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通气功能的接合构件及使用了该接合构件的接合结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80042047.3

文献号 : CN10376477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古内浩二手塚铁兵九鬼伸治

申请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摘要 :

接合构件(1)具备通气膜(11)、设置在通气膜(11)的第一主面(11a)侧的第一粘结层(21)、设置在通气膜(11)的第二主面(11b)侧的第二粘结层(22)、形成于第一粘结层(21)的开口部(21h)、及形成于第二粘结层(22)或者形成于第二粘结层(22)与通气膜11之间的通气槽(1d)。通气槽(1d)包括:从接合构件(1)的外周缘朝向与开口部(21h)对应的位置延伸的第一部分(D1);及在与开口部(21h)对应的位置处使通气膜(11)的第二主面(11b)露出的第二部分(D2)。在使用接合构件(1)将外壳(31)固定于支承体(32)时,通气槽(1d)在外壳(31)与支承体(32)之间确保从外壳(31)的外部向外壳(31)的内部的通气路径(1v)。

权利要求 :

1.一种接合构件,为了将具有通气口的外壳固定于支承体而使用,所述接合构件具有通气功能且为片状,所述接合构件具备:

通气膜,其具有第一主面及第二主面;

第一粘结层,其设置在所述通气膜的所述第一主面侧,在所述通气口的周围应与所述外壳相接;

开口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一粘结层,以在所述第一粘结层与所述外壳相接时使所述通气膜的所述第一主面面向所述外壳的所述通气口;

第二粘结层,其设置在所述通气膜的所述第二主面侧,应与所述支承体相接;以及通气槽,其包括从该接合构件的外周缘朝向与所述开口部对应的位置延伸的第一部分、及在与所述开口部对应的位置使所述通气膜的所述第二主面露出的第二部分,所述通气槽形成于所述第二粘结层或者形成于所述第二粘结层与所述通气膜之间,以在使用该接合构件将所述外壳固定于所述支承体时在所述外壳与所述支承体之间确保从所述外壳的外部向所述外壳的内部的通气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构件,其中,所述接合构件还具备:

间隔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二粘结层与所述通气膜之间;以及第三粘结层,其设置在所述间隔件与所述通气膜之间,所述通气槽至少形成于所述间隔件,以使所述通气槽具有所述间隔件的厚度以上的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合构件,其中,所述通气槽形成于所述第二粘结层、所述间隔件及所述第三粘结层,以使所述通气槽具有与所述第二粘结层、所述间隔件及所述第三粘结层的总计厚度一致的深度,所述通气槽的底面由所述通气膜的所述第二主面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构件,其中,所述通气槽形成于所述第二粘结层,以使所述通气槽具有与所述第二粘结层的厚度一致的深度,所述通气槽的底面由所述通气膜的所述第二主面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构件,其中,所述通气膜包括聚四氟乙烯多孔质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构件,其中,所述第一粘结层及所述第二粘结层分别由双面胶带构成。

7.一种接合结构,其具备:

支承体;

外壳,其具有通气口,并固定于所述支承体;以及片状的接合构件,其配置在所述支承体与所述外壳之间,并将所述外壳固定于所述支承体,所述接合构件具备:

通气膜,其具有第一主面及第二主面;

第一粘结层,其设置在所述通气膜的所述第一主面侧,在所述通气口的周围与所述外壳相接;

开口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一粘结层,以使所述通气膜的所述第一主面面向所述外壳的所述通气口;

第二粘结层,其设置在所述通气膜的所述第二主面侧,与所述支承体相接;以及通气槽,其包括从该接合构件的外周缘朝向与所述开口部对应的位置延伸的第一部分、及在与所述开口部对应的位置使所述通气膜的所述第二主面露出的第二部分,所述通气槽形成于所述第二粘结层或者形成于所述第二粘结层与所述通气膜之间,以在所述外壳与所述支承体之间确保从所述外壳的外部向所述外壳的内部的通气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合结构,其中,所述支承体为太阳能电池面板,

所述外壳为太阳能电池的端子箱。

说明书 :

