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口件及使用了该插口件的连接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80041617.7

文献号 : CN10376569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田中友规宫崎洋二

申请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插口件及使用了该插口件的连接器,其中,在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上设有相对于该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的连结片部(基部)(41)沿着连接器(1)(插头件壳体(21))的宽度方向(x)相对移动自如的卡止片部(42)。并且,在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上形成有能够与卡止片部(42)卡止的卡止孔部(卡止部)(37)。

权利要求 :

1.一种插口件,其具备配设有插口件侧端子和插口件侧保持配件的插口件主体,所述插口件侧端子配置于嵌合槽部,通过所述插口件主体的所述嵌合槽部与配设有插头件侧端子和插头件侧保持配件的插头件主体的周壁部嵌合且所述插头件侧端子配置于所述周壁部,从而所述插口件侧端子与所述插头件侧端子接触,所述插口件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头件侧保持配件上设有相对于该插头件侧保持配件的基部沿着所述插头件主体的宽度方向相对移动自如的卡止片部,所述卡止片部具备从所述基部突出的第一卡止片部及第二卡止片部,所述第一卡止片部的前端部及所述第二卡止片部的前端部朝向所述宽度方向外侧折弯,所述插口件侧保持配件具备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侧板部以及从所述侧板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朝向所述插口件主体的长度方向折弯的延伸设置部,在所述延伸设置部上设有朝向所述插口件主体的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爪部,在所述爪部上形成有能够与所述卡止片部卡止的卡止部。

2.一种插口件,其具备配设有插口件侧端子和插口件侧保持配件的插口件主体,所述插口件侧端子配置于嵌合槽部,通过所述插口件主体的所述嵌合槽部与配设有插头件侧端子和插头件侧保持配件的插头件主体的周壁部嵌合且所述插头件侧端子配置于所述周壁部,从而所述插口件侧端子与所述插头件侧端子接触,所述插口件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头件侧保持配件上设有相对于该插头件侧保持配件的基部沿着所述插头件主体的宽度方向相对移动自如的卡止片部,所述卡止片部具备从所述基部突出的第一卡止片部及第二卡止片部,所述第一卡止片部的前端部及所述第二卡止片部的前端部朝向所述宽度方向外侧折弯,所述插口件侧保持配件具备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侧板部以及从所述侧板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下侧朝向所述插口件主体的长度方向折弯的底板部,所述底板部具备沿着插口件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延长部,在所述延长部上设有朝向所述插口件主体的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爪部,在所述爪部上形成有能够与所述卡止片部卡止的卡止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口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口件侧保持配件的卡止部与所述插口件侧端子并列设置,且该卡止部设置于所述插口件主体的宽度方向两侧或一侧的周壁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口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部是沿着所述插口件主体的宽度方向贯通形成的卡止孔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口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部是在所述插口件主体的宽度方向上具有台阶的台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口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插口件侧保持配件中,所述爪部的前端部是所述卡止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口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口件侧保持配件具备以跨所述插口件主体的周壁部的方式呈大致倒U字状折弯的所述爪部,在该爪部上形成所述卡止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口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爪部的前端部埋设在所述插口件主体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口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口件侧保持配件镶嵌成形于所述插口件主体。

10.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使用了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口件。

说明书 :

插口件及使用了该插口件的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插口件及使用了该插口件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一直以来,利用如下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具备:在插口件主体配设有多个插口件侧端子和插口件侧保持配件的插口件;在插头件主体配置有多个插头件侧端子和插头件侧保持配件的插头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在该专利文献1中,通过使插口件与插头件彼此嵌合,由此使对应的端子彼此接触导通,从而将与各端子连接的电路基板的导体图案彼此电连接。
