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80071721.6

文献号 : CN10379763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佐藤寻史山浦诚司

申请人 : 艾利电力能源有限公司长野自动机械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由于使隔板夹装在正负极板之间制造蓄电池以往是用一对卷辊夹住隔板,使该卷辊沿水平方向往返而使隔板锯齿形弯折,一对卷辊每往返一次将正负极板交互地载置在隔板上,所以存在生产间隔时间难以大幅度缩短的问题。本发明通过使蓄电池的制造方法为如下的方法等而谋求了上述问题的解决,所述制造方法具有将规定张数的正极板(5)或负极板(6)载置在卡装部件(50)上的工序,将上述正极板或上述负极板汇总地向极板运送部件(19)供给的工序,由多个引导部件(11)推压隔板(4)而使上述隔板锯齿形弯折的工序,将上述正极板与上述负极板交互地插入上述锯齿形弯折的上述隔板的各齿谷槽内而形成层叠体的工序,将上述引导部件从上述隔板的各齿谷槽内拔去的工序,以及沿层叠方向挤压上述层叠体的工序。

权利要求 :

1.一种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极板载置工序,将规定张数的正极板或负极板载置在正极板用或负极板用卡装部件上;

极板供给工序,将载置在上述正极板用或上述负极板用卡装部件上的规定张数的上述正极板或上述负极板汇总地向正极板用或负极板用极板运送部件供给;

锯齿形弯折工序,通过用多个引导部件推压隔板,使上述隔板锯齿形弯折;

层叠体形成工序,通过将载置在上述正极板用极板运送部件上的上述正极板、和载置在上述负极板用极板运送部件上的上述负极板插入上述锯齿形弯折的上述隔板的各齿谷槽内,形成上述正极板与上述负极板经由上述隔板交互地重合的层叠体;

拔去工序,将上述引导部件从上述隔板的各齿谷槽内拔去;

挤压工序,沿上述正极板与上述负极板层叠的方向挤压上述层叠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隔板配置工序,将上述多个引导部件沿竖直方向配置成锯齿状,将上述隔板配置在上述引导部件的一方的列与另一方的列之间;

上述锯齿形弯折工序是通过使上述引导部件在列彼此之间沿水平方向相交叉而进行的。

3.一种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极板载置工序,将规定张数的正极板载置在正极板用卡装部件上;

极板供给工序,将载置在上述正极板用卡装部件上的规定张数的上述正极板汇总地向正极板用极板运送部件供给;

锯齿形弯折工序,通过用多个引导部件挤压由两张隔板夹着负极板的重叠体,使上述重叠体锯齿形弯折;

层叠体形成工序,通过将载置在上述正极板用极板运送部件上的上述正极板插入上述锯齿形弯折的上述重叠体的各齿谷槽内,形成上述正极板与上述负极板经由上述隔板交互地重合的层叠体;

拔去工序,将上述引导部件从上述重叠体的各齿谷槽内拔去;

挤压工序,沿上述正极板与上述负极板层叠的方向挤压上述层叠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隔板配置工序,将上述多个引导部件沿竖直方向配置成锯齿状,将上述重叠体配置在上述引导部件的一方的列与另一方的列之间;

上述锯齿形弯折工序是通过使上述引导部件在列彼此之间沿水平方向相交叉而进行的。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极板供给工序在上述锯齿形弯折工序之前进行。

6.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极板载置工序进行到为了制造前一个的蓄电池所进行的上述挤压工序为止。

7.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极板载置工序将上述正极板或上述负极板载置在与为了制造前一个的蓄电池所进行的上述极板载置工序中使用的上述正极板用或上述负极板用卡装部件不同的上述正极板用或上述负极板用卡装部件上。

8.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层叠体形成工序中,将上述正极板或者上述负极板汇总地插入各上述齿谷槽。

9.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极板供给工序中,挤压载置于上述正极板用或者上述负极板用卡装部件上的上述正极板或者上述负极板的缘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极板供给工序中,挤压上述正极板或者上述负极板的与引线部相反一侧的缘部。