具有通气功能的接合构件及使用了该接合构件的接合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通气功能的接合构件及使用了该接合构件的接合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在需要通气的外壳上设有用于确保外壳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通气的通气口。为了防止水、尘埃等杂质经由通气口侵入到外壳的内部,而在通气口安装通气构件。为了将通气构件安装于外壳,通常使用双面胶带或粘结剂(参照专利文献1)。在外壳由热塑性树脂制造时,也可以将通气构件熔敷于外壳的通气口。
[0003] 为了将上述那样的外壳固定于支承体,使用与上述的通气构件不同的接合构件。作为这样的接合构件,可列举双面胶带、粘结剂、螺钉等。
[0004] 【在先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705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8] 根据以往的结构,需要分别准备通气构件和接合构件。
[000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通气构件及接合构件这双方的功能的构件。
[0010]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合构件,为了将具有通气口的外壳固定于支承体而使用,所述接合构件具有通气功能且为片状,
[0012] 所述接合构件具备:
[0013] 通气膜,其具有第一主面及第二主面;
[0014] 第一粘结层,其设置在所述通气膜的所述第一主面侧,在所述通气口的周围应与所述外壳相接;
[0015] 开口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一粘结层,以在所述第一粘结层与所述外壳相接时使所述通气膜的所述第一主面面向所述外壳的所述通气口;
[0016] 第二粘结层,其设置在所述通气膜的所述第二主面侧,应与所述支承体相接;以及[0017] 通气槽,其包括从该接合构件的外周缘朝向与所述开口部对应的位置延伸的第一部分、及在与所述开口部对应的位置使所述通气膜的所述第二主面露出的第二部分,所述通气槽形成于所述第二粘结层或者形成于所述第二粘结层与所述通气膜之间,以在使用该接合构件将所述外壳固定于所述支承体时在所述外壳与所述支承体之间确保从所述外壳的外部向所述外壳的内部的通气路径。
[0018]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接合结构,其具备:
[0019] 支承体;
[0020] 外壳,其具有通气口,并固定于所述支承体;以及
[0021] 上述的接合构件,其配置在所述支承体与所述外壳之间,并将所述外壳固定于所述支承体。
[0022] 【发明效果】
[0023] 根据本发明的接合构件,在第一主面侧设置第一粘结层,在第二主面侧设置第二粘结层。在第一粘结层与第二粘结层之间配置通气膜。通过第一粘结层及第二粘结层的作用,能够在外壳与支承体之间配置有通气膜的状态下将外壳固定于支承体。在应与外壳相接的第一粘结层形成有开口部。而且,在第二粘结层或者在第二粘结层与通气膜之间形成通气槽,以在外壳与支承体之间确保从外壳的外部向外壳的内部的通气路径。通过开口部及通气槽的作用,经由通气膜能够进行外壳的通气。
[0024] 如此,本发明的接合构件具备接合功能和通气功能这两者。因此,能够节省外壳与支承体的接合结构的制造所需的元件个数。也能够节省接合结构的制造工序的工时。

