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402994.5

文献号 : CN10377732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思翰张仲志陈锋

申请人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镜头的电子装置。一种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六透镜。该第一透镜之该物侧面为一凸面;该第二透镜之该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该第三透镜之该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该第四透镜之该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及该第六透镜之该像侧面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包括一机壳;及一影像模块,其包括上述的光学成像镜头;一镜筒,以供给设置该光学成像镜头;一模块后座单元;及一影像传感器。本发明透过控制各透镜的凹凸曲面排列及/或屈光率之特性,而能提升成像质量以及缩短镜头长度。

权利要求 :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及一第六透镜,每一透镜都具有屈光率,以具有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其中:该第一透镜之该物侧面为一凸面;

该第二透镜之该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该第二透镜之该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

该第三透镜之该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

该第四透镜之该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及

该第六透镜之该像侧面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

其中,具有屈光率的透镜总共只有六片;

该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AAG/AG34≤3.5的条件式,AG34为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宽度,AAG为该第一至第六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五个空气间隙宽度总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T5/AG12≤5.5的条件式,T5为该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AG12为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5.0≤ALT/T6的条件式,T6为该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ALT为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六片镜片厚度总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T3/AG12≤2.6的条件式,T3为该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还满足AAG/AG12≤11.0的条件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还满足0.85≤T1/T6的条件式,T1为该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6为该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还满足2.0≤T2/AG56的条件式,T2为该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AG56为该第五透镜与该第六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1.0≤T2/T5的条件式,T2为该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AAG/AG12≤11.0的条件式,AG12为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5.0≤ALT/T6的条件式,T6为该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ALT为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六片镜片厚度总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

3.0≤AAG/T3的条件式,T3为该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之该像侧面更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5.0≤ALT/T6的条件式,T6为该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ALT为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六片镜片厚度总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AG23+AG45)/AG12≤4.5的条件式,AG12为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宽度,AG23为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宽度,AG45为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宽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T5/AG34≤2.5的条件式,T5为该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

2.2≤AAG/T5的条件式,T5为该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的T6/AG12≤5.0条件式,AG12为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宽度,且该第四透镜之该像侧面更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六透镜之该物侧面更包括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之凸面部。

19.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壳;及一影像模块,安装于该机壳内,其包括一如权利要求第1项至第18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一镜筒,以供给设置该光学成像镜头;一模块后座单元,以供给设置该镜筒;及一影像传感器,设置于该光学成像镜头的像侧。

说明书 :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与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相关,且尤其是与应用六片式透镜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相关。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手机和数字相机的普及使得包含光学成像镜头、镜筒及影像传感器等的摄影模块蓬勃发展,手机和数字相机的薄型轻巧化也让摄影模块的小型化需求愈来愈高,随着感光耦合组件(Charge Coupled Device,简称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组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简称CMOS)的技术进步和尺寸缩小,装戴在摄影模块中的光学成像镜头也需要缩小体积,但光学成像镜头的良好光学性能也是必要顾及之处。
[0003] 已知的光学成像镜头多为包括四片透镜的四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由于透镜片数少,光学成像镜头长度可以有效限制于一定长度范围内,然而随着高规格的产品需求愈来愈多,使得光学成像镜头在画素及质量上的需求快速提升,极需发展更高规格的产品,如利用六片式透镜结构的光学成像镜头。然而,已知的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如:在美国专利号8441746及美国专利号7580205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整面皆是凹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整面皆是凸面,且其镜头长度高达13mm以上。这样的设计并无法在兼顾成像质量的情况下缩短镜头总长度,无法满足移动电话薄型化的设计需求,因此极需要开发成像质量良好且镜头长度较短的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在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透过控制各透镜的凹凸曲面排列及/或屈光率配置等特性,而在维持良好光学性能并维持系统性能的条件下,缩短系统长度。
[0005] 依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光圈、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及一第六透镜,每一透镜都具有屈光率,而且具有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一凸面;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及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其中,具有屈光率的透镜总共只有六片。
[0006] 其次,本发明可选择性地控制部分参数的比值满足条件式,如:
[0007] 控制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以T5表示)与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宽度(以AG12表示)满足
[0008] T5/AG12≤5.5          条件式(1);
[0009] 或者是控制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以T6表示)与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六片镜片厚度总和(以ALT表示)满足
[0010] 5.0≤ALT/T6           条件式(2);
[0011] 或者是控制AG12与第一至第六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五个空气间隙宽度总和(以AAG表示)满足
[0012] AAG/AG12≤11.0          条件式(3);
[0013] 或者是AAG与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宽度(以AG34表示)满足
[0014] AAG/AG34≤3.5            条件式(4);
[0015] 或者是控制AG12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以T3表示)满足
[0016] T3/AG12≤2.6             条件式(5);
[0017] 或者是控制T6与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以T1表示)满足
[0018] 0.85≤T1/T6              条件式(6);
[0019] 或者是控制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以T2表示)与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宽度(以AG56表示)满足
[0020] 2.0≤T2/AG56             条件式(7);
[0021] 或者是控制T2与T5满足
[0022] 1.0≤T2/T5               条件式(8);
[0023] 或者是控制T3与AAG满足
[0024] 3.0≤AAG/T3              条件式(9);
[0025] 或者是控制AG12、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宽度(以AG23表示)与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宽度(以AG45表示)满足[0026] (AG23+AG45)/AG12≤4.5   条件式(10);
[0027] 或者是控制T5与AG34满足
[0028] T5/AG34≤2.5             条件式(11);
[0029] 或者是控制T5与AAG满足
[0030] 2.2≤AAG/T5              条件式(12);
[0031] 或者是控制T6与AG12满足
[0032] T6/AG12≤5.0             条件式(13)。
[0033] 前述所列的示例性限定条件式亦可任意选择性地合并施用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并不限于此。
[0034] 在实施本发明时,除了上述条件式之外,亦可针对单一透镜或广泛性地针对多个透镜额外设计出其他更多的透镜的凹凸曲面排列等细部结构及/或屈光率,以加强对系统性能及/或分辨率的控制,例如将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设计为更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将第六透镜的物侧面设计为更包括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等。须注意的是,在此所列的示例性细部结构及/或屈光率等特性亦可在无冲突的情况之下,选择性地合并施用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当中,并不限于此。
[0035] 本发明可依据前述的各种光学成像镜头,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机壳及一影像模块安装于该机壳内。影像模块包括依据本发明的任一光学成像镜头、一镜筒、一模块后座单元及一影像传感器。镜筒以供给设置光学成像镜头,模块后座单元以供给设置镜筒,影像传感器是设置于光学成像镜头的像侧。
[0036] 依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前述模块后座单元可包括但不限定于一镜头后座,镜头后座具有一与镜筒外侧相贴合且沿一轴线设置的第一座体单元,及一沿该轴线并环绕着第一座体单元外侧设置的第二座体单元,第一座体单元可带着镜筒与设置于镜筒内的光学成像镜头沿该轴线移动。其次,前述模块后座单元还可包括一位于第二座体单元和影像传感器之间的影像传感器后座,且影像传感器后座和第二座体单元相贴合。
[0037] 由上述中可以得知,本发明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透过控制各透镜的凹凸曲面排列及/或屈光率等设计,以维持良好光学性能,并有效缩短镜头长度。