11.一种蓄电池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锯齿形弯折机构,具有沿竖直方向锯齿状排列的多个引导部件,若隔板配置在上述引导部件的一方的列与另一方的列之间,则使上述引导部件在列彼此之间沿水平方向相交叉,将上述隔板锯齿形弯折;

极板插入机构,具备规定张数的正极板或负极板所载置的正极板用或负极板用极板运送部件,通过使上述正极板用或上述负极板用极板运送部件向上述隔板的各齿谷槽内移动,将上述正极板与上述负极板插入各齿谷槽内;

加压机构,在各极板层叠的方向上挤压上述正极板与上述负极板经由上述隔板而交互地重合的层叠体;

并且具备供给机构,具有规定张数的上述正极板或上述负极板所载置的正极板用或负极板用卡装部件,将载置在上述正极板用或上述负极板用卡装部件上的多张上述正极板或上述负极板汇总地向上述正极板用或上述负极板用极板运送部件供给。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蓄电池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供给机构将规定张数的上述正极板或上述负极板从上述正极板用或上述负极板用卡装部件汇总地向上述正极板用或上述负极板用极板运送部件供给到上述隔板被上述锯齿形弯折机构锯齿形弯折为止。

13.一种蓄电池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锯齿形弯折机构,具有沿竖直方向锯齿状排列的多个引导部件,若由两张隔板夹着负极板的重叠体配置在上述引导部件的一方的列与另一方的列之间,则使上述引导部件在列彼此之间沿水平方向相交叉,将上述重叠体锯齿形弯折;

极板插入机构,具备规定张数的正极板所载置的正极板用极板运送部件,通过使上述正极板用极板运送部件向上述重叠体的各齿谷槽内移动,将上述正极板插入各齿谷槽内;

加压机构,在各极板层叠的方向上挤压上述正极板与负极板经由上述隔板交互地重合的层叠体;

并且具备供给机构,具有规定张数的上述正极板所载置的正极板用卡装部件,将载置在上述正极板用卡装部件上的规定张数的上述正极板汇总地向上述正极板用极板运送部件供给。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蓄电池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供给机构将规定张数的上述正极板或上述负极板从上述正极板用或上述负极板用卡装部件汇总地向上述正极板用或上述负极板用极板运送部件供给到上述重叠体被上述锯齿形弯折机构锯齿形弯折为止。

15.如权利要求11或13所述的蓄电池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供给机构具备多台上述正极板用或上述负极板用卡装部件。

16.如权利要求11或13所述的蓄电池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供给机构具备挤压部件,挤压载置在上述正极板用或上述负极板用卡装部件上的上述正极板或上述负极板的缘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蓄电池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挤压部件挤压上述正极板或上述负极板的与引线部相反一侧的缘部。

说明书 :