附图说明

[0025] 图1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接合结构的立体图。
[0026] 图1B是图1A所示的接合结构的剖视图。
[0027] 图2A是图1A所示的通气结构所使用的接合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0028] 图2B是接合构件的剖视图。
[0029] 图3是第一粘结层的俯视图。
[0030] 图4是第二粘结层的俯视图。
[0031] 图5是用于说明接合构件的通气功能的图。
[0032] 图6A是变形例1的接合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0033] 图6B是变形例1的接合构件的剖视图。
[0034] 图7A是变形例2的接合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0035] 图7B是变形例2的接合构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37] 图1A是本实施方式的接合结构的立体图。图1B是利用直线IB-IB将图1A剖切而得到的剖视图。
[0038] 如图1A及图1B所示,接合结构30具备外壳31、支承体32及接合构件1。外壳31具有通气口31h。接合构件1是片状的构件,具有通气功能。接合构件1配置在外壳31与支承体32之间,并将外壳31固定于支承体32。
[0039] 需要说明的是,图1A及图1B示出支承体32为太阳能电池面板、外壳31为太阳能电池的端子箱的情况。在图1A中,线缆33从外壳31延伸。
[0040] 如图2A及图2B所示,接合构件1具备第一粘结层21、第二粘结层22、第三粘结层23、通气膜11及间隔件12。在通气膜11的第一主面11a侧设有第一粘结层21。在通气膜
11的第二主面11b侧(第一主面11a的相反侧)设有第二粘结层22。在第二粘结层22与通气膜11之间设有间隔件12。在间隔件12与通气膜11之间设有第三粘结层23。即,在接合构件1中,第一粘结层21、通气膜11、第三粘结层23、间隔件12及第二粘结层22依次层叠。更详细而言,第一粘结层21与通气膜11直接相接,通气膜11与第三粘结层23直接相接,第三粘结层23与间隔件12直接相接,且间隔件12与第二粘结层22直接相接。
[0041] 通气膜11具有不使水及尘埃通过而使空气通过的性质。即,通气膜11向接合构件1提供防水功能、防尘功能及通气功能。
[0042] 作为通气膜11的材料,可列举多孔质材料。而且,当考虑到接合构件1在暴露于雨或泥中的屋外也使用的情况时,优选使用包含具有耐水性且具有难以污染的性质的聚四氟乙烯(PTFE)多孔质膜的膜作为通气膜11。通气膜11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通气膜11也可以具有网或无纺布等结构。而且,虽然通气膜11在俯视下为正方形,但也可以是正方形以外的多边形或圆形等其他的形状。
[0043] PTFE多孔质膜可以通过例如以下的方法来制造。首先,向PTFE细粉添加液状润滑剂而预备成形出膏剂状的混和物。液状润滑剂只要是能够将PTFE细粉的表面浸润且通过抽出或加热能够除去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作为液状润滑剂,可以使用流动石蜡、石脑油、白油等烃。相对于PTFE细粉100重量部,液状润滑剂的添加量为5~50重量部左右是适当的。上述预备成形以不挤出液状润滑剂的程度的压力进行。接下来,通过膏剂挤压或轧制将由上述预备成形得到的混和物成形为片状,得到PTFE成形体。接下来,使该PTFE成形体沿着一轴或二轴方向延伸而得到PTFE多孔质膜。需要说明的是,延伸条件可以适当设定。例如,延伸时的温度为30~400℃,延伸倍率在各轴上为1.5~200倍。而且,在延伸过程中未烧结的PTFE多孔质膜优选在延伸后以PTFE多孔质膜的熔点以上的温度烧结。
[0044] 另外,通气膜11也可以包括不使水及尘埃通过而使空气通过的通气膜主体和用于对通气膜主体进行增强的增强材料。作为通气膜主体,可列举由先前说明的多孔质材料构成的膜。作为增强材料的材料,可列举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酰胺、聚酯、芳香族聚酰胺、丙烯酸、聚酰亚胺等树脂制成的合成纤维、或者它们的复合材料等。而且,增强材料优选无纺布、织布、网等的具有容易确保通气性的结构。通气膜主体及增强材料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增强材料将通气膜主体的一面覆盖,也可以是增强材料将通气膜主体的两面覆盖。但是,从确保外壳31的防水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以使通气膜主体与第一粘结层21直接相接的方式配置通气膜主体及增强材料。当考虑到这一点时,增强材料优选仅覆盖通气膜主体的一面。
[0045] 通气膜11的厚度为例如5~2000μm,优选为10~500μm。