附图说明

[0038] 图1显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9] 图2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六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40] 图3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
[0041] 图4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镜片的详细光学数据。
[0042] 图5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数据。
[0043] 图6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六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44] 图7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
[0045] 图8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镜片的详细光学数据。
[0046] 图9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数据。
[0047] 图10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六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48] 图11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
[0049] 图12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镜片的详细光学数据。
[0050] 图13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数据。
[0051] 图14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六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52] 图15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
[0053] 图16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镜片的详细光学数据。
[0054] 图17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数据。
[0055] 图18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六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56] 图19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
[0057] 图20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镜片的详细光学数据。
[0058] 图21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数据。
[0059] 图22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六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60] 图23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
[0061] 图24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镜片的详细光学数据。
[0062] 图25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数据。
[0063] 图26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六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64] 图27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
[0065] 图28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镜片的详细光学数据。
[0066] 图29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数据。
[0067] 图30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六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68] 图31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
[0069] 图32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镜片的详细光学数据。
[0070] 图33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数据。
[0071] 图34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六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72] 图35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
[0073] 图36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镜片的详细光学数据。
[0074] 图37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数据。
[0075] 图38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六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76] 图39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
[0077] 图40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镜片的详细光学数据。
[0078] 图41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数据。
[0079] 图42显示依据本发明的以上十个实施例的T5/AG12、ALT/T6、AAG/AG12、AAG/AG34、T3/AG12、T1/T6、T2/AG56、T2/T5、AAG/T3、(AG23+AG45)/AG12、T5/AG34、AAG/T5及T6/AG12值的比较表。
[0080] 图43显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0081] 图44显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0082] 【符号说明】
[0083] 1,2,3,4,5,6,7,8,9,10  光学成像镜头
[0084] 20,20'  可携式电子装置
[0085] 21  机壳
[0086] 22  影像模块
[0087] 23  镜筒
[0088] 24  模块后座单元
[0089]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  光圈
[0090] 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10  第一透镜
[0091] 111,121,131,141,151,161,171,211,221,231,241,251,261,271,311,321,331,341,351,361,371,411,421,431,441,451,461,471,511,521,531,541,551,561,571,611,
621,631,641,651,661,671,711,721,731,741,751,761,771,811,821,831,841,851,861,
871,911,921,931,941,951,961,971,1011,1021,1031,1041,1051,1061,1071 物侧面[0092] 112,122,132,142,152,162,172,212,222,232,242,252,262,272,312,322,332,
342,352,362,372,412,422,432,442,452,462,472,512,522,532,542,552,562,572,612,
622,632,642,652,662,672,712,722,732,742,752,762,772,812,822,832,842,852,862,
872,912,922,932,942,952,962,972,1012,1022,1032,1042,1052,1062,1072 像侧面[0093] 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0,1020  第二透镜
[0094] 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0,1030  第三透镜
[0095] 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0,1040  第四透镜
[0096] 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0,1050  第五透镜
[0097] 160,260,360,460,560,660,760,860,960,1060  第六透镜
[0098] 170,270,370,470,570,670,770,870,970,1070  滤光件
[0099] 180,280,380,480,580,680,780,880,980,1080  成像面
[0100] 181  影像传感器
[0101] 182  基板
[0102] 2401  镜头后座
[0103] 2402  第一座体单元
