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二氟-3,4-二氢异喹啉衍生物的制造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80045844.7

文献号 : CN10381402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梅谷豪毅近藤信弘梶野史惠

申请人 : 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大量、简便且有效率地制造4,4-二氟-3,4-二氢异喹啉衍生物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是通式(1)表示的4,4-二氟-3,4-二氢异喹啉衍生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使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与氟化氢反应。

权利要求 :

1.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使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与氟化氢反应,式中,R1及R2各自独立地表示也可被卤素原子、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或者,R1和R2与它们键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也可被卤素原子、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10的环烷基,X表示卤素原子、可被卤素原子、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可被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n表示0~4的整数,Y表示卤素原子、可被卤素原子、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可被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

6的烷氧基,m表示0~6的整数,

式中,R1、R2、X、Y、n及m与上述含义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使通式(3)表示的化合物与溴化剂反应而得到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式中,R1、R2、X、Y、n及m与权利要求1中含义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R1及R2各自独立地表示也可被卤素原子、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n=0,m=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R1及R2各自独立地表示也可被卤素原子、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n=0,m=0。

说明书 :

4,4-二氟-3,4-二氢异喹啉衍生物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4,4-二氟-3,4-二氢异喹啉衍生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出于防除农园艺用的作物的病害的目的,提出了多种药物。例如,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含有通式(1)表示的4,4-二氟-3,4-二氢异喹啉衍生物的药物,已知它们作为农园艺用杀菌剂有用。因此,能以工业规模提供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方法是重要的。
[0003]
[0004] (式中,R1及R2各自独立地表示也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或者,R1和R2与它们键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也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10的环烷基,X表示卤素原子、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n表示0~4的整数,Y表示卤素原子、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m表示0~6的整数。)
[0005]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中,没有记载上述通式(1)表示的4,4-二氟-3,4-二氢异喹啉衍生物的具体的合成方法。当制造上述化合物组时,将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通式(4)表示的异喹啉-4(3H)-酮衍生物的酮基脱氧氟化的方法是有效率的。
[0006]
[0007] (式中,R1、R2、X、Y、n及m与上述含义相同。)如比较例所示,使用作为用于脱氧氟化的代表试剂的(二乙氨基)三氟化硫(参见非专利文献1)进行与通式(4)表示的化合物的反应,结果,反应进行缓慢,而且收率也低,为28.9%。另外,由于(二乙氨基)三氟化硫的反应性高,所以还存在在大量生产中处理困难的缺点。
[0008] 在这样的背景下,迫切希望开发出一种能够简便地合成4,4-二氟-3,4-二氢异喹啉衍生物、并且能够实施工业规模下的生产这样的制造方法。
[0009]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5/70917号公报
[0010]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1/77514号公报
