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用拉头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80073126.6

文献号 : CN10376396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徐献祥米丘守正岩濑裕一

申请人 : YKK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以1次的铸造工序获得许多个主体、能够削减制造成本的拉链用拉头。盖构件(50)包括与前侧柱部(30)卡合的左右成对的前侧卡合片(56)和与后侧柱部(40)卡合的左右成对的后侧卡合片(57),在前侧柱部(30)的左右侧表面分别形成有前侧被卡合凹部(31),该前侧被卡合凹部(31)具有与前侧卡合片(56)的上表面相面对的面,在后侧柱部(40)的左右侧表面分别形成有后侧被卡合凹部(41),该后侧被卡合凹部(41)具有与后侧卡合片(57)的上表面相面对的面,前侧被卡合凹部(31)和后侧被卡合凹部(41)以沿主体(20)的前后方向贯穿的方式形成。

权利要求 :

1.一种拉链用拉头,

该拉链用拉头包括:

主体(20);以及

盖构件(50),其支承于前侧柱部(30)和后侧柱部(40),该前侧柱部(30)和后侧柱部(40)竖立设置于上述主体的上表面,上述盖构件包括:

顶板(51);

左右成对的侧表面板(52),它们自上述顶板的两侧缘向下方延伸;

拉片收容凹部(53),其分别形成于上述左右成对的侧表面板,用于收容拉片(11)的轴部(11a);

爪部(54),其自形成于上述主体的爪孔(21a)进入上述主体的链齿引导通路(27);

弹性片(55),其自上述顶板的前端部向前方延伸,并且该弹性片(55)的顶端向下方弯曲;

左右成对的前侧卡合片(56),它们自上述左右成对的侧表面板的前端部向前方延伸,与上述前侧柱部卡合;以及左右成对的后侧卡合片(57),它们自上述左右成对的侧表面板的后端部向后方延伸,与上述后侧柱部卡合,在上述前侧柱部的前表面形成有用于收容上述弹性片的凹状的弹性片收容部(33),在上述前侧柱部的左右侧表面分别形成有前侧被卡合凹部(31),这些前侧被卡合凹部(31)具有与上述前侧卡合片的上表面相面对的面(31a),在上述后侧柱部的左右侧表面分别形成有后侧被卡合凹部(41),这些后侧被卡合凹部(41)具有与上述后侧卡合片的上表面相面对的面(41a),该拉链用拉头的特征在于,

上述前侧被卡合凹部和后侧被卡合凹部以沿上述主体的前后方向贯穿的方式形成,在上述主体(20)形成有左右成对的卡定台阶部(61),上述主体(20)包括:上翼板(21)和下翼板(22),它们在上下方向分开且并列配置;以及引导柱(23),其将上述上翼板和上述下翼板的前端部连接起来,在上述上翼板形成有向下方凹入的左右成对的卡定台阶部(61),在上述左右成对的前侧卡合片(56)分别形成有向下方突出而卡定于上述卡定台阶部的卡定突起(62),上述卡定台阶部(61)具有:

底面(61a),该底面(61a)是与上述卡定突起(62)的下端相面对的面;

止挡面(61b),该止挡面(61b)是与上述卡定突起(62)的后表面相面对的面,并与上述卡定突起(62)的上述后表面抵接而限制上述盖构件(50)向后方移动,上述卡定台阶部(61)的前端部向前方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前侧柱部(30)的左右侧表面分别形成有向上述主体(20)的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突部(32),上述盖构件(50)的上述左右成对的侧表面板(52)的前端面(52a)与上述突部的后表面(32b)相接触,并且上述弹性片(55)与上述弹性片收容部(33)相接触。

说明书 :

