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记录设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384834.2

文献号 : CN10366062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饭岛章太

申请人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记录设备。该图像记录设备包括:第一输送辊对,其在第一输送路径中并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片材;记录装置,其在片材上记录图像;可反转辊对,其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片材并将片材输送至第二输送路径,并包括第一辊和第二辊;状态切换机构,其在第一辊压靠在第二辊上的第一状态,和作为用于将第一辊压靠在第二辊上的力小于在第一状态中用于将第一辊压靠在第二辊上的力的状态和第一辊与第二辊分开的状态中的一个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可反转辊对的状态;和控制器,其控制可反转辊对沿第二输送路径输送片材直到片材的前边缘到达在第一输送路径中的预定位置,此后控制状态切换机构以将可反转辊对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

权利要求 :

1.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包括:

第一输送辊对,所述第一输送辊对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路径中,并且被配置成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片材;

记录装置,所述记录装置被设置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输送辊对的下游,并且被配置成在所述片材上记录图像;

可反转辊对,所述可反转辊对被设置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输送辊对的下游,并且包括第一辊和第二辊,所述可反转辊对被配置成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片材,并且被配置成将所述片材输送至第二输送路径,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在下述位置处连接至所述第一输送路径:(i)位于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输送辊对的下游且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可反转辊对的上游的位置,和(ii)位于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输送辊对的上游的位置;

状态切换机构,所述状态切换机构被配置成在下述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可反转辊对的状态:(a)第一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中,所述第一辊压靠在所述第二辊上,和(b)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用于将所述第一辊压靠在所述第二辊上的力小于在所述第一状态中用于将所述第一辊压靠在所述第二辊上的力的状态和所述第一辊与所述第二辊分开的状态中的一个;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控制所述可反转辊对沿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输送所述片材,直到所述片材的前边缘到达在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中位于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输送辊对的下游且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可反转辊对的上游的位置处,此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状态切换机构,以将所述可反转辊对的状态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二状态,并且此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记录装置,以在所述片材上执行图像记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二输送辊对,所述第二输送辊对被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路径中,并且被配置成朝着所述第一输送辊对输送所述片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可反转辊对被设置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记录装置的下游,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在下述位置处连接至所述第一输送路径:(i)位于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记录装置的下游且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可反转辊对的上游的位置,和(ii)位于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输送辊对的上游的位置。

4.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包括:

第一输送辊对,所述第一输送辊对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路径中,并且被配置成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片材;

记录装置,所述记录装置被设置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输送辊对的下游,并且被配置成在所述片材上记录图像;

可反转辊对,所述可反转辊对被设置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输送辊对的下游,并且包括第一辊和第二辊,所述可反转辊对被配置成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片材,并且被配置成将所述片材输送至第二输送路径,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在下述位置处连接至所述第一输送路径:(i)位于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输送辊对的下游且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可反转辊对的上游的位置,和(ii)位于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输送辊对的上游的位置;

第二输送辊对,所述第二输送辊对被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路径中,并且被配置成朝着所述第一输送辊对输送所述片材;

状态切换机构,所述状态切换机构被配置成在下述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可反转辊对的状态:(a)第一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中,所述第一辊压靠在所述第二辊上,和(b)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用于将所述第一辊压靠在所述第二辊上的力小于在所述第一状态中用于将所述第一辊压靠在所述第二辊上的力的状态和所述第一辊与所述第二辊分开的状态中的一个;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控制所述可反转辊对沿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输送所述片材,直到所述片材的前边缘到达位于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二输送辊对的下游且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输送辊对的上游的第一位置,并且此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状态切换机构,以将所述可反转辊对的状态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二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

片材传感器,所述片材传感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中位于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输送辊对的上游且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连接至所述第一输送路径的位置的下游的位置处,所述片材传感器被配置成感测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片材的上游边缘和下游边缘;和旋转量传感器,所述旋转量传感器被配置成感测所述第一输送辊对中的至少一个辊的旋转量,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基于所述片材传感器和所述旋转量传感器的感测结果,确定所述片材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位置,并且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位于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二输送辊对的下游且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片材传感器的上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

托盘,所述托盘能够支撑所述片材;和

供应辊,所述供应辊可旋转,以将所述片材从所述托盘供应至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其中所述供应辊和所述第二输送辊对中的至少一个辊被一个公共驱动电机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可反转辊对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中位于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记录装置的下游的位置处,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在下述位置处连接至所述第一输送路径:(i)位于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记录装置的下游且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可反转辊对的上游的位置,和(ii)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输送辊对的上游的位置。

8.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包括:

第一输送辊对,所述第一输送辊对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路径中,并且被配置成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片材;

记录装置,所述记录装置被设置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输送辊对的下游,并且被配置成在所述片材上记录图像;

可反转辊对,所述可反转辊对被设置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输送辊对的下游,并且包括第一辊和第二辊,所述可反转辊对被配置成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片材,并且被配置成将所述片材输送至第二输送路径,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在下述位置处连接至所述第一输送路径:(i)位于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输送辊对的下游且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可反转辊对的上游的位置,和(ii)位于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输送辊对的上游的位置;

状态切换机构,所述状态切换机构被配置成在下述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可反转辊对的状态:(a)第一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中,所述第一辊压靠在所述第二辊上,和(b)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用于将所述第一辊压靠在所述第二辊上的力小于在所述第一状态中用于将所述第一辊压靠在所述第二辊上的力的状态和所述第一辊与所述第二辊分开的状态中的一个;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被配置成产生用于旋转所述第一输送辊对中的至少一个辊的驱动力;

动力传输部,所述动力传输部被配置成将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力传输至所述可反转辊对中的至少一个辊,使得当所述第一输送辊对中的所述至少一个辊在用于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片材的旋转方向上旋转时,所述可反转辊对中的所述至少一个辊在用于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片材的旋转方向上旋转,并且使得当所述第一输送辊对中的所述至少一个辊在用于在与所述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输送所述片材的旋转方向上旋转时,所述可反转辊对中的所述至少一个辊在用于将所述片材输送至所述第二输送路径的旋转方向上旋转;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控制所述状态切换机构,以在所述可反转辊对沿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输送的所述片材的前边缘到达在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中所述第一输送辊对夹压所述片材的位置处之后,并且在所述第一输送辊对中的所述至少一个辊的旋转方向被从用于在与所述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输送所述片材的旋转方向切换为用于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片材的旋转方向之前,将所述可反转辊对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成所述第二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可反转辊对被设置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中位于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记录装置的下游的位置处,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在下述位置处连接至所述第一输送路径:(i)位于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记录装置的下游且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可反转辊对的上游的位置,和(ii)位于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输送辊对的上游的位置。

10.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包括:

第一输送辊对,所述第一输送辊对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路径中,并且被配置成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片材;

记录装置,所述记录装置被设置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输送辊对的下游,并且被配置成喷射墨滴,以在所述片材上记录图像;

可反转辊对,所述可反转辊对被设置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输送辊对的下游,并且包括第一辊和第二辊,所述可反转辊对被配置成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片材,并且被配置成将所述片材输送至第二输送路径,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在下述位置处连接至所述第一输送路径:(i)位于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输送辊对的下游且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可反转辊对的上游的位置,和(ii)位于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输送辊对的上游的位置;

状态切换机构,所述状态切换机构被配置成在下述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可反转辊对的状态:(a)第一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中,所述第一辊压靠在所述第二辊上,和(b)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用于将所述第一辊压靠在所述第二辊上的力小于在所述第一状态中用于将所述第一辊压靠在所述第二辊上的力的状态和所述第一辊与所述第二辊分开的状态中的一个;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交替地执行输送处理和记录处理,在所述输送处理中,所述第一输送辊对将所述片材输送换行距离,在所述记录处理中,所述记录装置将墨滴喷射在所述片材上,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控制所述状态切换机构,以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可反转辊对沿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输送所述片材,直到所述片材的前边缘到达在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中位于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输送辊对的下游且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可反转辊对的上游的位置之后,在执行所述输送处理的时间段内或者在所述输送处理和所述记录处理之间的时间段内,将所述可反转辊对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二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可反转辊对被设置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记录装置的下游,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在下述位置处连接至所述第一输送路径:(i)位于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记录装置的下游且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可反转辊对的上游的位置,和(ii)位于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输送辊对的上游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输出辊对,所述输出辊对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中的下述位置处,该位置位于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记录装置的下游,并且该位置位于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是所述记录装置的下游且是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连接至所述第二输送路径的位置的上游,所述输出辊对被配置成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片材,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控制所述状态切换机构,以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可反转辊对沿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输送所述片材,直到所述片材的前边缘到达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中位于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输出辊对的下游且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可反转辊对的上游的位置之后,将所述可反转辊对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二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二输送辊对,所述第二输送辊对被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路径中,并且被配置成朝着所述第一输送辊对输送所述片材。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控制所述状态切换机构,以在所述记录装置已经在沿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输送的所述片材上完成图像记录时,将所述可反转辊对的状态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一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控制所述状态切换机构,以在由所述可反转辊对沿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输送的所述片材的后边缘已经经过所述可反转辊对时,将所述可反转辊对的状态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一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控制所述状态切换机构,以在由所述可反转辊对沿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输送的所述片材的前边缘已经经过所述可反转辊对时,将所述可反转辊对的状态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一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记录装置被配置成喷射墨滴,以在所述片材上记录图像,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交替地执行输送处理和记录处理,在所述输送处理中,所述第一输送辊对将所述片材输送换行距离,在所述记录处理中,所述记录装置将墨滴喷射在所述片材上,并且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控制所述状态切换机构,以在所述输送处理和所述记录处理之间的时间段内,将所述可反转辊对的状态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一状态。

说明书 :

图像记录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构造成在片材上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在片材的两个表面上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需要一种更小尺寸的图像记录设备。另一方面,要求图像记录设备在具有最大可能尺寸的片材的两个表面上记录图像。在满足这两个要求的图像记录设备中,片材被输送辊对输送至在记录单元下方的位置,在该处记录单元在片材的正面上记录图像,此后,在其正面上打印的片材被可反转辊对输送至再供应输送路径,然后再次被输送至输送辊对,并且在片材的背面上打印。如果片材具有相对大的尺寸,当在其正面上打印的片材的前边缘被输送回可反转辊对时,片材的后边缘部可能还未离开可反转辊对,并且可能仍被可反转辊对夹压。
[0003] 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8-133551)公开了用于解决该问题的如下技术:在片材具有比预定尺寸大的尺寸时,在片材的前边缘返回至可反转辊对之前,可反转辊对的一对辊彼此移开,以允许片材的前边缘穿过可反转辊对。