[0011] 非专利文献1:有机化学期刊(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J.Org.Chem.),第40卷,574-578页(1975).

发明内容

[0012] 提供4,4-二氟-3,4-二氢异喹啉衍生物的简便且有效率的制造方法。
[0013]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使3,4-二氢异喹啉衍生物与溴化剂反应而转化为4,4-二溴-3,4-二氢异喹啉衍生物后,使该4,4-二溴-3,4-二氢异喹啉衍生物与氟化氢反应,由此可制造目标4,4-二氟-3,4-二氢异喹啉衍生物。该方法可简便且有效率地供给4,4-二氟-3,4-二氢异喹啉衍生物,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14] 即,本发明为:
[0015] [1]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使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与氟化氢反应。
[0016]
[0017] (式中,R1及R2各自独立地表示也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或者,R1和R2与它们键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也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10的环烷基,X表示卤素原子、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n表示0~4的整数,Y表示卤素原子、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m表示0~6的整数。)
[0018]
[0019] (式中,R1、R2、X、Y、n及m与上述含义相同。)
[0020] [2][1]所述的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使通式(3)表示的化合物与溴化剂反应而得到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
[0021]
[0022] (式中,R1、R2、X、Y、n及m与上述[1]含义相同。)
[0023] [3][1]所述的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R1及R2各自独立地表示也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n=0,m=0。
[0024] [4][2]所述的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R1及R2各自独立地表示也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n=0,m=0。
[0025] 通过本发明,可提供大量的4,4-二氟-3,4-二氢异喹啉衍生物的制造方法。另外,由于能够以简便的操作高效地制造目标化合物,所以适合作为工业的制造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给出通式(1)的说明。
[0028] 通式(1)中的R1及R2各自独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29] 通式(1)中的R1及R2中的也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中的取代基表示卤素原子及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卤素原子是氟、氯、溴、碘。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表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异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戊氧基、异戊氧基、2-甲基丁氧基、新戊氧基、1-乙基丙氧基、己基氧基、4-甲基戊氧基、3-甲基戊氧基、2-甲基戊氧基、1-甲基戊氧基、3,3-二甲基丁氧基、2,2-二甲基丁氧基、1,1-二甲基丁氧基、1,2-二甲基丁氧基、1,3-二甲基丁氧基、2,3-二甲基丁氧基、
2-乙基丁氧基这样的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4的烷氧基,进一步优选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对取代基的数目没有特别限制,各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30] 通式(1)中的R1及R2中的也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中的烷基表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2-甲基丁基、新戊基、1-乙基丙基、己基、4-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2-甲基戊基、1-甲基戊基、3,3-二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丁基、1,1-二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丁基、1,3-二甲基丁基、2,3-二甲基丁基、2-乙基丁基这样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进一步优选为甲 基或乙基。