拉链用拉头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链用拉头。

背景技术

[0002] 公知如下的以往的拉链用拉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拉链用拉头包括主体、盖构件和拉片,盖构件包括爪部、弹性片、前侧卡合片和后侧卡合片,上述爪部自主体的爪孔进入链齿引导通路,上述弹性片对盖构件进行按压,以使爪部进入链齿引导通路,上述前侧卡合片和后侧卡合片分别与竖立设置于主体的上表面的前侧柱部和后侧柱部卡合,前侧柱部具有与盖构件的前侧卡合片卡合的前侧被卡合凹部,后侧柱部具有与盖构件的后侧卡合片卡合的后侧被卡合凹部。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11351号公报
[0004]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5] 另外,在铸造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主体时,需要设置上模和下模,为了形成链齿引导通路,需要设置沿主体的前后方向移动的滑动型芯,为了在前侧柱部形成前侧被卡合凹部和在后侧柱部形成后侧被卡合凹部,需要设置沿与主体的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移动的滑动型芯。并且,为了利用模具一次铸造许多个主体,若以沿一个方向排列许多个主体的姿势成形这许多个主体则效率更佳。
[0006] 并且,在利用沿主体的前后方向移动的滑动型芯在各主体上同时成形链齿引导通路的情况下,以沿主体的宽度方向排列主体的姿势,对这些主体进行成形,但这里,在使用沿宽度方向移动的滑动型芯的情况下,在模具的宽度方向上也需要确保能供滑动型芯移动的范围,由此用于配置主体的空间变小。因而,只能利用1次的铸造工序获得少量的主体,拉链用拉头的制造成本增大。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以1次的铸造工序获得许多个主体、能够减少制造成本的拉链用拉头。
[0008]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09] 利用以下结构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
[0010] (1)一种拉链用拉头,该拉链用拉头包括:主体;以及盖构件,其支承于前侧柱部和后侧柱部,该前侧柱部和后侧柱部竖立设置于主体的上表面,盖构件包括:顶板;左右成对的侧表面板,它们自顶板的两侧缘向下方延伸;拉片收容凹部,其分别形成于左右成对的侧表面板,用于收容拉片的轴部;爪部,其自形成于主体的爪孔进入主体的链齿引导通路;弹性片,其自顶板的前端部向前方延伸,并且该弹性片的顶端向下方弯曲;左右成对的前侧卡合片,它们自左右成对的侧表面板的前端部向前方延伸,与前侧柱部卡合;左右成对的后侧卡合片,它们自左右成对的侧表面板的后端部向后方延伸,与后侧柱部卡合,在该拉链用拉头中,在前侧柱部的前表面形成有用于收容弹性片的凹状的弹性片收容部,在前侧柱部的左右侧表面分别形成有前侧被卡合凹部,这些前侧被卡合凹部具有与前侧卡合片的上表面相面对的面,在后侧柱部的左右侧表面分别形成有后侧被卡合凹部,这些后侧被卡合凹部具有与后侧卡合片的上表面相面对的面,该拉链用拉头的特征在于,前侧被卡合凹部和后侧被卡合凹部以沿主体的前后方向贯穿的方式形成。
[0011] (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在前侧柱部的左右侧表面分别形成有向主体的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突部,盖构件的左右成对的侧表面板的前端面与上述突部的后表面相接触,并且上述弹性片与上述弹性片收容部相接触。
[0012] (3)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在主体形成有左右成对的卡定台阶部,在左右成对的前侧卡合片分别形成有卡定于卡定台阶部的卡定突起。
[0013] (4)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在前侧柱部的左右侧表面分别形成有向上方凹入的卡定台阶部,在左右成对的前侧卡合片分别形成有向上方突出而卡定于卡定台阶部的卡定突起。
