空间S内转动。此时,以使带状电缆5的反转部5a和移动体4的开口
14的移动速度以及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式设定内齿轮8和太阳齿轮11以及行星齿轮12的齿轮比,因此4条带状电缆5在被移动体4的限制壁4b限制了径向的移动的状态下回卷或卷绕。因此,不管把手H的操舵角(旋转角)如何,把手H侧的安全气囊充气机等和转向柱C侧的控制部经由旋转连接器1的带状电缆5始终连接。
[0071] 在这种使用状况下,在固定侧壳体2的环状部6b和可动侧壳体3的顶板部9a的滑动部分确保了少许的间隙,但灰尘或硬沙等异物从该间隙进入到容纳空间S的内部时,该异物下落到下壳体7的底板7b上,通过车的振动等,经由位于底板7b上所设置的环状突部7e的径向外侧的第一环状凹槽7f而蓄积在凹陷部7h内。如图7所示,凹陷部7h的外周侧的内壁形成为从设置于下壳体7的段壁7d的内齿轮8的下端部向径向外侧潜入。因此,从外部侵入到容纳空间内S内的异物在凹陷部7h内从内齿轮8的下端部朝向潜入到径向外侧的区域移动并堆积。因此,与内齿轮8和太阳齿轮11啮合的行星齿轮12不会咬入尤其是粒径比灰尘大的硬沙等异物而不能旋转,伴随着可动侧壳体3的旋转,行星齿轮12顺畅地旋转并驱动移动体4,因此能够不受异物的影响地对把手H进行旋转操作。
[0072] 并且,在环状突部7e的外周缘侧的壁面和内齿轮8所夹持的区域形成有第一环状凹槽7f,通过该第一环状凹槽7f和凹陷部7h双方构成凹部,因此能够蓄积进入到容纳空间S内的异物的凹部的区域增大,能够进一步减少行星齿轮12咬入异物而不能旋转的机会。进而,在底板7b上,在环状突部7e的内周缘侧的壁面和太阳齿轮11所夹持的区域,形成有沿着周方向连续的第二环状凹槽7g,因此能够蓄积异物的区域不仅向环状突部7e的径向外侧增大,还向径向内侧增大。因此,即使进入容纳空间S内的异物由于某种原因而附着于环状突部7e的表面,该异物由于在环状突部7e上自转公转的行星齿轮12的移动而被向径向内侧推动,也能够使异物在到达太阳齿轮11的近前侧下落到第二环状凹槽7g并蓄积,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由于异物而妨碍把手H的自由的旋转操作的危险。
[007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连接器1中,伴随着行星齿轮12的自转公转而在容纳空间S内转动的移动体4上竖立设置有将多个开口14分别夹持并向周方向延伸多个限制壁4b,使反转部5a通过该开口14,从而限制带状电缆5沿径向的移动。并且,在该限制壁4b的内周面,沿着周方向连续形成多个槽部4c,这些槽部4c的深度和槽宽(周方向的长度)是特定的。
[0074] 另外,在容纳空间S内容纳多条(4条)带状电缆5,并且在移动体4上设有各带状电缆5的反转部5a分别通过的多个(4个)开口14,因此能够实现利用两条以上带状电缆5的旋转连接器1。其中,设置于移动体4的开口14的个数和所使用的带状电缆5的个数并不必须一致。例如,在移动体4上预先设置4个开口14,仅将其中的两个开口14用作反转部5a的配置空间的话,可以利用共用的移动体4实现带状电缆5的条数不同的旋转连接器1。
[0075] 如以上说明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连接器1中,在作为固定侧壳体2的构成部件的下壳体7的底板7b上设有与行星齿轮12的下表面抵接的环状突部7e和位于该环状突部7e的径向外侧的凹部(凹陷部7h),在将固定侧壳体2安装于车辆的设置部即转向柱C时,凹陷部7h至少位于铅垂方向的正下方,因此从外部进入到容纳空间S内的硬沙等异物下落到固定侧壳体2的底板7b上,由于车的振动等而在凹陷部7h内蓄积。因此,与内齿轮8和太阳齿轮11啮合的行星齿轮12不会咬入异物而不能旋转,伴随着可动侧壳体3的旋转,行星齿轮12顺畅地旋转并驱动移动体4,因此能够不受异物的影响地对把手H进行旋转操作。
[0076]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连接器1中,在底板7b上形成有沿着环状突部7e的外周缘连续的第一环状凹槽7f,通过该第一环状凹槽7f和凹陷部7h双方构成异物储存用的凹部,因此能够蓄积进入到容纳空间S内的异物的凹部的区域增大,能够进一步减少行星齿轮12咬入异物而不能旋转的机会。进而,在底板7b上形成有沿着环状突部7e的内周缘连续的第二环状凹槽7g,因此能够积累异物的区域不仅向环状突部7e的径向外侧增大,还向径向内侧增大。因此,即使进入容纳空间S内的异物由于某种原因而附着于环状突部7e的表面,该异物由于在环状突部7e上自转公转的行星齿轮12的移动而被向径向内侧推动,也能够使异物在到达太阳齿轮11的近前侧下落到第二环状凹槽7g并蓄积,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由于异物而妨碍把手H的自由的旋转操作的危险。
[0077]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由沿着环状突部7e的外周缘连续的第一环状凹槽7f和形成于第一环状凹槽7f的径向外侧的凹陷部7h构成凹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仅由第一环状凹槽7f构成凹部。即,行星齿轮12在环状突部7e上自转公转,因此行星齿轮12在比第一环状凹槽7f的底面高的位置与内齿轮8啮合,因此不会受到蓄积在第一环状凹槽7f的底面的硬沙等异物的影响而使行星齿轮12和内齿轮8啮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