蓄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电气仪器等中的蓄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锂离子蓄电池等的蓄电池具有以在正负极板间夹装隔板的方式,通过使正极板和负极板交互地重合而形成的极板组。作为该极板组的制造装置的一种,有使隔板的连续体锯齿形弯折,将正极板和负极板插入其各齿谷槽中并压挤成扁平的锯齿形堆叠方式的制造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4-22449号公报。
[0004] 在这种锯齿形堆叠方式的制造装置中,与例如将形成为片状的隔板、正极板以及负极板以在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夹装隔板的方式交互地层叠的层叠方式的制造装置等相比,能够提高正负极板以及隔板的位置精度,缩短生产间隔时间。但是,在极板组的制造中,希望正负电极以及隔板的位置精度进一步提高,生产间隔时间进一步缩短。
[0005]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制造方法中,用一对卷辊夹住连续状的隔板,通过使该一对卷辊沿水平方向往返运动,使隔板锯齿形弯折,一对卷辊每往返一次,将正负极板交互地载置在隔板上,难以大幅度缩短生产间隔时间。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状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能够提高正负电极以及隔板的位置精度,并且能够谋求生产间隔时间的缩短。
[0007]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为一种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极板载置工序,将规定张数的正极板或负极板载置在正极板用或负极板用卡装部件上;极板供给工序,将载置在上述正极板用或上述负极板用卡装部件上的规定张数的上述正极板或上述负极板汇总地向正极板用或负极板用极板运送部件供给;锯齿形弯折工序,通过用多个引导部件推压隔板,使上述隔板锯齿形弯折;层叠体形成工序,通过将载置在上述正极板用极板运送部件上的上述正极板、和载置在上述负极板用极板运送部件上的上述负极板插入上述锯齿形弯折的上述隔板的各齿谷槽内,形成上述正极板与上述负极板经由上述隔板交互地重合的层叠体;拔去工序,将上述引导部件从上述隔板的各齿谷槽内拔去;以及挤压工序,沿上述正极板与上述负极板层叠的方向挤压上述层叠体。
[0008] 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为一种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极板载置工序,将规定张数的正极板载置在正极板用卡装部件上;极板供给工序,将载置在上述正极板用卡装部件上的规定张数的上述正极板汇总地向正极板用极板运送部件供给;锯齿形弯折工序,通过用多个引导部件挤压由两张隔板夹着负极板的重叠体,使上述重叠体锯齿形弯折;层叠体形成工序,通过将载置在上述正极板用极板运送部件上的上述正极板插入上述锯齿形弯折的上述重叠体的各齿谷槽内,形成上述正极板与上述负极板经由上述隔板交互地重合的层叠体;拔去工序,将上述引导部件从上述重叠体的各齿谷槽内拔去;以及挤压工序,沿上述正极板与上述负极板层叠的方向挤压上述层叠体。
[0009] 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第1或第2技术方案的蓄电池的制造方法中,还具有隔板配置工序,将上述多个引导部件沿竖直方向配置成锯齿状,将上述隔板或上述重叠体配置在上述引导部件的一方的列与另一方的列之间;上述锯齿形弯折工序是通过使上述引导部件在列彼此之间沿水平方向相交叉而进行的。
[0010] 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第1~第3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蓄电池的制造方法中,上述极板供给工序在上述锯齿形弯折工序之前进行。
[0011]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第4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蓄电池的制造方法中,上述极板载置工序进行到为了制造前一个的蓄电池所进行的上述挤压工序为止。
