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412226.8

文献号 : CN10368271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清冈敬

申请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连接器具备:触头(5);壳体(3),其收容触头(5);插入口(4),其设置在壳体(3)的前方侧且上下由该壳体(3)的上壁(33)及下壁(32)划分出,并且该插入口(4)能够供平板状电缆(2)插入;杆(6),其设置在壳体(3)的后方侧,通过对该杆(6)进行转动操作而通过凸轮部(61)使触头(5)压接于平板状电缆(2),从而使触头(5)与平板状电缆(2)相互导通连接。并且,触头(5)在壳体(3)内具有触头(5)的载置面(S1)与凸轮部(61)的接触面(S2)的铅垂方向的高度位置大致相同的第一触头。

权利要求 :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具备:触头;

壳体,其收容所述触头;

插入口,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前方侧且上下由该壳体的上壁及下壁划分出,并且该插入口能够供平板状电缆插入;

杆,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后方侧,通过对该杆进行转动操作而通过凸轮部使所述触头压接于所述平板状电缆,从而使所述触头与所述平板状电缆相互导通连接,所述触头具有第一触头,在将所述第一触头收容在所述壳体内且将所述杆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触头的载置于所述壳体的下表面与所述凸轮部的接触面的铅垂方向的高度位置大致相同,所述触头还具有有效嵌合长度与所述第一触头不同的第二触头,与所述第二触头对应的所述凸轮部的形状和与所述第一触头对应的所述凸轮部的形状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通过由所述凸轮部驱动的可动侧臂和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固定侧臂相连结而形成为大致H状,所述第一触头的所述固定侧臂比所述可动侧臂形成得短,并且与所述凸轮部一起面向所述可动侧臂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头的所述固定侧臂的水平方向的端面与所述凸轮部对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触头对应的所述凸轮部以所述壳体的下壁为接触面地进行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杆被转动操作时,通过与所述第一触头对应的所述凸轮部对该第一触头施加压力,通过与所述第二触头对应的所述凸轮部防止所述杆脱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二触头对应的所述凸轮部形成为圆柱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头的有效嵌合长度比所述第二触头的有效嵌合长度短,所述第一触头是所述触头中的、从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数起的第奇数个的触头,并且所述第二触头是所述触头中的、从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数起的第偶数个的触头。

说明书 :

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以往的连接器,已知有杆设置在壳体的前方侧(插入口侧)的前锁式的连接器和杆设置在壳体的后方侧的后锁式的连接器。
[0003] 在壳体中收容有导电性的触头。触头具有配置在平板状电缆的上下两侧的一对臂,向该一对臂之间插入平板状电缆。当在该状态下操作杆时,一对臂以设置在所述两臂间的支点部为中心而通过前端侧夹持平板状电缆的上下两面。
[0004] 此时,在前锁式的连接器中,杆的转动力作用在比臂的支点部靠前端侧的位置,另一方面,在后锁式的连接器中,杆的转动力作用在比臂的支点部靠后端侧的位置。即,在前锁式中,通过使杆的转动力作用在直接使连接器的前端侧关闭的方向上,从而握持平板状电缆。另一方面,在后锁式中,通过使杆的转动力作用在使连接器的支点部的后端侧打开的方向上,由此通过关闭的前端侧握持平板状电缆。如此,在前锁式和后锁式中,使杆的转动力作用于触头上的位置在支点的前侧和后侧而不同。然而,在后锁式中,由于能够在触头的后方确保处于锁定状态的杆的收纳空间,因此与前锁式的连接器相比能够实现连接器的低背化。
[0005] 在日本特开2008-4404号公报中记载有后锁式的连接器。在该连接器中,在极力抑制由金属构成的触头在由合成树脂构成的凸轮部上的滑动的基础上使由金属构成的触头与由合成树脂构成的绝缘体滑动。由此,记载了即使反复旋转操作促动器也能够极为有效地抑制凸轮部的磨削,能够保持凸轮部的形状的主旨。
[0006] 伴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希望使连接器进一步低背化。然而,以往的连接器因凸轮部周边的构成部件较多,因此难以实现低背化。
[0007] 以下,使用图1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这样的以往的连接器的问题。即,如图1的A所示,触头5通过可动侧臂52和固定侧臂51相连结而形成为大致H状。在壳体3的后方侧安装有杆6,在杆6的一端部设置有凸轮部61。如图1的A所示,杆6在初始状态下直立而成为非锁定状态。在将平板状电缆2插入到插入口4中后,如图1的B、图1的C所示,通过使杆6向后方转动并倾倒而成为锁定状态,在该锁定状态下,平板状电缆2与触头5电导通。在图1的C中标注符号
52C的部分成为可动侧臂52的最高点。该最高点越高,则实现低背化越困难。

