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块、电子装置及其除尘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427828.6

文献号 : CN10379646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林玮义王信义郑懿伦

申请人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散热模块、电子装置及其除尘方法,电子装置包含第一机体、散热模块及盖板。第一机体设有散热开口。散热模块包含风扇及鳍片组。风扇具有风扇壳体以及设于风扇壳体内的扇叶组。其中风扇壳体设有入风口、出风口以及集尘缺口。出风口与散热开口相通。盖板设于设于风扇壳体邻近集尘缺口处。其中,扇叶组转动,盖板覆盖集尘缺口,气流适于自入风口流入,并自出风口流出。电子装置的除尘方法包含封闭风扇壳体的入风口。接着,将盖板朝扇叶组枢转。接着,扇叶组朝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而气流适于自出风口沿第一转动方向流至集尘缺口外。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子装置的除尘方法,该电子装置包含一第一机体、一散热模块、一第一盖板及一第二盖板,该第一机体设有一散热开口,该散热模块组设于该第一机体,该散热模块包含一风扇及一鳍片组,该风扇具有一风扇壳体以及设于该风扇壳体内的一扇叶组,其中该风扇壳体设有一入风口、一出风口以及一集尘缺口,该出风口与该散热开口相通,该第一盖板设于该第一机体邻近该集尘缺口处或是设于该风扇壳体邻近该集尘缺口处,且适于封闭该集尘缺口,该第二盖板设于该第一机体,且适于封闭该入风口,其中,该扇叶组朝向一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该第一盖板覆盖该集尘缺口,一散热气流适于自该入风口流入该散热模块,并自该出风口流出而吹向该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的除尘方法包含:插入该第二盖板以封闭该风扇壳体的该入风口;

将该第一盖板朝该扇叶组枢转,以露出该集尘缺口;以及

该扇叶组朝向该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而一集尘气流适于自该出风口沿该第一转动方向流至该集尘缺口外。

2.一种电子装置,适于进行一散热作业或是一集尘作业,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包括:

一第一机体,设有一散热开口;

一散热模块,组设于该第一机体,设有一风扇,该风扇具有一风扇壳体以及设于该风扇壳体内的一扇叶组,其中该风扇壳体设有一入风口、一出风口以及一集尘缺口,该出风口与该散热开口相通;

一第一盖板,设于该第一机体邻近该集尘缺口处或是设于该风扇壳体邻近该集尘缺口处,且适于封闭该集尘缺口;以及一第二盖板,设于该第一机体,且适于封闭该入风口,

其中,于该散热作业下,该扇叶组朝向一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该第一盖板覆盖该集尘缺口,一散热气流适于自该入风口流入该散热模块,并自该出风口流出,于该集尘作业下,该扇叶组朝向该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该第一盖板开启该集尘缺口,该第二盖板封闭该入风口,而一集尘气流适于自该出风口沿该第一转动方向流至该集尘缺口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盖板的一端沿一轴线枢设于该第一机体邻近该集尘缺口处或是枢设于该风扇壳体邻近该集尘缺口处,而于该集尘作业下,该第一盖板的另一端以该轴线为轴转动,以开启该集尘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盖板的另一端朝向该扇叶组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机体还设有一插口,以供该第二盖板插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机体以及枢接于该第一机体以及该第二机体间的一枢转机构,而该第一机体具有一第一部分和叠设于该第一部分的一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包括一键盘,该散热模块设于该第二部分,其中当该第二机体的一端朝向远离该第一机体的方向转动时,该枢转机构带动该第一部分至少部分与该第二部分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模块还包括一鳍片组,其一端位于该出风口。

8.一种散热模块,用以组设于一第一机体,以适于进行一散热作业或用以装设一第二盖板以适于进行一集尘作业,其特征在于,该散热模块包括:一风扇,该风扇具有一风扇壳体以及设于该风扇壳体内的一扇叶组,其中该风扇壳体设有一入风口、一出风口以及一集尘缺口,该出风口与一散热开口相通;以及一第一盖板,用以设于该第一机体邻近该集尘缺口处或是设于该风扇壳体邻近该集尘缺口处,且适于封闭该集尘缺口;

其中,于该散热作业下,该扇叶组朝向一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该第一盖板覆盖该集尘缺口,一散热气流适于自该入风口流入该散热模块,并自该出风口流出,于该集尘作业下,该扇叶组朝向该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该第一盖板开启该集尘缺口,该第二盖板封闭该入风口,而一集尘气流适于自该出风口沿该第一转动方向流至该集尘缺口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出风口邻近于该集尘缺口,且该第一盖板枢设于该出风口与该集尘缺口之间的该风扇壳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散热模块还包括一鳍片组,其一端位于该出风口。