[0046] 另外,从下述的理由出发,通气膜11优选具有5cmH2O以上的耐水压。即,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外壳31的内压有时比外压低。这种情况下,即使通气膜11具有耐水性,外部的水等也可能会向通气膜11渗透,可能吸入至外壳31的内部。因此,通气膜11优选具有耐水性且具有规定的耐水压。若通气膜11具有上述范围的耐水压,则能够有效地抑制吸入外部的水等的可能性。即,若通气膜11具有上述的耐水压,则通气膜11能够得到良好的内压调整功能。
[0047] 另外,对通气膜11也可以实施疏油处理。例如,在外壳31为了收容汽车的电子元件而使用时,在外壳31的周围、甚至在通气膜11的表面可能附着有窗户清洗液、发动机油、制动油等油类。通过疏油处理,能够更有效地防止表面张力低的液体向通气膜11渗透的情况。
[0048] 第一粘结层21是在通气口31h的周围应与外壳31相接的层。第一粘结层21可以由单一的材料构成,也可以包含多个材料。例如,第一粘结层21可以仅由粘合剂构成,也可以是在基材的两面涂敷粘合剂而构成的双面胶带。从制造接合构件1时的容易度的观点出发,第一粘结层21优选为双面胶带。这一点对于第二粘结层22及第三粘结层23也同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粘结层21是双面胶带。第一粘结层21的厚度为例如25~3000μm。
[0049] 第二粘结层22是应与支承体32相接的层。第三粘结层23是用于将间隔件12粘结于通气膜11的层。第二粘结层22及第三粘结层23能够分别与第一粘结层21同样地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粘结层22及第三粘结层23分别是双面胶带。
[0050] 间隔件12是用于确保通气膜11与支承体32之间的空间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作为间隔件12。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塑料膜作为间隔件12。
[0051] 在接合结构30中,接合构件1形成外壳31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通气路径。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第一粘结层21、第二粘结层22、间隔件12及第三粘结层23夹着通气膜11来构成通气路径。以下,说明用于构成通气路径的第一粘结层21、第二粘结层22、间隔件12及第三粘结层23的形状及通气路径。
[0052] 图3是第一粘结层21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在第一粘结层21形成有开口部21h。开口部21h设置在第一粘结层21的中央。在通气结构30中,第一粘结层21的开口部21h与外壳31的通气口31h重合。
[0053] 图4是第二粘结层22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在第二粘结层22形成有通气槽22d。
[0054] 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隔件12及第三粘结层23在俯视下具有与第二粘结层22相同的形状。即,间隔件12具有通气槽12d,第三粘结层23具有通气槽23d。通气槽12d及通气槽23d在俯视下具有与通气槽22d相同的形状。
[0055]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第二粘结层22的端部、间隔件12的端部及第三粘结层23的端部连续的方式将接合构件1层叠(参照图2B)。即,在第二粘结层22、间隔件12及第三粘结层23形成了具有这三层量的厚度的通气槽1d。
[0056] 换言之,通气槽1d形成于第二粘结层22、间隔件12及第三粘结层23。而且,通气槽1d包括第一部分D1、第二部分D2。第一部分D1是通气槽1d中的从接合构件1的外周缘朝向与开口部21h对应的位置(在俯视下与开口部21h重复的位置)而延伸的部分。第二部分D2是通气槽1d中的在与开口部21h对应的位置处使通气膜11的第二主面11b露出的部分。通气槽1d通过通气膜11而与开口部21h分隔。如以下说明所述,在使用接合构件1将外壳31固定于支承体32时,通气槽1d在外壳31与支承体32之间确保从外壳31的外部向外壳31的内部的通气路径。
[0057] 接下来,参照图5,说明接合构件1的通气功能。图5是利用直线V-V剖切图1A而得到的剖视图。如图5所示,由于在第一粘结层21形成开口部21h,因此在第一粘结层21与外壳31相接时,通气膜11的第一主面11a面向外壳31的通气口31h。因此,外壳31的内部空间、通气口31h及开口部21h连通。另一方面,通气槽1d形成在支承体32与通气膜11之间,且与外壳31的外部空间连通。详细而言,在支承体32与通气膜11之间形成基于通气槽1d的空间,该空间与外壳31的外部空间连通。即,在接合结构30中,外壳31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仅由通气膜11分隔。即,由开口部21h、通气膜11及通气槽1d构成通气路径1v。通气路径1v未由支承体32闭塞。因此,利用通气路径1v确保外壳31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之间的良好的通气性。