发明内容

[0008]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实现进一步低背化的连接器。
[0009] 本发明为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具备:触头;壳体,其收容所述触头;插入口,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前方侧且上下由该壳体的上壁及下壁划分出,并且该插入口能够供平板状电缆插入;杆,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后方侧,通过对该杆进行转动操作而通过凸轮部使所述触头压接于所述平板状电缆,从而使所述触头与所述平板状电缆相互导通连接,所述触头在所述壳体内具有所述触头的载置面与所述凸轮部的接触面的铅垂方向的高度位置大致相同的第一触头。
[0010] 此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触头具有有效嵌合长度与所述第一触头不同的第二触头。
[0011] 此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触头通过由所述凸轮部驱动的可动侧臂和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固定侧臂相连结而形成为大致H状,所述第一触头的所述固定侧臂比所述可动侧臂形成得短,并且与所述凸轮部一起面向所述可动侧臂配置。
[0012] 此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一触头的所述固定侧臂的水平方向的端面与所述凸轮部对置。
[0013] 此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与所述第一触头对应的所述凸轮部以所述壳体的下壁为接触面地进行旋转。
[0014] 此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当所述杆被转动操作时,通过与所述第一触头对应的所述凸轮部对所述触头施加压力,通过与所述第二触头对应的所述凸轮部防止所述杆脱出。
[0015] 此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与所述第二触头对应的所述凸轮部形成为圆柱状。
[0016] 此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一触头的有效嵌合长度比所述第二触头的有效嵌合长度短,所述第一触头是所述触头中的、从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数起第奇数个的触头,并且所述第二触头是所述触头中的、从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数起第偶数个的触头。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用于说明以往的连接器的问题的图,A为表示杆旋转前的状态的图,B为表示杆旋转中途的状态的图,C为表示杆旋转后的状态的图。
[0018]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侧视图。
[0019] 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0020]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保护构件的安装状况的立体图。
[0021] 图5是图4所示的保护构件的放大立体图。
[0022]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头与平板状电缆的关系的立体图。
[0023]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比较例所涉及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图7A为奇数侧的剖视图,图7B为偶数侧的剖视图。
[0024]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图8A为奇数侧的剖视图,图8B为偶数侧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26] 图2~图8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1的一实施方式的图,连接器1使FPC(柔性印制基板)、FFC(柔性扁平电缆)等平板状电缆2与电路基板C(参照图8)导通连接。
[0027] 如图2及图3所示,连接器1具有绝缘性的壳体3,在该壳体3的前方侧(图3中下方)设置有能够供平板状电缆2插入的插入口4。并且,能够与从插入口4插入的平板状电缆2导通连接的多个导电性的触头5以横向排列的状态整齐地收容在壳体3内。
[0028] 此外,在壳体3的后方侧(图3中上方)安装有杆6,通过对杆6进行转动操作而使触头5压接于平板状电缆2,从而使触头5与平板状电缆2相互导通连接。