[0004] 在先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70099号公报
[0007] 发明概要
[0008]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9] 然而,就近年来的连接器技术而言,随着搭载的设备的小型化,期望连接器自身也小型化、薄型化。然而,若要使连接器小型化、薄型化,则存在插口件与插头件嵌合时的触感恶化、或者插口件与插头件的嵌合被轻易解除的可能性。这是因为,随着连接器的小型化、薄型化,插口件侧端子和插头件侧端子的数目会减少或者这些端子彼此的接触压力会降低,致使插口件与插头件的嵌合力减弱。

发明内容

[0010]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口件及使用了该插口件的连接器,使得即使是小型的连接器,嵌合时的触感也良好,且能够使插口件与插头件的嵌合更不易脱离。
[0011]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2]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第一发明涉及的插口件具备配设有插口件侧端子和插口件侧保持配件的插口件主体,通过所述插口件主体与配设有插头件侧端子和插头件侧保持配件的插头件主体嵌合,从而所述插口件侧端子与所述插头件侧端子接触,所述插口件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头件侧保持配件上设有相对于该插头件侧保持配件的基部沿着所述插头件主体的宽度方向相对移动自如的卡止片部,在所述插口件侧保持配件上形成有能够与所述卡止片部卡止的卡止部。
[0013] 第二发明涉及的插口件的特征在于,所述插口件侧保持配件的卡止部与所述插口件侧端子并列设置,且该卡止部设置于所述插口件主体的宽度方向两侧或一侧的周壁部。
[0014] 第三发明涉及的插口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卡止部是沿着所述插口件主体的宽度方向贯通形成的卡止孔部。
[0015] 第四发明涉及的插口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卡止部是在所述插口件主体的宽度方向上具有台阶的台阶部。
[0016] 第五发明涉及的插口件的特征在于,所述插口件侧保持配件具备朝向所述插口件主体的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爪部,所述爪部的前端部是所述卡止部。
[0017] 第六发明涉及的插口件的特征在于,所述插口件侧保持配件具备以跨所述插口件主体的周壁部的方式呈大致倒U字状折弯的爪部,在该爪部上形成所述卡止部。
[0018] 第七发明涉及的插口件的特征在于,所述爪部的前端部埋设在所述插口件主体中。
[0019] 第八发明涉及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使用上述的插口件。
[0020] 发明效果
[0021] 根据本发明,在插头件侧保持配件上设有相对于插头件侧保持配件的基部沿着插头件主体的宽度方向相对移动自如的卡止片部,在插口件侧保持配件上形成有能够与卡止片部卡止的卡止部。因此,能够获得即使是小型的连接器也能够使插口件与插头件的嵌合更不易脱离的插口件及连接器。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插口件的立体图。
[0023]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插头件的立体图。
[0024]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0025] 图4是图1所示的插口件的拆下插口件侧保持配件及一侧长边的插口件侧端子的分解立体图。
[0026] 图5是图2所示的插头件的拆下插头件侧保持配件的分解立体图。
[0027]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0028] 图7是图6的A-A剖视图。
[0029]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的第一变形例的图,(a)是该插口件侧保持配件的立体图,(b)是该插口件侧保持配件向插口件安装的安装状态下的与图7相同位置处的剖视图。
[0030]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的第二变形例的立体图。
[0031]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的第三变形例的剖视图,是该插口件侧保持配件向插口件安装的安装状态下的与图7相同位置处的剖视图。
[0032]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的第四变形例的剖视图,是该插口件侧保持配件向插口件安装的安装状态下的与图7相同位置处的剖视图。
[0033]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的第五变形例的剖视图,是该插口件侧保持配件向插口件安装的安装状态下的与图7相同位置处的剖视图。
[0034]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变形例涉及的连接器的插口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0036] 图1~图7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1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具备相互嵌合的插口件10和插头件20。需 要说明的是,在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时,将图中X方向作为连接器1(插口件壳体11、插头件壳体21)的宽度方向,将Y方向作为长度方向,将Z方向作为上下方向来进行说明。
[0037] 如图1所示,插口件10具备通过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在俯视下整体呈矩形(长方形)状地模具成形出的插口件壳体(插口件主体)11。在该插口件壳体11上,多个触头(插口件侧端子)12沿着对置的长边在长度方向Y上以规定间距P配设。另外,在插口件壳体11的长度方向Y两端部配设有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