[0014] (5)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主体包括:上翼板和下翼板,它们在上下方向分开且并列配置;以及引导柱,其将上翼板和下翼板的前端部连接起来,在上翼板形成有向下方凹入的左右成对的卡定台阶部,在左右成对的前侧卡合片分别形成有向下方突出而卡定于卡定台阶部的卡定突起。
[0015] 发明的效果
[0016] 采用本发明的拉链用拉头,由于前侧被卡合凹部和后侧被卡合凹部以沿主体的前后方向贯穿的方式形成,所以能够利用沿主体的前后方向移动的滑动型芯来形成前侧被卡合凹部和后侧被卡合凹部,能够省略用于形成前侧被卡合凹部和后侧被卡合凹部的沿主体的宽度方向移动的滑动型芯。由此,能以1次的铸造工序获得许多个主体,所以能够减少拉链用拉头的制造成本。
[0017]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拉链用拉头,由于在主体形成有左右成对的卡定台阶部,且在左右成对的前侧卡合片分别形成有与卡定台阶部卡定的卡定突起,所以通过使卡定台阶部与卡定突起卡定,能够限制盖构件向后方移动。由此,能够防止盖构件的弹性片的金属疲劳。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拉链用拉头的第1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0019] 图2是图1的拉链用拉头的纵剖视图。
[0020] 图3是利用图2的拉链用拉头的拉片提起了盖构件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0021] 图4是穿过图2的前侧柱部的卡定突起与卡定台阶部之间的卡定部分的横剖视图。
[0022] 图5是说明图4的弹性片与弹性片收容部的底面接触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0023] 图6是说明利用模具成形图2的主体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0024] 图7是图6的A–A剖视图。
[0025]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拉链用拉头的第2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0026] 图9是图8的拉链用拉头的纵剖视图。
[0027] 图10是利用图9的拉链用拉头的拉片提起了盖构件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0028] 图11是图8的拉链用拉头的前侧柱部的周边结构的主视图。
[0029] 图12是说明利用模具成形图9的主体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0030] 图13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拉链用拉头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0031] 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拉链用拉头的第3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0032] 图15是图14的拉链用拉头的纵剖视图。
[0033] 图16是说明利用模具成形图15的主体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拉链用拉头的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上侧指图2的纸面的上侧,下侧指图2的纸面的下侧,前侧指图2的纸面的右侧,后侧指图2的纸面的左侧,右侧指图2的纸面的前侧,左侧指图2的纸面的后侧。另外,也将拉头的左右方向称为宽度方向。
[0035] 第1实施方式
[0036] 首先,参照图1~图7说明本发明的拉链用拉头的第1实施方式。
