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逆作法下基坑间连通道施工方法及连通辅助结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745537.6

文献号 : CN10374171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戴中剑顾阳华李涛张捷邱晨斌柯辰良钱玮

申请人 :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的半逆作法下基坑间连通道施工方法及连通辅助结构,在后施工基坑内的后施工基坑结构距离需要拆除的分隔围护一定距离处设置一条由下至上的整体后浇带空间,为满足半逆作法下基坑结构水平传力设计,后施工结构板与分隔墙之间设置传力撑,在每根因设置后浇带空间而悬挑的结构梁以下安装临时垂直支撑。通过设置后浇带结构,不但可以减小先后施工的基坑结构间因各自不同的沉降而互相影响,而且还可以提供足够操作面,对于结构连接细部节点施工更加容易操作,而对于分隔墙的拆除尤为便利,无需在狭窄空间割碎分隔墙也无需在各个层之间来回驳运废砼,从而能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节约资源,具有低碳施工优点。

权利要求 :

1.一种半逆作法下基坑间连通道施工方法,用于将位于分隔墙两侧的先施工基坑结构和后施工基坑结构进行连通,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先行施工先施工基坑结构;

步骤二,后施工基坑土方开挖完成后,先施工底板传力撑,再施工后施工基坑底板,使得后施工基坑底板与所述分隔墙之间留设后浇带空间;

步骤三:后施工基坑内,由下至上逐层在每根因设置后浇带空间而悬挑的结构梁下安装垂直支撑,垂直支撑安装完成后,搭设结构排架和模板,在结构板的下排钢筋安装完毕时,在该结构板与分隔墙之间设置中板传力撑,浇筑该结构板,使得该结构板与所述分隔墙之间留设后浇带空间,直至自底板起每层结构板与所述分隔墙之间留设由下至上贯通的整体后浇带空间;

步骤四,后施工基坑结构施工完毕后,将分隔墙由上至下逐层拆除,当拆除至中板传力撑处,采用隔一跳一方式拆除中板传力撑处分隔墙并及时接长该中板传力撑,使该中板传力撑继续着力于对应的先施工基坑结构板上,直至分隔墙拆除至后施工基坑底板的底部;

步骤五,逐层在先施工基坑结构板与后施工基坑结构板之间由下至上回筑后浇带结构,并逐层拆除中板传力撑,或者逐层将中板传力撑浇筑进对应的后施工基坑结构板的混凝土内部;

步骤六,等所述后浇带结构养护完成后,拆除所述垂直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逆作法下基坑间连通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带空间的宽度比所述分隔墙的宽度大200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逆作法下基坑间连通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在每根因设置后浇带空间而悬挑的结构梁下方的下层结构板上留设用于安装垂直支撑的预埋钢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逆作法下基坑间连通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所述采用隔一跳一方式拆除中板传力撑处分隔墙并及时接长该中板传力撑是指,在同层中板传力撑中隔一跳一方式选取一部分中板传力撑所对应的分隔墙部分先行拆除,并将选取的中板传力撑及时接长至先施工基坑的同层结构板上;然后,拆除其他中板传力撑处分隔墙,并将所述其他中板传力撑及时接长至先施工基坑的同层结构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逆作法下基坑间连通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当传力撑对应的结构板是底板时,所述传力撑作为底板传力撑,所述底板传力撑是一块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底板传力撑浇筑于后施工基坑底板和后浇带底板的下方,所述底板传力撑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后施工基坑底板的底部,另一端与分隔墙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逆作法下基坑间连通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所述中板传力撑的数量是多个,所述中板传力撑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于后施工基坑的每层结构板与分隔墙之间,且所述中板传力撑的一端锚入后施工基坑结构板内一定长度,另一端与分隔墙内钢筋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逆作法下基坑间连通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同层的相邻所述中板传力撑的水平间距是1500-2500毫米,所述中板传力撑的直径范围是