[0104] 2403  第二座体单元
[0105] 2404  线圈
[0106] 2405  磁性组件
[0107] 2406  影像传感器后座
[0108] 1211,1312,1612,1622,2211,2312,2612,2622,3211,3312,3622,4211,4312,4612,4622,5211,5312,5622,6211,6312,6622,7211,7312,7612,7622,8211,8312,8612,
8622,9211,9312,9612,9622,10211,10312,10612,10622 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0109] 1311,1611,1621,2311,2611,2621,3311,3611,3621,4311,4611,4621,5311,
5621,6311,6621,7311,7611,7621,8311,8611,8621,9311,9611,9621,10311,10611,10621 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
[0110] 1321,1411,2321,2411,3321,3411,3612,4321,4411,5321,5411,5612,6321,6411,6612,7321,7411,8321,8411,9321,9411,10321,10411 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0111] 1421,2421,3421,4421,5421,5611,6421,6611,7421,8421,9421,10421 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
[0112] d1,d2,d3,d4,d5,d6,d7  空气间隙
[0113] A1  物侧
[0114] A2  像侧
[0115] I  光轴
[0116] I-I'  轴线
[0117] A,B,C,E  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118]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发明乃提供有说明书附图。此些说明书附图乃为本发明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系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发明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119] 本篇说明书所言的“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负屈光率)”,是指所述透镜位于光轴附近区域具有正屈光率(或负屈光率)而言。“一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包括位于某区域的凸面部(或凹面部)”,是指该区域相较于径向上紧邻该区域的外侧区域,朝平行于光轴的方向更为“向外凸起”(或“向内凹陷”)而言。以图1为例,其中I为光轴且此一透镜是以该光轴I为对称轴径向地相互对称,该透镜的物侧面于A区域具有凸面部、B区域具有凹面部而C区域具有凸面部,原因在于A区域相较于径向上紧邻该区域的外侧区域(即B区域),朝平行于光轴的方向更为向外凸起,B区域则相较于C区域更为向内凹陷,而C区域相较于E区域也同理地更为向外凸起。“位于圆周附近区域”,是指位于透镜上仅供成像光线通过的曲面的位于圆周附近区域,亦即图中的C区域,其中,成像光线包括了主光线(chief ray)Lc及边缘光线(marginal ray)Lm。“位于光轴附近区域”是指该仅供成像光线通过的曲面的光轴附近区域,亦即图中的A区域。此外,该透镜还包含一延伸部E,用以供该透镜组装于一光学成像镜头内,理想的成像光线并不会通过该延伸部E,但该延伸部E的结构与形状并不限于此,以下的实施例为求图式简洁均省略了部分的延伸部。
[0120] 本发明的光学成像镜头,乃是一定焦镜头,且是由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设置的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及一第六透镜所构成,每一透镜都具有屈光率,而且具有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本发明的光学成像镜头总共只有六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透过设计各透镜的细部特征及/或屈光率配置,而可提供良好的光学性能,并缩短镜头长度。各透镜的细部特征如下: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一凸面;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及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
[0121] 在此设计的前述各镜片的特性主要是考虑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学特性与镜头长度,举例来说:第一透镜物侧面为凸面可协助收集成像光线;其次,配合第二透镜物侧面于圆周附近区域设置凸面部、第三透镜像侧面于圆周附近区域设置凹面部、第四透镜物侧面于圆周附近区域设置凹面部、第六透镜像侧面于光轴附近区域设置凹面部以及于圆周附近区域设置凸面部等细节设计,则可达到改善像差的效果;再者,配合第四透镜像侧面于光轴附近区域设置凸面部,或是第六透镜于圆周附近区域设置凸面部等细节设计,则可更进一步提高考虑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因此,共同搭配前述细部设计,本发明可达到提高系统的成像质量的效果。
[0122] 其次,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选择性地额外控制参数的比值满足其他条件式,以协助设计者设计出具备良好光学性能、整体长度有效缩短、且技术上可行的光学成像镜头,如:
[0123] 控制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以T5表示)与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宽度(以AG12表示)满足
[0124] T5/AG12≤5.5          条件式(1);
[0125] 或者是控制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以T6表示)与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六片镜片厚度总和(以ALT表示)满足
[0126] 5.0≤ALT/T6           条件式(2);
[0127] 或者是控制AG12与第一至第六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五个空气间隙宽度总和(以AAG表示)满足
[0128] AAG/AG12≤11.0        条件式(3);
[0129] 或者是AAG与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宽度(以AG34表示)满足
[0130] AAG/AG34≤3.5         条件式(4);
[0131] 或者是控制AG12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以T3表示)满足
[0132] T3/AG12≤2.6          条件式(5);
[0133] 或者是控制T6与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以T1表示)满足
[0134] 0.85≤T1/T6              条件式(6);
[0135] 或者是控制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以T2表示)与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宽度(以AG56表示)满足
[0136] 2.0≤T2/AG56             条件式(7);
[0137] 或者是控制T2与T5满足
[0138] 1.0≤T2/T5               条件式(8);
[0139] 或者是控制T3与AAG满足
[0140] 3.0≤AAG/T3              条件式(9);
[0141] 或者是控制AG12、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宽度(以AG23表示)与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宽度(以AG45表示)满足[0142] (AG23+AG45)/AG12≤4.5   条件式(10);
[0143] 或者是控制T5与AG34满足
[0144] T5/AG34≤2.5             条件式(11);
[0145] 或者是控制T5与AAG满足
[0146] 2.2≤AAG/T5           条件式(12);
[0147] 或者是控制T6与AG12满足
[0148] T6/AG12≤5.0          条件式(13)。
[0149] 前述所列的示例性限定关系亦可任意选择性地合并施用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并不限于此。
[0150] T5/AG12值的设计乃是着眼于T5为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AG12为第一与第二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宽度,两者的缩减均有助于缩短镜头长度,达到薄型化的效果。然而,AG12需维持一定的宽度值,使得成像光线被调整至适当程度后再进入第二透镜,而T5则可在制作工艺允许的前提下尽量缩小,因此T5/AG12值应朝趋小的方式来设计,在此建议小于或等于5.5,并以介于0.5~5.5之间范围为较佳。
[0151] ALT/T6值的设计乃是着眼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因于圆周附近区域设置有凸面部,使得一旦T6稍大即可能导致第六透镜占据过大的空间,十分不利镜头整体的薄型化,因此T6应朝趋小的方向来设计。在此建议ALT/T6值为大于或等于5.0,并藉于以5.0~10.0之间为较佳。
