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磁感取向硅钢及其生产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461025.2

文献号 : CN10380591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章华兵李国保储双杰胡卓超沈侃毅杨勇杰张毅曹伟章培莉

申请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高磁感取向硅钢及其生产方法,其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 0.035~0.120%,Si 2.5~4.5%,Mn 0.05~0.20%,S 0.005~0.050%,Als 0.015~0.035%,N 0.003~0.010%,Sn 0.03~0.30%,Cu 0.01~0.50%,V≤0.0100%,Ti≤0.0100%,Sb、Bi、Ni和Mo中一种以上,Sb+Bi+Nb+Mo:0.0025~0.0250%;(Sb/121.8+Bi/209.0+Nb/92.9+Mo/95.9)/(Ti/47.9+V/50.9)=0.1~15;其余为Fe和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在不新增设备的前提下,通过对钢种成分的设计,使铸坯中析出的夹杂物形态发生改变,尺寸粗大的夹杂物数量减少,相比传统高磁感取向硅钢的制造,可以降低铸坯加热温度100~150℃,且最终成品磁性能稳定,其典型磁感B8≥1.90T。

权利要求 :

1.一种高磁感取向硅钢,其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35~0.120%,Si:2.5~4.5%,Mn:0.05~0.20%,S:0.005~0.050%,Als:0.015~0.035%,N:0.003~0.010%,Sn:0.03~0.30%,Cu:0.01~0.50%,V:≤0.0100%,

Ti:≤0.0100%,微量元素Sb、Bi、Ni和Mo中一种以上,Sb+Bi+Nb+Mo:

0.0025~0.0250%;同时满足下列公式:(Sb/121.8+Bi/209.0+Nb/92.9+Mo/95.9)/(Ti/47.9+V/50.9)=0.1~15;

其余为Fe和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磁感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冶炼、浇铸

采用转炉或电炉炼钢,钢水经二次精炼和连铸后获得铸坯,钢水的过热度5~25℃,浇铸速度0.5~2.0m/min;

2)铸坯加热

加热温度1200~1330℃,加热时间150~600min;

3)热轧,常规热轧;

4)常化退火

对热轧卷进行常化退火,常化退火后进行冷却,冷却速度10~100℃/sec;

5)冷轧

冷轧到成品板厚度,冷轧压下率≥85%;

6)脱碳退火

升温速度、脱碳气氛及脱碳露点按常规设定,脱碳温度800~900℃,时间80~160sec;

7)MgO涂层及高温退火对上述脱碳退火的钢板进行MgO涂层和在罩式炉或环形炉中进行常规高温退火;

8)绝缘涂层

在高温退火板表面涂敷绝缘涂层,并经热拉伸平整退火得到磁性优良的高磁感取向硅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磁感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冷轧过程中还包含中间退火。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磁感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6)脱碳退火后进行渗氮处理,渗入氮含量50~260pp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磁感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铸坯的加热温度1050~1150℃。

说明书 :