说明书 :

散热模块、电子装置及其除尘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模块、电子装置及其除尘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关于清洁散热鳍片的散热模块、电子装置及其除尘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电子领域的技术不断演进,所生产出的电子元件的效能也不断提升。然而,一般来说电子元件的效能提升,其所产生的热量就会增加。这些热量不断累积于电子元件上而导致电子元件本身的温度升高。若无法有效将热量自电子元件排除,让电子元件的温度下降,则将会使电子元件发生当机,甚或烧毁。因此,现在电子业普遍上会面临到的问题不是效能上的提升,而是如何有效地排除热量。
[0003] 一般来说,业界是通过气冷式散热装置来达到热量的排除,气冷式散热装置一般包含一风扇、一散热鳍片及一热管。散热鳍片位于风扇的出风口,且热管连接热源及散热鳍片以将热源的热量传导至散热鳍片。当风扇运转时可形成一气流流过散热鳍片,以令气流与散热鳍片进行热交换而将散热鳍片上的热量排掉。然而气冷式散热装置运转所形成的气流吹向散热鳍片时,除了可带走散热鳍片的热量外,也会将空气中的灰尘吹向散热鳍片。因此,时间一久,灰尘会覆盖于散热鳍片上而阻碍了散热气流的流动,进而影响气冷式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因此,如何有效地清除散热鳍片上的灰尘将是设计人员应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模块、电子装置及其除尘方法,藉以有效地清除散热鳍片上的灰尘。
[0005] 本发明所揭露的电子装置的除尘方法,电子装置包含一第一机体、一散热模块、一第一盖板及一第二盖板。第一机体设有一散热开口。散热模块组设于第一机体。散热模块包含一风扇及一鳍片组。风扇具有一风扇壳体以及设于风扇壳体内的一扇叶组。其中风扇壳体设有一入风口、一出风口以及一集尘缺口。出风口与散热开口相通。第一盖板设于第一机体邻近集尘缺口处或是设于风扇壳体邻近集尘缺口处,且适于封闭集尘缺口。第二盖板设于第一机体,且适于封闭入风口。其中,扇叶组朝向一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第一盖板覆盖集尘缺口,一散热气流适于自入风口流入散热模块,并自出风口流出而吹向鳍片组。电子装置的除尘方法包含插入第二盖板以封闭风扇壳体的入风口。接着,将第一盖板朝扇叶组枢转,以露出集尘缺口。接着,扇叶组朝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而一集尘气流适于自出风口沿第一转动方向流至集尘缺口外。
[0006] 本发明所揭露的电子装置,适于进行一散热作业或是一集尘作业。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机体、一散热模块、一第一盖板及一第二盖板。第一机体设有一散热开口。散热模块组设于第一机体。散热模块设有一风扇。风扇具有一风扇壳体以及设于风扇壳体内的一扇叶组。其中风扇壳体设有一入风口、一出风口以及一集尘缺口。出风口与散热开口相通。第一盖板设于第一机体邻近集尘缺口处或是设于风扇壳体邻近集尘缺口处,且适于封闭集尘缺口。第二盖板设于第一机体,且适于封闭入风口。其中,于散热作业下,扇叶组朝向一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第一盖板覆盖集尘缺口。一散热气流适于自入风口流入散热模块,并自出风口流出。于集尘作业下,扇叶组朝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第一盖板开启集尘缺口。第二盖板封闭入风口,而一集尘气流适于自出风口沿第一转动方向流至集尘缺口外。
[0007] 本发明所揭露的散热模块,用以组设于一第一机体,以适于进行一散热作业或用以装设一第二盖板以适于进行一集尘作业。散热模块包括一风扇及一第一盖板。风扇具有一风扇壳体以及设于风扇壳体内的一扇叶组。其中风扇壳体设有一入风口、一出风口以及一集尘缺口。出风口与散热开口相通。第一盖板用以设于第一机体邻近集尘缺口处或是设于风扇壳体邻近集尘缺口处,且适于封闭集尘缺口。其中,于散热作业下,扇叶组朝向一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第一盖板覆盖集尘缺口。一散热气流适于自入风口流入散热模块,并自出风口流出。于集尘作业下,扇叶组朝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第一盖板开启集尘缺口。第二盖板封闭入风口,而一集尘气流适于自出风口沿第一转动方向流至集尘缺口外。
[0008] 根据上述本发明所揭露的散热模块、电子装置及其除尘方法,第二盖板封闭住入风口,并打开第一盖板以露出集尘缺口作为出风用途,使得风扇的扇叶组朝一第一转动方向时,可产生集尘气流自出风口沿第一转动方向流至集尘缺口外,进而将位于出风口的鳍片组上的灰尘吸至集尘缺口,以有效地清除鳍片组上的灰尘而恢复散热模块的散热效率。