[0012] 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第1~第5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蓄电池的制造方法中,上述极板载置工序将上述正极板或上述负极板载置在与为了制造前一个的蓄电池所进行的上述极板载置工序中使用的上述正极板用或上述负极板用卡装部件不同的上述正极板用或上述负极板用卡装部件上。
[0013] 本发明的第7技术方案为一种蓄电池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锯齿形弯折机构,具有沿竖直方向锯齿状排列的多个引导部件,若隔板配置在上述引导部件的一方的列与另一方的列之间,则使上述引导部件在列彼此之间沿水平方向相交叉,将上述隔板锯齿形弯折;极板插入机构,具备规定张数的上述正极板或上述负极板所载置的正极板用或负极板用极板运送部件,通过使上述正极板用或上述负极板用极板运送部件向上述隔板的各齿谷槽内移动,将上述正极板与上述负极板插入各齿谷槽内;以及加压机构,在各极板层叠的方向上挤压上述正极板与上述负极板经由上述隔板而交互地重合的层叠体;并且具备供给机构,具有规定张数的上述正极板或上述负极板所载置的正极板用或负极板用卡装部件,将载置在上述正极板用或上述负极板用卡装部件上的多张上述正极板或上述负极板汇总地向上述正极板用或上述负极板用极板运送部件供给。
[0014] 本发明的第8技术方案为一种蓄电池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锯齿形弯折机构,具有沿竖直方向锯齿状排列的多个引导部件,若由两张隔板夹着上述负极板的重叠体配置在上述引导部件的一方的列与另一方的列之间,则使上述引导部件在列彼此之间沿水平方向相交叉,将上述重叠体锯齿形弯折;极板插入机构,具备规定张数的上述正极板所载置的正极板用极板运送部件,通过使上述正极板用极板运送部件向上述重叠体的各齿谷槽内移动,将上述正极板插入各齿谷槽内;以及加压机构,在各极板层叠的方向上挤压上述正极板与上述负极板经由上述隔板交互地重合的层叠体;并且具备供给机构,具有规定张数的上述正极板所载置的正极板用卡装部件,将载置在上述正极板用卡装部件上的规定张数的上述正极板汇总地向上述正极板用极板运送部件供给。
[0015] 本发明的第9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第7或第8技术方案的蓄电池的制造装置中,上述供给机构将规定张数的上述正极板或上述负极板从上述正极板用或上述负极板用卡装部件汇总地向上述正极板用或上述负极板用极板运送部件供给到上述隔板或上述重叠体被上述锯齿形弯折机构锯齿形弯折为止。
[0016] 本发明的第10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7~技术方案9中任一技术方案的蓄电池的制造装置中,上述供给机构具备多台上述正极板用或上述负极板用卡装部件。
[0017] 本发明的第11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7~技术方案10中任一技术方案的蓄电池的制造装置中,上述供给机构具备挤压部件,挤压载置在上述正极板用或上述负极板用卡装部件上的上述正极板或上述负极板的缘部。
[0018] 本发明的第12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1的蓄电池的制造装置中,上述挤压部件挤压上述正极板或上述负极板的与引线部相反一侧的缘部。
[0019] 在本发明中,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向极板运送部件供给极板,大幅度缩短生产间隔时间。
[0020] 而且,能够以高精度地定位的状态将极板载置在各极板运送部件上。这样一来,向隔板的各齿谷槽内插入的极板的位置精度提高,进而能够提高极板组的品质。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表示收容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极板组的方形电池的概略的立体图;
[0022]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极板组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0023]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极板组的制造装置的概略图;
[0024]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供给机构的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0025]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卡装部件的概略的剖视图;
