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由生态袋构筑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10083106.2

文献号 : CN10381900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曹华英朱兆华孙吉雄徐国钢刘杰董沁陈晓蓉刘英

申请人 : 深圳市万信达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由生态袋构筑的人工湿地,包括集水池、湿地池和出水池,池底部、四周以及池与池之间的隔墙均由生态袋堆砌而成,池四周及池与池之间的隔墙在堆砌时,同层生态袋之间,袋层与袋层之间用工程连接扣相互连接成一体;湿地池底部设天然土壤层,其上种植挺水植物,湿地池四壁水下部分的生态袋上种植沉水植物,水上部分的生态袋上种植陆生植物,水面上设浮筏,其上种植浮筏水生植物。该人工湿地系统通过沉降、过滤、化学沉淀、吸附、分解、微生物代谢、植物代谢、植物根系吸收等多重作用,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具有立体修复,效率高,不受场地限制,绿色低碳,便于建造、安装、维护、管养,节约成本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

权利要求 :

1.一种由生态袋构筑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1)、所述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集水池(1)、湿地池(2)和出水池(9),池底部、四周以及池与池之间的隔墙均由生态袋(3)堆砌而成,其中:池四周及池与池之间的隔墙在堆砌时,同层生态袋(3)之间,袋层与袋层之间用工程连接扣(4)相互连接成一体;湿地池(2)底部设天然土壤层(5),其上种植挺水植物(7),湿地池(2)四壁水下部分的生态袋(3)上种植沉水植物(6),水上部分的生态袋(3)上种植陆生植物(8),水面上设浮筏(10),其上种植浮筏水生植物(11);

(2)、堆砌集水池(1)和出水池(9)的底部及四周所用生态袋(3)填装由如下配方制备的复合介质:以重量百分比计,陶粒30~40%,细沙10~20%,蛭石10~20%,沸石10~

20%,炉渣10~40%,混合均匀;

(3)、堆砌湿地池(2)的底部及四周所用生态袋(3)填装由如下配方制备的复合介质:以重量百分比计,陶粒20~30%,炉渣20~30%,蛭石10~20%,天然土壤20~50%,混合均匀;

(4)、采用本身就存在于处理场所本地或周边地区且种植后能快速适应处理场所立地条件和气候环境的乡土植物品种进行种植及生态修复,其中:①湿地池(2)底部种植挺水植物(7):采用芦苇、香蒲、荷花、水芹、旱伞草、芦竹、再力花、海寿花、水柳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组合;

②湿地池(2)四壁没入水下的生态袋(3)上种植沉水植物(6),采用金鱼藻、黄丝草、狸藻、轮叶黑藻、狐尾藻、小茨藻、菹草、苦草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组合;

③湿地池(2)四壁露出水面的生态袋(3)种植陆生植物(8),采用籽粒苋、香根草、狗牙根、高羊茅、糖蜜草、三叶草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组合;

④湿地池(2)水面浮筏(10)上种植浮筏水生植物(11),采用美人蕉、千屈菜、茭白、水葱、凤眼莲、萍蓬草、空心菜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由生态袋构筑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多个湿地池(2)并按水流方向串联组成多级湿地处理系统,按照来水浓度梯度设置植物种植方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由生态袋构筑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依据处理场地的地形走势,按水流途径构筑不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平地构筑潜流式人工湿地,<30°的坡面构筑表面流人工湿地,≥30°的坡面,以一定的落差按梯级筑池并采用垂直流人工湿地类型。

说明书 :

一种由生态袋构筑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0001] 注:此页不替换,仅仅替换第2页、第3页。