[0038] 插口件壳体11具备沿着其周缘部呈大致矩形环状地连续形成的周壁部13、在中央部与周壁部13隔开规定间隔形成的大致矩形形状的岛部14。并且,在上述周壁部13与岛部14之间形成有用于嵌合插头件20的嵌合槽部15。
[0039] 如图3所示,触头12通过对具有规定厚度的带状的金属件进行弯曲成形来形成。在触头12的前端部12a形成有从第一弯曲部12B1向上方弯曲且使前端侧向内侧弯曲的第二弯曲部12B2,在触头12的基端部12b形成有弯曲成倒U字状的第三弯曲部12B3。并且,第三弯曲部12B3的更基端侧成为平坦的连接端子部12T。
[0040]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及图3所示,触头12以第二弯曲部12B2向嵌合槽部15内突出的方式安装于插口件壳体11。此时,第三弯曲部12B3与在周壁部13的内部形成的凹部13H1嵌合,并且第一弯曲部12B1与在岛部14的下表面形成的凹部13H2嵌合。在该状态下,触头12的连接端子部12T从周壁部13的根侧(下缘)向外侧突出,上述连接端子部12T通过钎焊与未图示的第一电路基板的导体图案(端子)连接。
[0041]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插头件20具备通过绝缘性的合成树脂而整体呈矩形(长方形)状地模具成形出的插头件壳体(插头件主体)21。在该插头件壳体21上,多个接线柱(插头件侧端子)22沿着对置的长边在长度方向Y上以与插口件触头12的间距P相等的间距P配设。另外,在插头件壳体21的长度方向Y两端部配设有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
[0042] 插头件壳体21具备沿着其周缘部呈大致矩形环状地连续形成的周壁部23,在该周壁部23的内侧形成有凹部24(参照图3)。
[0043] 如图3所示,接线柱22与插口件触头12同样通过对具有规定厚度的带状的金属件进行弯曲成形而形成。在接线柱22的前端部22a形成有从第四弯曲部22B1向上方立起且使前端侧向后退的方向呈倒U字状弯曲的第五弯曲部22B2,另一方面,在接线柱22的基端部22b形成有大致平坦的连接端子部22T。
[0044] 并且,接线柱22以如下状态镶嵌成形于插头件壳体21,所述状态是指:使第五弯曲部22B2以跨周壁部23的前端部(图3的下侧)的方式配置,且使基端部22b贯通周壁部23的根部(图3的上侧)。在该状态下,插头件触头22的连接端子部22T从周壁部23的下缘向外侧突出,上述的连接端子部22T通过钎焊与未图示的第二电路基板B2的导体图案(端子)连接。
[0045] 如图3所示,通过将插头件壳体21的周壁部23插入并嵌合于插口件壳体11的嵌合槽部15,而使插头件20与插口件10嵌合。此时,触头12的第三弯曲部12B3的前端部12a侧的外侧面F1与接线柱22的第五弯曲部22B2的前端部22a侧的外侧面F2弹性接触。并且,触头12的第二弯曲部12B2的外侧面F3与接线柱22的第四弯曲部22B1和第五弯曲部22B2之间的平坦的外侧面F4弹性接触。其结果是,将触头12与接线柱22电连接,进而将第一电路基板的导体图案与第二电路基板的导体图案彼此电连接。
[004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触头12和接线柱22上设有与对方侧的端子相互卡合来保持插口件10和插头件20的结合状态的锁定机构50。
[0047] 本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50包括形成在接线柱22的外侧面F2上的第一台阶部51、及形成在触头12的外侧面F1上的第二台阶部52。
[0048] 第一台阶部51通过将接线柱22的外侧面F2的触头12接触面借助倾斜的台阶面51a而使下方侧(图3中为上方侧)薄壁化来形成。另一方面,第二台阶部52通过将触头12的外侧面F1的接线柱22接触面借助倾斜的台阶面52a而使下方侧薄壁化来形成。
[0049] 因而,在将插头件20向插口件10嵌合时,接线柱22的外侧面F2、F4克服弹力将触头12的外侧面F1、F3压开而插入,第一台阶部51越过第二台阶部52,由此嵌接。并且,通过第一台阶部51的台阶面51a与第 二台阶部52的台阶面52a相互卡合,由此能够锁定插口件10和插头件20而保持它们的结合状态。
[0050] 另一方面,在使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脱离时,将这两者向剥离方向拔开。由此,第一台阶部51的台阶面51a和第二台阶部52的台阶面52a进行相对滑动,触头12的外侧面F1、F3被压开而解除第一台阶部51与第二台阶部52的卡合。在该状态下能够使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分离。
[0051] 图4是将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及一侧的触头12拆下后的插口件10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将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拆下后的插头件20的分解立体图。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及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用于提高插口件壳体11及插头件壳体21的强度,并且将各自所具有的安装片部33a、41a安装固定于上述的电路基板。
[0052] 并且,通过将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的安装片部33a钎焊于第一电路基板,由此与触头12的连接端子部12T钎焊于第一电路基板这一结构互起作用,而将插口件10牢固地结合于第一电路基板。
[0053] 另外,通过将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的安装片部41a钎焊于第二电路基板,由此与接线柱22的连接端子部22T钎焊于第二电路基板这一结构互起作用,而将插头件20牢固地结合于第二电路基板。
[0054]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牢固地结合于各电路基板的插口件10和插头件20相互嵌合,由此能够使触头12与接线柱22接触导通,而将各电路基板的导体图案彼此电连接。并且,由于如上述那样在触头12和接线柱22上设有锁定机构50,因此能够保持上述插口件10和插头件20的结合状态。
[0055] 然而,就目前的连接器技术而言,期望实现小型化、薄型化。因而,有时必须像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那样减少触头12和接线柱22的数目。由此,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的嵌合力减弱,可能会因例如下落的冲击等而轻易地解除插头件10与插口件20的嵌合。
