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7)加载。根据本发明,所述轴向间隙补偿装传动器驱动装置 置(100)至少间接地与第二轴承装置(20)的内环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80036093.2

文献号 : CN10371843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A.哈维希霍斯特S.施托伊雷尔

申请人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摘要 :

(32)作用连接地布置。本发明涉及一种传动器驱动装置(10;10a至10d),具有壳体(11),在壳体中布置至少间接地支承的电动马达(15)的电枢轴(16;16a至16d),其中,电枢轴(16;16a至16d)经由齿部区域(30;30a至30d)与传动器轮(12)配合作用;具有至少两个布置在电枢轴(16;16a至16d)的对置的端部区域上的轴承装置(18、20),其中,第一轴承装置18)被电枢轴(16;16a至16d)以一轴向力加载,并且朝一相对于壳体固定的第一止挡(26;53)贴靠;并且具有一轴向间隙补偿装置(100),其与所述电枢轴(16;16a至16d)作用连接地布置,并且其利用轴向力将具有内环(32)和外环(33)的第二轴承装置(20)朝相对于壳体固定的第二止挡

权利要求 :

1.传动器驱动装置(10;10a至10d),具有一壳体(11),在所述壳体中布置一至少间接地支承在电枢轴(16;16a至16d)中的电动马达(15),其中,所述电枢轴(16;16a至16d)经由一齿部区域(30;30a至30d)与一传动器轮(12)配合作用;具有至少两个布置在所述电枢轴(16;16a至16d)的对置的端部区域上的轴承装置(18、20),其中,第一轴承装置(18)被所述电枢轴(16;16a至16d)以一轴向力加载,并且朝一相对于壳体固定的第一止挡(26;53)贴靠;并且具有一轴向间隙补偿装置(100),其与所述电枢轴(16;16a至16d)作用连接地布置,并且所述轴向间隙补偿装置利用轴向力将具有一内环(32)和一外环(33)的第二轴承装置(20)朝一相对于壳体固定的第二止挡(35;37)加载,其中,所述轴向间隙补偿装置(100)至少间接地与所述第二轴承装置(20)的内环(32)作用连接地布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枢轴(16a)上能移动地布置一承载所述齿部区域(30a)的、套筒形的止挡元件(39),其在面向所述第二轴承装置(20)的一侧具有一端面(38),所述端面贴靠在所述第二轴承装置(20)的内环(32)上,并且所述止挡元件(39)为了轴向间隙补偿能固定在所述电枢轴(16a)上,所述电枢轴(16b)以一端部区域(43)容纳在所述第二轴承装置(20)的内环(32)中,并且在所述电枢轴(16b)上能轴向移动地布置一承载所述齿部区域(30b)的套筒(42),所述套筒轴向地伸入到所述第二轴承装置(20)的内环(32)中,并且所述套筒能轴向地固定在所述电枢轴(16b)上,从而所述套筒(42)利用一直径梯级(44)朝所述内环(32)贴靠。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向间隙补偿装置(100)具有一环形的保持元件(36;43),其能固定在所述电枢轴(16;16b)上。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元件(36)与所述电枢轴(16)的连接借助于一激光射线焊接连接来进行。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枢轴(16c)在面向所述第一轴承装置(18)的一侧以一端部段(56)以挤压连接的方式容纳在所述第一轴承装置(18)的轴承容纳部(54)的套筒形的延长部(55)中。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容纳部(54)与所述第一轴承装置(18)的外环(24)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轴承装置(18)的内环(23)轴向地朝所述第一止挡(53)挤压。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为所述电枢轴(16d)在面向所述第一轴承装置(18)的一侧能移动地布置一止挡元件(61),并且所述止挡元件(61)能固定在所述电枢轴(16d)上。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挡元件(61)作用到所述第一轴承装置(18)的内环(23)上。

8.按照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是一机动车的舒适度驱动装置的一部分。

说明书 :