发明内容

[0002]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生态袋构筑的结合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式人工湿地功能特点的综合湿地处理系统,具有不受场地限制,处理效率高,易于建造、维护、管养,成本低等诸多优点,有效地避免了现有人工湿地存在的种种缺陷和弊端。
[0003]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4] 1、一种由生态袋构筑的人工湿地,包括集水池(1)、湿地池(2)和出水池(9),池底部、四周以及池与池之间的隔墙均由生态袋(3)堆砌而成,其中:池四周及池与池之间的隔墙在堆砌时,同层生态袋(3)之间,袋层与袋层之间用工程连接扣(4)相互连接成一体;湿地池(2)底部设天然土壤层(5),其上种植挺水植物(7),湿地池(2)四壁水下部分的生态袋(3)上种植沉水植物(6),水上部分的生态袋(3)上种植陆生植物(8),水面上设浮筏(10),其上种植浮筏水生植物(11)。
[0005] 这样设置的原因是:
[0006] ①由于生态袋(3)材质强度高,耐腐蚀,经久耐用,并具有透水不透介质,且植物根系又能在袋体内延伸穿插的特点,因此由生态袋(3)填装介质后堆砌成的处理系统,可全方位地种植植物,大大强化植物对水体的修复功能;
[0007] ②生态袋(3)独特的堆砌方式和链接构件,使其具有良好的固坡护岸和水土保持效果,同时利于营造景观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0008] 2、堆砌集水池(1)和出水池(9)的底部及四周所用生态袋(3)填装由如下配方制备的复合介质:以重量百分比计,陶粒30~40%,细沙10~20%,蛭石10~20%,沸石10~20%,炉渣10~40%,混合均匀。这样做的理由是,集水池(1)和出水池(9)都有较大的水力冲击,生态袋(3)内填装的介质必须具有较大的耐冲击负荷。
[0009] 3、堆砌湿地池(2)的底部及四周所用生态袋(3)填装由如下配方制备的复合介质:以重量百分比计,陶粒20~30%,炉渣20~30%,蛭石10~20%,天然土壤20~50%,混合均匀。这样做的理由是,湿地池(2)的底部及四壁因种植了植物,填装的介质既要为植物提供肥力,又要求具有良好的孔隙度;既能拦截、吸附和过滤水中的污染物质,又能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挂膜条件和生化反应的界面。
[0010] 4、采用乡土植物品种进行种植及生态修复,其中:
[0011] ①湿地池(2)底部种植挺水植物(7):采用芦苇、香蒲、荷花、水芹、旱伞草、芦竹、再力花、海寿花、水柳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组合。
[0012] ②湿地池(2)四壁没入水下的生态袋(3)上种植沉水植物(6),采用金鱼藻、黄丝草、狸藻、轮叶黑藻、狐尾藻、小茨藻、菹草、苦草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组合。
[0013] ③湿地池(2)四壁露出水面的生态袋(3)种植陆生植物(8),采用籽粒苋、香根草、狗牙根、高羊茅、糖蜜草、三叶草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组合。
[0014] ④湿地池(2)水面浮筏(10)上种植浮筏水生植物(11),采用美人蕉、千屈菜、茭白、水葱、凤眼莲、萍蓬草、空心菜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
[0015] 这样做的理由是,在整个处理系统内,充分利用空间,合理选择植物进行立体种植,实行全方位生态修复,同时营造水生景观,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
[0016] 所谓乡土植物,就是人工湿地系统所用植物本身就是处理场所本地或周边地区存在的植物,种植后能快速适应处理场所的立地条件和气候环境。
[0017] 本发明较好的方案可以是,设置多个湿地池(2)并按水流方向串联组成多级湿地处理系统,按照来水浓度梯度设置植物种植方案。这样做的好处是,采用最优化的植物组合及种植方案进行多级净化,深度处理,进一步强化处理效果和效率。
[0018] 本发明较好的方案也可以是,依据处理场地的地形走势,按水流途径构筑不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平地构筑潜流式人工湿地,<30°的坡面构筑表面流人工湿地,≥30°的坡面,以一定的落差按梯级筑池并采用垂直流人工湿地类型。这样做的好处是,因地制宜,选择最合适的水流途径和相应的湿地类型,可节约成本,提高处理效率。
[0019] 本发明的作用与功能体现在:处理系统中的天然土壤层(5)、生态袋(3)中的复合介质,各类植物、微生物通过沉降、过滤、化学沉淀、吸附、分解、微生物代谢、植物代谢、植物根系吸收等多重作用,对污水进行全方位的净化处理。
[0020] 与现有人工湿地系统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1)同时具有填料拦截、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等多重功效,立体修复,处理效果好,效率高;(2)因地制宜,不受场地限制,系统可大可小,灵活多变;(3)可组合式运行,并能涵盖所有人工湿地类型;(4)纯生态技术,绿色低碳,节能环保;(5)固坡护岸和水土保持效果好,利于营造景观和保护生物多样性;(6)便于建造、安装、维护、管养,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做更具体的说明。
[0022]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集水池;2是湿地池;3是生态袋;4是工程连接扣;5是天然土壤层;6是沉水植物;7是挺水植物;8是陆生植物;9是出水池;10是浮筏;11是浮筏水生植物。
[0023] 图2是本发明的平面布置图。图中,1是集水池;2是湿地池;3是生态袋;9是出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