[0056]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上设有相对于该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的连结片部(基部)41沿着连接器1(插头件壳体21)的宽度方向X相对移动自如的卡止片部42。另外,在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上形成有能够与该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的卡止片部42卡止的卡止孔部 (卡止部)37。
[0057] 如图4所示,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通过对规定厚度的金属板进行冲压成形而形成,具备侧板部31及底板部33。侧板部31沿着连接器1(插口件壳体11)的宽度方向X延伸,底板部33通过将该侧板部31的两端部下侧朝向长度方向Y中央侧呈大致直角地折弯而形成。并且,通过使底板部33的两端部从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X两侧向外侧突出,由此形成安装片部33a。
[0058] 另外,侧板部31具备通过将该侧板部31的宽度方向X两端部朝向连接器1的长度方向Y中央侧呈大致直角地折弯而成的延伸设置部32。并且,在该延伸设置部32的延伸方向的终端部设有以跨插口件壳体11的周壁部13的方式呈大致倒U字状折弯的爪部35,在该爪部35的前端部35a侧形成有卡止孔部37。
[0059] 这样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装配到插口件壳体11的在长度方向Y两端部形成的卡合槽部17中来使用。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例如通过镶嵌成形等与插口件壳体11一体成形。需要说明的是,卡合槽部17形成为使得周壁部13的外壁面13a和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的外壁面30a成为大致同一面的状态这样的挖掘深度。换言之,以使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的外壁面30a以大致同一面的状态在周壁部13的外壁面13a上露出的方式,在插口件壳体11上一体成形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另外,此时,在插口件壳体11的与爪部35对应的位置,在嵌合槽部15中呈两段状地凹陷设有凹部15a,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在爪部35的前端部35a嵌入该凹部15a的状态下与插口件壳体11一体成形。
[0060]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的卡止孔部37与触头12并列设置,且该卡止孔部37在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X和长度方向Y上分别各设一对,共计设有四处。
[0061] 另一方面,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也与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同样通过对规定厚度的金属板进行冲压成形而形成。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具备连结片部(基部)41、从该连结片部41呈大致倒V字状(更详细而言为大致八字状)地突出的第一卡止片部42A及第二卡止片部42B。
[0062] 连结片部41具备:在向插头件壳体21安装的安装状态下配置于上下方向Z上侧的位置处的安装片部41a;从沿着宽度方向X延伸的该安装片部41a朝向下方分成两支的一对分支片部41b。并且,安装片部41a用于安装固定到上述的第二电路基板上,而在一对分支片部41b彼此的对置面上分别设有台阶状的突起41c。
[0063] 并且,这样的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嵌接到在插头件壳体21的长度方向Y两端部形成的卡合槽部27中来使用。此时,虽然在图5中省略了图示,但在卡合槽部27的与上述突起41c对应的中央内壁部27a形成有一对台阶。并且,通过以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的突起41c越过该台阶的方式压入,由此将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嵌接于卡合槽部27。
[0064] 需要说明的是,卡合槽部27以与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大致同样的形状凹陷设置且形成为如下的挖掘深度,该挖掘深度使得在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嵌接于卡合槽部27的状态下,安装片部41a和接线柱22的连接端子部22T成为大致同一面的状态。
[0065] 图6是表示插口件10与捅头件20的嵌合状态下的连接器1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7是图6的A-A剖视图。如图6及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插头件20嵌合于插口件10,由此将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的卡止片部42插入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的卡止孔部37中。
[0066] 即,卡止片部42的前端部42a形成为比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的爪部35的外壁内侧面35c稍向宽度方向X外侧突出的尺寸。并且,使卡止片部42的前端部42a滑动而边被爪部35的外壁内侧面35c压窄边移动至卡止孔部37。由此,卡止片部42的前端部42a通过回复力在卡止孔部37中回复到原始的状态,而将卡止片部42的前端部42a插接于卡止孔部37。
[0067]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通过卡止片部42和卡止孔部37,能够在插口件10及插头件20向拔开方向(在上下方向Z相互分离的方向)移动时使卡止片部42与卡止孔部