发明内容

[0004] 然而,当在其间夹压片材的可反转辊对的该一对辊彼此移开时,从可反转辊对向片材施加的压力消失,这可能使片材在输送方向上移动。如果在片材的图像记录期间,在其间夹压片材的可反转辊对的该一对辊彼此移开,则片材在输送方向上的移动可能不利地影响记录在片材上的图像质量。
[0005] 已经研发了本发明,以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其包括具有一对辊的可反转辊对,以将片材输送至再供应输送路径,并且能够在防止图像质量劣化的同时降低该一对辊的挤压力或者彼此移开该一对辊。
[0006]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其包括:第一输送辊对,其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路径中,并且被配置成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片材;记录装置,其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并且被配置成在片材上记录图像;可反转辊对,其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并且包括第一辊和第二辊,该可反转辊对被配置成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片材,并且被配置成将片材输送至第二输送路径,该第二输送路径在如下位置处连接至第一输送路径:(i)位于第一输送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和可反转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的位置,和(ii)位于第一输送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的位置;状态切换机构,其被配置成在如下状态之间切换可反转辊对的状态:(a)第一状态,其中第一辊压靠在第二辊上,和(b)第二状态,其为用于将第一辊压靠在第二辊上的力小于在第一状态中用于将第一辊压靠在第二辊上的力的状态和第一辊与第二辊分开的状态中的一个;和控制器,其被配置成控制可反转辊对,以沿第二输送路径输送片材,直到片材的前边缘到达在第一输送路径中位于第一输送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和可反转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的位置,此后控制状态切换机构,以将可反转辊对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并且此后控制记录装置,以在片材上执行图像记录。
[0007] 在如上所述配置的图像记录设备中,在对于片材开始图像记录之前,可反转辊对的状态被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该操作能够防止片材上的图像质量劣化,该劣化由可反转辊对在图像记录期间从第一状态至第二状态的状态切换导致。
[0008] 在所输送的片材的前边缘位于第一输送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的状态下,换句话说,在片材被第一输送辊对夹压的状态下,可反转辊对也被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在该状态下,片材被第一输送辊对夹压在可反转辊对的夹压位置和片材的前边缘之间。因而,即使在片材被可反转辊对和第一输送辊对两者夹压的状态下切换可反转辊对的状态,并且因此从可反转辊对的夹压位置向所输送的片材施加用于朝着其前边缘移动片材的力,在第一输送辊对的夹压位置处阻碍力的传递。这使得可能防止由于可反转辊对的状态切换导致的片材的意外移动。
[0009] 该图像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二输送辊对,其被设置在第二输送路径中,并且被配置成朝着第一输送辊对输送片材。
[0010] 在如上所述配置的图像记录设备中,即使切换可反转辊对的状态,并且因此从可反转辊对的夹压位置向所输送的片材施加用于朝着其前边缘移动片材的力,片材也被第一输送辊对和第二输送辊对两者夹压。这使得可能更可靠地防止由于可反转辊对的状态切换导致的片材的意外移动。
[0011] 在该图像记录设备中,可反转辊对被设置在记录装置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该第二输送路径在如下位置处连接至第一输送路径:(i)位于第一输送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和可反转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的位置,和(ii)位于第一输送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的位置。
[0012] 在如上所述配置的图像记录设备中,能够在片材上记录图像,而不在记录装置下方重叠片材。
[0013]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其包括:第一输送辊对,其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路径中,并且被配置成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片材;记录装置,其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并且被配置成在片材上记录图像;可反转辊对,其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并且包括第一辊和第二辊,该可反转辊对被配置成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片材,并且被配置成将片材输送至第二输送路径,该第二输送路径在如下位置处连接至第一输送路径:(i)位于第一输送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和可反转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的位置,和(ii)位于第一输送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的位置;第二输送辊对,其被设置在第二输送路径中,并且被配置成朝着第一输送辊对输送片材;状态切换机构,其被配置成在如下状态之间切换可反转辊对的状态:(a)第一状态,其中第一辊压靠在第二辊上,和(b)第二状态,其为用于将第一辊压靠在第二辊上的力小于在第一状态中用于将第一辊压靠在第二辊上的力的状态和第一辊与第二辊分开的状态中的一个;和控制器,其被配置成控制可反转辊对,以沿第二输送路径输送片材,直到片材的前边缘到达位于第二输送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和第一输送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的第一位置,并且此后控制状态切换机构,以将可反转辊对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
[0014] 在如上所述配置的图像记录设备中,在片材被第二输送辊对夹压,但是未被第一辊对夹压的状态下,可反转辊对被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在该状态下,片材被第二输送辊对夹压在如下位置处,其位于可反转辊对的夹压位置和正在被传送的片材的前边缘之间。因而,即使在片材被可反转辊对和第二输送辊对两者夹压的状态下切换可反转辊对的状态,并且因此从可反转辊对的夹压位置向所输送的片材施加朝着其前边缘移动片材的力时,也在第二输送辊对的夹压位置阻碍力的传递。这使得可能防止由于可反转辊对的状态切换导致的片材的意外移动,因此避免了由于片材的意外移动导致的片材歪斜。结果,可能更精确地执行使所输送的片材的前边缘接触反向旋转的第一输送辊对的对准操作,以校正片材的歪斜。
[0015] 该图像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片材传感器,其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路径中位于第一输送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和第二输送路径连接至第一输送路径的位置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的位置处,该片材传感器被配置成感测片材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边缘和下游边缘;和旋转量传感器,其被配置成感测第一输送辊对中的至少一个辊的旋转量。该控制器被配置成,基于片材传感器和旋转量传感器的感测结果,确定片材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第一位置位于第二输送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和片材传感器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
[0016] 当执行上述对准操作时,必需确定所输送的片材的前边缘是否与第一输送辊对接触。通常,以如下方式执行该确定:由片材传感器感测片材的前边缘,并且然后基于从该感测起的辊旋转量,来确定片材的前边缘位置。在如上所述配置的图像记录设备中,可以在片材的前边缘到达片材传感器之前切换可反转辊对的状态。结果,即使片材由可反转辊对的状态切换而移动,也在上述确定中精确识别片材的前边缘。
[0017] 该图像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托盘,其能够支撑片材;和供应辊,其可旋转以将来自托盘的片材供应至第一输送路径。第二输送辊对中的至少一个辊和该供应辊由一个公共驱动电机驱动。
[0018] 为了精确执行上述对准操作,优选的是,在被供应辊从托盘供应至第一输送路径的片材的歪斜角度和被第二输送辊对从第二输送路径输送至第一输送路径的片材歪斜角度的差异不大。在如上所述配置的图像记录设备中,由于供应辊和第二输送辊对两者都被相同的驱动电机旋转,所以能够保持由供应辊供应片材情况和由第二输送辊对输送片材情况之间在歪斜角度上的差异小。
[0019] 在该图像记录设备中,可反转辊对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路径中位于记录装置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的位置处。第二输送路径在如下位置连接至第一输送路径:(i)位于记录装置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和可反转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的位置,和(ii)位于第一输送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的位置。
[0020] 在如上所述配置的图像记录设备中,能够在片材上记录图像,而不在记录装置下方重叠片材。