30-40毫米。

8.一种半逆作法下基坑间连通辅助结构,用于在分隔墙两侧的先施工基坑结构和后施工基坑结构连通过程中进行结构保护,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力撑和垂直支撑,在后施工基坑的各层结构板与需要拆除的分隔墙之间留设后浇带空间,所述传力撑分别设置于分隔墙与后施工基坑对应的各层结构板之间,所述垂直支撑分别设置于每根因设置所述后浇带空间而悬挑的结构梁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逆作法下基坑间连通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带空间的宽度比所述分隔墙的宽度大200毫米。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逆作法下基坑间连通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当传力撑对应的结构板是底板时,所述传力撑作为底板传力撑,所述底板传力撑是一块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底板传力撑浇筑于后施工基坑底板和后浇带底板的下方,所述底板传力撑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后施工基坑底板的底部,另一端与分隔墙固定连接;当传力撑对应的是除底板以外的结构板时,所述传力撑作为中板传力撑,所述中板传力撑的数量是多个,所述中板传力撑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于后施工基坑的每层结构板与分隔墙之间,所述中板传力撑的一端锚入后施工基坑结构板内一定长度,另一端与分隔墙内钢筋固定连接。

说明书 :

半逆作法下基坑间连通道施工方法及连通辅助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逆作法下基坑间连通道施工方法及连通辅助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现代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地下结构也向多元化结构发展,半逆作法技术得到越来越多工程的采用,配合不同使用功能需求,多基坑连通设计给地下工程施工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0003] 目前,相邻基坑地下结构施工需要达到结构连通的施工方案都是两个基坑各自施工完成地下结构,两者之间的分隔墙因逆作法技术支撑需要,无法在两基坑结构施工时同步拆除,故分隔墙必须保留在两基坑结构之间,最后方可拆除。
[0004] 如此施工方法无疑增加了施工难度,主要表现在:1.相邻基坑结构连接存在很多细部连接节点,两个基坑结构都施工完毕后,夹于两者之间的分隔墙需要从结构之间挖出,再填补连接结构,施工难度相当大。2.因两基坑结构紧贴分隔墙,此时分隔墙充当围护支撑的作用,分隔墙拆除后,半逆作法结构、后施工基坑结构处于悬挑状态,已拆除分隔墙处相当于结构洞口,当洞口较大时,无边框梁保护,会产生应力集中,极其容易破坏已完成的地下结构,造成裂缝的产生,对连通道施工质量造成影响。3.当分隔墙拆除以后,两基坑结构间的结构连接遇到情况是:钢筋、模板都是在很封闭的空间中完成补缺,混凝土浇捣很难一次完成,必须辅助注浆、灌浆等工艺完成结构连接,施工步骤繁琐,同时质量无法保证。
[0005]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大大降低基坑连通道处结构连接施工难度、确保地下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并且具有节约资源,低碳施工的社会效益的半逆作法下基坑间连通道施工方法及连通辅助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逆作法下基坑间连通道施工方法及连通辅助结构,大大降低基坑连通道处结构连接施工难度、确保地下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并且具有节约资源,低碳施工的社会效益。
[0007]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 一种半逆作法下基坑间连通道施工方法,用于将位于分隔墙两侧的先施工基坑结构和后施工基坑结构进行连通,包括如下步骤:
[0009] 步骤一:先行施工先施工基坑结构;
[0010] 步骤二,后施工基坑土方开挖完成后,先施工底板传力撑,再施工后施工基坑底板,使得后施工基坑底板与所述分隔墙之间留设后浇带空间;
[0011] 步骤三:后施工基坑内,由下至上逐层在每根因设置后浇带空间而悬挑的结构梁下安装垂直支撑,垂直支撑安装完成后,搭设结构排架和模板,在结构板的下排钢筋安装完毕时,在该结构板与分隔墙之间设置中板传力撑,浇筑该结构板,使得该结构板与所述分隔墙之间留设后浇带空间,直至自底板起每层结构板与所述分隔墙之间留设由下至上贯通的整体后浇带空间;