[0026] 图6是表示使用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制造装置的极板组的制造方法的概略图;
[0027] 图7是表示使用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制造装置的极板组的制造方法的概略图;
[0028] 图8是表示使用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制造装置的极板组的制造方法的概略图;
[0029] 图9是表示使用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制造装置的极板组的制造方法的概略图;
[0030]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极板组的概略图;
[0031]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极板组的制造装置的概略图。
[0032] 附图标记说明:
[0033] 1:方形电池,2:方形壳体,3:极板组,4:隔板,4a:齿谷槽,5:正极板,6:负极板,5a、6a:引线部,10:制造装置,11:引导棒,12:列,13、14:纵框架,15:底板,16:夹件,17:卷辊,
18:切断器,19:极板运送托盘,20:极板运送部件,21:支撑框架,22:活塞、气缸装置,22a:活塞杆,23:往返台,24:滚珠丝杠,25:螺母,26:推压部件,27:推进器,40:重叠体,40a:齿谷槽,50:卡装部件,51:极板保持部,52:支柱,53:支撑板,54:缝隙部,55:引导槽,56:挤压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0035] (实施方式1)
[0036] 如图1以及图2所示,作为锂离子蓄电池的方形电池(蓄电池)1具备方形壳体2,在该方形壳体2内收容有极板组3。在方形壳体2的规定部位设有未图示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而且,在方形壳体2内填充有在有机溶剂中混合锂盐而成的电解液。
[0037] 极板组3具备锯齿形弯折的隔板4,以及交互地插入该隔板4的各齿谷槽4a内的正极板5和负极板6。正极板5和负极板6以在彼此之间夹装有隔板4的方式交互地重合,成为隔板4叠成扁平的状态。正极板5和负极板6具备从隔板4向互为相反的一侧突出的引线部5a、6a,各极的引线部5a、6a分别成束。并且正极板5的引线部5a与上述正极端子相连,负极板6的引线部6a与上述负极端子相连。
[0038] 制造这种结构的极板组3的制造装置10如以下所说明的那样至少具备锯齿形弯折机构,极板插入机构,供给机构,以及加压机构。
[0039] 如图3(a)所示,锯齿形弯折机构具有沿竖直方向锯齿状排列的多个引导棒(引导部件)11,若隔板4配置在该引导棒11的一方的列12A与另一方的列12B之间,则如图3(b)所示,使引导棒11在列12A、12B彼此之间沿水平方向相交叉,使隔板4锯齿形弯折。
[0040] 引导棒11设有与相对于隔板4供给的正负极板5、6的张数相同的根数或其以上的根数。这些多根的引导棒11在未图示的基台上沿垂直方向以二列12A、12B分别水平地排列。而且,引导棒11排列成在列12A、12B之间为锯齿形、即在竖直方向上为锯齿形。这些引导棒11分别以悬臂状支撑在设在每列12A、12B上的纵框架13、14上。
[0041] 而且,锯齿形弯折机构具备驱动部,用于若隔板4配置在引导棒11的一方的列12A与另一方的列12B之间,则使引导棒11在列12A、12B彼此之间相交叉而使隔板4锯齿形弯折。该驱动部例如由滚珠丝杠和使滚珠丝杠旋转的马达等构成。另外,由于这样由滚珠丝杠、马达等构成的驱动部是通常的进给机构,所以省略了图示。
[0042] 而且,在制造装置10的未图示的基台上,设有从下方承接锯齿形弯折的隔板4的能够移动的底板15。在底板15的附近设有把持隔板4的始端的夹件16,所述夹件16不对底板15产生干涉地能够移动。在底板15的上方设有卷取有隔板4的卷辊17。卷辊17能够旋转地保持成在隔板4的送出方向上尽量不施加负荷。这样一来,在隔板4的锯齿形弯折的部位所产生的张力降低。而且,在隔板4的走行路径上设有切断器18,用于将从卷辊17送出的隔板4在所希望的部位切断。
[0043] 极板插入机构具备极板运送部件20,所述极板运送部件20具有规定张数的正极板5或负极板6所载置的多个极板运送托盘19。通过使极板运送部件20的各极板运送托盘19向隔板4的各齿谷槽4a(参照图2)内移动,将正极板5和负极板6交互地插入各齿谷槽4a内。在本实施方式中,极板插入机构具备运送正极板5的第1极板运送部件(正极板用极板运送部件)20A,和运送负极板6的第2极板运送部件(负极板用极板运送部件)20B。第1极板运送部件20A具备个数与极板组3所必须的正极板5的张数相同的极板运送托盘19。第1极板运送部件20A的各极板运送托盘19水平地配置在构成一方的列12A的引导棒11的后方,其后端通过支撑框架21A连结在一起。同样,第2极板运送部件20B也具备多个极板运送托盘19。第2极板运送部件20B的极板运送托盘19水平地配置在构成另一方的列12B的引导棒11的后方,其后端通过支撑框架21B连结在一起。