一种高磁感取向硅钢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取向硅钢及其生产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高磁感取向硅钢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高磁感取向硅钢的基本化学成分为Si 2.0~4.5%,C 0.03~0.10%,Mn0.03~0.2%,S 0.005~0.050%,Als(酸溶铝)0.02~0.05%,N 0.003~0.012%,有的成分体系还含有Cu、Mo、Sb、B、Bi等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3] 传统高磁感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为:首先用转炉(或电炉)炼钢,经二次精炼及合金化,连铸成铸坯;接着铸坯在专用高温加热炉内加热到约1400℃,并保温45min以上,使有利夹杂物充分固溶;然后进行热轧,层流冷却后卷取,在热轧板常化过程中硅钢基体内析出细小弥散的第二相质点,获得有效抑制剂;再将热轧板冷轧到成品厚度后脱碳退火,把钢板中的[C]脱到不影响成品磁性能的程度(一般应在30ppm以下),并涂布以MgO为主要成分的退火隔离剂;再次进行高温退火,在高温退火过程中,钢板发生二次再结晶、形成硅酸镁底层并完成净化处理(除去钢中的S、N等对磁性能有害的元素),获得取向度高、铁损低的高磁感取向硅钢;最后经过涂布绝缘涂层和拉伸退火,得到商业应用形态的取向硅钢产品。
[0004] 传统生产方法以MnS+AlN为抑制剂。抑制剂来源于铸坯中固有的夹杂物,这些夹杂物在炼钢浇铸过程中形成,且尺寸普遍粗大。为了获得稳定的磁性能,必须使铸坯中粗大MnS等抑制剂充分固溶,加热温度最高需达到1400℃,这是传统加热炉的极限水平。此外,由于加热温度高,铸坯烧损大、加热炉需频繁修补,利用率低。同时,能耗高,热轧卷的边裂大,致使冷轧工序生产困难,成材率低,成本也高。
[0005] 为了降低铸坯加热温度,必须在抑制剂中排除MnS或弱化MnS的作用,而以AlN、Cu2S等取而代之。这是因为,AlN和Cu2S等固溶温度比MnS低,更适合实现低温加热。但当铸坯加热温度降低至一定温度后,会导致抑制剂的不充分固溶,难以稳定获得高磁感取向硅钢。
[0006] 目前典型的降低铸坯加热温度的工艺路径可概括为:
[0007] (1)AlN+后期渗氮工艺:在炼钢时添加微量铝元素,主要用于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其成分要求S的质量分数<0.007%,在脱碳退火后进行渗氮处理。该工艺主要特点为,在脱碳退火后钢带需经750℃×30sec的渗氮处理。高温退火升温过程中形成(A1,Si)N质点,在二次再结晶发生前阻碍初次晶粒长大。脱碳退火后初次晶粒的合适尺寸为18~30μm。该工艺可以将铸坯加热温度降低至1200℃以下,是目前取向硅钢工业生产中铸坯加热所采用的最低温度。但该工艺对炼钢成分、初次晶粒尺寸及渗氮均一性等过程参数要求高,稳定控制磁性能的难度大。此外,脱碳后渗氮也增加了底层的控制难度。
[0008] (2)加Cu先天抑制剂工艺:以Cu2S作为主要抑制剂,Cu2S经1250~1300℃加热实现完全固溶。热轧过程中析出的细小弥散Cu2S质点起到抑制剂作用,而热轧板中残存的粗大MnS颗粒不起抑制作用。但无法稳定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
[0009] 综上可以看出,目前成熟的高磁感取向硅钢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类:高温工艺(以MnS+AlN为抑制剂)和低温工艺(AlN+渗氮处理)。其中,高温工艺的最大不足是铸坯加热温度过高,生产成本高;低温工艺的最大不足在于铸坯中夹杂物形态(AlN、MnS或CuxS)很难控制,导致后续退火工艺窗口窄,稳定控制磁性能与底层质量的难度大。
[0010]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38107A公开了一种“高磁通密度低铁损晶粒取向的电磁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其含有Si:2.5~4.0wt%,Al:0.005~0.06wt%,并且该钢板的各个晶粒之中,按面积率计,至少95%由直径为5~50mm的粗大的二次再结晶晶粒组成,其(001)轴相对于该钢板的轧制方向在5°以内,而(001)轴相对于板面垂直方向在5°以内;在这种粗大的二次再结晶晶粒中或者晶界中,存在直径为0.05~2mm的细小晶粒,其(001)轴与粗大的二次晶粒的(001)轴的相对角度在2~30°。
[0011] 日本专利公开号JP8232020A公开了一种“方向性电磁钢片的制造方法”,其涉及一种生产廉价优异磁性的硅钢片的制造,其步骤包括特定轧制速度的冷连轧和退火,调节至特定ppm的总氮含量,然后完成退火。该钢片的重量百分配比为C:0.001~0.09%,硅:2~4.5%,酸溶铝:0.01~0.08%,N:0.00010.004%,独立或总数S和(或)硒:0.008~0.06%,铜:0.01~1%,锰:0.01~0.5%,少量的Bi、P、Sn、Pb、B、V、铌等,余量为Fe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冷轧硅钢的冷连轧率为75~95%,退火温度为800~1000℃,退火时间为1300秒,总氮含量为50~1000ppm。

