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酸氨基乙酰丙酸搽剂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10102225.8

文献号 : CN10386053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林凡友王丽娟

申请人 : 翔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盐酸氨基乙酰丙酸搽剂,由溶剂和粉剂组成,其中粉剂由盐酸氨基乙酰丙酸和中药有效成分按照3:2的重量比混合制备,使用时将溶剂和粉剂混合溶配在一起。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泛,成本低廉,针对座疮治愈率高,应用前景广阔。

权利要求 :

1.一种盐酸氨基乙酰丙酸搽剂,其由粉剂和溶剂两部分组成,所述粉剂为354mg/瓶,所述溶剂为1.5mL/瓶,使用时将二者溶配在一起,所述溶剂由乙醇602g、十二烷基硫酸钠50g、聚乙二醇400 20g、丙二醇45g以及纯水

600g混合而成;

所述粉剂为盐酸氨基乙酰丙酸和中药有效成分按照3:2的重量比混合制备,所述中药有效成分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制备而成:婆婆针20份、连翘20份、薄荷20份、马齿苋18份、草果15份、蝉蜕15份、蒲公英12份、法半夏12份、桃仁12份、山楂10份、皂角刺10份、荆芥8份、木香8份、浮萍5份、枇杷叶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搽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有效成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婆婆针20份、连翘20份、草果15份、蝉蜕15份、蒲公英12份、皂角刺10份、荆芥8份、浮萍5份,加70%乙醇浸泡半小时,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成密度为1.2g/ml的浸膏,干燥后粉碎得复合物A;

取薄荷20份、马齿苋18份、法半夏12份、桃仁12份、山楂10份、木香8份以及枇杷叶

5份,用水煎煮提取2次,第一次提取加10倍重量的水,提取时间为0.5小时;第二次提取加5倍重量的水,提取时间为0.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密度为1.2g/ml的稠膏,干燥后粉碎得复合物B;

将复合物A和复合物B混合均匀得到所述中药有效成分。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搽剂在制备用于痤疮的药物中的用途。

说明书 :

一种盐酸氨基乙酰丙酸搽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药物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盐酸氨基乙酰丙酸搽剂。

