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震加速度激活的多跨桥梁桥减震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693078.1

文献号 : CN10369635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文学黄荐陈壮寇文琦张有振王景景李增银魏赞洋

申请人 : 北京工业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震加速度激活的多跨桥梁桥减震装置,包括激振球、上套箱、下卡座和球托架;上套箱固定于梁体底部,下卡座固定于滑动墩顶部,上套箱与下卡座之间留有间隙,球托架固定于下卡座上,并通过上套箱侧壁的球托架孔伸入上套箱内,并托起上套箱内的激振球;正常状态下,激振球位于球托架上,上套箱与下卡座完全无约束,以满足梁体在温度作用下的纵向伸缩位移。地震发生时,在地震加速度作用下激振球脱离球支架落入下卡座球槽内,上套箱底板上的卡孔与激振球发生碰撞,从而限制梁体与滑动墩之间的相对位移,从而使滑动墩协同承受地震作用荷载,提高连续梁桥的抗震能力。

权利要求 :

1.一种地震加速度激活的多跨桥梁桥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激振球(3)、上套箱(1)、下卡座(2)和球托架(4);上套箱(1)固定于梁体底部,下卡座(2)固定于滑动墩顶部,上套箱(1)与下卡座(2)之间留有间隙,上套箱(1)的侧板上沿桥梁纵向的方向开有检查孔(9)和球托架孔(8),上套箱(1)底板留有供激振球(3)漏下的卡孔(7);上套箱(1)的正下方是下卡座(2),下卡座(2)在正对上套箱(1)的卡孔(7)处设有能卡住激振球(3)的球槽(10);球托架(4)固定于下卡座(2)上,并通过上套箱(1)侧壁的球托架孔(8)伸入上套箱(1)内,并托起上套箱(1)内的激振球(3);

正常状态下,激振球(3)位于球托架(4)上,上套箱(1)与下卡座(2)完全无约束;

地震发生时,在地震加速度作用下激振球(3)脱离球托架(4),下落并穿过上套箱(1)底板上的卡孔(7),落入下卡座(2)的球槽(10)内;所述的球托架(4)上用于放置激振球(3)的曲面为半径与激振球(3)半径相同的球面,且球面深度根据激振球(3)掉落所需的地震加速度经动力计算得到;所述的球槽(10)为半径与激振球(3)半径相同,深度大于等于激振球(3)半径的球面,且使激振球(3)与上套箱(1)底板卡孔(7)孔壁的撞点位于激振球(3)的上半部分;碰撞发生时,碰撞点所在截面的半径小于激振球(3)的半径,而激振球下半部分与下卡座(2)上的球槽(10)完全贴合,可以限制碰撞发生时激振球(3)脱离球槽(10)。

说明书 :

一种地震加速度激活的多跨桥梁桥减震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震加速度激活的多跨桥梁桥减震装置,适用于铁路桥、公路桥、城市高架桥以及各种大型连续梁结构建筑物新建或抗震加固,能够使结构在突发地震作用下协同受力,提高结构整体抗震性能。