[0031] 通式(1)中的R1和R2与它们键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的也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10的环烷基中的取代基与通式(1)中的R1及R2中的也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中的取代基含义相同。对取代基的数目没有特别限制,各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32] 通式(1)中的R1和R2与它们键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的也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10的环烷基中的环烷基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降冰片基这样的碳原子数为3~10的单环或多环环烷基。优选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进一步优选为环戊基。
[0033] 通式(1)中的X中的卤素原子为氟、氯、溴、碘。
[0034] 通式(1)中的X中的也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与通式(1)中的R1及R2中的也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含义相同。
[0035] 通式(1)中的X中的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中的取代基为卤素原子,为氟、氯、溴、碘。对取代基的数目没有特别限制,各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36] 通式(1)中的X中的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中的烷氧基表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异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戊氧基、异戊氧基、2-甲基丁氧基、新戊氧基、1-乙基丙氧基、己基氧基、4-甲基戊氧基、3-甲基戊氧基、
2-甲基戊氧基、1-甲基戊氧基、3,3-二甲基丁氧基、2,2-二甲基丁氧基、1,1-二甲基丁氧基、1,2-二甲基丁氧基、1,3-二甲基丁氧基、2,3-二甲基丁氧基、2-乙基丁氧基这样的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4的烷氧基,进一步优选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
[0037] 通式(1)中的n为0~4的整数。
[0038] 通式(1)中的n为2以上时,X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39] 通式(1)中的Y中的卤素原子与通式(1)中的X中的卤素原子含义相同。
[0040] 通式(1)中的Y中的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与通式(1)中的X中的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含义相同。
[0041] 通式(1)中的Y中的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与通式(1)中的X中的可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含义相同。
[0042] 通式(1)中的m为0~6的整数。
[0043] 通式(1)中的m为2以上时,Y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44] 通式(2)中的R1、R2、X、Y、n及m与通式(1)含义相同。
[0045] 下面,对由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转化为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方法进行说明。
[0046] 反应中使用的氟化氢可以单独使用氟化氢,还可以使用如三乙胺三氟化氢、氟化氢吡啶、氟化氢1,3-二甲基-2-咪唑烷酮这样的利用氢键稳定化过的试剂。只要利用含有氟化氢的试剂使目标反应进行即可,对其形态没有特别限制。
[0047] 氟化氢的使用量相对于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为2当量以上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从经济的观点考虑,优选2当量以上20当量以下。
[0048] 在反应时可以使用溶剂。只要使反应进行就没有特别限制,可使用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剂;乙腈等腈系溶剂;乙酸乙酯、乙酸异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等酰胺系溶剂;1,3-二甲基-2-咪唑烷酮等脲系溶剂;吡啶、三甲基吡啶、三乙胺、三丁胺等碱性溶剂;四氢呋喃、乙醚、二异丙基醚、甲基叔丁基醚等醚系溶剂;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氯系溶剂;己烷、庚烷、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等烃系溶剂等。另外,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以任意比例混合两种以上来使用。
[0049] 使用的溶剂量只要使反应进行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从经济的观点考虑,优选相对于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为2重量倍以上30重量倍以下。
[0050] 反应温度只要使反应进行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为30℃以上、120 ℃以下或溶剂的沸点以下。可在反应状况中适当设定。