[0037] 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用拉头10是带自动停止功能的拉头,如图1和图2所示,拉链用拉头10具有主体20,该主体20在内部具有沿前后方向贯穿主体20的链齿引导通路27。详细而言,主体20包括:上翼板21和下翼板22,它们在上下方向分开且并列配置;引导柱23,其将上翼板21和下翼板22的前端部连接起来;上侧凸缘24a,其沿上翼板21的左右两侧缘朝向下方突出设置;下侧凸缘24b,其沿下翼板22的左右两侧缘朝向上方突出设置。由此,在主体20的前部形成被引导柱23分隔开的左右的肩口25,在主体20的后部形成后口26。并且,在上翼板21与下翼板22之间形成连通左右的肩口25和后口26的大致呈字母Y形的链齿引导通路27,该链齿引导通路27构成供未图示的拉链链齿列贯穿的通路。
[0038] 在上翼板21的上表面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别竖立设置有前侧柱部30和后侧柱部40,盖构件50沿上下方向摆动自如地支承于该前侧柱部30和后侧柱部40。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拉头10的情况下,在将拉片11的轴部11a配置在主体20的前侧柱部30与后侧柱部40之间后,通过将盖构件50装在前侧柱部30以及后侧柱部40,使拉片11的轴部11a被盖构件50从上方覆盖而配置在上翼板21的上表面与盖构件50之间,所以拉片11被安装于主体20。
[0039] 通过将1张板构件折弯而形成盖构件50,如图1和图2所示,盖构件50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方形的顶板51和自顶板51的两侧缘向下方延伸的左右成对的侧表面板52。另外,盖构件50包括:拉片收容凹部53,其分别形成于左右成对的侧表面板52,且向上方凹入,用于收容拉片11的轴部11a;爪部54,其自右侧的侧表面板52上比拉片收容凹部53靠后的部位向下方延伸,该爪部54自形成于上翼板21的爪孔21a进入链齿引导通路27;弹性片55,其自顶板51的前端部向前方延伸且顶端向下方弯曲,借助该弹性片55对盖构件50施力,以使爪部54进入链齿引导通路27。另外,盖构件50包括:左右成对的前侧卡合片56,它们自左右成对的侧表面板52的前端部向前方延伸,且与前侧柱部30卡合;左右成对的后侧卡合片57,它们自左右成对的侧表面板52的后端部向后方延伸,且与后侧柱部40卡合。另外,爪孔21a自上翼板21的上表面贯穿于链齿引导通路27。另外,通过使弹性片55与前侧柱部30的后述的弹性片收容部33相接触,来对盖构件50向后下方施力。
[0040] 在前侧柱部30的左右侧表面分别形成有与盖构件50的左右成对的前侧卡合片56卡合的前侧被卡合凹部31。前侧柱部30的左侧表面的前侧被卡合凹部31向主体20的左侧开口,前侧柱部30的右侧表面的前侧被卡合凹部31向主体20的右侧开口。另外,各前侧被卡合凹部31由于以沿主体20的前后方向贯穿的方式形成,所以向主体20的前方和后方开口。另外,各前侧被卡合凹部31的上表面是与前侧卡合片56的上表面56a相面对的面,构成与前侧卡合片56的上表面56a抵接而限制盖构件50向上方移动的卡合面31a。
[0041] 另外,在前侧柱部30的左右侧表面的上端,在该左右侧表面的前端侧分别形成有向主体20的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突部32。该突部32的外侧表面自前侧柱部30的上端向下方倾斜,形成在将盖构件50装在前侧柱部30上时供左右成对的前侧卡合片56爬上的坡面32a。并且,突部32以自前侧柱部30的上端向下方去而左右方向的壁厚逐渐增加的方式形成,以形成上述前侧被卡合凹部31的卡合面31a。
[0042] 另外,左右的突部32的前表面是与前侧柱部30的前表面连续的面。并且,突部32的后表面32b在主体20的前后方向上与盖构件50的左右的侧表面板52的前端面52a相面对。于是,通过使突部32的后表面32b与侧表面板52的前端面52a相接触,限制盖构件50向前方移动。
[0043] 另外,在前侧柱部30的前表面形成有凹状的弹性片收容部33,该凹状的弹性片收容部33自前侧柱部30的前表面的上端部向前下方延伸至引导柱23的前表面,且向前方开口,该凹状的弹性片收容部33用于收容盖构件50的弹性片55。该弹性片收容部33包括底面33a、自底面33a的左右端缘向前方延伸的左右成对的侧表面33b、和自底面33a的下端缘向前方延伸的下端面33c。
[0044] 并且,在将盖构件50装在前侧柱部30时,如图4和图5所示,左右的侧表面板52的前端面52a与左右的突部32的后表面32b相接触,并且弹性片55与弹性片收容部33的底面33a相接触。由此,前侧柱部30成为被左右的侧表面板52的前端面52a和弹性片55从前后方向夹持的状态,对盖构件50相对于主体20(前侧柱部30)安装的位置进行定位。