[0021]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其包括:第一输送辊对,其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路径中,并且被配置成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片材;记录装置,其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并且被配置成在片材上记录图像;可反转辊对,其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并且包括第一辊和第二辊,该可反转辊对被配置成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片材,并且被配置成将片材输送至第二输送路径,该第二输送路径在如下位置处连接至第一输送路径:(i)位于第一输送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和可反转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的位置,和(ii)位于第一输送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的位置;状态切换机构,其被配置成在如下状态之间切换可反转辊对的状态:(a)第一状态,其中第一辊压靠在第二辊上,和(b)第二状态,其为用于将第一辊压靠在第二辊上的力小于在第一状态中用于将第一辊压靠在第二辊上的力的状态和第一辊与第二辊分开的状态中的一个;驱动电机,其被配置成产生用于旋转第一输送辊对中的至少一个辊的驱动力;动力传输部,其被配置成将驱动电机的驱动力传输至可反转辊对中的至少一个辊,使得当第一输送辊对中的至少一个辊在用于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片材的旋转方向上旋转时,可反转辊对中的至少一个辊在用于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片材的旋转方向上旋转,并且使得当第一输送辊对中的至少一个辊在用于在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输送片材的旋转方向上旋转时,可反转辊对中的至少一个辊在用于将片材输送至第二输送路径的旋转方向上旋转;和控制器,其被配置成控制状态切换机构,以在被可反转辊对沿第二输送路径输送的片材的前边缘到达在第一输送路径中的、第一输送辊对夹压片材的位置处之后,并且在第一输送辊对中的至少一个辊的旋转方向被从用于在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输送片材的旋转方向切换为用于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片材的旋转方向之前,将可反转辊对从第一状态切换成第二状态。
[0022] 在如上所述配置的图像记录设备中,当第一输送辊对在用于在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输送片材的旋转方向上旋转时,可反转辊对在用于将片材输送至第二输送路径的旋转方向上旋转。另一方面,当第一输送辊对在用于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片材的旋转方向上旋转时,可反转辊对也在用于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片材的旋转方向上旋转。因而,如果在片材的前边缘部被第一输送辊对夹压并且片材的后边缘部被可反转辊对夹压的状态下,第一输送辊对的旋转方向被从用于在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输送片材的旋转方向切换为用于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片材的旋转方向,则第一输送辊对和可反转辊对就朝着它们各自一侧拉动片材。为了解决该问题,在如上所述配置的图像记录设备中,在第一输送辊对的旋转方向被从用于在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输送片材的旋转方向切换为用于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片材的旋转方向之前,将可反转辊对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该操作能够防止第一输送辊对和可反转辊对将片材向其各自一侧拉动。
[0023] 在该图像记录设备中,可反转辊对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路径中位于记录装置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的位置处。第二输送路径在如下位置处连接至第一输送路径:(i)位于记录装置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和可反转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的位置,和(ii)位于第一输送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的位置。
[0024] 在如上所述配置的图像记录设备中,能够在片材上记录图像,而不在记录装置下方重叠片材。
[0025]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其包括:第一输送辊对,其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路径中,并且被配置成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片材;记录装置,其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并且被配置成喷射墨滴,以在片材上记录图像;可反转辊对,其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并且包括第一辊和第二辊,该可反转辊对被配置成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片材,并且被配置成将片材输送至第二输送路径,该第二输送路径在如下位置处连接至第一输送路径:(i)位于第一输送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和可反转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的位置,和(ii)位于第一输送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的位置;状态切换机构,其被配置成在如下状态之间切换可反转辊对的状态:(a)第一状态,其中第一辊压靠在第二辊上,和(b)第二状态,其为用于将第一辊压靠在第二辊上的力小于在第一状态中用于将第一辊压靠在第二辊上的力的状态和第一辊与第二辊分开的状态中的一个;和控制器,其被配置成交替地执行输送处理和记录处理,在输送处理中,第一输送辊对将片材输送换行距离,在记录处理中,记录装置将墨滴喷射在片材上;该控制器被配置成控制状态切换机构,以在控制器控制可反转辊对沿第二输送路径输送片材,直到片材的前边缘到达在第一输送路径中的位于第一输送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和可反转辊对装置输送方向上的上游的位置之后,在执行输送处理的时间段内或者在输送处理和记录处理之间的时间段内,将可反转辊对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
[0026] 在如上所述配置的图像记录设备中,在将墨水喷射到片材上期间,不将可反转辊对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由此降低了由于可反转辊对的状态切换导致的片材移动。结果,可能防止由于片材移动导致的在片材上的图像质量劣化。
[0027] 在该图像记录设备中,可反转辊对被设置在记录装置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第二输送路径在如下位置处连接至第一输送路径:(i)位于记录装置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和可反转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的位置,和(ii)位于第一输送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的位置。
[0028] 在如上所述配置的图像记录设备中,能够在片材上记录图像,而不在记录装置下方重叠片材。
[0029] 该图像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输出辊对,其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路径中的如下位置处,该位置位于记录装置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并且位于作为在记录装置的下游且是第一输送路径连接至第二输送路径的位置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该输出辊对被配置成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片材。控制器被配置成控制状态切换机构,以在控制器控制可反转辊对以沿第二输送路径输送片材,直到片材的前边缘到达第一输送路径中位于输出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和可反转辊对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的位置之后,将可反转辊对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
[0030] 在如上所述配置的图像记录设备中,当可反转辊对被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时,片材被分别在记录装置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第一输送辊对和输出辊对夹压。该状态能够降低由于可反转辊对的状态切换导致的片材在片材上与记录装置相对的位置,即片材上的执行图像记录的位置处的运动。结果,可能防止由于片材移动导致的片材上的图像质量劣化。
[0031] 该图像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二输送辊对,其被设置在第二输送路径中,并且被配置成朝着第一输送辊对输送片材。
[0032] 在如上所述配置的图像记录设备中,即使切换可反转辊对的状态,并且因此向被从可反转辊对的夹压位置输送的片材施加用于使片材朝着其前边缘移动的力,该片材也被第一输送辊对和第二输送辊对两者夹压。这使得可能防止由于可反转辊对的状态切换导致的片材意外移动。
[0033] 在该图像记录设备中,控制器被配置成控制状态切换机构,以在记录装置已经在沿第二输送路径输送的片材上完成了图像记录时,将可反转辊对的状态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
[0034] 在如上所述配置的图像记录设备中,在完成了在片材上的图像记录后,将可反转辊对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该操作能防止片材上的图像质量劣化,该劣化由可反转辊对在图像记录期间从第二状态至第一状态的状态切换导致。
[0035] 在该图像记录设备中,控制器被配置成控制状态切换机构,以在由可反转辊对沿第二输送路径输送的片材的后边缘已经经过可反转辊对时,将可反转辊对的状态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
[0036] 在如上所述配置的图像记录设备中,当可反转辊对被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时,片材不被可反转辊对夹压,防止了第一输送辊对和可反转辊对将片材拉向它们各自一侧。
[0037] 在该图像记录设备中,控制器被配置成控制状态切换机构,以在由可反转辊对沿第二输送路径输送的片材的前边缘已经经过可反转辊对时,将可反转辊对的状态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
[0038] 在如上所述配置的图像记录设备中,当可反转辊对被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时,片材的前边缘不被可反转辊对夹压,使得能够由可反转辊对适当地输送片材。片材也被两对辊对夹压,即第一输送辊对和可反转辊对,导致片材的平稳输送。
[0039] 在该图像记录设备中,记录装置被配置成喷射墨滴,以在片材上记录图像。控制器被配置成交替地执行输送处理和记录处理,在输送处理中,第一输送辊对将片材输送换行距离,在记录处理中,记录装置将墨滴喷射到片材上,并且控制器被配置成控制状态切换机构,以在输送处理和记录处理之间的时间段内,将可反转辊对的状态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
[0040] 在如上所述配置的图像记录设备中,在向片材上喷射墨水期间,不将可反转辊对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因此降低了由于可反转辊对的状态切换导致的片材移动。结果,可能防止由于片材移动导致的片材上的图像质量劣化。
[0041] 发明效果
[0042] 根据本发明,可能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其包括具有一对辊的可反转辊对,以将片材输送至第二输送路径,并且能够在防止图像质量劣化的同时降低该一对辊的挤压力或者彼此移开该一对辊。