[0009]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0011] 图2为图1的风扇的立体示意图;
[0012] 图3A为图1的散热模块于散热作业下的平面示意图;
[0013] 图3B与图3C为图1的散热模块于除尘作业下的平面示意图;
[0014] 图4为第二实施例的风扇装上第二盖板的立体示意图;
[0015] 图5A为图4的散热模块于散热作业下的平面示意图;
[0016] 图5B与图5C为图4的散热模块于除尘作业下的平面示意图;
[0017] 图6A为第三实施例揭露的电子装置于散热作业下的侧面示意图;
[0018] 图6B为第三实施例揭露的电子装置于除尘作业下的侧面示意图。
[0019] 其中,附图标记
[0020] 5   电子装置
[0021] 6   第二机体
[0022] 7   第一机体
[0023] 71  键盘
[0024] 72  插口
[0025] 74  第一部分
[0026] 75  第二部分
[0027] 8   枢转机构
[0028] 81  凸出部
[0029] 10  散热模块
[0030] 20  第二盖板
[0031] 22  挡风片
[0032] 100  风扇
[0033] 105  风扇壳体
[0034] 110  底板
[0035] 120  顶板
[0036] 130  侧板
[0037] 140  入风口
[0038] 150  出风口
[0039] 160  集尘缺口
[0040] 170  第一盖板
[0041] 180  扇叶组
[0042] 200  鳍片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0044] 请参照图1至图2,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图1的风扇的立体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5适于进行一散热作业或是一集尘作业,详细描述如下。
[0045] 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5包含一第一机体7、一散热模块10、一第一盖板170及一第二盖板20。第一机体7设有一键盘71、一插口72及一散热开口。键盘71面向第二机体6。插口72与散热开口位于第一机体7的同一侧,插口72用以供第二盖板20插置。散热模块10组设于第一机体7。散热模块10包含一风扇100及一鳍片组200。风扇100具有一风扇壳体105以及设于风扇壳体105内的一扇叶组180。风扇壳体105设有一入风口140、一出风口150以及一集尘缺口160。出风口150与散热开口相通。第一盖板170设于第一机体7邻近集尘缺口160处或是设于于风扇壳体105邻近集尘缺口160处,且适于封闭集尘缺口160。第二盖板20设于第一机体7,且适于封闭入风口140。
[0046] 详细来说,风扇壳体105包含相连的一底板110、一顶板120及一侧板130。侧板130介于底板110及顶板120之间。并且,入风口140位于顶板120。出风口150与集尘缺口160位于侧板130,且彼此相隔一间距。更进一步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出风口150邻近于集尘缺口160,且第一盖板170枢设于出风口150与集尘缺口160之间的侧板130。第一盖板170可朝扇叶组180的方向枢转。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盖板170的一端可沿一轴线枢设于第一机体7邻近集尘缺口160处,而于集尘作业下,第一盖板170的另一端以轴线为轴转动,以开启集尘缺口160。
[0047] 扇叶组180装设于底板110与顶板120之间,且侧板130将扇叶组180包围于内。扇叶组180可朝向一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入风口140位于顶板120,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入风口140也可以位于底板110,或是入风口140可以同时位于底板110及顶板120。鳍片组200位于风扇100的出风口150。
[0048] 在本实施中,散热模块10是通过将第二盖板20覆盖于入风口140来达到除尘的效果。此第二盖板20可以是以塑胶材质制作。请参阅图3A至图3C,图3A为图1的散热模块于散热作业下的平面示意图,图3B与图3C为图1的散热模块于除尘作业下的平面示意图。
[0049] 首先,描述散热模块10处于散热作业下,如图3A所示,第一盖板170封闭集尘缺口160,且散热模块10的扇叶组180朝一转动方向转动,使一散热气流a自入风口140流入散热模块10,并自出风口150流出而吹向鳍片组200,进而带走鳍片组200的热量。