[0045]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左右的前侧被卡合凹部31的卡合面31a的前部,分别形成有向上方凹入的卡定台阶部34,并且在左右成对的前侧卡合片56的前端上表面,分别形成有向上方突出而与卡定台阶部34卡定的卡定突起58。
[0046] 卡定台阶部34具有止挡面34b和与卡定突起58的上表面相面对的面34a,该止档面34b是与卡定突起58的后表面相面对的面,并与卡定突起58的后表面抵接而限制盖构件50向后方移动。另外,上述的面34a不是与卡定突起58卡合的面,而是为了避免与卡定突起58相接触(干涉)而形成为面。并且,如图3所示,在利用拉片11提起盖构件50时,盖构件50以左右的侧表面板52的前端面52a与前侧柱部30的左右的突部32的后表面32b相接触的接点为中心旋转。另外,由于卡定台阶部34的前端部向前方开口,所以能够利用沿主体20的前后方向移动的滑动型芯K3形成该卡定台阶部34(参照图6)。
[0047] 另外,如图2所示,前侧卡合片56的上表面56a形成为自顶端侧向基端侧朝下倾斜的倾斜面。因而,在盖构件50已安装于主体20时,前侧被卡合凹部31的卡合面31a是与主体20的前后方向平行的水平面,相对于此,前侧卡合片56的上表面56a自主体20的前方侧向后方侧朝下倾斜。即,前侧被卡合凹部31的卡合面31a与前侧卡合片56的上表面56a之间的间隙自主体20的前方侧向后方侧逐渐扩大。由此,在盖构件50旋转时,前侧卡合片56边使卡合面31a与前侧卡合片56的上表面56a之间的间隙缩小边向上移动,不会与卡合面31a干涉。
[0048] 在后侧柱部40的左右侧表面分别形成有与盖构件50的左右成对的后侧卡合片57卡合的后侧被卡合凹部41。后侧柱部40的左侧表面的后侧被卡合凹部41向主体20的左侧开口,后侧柱部40的右侧表面的后侧被卡合凹部41向主体20的右侧开口。另外,各后侧被卡合凹部41由于以沿主体20的前后方向贯穿的方式形成,所以向主体20的前方和后方开口。另外,各后侧被卡合凹部41的上表面是与后侧卡合片57的上表面相面对的面,构成与后侧卡合片57的上表面抵接而对盖构件50的向上方的移动进行限制的卡合面41a。
[0049] 另外,在后侧柱部40的前表面左端以朝向前方延伸的方式设置有侧视为三角形的引导部42。该引导部42用于在拽起拉片11时供拉片11的轴部11a爬上而引导轴部11a的移动(向上移动),并且该引导部42通过引导轴部11a的移动来使盖构件50向上移动。
[0050] 在这样构成的拉链用拉头10的情况下,如图6和图7所示,能够利用上模K1、未图示的下模和沿主体20的前后方向移动的前后的滑动型芯K3、K4,以1次的铸造工序获得许多个形成有前侧被卡合凹部31、后侧被卡合凹部41和卡定台阶部34的状态的主体20。另外,由于盖构件50的卡定突起58与前侧柱部30的卡定台阶部34卡定,所以盖构件50的向后方的移动受到限制。
[0051] 并且,使上模K1与前后的滑动型芯K3、K4一起发挥作用,成形出设置于主体20的上表面的前侧柱部30和后侧柱部40。前后的滑动型芯K3、K4能够沿上模K1的下表面移动到彼此接近的位置和彼此远离的位置,在成形主体20时,滑动型芯K3、K4向彼此接近的位置移动,在成形了主体20后,滑动型芯K3、K4向彼此远离的位置移动。前侧的滑动型芯K3在顶端具有第1成形凹部K31,在该第1成形凹部K31中成形出前侧柱部30的前表面的一部分、前侧柱部30的左侧表面的一部分和前侧柱部30的右侧表面的一部分(参照图7)。后侧的滑动型芯K4在顶端具有第2成形凹部K41,在该第2成形凹部K41中成形出后侧柱部40的后表面的一部分、后侧柱部40的左侧表面的一部分和后侧柱部40的右侧表面的一部分(参照图7)。并且,前侧的滑动型芯K3在顶端部的上表面具有向下方凹入的台阶部K32(参照图6)。由此,在滑动型芯K3的上表面成形卡定台阶部34的面34a,并且在台阶部K32成形前侧被卡合凹部31的卡合面31a和卡定台阶部34的止挡面34b。另外,能够单独利用上模K1成形引导部42和爪孔21a。
[0052]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用拉头10,由于前侧被卡合凹部31和后侧被卡合凹部41以沿主体20的前后方向贯穿的方式形成,所以能够利用沿主体20的前后方向移动的滑动型芯形成前侧被卡合凹部31和后侧被卡合凹部41,从而能够省略用于形成前侧被卡合凹部31和后侧被卡合凹部41的沿主体20的宽度方向移动的滑动型芯。由此,能够利用1次的铸造工序获得许多个主体20,所以能够削减拉头10的制造成本。