[0152] AAG/AG12值的设计乃是着眼于如能有效缩小AAG将有助于缩短镜头整体长度,而AG12如前述应维持一定的厚度值,因此AAG/AG12值应朝趋小的方式来设计。在此建议AAG/AG12值应小于或等于11.0,且以介于2.0~11.0之间为较佳。
[0153] AAG/AG34值的设计乃是着眼于如能有效缩小AAG将有助于缩短镜头整体长度,AG34则是受到第三透镜像侧面于圆周附近区域设置凹面部、第四透镜物侧面于圆周附近区域也设置凹面部的影响,导致AG34不易被缩减,因此使得AAG/AG34值应朝趋小的方式来设计。在此建议AAG/AG34值应小于或等于3.5,且以介于1.0~3.5之间为较佳。
[0154] T3/AG12值的设计乃是着眼于如能缩小T3将可达到薄型化的效果,但AG12如前述则应维持一定之间隙宽度值,因此使得T3/AG12值应朝趋小的方式来设计。在此建议T3/AG12值应小于或等于2.6,并以介于0.5~2.6之间为较佳。
[0155] T1/T6值的设计乃是着眼于T6如前述应朝趋小的方式来设置,使得T1/T6值应朝趋大的方式来设计。在此建议T1/T6值应大于或等于0.85,并以介于0.85~1.5之间为较佳。
[0156] T2/AG56值的设计乃是为了使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与第五及第六透镜之间隙宽度有较好的配置。在此建议T2/AG56值应大于或等于2.0,此时可使得T2与AG56取得较佳的厚度配置,进一步地,T2/AG56值以介于2.0~9.5之间为较佳。
[0157] T2/T5值的设计乃是为了使透镜之间取得良好的厚度配置以改善像差,在此建议T2/T5值大于1.0,并以介于1.0~3.0之间为较佳。
[0158] AAG/T3值与AAG/T5值的设计乃是着眼于AAG的过度缩小将影响透镜的组装,故应维持相当的宽度值,而T3、T5则不受这样的限制,而在可制作工艺容许的情况下尽量缩小,因此使得AAG/T3、AAG/T5值均可朝趋大的方式来设计。在此建议AAG/T3值为大于或等于3.0,并以介于3.0~6.0之间为较佳,AAG/T5值建议大于或等于2.2,并以介于2.2~5.0之间为较佳。
[0159] (AG23+AG45)/AG12值的设计乃是着眼于AG12如前述应维持一定之间隙宽度值,使得成像光线被调整至适当程度后再进入第二透镜,而AG23及AG45则可藉由缩小数值而使镜头整体达到薄型化的效果,因此建议将(AG23+AG45)/AG12值朝趋小的方式来设计。在此建议(AG23+AG45)/AG12值为小于或等于4.5,并以介于0.3~4.5之间为较佳。
[0160] T5/AG34值的设计乃是着眼于AG34如前述应维持一定之间隙宽度值而无法有效缩小,而T5则可尽量缩小,因此建议T5/AG34值应朝趋小的方式来设计。在此建议T5/AG34值应小于或等于2.5,并以介于0.3~2.5之间为较佳。
[0161] T6/AG12值的设计乃是着眼于T6如前述应趋小,而AG12如前述应维持一定的数值而无法有效缩小,因此建议T6/AG12值应朝趋小的方式来设计。在此建议T6/AG12值应小于或等于5.0,并以介于1.0~5.0之间为较佳。
[0162] 在实施本发明时,除了上述条件式之外,亦可针对单一透镜或广泛性地针对多个透镜额外设计出其他更多的透镜的凹凸曲面排列等细部结构及/或屈光率,以加强对系统性能及/或分辨率的控制。例如:将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设计为更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将第六透镜的物侧面设计为更包括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等。须注意的是,在此所列的示例性细部结构及/或屈光率等特性亦可在无冲突的情况的下,选择性地合并施用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当中,并不限于此。
[0163] 为了说明本发明确实可在提供良好的光学性能的同时,缩短镜头长度,以下提供多个实施例以及其详细的光学数据。首先请一并参考图2至图5,其中图2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六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图4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图5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镜片的非球面数据。如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从物侧A1至像侧A2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110、一光圈(aperture stop)100、一第二透镜120、一第三透镜130、一第四透镜140、一第五透镜150及一第六透镜160。一滤光件170及一影像传感器的一成像面180皆设置于光学成像镜头1的像侧A2。滤光件170在此示例性地为一红外线滤光片(IR cut filter),设于第六透镜160与成像面180之间,滤光件170将经过光学成像镜头1的光过滤掉特定波段的波长,如:过滤掉红外线波段,可使人眼看不到的红外线波段的波长不会成像于成像面
180上。
[0164] 须注意的是,在光学成像镜头1的正常操作中,相邻两透镜110、120、130、140、150、160之间的距离乃是固定不变的数值,即,光学成像镜头1为一定焦镜头。
[0165] 光学成像镜头1的各透镜在此示例性地以塑料材质所构成,形成细部结构如下:
[0166] 第一透镜110具有正屈光率,并具有一朝向物侧A1的物侧面111及一朝向像侧A2的像侧面112。物侧面111为一凸面,像侧面112为一凹面。
[0167] 第二透镜120具有正屈光率,并具有一朝向物侧A1的物侧面121及一朝向像侧A2的像侧面122。物侧面121为一凸面,并包括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211。像侧面122为一凸面。
[0168] 第三透镜130具有负屈光率,并具有一朝向物侧A1的物侧面131及一朝向像侧A2的像侧面132。物侧面131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3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312。像侧面132为一凹面,并包括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321。
[0169] 第四透镜140具有正屈光率,并具有一朝向物侧A1的物侧面141及具有一朝向像侧A2的像侧面142。物侧面141为一凹面,并包括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411。像侧面142为一凸面,并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421。
[0170] 第五透镜150具有正屈光率,并具有一朝向物侧A1的物侧面151及一朝向像侧A2的像侧面152。物侧面151为一凹面,而像侧面152为一凸面。
[0171] 第六透镜160具有负屈光率,并具有一朝向物侧A1的物侧面161及具有一朝向像侧A2的像侧面162。物侧面161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6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612,而像侧面162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6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622。
[0172] 在本实施例中,系设计各透镜110、120、130、140、150、160、滤光件170及影像传感器的成像面180之间皆存在空气间隙,如:第一透镜110与第二透镜120之间存在空气间隙d1、第二透镜120与第三透镜130之间存在空气间隙d2、第三透镜130与第四透镜140之间存在空气间隙d3、第四透镜140与第五透镜150之间存在空气间隙d4、第五透镜150与第六透镜160之间存在空气间隙d5、第六透镜160与滤光件170之间存在空气间隙d6、及滤光件170与影像传感器的成像面180之间存在空气间隙d7,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不具有前述其中任一空气间隙,如:将两相对透镜的表面轮廓设计为彼此相应,而可彼此贴合,以消除其间的空气间隙。由此可知,第一透镜110至第六透镜160之间的空气间隙d1、d2、d3、d4、d5的总和即为AAG。
[0173] 关于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中的各透镜的各光学特性及各空气间隙的宽度,请参考图4,其中T5/AG12、ALT/T6、AAG/AG12、AAG/AG34、T3/AG12、T1/T6、T2/AG56、T2/T5、AAG/T3、(AG23+AG45)/AG12、T5/AG34、AAG/T5及T6/AG12值分别为:
[0174] T5/AG12=0.9058;
[0175] ALT/T6=5.5351;
[0176] AAG/AG12=3.6483;
[0177] AAG/AG34=2.1065;
[0178] T3/AG12=0.7247;
[0179] T1/T6=0.7597;
[0180] T2/AG56=6.9367;
[0181] T2/T5=2.4581;
[0182] AAG/T3=5.0346;
[0183] (AG23+AG45)/AG12=0.5954;
[0184] T5/AG34=0.5230;
[0185] AAG/T5=4.0277;
[0186] T6/AG12=1.5044。
[0187] 从第一透镜物侧面111至成像面180在光轴上的厚度为5.302(mm),确实缩短光学成像镜头1的镜头长度。
[0188] 第一透镜110的物侧面111及像侧面112、第二透镜120的物侧面121及像侧面122、第三透镜130的物侧面131及像侧面132、第四透镜140的物侧面141及像侧面142、第五透镜150的物侧面151及像侧面152及第六透镜160的物侧面161及像侧面162,共计十二个非球面皆是依下列非球面曲线公式定义:
[0189]
[0190] 其中:
[0191] R表示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
[0192] Z表示非球面的深度(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Y的点,其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上顶点的切面,两者间的垂直距离);