[0051] 作为反应的后处理,可将反应混合物与溶解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碳酸氢钾而得到的碱水溶液混合,进行分液操作。此时,根据需要,可追加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剂;乙酸乙酯、乙酸异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剂;乙醚、二异丙基醚、甲基叔丁基醚等醚系溶剂;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等氯系溶剂;己烷、庚烷、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等烃系溶剂等与水不互溶的溶剂。另外,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以任意比例混合两种以上来使用。对于分液的次数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标纯度、产量来实施。
[0052] 上述得到的含有化合物(1)的反应混合物可使用硫酸钠或硫酸镁等干燥剂除去水分,但并非必须。
[0053] 上述得到的含有化合物(1)的反应混合物只要化合物不分解,即可在减压下蒸馏去除溶剂。
[0054] 蒸馏去除溶剂后而得到的含有化合物(1)的反应混合物可利用适当的溶剂通过洗涤、重沉淀、重结晶进行精制。作为使用的溶剂,可举出水或甲醇、乙醇、异丙醇等醇溶剂;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剂;乙酸乙酯、乙酸异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剂;乙醚、二异丙基醚、甲基叔丁基醚等醚系溶剂;己烷、庚烷、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等烃系溶剂等。此时,可使用单独的溶剂或以任意比例混合两种以上而得到的溶剂。此外,还可以利用柱色谱进行精制。根据目标纯度适当设定即可。
[0055] 进而,含有化合物(1)的反应混合物也可以以通式(4)表示的化合物这样的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盐的形式取出。
[0056]
[0057] (式中,R1、R2、X、Y、n及m与通式(1)含义相同,Z表示酸,p为0.5~2。)[0058] 通式(4)中的Z中的酸为盐酸、硫酸、磷酸等无机酸;甲磺酸、对甲苯磺酸、草酸、琥珀酸等有机酸。
[0059] 通式(4)中的p为0.5~2。
[0060] 通式(4)表示的化合物可通过对含有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混合物加入适当的溶剂后加入酸来制备。
[0061] 制备通式(4)表示的化合物时的溶剂可例举水或甲醇、乙醇、异丙醇等醇溶剂;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剂;四氢呋喃、乙醚、二异丙基醚、甲基叔丁基醚等醚系溶剂;乙酸乙酯、乙酸异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剂;己烷、庚烷、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等烃系溶剂等。另外,作为使用形态,可以使用单独的溶剂,也可以使用以任意比例混合两种以上而得到的溶剂,没有特别限制。
[0062] 制备通式(4)表示的化合物时的酸的使用量只要为1当量以上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从经济的观点考虑,为1当量以上15当量以下。
[0063] 就得到的盐而言,酸为1元时p=1或2,酸为2元时p=0.5或1。对盐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单独的盐、或一盐和二盐的混合物。
[0064] 通式(4)表示的化合物可利用适当的溶剂进行洗涤、重沉淀或重结晶。作为使用的溶剂例子,可举出水;甲醇、乙醇、异丙醇等醇溶剂;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剂;四氢呋喃、乙醚、二异丙基醚、甲基叔丁基醚等醚系溶剂;乙酸乙酯、乙酸异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剂;己烷、庚烷、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等烃系溶剂等。此时的溶剂可以是单独的溶剂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溶剂,只要能进行目标操作就没有特别限制。
[0065] 通式(4)表示的化合物可利用碱性物质转化为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碱性物质为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等,可以在将它们溶解在水中的状态下进行使用。另外,根据需要,可使用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剂;乙 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剂;乙醚、二异丙基醚、甲基叔丁基醚等醚系溶剂;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等氯系溶剂;己烷、庚烷、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等烃系溶剂等与水不互溶的溶剂进行萃取。对分液的次数没有特别限制,适当设定即可。得到的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可利用与上述反应后的后处理同样的操作进行洗涤、重沉淀、重结晶、柱色谱等精制。可根据目标纯度适当设定。
[0066] 下面说明得到通式(2)的方法。
[0067] 通式(3)中的R1、R2、X、Y、n及m与通式(1)含义相同。
[0068] 溴化剂可例举1,3-二溴-5,5-二甲基乙内酰脲、N-溴代丁二酰亚胺等。