[0053]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用拉头10,在前侧柱部30的左右侧表面分别形成有卡定台阶部34,在左右成对的前侧卡合片56分别形成有卡定于卡定台阶部34的卡定突起58,所以能够通过使卡定台阶部34与卡定突起58卡定,来限制盖构件50向后方移动。由此,能够防止盖构件50的弹性片55的金属疲劳。
[0054] 第2实施方式
[0055] 接下来,参照图8~图13说明本发明的拉链用拉头的第2实施方式。另外,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或同等的部分,在图中标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0056]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图9和图11所示,代替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卡定台阶部34和卡定突起58,而在构成左右的前侧被卡合凹部31的下表面的上翼板21分别形成有向下方凹入的卡定台阶部61,并且在左右成对的前侧卡合片56的前端下表面分别形成有向下方突出而与卡定台阶部61卡定的卡定突起62。
[0057] 在前侧柱部30的左右侧表面分别形成有与盖构件50的左右成对的前侧卡合片56卡合的前侧被卡合凹部31。前侧柱部30的左侧表面的前侧被卡合凹部31向主体20的左侧开口,前侧柱部30的右侧表面的前侧被卡合凹部31向主体20的右侧开口。另外,各前侧被卡合凹部31由于以沿主体20的前后方向贯穿的方式形成,所以向主体20的前方和后方开口。另外,各前侧被卡合凹部31的上表面是与前侧卡合片56的上表面56a相面对的面,构成与前侧卡合片56的上表面56a抵接而限制盖构件50向上方移动的卡合面31a。
[0058] 卡定台阶部61具有止挡面61b和与卡定突起62的下表面相面对的面即底面61a,该止挡面61b是与卡定突起62的后表面相面对的面,并与卡定突起62的后表面抵接而限制盖构件50向后方移动。并且,如图10所示,在利用拉片11提起了盖构件50时,盖构件50以左右的侧表面板52的前端面52a与前侧柱部30的左右的突部32的后表面32b相接触的接点为中心旋转。另外,在盖构件50旋转前,在卡定突起62与止挡面61b之间存在间隙,但当盖构件50向上方旋转时,卡定突起62接近止挡面61b而与止挡面61b抵接。另外,卡定台阶部61的前端部向前方开口,所以能够利用沿主体20的前后方向移动的滑动型芯K3形成该卡定台阶部61(参照图12)。
[0059] 在这样构成的拉链用拉头10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能够利用上模K1、未图示的下模、以及沿主体20的前后方向移动的前后的滑动型芯K3、K4,以1次的铸造工序获得许多个形成有前侧被卡合凹部31、后侧被卡合凹部41和卡定台阶部61的状态的主体20。另外,由于盖构件50的卡定突起62卡定于前侧柱部30的卡定台阶部61,所以盖构件50的向后方的移动受到限制。
[0060] 并且,使上模K1与前后的滑动型芯K3、K4一起发挥作用,成形出设置于主体20的上表面的前侧柱部30和后侧柱部40。前后的滑动型芯K3、K4能够沿上模K1的下表面移动到彼此接近的位置和彼此远离的位置,在成形主体20时,滑动型芯K3、K4向彼此接近的位置移动,在成形了主体20后,滑动型芯K3、K4向彼此远离的位置移动。并且,前侧的滑动型芯K3在顶端部的下表面具有向上方凹入的台阶部K32(参照图12)。由此,在滑动型芯K3的下表面成形卡定台阶部61的底面61a,并且在台阶部K32成形前侧被卡合凹部31的下表面和卡定台阶部61的止挡面61b。另外,能够单独利用上模K1成形引导部42和爪孔21a。
[0061]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用拉头10,由于在构成左右的前侧被卡合凹部31的下表面的上翼板21分别形成有卡定台阶部61,在左右成对的前侧卡合片56分别形成有卡定于卡定台阶部61的卡定突起62,所以能够通过使卡定台阶部61与卡定突起62卡定,来限制盖构件50向后方移动。由此,能够防止盖构件50的弹性片55的金属疲劳。