发明内容

[0012]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磁感取向硅钢及其生产方法,在不新增设备的前提下,通过对钢种成分的设计,使铸坯中析出的夹杂物形态发生改变,尺寸粗大的夹杂物数量减少,相比传统高磁感取向硅钢的制造,可以降低铸坯加热温度100~150℃,且最终成品磁性能稳定,其典型磁感B8≥1.90T。
[0013]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0014] 本发明添加微量元素Sb、Bi、Nb、Mo,并控制V、Ti的总量,使铸坯中析出的夹杂物形态发生改变,尺寸粗大的夹杂物数量减少,细小、弥散夹杂物数量增加,以此降低铸坯加热温度,从而获得磁性能稳定性好的高磁感取向硅钢。
[0015] 具体地,本发明的一种高磁感取向硅钢,其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35~0.120%,Si:2.5~4.5%,Mn:0.05~0.20%,S:0.005~0.050%,Als:0.015~0.035%,N:0.003~0.010%,Sn:0.03~0.30%,Cu:0.01~0.50%,V≤0.0100%,Ti≤0.0100%,微量元素Sb、Bi、Ni和Mo中一种以上,Sb+Bi+Nb+Mo:0.0025~0.0250%;同时满足下列公式:(Sb/121.8+Bi/209.0+Nb/92.9+Mo/95.9)/(Ti/47.9+V/50.9)=0.1~15;其余为Fe和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
[0016] 对于传统取向硅钢而言,抑制剂来源于板坯中已有的夹杂物,这些夹杂物在炼钢浇铸过程中形成。铸坯必须在高温下加热使这些夹杂物充分固溶,固溶的夹杂物在热轧轧制过程中弥散析出,随后通过常化退火调整夹杂物形态,使其细小弥散分布。析出的细小夹杂物作为二次再结晶所需要的有效抑制剂,也对初次再结晶的晶粒尺寸及其均一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对最终成品的磁性能有重要影响。
[0017] 通常,钢水在冷却成铸坯的过程中,会产生尺寸粗大的夹杂物,经分析粗大夹杂物为MnS+AlN复合夹杂物,参见图1,其给出一典型的粗大夹杂物的形态及组成可以说明上述观点。根据能谱分析法结果,位置1处主要为Mn、S、Ti元素,位置2、3、4、5、6、7、8、9、10只含有Al、N元素。
[0018] 相比细小弥散的夹杂物,粗大的夹杂物固溶温度高。为了使最终成品的磁感B8≥1.88T,这些粗大夹杂物必须在板坯加热过程中充分固溶,因此针对传统取向硅钢,所需要的板坯加热温度高。
[0019] 传统取向硅钢铸坯如果没有经过充分加热,粗大夹杂物难以充分固溶,没有固溶的夹杂物经热轧及常化退火后仍会保持粗大的形态。由于粗大夹杂物抑制力弱,一方面导致初次晶粒尺寸不均匀,另一方面二次再结晶时的抑制能力弱,这都会使得二次再结晶不完善,因此最终成品磁性能差。
[0020] 本发明在炼钢过程中加入微量的Sb、Bi、Nb或Mo,并控制Ti、V的含量,使铸坯中析出的夹杂物形态发生改变,尺寸粗大的夹杂物数量减少,细小、弥散的夹杂物数量增加。
[0021] 这是因为,微量元素可优先形成微量元素的碳、氮化合物,减少了TiN、TiC或VN的数量,使得铸坯中以TiN、TiC或VN为核心的MnS+AlN复合夹杂物数量大为减少。TiN、TiC或VN可以作为MnS的形核核心,优先析出MnS,继而AlN以MnS为核形成MnS+AlN复合夹杂物,这种复合夹杂物尺寸粗大,约为0.5~3.0μm,而细小弥散析出的AlN夹杂物尺寸小于400nm。如图1所示,其给出一典型的粗大夹杂物的形态及组成可以说明上述观点。
[0022]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关于微量元素间的比例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当Sb、Bi、Nb、Mo含量不足或V、Ti含量高时,无添加效果,当Sb、Bi、Nb、Mo含量过高时,碳氮化物析出量多,而细小AlN析出量少,也会使磁性能变坏。微量元素含量过高,还会使冷轧加工性能变差。
[0023] 本发明在炼钢过程中加入微量的锑(Sb)、铋(Bi)、铌(Nb)或钼(Mo),并控制Ti、V的含量,可以使铸坯中尺寸粗大的夹杂物数量减少,细小、弥散的夹杂物数量增加。由于细小夹杂物更易固溶,因此可以降低铸坯的固溶温度。
[0024] 还需要指出的是,微量元素形成的碳、氮化合物可作为辅助抑制剂,有利于磁性能的稳定,参见图2。
[0025] 本发明的高磁感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26] 1)冶炼和浇铸
[0027] 采用转炉或电炉炼钢,钢水经二次精炼和连铸后获得铸坯,钢水的过热度5~25℃,浇铸速度0.5~2.0m/min;
[0028] 2)铸坯加热
[0029] 加热温度1200~1330℃,加热时间150~600min;
[0030] 3)热轧,常规热轧;
[0031] 4)常化退火
[0032] 对热轧卷进行常化退火,常化退火后进行冷却,冷却速度10~100℃/sec;
[0033] 5)冷轧
[0034] 冷轧到成品板厚度,冷轧压下率≥85%;
[0035] 6)脱碳退火
[0036] 升温速度、脱碳气氛及脱碳露点按常规设定,脱碳温度800~900℃,时间80~160sec;
[0037] 7)MgO涂层及高温退火
[0038] 对上述脱碳退火的钢板进行MgO涂层和在罩式炉或环形炉中进行常规高温退火;
[0039] 8)绝缘涂层
[0040] 在高温退火板表面涂敷绝缘涂层,并经热拉伸平整退火得到磁性优良的高磁感取向硅钢。
[0041] 进一步,步骤5)冷轧过程中还包含中间退火。
[0042] 另外,所述的步骤6)脱碳退火后进行渗氮处理,渗入氮含量50~260ppm。
[0043] 另外,若进行渗氮处理,所述的铸坯的加热温度可以为1050~1150℃。
[0044] 在本发明制造方法中:
[0045] 本发明采用转炉或电炉炼钢,钢水经二次精炼和连铸后,获得铸坯。为了控制铸坯内夹杂物形态并保证稳定浇注操作,要求浇注时中间包内钢水的过热度5~25℃,同时控制铸坯的浇注速度介于0.5~2.0m/min。
[0046] 添加Sb、Bi、Nb、Mo后,铸坯加热温度可以适当降低。为了保证铸坯中的夹杂物能够充分固溶,铸坯加热温度介于1200~1330℃。加热时间可以控制在150~600min内。
[0047] 由于本发明的核心是细化铸坯中的夹杂物尺寸,因此发明点同样适用于渗氮法低温工艺取向硅钢的铸坯生产。后工序进行渗氮处理,则铸坯的加热温度可以进一步降低至1150℃以下。
[004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49] 本发明通过在炼钢过程中添加微量元素并控制相应杂质元素的含量,使铸坯中析出的夹杂物形态发生改变,尺寸粗大的夹杂物数量减少,细小弥散的夹杂物数量增加。相比传统的高磁感取向硅钢,可以降低铸坯加热温度100~150℃,且最终成品磁性能稳定,其典型磁感B8≥1.90T。