附图说明

[0043]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阅读下文本发明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目标、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
[0044] 图1是示出多功能外围设备(MFP)10的透视图;
[0045] 图2是示意性示出打印部件11的内部结构的垂直横截面的正视图;
[0046] 图3A-3C是示意性示出可反转辊对43的前正视图,其中图3A示出每个可反转辊对43的第一状态,图3B示出保持可反转辊45和齿辊46彼此接触的第二状态,并且图3C示出可反转辊45和齿辊46彼此分离的第二状态;
[0047] 图4A是示意性示出第一驱动力传输机构23、第二驱动力传输机构26和它们的外围部分的左侧视图,并且图4B是示意性示出位于啮合位置处的切换齿轮51及其外围部分的透视图,图4C是示意性示出位于其中间位置的切换齿轮51及其外围部分的透视图,并且图4D是示出从切换齿轮51至供应辊25的动力传输的方框图;
[0048] 图5是示出微型计算机130的构造的方框图;
[0049] 图6是示出由微型计算机130执行的处理程序,以在记录片材12上执行双面图像记录的流程图;
[0050] 图7是示意性示出第一输送路径65、第二输送路径67和它们的外围部分的垂直横截面的正视图;
[0051] 图8A是示意性示出位于第一啮合位置的切换齿轮51及其外围部分的透视图,图8B是示意性示出位于第二啮合位置的切换齿轮51及其外围部分的透视图,并且图8C是示出从切换齿轮51至再输送辊68和供应辊25的动力传输的方框图;
[0052] 图9是示出在第一变型中由微型计算机130执行的处理程序,以在记录片材12上执行双面图像记录的流程图;
[0053] 图10是示出在第二变型中由微型计算机130执行的处理程序,以在记录片材12上执行双面图像记录的流程图;
[0054] 图11是示出在第三变型中由微型计算机130执行的处理程序,以在记录片材12上执行双面图像记录的流程图;
[0055] 图12A和12B是示意性示出图7中所示的辊对59、66、43、70的垂直横截面图的正视图,其中图12A示出记录片材12,以解释长度L1,并且图12B示出输送方向15、16,以解释长度L2;
[0056] 图13A-13D是每幅都示意性示出打印部件11的内部结构的一部分和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垂直横截面的正视图;和
[0057] 图14A-14C是示意性示出第七变型中的打印部件11的内部结构的垂直横截面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8]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应理解,仅作为实例描述下文的实施例,并且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通过各种变型另外地具体实施。图1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记录设备的一个实例的多功能外围设备(MFP)10。在下文解释中,上下方向7被定义为图1中所示的MFP10,即处于正常状态的MFP10的上下方向。通过将MFP10的形成开口13的侧面作为前侧来定义前后方向8,并且在从前侧观察MFP10的状态下定义左右方向9。
[0059]
[0060] 如图1中所示,MFP10包括在其下部处的打印部件11。MFP10具有各种功能,诸如传真功能和打印功能。打印功能包括在记录片材12(参见图2)的正面和背面上记录图像的双面图像记录功能。打印部件11在其前面中具有开口13。MFP10包括:供应托盘20(参见图2)和输出托盘21(参见图2),可以在这些托盘上放置记录片材12。能够通过开口13,在前后方向8上插入和移除这些托盘21、22。
[0061] 如图2中所示,供应辊25被设置在供应托盘20的上侧。供应辊25与放置在供应托盘20上的记录片材12的上表面可接触。通过从作为驱动电机的一个实例的输送电机71(参见图5)接收驱动力,使供应辊25旋转。结果,放置在供应托盘20上的记录片材12被通过第一输送路径65供应至输送辊60。应注意,随后将解释从输送电机71至供应辊25的动力传输。
[0062] 第一输送路径65从供应托盘20的后端部延伸。第一输送路径65包括弯曲部和笔直部。第一输送路径65被外部引导构件18和内部引导构件19限定,两者以其间的预定距离彼此相对。放置在供应托盘20上的记录片材12被从弯曲部的下侧朝着其上侧通过该弯曲部输送,以便进行U形转向。然后,记录片材12被通过笔直部输送至记录单元24。记录单元24在记录片材12上执行图像记录。在图像记录后,记录片材12被通过笔直部输送,并被排出至输出托盘21上。也就是说,在图2中的单点划线箭头所示的输送方向上输送记录片材12。应注意,随后将解释记录单元24。
[0063] <输送辊60、输出辊62和可反转辊45>
[0064] 如图2中所示,输送辊对59(作为第一输送辊对的实例)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路径65中处于记录单元24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上游的位置处。输送辊对59由输送辊60和夹紧辊61组成。由弹簧推动该夹紧辊61,例如以便保持与输送辊60挤压接触。输出辊对66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路径65中处于记录单元24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下游的位置处。输出辊对66由输出辊62和齿辊63组成。由弹簧推动该齿辊63,例如以便保持与输出辊62挤压接触。
[0065] 可反转辊对43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路径65中处于输出辊对66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下游的位置处。可反转辊对43具有相同构造,并且除非上下文需要,否则为了清晰,仅对一个可反转辊对提供以下解释。可反转辊对43由可反转辊45和齿辊46组成。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中所示,可反转辊45在左右方向9上彼此分开。轴44穿过可反转辊45延伸。齿辊46在左右方向9上彼此分开并且被布置成与各自的可反转辊45相对。每个齿辊45都包括:辊部141,其与相应的一个可反转辊45可接触;旋转支撑部143,其用于支撑辊部
141,以便辊部141绕在左右方向9上延伸的轴142可旋转;和推动构件144,其用于将支撑部143和辊部141向相应的可反转辊45推动。例如,推动构件144为弹簧形式。
[0066] 每个辊对59、66、43都在如下情况下旋转,其中在第一输送路径65中输送的记录片材12被每个辊对夹压,以便记录片材12能够在输送方向15上和与输送方向15相反的方向上被输送。输送辊60、输出辊62和可反转辊45每个都通过经由下文将描述的驱动力传输机构50(参见图4)从输送电机71接收驱动力来旋转。输送电机71可在其正向方向和反向方向上旋转。当由输送电机71的正向旋转产生的驱动力被传输至输送辊60时,输送辊60在其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本文中,输送辊60的第二旋转方向是用于在输送方向15上输送记录片材12的方向。当由输送电机71的反向旋转产生的驱动力被传输至输送辊
60时,输送辊60在其与第二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本文中,输送辊60的第一旋转方向是用于在与输送方向15相反的方向上输送记录片材12的方向。
[0067] 在双面图像记录时,如下文将描述的,通过第一输送路径65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输送方向在输出辊对66和可反转辊对43之间被切换,并且记录片材12被输送至下文将描述的第二输送路径67。
[0068] <状态切换机构140>
[0069] 如图3中所示,打印部件11包括状态切换机构140(作为状态切换机构的实例),其将每个可反转辊对43的状态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或改变。本文中,如图3A中所示,第一状态是可反转辊对43的一对辊中的一个(本实施例中为齿辊46)被保持为与该一对辊的另一辊(本实施例中为可反转辊45)挤压接触的状态。如图3B中所示,第二状态是通过小于第一状态的力,将可反转辊对43的该一对辊中的一个(本实施例中为齿辊46)保持为与该一对辊的另一辊挤压接触的状态。
[0070] 在本实施例中,状态切换机构140包括辊支撑部145和一对可移动构件146。辊支撑部145是在前后方向8上以及左右方向9上延伸,并且在左右方向9上比在前后方向8上更长的板构件。辊支撑部145被未示出的打印部件11的框架支撑,以便在上下方向7上可移动。齿辊46的推动构件144的上端也被连接至辊支撑部145。应注意,推动构件144的下端被连接至旋转支撑部143。
[0071] 该一对可移动构件146被分别设置在左右方向9上的辊支撑部145的相对端部的上侧。该一对可移动构件146被未示出的打印部件11的框架支撑,以便在左右方向9上可移动,以改变该一对可移动构件146之间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当可移动构件146中的一个向左移动时,另一个可移动构件146与该一个可移动构件146的运动结合地向右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未示出的螺线管致动器被附接至该一对可移动构件146,该螺线管致动器被驱动以移动该一对可移动构件146。该一对可移动构件146分别具有接触表面147,其被分别保持为与辊支撑部145的上面的右端部和左端部接触。接触表面147相对于左右方向9倾斜。具体地,右可移动构件146的接触表面147倾斜,使得其左端位于其右端上方,并且左可移动构件146的接触表面147倾斜,使得其右端位于其左端上方。结果,保持辊支撑部
145和右接触表面147彼此接触的位置越靠近右接触表面147的右端,且保持辊支撑部145和左接触表面147彼此接触的位置越靠近左接触表面147的左端,辊支撑部145的位置在上下方向7上就越低。
[0072] 具体地,当辊支撑部145和接触表面147被保持为在图3A中所示的位置彼此接触时,辊支撑部145位于相对低的位置处。在该位置中,推动构件144具有比其自然长度短的长度,并且辊部141被保持为与可反转辊45接触。也就是说,在图3A中所示的第一状态下,齿辊46被保持为与可反转辊45挤压接触,换句话说,齿辊46挤压可反转辊45。
[0073] 当处于图3A中所示状态的该一对可移动构件146在使得增大它们在左右方向9上的距离的方向上移动时,建立了图3B中所示的状态,其中辊支撑部145位于图3A中所示状态下的辊支撑部145上方。在该状态下,推动构件144具有其自然长度,并且辊部141被保持为与可反转辊45接触。也就是说,在图3B所示的第二状态下,齿辊46被保持为与可反转辊45接触,但是不挤压可反转辊45,换句话说,无挤压力地保持齿辊46与可反转辊45接触。
[0074] 应注意,第二状态不限于上述无挤压力的状态,只要上述挤压力小于第一状态中的挤压力。例如,当辊支撑部145的高度水平高于图3A中所示状态的高度水平,以及低于图3B中所示状态的高度水平时,上述挤压力大于零,并且小于第一状态的挤压力。
[0075] 如图3C中所示,第二状态可以是齿辊46与可反转辊45分开的状态。具体地,该一对可移动构件146可以在左右方向9上移动,以建立该一对可移动构件146之间的距离大于在图3B中所示状态下的距离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辊支撑部145位于其在图3B中所示状态下的位置上方,以便齿辊46与可反转辊45分开。
[0076] 状态切换机构140也不限于具有上述构造,只要可反转辊对43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可切换。例如,状态切换机构140可以被配置成,使得机构140不包括可移动构件146,螺线管致动器被附接至辊支撑部146,并且螺线管致动器被驱动以向上和向下移动辊支撑部145,以向上和向下移动齿辊46。
[0077] 状态切换机构140也可以向上和向下移动可反转辊45而非齿辊46,并且可以向上和向下移动齿辊46和可反转辊45两者。
[0078] <记录单元24>
[0079] 如图2中所示,记录单元24被设置输送辊对59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下游和输出辊对66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上游。压盘42被设置在记录单元24下方,以便与记录单元24相对。压盘42支撑通过第一输送路径65输送的记录片材12。记录单元24使用众所周知的喷墨喷射方法,以在被支撑在压盘42上的记录片材12上记录图像。记录单元42包括:记录头38,其具有多个喷嘴,记录头38通过该喷嘴将墨滴喷射在记录片材12上;和托架40,其用于保持安装在其上的记录头38。
[0080] 例如,托架40被打印部件11的框架支撑,以便在与前后方向8垂直的左右方向9上可往复运动。托架40通过众所周知的带机构联接至托架驱动电机53(参见图5)。一旦接收到从托架驱动电机53传输的驱动力,托架40在左右方向9上往复运动。在记录片材12被支撑在压盘42上的状态中,执行托架40的该往复运动。在托架40的往复运动中,记录头38从喷嘴喷射墨滴。在该记录期间,下文将描述的微型计算机130控制(i)输送电机
71,以旋转输送辊60,从而将记录片材12输送预定换行距离(作为输送操作的实例);以及(ii)托架驱动电机53和记录头38,以执行托架40的往复运动,并且从记录头38喷墨(作为记录操作的实例)。结果,在被支撑在压盘42上的记录片材12上形成图像。应注意,用于在记录片材12上记录图像的方法不限于该喷墨方法,并且例如可以使用电子照相法。
[0081] <路径切换构件41和第二输送路径67>