背景技术

[0002] 痤疮,又叫“青春痘”,是皮肤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发生在青年期,多发于面部,初起多为白头粉刺和黑头粉刺,为圆锥形小丘疹,病情继续发展则变成大小不等的红色小丘疹,顶端可有米粒到绿豆大小的脓疱。可有轻度的瘙痒、触痛或压痛。炎症继续加重还可形成大小不等的暗红色结节或囊肿,有时破溃流脓,称为结节囊肿性痤疮,是痤疮中比较严重的类型。形成中重度或结节型痤疮的病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皮脂腺功能亢进。皮脂腺的发育和分泌受雄性激素的支配,青春期雄性激素分泌旺盛使皮脂腺增大,引起皮脂分泌增多。有的饮食不当也可促进皮脂腺分泌。(2)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度,毛囊口变小或堵塞,皮脂分泌排泄不畅淤积在毛囊口,形成粉刺。(3)微生物的异常生长。皮脂分泌旺盛,如果排泄不通畅,造就了病菌生长繁殖的环境,使丙酸杆菌属痤疮杆菌、葡萄球菌、毛囊虫等痤疮病原微生物滋生繁殖,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红肿化脓等现象。
[0003] 痤疮是一个容易复发的疾病,且本身病情轻重波动不定。影响痤疮因素很多,单一治疗往往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需要根据病情采取综合治疗。首先要调整好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状态;少吃辛辣油腻的食品及甜食,这些食品都会刺激出油,加重痤疮;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也很重要。另外,要根据皮肤类型,选择合适的面部清洁剂和保湿剂,并养成良好的洗护习惯,不要过分去除油脂而不进行保护,导致皮肤过于干燥,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痤疮。坚持在症状较轻时外用药物治疗,症状重时加口服药物控制,以缩短痤疮的自然病程,降低其发生后遗症的可能性(痘印和痘疤)。目前治疗痤疮多采用抗雄性激素类和抗炎类药物口服或硫磺类外用,由于其不良反应大,且有色素沉着、停药后易于复发等缺点,故不能长期应用。
[0004] 近年,国外学者尝试采用光动力疗法( photodynamic therapy,PDT) 治疗寻常痤疮,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ALA-PDT治疗痤疮的作用机理是:病灶给予ALA后,靶向细胞及病菌自身将其转变为内源性卟啉并累积在细胞内,当通过一定波长的光照时,产生细胞毒而使细胞坏死、凋亡,从而抑制毛囊皮脂腺分泌、抑制毛囊皮脂腺过度角质化和杀灭毛囊内病原菌。使痤疮得到有效的治疗。ALA 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在皮肤科领域已用于治疗光化性角化病、痤疮等其他皮肤病,取得满意的疗效和可期待应用的前景。
[0005] 祖国医学认为:痤疮多因肺热熏蒸于上,血热蕴阻肌肤;因过食辛辣厚味,则生湿热,上逆于肌肤而致。也有因脾虚不运,痰湿郁结日久气血瘀滞,痰瘀互结,凝滞于肌肤。也有因肾阴不足,肾之阴阳平衡失调,相火过旺而生粉刺。也有因冲任失调,心火亢盛等。治疗当以清理肺胃湿热,凉血解毒,化解痰瘀,养阴虚,调冲任等法。根据中医理论,针对痤疮的发病机理,以疏风清肺、清热祛湿、活血散瘀为治则,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标本兼治、无副作用、安全方便、价格低廉的复方药物。其目的是为了有效治疗和预防痤疮,克服现有技术的药物安全性差、色素沉着以及停药容易复发等缺陷。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搽剂的制备工艺。
[0007] 本申请发明人根据前人经验及自己多年的医疗实践,通过对传统中药的研究,并结合辩证论证,多方收集众家之长,寻求最佳治疗方案,从祖国医学宝库中,筛选出疏风清肺、清热祛湿、活血散瘀的天然中药,按中医理论组方,对痤疮具有治标治本的功效。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 一种盐酸氨基乙酰丙酸搽剂,其由粉剂和溶剂两部分组成,所述粉剂为354mg/瓶,所述溶剂为1.5ml/瓶,使用时将二者溶配在一起。
[0010] 所述粉剂为盐酸氨基乙酰丙酸;
[0011] 所述溶剂由乙醇602g、十二烷基硫酸钠50g、聚乙二醇400 20g、丙二醇45g以及纯水600g混合而成。
[0012] 因盐酸氨基乙酰丙酸溶液制品不稳定,其搽剂由粉剂和溶剂两部分组成,粉剂为盐酸氨基乙酰丙酸原料药粉碎后分装,溶剂由乙醇、聚乙二醇400、丙二醇、十二烷基硫酸钠、纯水组成,其中纯水是主药的良好溶剂;乙醇作为透皮促渗剂、防腐剂,能够增加药物渗透作用,从而提高皮肤对药物的吸收,并且有一定的防腐作用;聚乙二醇400是很好的助溶剂,丙二醇有保湿、防腐的作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一种表面活性剂,能够促进药物的渗透。
[0013] 优选地,
[0014] 所述粉剂为盐酸氨基乙酰丙酸和中药有效成分按照3:2的重量比混合制备,[0015] 所述中药有效成分的制备方法为(以下为重量份):
[0016] 取婆婆针20份、连翘20份、草果15份、蝉蜕15份、蒲公英12份、皂角刺10份、荆芥8份、浮萍5份加70%乙醇浸泡半小时,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g/ml的浸膏,,干燥后粉碎得复合物A;