[0012] 步骤四,后施工基坑结构施工完毕后,将分隔墙由上至下逐层拆除,当拆除至中板传力撑处,采用隔一跳一方式拆除中板传力撑处分隔墙并及时接长该中板传力撑,使该中板传力撑继续着力于对应的先施工基坑结构板上,直至分隔墙拆除至后施工基坑底板的底部;
[0013] 步骤五,逐层在先施工基坑结构板与后施工基坑结构板之间由下至上回筑后浇带结构,并逐层拆除中板传力撑,或者逐层将中板传力撑浇筑进对应的后施工基坑结构板的混凝土内部;
[0014] 步骤六,等所述后浇带结构养护完成后,拆除所述垂直支撑。
[0015] 优选的,所述后浇带空间的宽度比所述分隔墙的宽度大200-400毫米。
[0016] 优选的,预先在每根因设置后浇带空间而悬挑的结构梁下方的下层结构板上留设用于安装垂直支撑的预埋钢板。
[0017] 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所述采用隔一跳一方式拆除中板传力撑处分隔墙并及时接长该中板传力撑是指,在同层中板传力撑中均匀分散选取一部分中板传力撑所对应的分隔墙部分先行拆除,并将所述一部分中板传力撑及时接长至先施工基坑的同层结构板上;然后,拆除其他中板传力撑处分隔墙,并将所述其他中板传力撑及时接长至先施工基坑的同层结构板上。
[0018] 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当传力撑对应的结构板是底板时,所述传力撑作为底板传力撑,所述底板传力撑是一块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底板传力撑浇筑于后施工基坑底板和后浇带底板的下方,所述底板传力撑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后施工基坑底板的底部,另一端与分隔墙固定连接。
[0019] 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所述中板传力撑的数量是多个,所述中板传力撑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于后施工基坑的每层结构板与分隔墙之间,且所述中板传力撑的一端锚入后施工结构板内一定长度,另一端与分隔墙内钢筋固定连接。
[0020] 优选的,位于同层的相邻所述中板传力撑的水平间距是1500-2500毫米,所述中板传力撑的直径范围是30-40毫米。
[0021]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半逆作法下基坑间连通辅助结构,用于在分隔墙两侧的先施工基坑结构和后施工基坑结构连通过程中进行结构保护,包括传力撑和垂直支撑,在后施工基坑的各层结构板与需要拆除的分隔墙之间留设后浇带空间,所述传力撑分别设置于分隔墙与后施工基坑对应的各层结构板之间,所述垂直支撑分别设置于每根因设置所述后浇带空间而悬挑的结构梁下方。
[0022] 优选的,所述后浇带空间的宽度比所述分隔墙的宽度大200-400毫米。
[0023] 优选的,当传力撑对应的结构板是底板时,所述传力撑作为底板传力撑,所述底板传力撑是一块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底板传力撑浇筑于后施工基坑底板和后浇带底板的下方,所述底板传力撑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后施工基坑底板的底部,另一端与分隔墙固定连接;当传力撑对应的是除底板以外的结构板时,所述传力撑作为中板传力撑,所述中板传力撑的数量是多个,所述中板传力撑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于后施工基坑的每层结构板与分隔墙之间,所述中板传力撑的一端锚入后施工结构板内一定长度,另一端与分隔墙内钢筋固定连接。
[0024] 本发明提供的半逆作法下基坑间连通道施工方法及连通辅助结构,在后施工基坑内的后施工基坑结构距离需要拆除的分隔围护一定距离处设置一条由下至上的整体后浇带空间,即设置后浇带空间处需要断开后施工基坑结构的结构板、结构梁,为满足半逆作法下基坑结构水平传力设计,后施工结构板与分隔墙之间设置传力撑,在每根因设置后浇带空间而悬挑的结构梁以下简称悬挑结构梁下安装临时垂直支撑。通过设置后浇带结构,即在先施工基坑结构板与后施工基坑结构板之间由下至上回筑后浇带结构,不但可以减小先后施工的基坑结构间因各自不同的沉降而互相影响,从而更好的保护整个基坑结构工程,而且还可以提供足够操作面,对于结构连接细部节点施工更加容易操作,而对于分隔墙的拆除尤为便利,无需在狭窄空间割碎分隔墙也无需在各个层之间来回驳运废砼,从而能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节约资源,具有低碳施工优点,进而使其与传统半逆作法下基坑间连通道施工方法相比具有操作方便、工序简化、可靠性、实施性高的特点。
[0025] 综上所述,本发明与普现有技术相比:
[0026] 1、采用多基坑连通道处留设后浇带的施工方法,运用其结构传力、连接施工技术的综合优点,与传统多基坑分隔墙拆除、结构补缺施工方法具有操作方便、资源消耗低、工序简化、可靠性、实施性高的特点。
[0027] 2、本新型施工技术中,增加后浇带设置,可减小先后施工的连通道结构存在一定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对结构质量的影响,更好的保护地下结构工程,具有经济综合效益。