[0082] 如图2中所示,路径切换构件41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路径65中在输出辊对66和可反转辊对43之间的位置处。路径切换构件41包括辅助辊47、48、挡板(flap)49和轴87。挡板49被轴87可枢轴旋转地支撑,以便基本在输送方向15上从轴87延伸。每个都具有齿辊形状的辅助辊47、48被分别设置在被设置在挡板49上的轴上。
[0083] 挡板49在如下定向之间枢轴旋转:(i)图2中的虚线所示的排出定向,其允许记录片材12被排出到输出托盘21上;和(ii)图2中的实线所示的反转定向,其中挡板49的自由端部49A位于低于在排出定向中的位置的位置处。
[0084] 在MFP10的待机状态下,挡板49由于其自身重量而位于反转定向上。当沿第一输送路径65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与挡板49接触时,挡板49向上枢轴旋转至排出定向。当记录片材12的后边缘(即记录片材12在输送方向15中的上游边缘)已经经过辅助辊47时,挡板49由于其自身重量从排出定向枢轴旋转至反转定向。该枢轴运动降低了被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后边缘。结果,记录片材12的后边缘被导向下文将描述的第二输送路径67。在该状态下,当可反转辊45继续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时,记录片材12被在输送方向15上输送,并且被排出至输出托盘21上。另一方面,当可反转辊45的旋转方向被切换为第一旋转方向时,在与输送方向15相反的方向上输送记录片材12,以便进入第二输送路径67。由于上述操作,可反转辊对43在第二旋转方向上的旋转在输送方向15上输送记录片材12,并且可反转辊对43在第一旋转方向上的旋转在与输送方向15相反的方向上输送片材12,即输送至第二输送路径67。
[0085] 第二输送路径67在第一连接位置36处从第一输送路径65分支,该第一连接位置36位于输出辊对66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下游和可反转辊对43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上游,并且第二输送路径67在第二连接位置37处与第一输送路径65汇合,该第二连接位置37位于输送辊对59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上游。也就是说,第二输送路径67在第一连接位置36和第二连接位置37处连接至第一输送路径65。应注意,第二输送路径67由引导构件31、
32限定。
[0086] <片材位置确定器>
[0087] 片材位置确定器确定或识别记录片材12在第一输送路径65和第二输送路径67中的位置,即记录片材12在输送方向15中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片材位置确定器包括传感器160(作为片材传感器的实例)和旋转编码器73(作为旋转量传感器的实例)。
[0088] 如图2中所示,传感器160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路径65中在输送辊60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上游以及第二连接位置37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下游的位置处。应注意,传感器160可以不被设置在该位置,并且可以被设置在第二输送路径67中,或者第一输送路径65中不同于该位置的任何位置。可以代替单一传感器160,在打印部件11中设置多个传感器。例如,传感器160可以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路径65和第二输送路径67中的每一个中。也就是说,传感器160仅需要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路径65和第二输送路径67中的至少一个中。
[0089] 在本实施例中,传感器160包括:轴161;检测器162,其绕轴161可旋转;和光学传感器163,其包括光发射元件和用于接收从光发射元件发出的光的光接收元件。检测器162的一端突出至第一输送路径65。当未向检测器162的一端施加外力时,检测器162的另一端位于从光发射元件至光接收元件延伸的光路径中,以中断通过该光路径行进的光。在该状态下,光学传感器163向下文将描述的微型计算机130输出低电平信号。当检测器162的一端被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挤压和旋转时,检测器162的另一端移出光路径,导致光穿过该光路径。在该状态下,光学传感器163向微型计算机130输出高电平信号。通过这些操作,传感器160感测记录片材12在输送方向15中的上游和下游边缘。
[0090] 旋转编码器73被设置在输送辊60上。旋转编码器73响应于输送辊60的旋转产生脉冲信号。应注意,旋转编码器73可以被设置在不同于输送辊60的任何辊上,例如,旋转编码器73可以被设置在输出辊62、可反转辊45或下文将描述的再输送辊68上。
[0091] 旋转编码器73包括光学传感器72和编码器盘74,其被设置在输送辊60的轴34上,以便与输送辊60一起旋转。编码器盘74包括:光透射部,其允许光穿过;和光拦截部,其抑制光的穿过。这些光透射部和光拦截部被在周向方向上以规律间距交替布置,以便形成预定样式。在编码器盘74旋转期间,每次由光学传感器72感测到光透射部和光拦截部时,旋转编码器73都产生脉冲信号。产生的脉冲信号被传输至微型计算机130。因而,旋转编码器73感测输送辊60的旋转量。
[0092] 下文将描述的微型计算机130基于从传感器160和旋转编码器73发送的信号,确定记录片材12在输送方向15中的位置。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微型计算机130基于由传感器160感测记录片材12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下游边缘后感测的输送辊60的旋转量,确定记录片材12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下游边缘的当前位置。由于上述操作,通过传感器160、旋转编码器73和微型计算机130实现片材位置确定器的功能。
[0093] 应注意,片材位置确定器不限于具有上述结构,只要该片材位置确定器能够确定记录片材12在输送方向15上的位置。例如,片材位置确定器可以基于开始从供应托盘20供应记录片材12后过去的时间长度,确定记录片材12在输送方向15上的位置。
[0094] <驱动力传输机构50>
[0095] 打印部件11包括图4A和4B中所示的驱动力传输机构50。驱动力传输机构50包括第一驱动力传输机构23、第二驱动力传输机构26、第三驱动力传输机构27、切换齿轮51、第一齿轮78和第二齿轮75。应注意,驱动力传输机构50不限于具有上述构造,只要该驱动力传输机构50具有将输送电机71的旋转产生的驱动力发送至辊25、60、62、45的功能。
[0096] 如图4A中所示,第一驱动力传输机构23包括电机滑轮58、辊滑轮76和环形第一带77。电机滑轮58被安装在输送电机71的轴上。辊滑轮76被安装在输送辊60的轴34上。第一带77环绕在电机滑轮58和辊滑轮76上。通过该构造,第一驱动力传输机构23将输送电机71的驱动力传输给输送辊60。
[0097] 如图4A中所示,第二驱动力传输机构26包括上部齿轮52、下部齿轮80、第一滑轮81、第二滑轮82、第三滑轮84、第四滑轮85、第二带83和第三带86。上部滑轮52被设置在输送辊60的轴34上,并且位于第一输送路径65的左侧。下部齿轮80被设置在上部齿轮
52下方,并且与上部齿轮52啮合。第一滑轮81被安装在下部齿轮80的左侧,并且与下部齿轮80同轴且与其一起旋转。结果,第一滑轮81通过输送辊60的旋转而转动。第二滑轮
82被安装在输出辊62的轴64上。环形第二带83环绕在第一滑轮81和第二滑轮82上。
因而,输送辊60的旋转使第二带83旋转。结果,输送辊60的驱动力被传输至输出辊62。
[0098] 第三滑轮84被安装在第二滑轮82左侧的轴64上,以便与第二滑轮82同轴且与其一起旋转。第四滑轮85被安装在可反转辊45的轴44上。环形第三带86环绕在第三滑轮84和第四滑轮85上。结果,输出辊62的驱动力被传输至可反转辊45。也就是说,可反转辊45通过接收来自输出辊62的驱动力而被旋转。
[0099] 如上所述,驱动力经由第一驱动力传输机构23和第二驱动力传输机构26,从输送电机71传输至输送辊60、输出辊62和可反转辊45。通过该构造,当输送辊60在用于在输送方向15上输送记录片材12的方向上旋转时,输出辊62和可反转辊45也在用于在输送方向15上输送记录片材12的方向上旋转。当输送辊60在用于在与输送方向15相反的方向上输送记录片材12的方向上旋转时,输出辊62和可反转辊45也在用于在于输送方向15相反的方向上输送记录片材12的方向上旋转。也就是说,可反转辊45也在用于将记录片材12输送至第二输送路径67的方向上旋转。
[0100] 也就是说,当输送辊60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时,输出辊62和可反转辊45也在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当输送辊60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时,输出辊62和可反转辊45也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由于上述,输送辊60、输出辊62和可反转辊45被相同的输送电机71正向或反向旋转,以便在相同的方向输送记录片材12。同样地,第一驱动力传输机构23和第二驱动力传输机构26是动力传输部的一个实例。
[0101] 如图4B中所示,第一齿轮78被设置在输送辊60的轴34上(图2),并且位于第一输送路径65的右侧(参见图2)。切换齿轮51与第一齿轮78啮合。第二齿轮75被设置为使得与切换齿轮51可啮合。切换齿轮51在左右方向9上可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如下文所述,切换齿轮51在切换齿轮51与第二齿轮75啮合的啮合位置(如图4B中所示)和切换齿轮51不与第二齿轮75啮合的中间位置(如图4C中所示)之间可移动。使用众所周知的机构移动切换齿轮51。例如,可以通过从致动器传输的驱动力,使切换齿轮51在左右方向9上移动。同样地,也可以通过挤压在左右方向9中移动的托架40来使切换齿轮51向右移动,并且通过附接至切换齿轮51的弹簧的推动力来使切换齿轮51向左移动。
[0102] 如图4D中所示,当切换齿轮51位于啮合位置处时,输送电机71传输的驱动力经由第二齿轮75和第三驱动力传输机构27被传输至供应辊25。第三驱动力传输机构27由齿轮和带组成。例如,第三驱动力传输机构27包括行星齿轮机构,并且仅在一个旋转方向上,具体地,仅在用于将记录片材12从供应托盘20供应至第一输送路径65的旋转方向上旋转供应辊25。另一方面,当切换齿轮51位于中间位置时,从输送电机71传输至切换齿轮51的驱动力不被传输至供应辊25。也就是说,当切换该切换齿轮51的位置时,切换供应辊
25的有无,换句话说,切换有无将放置在供应托盘20上的记录片材12供应至第一输送路径
65。
[0103] <微型计算机130>
[0104] 图5中所示的微型计算机130控制MFP10的总体操作。例如,微型计算机130控制输送电机71。微型计算机130也控制托架驱动电机53以移动托架40。微型计算机130包括CPU131、ROM132、RAM133、EEPROM134、ASIC135和用于彼此连接这些装置的内部总线137。
[0105] ROM132存储用于CPU131控制各种操作的各种程序和数据。RAM133被用作例如用于临时存储CPU131执行程序时使用的数据和信号的存储区。EEPROM134用于在MFP10关闭后应保留的存储设定、标记,和其他类似数据。
[0106] 连接至ASIC135的装置包括输送电机71、托架驱动电机53和用于移动可移动构件146的未示出的螺线管致动器。当用于每个驱动电机或螺线管致动器的驱动信号被从CPU131输入相应的驱动电路时,从驱动电路将与该驱动信号关联的驱动电流输出至电机或螺线管致动器,使得电机以预定旋转速度正向或反向旋转,或驱动螺线管致动器。
[0107] 从旋转编码器73的光学传感器72输出的脉冲信号也被输入至ASIC135。基于从光学传感器72传输的该脉冲信号,微型计算机130检测输送辊60的旋转量。传感器160的光学传感器163也耦合至ASIC135。基于从光学传感器163传输的信号,微型计算机130在传感器160位置处检测记录片材12在输送方向15中的下游边缘和上游边缘。微星计算机130基于输送辊60的旋转量和传感器160感测到记录片材12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下游边缘和上游边缘的时刻,确定在输送方向15上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上游边缘和下游边缘的位置。
[0108] 在下文将描述的图像记录控制中,微型计算机130控制状态切换机构140以在下文将描述的预定时刻切换可反转辊对43的状态。微型计算机140是控制器的一个实例。
[0109] <图像记录控制>
[0110] 下文将参考图6中的流程图解释由微型计算机130执行的、用于在记录片材12上执行双面图像记录的处理程序。在下文解释中,假定微型计算机130控制致动器,以控制切换齿轮51,从而在切换齿轮51与第二齿轮75啮合的啮合位置(如图4B中所示)和切换齿轮51不与第二齿轮75啮合的中间位置(如图4C中所示)之间切换。该致动器仅用于切换该切换齿轮51。在下文解释中,切换齿轮51的初始位置也是啮合位置(如图4B中所示)。
[0111] 例如,当用户操作操作面板17(参见图1)以命令双面打印时,在S10,微型计算机130在反向方向上旋转输送电机71。结果,供应辊25旋转。在S10,输送电机71的反向旋转也在第一旋转方向,即用于在与输送方向15相反的方向上输送记录片材12的方向上旋转输送辊60、输出辊62和可反转辊45。