37卡止。从而能够提高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的嵌合力,即使是本实施方式那样触头12和接线柱22少的连接器1,也能够使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的嵌合更不易脱离。
[0068]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设有相对于其连结片部(基部)41沿着连接器1(插头件壳体21)的宽度方向 X相对移动自如的卡止片部42。并且,在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形成有能够与该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的卡止片部42卡止的卡止孔部(卡止部)37。因此,在使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嵌合时,能够使卡止片部42嵌接于卡止孔部(卡止部)37,因此能够使嵌合时的触感良好。另外,在插口件10和插头件20要向拔开方向移动时,由于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被卡止孔部(卡止部)37卡止,因此能够使上述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的嵌合更不易脱离。
[0069]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止片部42形成为沿着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X能够伸缩(能够进行弹性变形),因此能够利用卡止片部42的回复力而使嵌合时的触感更为良好。
[007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止部形成为沿着连接器1(插口件壳体11)的宽度方向X贯通形成的卡止孔部37。因此,能够使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的卡止片部42插接于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的卡止孔部37,而使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的嵌合进而更不易脱离。
[007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的卡止孔部(卡止部)37与触头12并列设置。因此,能够有效利用触头12附近的空间来将卡止孔部(卡止部)37配置在插口件壳体11的四角,和卡止于该卡止孔部(卡止部)37的卡止片部42相互作用,而使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的嵌合更不易脱离。
[0072]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止孔部(卡止部)37与触头12并列设置且该卡止孔部(卡止部)37设置在插口件壳体(插口件主体)11的宽度方向X两侧的周壁部13。因此,与例如日本特开2010-225400号公报所公开的结构、具体而言卡止孔部(卡止部)37设置在插口件壳体11的长度方向Y两侧的周壁部13的结构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在因抬起宽度方向X的一侧等而使拔开力沿着倾斜方向作用的情况下,能够使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更不易脱离。即,就上述结构而言,在拔开力沿着倾斜方向作用时,会出现首先卡止孔部(卡止部)37和卡止片部42的卡合被解除,接着触头12和接线柱22的锁定机构50的卡合被解除这样两阶段的解除时机。
[0073]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卡止孔部(卡止部)37设置在宽度 方向X两侧的周壁部13,因此能够使卡止孔部(卡止部)37和卡止片部(42)的解除时机与锁定机构50的解除时机相同。由此,能够使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的嵌合更不易脱离。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止孔部(卡止部)37虽然设置在插口件壳体11的长度方向Y两侧的周壁部13,但也可以是仅设置在一侧的周壁部13上这样的结构。
[0074]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具备以跨插口件壳体11的周壁部13的方式呈大致倒U字状折弯的爪部35,并在该爪部35上形成有卡止孔部(卡止部)37。因此,在将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向插口件壳体11安装时,通过使大致倒U字状的爪部35从上侧嵌接于插口件壳体11的周壁部13,由此能够提高刚性而将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牢固地安装于插口件壳体11。另外,通过具备爪部35,由此能够以与卡止片部42对置的方式容易地形成卡止孔部(卡止部)37。
[007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爪部35的前端部35a埋设在插口件壳体11中。因此,能够将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更加牢固地安装于插口件壳体11,能够进一步抑制例如在受到下落的冲击等外力时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的脱离。
[0076]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具备从连结片部(基部)41呈大致倒V字状突出的第一卡止片部42A及第二卡止片部42B。因此,能够利用第一卡止片部42A和第二卡止片部42B在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X的两侧进行卡止,由此能够使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的嵌合更不易脱离。
[0077]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止片部42A和第二卡止片部42B形成为大致八字状。即,第一及第二卡止片部42A、42B的前端部42a从基端部42b的倾斜部向宽度方向X外侧折弯而与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X平行地折弯形成。由此,在插口件10和插头件20要向拔开方向移动时,由于前端部42a深深(卡止宽度大)地卡止于卡止孔部(卡止部)37,因此使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的嵌合更不易脱离。另外,第一及第二卡止片部42A、42B的前端部42a插入到卡止孔部(卡止部)37时,会通过回复力强势地返回原始的状态,因此嵌合时的触感即咔哒感也得以进一步提高。