附图说明

[0028] 本发明的半逆作法下基坑间连通道施工方法及连通辅助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0029]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半逆作法下基坑间连通辅助结构的平面(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是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0031]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底板传力撑的设置示意图;
[0032]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中板传力撑的设置示意图;
[0033]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垂直支撑的设置示意图;
[0034]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半逆作法下基坑间连通道施工方法的步骤四结构示意图;
[0035]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半逆作法下基坑间连通道施工方法的步骤六结构示意图;
[0036] 图中,1、先施工中板结构;2、分隔墙;3、中板后浇带施工缝;4、后施工中板结构;5、中板传力撑;6、垂直支撑;7、后浇带结构;8、底板后浇带施工缝;9、后施工基坑底板;10、底板传力撑;11、底板传力撑钢筋;12、地墙主筋;13、后施工基坑底板钢筋;14、分隔墙中无需拆除的墙段;15、先施工基坑结构内连接钢筋;16、预埋钢板;17、连接型钢;18、预埋承力板;19、搁置角铁;20、后浇带底板;21-结构梁;22-结构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以下将对本发明的半逆作法下基坑间连通道施工方法及连通辅助结构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38] 实施例1
[0039]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半逆作法下基坑间连通辅助结构,用于在分隔墙2两侧的先施工基坑结构和后施工基坑结构连通过程中进行结构保护,包括传力撑和垂直支撑6,在后施工基坑的各层结构板与需要拆除的分隔墙2之间留设后浇带空间,所述传力撑分别设置于分隔墙2与后施工基坑对应的各层结构板之间,所述垂直支撑6分别设置于每根因设置所述后浇带空间而悬挑的结构梁21下方。
[0040] 优选的,所述后浇带空间的宽度比所述分隔墙2的宽度大200-400毫米,,也就是说,后浇带结构7的宽度(同时也是分隔墙砼块的吊装空间)是分隔墙的两倍宽度加上200-400毫米之和。上述宽度范围的后浇带结构7的宽度,既可以保证后浇带结构7的宽度不至于过长,影响结构受力,又可以便于分隔墙2的拆除以及其他连接细部节点的施工。
[0041] 当传力撑对应的结构板是底板时,如图3所示,所述传力撑作为底板传力撑10,所述底板传力撑10是一块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底板传力撑10浇筑于后施工基坑底板和待浇筑的后浇带底板的下方,所述底板传力撑1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后施工基坑底板的底部,另一端与分隔墙固定连接。
[0042] 当传力撑对应的是除底板以外的结构板即后施工中板结构4时,如图4所示,并请结合图1和图2,所述传力撑作为中板传力撑5,所述中板传力撑5的数量是多个,所述中板传力撑5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于后施工基坑的每层结构板与分隔墙之间,所述中板传力撑5的一端锚入后施工结构板内一定长度,另一端与分隔墙2内钢筋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中板传力撑5的一端与预埋于后施工结构板内的预埋承力板18固定连接,从而使得中板传力撑5与后施工结构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优选的,所述中板传力撑5的一端锚入后施工结构板内的长度为200-500毫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板传力撑5与后施工结构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优选的,所述中板传力撑5的另一端与分隔墙2内的地墙主筋12固定连接,由于地墙主筋12位于分隔墙2的内部,在连接前,需要将使得地墙主筋12暴露后与中板传力撑5的另一端的钢筋焊接在一起。位于使得中板传力撑5与分隔墙2的连接更加牢固,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传力撑的另一端下方设置用于支撑所述传力撑的搁置角铁19。