[0069] 通式(3)表示的化合物可参照专利文献1进行合成。
[0070] 当用溴化剂将通式(3)表示的化合物转化为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时,需要过氧化物或偶氮化物等自由基引发剂或光照射。
[0071] 作为自由基引发剂,只要使目标溴化进行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优选10小时半衰期为90℃以下的物质。
[0072] 作为自由基引发剂过氧化物,可例举过氧化二异丁酰、过氧化新癸酸枯基酯、过氧化二碳酸二正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仲丁酯、过氧化新癸酸1,1,3,3-四甲基丁酯、过氧化二碳酸二(4-叔丁基环己基)酯、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基)酯、过氧化新癸酸叔己酯、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过氧化新庚酸叔丁酯、过氧化新戊酸叔己酯、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过氧化二(3,5,5-三甲基己酰)、二月桂基过氧化物、过氧化-
2-乙基己酸1,1,3,3-四甲基丁酯、过氧化二琥珀酸、2,5-二甲基-2,5-二(2-乙基己酰基过氧化)己烷、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己酯、过氧化二(4-甲基苯甲酰)、过氧化-
2-乙基己酸叔丁酯、过氧化二(3-甲基苯甲酰)与过氧化苯甲酰(3-甲基苯甲酰)与过氧化二苯甲酰的混合物、过氧化二苯甲酰、1,1-二(叔丁基过氧化)-2-甲基环己烷、1,
1-二(叔己基过氧化)-3,3,5-三甲基环己烷等。
[0073] 作为自由基引发剂偶氮化合物,可例举2,2’-偶氮双异丁腈、 2,2’-偶氮双(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双(2-甲基丁腈)、1,1’-偶氮双(环己烷-1-腈)等。
[0074] 自由基引发剂的使用量只要使目标反应进行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从经济的观点考虑,优选0.001当量以上0.30当量以下。
[0075] 溴化剂的使用量只要使目标反应进行即可,没有特别限制,按照溴原子换算为2当量以上即可。从经济的观点考虑,按照溴原子换算,优选2当量以上4当量以下。
[0076] 进行反应时可使用溶剂。作为溶剂的例子,可举出氯苯、二氯苯等氯系苯溶剂;四氯化碳等卤素系溶剂;己烷、庚烷、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等烃系溶剂;乙酸乙酯、乙酸异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剂。
[0077] 反应中使用的溶剂的量只要使反应进行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优选相对于通式(3)表示的化合物为3重量倍以上30重量倍以下。
[0078] 反应温度根据自由基引发剂设定即可,为30℃以上150℃或溶剂的沸点以下。
[0079] 作为反应的后处理,当由溴化剂产生的副产物(例如1,3-二溴-5,5-二甲基乙内酰脲的情况为5,5-二甲基乙内酰脲)析出时,可通过进行过滤操作而除去副产物。
[0080] 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的反应混合物可使用适当的溶剂进行洗涤、重沉淀或重结晶。作为此时使用的溶剂,可例举甲苯、二甲苯、苯、氯苯、二氯苯等苯系溶剂;乙酸乙酯、乙酸异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剂;乙醚、二异丙基醚、甲基叔丁基醚等醚系溶剂;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等氯系溶剂;己烷、庚烷、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等烃系溶剂等。另外,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以任意的比例混合两种以上溶剂。此外,还可以利用柱色谱进行精制。根据目标纯度适当实施即可。
[0081] 用溴化剂由通式(3)表示的化合物转化得到的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通过使其与氟化氢反应,可转化为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0082] 通过上述内容,可高效地制造4,4-二氟-3,4-二氢异喹啉衍生物。
[0083] 实施例
[0084]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表示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它们的限制。将3-(3,3-二甲基-3,4-二氢异喹啉-1-基)喹啉称为化合物(I),将3-(4,4-二溴-3,
3-二甲基-3,4-二氢异喹啉-1-基)喹啉称为化合物(II),将3-(4,4-二氟-3,
3-二甲基-3,4-二氢异喹啉-1-基)喹啉称为化合物(III),将1,3-二溴-5,5-二甲基乙内酰脲称为DBH,将高效液相色谱称为HPLC。
[0085] [比较例1]以3,3-二甲基-1-(喹啉-3-基)异喹啉-4(3H)-酮(以下称为化合物(IV))为底物的化合物(III)的合成
[0086]
[0087] 向化合物(IV)4.57g与二氯甲烷5mL的混合物中加入(二乙氨基)三氟化硫20mL,进行13小时加热回流。空气冷却后,用冰冷却后的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处理反应混合物,然后用二氯甲烷萃取。用饱和食盐水洗涤得到的二氯甲烷层,用硫酸镁干燥,然后减压蒸馏去除溶剂,用色谱法精制得到的残渣,得到目标物(1.42g,收率28.9%)。同时回收原料(2.89g,回收率63.2%)。