背景技术

[0002] 为降低连续梁桥的地震响应,提高连续梁桥的抗震性能,通常对连续梁桥采用减、隔震支座和粘滞阻尼器等减震措施,如铅芯橡胶支座、粘滞阻尼器等。但目前的常规方案都没有改变连续梁桥固定墩单独受载,其他各滑动墩虽然具有抗震能力却没有得到发挥和利用的状态。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Lock-up装置,从技术角度考虑,可以实现各墩协同受力,但此装置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后期的检查与维护烦杂,运营及维护成本高,因此应用于桥梁抗震的实例较少。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地震动加速度激活的、造价低廉、耐久性好、便于检查与维护的新型大吨位多跨桥梁桥减震装置,利用本发明,可以克服现有减隔震装置及既有技术上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地震突发时,可使连续梁桥各桥墩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协调受力,解决了常规设计连续梁桥在纵向地震作用下固定墩单独受力,固定墩抗震需求和桥梁上部结构纵向位移过大等不利影响。利用本发明,可以为连续梁桥设计及抗震加固提供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保障,适用于新桥设计或旧桥抗震加固;
[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震加速度激活的多跨桥梁桥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激振球(3)、上套箱(1)、下卡座(2)和球托架(4)。上套箱(1)沿桥梁纵向的方向开有检查孔(9)和球托架孔(8),上套箱(1)底板留有供激振球漏下的卡孔(7)。上套箱(1)的正下方是下卡座(2),下卡座(2)在正对上套箱的卡孔(7)处设有能卡住激振球(3)的球槽(10)。球托架(4)固定于下卡座(2)上,并通过上套箱(1)侧壁的球托架孔伸入上套箱内,并托起上套箱内(1)的激振球(3)。
[0005] 正常状态下,激振球(3)位于球托架(4)上,上套箱(1)与下卡座(2)完全无约束,梁体与滑动墩沿桥梁纵向可以发生相对滑动,以满足桥梁在温度荷载作用下的沿桥梁纵向的伸缩变形需求。
[0006] 地震发生时,在地震加速度作用下激振球(3)脱离球托架(4),下落并穿过上套箱(1)底板上的卡孔(7),落入下卡座(2)的球槽(10)内。所述的球托架(4)上用于放置激振球(3)的曲面为半径与激振球(3)半径相同的球面,且球面深度计算过程如下:首先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查得桥梁场地所处区域的抗震设防等级,得到对应的场地地震加速度峰值a,再根据场地地震加速度峰值a进行桥梁结构地震响应分析得到滑动墩墩顶的地震响应加速度峰值b,经过适当折减,取0.6b~0.8b的加速度值作为激振球(3)的激活加速度值c,最后依据加速度值c计算托架上球面的深度。所述的球槽(10)为半径与激振球(3)半径相同,深度大于等于激振球(3)半径的球面,且使激振球(3)与上套箱(1)底板卡孔(7)孔壁的撞点位于激振球(3)的上半部分。碰撞发生时,碰撞点所在截面的半径小于激振球(3)的半径,而激振球下半部分与下卡座(2)上的球槽(10)完全贴合,可以限制碰撞发生时激振球(3)脱离球槽(10)。
[0007] 所述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0008] 原理一,正常状态下,激振球位于球托架上,上套箱与下卡座完全无约束,以满足此状态桥梁纵向位移变化需求;
[0009] 原理二,地震突发时,依靠加速度作用,激振球产生滚动,脱离球托架,穿过上套箱底板的圆孔落入下卡座上的球槽。
[0010] 原理三,当上套箱与下卡座之间沿桥梁纵向的相对位移超过限值时,套箱底板上圆孔壁与激振球发生碰撞,将梁体的地震力传递给滑动墩,从而使滑动墩协同承受地震作用荷载。
[0011] 有益效果
[0012]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研发一种以地震动加速度激活的、造价低廉、耐久性好、便于检查维护的新型大吨位连续梁桥减震装置,利用碰撞传力原理,使连续梁桥各桥墩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能够协调受力,滑动墩可以发挥既有抗震能力。适用于铁路桥、公路桥、城市高架桥以及各种大型连续梁结构建筑物新建或加固,能够使结构在突发地震作用下协同受力,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附图说明

[0013] 图1a是本发明正常工作状态的结构立面示意图;
[0014] 图1b是本发明正常工作状态的结构侧面示意图;
[0015] 图2是本发明在地震突发时的激振球锁死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其中:
[0017] 1—上套箱;
[0018] 2—下卡座;
[0019] 3—激振球;
[0020] 4—球托架;
[0021] 5—上套箱侧板;
[0022] 6—上套箱底板;
[0023] 7—卡孔;
[0024] 8—球托架孔;
[0025] 9—检查孔;
[0026] 10—球槽;
[0027] 11—梁体;
[0028] 12—滑动墩。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详述,但不做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30] 本实施例的结构如图1a、图1b所示,一种地震加速度激活的多跨桥梁桥减震装置,包括上套箱(1)、下卡座(2)、激振球(3)、球托架(4)。上套箱(1)安装固定在梁体(11)上,上套箱(1)沿纵向的上套箱侧板(5)上留有球托架孔(8)和检查孔(9),上套箱底板(6)中央留有圆形的卡孔(7),卡孔(7)的半径略大于激振球(3),可供激振球(3)落下。下卡座(2)安装固定在滑动墩(12)上,下卡座(2)顶面上留有球径与激振球(3)相同的球槽(10),球槽(10)的深度等于激振球(3)的半径,激振球(3)落入卡槽(10)后有一半球体露在下卡座(2)外面,适当设置上套箱(1)与下卡座(2)之间的间隙,使激振球(3)与上套箱(1)的卡孔(7)能发生碰撞。球托架(4)固定于下卡座(2)上,并通过球托架孔(8)伸入上套箱(1)内,并在其端部托起激振球(3),便于激振球(3)在地震作用下脱离球托架4后从卡孔落下。
[0031] 如图1a、图1b所示,正常状态下,激振球(3)位于球托架(4)上,上套箱(1)与下卡座(2)可以自由移动,梁体(11)与各滑动墩(12)之间处于相对自由状态,不因梁体(11)与各滑动墩(12)之间的位移而产生任何约束。
[0032] 如图2所示,地震突发时,本发明在地震加速度作用下,激振球(3)产生滚动,从球托架(4)上落下并通过卡孔(7)最终掉入下卡座(2)上的球槽(10)内。地震作用下当上套箱(1)与下卡座(2)之间的沿桥梁纵向的相对位移大于卡孔(7)的孔壁与激振球(3)的间距值时,激振球(3)与卡孔(7)的孔壁发生碰撞,从而限制梁体(11)与滑动墩(12)之间的相对位移,从而使滑动墩协同承受地震作用荷载。
[0033]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视为本发明方案的技术范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