[0062] 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和作用效果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0063] 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如图13所示,也可以是卡定台阶部61不仅形成在前侧柱部30的侧表面附近,而且以朝向上翼板21的宽度方向外侧贯穿的方式形成卡定台阶部61。因而,该情况下的卡定台阶部61向前方以及宽度方向外侧开口。
[0064] 第3实施方式
[0065] 接下来,参照图14~图16说明本发明的拉链用拉头的第3实施方式。
[0066] 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用拉头10是带自动停止功能的拉头,如图14和图15所示,拉链用拉头10具有主体20,该主体20在内部具有沿前后方向贯穿主体20的链齿引导通路27。详细而言,主体20包括:上翼板21和下翼板22,它们在上下方向分开且并列配置;引导柱23,其将上翼板21和下翼板22的前端部连接起来;上侧凸缘24a,其沿上翼板21的左右两侧缘向下方突出设置;下侧凸缘24b,其沿下翼板22的左右两侧缘向上方突出设置。由此,在主体20的前部形成有被引导柱23分隔开的左右的肩口25,在主体20的后部形成有后口26。并且,在上翼板21与下翼板22之间形成连通左右的肩口25和后口26的大致呈字母Y形的链齿引导通路27,该链齿引导通路27构成供未图示的拉链链齿列贯穿的通路。
[0067] 在上翼板21的上表面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别竖立设置有前侧柱部30和后侧柱部40,盖构件50沿上下方向摆动自如地支承于该前侧柱部30和后侧柱部40。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拉头10的情况下,当将拉片11的轴部11a配置在主体20的前侧柱部30与后侧柱部40之间后,通过将盖构件50装在前侧柱部30和后侧柱部40,使拉片11的轴部11a被盖构件50从上方覆盖而配置在上翼板21的上表面与盖构件50之间,所以拉片11被安装于主体20。
[0068] 通过将1张板构件折弯而形成盖构件50,如图14和图15所示,盖构件50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方形的顶板51和自顶板51的两侧缘向下方延伸的左右成对的侧表面板52。另外,盖构件50包括:拉片收容凹部53,其分别形成于左右成对的侧表面板52,且向上方凹入,用于收容拉片11的轴部11a;爪部54,其自右侧的侧表面板52上比拉片收容凹部53靠后的部位向下方延伸,该爪部54自形成于上翼板21的爪孔21a进入链齿引导通路27;弹性片55,其自顶板51的前端部向前方延伸且顶端向下方弯曲,借助该弹性片55对盖构件50施力,以使爪部54进入链齿引导通路27。另外,盖构件50包括:左右成对的前侧卡合片56,它们自左右成对的侧表面板52的前端部向前方延伸,且与前侧柱部30卡合;以及左右成对的后侧卡合片57,它们自左右成对的侧表面板52的后端部向后方延伸,且与后侧柱部40卡合。另外,爪孔21a自上翼板21的上表面贯穿于链齿引导通路27。另外,通过使弹性片55与前侧柱部30的后述的弹性片收容部33相接触,来对盖构件50向后下方施力。
[0069] 在前侧柱部30的左右侧表面分别形成有与盖构件50的左右成对的前侧卡合片56卡合的前侧被卡合凹部31。前侧柱部30的左侧表面的前侧被卡合凹部31向主体20的左侧开口,前侧柱部30的右侧表面的前侧被卡合凹部31向主体20的右侧开口。另外,各前侧被卡合凹部31由于以沿主体20的前后方向贯穿的方式形成,所以向主体20的前方和后方开口。另外,各前侧被卡合凹部31的上表面是与前侧卡合片56的上表面56a相面对的面,构成与前侧卡合片56的上表面56a抵接而限制盖构件50向上方移动的卡合面31a。
[0070] 另外,在前侧柱部30的左右侧表面的上端,在左右侧表面的前端侧分别形成有向主体20的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突部32。该突部32的外侧表面自前侧柱部30的上端向下方倾斜,形成在将盖构件50装在前侧柱部30上时供左右成对的前侧卡合片56爬上的坡面32a。并且,突部32以自前侧柱部30的上端向下方去而左右方向的壁厚逐渐增加的方式形成,以形成上述前侧被卡合凹部31的卡合面31a。
[0071] 另外,左右的突部32的前表面是与前侧柱部30的前表面连续的面。并且,突部32的后表面32b与盖构件50的左右的侧表面板52的前端面52a沿主体20的前后方向相面对。于是,通过使突部32的后表面32b与侧表面板52的前端面52a相接触,限制盖构件50向前方移动。