传动器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动器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从DE 10 2009 020 283 A1中已知了一种此类的传动器驱动装置。其尤其在如下的传动器驱动装置中使用,这些传动器驱动装置经由一传动器轮来调整一元件、例如一座位或一窗玻璃,使得与所述传动器轮配合作用的轴的轴向间隙最小化,因为否则的话在所述轴的旋转方向调转的情况下会产生噪音,其可能会损失舒适度。已知的传动器驱动装置具有一在两个轴承装置中支承的电枢轴,其中,设置一轴向间隙补偿装置,其朝布置在所述驱动马达和所述传动器轮之间的第二轴承装置的外环贴靠,其又以其内环朝所述电枢轴上的一套环挤压。与此相反,所述第一轴承装置形状配合地容纳在所述驱动装置的壳体的一端部区域中。已知的轴向间隙补偿装置由多个部件组成且是比较昂贵地构造的。

发明内容

[0003] 从所述的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任务在于,以如下方式改进传动器驱动装置,使得其在可替换地布置到所述两个轴承装置上的情况下比较简单地构造并且可靠的工作。该任务根据本发明通过具有下列特征的传动器驱动装置解决:传动器驱动装置,具有一壳体,在所述壳体中布置一至少间接地支承的电动马达的电枢轴,其中,所述电枢轴经由一齿部区域与一传动器轮配合作用;具有至少两个布置在所述电枢轴的对置的端部区域上的轴承装置,其中,第一轴承装置被所述电枢轴以一轴向力加载,并且朝一相对于壳体固定的第一止挡贴靠;并且具有一轴向间隙补偿装置,其与所述电枢轴作用连接地布置,并且所述轴向间隙补偿装置利用轴向力将具有一内环和一外环的第二轴承装置朝一相对于壳体固定的第二止挡加载,其中,所述轴向间隙补偿装置至少间接地与所述第二轴承装置的内环作用连接地布置,其中,在所述电枢轴上能移动地布置一承载所述齿部区域的、套筒形的止挡元件,其在面向所述第二轴承装置的一侧具有一端面,所述端面贴靠在所述第二轴承装置的内环上,并且所述止挡元件为了轴向间隙补偿能固定在所述电枢轴上。在此本发明基于如下思想,即所述轴向间隙补偿装置与现有技术相反以如下方式进行布置,使得其与所述第二轴承装置的内环以作用连接的方式进行布置。
[0004] 所有由至少两个在说明书和/或附图中公开的特征所构成的组合都落入到本发明的范围中。
[0005] 在本发明的一种特别优选的设计构造中规定,所述轴向间隙补偿装置具有一环形的保持元件,其可固定在所述电枢轴上。由此能够实现所述轴向间隙补偿装置的一种特别简单的构造,在此情况下,所述保持元件例如以最简单的方式构造成环。
[0006] 所述保持装置与所述电枢轴的可靠的紧固优选经由一激光射线焊接连接来发生。
[0007]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替换的构造中规定,在所述电枢轴上可移动地布置一尤其是承载齿部区域的、套筒形的止挡元件,其在面向所述第二轴承装置的一侧具有一端面,该端面贴靠在所述第二轴承装置的内环上,并且所述止挡元件为了进行轴向间隙补偿可固定在所述电枢轴上。
[0008] 本发明的另一种可替换的构造规定,所述电枢轴以一端部区域容纳在所述第二轴承装置的内环中,并且在所述电枢轴上可轴向移动地布置一尤其是承载所述齿部区域的套筒,该套筒轴向地伸入到所述第二轴承装置的内环中,并且该套筒可轴向地固定在所述电枢轴上,从而所述套筒利用一直径梯级贴靠在所述内环上。
[0009] 在另一种可替换的构造中,无需附加的紧固元件或类似元件,建议所述电枢轴在面向所述第一轴承装置的一侧以一端部段以挤压连接的方式容纳在所述第一轴承装置的轴承容纳部的套筒形的延长部中。
[0010] 在此在一设计上特别优选的构造中规定,所述轴承容纳部与所述第一轴承装置的外环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轴承装置的内环轴向地朝所述第一止挡挤压。
[0011] 但也可行的是,以如下方式构造一根据本发明的传动器驱动装置,使得为所述电枢轴在面向所述第一轴承装置的一侧可移动地布置一止挡元件,并且所述止挡元件可固定在所述电枢轴上。
[0012] 根据本发明的传动器驱动装置优选用作一机动车的舒适度驱动装置,例如一座椅调整驱动装置、一车窗升降驱动装置或类似装置。