[0044] 各支撑框架21A、21B分别与能够在正极板5或负极板6的运送方向上伸缩的活塞、气缸装置22的活塞杆22a相连。而且,各活塞、气缸装置22分别设置在能够在正极板5或负极板6的运送方向上往返移动的往返台23上。
[0045] 各往返台23构成为能够通过由滚珠丝杠等构成的驱动部沿水平方向移动。具体地说,各往返台23与旋合在作为能够旋转地设置在基台上的进给丝杠的滚珠丝杠24上的螺母25相连。滚珠丝杠24通过未图示的马达旋转。若滚珠丝杠24旋转,则第1以及第2极板运送部件20A、20B分别移动,各极板运送托盘19汇总地向隔板4的各齿谷槽4a内供给。
[0046] 另外,在极板运送托盘19的左右两侧(与极板运送托盘19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两侧),设有与隔板4的缘部抵接的一对推压部件26。推压部件26具体地说是作为与从各极板运送托盘19的左右两侧突出的正极板5以及负极板6的缘部抵接的一对纵棒构成的,并安装在各往返台23上。因此,若往返台23因滚珠丝杠24的旋转而移动,则推压部件26也与极板运送部件20一同往返移动。并且若在各极板运送托盘19进入到隔板4的齿谷槽4a内后各活塞、气缸装置22收缩动作,则各极板运送托盘19向齿谷槽4a之外后退,但推压部件26留在前进的位置。这样一来,正极板5以及负极板6的移动被推压部件26限制而残留在隔板4的齿谷槽4a内。
[0047] 这样,通过极板运送部件20将正极板5以及负极板6汇总地插入隔板4的各齿谷槽4a,能够缩短生产间隔时间。
[0048] 另外,虽然也可以使极板运送部件20在引导棒11对隔板4的锯齿形弯折后移动,但优选引导棒11在列12A、12B彼此之间相交叉,在使隔板4锯齿形弯折的同时移动。这样一来,能够使隔板4锯齿形弯折并将正极板5以及负极板6插入隔板4的各齿谷槽4a内,生产间隔时间进一步缩短。
[0049] 供给机构如图4所示,例如具有卡装部件(正极板用或负极板用卡装部件)50,规定张数的正极板5或负极板6载置在所述卡装部件上,将载置在卡装部件50上的规定张数的正极板5或负极板6汇总地向极板运送部件20的各极板运送托盘19供给。另外,图4以及图5中例示了搭载了正极板5的卡装部件(正极板用卡装部件)50。
[0050] 卡装部件50与第1极板运送部件20A以及第2极板运送部件20B(参照图3)的各自相对应地设置。各卡装部件50具备保持正极板5或负极板6的多层的极板保持部51。极板保持部51与极板运送部件20的各极板运送托盘19相对应地设有多层。各极板保持部51由固定在支柱52上的一对支撑板53构成,在支撑板53之间设有规定宽度的缝隙部54。而且,如图5所示,在支撑板53上沿着缝隙部54形成有正极板5或负极板6等所插入的引导槽55。
[0051] 而且,供给机构具备挤压部件56,将载置在这种卡装部件50上的正极板5或负极板6的缘部朝向极板运送部件20挤压。挤压部件56是作为与正极板5以及负极板6的缘部抵接的纵棒构成的,设成能够在一对支撑板53之间的缝隙部54内移动。即、挤压部件56构成为以比缝隙部54稍窄的宽度形成,能够通过未图示的活塞、气缸装置等驱动机构直线移动。而且,卡装部件50和挤压部件56搭载在未图示的移动台上,如后所述,能够通过机械臂等在将正极板5以及负极板6搭载在卡装部件50上的极板搭载部,和极板运送部件20之间移动地构成。
[0052] 并且在本发明中,通过由这样构成的供给机构相对于极板运送部件20的各极板运送托盘19汇总地供给规定张数的正极板5或负极板6,在谋求了生产间隔时间的进一步缩短的同时,谋求了极板组3的品质提高。
[0053] 加压机构是作为能够在基台上沿垂直方向升降的推进器27构成的,在正负极板5、6的层叠方向上挤压隔板4使其扁平。推进器27在正极板5以及负极板6的移动被推压部件26限制的状态下在这些极板5、6的层叠方向上挤压隔板4。这样一来,隔板4以夹着正极板5和负极板6的状态被压挤而成为扁平,形成规定厚度的扁平形状的极板组3。
[0054] 以下,参照图6~图10对这种结构的制造装置10制造极板组3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0055] 首先,如图6所示,隔板4配置在锯齿状排列的引导棒11的一方的列12A与另一方的列12B之间,隔板4的顶端被夹件16把持。隔板4从卷辊17(参照图3)送出,以比较小的张力沿竖直方向架在引导棒11的列12A、12B之间。
[0056] 在该状态下,引导棒11的列12A、12B朝向隔板4一侧水平地移动,引导棒11在列彼此之间相交叉。这样一来,如图7所示,隔板4锯齿形弯折,在隔板4上同时形成一个极板组3所必须的个数的齿谷槽4a。即、通过用引导棒11推压隔板4,隔板4锯齿形弯折(锯齿形弯折工序)。