[0029] 壳体3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安装有触头5的槽部31沿壳体3的前后方向(图3中上下方向)贯通该壳体3,且在横向(宽度方向:图3中左右方向)上设置有多个。该槽部31通过隔壁部35在宽度方向上被划分出,该隔壁部35形成有向前方侧开口而能够供平板状电缆2插入的切口部35a。并且,通过在各个槽部31中分别安装一个触头5,从而多个触头5以横向排列的状态整齐地配置。
[0030] 如图4所示,插入口4通过壳体3的下壁32、上壁33及两侧壁34被划分成横长的扁平的矩形状。即,插入口4的上下通过壳体3的上壁33及下壁32划分出,且宽度方向两端通过壳体3的两侧壁34划分出。当然,插入口4的开口面积形成为上下及左右的尺寸与平板状电缆2的厚度及横向宽度相适应。需要说明的是,只要通过壳体3的上壁33及下壁32划分出插入口4的上下即可,插入口4的宽度方向两端可以通过由与壳体3不同的构件形成的侧壁(例如,金属板或树脂板等)来划分出。
[0031] 触头5通过对规定厚度的板状的导电性材料利用例如冲压等进行冲孔而形成。如此形成的触头5具备:沿前后方向(图3中上下方向)延伸配置的棒状的固定侧臂51、沿与该固定侧臂51相同的方向延伸配置且在平板状电缆2的厚度方向上与固定侧臂51对置的棒状的可动侧臂52。并且,所述固定侧臂51和可动侧臂52通过各自的长边方向的中间部彼此由连结弹簧部53连结,从而整体形成为大致H状(参照图8)。此时,连结弹簧部53成为可动侧臂52开闭时的支点。此外,在固定侧臂51的后端侧设置有向电路基板C安装的端子部51b,通过该端子部51b使触头5与电路基板C电导通。并且,可动侧臂52的后端侧成为弹簧部52b。
[0032] 杆6通过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的注塑成型等而一体地成形,在一端部6a(图8中下方)设置有向触头5的固定侧接触部51a与可动侧接触部52a之间施加关闭方向的按压力的凸轮部61。此外,在另一端部6b(图8中上方)设置有对杆6进行转动操作的操作部6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减少凸轮部61的周边的构成部件的件数而实现低背化(在后说明)。
[0033] 杆6在初始状态下直立而成为非锁定状态。另一方面,在平板状电缆2插入到插入口4中后,通过使杆6向后方转动而倾倒从而成为锁定状态,在该锁定状态下,平板状电缆2与触头5电导通。即,通过使杆6的操作部62向后方转动而倾倒,从而凸轮部61以将触头5的固定侧臂51与可动侧臂52的后端部之间顶开的方式进行作用。于是,固定侧臂51与可动侧臂52以连结弹簧部53为支点向各自的前端部51d、52d关闭的方向动作。由此,能够通过设置在固定侧臂51与可动侧臂52的前端部51d、52d的固定侧接触部51a与可动侧接触部52a强力地将平板状电缆2的两面夹入。通过该夹入,触头5与平板状电缆2电导通,且能够防止平板状电缆2的脱离。
[0034] 如此,在后锁式的连接器1中,在杆6为锁定状态的情况下,由于能够使杆6不与触头5重叠而配置在该触头5的后方,因此与前锁式的连接器相比能够促进低背化。
[0035] 如图3及图4所示,在供平板状电缆2插入的插入口4设置有保护插入口4的两侧壁34的保护构件100。如也在图5中示出的那样,保护构件100具有直线状的安装部102,将该安装部102的前端部折返成U字状,该弯曲成U字状的部分成为保护侧壁34的前表面34a的防护部101。防护部101通过对安装部102的一部分(前端部)进行加工而一体地形成。此时,保护构件100优选整体由耐磨耗性良好的金属材料例如磷青铜、黄铜、钛铜、铍铜或不锈钢等形成。
[0036]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两侧壁34的壁厚内以残留规定厚度t的方式形成供保护构件100的安装部102插入的安装孔34b。并且,通过向该安装孔34b插入安装部102,从而U字状的保护构件100的防护部101覆盖侧壁34的前表面(前端面)34a。
[0037] 此外,在安装部102的下边中央部设置有与设在安装孔34b上的卡合凹部(省略图示)卡合的卡合凸部102a,通过该卡合凸部102a与上述卡合凹部卡合,能够防止安装部102脱出。
[0038] 此外,在保护构件100上设置有电缆保持部103,该电缆保持部103通过使防护部101的前端部朝向插入口4的里侧延伸配置而成,向平板状电缆2的两侧施加恒定的按压作用力。如此,保护构件100通过具备防护部101、安装部102及电缆保持部103,从而整体形成为钓针形状。
[0039] 此外,在保护构件100上设有电缆保持部103,另一方面,在插入口4的两侧壁34的内侧以深度d形成有成为该电缆保持部103的收纳空间的槽部34c。槽部34c的深度d优选与电缆保持部103的厚度相等或比该厚度略大。
[0040] 本实施方式的电缆保持部103从防护部101的前端沿着侧壁34向插入口4的里侧延长后,该延伸配置的前端部103a朝向插入口4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侧稍微弯曲。因此,电缆保持部103的前端部103a在自然状态下成为从侧壁34的内侧略微向插入口4内突出的形态。此时,电缆保持部103通过被弯曲成U字状的防护部101所具备的弹力对插入的平板状电缆2的侧面施加按压的作用力。