[0112] 在S20,供应辊25的旋转将放置在供应托盘20上的记录片材12供应至第一输送路径65。当被供应的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即记录片材12在输送方向15的下游边缘已经到达传感器160时,在S30,传感器160感测到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在本实施例中,在由传感器160感测到记录片材12后,供应辊25旋转预定旋转量时,微型计算机130确定在输送方向15中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已经到达了输送辊对59。
[0113] 在输送方向15中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已经与输送辊60接触后,微型计算机130继续在第一旋转方向上使输送辊60旋转预定时间长度。结果,在S40操作所谓的对准操作(registering operation),以校正被保持为与输送辊60接触的记录片材12的歪斜。在该对准操作后,微型计算机130停止输送电机71。然后,在S50,微型计算机130将切换齿轮51从啮合位置移动至中间位置,以停止供应辊25。在S60,微型计算机130在正向方向上旋转输送电机71,以便输送辊60在输送方向15上输送记录片材12。
[0114] 在S70,微型计算机130对其第一表面、即正面将被打印的记录片材12执行前边缘定位处理。具体地,当在输送方向15中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已经达到了与记录单元24相对的打印开始位置时,微型计算机130停止输送电机71。结果,输送辊60停止,以停止记录片材12。本文中,打印开始位置是如下位置,在该位置处,记录片材12的图像记录区域的前边缘,即图像记录区域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下游边缘与在记录头38中形成的多个喷嘴39中在输送方向15中最上游的喷嘴39相对。
[0115] 一旦在S70完成前边缘定位处理,则在S80,微型计算机130对记录片材12的第一表面执行图像记录处理。特别地,微型计算机130交替执行(i)控制记录头38以在左右方向9上移动托架40的同时,将来自喷嘴39的墨滴喷射到被支撑在压盘42上的记录片材12上的处理;和(ii)控制输送辊60以在输送方向15上将记录片材12输送预定换行距离的处理。
[0116] 一旦完成了图像记录,则微型计算机130在正向方向上旋转输送电机71,以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输送辊60、输出辊62和可反转辊45,以在输送方向15上输送记录片材12。当在输送方向15中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已经到达路径切换构件41时,记录片材12使得路径切换构件41的向上枢轴旋转运动将路径切换构件41从反转定向切换为排出定向。在该状态下,可反转辊45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以便记录片材12继续朝着输出托盘21输送。在S90,当在输送方向15上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后边缘(即,记录片材12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上游边缘)已经到达了位于辅助辊47和辅助辊48之间的指定位置时,输送电机71停止。当记录片材12的后边缘已经到达了指定位置时,由于路径切换构件41的重量而产生的力变得比记录片材12使路径切换构件41向上枢轴旋转的力更大,所以路径切换构件41从排出定向切换为反转定向。结果,在输送方向15中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后边缘被辅助辊48向后推动,以便将其导向第二输送路径67。
[0117] 在S100,微型计算机130在反向方向上旋转输送电机71,使得输送辊60、输出辊62和可反转辊45在第一旋转方向旋转。
[0118] 作为处理的结果,在S100,记录片材12的输送方向被切换为与输送方向15相反的方向,所以记录片材12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上游边缘被导向第二输送路径67,并且记录片材12被输送至第二输送路径67。被输送至第二输送路径67中的记录片材12被沿第二输送路径67从第一连接位置36输送至第二连接位置37。在随后用于在记录片材的第二表面(即,背面)上打印的处理中,与用于在第一表面(即,正面)上打印的输送相比,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和后边缘互换。也就是说,记录片材12在第一表面(即,正面)上打印的情况下的后边缘(即,记录片材12在输送方向15中的上游边缘)变为记录片材12在沿第二输送路径67输送时的前边缘,并且记录片材12在第一表面(即,正面)上打印的情况下的前边缘(即,在输送方向15中的下游边缘)变为记录片材12在沿第二输送路径67输送时的后边缘。
[0119] 在记录片材12被再次从第二连接位置37输送至第一输送路径65后,当其前边缘到达传感器160时,在S110,由传感器160感测该前边缘。与S40中的处理相同,在S120执行对准操作,并且然后在S130,微型计算机130在正向方向上旋转输送电机71。
[0120] 在本实施例中,当输送电机71的旋转方向在S130从反向方向切换为正向方向,以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输送辊60、输出辊62和可反转辊45时,都夹压记录片材12的输送辊对59和可反转辊对43将记录片材12拉向它们各自一侧。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本实施例中,输送辊对59的输送力被设定成大于可反转辊对43的输送力。本文中,输送力是用于输送记录片材12的辊对的力,并且例如通过旋转速度、材料和辊对的辊的夹压力来确定该输送力。由于用于输送记录片材12的输送辊对59的力比用于输送记录片材12的可反转辊对43的力更大,所以输送辊对59能够将记录片材12从可反转辊对43拉开,以输送记录片材12。
[0121] 在S140,微型计算机130确定记录片材12沿第一输送路径65和第二输送路径67的长度,即沿输送路径15的长度L1(参见图12A)是否大于长度L2(参见图12B)。本文中,长度L1是在将记录片材12放置在供应托盘20上的状态下,记录片材12在前后方向8中的长度,并且能够通过输送辊60从由传感器160感测到记录片材12在输送方向15上的前边缘至由传感器160感测到记录片材12的后边缘的旋转量,来确定该长度L1。应注意,由微型计算机130识别长度L1的方法不限于上述使用传感器160的感测和输送辊60的旋转量的方法。例如,微型计算机130可以基于在打印之前已经操作该操作面板17的用户设定的记录片材12的尺寸来识别长度L1。
[0122] 长度L2是从可反转辊对43夹压记录片材12的位置通过第一连接位置36、第二输送路径67、第二连接位置37和第一输送路径65延伸至可反转辊对43夹压记录片材12的位置的输送路径的长度。长度L2是设计值,例如,其由MFP10中的第一输送路径65和第二输送路径67的长度、第一连接位置36和第二连接位置37的位置和可反转辊对43的位置来确定。
[0123] 当记录片材12的长度L1比输送路径的长度L2长(S140:是)时,微型计算机130基于输送辊60在由传感器160感测到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后的旋转量,来确定在输送方向15中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的当前位置。当该当前位置是预定位置P1(S150:是)时,在S160,微型计算机130控制状态切换机构140,以将可反转辊对43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参见图13A)。
[0124] 本文中,本实施例中的预定位置P1是处于打印开始位置和在第一输送路径65中输送辊对59夹压记录片材12的位置之间的位置。在所传送的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位于打印开始位置,但是还未将墨滴从喷嘴喷射到记录片材12上之前,也就是还未执行记录片材12的图像记录的条件下,该预定位置P1可以是打印开始位置。
[0125] 由于上述,基于通过从传感器160和旋转编码器73提供的信号来识别的记录片材12的位置,在S160,微型计算机130控制状态切换机构140,以在通过记录单元24在记录片材12的第一表面上完成图像记录(S80)后,记录片材12被可反转辊对43输送至第二输送路径67,并且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位于输送辊对59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下游和可反转辊对43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上游,并且在记录单元24开始在记录片材12的第二表面上图像记录(S150:是)之前,将可反转辊对43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
[0126] 与在第一表面上记录图像的处理相同,在S170,微型计算机130执行将记录片材12输送至打印开始位置的处理,并且在S180,微型计算机130控制记录头38以在记录片材
12的第二表面上记录图像。应注意,在预定位置是打印开始位置的情况下,在切换可反转辊对43后,在S180,在不输送记录片材12的情况下在记录片材12的第二表面上执行图像记录。
[0127] 一旦完成了在记录片材12的第二表面上的图像记录,在S190,微型计算机130控制状态切换机构140,以将可反转辊对43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
[0128] 当长度L1比长度L2短(S140:否)时,在S200,微型计算机130执行在不切换可反转辊对43的状态的情况下将记录片材12输送至打印开始位置的处理,并且在S210,微型计算机130控制记录头38以在记录片材12的第二表面上记录图像。
[0129] 由于上述操作,微型计算机130控制状态切换机构140,以在长度L1比长度L2长的情况下,将可反转辊对43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
[0130] 在S190或S210的处理之后,微型计算机130在正向方向上旋转输送电机71,以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输送辊60、输出辊62和可反转辊45,以在输送方向15上输送记录片材12,以便在S220,将记录片材12排出到输出托盘21上。
[0131] <效果>
[0132] 在本实施例中,在对记录片材12的第二表面开始图像记录之前,可反转辊对43被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该操作能够防止记录片材12上的图像质量劣化,该劣化由可反转辊对43在图像记录期间从第一状态至第二状态的状态切换导致。
[0133]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位于输送辊对59在输送方向15中的下游的状态下,换句话说,在记录片材12被输送辊对59夹压的状态下,可反转辊对43被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在该状态下,记录片材12被输送辊对59夹压在可反转辊对43的夹压位置和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之间。因而,在记录片材12被可反转辊对43和输送辊对59两者夹压的状态下,即使切换可反转辊对43的状态,并且因此从可反转辊对43的夹压位置向所输送的记录片材12施加用于使记录片材12朝着其前边缘移动的力,也在输送辊对59的夹压位置处阻碍力的传递。这使得可能防止由于可反转辊对43的状态切换导致记录片材12意外移动。
[0134] 在本实施例中,传感器160和旋转编码器73能够精确地识别记录片材12在输送方向15上的位置。
[0135] 当记录片材12沿输送路径的长度L1比输送路径的长度L2短时,不发生可反转辊对43未能夹压所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导致记录片材12被卡在MFP10中的问题。因此,在本发明中,微型计算机130控制状态切换机构140,以仅在可能发生问题的情况下,也就是说,仅在记录片材12沿输送路径的长度L1比输送路径的长度L2长时,将可反转辊对43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因而,在输送小尺寸的记录片材12时,可反转辊对43不被切换为第二状态。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不必切换可反转辊对43的状态,所以可能避免所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意外移动和记录片材12上的图像质量劣化。
[0136] 在本实施例中,在完成了在记录片材12上的图像记录后,可反转辊对43被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该操作能够防止记录片材12上的图像质量劣化,该劣化由可反转辊对43在图像记录期间从第二状态至第一状态的状态切换导致。
[0137] 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布置输送路径65、67和辊对59、66、43,所以能够在记录片材12上记录图像,而不在记录单元24下方重叠记录片材12。
[0138] <第一变型>
[0139] 微型计算机130可以控制状态切换机构140,以通过如下方式将可反转辊对43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
[0140] 在第一变型中,如图2和5中的虚线所示,由再输送辊68和从动辊69构成的再输送辊对70(作为第二输送辊对的实例)被设置在第二输送路径67中。再输送辊对68经由驱动力传输机构50(参见图8)从输送电机71接收驱动力。已经接收驱动力的再输送辊68在用于沿第二输送路径67在输送方向16上输送记录片材12的方向上旋转。本文中,输送方向16是从第一连接位置36指向第二连接位置37的方向,并且由图2中的双点划线箭头指示。当被可反转辊对43输送至第二输送路径67中的记录片材12被再输送辊对70夹压时,记录片材12被再输送辊对70在输送方向16上输送,以便记录片材12经由第二连接位置37被输送至输送辊对59。