[0078]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出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的第 一卡止片部42A和第二卡止片部42B形成为大致倒V字状的例子,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可以使用通过连结片部(基部)41、第一卡止片部42A和第二卡止片部42B以呈大致倒U字状的外形的方式形成的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这种情况下,能够将在插头件侧保持配件
40向插头件壳体21安装的安装状态下配置于一对卡止片部42A、42B内侧的插头件壳体21的成形部确保得较大,因此具有能提高插头件壳体21的强度这样的优点。
[0079] 即,在第一卡止片部42A和第二卡止片部42B形成为大致V字状的情况下,相伴于此,需要将配置在一对卡止片部42A、42B内侧的插头件壳体21的成形部形成为随着朝向连结片部41侧而逐渐缩径的梯形形状。相对于此,若将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形成为大致倒U字状,则配置在卡止片部42A、42B内侧的所述成形部无需缩径而呈大致矩形形状地形成得宽。因而,能够提高插头件壳体21的强度,即使将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反复装配于插头件壳体
21,也不易使插头件壳体21发生破损。
[0080] 另外,也可以使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以卡止片部42和连结片部(基部)41呈大致L字状或大致T字状的外形的方式形成,并使用一个或多个具有一个卡止片部42的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这种情况下,优选与配置在插口件壳体11四角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的卡止孔部(卡止部)37对应地,使用四个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在上述结构中,能够简化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的形状,因此具有金属加工容易且能够减少金属加工时的废料这样的优点。
[0081] 此外,也可以将插头件侧保持配件40的卡止片部42(42A、42B)折弯形成为大致S字状。在该结构中,能够增长卡止片部42的弹簧长度,使卡止片部42的前端部42a在爪部35的外壁内侧面35c上滑动时,能够通过各圆角部分分散卡止片部42的挠曲量。由此,具有能够减少卡止片部42的永久变形量这样的优点。
[0082] 接着,参照图8~图12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的变形例。
[0083] 图8(a)、(b)是表示第一变形例涉及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A的图。本变形例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点在于,将形成有卡止孔部(卡止部) 37的爪部35从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A的底板部33侧立起。
[0084] 具体而言,本变形例的底板部33除了具备钎焊于未图示的第一电路基板的安装片部33a以外,还具备将底板部33朝向连接器1的长度方向Y中央侧延伸设置的延长部33b。并且,在该延长部33b的延伸方向的终端部形成以跨插口件壳体11的周壁部13的方式呈大致倒U字状地立起的爪部35,在该爪部35的基端部35b侧设有卡止孔部(卡止部)37。
[0085] 就以上结构的本变形例来说,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即,在使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嵌合时,能够利用卡止片部42的回复力来使卡止片部42嵌接于卡止孔部(卡止部)37,因此能够使嵌合时的触感良好。另外,在插口件10和插头件20要向拔开方向移动时,由于卡止片部42和卡止孔部(卡止部)37被卡止,因此能够使上述插口件10和插头件20的嵌合更不易脱离。
[0086] 图9是表示第二变形例涉及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B的立体图。本变形例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点在于,在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B的延伸设置部32没有设置爪部,而是将卡止孔部(卡止部)37直接形成在延伸设置部32的前端部32a侧。
[0087] 具体而言,本变形例的侧板部31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具备通过将侧板部31的宽度方向X两端部朝向连接器1的长度方向Y中央侧呈大致直角地折弯而成的延伸设置部32,但不同的是该侧板部31在宽度方向X上形成得比上述实施方式的侧板部短。由此,能够将延伸设置部32在插口件壳体11的周壁部13的内壁面侧露出配置,在该状态下使延伸设置部32贯通插口件壳体11的长度方向Y两端部的周壁部13内并一体成形。
[0088] 就以上结构的本变形例来说,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及第一变形例同样的作用效果。
[0089]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无需像上述实施方式及第一变形例那样冲压成形出爪部,因此具有能够更容易地进行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B的成形这样的优点。
[0090] 图10是表示第三变形例涉及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的剖视图。本变形例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在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的爪部35形成有作为卡止部的台阶部37A。