[0193] Y表示非球面曲面上的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
[0194] K为锥面系数(Conic Constant);
[0195] ai为第i阶非球面系数。
[0196] 各个非球面的参数详细数据请一并参考图5。
[0197] 另一方面,从图3当中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的纵向球差(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erration)(a)中,由每一曲线的偏斜幅度可看出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0.05(mm)以内,故本第一较佳实施例确实明显改善不同波长的球差。其次,由于每一种波长所成的曲线彼此的举离皆很靠近,代表不同波长光线的成像位置已相当集中,因而使色像差获得明显改善。
[0198] 在弧矢(sagittal)方向的像散像差(astigmatism aberration)(b)、子午(tangential)方向的像散像差(c)的二个像散像差图示中,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0.14(mm)内,说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能有效消除像差,此外,三种代表波长彼此间的距离已相当接近,代表轴上的色散也有明显的改善。
[0199] 畸变像差(distortion aberration)(d)则显示光学成像镜头1的畸变像差维持在±2.5%的范围内,说明光学成像镜头1的畸变像差已符合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要求,据此说明本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相较于现有光学镜头,在系统长度已缩短至5.302(mm)以下的条件下,仍能有效克服色像差并提供较佳的成像质量,故本第一较佳实施例能在维持良好光学性能的条件下,缩短镜头长度以实现更加薄型化的产品设计。
[0200] 因此,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在纵向球差、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或畸变像差的表现都十分良好。由上述中可以得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确实可维持良好光学性能,并有效缩短镜头长度。
[0201] 另请一并参考图6至图9,其中图6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六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图8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图9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镜片的非球面数据。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标号标示出相似的组件,唯在此使用的标号开头改为2,例如第三透镜物侧面为231,第三透镜像侧面为232,其它组件标号在此不再赘述。如图6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2从物侧A1至像侧A2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210、一光圈200、一第二透镜220、一第三透镜230、一第四透镜240、一第五透镜250及一第六透镜260。
[0202] 第二实施例的第一透镜210、第二透镜220、第三透镜230、第四透镜240、第五透镜250及第六透镜260的屈光率以及包括朝向物侧A1的物侧面211、221、231、241、251、261、及朝向像侧A2的像侧面212、222、232、242、252、262的各透镜表面的凹凸配置均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唯第二实施例的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透镜厚度以及空气间隙宽度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且第三透镜物侧面为231一凹面。关于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2的各透镜的各光学特性及各空气间隙的宽度,请参考图8,其中T5/AG12、ALT/T6、AAG/AG12、AAG/AG34、T3/AG12、T1/T6、T2/AG56、T2/T5、AAG/T3、(AG23+AG45)/AG12、T5/AG34、AAG/T5及T6/AG12值分别为:
[0203] T5/AG12=3.4518;
[0204] ALT/T6=5.0214;
[0205] AAG/AG12=7.8046;
[0206] AAG/AG34=1.7046;
[0207] T3/AG12=1.9268;
[0208] T1/T6=0.6569;
[0209] T2/AG56=7.6354;
[0210] T2/T5=1.6229;
[0211] AAG/T3=4.0505;
[0212] (AG23+AG45)/AG12=1.4923;
[0213] T5/AG34=0.7539;
[0214] AAG/T5=2.2610;
[0215] T6/AG12=4.7706。
[0216] 从第一透镜物侧面211至成像面280在光轴上的厚度为5.301(mm),确实缩短光学成像镜头2的镜头长度。
[0217] 另一方面,从图7当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2在纵向球差(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c)、或畸变像差(d)的表现都十分良好。因此,由上述中可以得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2确实可维持良好光学性能,并有效缩短镜头长度。
[0218] 另请一并参考图10至图13,其中图10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六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1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图12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图13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镜片的非球面数据。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标号标示出相似的组件,唯在此使用的标号开头改为3,例如第三透镜物侧面为331,第三透镜像侧面为332,其它组件标号在此不再赘述。如图10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3从物侧A1至像侧A2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310、一光圈300、一第二透镜320、一第三透镜330、一第四透镜340、一第五透镜350及一第六透镜360。
[0219] 第三实施例的第一透镜310、第二透镜320、第三透镜330、第四透镜340、第五透镜350及第六透镜360的屈光率以及包括朝向物侧A1的物侧面311、321、331、341、351、及朝向像侧A2的像侧面312、322、332、342、352、362等透镜表面的凹凸配置均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唯第三实施例的物侧面361的表面凹凸配置、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透镜厚度以及空气间隙宽度与第一实施例不同。详细地说,第三实施例的第六透镜360的物侧面361为一凹面,并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36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3612。关于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3的各透镜的各光学特性及各空气间隙的宽度,请参考图12,其中T5/AG12、ALT/T6、AAG/AG12、AAG/AG34、T3/AG12、T1/T6、T2/AG56、T2/T5、AAG/T3、(AG23+AG45)/AG12、T5/AG34、AAG/T5及T6/AG12值分别为:
[0220] T5/AG12=5.3035;
[0221] ALT/T6=9.1426;
[0222] AAG/AG12=9.4612;
[0223] AAG/AG34=1.8897;
[0224] T3/AG12=2.4972;
[0225] T1/T6=1.2293;
[0226] T2/AG56=5.0491;
[0227] T2/T5=1.4623;
[0228] AAG/T3=3.7887;
[0229] (AG23+AG45)/AG12=1.9186;
[0230] T5/AG34=1.0593;
[0231] AAG/T5=1.7839;
[0232] T6/AG12=3.4858。
[0233] 从第一透镜物侧面311至成像面380在光轴上的厚度为5.301(mm),确实缩短光学成像镜头3的镜头长度。
[0234] 另一方面,从图11当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3在纵向球差(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c)、或畸变像差(d)的表现都十分良好。因此,由上述中可以得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3确实可维持良好光学性能,并有效缩短镜头长度。