[0057]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引导棒11这样与每一列12A、12B一同水平方向移动的同时,第1以及第2极板运送部件20A、20B以及推压部件26也朝向隔板4水平方向移动。这样一来,预先搭载在第1极板运送部件20A的各极板运送托盘19上的正极板5,以及预先搭载在第2极板运送部件20B的各极板运送托盘19上的负极板6交互地插入锯齿形弯折的隔板4的各齿谷槽4a内(层叠体形成工序)。
[0058] 然后,从隔板4的各齿谷槽4a内拔出引导棒11(拔去工序)。之后,通过在留有推压部件26、第1以及第2极板运送部件20A、20B向离开隔板4的方向移动的同时使推进器27下降,正极板5和负极板6经由隔板4交互地层叠的层叠体在正极板5与负极板6的层叠方向上朝向底板15被强力挤压(挤压工序)。即、层叠体在正极板5、负极板6的层叠方向上被挤压,并且第1以及第2极板运送部件20A、20B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图7(a)中双点划线所示)。这样一来,形成正极板5和负极板6经由隔板4交互地层叠的扁平形状的层叠体。
[0059] 另外,在将引导棒11从隔板4的各齿谷槽4a内拔去之际,可以用推进器27轻轻挤压隔板4。这样一来,能够抑制随着引导棒11的拔去而隔板4的锯齿状折曲形状的崩溃。而且,虽然在将引导棒11从隔板4的各齿谷槽4a内拔去的工序之后进行层叠体的挤压工序及将第1以及第2极板运送部件20A、20B返回到原来的位置的工序,但也可以在将第1以及第2极板运送部件20A、20B返回到原来的位置的工序之后进行将引导棒11从隔板4的各齿谷槽4a内拔去的工序。
[0060] 而且,在形成了扁平形状的层叠体之后,隔板4的顶端从夹件16中解脱,隔板4的后端被切断器18切断而形成极板组3。进而,该极板组3被收纳在电池的壳体2内而形成方形电池1。
[0061] 在此,在第1以及第2极板运送部件20A、20B的各极板运送托盘19上,如上所述,通过用挤压部件56挤压搭载在卡装部件50的各支撑板53上的正极板5或负极板6,这些正极板5或负极板6汇总地供给(极板供给工序)。
[0062] 在构成卡装部件50的各极板保持部51的支撑板53上,在设在与极板运送部件20分离的位置上的极板搭载部(未图示)上分别搭载有正极板5或负极板6。并且,在开始极板组3的制造时,成为预先在卡装部件50上搭载了规定张数的正极板5或负极板6的状态。另外,正极板5或负极板6向极板搭载部上的卡装部件50上的搭载方法未特别限定。例如,只要用机械臂等吸附保持保管在极板搭载部上的正极板5或负极板6并载置在卡装部件50的各支撑板53上即可。
[0063] 若开始极板组3的制造方法,则如图8所示,载置着正极板5或负极板6的卡装部件50移动到接近各极板运送部件20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如图9所示,使棒状的挤压部件56朝向缝隙部54滑动。这样一来,载置在各卡装部件50上的规定张数的正极板5或负极板6被挤压部件56推出,汇总地向第1或第2极板运送部件20A、20B的各极板运送托盘19供给。
[0064] 这样一来,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向各极板运送托盘19供给正极板5或负极板6,大幅度缩短生产间隔时间。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用棒状的挤压部件56挤压搭载在卡装部件50上的多个正极板5或负极板6,汇总地向极板运送部件20的各极板运送托盘19供给。因此,能够将各正极板5或负极板6以高精度定位的状态相对于各极板运送托盘19载置。这样一来,向隔板4的各齿谷槽4a内插入的正极板5以及负极板6的位置精度提高,进而能够提高极板组3的品质。
[0065] 而且,在将正极板5以及负极板6向各极板运送托盘19供给之际,优选通过挤压部件56挤压正极板5以及负极板6的与引线部5a、6a不同的缘部、特别是与引线部5a、6a相反一侧的缘部。这样一来,能够抑制因挤压部件56的挤压而产生的正极板5以及负极板6的变形,良好地向各极板运送托盘19供给正极板5以及负极板6。