[0058]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气槽1d也形成于间隔件12,通气槽1d具有间隔件12的厚度以上的深度。通气槽1d的底面由通气膜11的第二主面11b构成。通气槽1d具有与第二粘结层22、间隔件12及第三粘结层23的总计厚度一致的深度。如后述那样,间隔件12及第三粘结层23不是必须的。然而,若设置间隔件12及第三粘结层23,则通气槽1d变深。即,构成接合结构30时的通气路径1v中的通气膜11的第二主面11b侧的部分的通气截面积增大。由此,能够确保接合结构30的外壳31的良好的换气。
[0059] 通气槽1d的尺寸没有特别限定,但通气槽1d的深度为例如50~5000μm,优选为200~300μm。
[0060] 为了同时实现通气槽1d的通气截面积的确保和接合构件1的强度这两者,俯视的通气槽1d的宽度优选为1~20mm。
[0061]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气槽1d是在俯视下具有将半圆与长方形组合而成的形状的凹陷。但是,通气槽1d的形状没有限定。例如,通气槽1d也可以是在俯视下具有长方形等方形的形状的凹陷。而且,也可以是第二粘结层22、间隔件12及第三粘结层23分别分割成多个,由此通气槽1d在俯视下具有十字型等形状。
[0062] 在接合构件1中,通气槽22d、通气槽12d及通气槽23d完全重合。然而,只要形成具有与第二粘结层22、间隔件12及第三粘结层23的总计厚度相等的深度的通气槽1d即可,通气槽22d的端部、通气槽12d的端部及通气槽23d的端部可以相互稍错开。
[0063] 在本实施方式的通气结构30中,以使通气槽1d朝向俯角的方向延伸的方式来确定接合构件1的姿态及外壳31的姿态。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水等液体滞留于通气槽1d的情况,因此液体从外壳31的外部侵入内部的可能性减少。但是,通气槽1d的开口的朝向没有限定,通气槽1d也可以朝向仰角的方向延伸。
[0064] 另外,在第一粘结层21形成的开口部21h的直径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为2~50mm。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21h具有圆形的形状,但也可以具有例如方形等其他的形状。
[0065] 通气口31h与开口部21h之间的位置关系没有特别限定,但它们的中心优选一致。由此,能够确保外壳31的良好的换气。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气口31h的形状与开口部
21h的形状一致,但也可以不必一致,它们的形状也可以有些许的差异。
[0066] (变形例1)
[0067] 图6A及图6B所示的接合构件101将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接合构件1的第二粘结层22置换为第二粘结层122。即,在接合构件101中,第一粘结层21、通气膜11、第三粘结层23、间隔件12及第二粘结层122依次层叠,第一粘结层21与通气膜11直接相接,通气膜11与第三粘结层23直接相接,第三粘结层23与间隔件12直接相接,且间隔件12与第二粘结层122直接相接。第二粘结层122不具有通气槽22d那样的通气槽。即,第二粘结层122在俯视下具有与通气膜11相同的形状。除了这一点之外,第二粘结层122是与第二粘结层22同样的粘结层。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变形例1中,在位于第二粘结层122与通气膜11之间的间隔件12及第三粘结层23上形成有通气槽101d。而且,通气槽101d由第二粘结层122从第二粘结层122的膜厚方向覆盖。
[0068] 在采用了接合构件101的接合结构(图示省略)中,能够使接合构件101与支承体32的粘结面积(即,第二粘结层122与支承体32的接触面积)大于接合构件1与支承体32的粘结面积(即,第二粘结层22与支承体32的接触面积)。因此,若采用接合构件101,则与采用接合构件1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外壳31牢固地固定于支承体32。
[0069] 需要说明的是,在变形例1中,第二粘结层122作为通气路径不起作用。因此,在变形例1中,优选使间隔件12及第三粘结层23的总计厚度比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情况厚。即,优选使通气槽12d及通气槽23d的总计深度比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情况深。从该理由出发,在变形例1中,优选将间隔件12及第三粘结层23的总计厚度设为200~300μm。