[0235] 另请一并参考图14至图17,其中图14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六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5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图16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图17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镜片的非球面数据。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标号标示出相似的组件,唯在此使用的标号开头改为4,例如第三透镜物侧面为431,第三透镜像侧面为432,其它组件标号在此不再赘述。如图14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4从物侧A1至像侧A2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410、一光圈400、一第二透镜420、一第三透镜430、一第四透镜440、一第五透镜450及一第六透镜460。
[0236] 第四实施例的第一透镜410、第二透镜420、第三透镜430、第四透镜440、第五透镜450及第六透镜460的屈光率以及包括朝向物侧A1的物侧面411、421、431、441、451、461、及朝向像侧A2的像侧面412、422、432、442、452、462等透镜表面的凹凸配置均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唯第四实施例的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透镜厚度以及空气间隙宽度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且第三透镜物侧面为431一凹面。关于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4的各透镜的各光学特性及各空气间隙的宽度,请参考图16,其中T5/AG12、ALT/T6、AAG/AG12、AAG/AG34、T3/AG12、T1/T6、T2/AG56、T2/T5、AAG/T3、(AG23+AG45)/AG12、T5/AG34、AAG/T5及T6/AG12值分别为:
[0237] T5/AG12=4.7665;
[0238] ALT/T6=6.3297;
[0239] AAG/AG12=10.9459;
[0240] AAG/AG34=1.6897;
[0241] T3/AG12=2.5901;
[0242] T1/T6=0.8600;
[0243] T2/AG56=6.0862;
[0244] T2/T5=1.6051;
[0245] AAG/T3=4.2260;
[0246] (AG23+AG45)/AG12=2.2108;
[0247] T5/AG34=0.7358;
[0248] AAG/T5=2.2964;
[0249] T6/AG12=4.9990。
[0250] 从第一透镜物侧面411至成像面480在光轴上的厚度为5.300(mm),确实缩短光学成像镜头4的镜头长度。
[0251] 另一方面,从图15当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4在纵向球差(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c)、或畸变像差(d)的表现都十分良好。因此,由上述中可以得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4确实可维持良好光学性能,并有效缩短镜头长度。
[0252] 另请一并参考图18至图21,其中图18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六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9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图20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图21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镜片的非球面数据。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标号标示出相似的组件,唯在此使用的标号开头改为5,例如第三透镜物侧面为531,第三透镜像侧面为532,其它组件标号在此不再赘述。如图18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5从物侧A1至像侧A2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510、一光圈500、一第二透镜520、一第三透镜530、一第四透镜540、一第五透镜550及一第六透镜560。
[0253] 第五实施例的第一透镜510、第二透镜520、第三透镜530、第四透镜540、第五透镜550及第六透镜560的屈光率以及包括朝向物侧A1的物侧面511、521、531、541、551及朝向像侧A2的像侧面512、522、532、542、552、562的透镜表面的凹凸配置均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唯第五实施例的物侧面561的表面凹凸配置、各曲率半径、透镜厚度以及空气间隙宽度与第一实施例不同。详细地说,第五实施例的第六透镜560的物侧面561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56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5612。关于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5的各透镜的各光学特性及各空气间隙的宽度,请参考图20,其中T5/AG12、ALT/T6、AAG/AG12、AAG/AG34、T3/AG12、T1/T6、T2/AG56、T2/T5、AAG/T3、(AG23+AG45)/AG12、T5/AG34、AAG/T5及T6/AG12值分别为:
[0254] T5/AG12=4.7949;
[0255] ALT/T6=7.8822;
[0256] AAG/AG12=3.4597;
[0257] AAG/AG34=2.5985;
[0258] T3/AG12=1.1229;
[0259] T1/T6=1.2758;
[0260] T2/AG56=6.8225;
[0261] T2/T5=0.5278;
[0262] AAG/T3=3.0811;
[0263] (AG23+AG45)/AG12=0.7574;
[0264] T5/AG34=3.6013;
[0265] AAG/T5=0.7215;
[0266] T6/AG12=1.9347。
[0267] 从第一透镜物侧面511至成像面580在光轴上的厚度为5.402(mm),确实缩短光学成像镜头5的镜头长度。
[0268] 另一方面,从图19当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5在纵向球差(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c)、或畸变像差(d)的表现都十分良好。因此,由上述中可以得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5确实可维持良好光学性能,并有效缩短镜头长度。
[0269] 另请一并参考图22至图25,其中图22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六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3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图24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图25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镜片的非球面数据。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标号标示出相似的组件,唯在此使用的标号开头改为6,例如第三透镜物侧面为631,第三透镜像侧面为632,其它组件标号在此不再赘述。如图22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6从物侧A1至像侧A2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610、一光圈600、一第二透镜620、一第三透镜630、一第四透镜640、一第五透镜650及一第六透镜660。
[0270] 第六实施例的第一透镜610、第二透镜620、第三透镜630、第四透镜640、第五透镜650及第六透镜660的屈光率以及包括朝向物侧A1的物侧面611、621、631、641、651及朝向像侧A2的像侧面612、622、632、642、652、662的透镜表面的凹凸配置均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唯第六实施例的物侧面661的表面凹凸配置、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透镜厚度以及空气间隙宽度与第一实施例不同。详细地说,第六实施例的第六透镜660的物侧面661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6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6612。关于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6的各透镜的各光学特性及各空气间隙的宽度,请参考图24,其中T5/AG12、ALT/T6、AAG/AG12、AAG/AG34、T3/AG12、T1/T6、T2/AG56、T2/T5、AAG/T3、(AG23+AG45)/AG12、T5/AG34、AAG/T5及T6/AG12值分别为:
[0271] T5/AG12=5.1944;
[0272] ALT/T6=6.8419;
[0273] AAG/AG12=8.6678;
[0274] AAG/AG34=1.7843;
[0275] T3/AG12=2.2182;
[0276] T1/T6=1.1581;
[0277] T2/AG56=5.4979;
[0278] T2/T5=1.1156;
[0279] AAG/T3=3.9077;
[0280] (AG23+AG45)/AG12=1.7560;
[0281] T5/AG34=1.0693;
[0282] AAG/T5=1.6687;
[0283] T6/AG12=4.0732。