[0088] [实施例1]利用DBH进行的化合物(II)的合成
[0089]
[0090] 将化合物(I)4.8g溶解在氯苯48ml中,升温至93℃。加入DBH2.64g和2,2’-偶氮双异丁腈(以下称为AIBN)0.42g进行5分钟搅拌,然后再次加入DBH2.64g和AIBN0.42g进行2小时搅拌。冷却至15℃进行1小时搅拌,然后进行过滤。对于滤液,在减压下蒸馏去除溶剂,然后向残渣中加入乙酸乙酯和己烷的混合液(乙酸乙酯:己烷=4:1)5ml,在15℃下进行搅拌,进而加入己烷15ml,在相同温度下进行1小时搅拌。滤取析出物,得到的淡黄色固体6.68g为化合物(II)。纯度为94.9%。
[0091] 化合物(II)的物质数据
[0092] 1H-NMR (CDCl3)δ:9.13(1H,d,J=2.0Hz),8.38(1H,d,J=2.0Hz),8.21(2H,t,J=8.1Hz),7.89(1H,d,J=8.3Hz),7.82-7.78(1H,m),7.62(2H,td,J=7.7,4.1Hz),7.45-7.41(1H,m),7.24(1H,d,J=7.3Hz),1.79(6H,brs).
[0093] [实施例2]使用了三乙胺三氟化氢的化合物(III)的合成
[0094]
[0095] 向二甲苯30ml中加入实施例1中得到的化合物(II)5.0g和三乙胺三氟化氢5.73g,在90℃下进行4小时反应。接着,在冰冷却下滴加18%氢氧化钾水溶液50g,然后在室温下进行搅拌。将得到的反应混合物分液,在减压下浓缩有机层。向残渣中加入甲醇
13ml,将得到的混合物滴加至50%甲醇水溶液中。进而加入水26ml进行搅拌。过滤得到的析出物,结果以淡黄色固体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3.33g。收率为88%,本方法与比较例1相
1
比,可以说是非常优异的方法。另外,得到的化合物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 H-NMR数据一致。
[0096] [实施例3]使用了三乙胺三氟化氢的化合物(III)的合成
[0097] 向乙腈7.5ml中加入三乙胺三氟化氢1.47g,然后加入化合物(II)1.21g在90℃下进行4小时反应。用HPLC观测此时的反应混合物,结果以反应收率90%生成了化合物(III)。冷却至室温后将反应混合物加入到氢氧化钾水溶液中。接着,用乙酸乙酯萃取,然后用硫酸镁干燥。除去硫酸镁,然后向残渣中加入甲醇水溶液并进行搅拌,滤取析出物。得到的淡黄色固体0.67g为化合物(III)。收率80%。
[0098] [实施例4]使用了三乙胺三氟化氢的化合物(III)的合成
[0099] 向甲苯4ml中加入三乙胺三氟化氢0.85g,然后加入化合物(II)0.70g在90℃下进行4小时反应。用HPLC观测此时的反应混合物,结果以反应收率96%生成了化合物(III)。冷却至室温后,将该反应混合物加入到5%的氢氧化钾水溶液中。进行分液后,在减压下蒸馏去除溶剂。向得到的残渣中加入甲醇水溶液,滤取析出物。得到的淡黄色固体0.43g为化合物(III)。收率84%。
[0100] [实施例5]使用了三乙胺三氟化氢的化合物(III)的合成
[0101] 向庚烷6ml中加入三乙胺三氟化氢0.80g和化合物(II)1.0g,在90℃下进行4小时反应。用HPLC观测得到的反应混合物,结果以反应收率93%生成了化合物(III)。
[0102] [实施例6]使用了三乙胺三氟化氢的化合物(III)的合成
[0103] 除了用乙酸丁酯代替庚烷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进行反应。用HPLC观测得到的反应混合物,结果以反应收率78%生成了化合物 (III)。
[0104] [实施例7]使用了三乙胺三氟化氢的化合物(III)的合成
[0105] 向三乙胺4ml中加入三乙胺三氟化氢0.88g,然后加入化合物(II)0.72g在90℃下进行4小时反应。用HPLC观测该反应混合物,结果以反应收率82%生成了化合物(III)。
[0106] [实施例8]使用了70%氟化氢吡啶的化合物(III)的合成
[0107] 将70%氟化氢吡啶0.43g和吡啶263mg加入到甲苯6ml中,然后装入化合物(II)1.01g。接着,在85℃下进行4小时搅拌。用HPLC分析得到的反应混合物,结果以反应收率
87%生成了化合物(III)。
[0108] [实施例9]利用N-溴代丁二酰亚胺进行的化合物(II)的合成
[0109]
[0110] 将装入有化合物(I)1g的氯苯10ml升温至93℃。接着,加入N-溴代丁二酰亚胺1.40g和AIBN29mg,在相同温度下进行2小时反应。用HPLC观测反应混合物,结果以反应收率90%生成了化合物(II)。
[0111] [实施例10]由化合物(I)起始的化合物(III)的合成
[0112]
[0113] 向含有化合物(I)21.73g的氯苯溶液483.87g中加入DBH26.0g及过氧化二碳酸二(4-叔丁基环己基)酯(纯度93%)650.2mg,加热至65℃。在65℃下进行2.5小时搅拌后,冷却至45℃,在减压下蒸馏去除一部分氯苯。过滤得到的该反应混合物213.7g,得到滤液 223.4g。进而在减压下蒸馏去除氯苯,得到82.91g的化合物(II)的氯苯溶液(37.97重量%,收率93.4%)。
[0114] 向通过上述反应得到的化合物(II)的氯苯溶液82.77g中加入三乙胺三氟化氢5.10g,加热至85℃,进行6小时搅拌。冷却至60℃后,加入20%氢氧化钾水溶液170.0g,冷却至室温,然后进行15分钟搅拌。通过分液操作得到90.05g的有机层。用HPLC分析该有机层,结果确认了以93.4%的收率生成了化合物(III)。在减压下浓缩反应液,得到35.21g的黑色溶液。向得到的溶液中加入乙醇189.11g及浓盐酸12.94g,加热至75℃,进行30分钟搅拌。将溶液冷却至2℃,进行3小时搅拌,然后过滤析出物。得到的淡黄色固体21.85g为化合物(III)的盐酸盐。纯度97.4%、收率84%。
[0115] 化合物(III)的盐酸盐的物质数据
[0116] 1H-NMR(DMSO-D6)δ:9.32(1H,d,J=1.8Hz),9.04(1H,d,J=1.8Hz),8.31(2H,dd,J=8.3,1.8Hz),8.06(1H,dt,J=10.7,3.9Hz),7.93(1H,d,J=7.6Hz),7.88-7.82(2H,m),7.75(1H,t,J=7.5Hz),7.57(1H,d,J=7.6Hz),1.40(6H,s).