[0041]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为了示出电缆保持部103的自然状态,电缆保持部103的前端部103a为向平板状电缆2的侧面的内侧突出的形态。然而,在平板状电缆2插入到插入口4中的实际的状态下,成为电缆保持部103的前端部103a被平板状电缆2的侧面向该侧面的外侧压入的形态。
[0042] 此外,如图3所示,在保护构件100安装于侧壁34的状态下,在保护构件100的防护部101与两侧壁34的前表面34a之间设有规定的间隙δ。
[0043]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保护构件100的表面实施了镀敷。此外,保护构件100分别安装于插入口4的两侧壁34,该一对保护构件100配置成左右对称。
[0044]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触头5的端子部51b安装在电路基板C上。另一方面,在将平板状电缆2插入到连接器1的插入口4中而使杆6成为锁定状态时,平板状电缆2与触头5电导通。由此,通过将平板状电缆2插入到插入口4中而将杆6锁定,从而平板状电缆2与电路基板C经由触头5电导通。
[0045] 图6是表示触头5A、5B与平板状电缆2的关系的立体图。如该图所示,平板状电缆2的信号端子21排列成锯齿状。有效嵌合长度(从连结弹簧部到可动侧接点部的臂的长度)不同的两种触头5A、5B交替并列设置,以与所述信号端子21嵌合。具体地说,从壳体3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数起第偶数个的触头5B的有效嵌合长度比从端部数起第奇数个的触头5A的有效嵌合长度长。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触头5A、5B交替并列设置,且在壳体3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效嵌合长度较短的触头5A,因此无论从壳体3的宽度方向哪一侧数起,均在第奇数个设有触头5A,在第偶数个设有触头5B。
[0046]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触头5具有触头(第一触头:有效嵌合长度较短的触头)5A和有效嵌合长度与触头5A不同的触头(第二触头:有效嵌合长度比触头5A长的触头)5B,需要说明的是,触头的种类并不限于两种,可以为一种,也可以为三种以上。
[0047] 并且,触头5A从前方侧(压入方向的一方侧)插入(压入)槽部31,触头5B从后方侧(压入方向的另一方侧)插入(压入)槽部31。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不同方向将触头5A及触头5B分别插入槽部31从而将它们压入壳体3。此时,对于触头5A,将触头5A插入壳体3的上壁33与下壁32之间,并且将固定侧臂51A的后方侧压入下壁32与设置在槽部31的后方侧且将相邻的隔壁部35彼此连结的连结壁部36A之间。另一方面,对于触头5B,将触头5B插入壳体3的上壁33与下壁32之间,并且将固定侧臂51B的前方侧压入下壁32与将相邻的隔壁部35彼此连结的连结壁部36B之间,所述连接壁部36B在槽部31的中央部设置成前端与切口部35a的后端在侧视下大致一致。
[0048] 在以下的说明中,存在将从端部数起第奇数个的触头5A侧简称为“奇数侧”或“有效嵌合长度较短侧”的情况。此外,存在将从端部数起第偶数个的触头5B侧简称为“偶数侧”或“有效嵌合长度较长侧”的情况。
[0049] 接下来,对凸轮部61的周边的低背化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0050]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比较例所涉及的连接器1的剖视图,图7A表示奇数侧,图7B表示偶数侧。为了区分奇数侧与偶数侧,将奇数侧的“触头5”、“固定侧臂51”、“可动侧臂52”分别称为“触头5A”、“固定侧臂51A”、“可动侧臂52A”。此外,将偶数侧的“触头5”、“固定侧臂51”、“可动侧臂52”分别称为“触头5B”、“固定侧臂51B”、“可动侧臂52B”。
[0051] 如已经说明的那样,以往,由于凸轮部61的周边的构成部件较多,因此存在难以低背化的问题。具体地说,如图7所示,在凸轮部周边部分E11、E12,以凸轮部61为代表地配置有可动侧臂52A、52B、固定侧臂51A、51B、壳体3的下壁32等较多的构成部件。此外,在使杆6成为锁定状态时,可动侧臂52A、52B翘起,因此还需要用于供可动侧臂52A、52B翘起的空间S。
[0052]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1的剖视图,图8A表示奇数侧,图8B表示偶数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凸轮部61的周边的低背化,采用了以下的结构。