[0050] 接着,描述当灰尘逐渐累积于鳍片组200上而影响散热模块10的散热效率时,则需要有效地清除鳍片组200上的灰尘以恢复原本散热模块10的散热效率。而散热模块10于除尘作业下时的除尘方法如下:
[0051] 接着,如图3B所示,插入第二盖板(沿箭头b所示指的方向)以封闭风扇壳体105的入风口140。
[0052] 接着,如图3C所示,将第一盖板170朝扇叶组180枢转,以露出集尘缺口160。扇叶组180朝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使集尘气流自出风口150沿第一转动方向流至集尘缺口160外。
为了不让灰尘直接从集尘缺口160排出,在本实施例及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集尘缺口
160装设一除尘袋(未绘示)而将灰尘累积于除尘袋内。
[0053] 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盖板20的结构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多片挡风片22。请参阅图4,图4为第二实施例的风扇装上第二盖板的立体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风扇100与鳍片组200的结构与图1的实施例相异,故以下将不再赘述。
[0054] 本实施例的风扇包含多个挡风片22。这些挡风片22彼此间隔一距离,且沿入风口140的周缘枢设于顶板120。这些挡风片22可相对顶板120枢转而可封闭入风口140或露出入风口140。此外,枢转这些挡风片22的方法可以自手动或是自动。
[0055] 请参阅图5A至图5C,图5A为图4的散热模块于散热作业下的平面示意图,图5B与图5C为图4的散热模块于除尘作业下的平面示意图。
[0056] 首先,描述散热模块10处于散热作业下,如图5A所示,第一盖板170封闭集尘缺口160,且散热模块10的扇叶组180朝一转动方向转动,使一散热气流a自入风口140流入散热模块10,并自出风口150流出而吹向鳍片组200,进而带走鳍片组200的热量。
[0057] 接着,描述当灰尘逐渐累积于鳍片组200上而影响散热模块10的散热效率时,则需要有效地清除鳍片组200上的灰尘以恢复原本散热模块10的散热效率。而散热模块10于除尘作业下时的除尘方法如下:
[0058] 接着,如图5B所示,枢转这些挡风片22,使这些挡风片22分别封闭风扇100的入风口140。
[0059] 接着,如图5C所示,将第一盖板170朝扇叶组180枢转,以露出集尘缺口160。扇叶组180朝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使集尘气流自出风口150沿第一转动方向流至集尘缺口160外。
[0060] 请参阅图1、图6A与图6B,图6A为第三实施例揭露的电子装置于散热作业下的侧面示意图,图6B为第三实施例揭露的电子装置于除尘作业下的侧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5还包括一第二机体6以及枢接于第一机体7以及第二机体6间的一枢转机构8。第一机体7具有一第一部分74以及叠设于第一部分74的一第二部分75。第一部分74包括一键盘71。散热模块10设于第二部分75。枢转机构8枢设于第二机体6与第一机体7的第一部分74,而枢转机构8具有一凸出部81。其中当第二机体6的一端朝向远离第一机体7的方向转动时,枢转机构8的凸出部81抵靠于第一机体7的第二部分75,以带动第一部分74至少部分与第二部分
75分离。
[0061] 首先,描述散热模块10处于散热作业下,如图6A所示,枢转机构8的凸出部81抵靠于第一机体7的第二部分75,以带动第一部分74至少部分与第二部分75分离,并露出入风口140。此时,散热气流可自入风口140流入散热模块10,并自出风口150流出而吹向鳍片组
200,进而带走鳍片组200的热量。
[0062] 接着,描述散热模块10处于除尘作业下,如图6B所示,将第二机体6靠拢于第一机体7,此时第一机体7的第一部分74压在第二部分75上以封闭入风口140。此时,将第一盖板170朝扇叶组180枢转,以露出集尘缺口160。扇叶组180朝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使集尘气流自出风口150沿第一转动方向流至集尘缺口160外。
[0063] 根据上述本发明所揭露的散热模块、电子装置及其除尘方法,第二盖板封闭住入风口,并打开第一盖板以露出集尘缺口作为出风用途,使得风扇的扇叶组朝一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可产生集尘气流自出风口沿第一转动方向流至集尘缺口外,进而将位于出风口的鳍片组上的灰尘吸至集尘缺口,以有效地清除鳍片组上的灰尘而恢复散热模块的散热效率。
[0064]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