附图说明

[0013]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特征和细节从下面的、优选的实施例的描述中以及参照附图来阐释。在图1至5中分别示出了穿过根据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的简化的纵截面。
[0014] 相同的构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在附图中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在图1中大大简化地示出了第一种根据本发明的传动器驱动装置10,如其作为一舒适度驱动装置的组成部分在一机动车中使用。在此,一舒适度驱动装置例如理解为一座椅调整驱动装置、一车窗升降驱动装置或类似装置。
[0016] 所述传动器驱动装置10具有一壳体11,在该壳体中一传动器轮12可转动地布置在一轴13中。所述传动器轮12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是一单级传动器的一部分,但该传动器也可以具有多个齿轮或者说传动器轮且因此多级地构造。借助于所述传动器轮12至少间接地驱动所述舒适度驱动装置的一未示出的元件,例如一座椅或一玻璃,其中,所述传动器轮12可沿着两个转动方向运动。
[0017] 所述传动器轮12的驱动借助于一电动马达15进行,该电动马达具有一电枢轴16,其可转动地支承在两个轴承装置18、20中。在此,第一轴承装置18在电枢21的背离所述传动器轮12的一侧容纳在一罐形的从所述壳体11中伸出的壳体端部段22中。所述第一轴承装置18具有一内环23以及一外环24,在它们之间容纳轴承体25。在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承装置18的外环24轴向固定地容纳在所述壳体端部段22中,其方式为,所述外环24从内部贴靠朝所述壳体端部段22的构造出一轴向止挡的端面26贴靠。为了使所述电枢轴16相对于所述第一轴承装置18的内环23轴向地固定,设置一保险元件27,其轴向不可移动地布置在所述电枢轴16上,并且在一沿着箭头28的轴向力加载的情况下朝所述内环23挤压。所述电动马达15还具有在所述壳体11的壳体内壁上布置的永磁铁元件29。
[0018] 在所述电枢轴16上构造一具有一齿部的齿部区域30,该齿部区域与所述传动器轮12的外齿部配合作用。尤其是所述齿部区域30构造成蜗杆齿部,其中,所述电枢轴16例如通过锻造或成型来获得所述齿部区域30。
[0019] 所述电枢轴16的与所述第一轴承装置18对置的端部区域31可纵向移动地在所述第二轴承装置20中引导。类似于所述第一轴承装置18,所述第二轴承装置20具有一内环32、一外环33以及布置在所述内环32和所述外环33之间的轴承体34。所述第二轴承装置20例如朝所述壳体11的(内)端面35贴靠,因此该内端面构造出一针对所述第二轴承装置20的轴向止挡。在所述齿部区域30和所述第二轴承装置20之间布置一环形的保持元件36。所述环形的保持元件36在一用于安装所述传动器驱动装置10的状态中轴向可移动地布置在所述电枢轴16上。所述保持元件36轴向地朝所述第二轴承装置20的内环32起作用并且构造成轴向间隙补偿装置100。为了沿着所述电枢轴16的纵向来补偿在所述两个轴承装置18、20之间存在的轴向间隙,规定,在安装所述传动器驱动装置10的情况下利用一轴向力沿着箭头28的方向使所述电枢轴16运动,从而所述保险元件27朝所述第一轴承装置18的内环23贴靠,由此消除了在所述第一轴承装置18中的轴向间隙。此外,将所述保持元件36反向于所述箭头28的方向朝所述第二轴承装置20的内环32挤压,从而也消除了所述第二轴承装置20内的轴向间隙。在该状态下将所述保持元件36轴向地固定在所述电枢轴16上,尤其是通过一激光射线焊接。因此,通过所述轴承装置18、20的两个轴承间隙的补偿,将所述电枢轴16轴向地定位或者说固定在所述传动器驱动装置10的内部。
[0020] 在图2中示出了一修改的驱动单元10a。该传动器驱动装置10a与所述传动器驱动装置10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齿部区域30a相对于所述齿部区域30轴向地以如下方式加长地构造,使得所述齿部区域30a利用一面向所述第二轴承装置20的端面38贴靠在所述第二轴承装置20的内环32上。此外规定,所述齿部区域30a可移动地布置在所述电枢轴16a上,其方式为,例如所述齿部区域30a构造成套筒形的、单独的元件39,其构造出所述轴向间隙补偿装置100。在安装所述传动器驱动装置10a的情况下,将所述元件39以其端面38以如下方式朝所述内环32挤压,使得所述两个轴承装置18、20的轴向间隙得以消除。随后将所述元件39轴向地固定在所述电枢轴16a上,例如通过一焊接,或通过一额外的、在图2中未示出的保险元件。