优选的,所述中板传力撑5的直径范围是30-40毫米,以在确保中板传力撑5的水平强度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中板传力撑5中钢材的使用量。
[0043] 优选的,如图5所示,预先在每根因设置后浇带空间而悬挑的结构梁21下方的下层结构板上留设用于安装垂直支撑6的预埋钢板16,以保证设置的垂直支撑6的稳定性。所述结构梁21位于后施工中板结构4的下方。所述垂直支撑6具有一连接型钢17,所述连接型钢17的下端与所述预埋钢板16固定连接,例如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型钢17的上端与所述因设置后浇带空间而悬挑的结构梁21固定连接。
[0044] 本发明提供的半逆作法下基坑间连通辅助结构,在后施工基坑内的后施工基坑结构距离需要拆除的分隔围护一定距离处设置一条由下至上的整体后浇带空间,即设置后浇带空间处需要断开后施工基坑结构的结构板、结构梁21甚至结构柱22。为满足半逆作法下基坑结构水平传力设计,后施工结构板与分隔墙2之间设置传力撑,在每根因设置后浇带空间而悬挑的结构梁以下简称悬挑结构梁下安装临时垂直支撑6。上述半逆作法下基坑间连通辅助结构,可以使得切割下了的分隔墙2砼块直接吊离后施工基坑,分隔墙2拆除以后可以设置后浇带结构7,即在先施工基坑结构板与后施工基坑结构板之间设置后浇带结构7,不但可以减小先后施工的基坑结构间因各自不同的沉降而互相影响,从而更好的保护整个基坑结构工程,而且还可以提供足够操作面,对于结构连接细部节点施工更加容易操作,而对于分隔墙2的拆除尤为便利,无需在狭窄空间割碎分隔墙2也无需在各个层之间来回驳运废砼,从而能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节约资源,具有低碳施工优点,进而使其与传统半逆作法下基坑间连通道施工方法相比具有操作方便、工序简化、可靠性、实施性高的特点。
[0045] 实施例2
[0046]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逆作法下基坑间连通道施工方法,用于将位于分隔墙2两侧的先施工基坑结构和后施工基坑结构进行连通,包括如下步骤:
[0047] 步骤一:先行施工先施工基坑结构。
[0048] 步骤二,如图3所示,后施工基坑土方开挖完成后,先施工底板传力撑,预留与底板连接的插筋,再施工后施工基坑底板,使得后施工基坑底板与所述分隔墙2之间留设后浇带空间即缺口,同时,底板中可以根据需要预埋上层悬挑梁下用于安装垂直支撑6的预埋钢板16。
[0049] 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当传力撑对应的结构板是底板时,所述传力撑作为底板传力撑10,所述底板传力撑10是一块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底板传力撑10浇筑于后施工基坑底板和后浇带底板的下方,所述底板传力撑1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后施工基坑底板的底部,另一端与分隔墙2固定连接。
[0050] 步骤三:请参阅图1、图2和图5,后施工基坑内,由下至上逐层在每根因设置后浇带空间而悬挑的结构梁下安装垂直支撑6,垂直支撑安装6完成后,搭设结构排架和模板,在结构板的下排钢筋安装完毕时,在该结构板与分隔墙2之间设置中板传力撑5,浇筑该结构板,使得该结构板与所述分隔墙2之间留设后浇带空间,直至自底板起每层结构板与所述分隔墙2之间留设由下至上贯通的整体后浇带空间,如图2所示。优选的,所述后浇带空间的宽度a比所述分隔墙2的宽度b大200-400毫米,也就是说,后浇带结构7的宽度(同时也是分隔墙2砼块的吊装空间)是分隔墙2的两倍宽度加上200-400毫米之和。上述宽度范围的后浇带结构7的宽度,既可以保证后浇带的宽度不至于过长,影响结构受力,又可以便于分隔墙22的拆除以及其他连接细部节点的施工。