[0053] 首先,对于奇数侧,如图8A所示,形成将固定侧臂51A的凸轮部周边部分E21切割了的形状,并在该部分(不存在固定侧臂51A的部分)配置凸轮部61。即,将固定侧臂51A从凸轮部61的周边的构成部件中去除。如此,若构成触头5(固定侧臂51A)未被夹在壳体3的下壁32与杆6之间的结构,则在锁定状态下,与比较例相比能够将高度方向缩小固定侧臂51A所对应的量。
[0054] 在此,对在锁定状态下能够使连接器1低背化这点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图1是用于说明以往的连接器的问题的图,A表示杆6的旋转前的状态,B表示杆6的旋转中途的状态,C表示杆6的旋转后的状态。在C中标注符号52C的部分成为可动侧臂52的最高点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1有效。即,能够使连接器1在锁定状态下低背化是因为,即使在锁定状态下可动侧臂52因凸轮部61被顶起,可动侧臂52的位置也会靠下侧与固定侧臂51的厚度对应的量。由此,与以往的结构相比,即使顶起量相同,也能够将可动侧臂52的最高点抑制得低。
[0055]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初始位置(杆6的旋转前)在内地降低可动侧臂52的位置,其结果是降低锁定状态下的可动侧臂52的位置。具体地说,如图8A所示,在壳体3内,固定侧臂51A的载置面S1与凸轮部61的接触面S2的铅垂方向的高度位置大致相同。
[0056] 在这样的结构中,固定侧臂51A的水平方向的端面51e与凸轮部61对置。具体地说,水平方向的端面为平板状电缆2的插入方向的端面。即,固定侧臂51A的水平方向的端面51e与凸轮部61在平板状电缆2的插入方向上对置。由此,不仅能够实现铅垂方向上的低背化,而且能够实现水平方向上的小型化。
[0057] 此外,对于偶数侧,将凸轮部61的形状由键状变更成圆柱状。即,在比较例中,如图7B所示,凸轮部61的形状为键状,因此需要与弯曲成键状相应的高度。与此相对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B所示,将凸轮部61的形状形成为圆柱状。圆柱的直径只要为使奇数侧和偶数侧的高度对齐的适当长度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定。如此,若将凸轮部61的形状形成为圆柱状,则由于无需弯曲成键状,因此与比较例相比能够将高度方向缩小与键状的弯曲高度对应的量。
[0058] 偶数侧的凸轮部61是用于防脱的部件,其构成为不向触头5B施加压力。即,当对杆6进行转动操作时,通过奇数侧的键状的凸轮部61对触头5A施加压力,固定侧臂51A与可动侧臂52A的后端部之间被顶开。此时,偶数侧的圆形状的凸轮部61保持嵌合于可动侧臂52B的凹陷部61a的状态,实现防脱的作用。
[0059] 以上,如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触头5的载置面S1与凸轮部61的接触面S2的铅垂方向的高度位置在壳体3内大致相同。由此,包括初始位置在内的可动侧臂52的位置降低,其结果是锁定状态下的可动侧臂52的位置降低,因此能够实现连接器1的低背化。
[0060] 具体地说,触头5通过由凸轮部61驱动的可动侧臂52和固定在壳体3上的固定侧臂51相连结而形成为大致H状。并且,有效嵌合长度较短侧的触头5A的固定侧臂51A比可动侧臂52A形成得短,而且,与凸轮部61一起面向可动侧臂52A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如上述那样锁定状态下的可动侧臂52的位置降低,因此能够实现连接器1的低背化。
[0061] 此外,有效嵌合长度较短侧的触头5A的固定侧臂51A的水平方向的端面51e与凸轮部61对置。由此,不仅能够在铅垂方向上实现低背化,并且还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实现小型化。
[0062] 此外,与有效嵌合长度较短侧对应的凸轮部61将壳体3的下壁32作为接触面地进行旋转。由此,能够将高度方向缩小与固定侧臂51A相应的量。
[0063] 此外,当对杆6进行转动操作时,通过与有效嵌合长度较短侧对应的凸轮部61对触头5施加压力,通过与有效嵌合长度较长侧对应的凸轮部61防止杆6脱出。这样的结构在平板状电缆2的信号端子21排列成锯齿状的情况下较为有效。
[0064] 此外,与有效嵌合长度较长侧对应的凸轮部61形成为圆柱状。如此,若将凸轮部61的形状形成为圆柱状,则由于无需弯曲成键状,因此能够将高度方向缩小与键状的弯曲高度相应的量。
[0065] 此外,有效嵌合长度较短侧为从端部数起第奇数个的触头侧,有效嵌合长度较长侧为从端部数起第偶数个的触头侧。通常,第奇数个的触头的有效嵌合长度较短,第偶数个的触头的有效嵌合长度较长,因此这种结构较为实用。
[0066] 以上,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偶数侧的凸轮部61的形状形成为圆柱状,但只要是起到防脱作用的形状,则也可以形成为其他形状。
[0067] 当然,除上述以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