[0072] 另外,在前侧柱部30的前表面形成有凹状的弹性片收容部33,该凹状的弹性片收容部33自前侧柱部30的上端部向前下方延伸至引导柱23的前表面,且向前方开口,该凹状的弹性片收容部33用于收容盖构件50的弹性片55。该弹性片收容部33包括底面33a、自底面33a的左右端缘向前方延伸的左右成对的侧表面33b、和自底面33a的下端缘向前方延伸的下端面33c。
[0073] 并且,在将盖构件50装在前侧柱部30上时,左右的侧表面板52的前端面52a与左右的突部32的后表面32b相接触,并且弹性片55与弹性片收容部33的底面33a相接触。由此,前侧柱部30成为被左右的侧表面板52的前端面52a和弹性片55从前后方向夹持的状态,对盖构件50相对于主体20(前侧柱部30)安装的位置进行定位。
[0074] 另外,如图15所示,前侧卡合片56的上表面56a形成为自顶端侧向基端侧朝下倾斜的倾斜面。因而,在将盖构件50安装于主体20时,前侧被卡合凹部31的卡合面31a是与主体20的前后方向平行的水平面,相对于此,前侧卡合片56的上表面56a自主体20的前方侧向后方侧朝下倾斜。即,前侧被卡合凹部31的卡合面31a与前侧卡合片56的上表面56a之间的间隙自主体20的前方侧向后方侧逐渐扩大。由此,在盖构件50旋转时,前侧卡合片56边使卡合面31a与前侧卡合片56的上表面56a之间的间隙缩小边向上移动,不会与卡合面31a干涉。
[0075] 在后侧柱部40的左右侧表面分别形成有与盖构件50的左右成对的后侧卡合片57卡合的后侧被卡合凹部41。后侧柱部40的左侧表面的后侧被卡合凹部41向主体20的左侧开口,后侧柱部40的右侧表面的后侧被卡合凹部41向主体20的右侧开口。另外,各后侧被卡合凹部41由于以沿主体20的前后方向贯穿的方式形成,所以向主体20的前方和后方开口。另外,各后侧被卡合凹部41的上表面是与后侧卡合片57的上表面相面对的面,构成与后侧卡合片57的上表面抵接而对盖构件50的向上方的移动进行限制的卡合面41a。
[0076] 另外,在后侧柱部40的前表面左端以朝向前方延伸的方式设置有侧视为三角形的引导部42。该引导部42用于在拽起拉片11时,供拉片11的轴部11a爬上而引导轴部11a的移动(向上移动),并且通过引导轴部11a的移动来使盖构件50向上移动。
[0077] 在这样构成的拉链用拉头10的情况下,如图16所示,能够利用上模K1、未图示的下模和沿主体20的前后方向移动的前后的滑动型芯K3、K4,以1次的铸造工序获得许多个形成有前侧被卡合凹部31和后侧被卡合凹部41的状态的主体20。
[0078] 并且,使上模K1与前后的滑动型芯K3、K4一起发挥作用,成形出设置于主体20的上表面的前侧柱部30和后侧柱部40。前后的滑动型芯K3、K4能够沿上模K1的下表面移动到彼此接近的位置和彼此远离的位置,在成形主体20时,滑动型芯K3、K4向彼此接近的位置移动,在成形了主体20后,滑动型芯K3、K4向彼此远离的位置移动。
[0079]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用拉头10,由于前侧被卡合凹部31和后侧被卡合凹部41以沿主体20的前后方向贯穿的方式形成,所以能够利用沿主体20的前后方向移动的滑动型芯形成前侧被卡合凹部31和后侧被卡合凹部41,从而能够省略用于形成前侧被卡合凹部31和后侧被卡合凹部41的沿主体20的宽度方向移动的滑动型芯。由此,能够利用1次的铸造工序获得许多个主体20,所以能够削减拉头10的制造成本。
[0080]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示的结构,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变更。
[0081] 附图标记说明
[0082] 10、拉链用拉头;11、拉片;11a、轴部;20、主体;21、上翼板;21a、爪孔;27、链齿引导通路;30、前侧柱部;31、前侧被卡合凹部;31a、卡合面;32、突部;32b、后表面;33、弹性片收容部;32a、底面;34、卡定台阶部;34a、卡合面;34b、止挡面;40、后侧柱部;41、后侧被卡合凹部;41a、卡合面;50、盖构件;51、顶板;52、侧表面板;52a、前端面;53、拉片收容凹部;54、爪部;55、弹性片;56、前侧卡合片;57、后侧卡合片;58、卡定突起;61、卡定台阶部;61a、底面;61b、止挡面;62、卡定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