[0117] 熔点188-191℃
[0118] 元素分析
[0119] C:66.8%,H:5.0%,N:7.8%,Cl:10%,F:11%
[0120] 向10%氢氧化钠水溶液28.00g中加入甲基叔丁基醚105.0g,一边进行搅拌一边加入上述化合物(III)的盐酸盐21.00g。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后进行分液,用水40g洗涤得到的有机层。向得到的有机层中加入乙醇27.00g,加热至59℃,蒸馏去除甲基叔丁基醚。将溶液冷却 至10℃后,加入水84.0g,在室温下进行1小时搅拌。过滤析出的固体然后进行干燥,以淡黄色固体18.79g(纯度98.1%)的形式得到化合物(III)18.79g。
[0121] [实施例11]6-溴-3-(4,4-二溴-3,3-二甲基-3,4-二氢异喹啉-1-基)喹啉的合成
[0122]
[0123] 将6-溴-3-(3,3-二甲基-3,4-二氢异喹啉-1-基)喹啉36.98g溶解在氯苯740ml中,加入DBH34.74g及过氧化二碳酸二(4-叔丁基环己基)酯(纯度93%)4.33g,加热至80℃。在80℃下进行4小时搅拌,然后冷却至18℃,过滤反应液。对于滤液,在减压下蒸馏去除溶剂,然后向残渣中加入氯仿168g,加热至60℃,然后在相同温度下进行10分钟搅拌。冷却至20℃,然后在相同温度下静置2小时。滤取析出物,得到的固体36.03g是标题化合物。收率68%。
[0124] 标题化合物的物质数据
[0125] 1H-NMR(CDCl3)δ:9.13(1H,d,J=2.1Hz),8.27(1H,d,J=2.1Hz),8.22(1H,dd,J=7.8,1.1Hz),8.05(2H,dd,J=3.1,1.5Hz),7.85(1H,dd,J=9.2,2.1Hz),7.64(1H,td,J=7.6,1.2Hz),7.43(1H,td,J=7.6,1.2Hz),7.21(1H,dd,J=7.6,0.9Hz),1.65(6H,brs).[0126] [实施例12]6-溴-3-(4,4-二氟-3,3-二甲基-3,4-二氢异喹啉-1-基)喹啉的合成
[0127]
[0128] 将6-溴-3-(4,4-二溴-3,3-二甲基-3,4-二氢异喹啉-1-基)喹啉35.93g溶解在甲苯216ml中,加入三乙胺三氟化氢36.54g,加热至85℃,在相同温度下进行
4小时搅拌。冷却至30℃后,加入20%氢氧化钾水溶液248.0g,进行30分钟搅拌。用水洗涤利用分液操作得到的有机层,用硫酸钠干燥有机层。过滤硫酸钠后,在减压下浓缩滤液,得到27.10g的褐色油。向得到的褐色油中加入乙醇62.90g,加热至70℃,进行10分钟搅拌。将溶液冷却至2℃,进行2小时搅拌,然后过滤析出物。得到的白色固体22.31g是标题化合物。收率81%。
[0129] 标题化合物的物质数据
[0130] 1H-NMR(CDCl3)δ:9.15(1H,d,J=2.1Hz),8.30(1H,d,J=2.1Hz),8.05-8.04(2H,m),7.88(1H,d,J=7.6Hz),7.85(1H,dd,J=9.2,2.1Hz),7.67(1H,td,J=7.5,1.0Hz),7.55(1H,t,J=7.6Hz),7.30(1H,dd,J=7.8,0.8Hz),1.46(6H,s).
[0131] [实施例13]7-溴-3-(4,4-二氟-3,3-二甲基-3,4-二氢异喹啉-1-基)喹啉的合成
[0132]
[0133] 将除了使用7-溴-3-(3,3-二甲基-3,4-二氢异喹啉-1-基)喹啉代替6-溴-3-(3,3-二甲基-3,4-二氢异喹啉-1-基)喹啉之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制备的7-溴-3-(4,4-二溴-3,3-二甲基-3,4-二氢异喹啉-1-基)喹啉55.7mg溶解在甲苯0.33ml中,加入三乙胺三氟化氢60mg。加热至95℃,在相同温度下进行4小时搅拌。冷却至25℃后,加入10%氢氧化钾水溶液6.0g,进行1小时搅拌。加入甲苯6ml后,分液而得到有机层,用水6g洗涤得到的有机层,用硫酸钠干燥有机层。过滤硫酸钠后,在减压下浓缩滤液而得到残渣,用硅胶柱色谱精制得到的残渣。得到的白色固体26.4mg是标题化合物。收率62%。
[0134] 标题化合物的物质数据
[0135] 1H-NMR(CDCl3)δ:9.14(1H,d,J=2.1H2),8.38-8.36(2H,m),7.88(1H,d,J=7.6Hz),7.76(1H,d,J=8.6Hz),7.71-7.65(2H,m),7.55(1H,t,J=7.6Hz),7.31(1H,dd,J=7.6,
0.6Hz),1.45(6H,s).