[0141] 在第一变型中,如图8A-8C中所示,除了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组件之外,驱动力传输机构50进一步包括第四驱动力传输机构28和第三齿轮88。第三齿轮88被设置成在左右方向9上临近第二齿轮75,并且与切换齿轮51可啮合。
[0142] 如图8C中所示,从输送电机71传输至切换齿轮51的驱动力经由第三齿轮88和第四驱动力传输机构28被传输至再输送辊68。第四驱动力传输机构28由齿轮和带组成。例如,第四驱动力传输机构28包括类似第三驱动力传输机构27的行星齿轮机构,并且仅在一个旋转方向,具体地在用于在输送方向16上输送记录片材12的旋转方向上旋转再输送辊68。由于上述,再输送辊68被输送电机71旋转。也就是说,供应辊25和再输送辊68两者都被输送电机71旋转。
[0143] 下文将参考图9中的流程图解释在第一变型中由微型计算机130执行的、用于在记录片材12上执行双面图像记录的处理程序。应注意,该变型中的切换齿轮51(参见图8)通过专用于切换齿轮51并且由微型计算机130控制的致动器,在切换齿轮51与第二齿轮75啮合的第一啮合位置(如图8A中所示),切换齿轮51与第三齿轮88啮合的第二啮合位置(如图8B中所示),和切换齿轮51不与第二齿轮75和第三齿轮88中的任何一个啮合的未示出的中间位置之间可移动。在下文解释中,假定切换齿轮51的初始位置为第一啮合位置。也将向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图6中的处理不同的处理提供详细解释,但是将不向与图
6中的任何处理相同的处理(图9中以实线示出)提供解释或仅提供简单解释。
[0144] 在第一变型中,当在输送方向15中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后边缘到达位于辅助辊47和辅助辊48之间的指定位置(S90)时,路径切换构件41被从排出定向切换为反转定向,并且然后微型计算机130将切换齿轮51从中间位置切换至第二啮合位置。结果,如图8B和8C中所示,例如,输送电机71和再输送辊68经由第四驱动力传输机构28彼此耦合,以便旋转再输送辊68。在S100,微型计算机130将输送电机71的旋转从正向旋转切换为反向旋转,使得输送辊60、输出辊62和可反转辊45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并且再输送辊68也旋转。
[0145] 作为S100中的处理结果,记录片材12的输送方向被切换为与输送方向15相反的方向,使得记录片材12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上游边缘被导向第二输送路径67,并且记录片材12被输送至第二输送路径67。被输送至第二路径67中的记录片材12被沿第二输送路径
67从第一连接位置36输送至第二连接位置37。
[0146] 在S410,微型计算机130确定沿第二输送路径67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即记录片材12在输送方向16上的下游边缘)是否已经穿过了再输送辊对70。当前边缘已经穿过再输送辊对70(S410:是)时,在S420,与上述实施例中的S140中的处理相同,微型计算机130确定长度L1是否比长度L2长。
[0147] 当长度L1比长度L2长(S420:是)时,微型计算机130确定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的当前位置。当该当前位置是预定位置P2(S430:是)时,在S440,微型计算机130控制状态切换机构140,以将可反转辊对43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参见图13B)。
[0148] 本文中,第一变型中的预定位置P2位于再输送辊对70在输送方向16上的下游和输送辊对59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上游,并且位于图7中的范围R1内的位置处。
[0149] 应注意,第一变型中的预定位置可能是位于再输送辊对70在输送方向16上的下游的位置,和传感器160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上游,换句话说,预定位置可能是图7中的范围R2内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微型计算机130能够在下文将描述的对准操作中,精确地确定记录片材12是否接触输送辊对59。
[0150] 由于上述操作,基于由从传感器160和旋转编码器73供应的信号来识别的记录片材12的位置,在S440,微型计算机130控制状态切换机构140,以在由记录单元24对第一表面的图像记录(S80)已经完成,并且被可反转辊对43输送至第二输送路径67中的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位于再输送辊对70在输送方向16上的下游和输送辊对59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上游的预定位置(S430:是)的情况下,将可反转辊对43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
[0151] 此后,微型计算机130在S110、S120、S130、S170、S180、S190和S220执行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处理相同的处理。在第一变型中,当在S130,输送电机71的旋转方向被从反向方向切换为正向方向,从而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输送辊60、输出辊62和可反转辊45时,两者都夹压记录片材12的再输送辊对70和可反转辊对43将记录片材12拉向它们各自一侧。为了解决该问题,在第一变型中,再输送辊对70的输送力被设定成大于可反转辊对43的输送力。本文中,如上所述,输送力是用于输送记录片材12的辊对的力,并且例如通过辊对的辊的转速、材料和夹压力确定。由于用于输送记录片材12的再输送辊对70的力大于用于输送记录片材12的可反转辊对43的力,所以再输送辊对70能够将记录片材12从可反转辊对43拉开,以输送记录片材12。
[0152] 另一方面,当长度L1比长度L2短(S420:否)时,微型计算机130在不切换可反转辊对43的状态的情况下,在S110、S120、S130、S200、S210和S220执行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处理相同的处理。
[0153] 在第一变型中,在记录片材12被再输送辊对70夹压但是未被输送辊对59夹压的状态下,可反转辊对43被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在该状态下,记录片材12被再输送辊对70夹压在位于可反转辊对43的夹压位置和正被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之间的位置处。因而,在记录片材12被可反转辊对43和再输送辊对70两者夹压的状态下,即使切换可反转辊对43的状态,并且因此从可反转辊对43的夹压位置向所输送的记录片材12施加用于朝着其前边缘移动记录片材12的力,也在该再输送辊对70的夹压位置处阻碍力的传递。这使得可能防止可反转辊对43的状态切换导致的记录片材12的意外移动。结果,能够更精确地执行对准操作。
[0154] 同样地,当执行对准操作时,微型计算机130需要确定所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是否接触输送辊对59。通常以如下方式执行该确定:所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被传感器160感测,该传感器160设置在第一输送路径65中位于输送辊对59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上游和第二连接位置37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下游的位置处,并且然后基于从该感测起的辊旋转量,确定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位置。在该第一变型中,可以在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到达传感器160之前,切换可反转辊对43的状态。结果,即使记录片材12由于可反转辊对43的状态切换而移动,也在上述确定中精确识别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
[0155] 为了精确执行对准操作,优选地,由供应辊25从供应托盘20供应至第一输送路径65的记录片材12的歪斜角度,和被再输送辊对70从第二输送路径67输送至第一输送路径65的记录片材12的歪斜角度相差不太大。在该第一变型中,由于如上述实施例中解释地,供应辊25和再输送辊68两者都被输送电机71旋转,所以能够保持歪斜角度在由供应辊25供应记录片材12的情况和由再输送辊对70输送记录片材12的情况之间的差异小。
[0156] <第二变型>
[0157] 微型计算机130可以控制状态切换机构140,从而以如下方式将可反转辊对43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
[0158] 下文将参考图10中的流程图解释在第二变型中由微型计算机130执行的、用于在记录片材12上执行双面图像记录的处理程序。应注意,该变型中的切换齿轮51(参见图4)通过专用于切换齿轮51并且由微型计算机130控制的致动器,在切换齿轮51与第二齿轮75啮合的啮合位置(如图4B中所示)和切换齿轮51不与第二齿轮75啮合的中间位置(如图4C中所示)之间可移动。在下文解释中,假定切换齿轮51的初始位置为啮合位置。也将向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图6中的处理不同的处理(如图10中的虚线所示)提供详细解释,但是将不向与图6中的任何处理相同的处理(如图10中的实线所示)提供解释或仅提供简单解释。
[0159] 在该第二变型中,在从第二输送路径67输送至第一输送路径65的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再次到达传感器160(S110)后,在S600,微型计算机130确定前边缘是否已经到达夹压位置P3,在该夹压位置P3处,记录片材12被输送辊对59夹压(参见图13C)。当前边缘已经到达夹压位置P3(S600:是)时,在S610,微型计算机130与上述实施例中的S150的处理相同地,确定长度L1是否比长度L2长。
[0160] 当长度L1比长度L2长(S610:是)时,在S620,微型计算机130控制状态切换机构140,以将可反转辊对43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参见图13C)。然后,微型计算机130在S120、S130、S170、S180、S190和S220执行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处理相同的处理。应注意,仅必须在S130的处理(即,输送辊对60的旋转方向切换)之前,执行S620的处理(即,可反转辊对43的状态切换)。因而,S620的处理(即,可反转辊对43的状态切换)和S120的处理(即,对准操作)顺序可互换。
[0161] 另一方面,当长度L1比长度L2短(S610:否)时,微型计算机130不切换可反转辊对43的状态地,在S120、S130、S200、S210和S220执行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处理相同的处理。
[0162] 由于上述操作,基于通过从传感器160和旋转编码器73供应的信号识别的记录片材12的位置,在S620,微型计算机130控制状态切换机构140,以在由记录单元24对第一表面的图像记录(S80)已经完成,并且被可反转辊对43输送至第二输送路径67中的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已经到达输送辊对59的夹压位置(S600:是)之后,并且在输送辊对59的输送辊60的旋转方向被从第一旋转方向切换为第二旋转方向(S130)之前,将可反转辊对43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
[0163] 在该第二实施例中,输送辊对59的输送辊60和可反转辊对43的可反转辊45正向或反向旋转,以便在相同方向上输送记录片材12。因而,当可反转辊对43正在输送方向16上输送记录片材12时,输送辊对59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以在与输送方向15相反的方向上输送记录片材12。另一方面,当输送辊对59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以在输送方向
15上输送记录片材12时,可反转辊对43也旋转,以便在输送方向15上输送记录片材12。
因而,如果在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部被输送辊对59夹压,并且记录片材12的后边缘部被可反转辊对43夹压的状态下,输送辊对59的旋转方向被从第一旋转方向切换为第二旋转方向,则输送辊对59和可反转辊对43将记录片材12拉向它们各自一侧。为了解决该问题,在第二变型中,在输送辊对59的旋转方向被从第一旋转方向切换为第二旋转方向之前,可反转辊对43被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该操作能够防止输送辊对59和可反转辊对43将记录片材12拉向它们各自一侧。
[0164] <第三变型>
[0165] 微型计算机130可控制状态切换机构140,从而以如下方式将可反转辊对43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