[0070] (变形例2)
[0071] 图7A及图7B所示的接合构件201省略了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接合构件1的间隔件12及第三粘结层23。即,在接合构件201中,第一粘结层21、通气膜11及第二粘结层22依次层叠,第一粘结层21与通气膜11直接相接,且通气膜11与第二粘结层22直接相接。在变形例2中,将通气槽201d形成于第二粘结层,以使通气槽201d具有与第二粘结层
22的厚度一致的深度,通气槽201d的底面由通气膜11的第二主面11b构成。即,在变形例
2中,通气槽201d是形成于第二粘结层22的通气槽22d。
[0072] 接合构件201的结构比接合构件1的结构简单。因此,接合构件201从材料费及制造的容易度的观点出发,比接合构件1优异。
[0073] 但是,接合构件201不具有与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的间隔件12及第三粘结层23相当的层,即,不具有通气槽12d及通气槽23d。因此,在变形例2中,优选使第二粘结层22的厚度比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情况厚。即,优选使通气槽22d的深度比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情况深。从该理由出发,在变形例2中,优选将第二粘结层22的厚度设为200~
300μm。
[0074] 【实施例】
[0075] 以下,通过实际制造的接合构件,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受本实施例的限定。
[0076] (结构元件的准备)
[0077] 首先,准备接合构件的结构元件。
[0078] 通过下述的次序来制造PTFE多孔质膜。首先,预备成形出对于PTFE细粉(大金(Daikin)工业公司制,商品名F104)100重量部添加了液状润滑剂(正癸烷)19重量部而得到的膏剂状的混和物,通过膏剂挤压而成形为圆棒状,从而得到成形体。接下来,将成形体轧制成为厚度0.2mm而加工成片状。在轧制后,通过150℃的干燥炉将液状润滑剂去除。接下来,以成形体的长度方向的尺寸成为2倍的方式在280℃下延伸,进而在360℃的温度下延伸成4倍。在沿着长度方向延伸之后,以宽度方向的尺寸成为5倍的方式在100℃气氛内延伸。由此,得到了PTFE多孔质膜。得到的PTFE多孔质膜的厚度为80μm。
[0079] 作为第一粘结层、第二粘结层及第三粘结层,准备了双面胶带(日东电工公司制No.5620A)。该双面胶带的厚度为200μm。
[0080] 作为间隔件,准备了PET膜(东丽(Toray)公司制LumirrorS10(#100))。该PET膜的厚度为100nm。
[0081] (各结构元件的加工)
[0082] 接下来,对准备的结构元件进行加工,调整了尺寸及形状。具体而言,利用汤姆森(Thomson)模具对各结构元件进行了冲裁。
[0083] 首先,将PTFE多孔质膜以冲裁后的形状成为俯视下一边的长度为50mm的正方形的方式进行了冲裁。
[0084] 接下来,将作为第一粘结层的双面胶带以冲裁后的形状成为图3那样的形状的方式进行了冲裁。具体而言,以在俯视下冲裁后的第一粘结层的外轮廓成为一边的长度为50mm的正方形且在中央形成有直径10mm的圆形的孔的方式对双面胶带进行了冲裁。
[0085] 接下来,将作为第二粘结层的双面胶带以冲裁后的形状成为图4那样的形状的方式进行了冲裁。具体而言,以在俯视下未形成凹陷的3边的长度均成为50mm且凹陷包含中央的直径10mm的圆形区域(在构成接合构件时,与第一粘结层的孔重合的区域)的方式,对双面胶带进行了冲裁。接下来,与第二粘结层的形成时同样地对作为第三粘结层的双面胶带进行了冲裁。接下来,与第二粘结层的形成时同样地对PET膜进行了冲裁。
[0086] (各结构元件的层叠)
[0087] 将上述那样冲裁的各材料如图2B那样层叠而制造了接合构件。接合构件的厚度为780μm。
[0088] [通气性的评价]
[0089] 利用下述的方法评价了制造的接合构件的通气性。
[0090] 首先,准备了具有直径8mm的圆形的通气口及能够将泵连接的吸出口的铝箱、及铝板。接下来,通过在铝板与铝箱之间夹设接合构件,而向铝板固定了铝箱。具体而言,使铝箱与接合构件的第一粘结层以铝箱的通气口的中心与第一粘结层的孔的中心一致的方式接触,并且,使铝板与接合构件的第三粘结层接触,由此向铝板固定了铝箱。在铝箱的吸出口安装泵,吸出了铝箱的内部的空气。测定了铝箱的内部的压力与外部的压力之差、通气3 2
量。压力差为0.125kPa,通气量为0.16cm/cm/sec。根据测定结果,可知制造的接合构件具有良好的通气功能。
[0091] 【工业实用性】
[0092] 本发明的接合构件能够用于将需要换气的太阳能电池的端子箱固定于太阳能电池面板。但是,本发明的接合构件的用途没有限定。例如,为了在车身等支承体上安装ECU箱而可以使用本发明的接合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