[0051] 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如图2所示,并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4,所述中板传力撑5的数量是多个,所述中板传力撑5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于后施工基坑的每层结构板与分隔墙2之间,且所述中板传力撑5的一端锚入后施工结构板内一定长度,另一端与分隔墙2内钢筋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中板传力撑5的一端与预埋于后施工结构板内的预埋承力板18固定连接,从而使得中板传力撑5与后施工结构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优选的,所述中板传力撑5的一端锚入后施工结构板内的长度为200-500毫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板传力撑5与后施工结构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优选的,所述中板传力撑5的另一端与分隔墙2内的地墙主筋12固定连接,由于地墙主筋12位于分隔墙2的内部,在连接前,需要将使得地墙主筋12暴露后与中板传力撑5的另一端的钢筋焊接在一起。位于使得中板传力撑5与分隔墙2的连接更加牢固,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传力撑的另一端下方设置用于支撑所述传力撑的搁置角铁19。优选的,所述中板传力撑5的直径范围是30-40毫米,以在确保中板传力撑5的水平强度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中板传力撑5中钢材的使用量。
[0052] 步骤四,后施工基坑结构施工完毕后,将分隔墙2由上至下逐层拆除,当拆除至中板传力撑5处,采用隔一跳一方式拆除中板传力撑5处分隔墙并及时接长该中板传力撑5,使该中板传力撑5继续着力于对应的先施工基坑结构板(本实施例中为先施工中板结构1)上,直至分隔墙2拆除至后施工基坑底板的底部,如图6所示。
[0053] 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所述步骤四中,所述采用隔一跳一方式拆除中板传力撑5处分隔墙2并及时接长该中板传力撑5是指,在同层中板传力撑5中均匀分散选取一部分中板传力撑5所对应的分隔墙部分先行拆除,并将所述一部分中板传力撑5及时接长至先施工基坑的同层结构板上;然后,拆除其他中板传力撑5处分隔墙,即拆除其他中板传力撑5所对应的分隔墙2部分,并将所述其他中板传力撑5及时接长至先施工基坑的同层结构板上,如此可以实现水平方向的换撑,确保先、后施工基坑的结构水平受力稳固,防止先、后基坑结构出现因应力集中而造成裂痕产生。本实施例中,同层的后施工结构板与分隔墙2之间设置六根中板传力撑5,六根中板传力撑5依次排序为1-6#,上述所述采用隔一跳一方式拆除中板传力撑5处分隔墙2并及时接长该中板传力撑5是指,先拆除1、3、5#该并及时接长至先施工基坑结构板,然后拆除2、4、6#该并及时接长至先施工基坑结构板,从而实现水平方向的换撑。
[0054] 步骤五,逐层在先施工基坑结构板与后施工基坑结构板之间由下至上回筑后浇带结构7,并逐层拆除中板传力撑5或者逐层将中板传力撑5浇筑进对应的后施工基坑结构板的混凝土内部。
[0055] 步骤六,等所述后浇带结构7养护完成后,拆除所述垂直支撑6,此时结构如图7所示。
[0056] 本发明提供的半逆作法下基坑间连通道施工方法,在后施工基坑内的后施工基坑结构距离需要拆除的分隔围护一定距离处设置一条由下至上的整体后浇带空间,即设置后浇带空间处需要断开后施工基坑结构的结构板、结构梁甚至结构柱,为满足半逆作法下基坑结构水平传力设计,后施工结构板与分隔墙2之间设置传力撑,在每根因设置后浇带空间而悬挑的结构梁以下简称悬挑结构梁下安装临时垂直支撑6。通过设置后浇带结构7,即在先施工基坑结构板与后施工基坑结构板之间由下至上回筑后浇带结构7,不但可以减小先后施工的基坑结构间因各自不同的沉降而互相影响,从而更好的保护整个基坑结构工程,而且还可以提供足够操作面,对于结构连接细部节点施工更加容易操作,而对于分隔墙2的拆除尤为便利,无需在狭窄空间割碎分隔墙2也无需在各个层之间来回驳运废砼,从而能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节约资源,具有低碳施工优点,进而使其与传统半逆作法下基坑间连通道施工方法相比具有操作方便、工序简化、可靠性、实施性高的特点。
[0057] 综上所述,本发明与普现有技术相比:
[0058] 1、采用多基坑连通道处留设后浇带的施工方法,运用其结构传力、连接施工技术的综合优点,与传统多基坑分隔墙拆除、结构补缺施工方法具有操作方便、资源消耗低、工序简化、可靠性、实施性高的特点。
[0059] 2、本新型施工技术中,增加后浇带设置,可减小先后施工的连通道结构存在一定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对结构质量的影响,更好的保护地下结构工程,具有经济综合效益。
[0060]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形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