[0066] 另外,相对于极板运送部件20供给了正极板5或负极板6的各卡装部件50再次向极板搭载部移动,载置在之后制造的极板组3中使用的正极板5或负极板6。这样一来,在之后开始极板组3的制造之际,成为在卡装部件50上预先搭载了规定张数的正极板5或负极板6的状态。即、在用于制造前一个的极板组3所进行的挤压后述的正极板5和负极板6交互地重合的层叠体的挤压工序之前,使作为用于制造其后的极板组3的工序而将正极板5或负极板6载置在卡装部件50上的极板载置工序完成。例如,在极板组3所具备的极板5、6的张数多的情况下等,还要考虑在开始之后的极板组3的制造之前,正负极板5、6向卡装部件50上的载置来不及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相对于各极板运送部件20具备多台卡装部件50。即、分别准备多台正极板用和负极板用的卡装部件50,将正极板5或负极板6载置在与前一个的极板组3的制造工序中使用的卡装部件50不同的卡装部件50上。这样一来,在开始之后的极板组3的制造之前,能够将规定张数的正极板5或负极板6载置在卡装部件50上,更可靠地缩短生产间隔时间。
[0067] (实施方式2)
[0068]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极板组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制造装置的概略图。另外,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0069] 如图10所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极板组3A是作为具备锯齿形弯折的连续状的重叠体40,和插入该重叠体40的各齿谷槽40a内的正极板5的扁平形状的层叠体构成的。重叠体40是用两张隔板4A夹着负极板6A而成的层叠体。因此,插入重叠体40的各齿谷槽40a内的正极板5经由隔板4A与负极板6A对峙。
[0070] 另外,在这种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也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正极板5和负极板6A上设有以互为相反的朝向从隔板4A突出的引线部5a、6a(参照图2)。并且,各极的引线部5a、6a分别成束,并分别与方形壳体2(参照图1)的未图示的正极端子以及负极端子相连。
[0071] 如图11所示,制造这种极板组3A的制造装置10A与实施方式1中的装置同样,是具有锯齿状排列的多根引导棒11和其它的结构,但在引导棒11的一方的列12A与另一方的列12B之间插入重叠体40。而且,第1以及第2极板运送部件20A、20B各自将正极板5向重叠体
40的齿谷槽40a内运送。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制造装置10A除了这些点之外是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制造装置10同样的结构。
[0072] 在这种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制造装置10A中,只要在重叠体40上形成仅插入正极板5的齿谷槽40a即可。因此,在制造性能与实施方式1的极板组3同样的极板组3A的情况下,重叠体40的齿谷槽40a的数量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比半数则足以。因此,引导棒11及极板运送托盘19的个数均能够减半,进而能够进一步缩短生产间隔时间。
[0073] (其它实施方式)
[0074]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
[0075]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正负极板从卡装部件向各极板运送托盘的供给方法,对用挤压部件挤压搭载在卡装部件上的正负极板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能够将极板汇总地向各极板运送托盘供给,则其方法并未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从极板运送托盘一侧把持卡装部件上的正负极板,将极板从卡装部件上拉出到极板运送托盘上。
[0076] 而且,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方形电池的一例例示了锂离子蓄电池,但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锂离子蓄电池以外的电池及原电池等。进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使引导棒在列彼此之间相交叉之际使双方的列移动,但即使是使一方的列的引导棒停止而使另一方的列的引导棒移动,也能够进行同样的锯齿形弯折。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减少使引导棒的列移动的驱动部而降低成本。而且,引导棒及极板运送托盘等的个数增减自如,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