[0284] 从第一透镜物侧面611至成像面680在光轴上的厚度为5.401(mm),确实缩短光学成像镜头6的镜头长度。
[0285] 另一方面,从图23当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6在纵向球差(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c)、或畸变像差(d)的表现都十分良好。因此,由上述中可以得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6确实可维持良好光学性能,并有效缩短镜头长度。
[0286] 另请一并参考图26至图29,其中图26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六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7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图28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图29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镜片的非球面数据。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标号标示出相似的组件,唯在此使用的标号开头改为7,例如第三透镜物侧面为731,第三透镜像侧面为732,其它组件标号在此不再赘述。如图26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7从物侧A1至像侧A2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710、一光圈700、一第二透镜720、一第三透镜730、一第四透镜740、一第五透镜750及一第六透镜760。
[0287] 第七实施例的第一透镜710、第二透镜720、第三透镜730、第四透镜740、第五透镜750及第六透镜760的屈光率以及包括朝向物侧A1的物侧面711、721、731、741、751、761及朝向像侧A2的像侧面712、722、732、742、752、762的透镜表面的凹凸配置均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唯第七实施例的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透镜厚度以及空气间隙宽度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且第三透镜物侧面为731一凹面。关于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7的各透镜的各光学特性及各空气间隙的宽度,请参考图28,其中T5/AG12、ALT/T6、AAG/AG12、AAG/AG34、T3/AG12、T1/T6、T2/AG56、T2/T5、AAG/T3、(AG23+AG45)/AG12、T5/AG34、AAG/T5及T6/AG12值分别为:
[0288] T5/AG12=2.9187;
[0289] ALT/T6=6.2459;
[0290] AAG/AG12=7.7111;
[0291] AAG/AG34=3.4370;
[0292] T3/AG12=1.5310;
[0293] T1/T6=0.8482;
[0294] T2/AG56=3.7434;
[0295] T2/T5=1.4705;
[0296] AAG/T3=5.0365;
[0297] (AG23+AG45)/AG12=3.3210;
[0298] T5/AG34=1.3009;
[0299] AAG/T5=2.6420;
[0300] T6/AG12=2.8489。
[0301] 从第一透镜物侧面711至成像面780在光轴上的厚度为5.301(mm),确实缩短光学成像镜头7的镜头长度。
[0302] 另一方面,从图27当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7在纵向球差(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c)、或畸变像差(d)的表现都十分良好。因此,由上述中可以得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7确实可维持良好光学性能,并有效缩短镜头长度。
[0303] 另请一并参考图30至图33,其中图30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六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1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图32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图33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镜片的非球面数据。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标号标示出相似的组件,唯在此使用的标号开头改为8,例如第三透镜物侧面为831,第三透镜像侧面为832,其它组件标号在此不再赘述。如图30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8从物侧A1至像侧A2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810、一光圈800、一第二透镜820、一第三透镜830、一第四透镜840、一第五透镜850及一第六透镜860。
[0304] 第八实施例的第一透镜810、第二透镜820、第三透镜830、第四透镜840、第五透镜850及第六透镜860的屈光率以及包括朝向物侧A1的物侧面811、821、831、841、851、861及朝向像侧A2的像侧面812、822、832、842、852、862的透镜表面的凹凸配置均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唯第八实施例的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透镜厚度以及空气间隙宽度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且第三透镜物侧面为831一凹面。关于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8的各透镜的各光学特性及各空气间隙的宽度,请参考图32,其中T5/AG12、ALT/T6、AAG/AG12、AAG/AG34、T3/AG12、T1/T6、T2/AG56、T2/T5、AAG/T3、(AG23+AG45)/AG12、T5/AG34、AAG/T5及T6/AG12值分别为:
[0305] T5/AG12=4.3576;
[0306] ALT/T6=6.4070;
[0307] AAG/AG12=10.9110;
[0308] AAG/AG34=2.1293;
[0309] T3/AG12=2.2235;
[0310] T1/T6=0.9376;
[0311] T2/AG56=2.0242;
[0312] T2/T5=1.4099;
[0313] AAG/T3=4.9072;
[0314] (AG23+AG45)/AG12=1.7516;
[0315] T5/AG34=0.8504;
[0316] AAG/T5=2.5039;
[0317] T6/AG12=4.0760。
[0318] 从第一透镜物侧面811至成像面880在光轴上的厚度为5.299(mm),确实缩短光学成像镜头8的镜头长度。
[0319] 另一方面,从图31当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8在纵向球差(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c)、或畸变像差(d)的表现都十分良好。因此,由上述中可以得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8确实可维持良好光学性能,并有效缩短镜头长度。
[0320] 另请一并参考图34至图37,其中图34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六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5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图36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图37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镜片的非球面数据。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标号标示出相似的组件,唯在此使用的标号开头改为9,例如第三透镜物侧面为931,第三透镜像侧面为932,其它组件标号在此不再赘述。如图34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9从物侧A1至像侧A2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910、一光圈900、一第二透镜920、一第三透镜930、一第四透镜940、一第五透镜950及一第六透镜960。
[0321] 第九实施例的第一透镜910、第二透镜920、第三透镜930、第四透镜940、第五透镜950及第六透镜960的屈光率以及包括朝向物侧A1的物侧面911、921、931、941、951、961及朝向像侧A2的像侧面912、922、932、942、952、962的透镜表面的凹凸配置均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唯第九实施例的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透镜厚度以及空气间隙宽度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且第三透镜物侧面为931一凹面。关于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9的各透镜的各光学特性及各空气间隙的宽度,请参考图36,其中T5/AG12、ALT/T6、AAG/AG12、AAG/AG34、T3/AG12、T1/T6、T2/AG56、T2/T5、AAG/T3、(AG23+AG45)/AG12、T5/AG34、AAG/T5及T6/AG12值分别为:
[0322] T5/AG12=6.5392;
[0323] ALT/T6=6.5509;
[0324] AAG/AG12=15.3033;
[0325] AAG/AG34=1.8242;
[0326] T3/AG12=3.5668;
[0327] T1/T6=0.8829;
[0328] T2/AG56=7.3218;
[0329] T2/T5=1.6155;
[0330] AAG/T3=4.2904;
[0331] (AG23+AG45)/AG12=4.4715;
[0332] T5/AG34=0.7795;
[0333] AAG/T5=2.3402;
[0334] T6/AG12=6.6258。
[0335] 从第一透镜物侧面911至成像面980在光轴上的厚度为5.300(mm),确实缩短光学成像镜头9的镜头长度。
[0336] 另一方面,从图35当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9在纵向球差(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c)、或畸变像差(d)的表现都十分良好。因此,由上述中可以得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9确实可维持良好光学性能,并有效缩短镜头长度。
[0337] 另请一并参考图38至图41,其中图38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六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9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图40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图41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镜片的非球面数据。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标号标示出相似的组件,唯在此使用的标号开头改为10,例如第三透镜物侧面为1031,第三透镜像侧面为1032,其它组件标号在此不再赘述。如图38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从物侧A1至像侧A2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1010、一光圈1000、一第二透镜1020、一第三透镜1030、一第四透镜1040、一第五透镜1050及一第六透镜1060。
[0338] 第十实施例的第一透镜1010、第二透镜1020、第三透镜1030、第四透镜1040、第五透镜1050及第六透镜1060的屈光率以及包括朝向物侧A1的物侧面1011、1021、1031、1041、1051、1061及朝向像侧A2的像侧面1012、1022、1032、1042、1052、1062的透镜表面的凹凸配置均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唯第十实施例的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透镜厚度以及空气间隙宽度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且第三透镜物侧面为1031一凹面。关于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
10的各透镜的各光学特性及各空气间隙的宽度,请参考图40,其中T5/AG12、ALT/T6、AAG/AG12、AAG/AG34、T3/AG12、T1/T6、T2/AG56、T2/T5、AAG/T3、(AG23+AG45)/AG12、T5/AG34、AAG/T5及T6/AG12值分别为:
[0339] T5/AG12=7.9784;
[0340] ALT/T6=7.4381;
[0341] AAG/AG12=6.8213;
[0342] AAG/AG34=2.0569;
[0343] T3/AG12=2.1078;
[0344] T1/T6=0.8694;
[0345] T2/AG56=7.5575;
[0346] T2/T5=0.7653;
[0347] AAG/T3=3.2362;
[0348] (AG23+AG45)/AG12=1.6971;
[0349] T5/AG34=2.4058;
[0350] AAG/T5=0.8550;
[0351] T6/AG12=3.8075。
[0352] 从第一透镜物侧面1011至成像面1080在光轴上的厚度为5.303(mm),确实缩短光学成像镜头10的镜头长度。
[0353] 另一方面,从图39当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在纵向球差(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c)、或畸变像差(d)的表现都十分良好。因此,由上述中可以得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确实可维持良好光学性能,并有效缩短镜头长度。
[0354] 另请参考图42所显示的以上十个实施例的T5/AG12、ALT/T6、AAG/AG12、AAG/AG34、T3/AG12、T1/T6、T2/AG56、T2/T5、AAG/T3、(AG23+AG45)/AG12、T5/AG34、AAG/T5及T6/AG12值,可看出本发明的光学成像镜头确实可满足前述条件式(1)、条件式(2)、条件式(3)、条件式(4)、条件式(5)、条件式(6)、条件式(7)、条件式(8)、条件式(9)、条件式(10)、条件式(11)、条件式(12)及/或条件式(13)。
[0355] 请参阅图43,为应用前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可携式电子装置20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可携式电子装置20包含一机壳21及一安装在机壳21内的影像模块22。在此仅是以手机为例说明可携式电子装置20,但可携式电子装置20的型式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可携式电子装置20还可包括但不限于相机、平板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等。
[0356] 如图中所示,影像模块22内具有一焦距为固定不变的光学成像镜头,其包括一如前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如在此示例性地选用前述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一用于供光学成像镜头1设置的镜筒23、一用于供镜筒23设置的模块后座单元(module housing unit)24、一供该模块后座单元设置的基板182及一设置于光学成像镜头1像侧的影像传感器181。成像面180是形成于影像传感器181。
[0357] 须注意的是,本实施例虽显示滤光件170,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省略滤光件170的结构,并不以滤光件170的必要为限,且机壳21、镜筒23、及/或模块后座单元24可为单一组件或多个组件组装而成,无须限定于此;其次,乃是本实施例所使用的影像传感器181是采用板上连接式芯片封装(Chip on Board,COB)的封装方式直接连接在基板182上,和传统芯片尺寸封装(Chip Scale Package,CSP)的封装方式的差别在于板上连接式芯片封装不需使用保护玻璃(cover glass),因此在光学成像镜头1中并不需要在影像传感器181之前设置保护玻璃,然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0358] 整体具有屈光率的六片式透镜110、120、130、140、150、160示例性地是以相对两透镜之间分别存在一空气间隙的方式设置于镜筒23内。
[0359] 模块后座单元24包括一用以供镜筒23设置的镜头后座2401及一影像传感器后座2406。镜筒23是和镜头后座2401沿一轴线I-I'同轴设置,且镜筒23设置于镜头后座2401内侧,影像传感器后座2406位于该镜头后座2401和该影像传感器181之间,且该影像传感器后座2406和该镜头后座2401相贴合,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不一定存在影像传感器后座2406。
[0360] 由于光学成像镜头1的长度仅5.302(mm),因此可将可携式电子装置20的尺寸设计地更为轻薄短小,且仍然能够提供良好的光学性能与成像质量。藉此,使本实施例除了具有减少机壳原料用量的经济效益外,还能满足轻薄短小的产品设计趋势与消费需求。
[0361] 另请参阅图44,为应用前述光学成像镜头1的可携式电子装置20'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20'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20的主要差别在于:镜头后座2401具有一第一座体单元2402、一第二座体单元2403、一线圈2404及一磁性组件2405。第一座体单元2402与镜筒23外侧相贴合且沿一轴线I-I'设置、第二座体单元2403沿轴线I-I'并环绕着第一座体单元2402外侧设置。线圈2404设置在第一座体单元2402外侧与第二座体单元2403内侧之间。磁性组件2405设置在线圈2404外侧与第二座体单元2403内侧之间。
[0362] 第一座体单元2402可带着镜筒23及设置在镜筒23内的光学成像镜头1沿轴线I-I'移动。可携式电子装置20'的第二实施例的其他组件结构则与第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20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0363] 类似地,由于光学成像镜头1的长度仅5.302(mm),因此可将可携式电子装置20'的尺寸设计地更为轻薄短小,且仍然能够提供良好的光学性能与成像质量。藉此,使本实施例除了具有减少机壳原料用量的经济效益外,还能满足轻薄短小的产品设计趋势与消费需求。
[0364] 由上述中可以得知,本发明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透过控制六片透镜各透镜的细部结构及/或屈光率的设计,以维持良好光学性能,并有效缩短镜头长度。
[0365]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