[0166] 在该第三变型中,与第一变型中相同,图2中的虚线所示的再输送辊对70被设置在第二输送路径67中。同样地,与第一变型中相同,除了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组件(参见图8)之外,第三变型中的驱动力传输机构50进一步包括第四驱动力传输机构28和第三齿轮
88。
[0167] 下文将参考图11中的流程图解释在第三变型中由微型计算机130执行的、用于在记录片材12上执行双面图像记录的处理程序。应注意,该变型中的切换齿轮51(参见图8)通过专用于切换齿轮51并且由微型计算机130控制的致动器,在切换齿轮51与第二齿轮75啮合的第一啮合位置(如图8A中所示),切换齿轮51与第三齿轮88啮合的第二啮合位置(如图8B中所示),和切换齿轮51不与第二齿轮75和第三齿轮88中任何一个啮合的未示出中间位置之间可移动。在下文解释中,假定切换齿轮51的初始位置为第一啮合位置。
也将向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图6中的处理和第一变型中的图9中的处理不同的处理提供详细解释,但是将不向与图6中的处理和图9中的任何处理相同的处理(如图11中的实线所示)提供解释或仅提供简单解释。
[0168] 在该第三实施例中,当在S800开始在记录片材12的第二表面上的图像记录时,在S810,微型计算机130确定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即记录片材12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下游边缘是否已经经过输出辊对66。当该前边缘已经经过输出辊对66(S810:是)时,与上述实施例中S410的处理相同,在S820,微型计算机130确定长度L1是否比长度L2长。
[0169] 当长度L1比长度L2长(S820:是)时,微型计算机130确定所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的当前位置。当该当前位置是预定位置P4(S830:是)时,在S840,微型计算机130控制状态切换机构140,以将可反转辊对43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参见图13D)。
[0170] 本文中,第三变型中的预定位置P4位于输出辊对66在输送方向16上的下游和可反转辊对43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上游,并且位于图7中的范围R3内的位置处。
[0171] 应注意,当在用于在记录片材12的第二表面的图像记录处理期间未喷射墨滴时,例如当记录片材12正在被输送预定换行距离时,在S840执行该处理(即,可反转辊对43的状态切换)。
[0172] 一旦完成了在记录片材12的第二表面上的图像记录(S850:是),在S190,微型计算机130控制状态切换机构140,以将可反转辊对43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在S220,微型计算机130执行将记录片材12排出到输出托盘21上的处理。
[0173] 由于上述操作,基于通过传感器160和旋转编码器73供应的信号识别的记录片材12的位置,在S840,微型计算机130控制状态切换机构140,以在由记录单元24对第一表面的图像记录(S80)已经完成,并且被可反转辊对43输送至第二输送路径67中和正在其第二表面上打印(S800)的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位于输出辊对66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下游和可反转辊对43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上游的预定位置(S830:是)的状态下,将可反转辊对43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
[0174] 另一方面,当长度L1比长度L2短(S820:否)时,微型计算机130不执行在S830、S840和S190的处理。一旦完成了在记录片材12的第二表面上的图像记录(S860:是),在S220,微型计算机130执行将记录片材12排出到输出托盘21上的处理。
[0175] 在该第三变型中,当可反转辊对43被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时,记录片材12被分别处于记录单元24上游和下游侧的输送辊对59和输出辊对66夹压。该状态能够降低在记录片材12上与记录单元24相对的位置,即记录片材12上执行图像记录的位置处由于可反转辊对43的状态切换而导致的记录片材12的运动。结果,可能防止由于记录片材12的运动导致的记录片材12上的图像质量劣化。
[0176] <第四变型>
[0177] 与第一变型和第三变型中相同,再输送辊对70可以被设置在上述实施例和第二变型中的第二输送路径67中。
[0178] 在再输送辊对70被设置在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输送路径67中的情况下,即使切换可反转辊对43的状态,并且因此从可反转辊对43的夹压位置向所输送的记录片材12施加朝着其前边缘移动记录片材12的力,记录片材12也被输送辊对59和再输送辊对70两者夹压。这使得可能比上述实施例中更可靠地防止可反转辊对43的状态切换导致的记录片材12的意外移动。
[0179] 在输送辊对70被设置在第二变型中的第二输送路径67中的情况下,即使切换可反转辊对43的状态,并且因此从可反转辊对43的夹压位置向所输送的记录片材12施加朝着其前边缘移动记录片材12的力,记录片材12也被输出辊对66、输送辊对59和再输送辊对70夹压。这使得可能比第三变型中更可靠地防止由于可反转辊对43的状态切换导致的记录片材12的意外移动。
[0180] <第五变型>
[0181] 在上述实施例中,一旦完成在记录片材12的第二表面上的图像记录,在S190,微型计算机130控制状态切换机构140,以将可反转辊对43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然而,可以在与完成在记录片材12的第二表面上的图像记录时刻不同的时刻,将可反转辊对43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
[0182] 在第五变型中,当被可反转辊对43沿第二输送路径67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后边缘已经离开可反转辊对43的夹压位置时,也就是说,当后边缘已经经过可反转辊对43时,微型计算机130控制状态切换机构140,以将可反转辊对43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
[0183] 在第五变型中,当可反转辊对43被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时,记录片材12被可反转辊对43夹压,防止了输送辊对59和可反转辊对43将记录片材12拉向它们各自一侧。
[0184] <第六变型>
[0185] 可以在与上述实施例和第五变型中那些时刻不同的时刻,将可反转辊对43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
[0186] 在第六变型中,微型计算机130控制状态切换机构140,以在记录片材12的第二表面上的图像记录期间,当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已经经过可反转辊对43的夹压位置时,将可反转辊对43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应理解,不在托架40往复运动、记录头38喷墨或者记录片材12被输送预定换行距离的时刻,而是在喷墨后和记录片材12被输送预定换行距离之前的时刻,或者在记录片材12被输送预定换行距离之后和喷墨之前的时刻,切换可反转辊对43的状态。
[0187] 在第六变型中,在将墨滴喷射到记录片材12上时,不将可反转辊对43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因此降低了由于可反转辊对43的状态切换导致的记录片材12运动。结果,可能防止由于记录片材12的运动导致的记录片材12上的图像质量劣化。
[0188] <第七变型>
[0189] 如图2中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输送路径67从位于输出辊对66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下游和可反转辊对43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上游的第一连接位置36分支,并且在位于输送辊对59在输送方向152的上游的第二连接位置37处与第一输送路径65汇合。然而,第二输送路径67不限于具有该构造,只要记录片材12被翻面。
[0190] 例如,如图14A-14C中所示,MFP10可以被配置成,使得可反转辊对43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路径65中在输送辊对59和记录单元24之间的位置处,以及使得第二输送路径67在处于输送辊对59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下游和可反转辊对43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上游的位置处,以及输送辊对59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上游的位置处连接至第一输送路径65。应注意,图14未示出设置在输送辊对59和可反转辊对43之间、在第一输送路径65的上侧的路径切换构件41。
[0191] 同样地,在图14A-14C中的实例中,放置在供应托盘20上的记录片材12被经由输送辊对59输送至可反转辊对43,并且此后被可反转辊对43输送至记录单元24下方的、记录单元24记录该记录片材12的第一表面上的图像的位置。在单面图像记录的情况下,记录片材12被输出辊对66排出。另一反面,在双面图像记录的情况下,记录片材12被输出辊对66经由记录单元24下方的位置输送回可反转辊对43。然后,记录片材12被可反转辊对43输送至第二输送路径67,并且在由图14B中的双点划线箭头所示的输送方向16上输送记录片材12。当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已经到达输送辊对59时,记录片材12被输送辊对59在输送方向15上输送。此时,可反转辊对43的旋转方向被切换为用于在输送方向15上输送记录片材12的方向。由于这些操作,输送辊对59和可反转辊对43将记录片材12拉向它们各自一侧,但是输送辊对59的驱动力大于可反转辊对43的驱动力,使得能够在输送方向15上输送记录片材12。因而,记录片材12在被反转或倒转的同时,被输送至可反转辊对43。然后,记录片材12被可反转辊对43输送至在记录单元24下方的、记录单元24记录该记录片材12的第二表面的图像的位置。此后,记录片材12被排出到输出辊对66上。
[0192] 在该变型中,上述实施例和变型中的位置P1(参见图13A)、位置P2(参见图13B)和位置P3(参见图13C)分别对应于图14A中所示的位置P1、图14B中所示的位置P2和图14C中所示的位置P3。
[0193] <第八变型>
[0194] 虽然在第六变型中,在喷墨后和记录片材12被输送预定换行距离前的时刻,或者在记录片材12被输送预定换行距离后和喷墨之前的时刻,将可反转辊对43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但是可以在这些时刻之一处将可反转辊对43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例如,在如第三变型中,在记录片材12正位于记录单元24下方的情况下,将可反转辊对43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时,可以在喷墨后和记录片材12被输送预定换行距离前的时刻,或者在记录片材12被输送预定换行距离后和喷墨前的时刻,将可反转辊对43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
[0195] 在该变型中,在向记录片材12上喷墨期间,不将可反转辊对43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因此降低了由于可反转辊对43的状态切换导致的记录片材12的运动。结果,可能防止由于记录片材12的运动导致的记录片材12上的图像质量劣化。
[0196] <第九变型>
[0197] 在上述实施例中,一旦完成了在记录片材12的第二表面上的图像记录,在S130,微型计算机130控制状态切换机构140,以将可反转辊对43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然而,可以在与完成了在记录片材12的第二表面上的图像记录不同的时刻,将可反转辊对
43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
[0198] 在第九变型中,当被可反转辊对43输送至第二输送路径67的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已经到达了可反转辊对43的夹压位置时,也就是说,当前边缘已经经过可反转辊对43时,微型计算机130控制状态切换机构140,以将可反转辊对43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
[0199] 在第九变型中,当可反转辊对43被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时,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被可反转辊对43夹压,使得记录片材12能够被可反转辊对43适当地输送。记录片材12也被两对辊对夹压,即输送辊对59和可反转辊对43,导致平稳地输送记录片材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