附图说明

[0050] 图1为铸坯中粗大夹杂物的形态及组成(×30000倍)。
[0051] 图2为磁性能与微量元素间的关系。
[0052]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铸坯中粗大夹杂物的照片(×300倍)。
[0053] 图4为比较例12未添加微量元素的铸坯中粗大夹杂物的照片(×300倍)。

具体实施方式

[0054]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0055] 表1所示为本发明高磁感取向硅钢实施例的成分。表2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和比较例的铸坯中粗大夹杂物数量。表3为本发明高磁感取向硅钢实施例的生产方法及成品磁感B8。
[0056] 实施例1
[0057] (1)按照如表1所示的成分配比进行冶炼,按过热度为5~15℃,浇铸速度为1.3m/min进行浇铸,获得铸坯;
[0058] (2)将铸坯按表3所述的铸坯加热制度加热;
[0059] (3)热轧至2.3mm的热轧板;
[0060] (4)常化退火;
[0061] (5)冷轧到成品厚度0.30mm;
[0062] (6)脱碳退火,脱碳温度为810~880℃,脱碳时间为80~160s,将钢板中的[C]含量降到30ppm以下;
[0063] (7)在钢板上涂覆MgO涂层后在气氛为100%H2、温度为1200℃的条件下进行20小时的高温退火;
[0064] (8)开卷后涂敷绝缘涂层以及热拉伸平整退火后得到高磁感取向硅钢。
[0065] 表1单位:重量百分比
[0066]
[0067] 备注:序号1-11为实施例,序号12-17为比较例。
[0068] 表2显示了实施例1-11和比较例12-17的铸坯中粗大夹杂物数量。采用非水电解提取-电镜观察法分析铸坯中的夹杂物数量。观察10个2500倍的视场,得到每一视场内的粗大夹杂物数量后求平均值。
[0069] 表2
[0070]序号 铸坯中粗大夹杂物数量 备注
1 1 对应图3
2 2
3 4
4 1
5 3
6 4
7 3
8 2
9 1
10 2
11 5
12 24 对应图4
13 19
14 17
15 16
16 13
17 21
[0071] 图3给出表1中实施例1对应的铸坯中粗大夹杂物的照片(×300倍)。图4给出表1中比较例12对应的铸坯中粗大夹杂物的照片(×300倍)。
[0072] 表3
[0073]
[0074]
[0075] 由表2、表3可见,采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铸坯中的粗大夹杂物数量明显减少,铸坯中夹杂物的充分固溶温度降低约100~150℃。在降低铸坯加热温度的条件下,也能获得磁性能稳定的高磁感取向硅钢。当成分符合本发明要求时,如果进行渗氮处理,即使铸坯加热温度降低至≤1125℃时,也可以获得高磁感取向硅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