[0021] 在图3中示出了另一个修改的驱动单元10b。在该传动器驱动装置10b的情况下规定,设置一承载所述齿部区域30b的套筒形的元件42,其可推装到所述电枢轴16b的面向所述第二轴承装置20的端部41上。在此,所述元件42的端部区域43以(很小的)径向间隙伸入到所述第二轴承装置20的内环32中并且利用一直径梯级44贴靠在所述内环32的端面上。可以规定,在所述元件42的钻孔和所述电枢轴16b的外径之间的配合构造成摩擦配合或压配合,也就是说,所述元件42仅可通过施加一沿着所述电枢轴16b的轴向作用到所述电枢轴16b上的力才能移动。可替换的是也可以规定,所述电枢轴16b的一个区域(在外地)设有一滚花或类似结构,用以产生在所述电枢轴16b和所述元件42之间的所需的配合。此外,可以例如设置一保险环45或所述元件42的一个分段,其确保所述元件42在所述电枢轴16b上的固定。为了轴向间隙补偿规定,将所述元件42朝所述第二轴承装置20推动,并且将所述电枢轴16b沿着相反的方向、也就是说朝向所述第一轴承装置18推动,从而消除了所述两个轴承装置18、20之间的轴承间隙。然后,将所述元件42经由在所述元件42和所述电枢轴16b之间的保险环45或一激光焊接来固定在所述电枢轴16b上。
[0022] 在图3a中示出了一种实施方式,其与图3的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套筒形的元件46具有一带有两个钻孔分段48、49的穿通钻孔47,其中,所述钻孔分段48作为用于简化所述电枢轴16b到所述钻孔分段49中的安装的通风钻孔起作用,并且所述电枢轴16b的端部41仅伸入到所述钻孔分段49中。
[0023] 在图4中示出了一传动器驱动装置10c,在此情况下,所述永磁铁元件29c布置在一转子50上,而所述传动器驱动装置10c的绕组52布置在所述壳体11的内圆周上。所述转子50支承在所述第一轴承装置18中,其中,所述第一轴承装置18的内环23容纳在所述壳体11的构造出一轴向止挡的拱顶状的延长部53中。所述第一轴承装置18的外环24容纳在所述转子50的一轴承保持架54中或者说被其包围,该轴承保持架又具有一套筒状的延长部55。在该延长部55中容纳所述电枢轴16c的背离所述第二轴承装置20的端部56。所述电枢轴16c利用其齿部区域30c的端面57朝所述第二轴承装置20的内环32起作用。
[0024] 为了消除所述两个轴承装置18、20的轴向间隙,将所述电枢轴16c利用一沿着所述箭头58的方向的轴向力进行力加载,其中,其前安装位置的端部56大致从所述延长部55轴向地拉出。要么通过在所述延长部55和所述端部56之间的一相应的压配合,在起反应的轴向力减小的情况下,在所述电枢轴16c和所述延长部55之间的位置继续存在,要么在所述电枢轴16c的力加载的位置中,将所述端部56与所述延长部55轴向地固定连接,例如通过一焊接连接或一额外的保险元件。
[0025] 最后在图5中示出了另一传动器驱动装置10d。该传动器驱动装置10d与所述传动器驱动装置10c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轴承装置18类似于所述传动器驱动装置10和10a构造或者说布置。此外,所述转子60轴向可移动地布置在所述电枢轴16d上并且在面向所述第一轴承装置18的一侧具有一环形的止挡区域61,该止挡区域以一端面朝所述第一轴承装置18的内环23贴靠。相反,所述齿部区域30d以一端面62朝所述第二轴承装置20的内环32起作用。为了调节所述轴向间隙,将所述电枢轴16d沿着所述箭头58的方向以一轴向力加载,并且随后将所述转子60在所述电枢轴16d上反向于所述箭头58推动,直到所述止挡区域61与所述第一轴承装置18的内环23作用连接并且将其反向于所述箭头58推动。在该位置中,又将所述转子60与所述电枢轴16d轴向不可移动地紧固,例如通过一激光射线连接或一额外的保险元件。
[0026] 到此为止所描述的传动器驱动装置10、10a至10d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的前提下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变型或者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