[0091] 即,本变形例中,取代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形成为沿着宽度方向X贯通爪部35的贯通孔的卡止孔部37,使用不贯通爪部35而在宽度方向X上具有台阶的台阶部37A。需要说明的是,本变形例的台阶部37A形成为通过将爪部35的一部分在宽度方向X上凹陷设置而成的卡止凹部。
[0092] 就以上结构的本变形例而言,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及第一变形例同样的作用效果。
[0093]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作为卡止部,使用了未沿着插口件壳体11的宽度方向X贯通爪部35而形成为台阶状的台阶部37A。因此,具有如下优点:在将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与插口件壳体11一体成形时,能够抑制构成插口件壳体11的树脂向台阶部(卡止部)37A内漏出的情况,从而能够防止飞边等的产生。
[009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变形例中,例示了将本变形例的特征部分的台阶部37A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该台阶部37A也可以适用于上述第一及第二变形例涉及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A、30B。
[0095] 图11是表示第四变形例涉及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的剖视图。本变形例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主要不同点在于,与上述第三变形例同样在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的爪部35上形成有作为卡止部的台阶部37B。但是,在本变形例中,作为台阶部37B,使用与上述第三变形例相反地使爪部35的一部分凸出设置而成的卡止凸部。
[0096] 就以上结构的本变形例而言,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及第一变形例同样的作用效果。
[0097]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作为台阶部37B,使用了通过使爪部35的一部分凸出设置而成的卡止凸部。因此,通过调整台阶部37B的突出量,能够自由地调整卡止片部42的卡止量(卡挂量),因此具有容易调节插口件10与插头件20的拔开力、和它们嵌合时的触感即咔哒感这样的优点。
[0098]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变形例中,也例示的是将本变形例的特征部分的台阶部37B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台阶部37B适用于上述第一及第二变形例涉及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A、30B。
[0099] 图12及图13是表示第五变形例涉及的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C的剖视图。本变形例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点在于,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C具备朝向连接器1(插口件壳体11)的宽度方向X内侧突出的爪部35,该爪部35的前端部37C被用作卡止部。
[0100] 在本变形例中,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C的爪部35形成为大致L字状,该爪部35的前端部37C向插口件壳体11的内壁面侧突出配置。
[0101] 就以上结构的本变形例而言,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及第一变形例同样的作用效果。
[0102]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C具备朝向连接器1(插口件壳体11)的宽度方向X内侧突出的爪部35,该爪部35的前端部37C被用作卡止部。因此,具有如下优点:能够进一步获得与上述第四变形例同样的作用效果,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插口件侧保持配件30C的加工。
[0103]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0104]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插口件和插头件的形状为矩形形状的例子,但除此以外的形状也可以适用本发明。
[0105]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插头件侧保持配件的卡止片部沿着连接器(插头件壳体)的宽度方向能够伸缩(能够进行弹性变形)的例子。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例如卡止片部被保持为相对于基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连结片部)沿着宽度方向自如地突出或没入的结构。
[0106] 另外,触头、接线柱及其它细微部分的规格(形状、大小、布局等)也可以适当变更。
[0107] 符号说明
[0108] 1     连接器
[0109] 10    插口件
[0110] 11    插口件壳体(插口件主体)
[0111] 12    插口件侧端子(触头)
[0112] 20    插头件
[0113] 21    插头件壳体(插头件主体)
[0114] 22   插头件侧端子(接线柱)
[0115] 30、30A、30B、30C  插口件侧保持配件
[0116] 37   卡止孔部(卡止部)
[0117] 37A   台阶部(卡止部)
[0118] 37B   台阶部(卡止部)
[0119] 37C   前端部(卡止部)
[0120] 40    插头件侧保持配件
[0121] 42    卡止片部
[0122] X     连接器(插口件壳体、插头件壳体)的宽度方向[0123] Y     连接器(插口件壳体、插头件壳体)的长度方向[0124] Z     连接器(插口件壳体、插头件壳体)的上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