[0136] [实施例14]3-(4,4-二溴-3,3-二甲基-3,4-二氢异喹啉-1-基)-7-氟喹啉的合成
[0137]
[0138] 将3-(3,3-二甲基-3,4-二氢异喹啉-1-基)-7-氟喹啉103.2mg溶解在氯苯2ml中,加入DBH116.3mg及过氧化二碳酸二(4-叔丁基环己基)酯(纯度93%)7.3mg,加热至75℃。在75℃下进行3小时搅拌,然后冷却至25℃,过滤反应液。对于滤液,在减压下蒸馏去除溶剂,然后利用硅胶柱色谱精制得到的残渣。得到的固体109.6mg是标题化合物。收率70%。
[0139] 标题化合物的物质数据
[0140] 1H-NMR(CDCl3)δ:9.12(1H,d,J = 2.1Hz),8.37(1H,d,J=2.1Hz),8.22(1H,dd,J=8.0,1.2Hz),7.89(1H,dd,J=8.9,6.1Hz),7.81(1H,dd,J=10.1,2.4Hz),7.63(1H,td,J=7.6,1.2Hz),7.45-7.39(2H,m),7.23(1H,dd,J=7.6,1.2Hz),1.68(6H,brs).[0141] [实施例15]3-(4,4-二氟-3,3-二甲基-3,4-二氢异喹啉-1-基)-7-氟喹啉的合成
[0142]
[0143] 将3-(4,4-二溴-3,3-二甲基-3,4-二氢异喹啉-1-基)-7-氟喹啉101.0mg溶解在甲苯0.6ml中,加入三乙胺三氟化氢60mg。加热至90℃,在相同温度下进行4小时搅拌。冷却至25℃后,加入10%氢氧化钾水溶液6.0g,进行1小时搅拌。加入甲苯6ml后,通过分液操作而得到有机层,用水6g洗涤得到的有机层,用硫酸钠干燥有机层。
过滤硫酸钠后,在减压下浓缩滤液而得到残渣,用硅胶 柱色谱精制得到的残渣。得到的无色油57.1mg是标题化合物。收率77%。
[0144] 标题化合物的物质数据1
[0145] H-NMR(CDCl3)δ:9.15(1H,d,J=2.1Hz),8.40(1H,d,J=2.1Hz),7.91-7.87(2H,m),7.81(1H,dd,J=9.8,2.4Hz),7.67(1H,t,J=7.5Hz),7.55(1H,t,J=7.6Hz),7.41(1H,td,J=8.6,2.7Hz),7.33(1H,d,J=7.6Hz),1.46(6H,s).
[0146] [实施例16]3-(4,4-二溴-3-氯甲基-3-甲基-3,4-二氢异喹啉-1-基)喹啉的合成
[0147]
[0148] 将3-(3-氯甲基-3-甲基-3,4-二氢异喹啉-1-基)喹啉651.0mg溶解在氯苯13.35g中,加入DBH696.2mg及过氧化二碳酸二(4-叔丁基环己基)酯(纯度93%)87.0mg,加热至65℃。在65℃下进行5小时搅拌,然后冷却至25℃,过滤反应液。对于滤液,在减压下蒸馏去除溶剂,然后利用硅胶柱色谱精制残渣。得到的固体461.4mg是标题化合物。收率48%。
[0149] 标题化合物的物质数据1
[0150] H-NMR(CDCl3)δ:9.16(1H,d,J=2.1Hz),8.43(1H,d,J=2.1Hz),8.20(2H,t,J=9.2Hz),7.91(1H,dd,J=8.3,1.2Hz),7.82(1H,m),7.66(1H,td,J=7.6,1.2Hz),7.62(1H,m),7.47(1H,td,J=7.6,1.2Hz),7.32(1H,dd,J=7.6,0.9Hz),4.42(2H,brs),1.43(3H,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