[0017] 取薄荷20份、马齿苋18份、法半夏12份、桃仁12份、山楂10份、木香8份、枇杷叶5份用水煎煮提取2次,第一次提取加10倍重量的水,提取时间为0.5小时;第二次提取加5倍重量的水,提取时间为0.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密度为1.2g/ml的稠膏,干燥后粉碎得复合物B;
[0018] 混合复合物A和复合物B获得本申请的中药有效成分。
[0019] 本发明基于祖国医学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标本兼治,虚实并治,内外通调,其中药有效成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泛,成本低廉,其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经临床应用疗效显著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0020] 用法用量:粉剂和溶剂混合,涂于患处,包裹避光4小时,去铝箔封包物,用纯净水洗净患处涂抹的药物,拭干后,再用633±10nm的红光照射15分钟;每周一次,连续两周。
[0021] 本发明搽剂采用中西药结合,配以纯中药,各味中药的配伍合理,治疗效果好,无毒副作用,标本兼治,疗程短,能够有效地痤疮,优于现有技术中的盐酸氨基乙酰丙酸搽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实施例1
[0023] 一种盐酸氨基乙酰丙酸搽剂,其由粉剂和溶剂两部分组成,所述粉剂为354mg/瓶,所述溶剂为1.5ml/瓶,使用时将二者溶配在一起。
[0024] 所述粉剂为盐酸氨基乙酰丙酸;
[0025] 所述溶剂由乙醇602g、十二烷基硫酸钠50g、聚乙二醇400 20g、丙二醇45g以及纯水600g混合而成。
[0026] 实施例2
[0027] 一种盐酸氨基乙酰丙酸搽剂,其由粉剂和溶剂两部分组成,所述粉剂为354mg/瓶,所述溶剂为1.5ml/瓶,使用时将二者溶配在一起。
[0028] 其中乙醇作为透皮促渗剂、防腐剂,能够增加药物渗透作用,从而提高皮肤对药物的吸收,并且有一定的防腐作用;聚乙二醇400是很好的助溶剂,丙二醇有保湿、防腐的作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一种表面活性剂,能够促进药物的渗透。
[0029] 所述溶剂由乙醇602g、十二烷基硫酸钠50g、聚乙二醇400 20g、丙二醇45g以及纯水600g混合而成。
[0030] 所述粉剂为盐酸氨基乙酰丙酸和中药有效成分按照3:2的重量比混合制备,[0031] 所述中药有效成分的制备方法为(以下为重量份):
[0032] 取婆婆针20份、连翘20份、草果15份、蝉蜕15份、蒲公英12份、皂角刺10份、荆芥8份、浮萍5份加70%乙醇浸泡半小时,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g/ml的浸膏,干燥后粉碎得复合物A;
[0033] 取薄荷20份、马齿苋18份、法半夏12份、桃仁12份、山楂10份、木香8份、枇杷叶5份用水煎煮提取2次,第一次提取加10倍重量的水,提取时间为0.5小时;第二次提取加5倍重量的水,提取时间为0.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密度为1.2g/ml的稠膏,干燥后粉碎得复合物B;
[0034] 混合复合物A和复合物B获得本申请的中药有效成分。
[0035] 针对本实施例粉剂成分,参考国外上市处方及国内辅料应用情况,对溶剂部分制定以下配比处方,用溶剂澄清度及ALA在溶剂中溶解情况进行初步筛选,结果如下表1。
[0036] 表1
[0037]
[0038] 动物学实验
[0039] 应用小鼠进行急性毒性实验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两周,小鼠全身状况、摄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给药当天及给药后两周内,未见动物死亡,提示该药急性毒性低,临床用药安全。
[0040] 透皮吸收率试验:
[0041] 采用新西兰家兔,分为两组,每组30只;用注射器将溶剂抽出,注入粉剂中,振荡使其溶解,用适当大小浸满药液的棉球完全覆盖右耳内侧面,再用大于棉球的铝箔覆盖避光,胶布固定,避光2h后,检测吸收率;I:国外ALA搽剂上市品配方(美国上市的ALA搽剂的溶剂配方为(w/w):39.9%-48.8%乙醇,39.1%-47.8%纯水,5.9%-7.4%月桂醇,3.5%-4.3%异丙醇,1.5-1.8%聚乙二醇)以及II:本实施例搽剂配方(实施例2)的透皮吸收率测定结果如下表2:
[0042] 表2
[0043]时间(min) 15 30 45 60 90 120
(I)透皮吸收率 6.1 25.9 36.5 55.3 71.2 83.3
实施例2透皮吸收率 7.9 29.7 43.5 62.7 80.3 90.0
[0044] 结果表明,两种配方的透皮吸收情况都比较好,本发明实施例2的吸收效果更优于对照组,证明本发明研制的盐酸氨基乙酰丙酸搽剂的处方组成是合理的。
[0045] 实施例3
[0046] 临床资料
[0047] 1.入选标准:
[0048] 1) 年龄18~45岁,男女均可。2) 青春期开始发病,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皮脂腺发达部位,对称分布。皮损为毛囊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黑头粉刺和疤痕,伴有皮脂溢出,呈慢性经过。.3) 患者能够完成试验,并在试验开始前自愿签署书面知情同意。 4) 治疗前30日内未用过于本病相关的内服药或光敏药物者;
[0049] 本次试验在国内4个临床中心开展,总随机入组117例受试者。受试者的中位年龄是22.0岁,男性72例、女性45例,随机分为1组37人,2组40人,3组40人。各剂量组基本均衡。其它如个人史、生命体征、既往病史(包括银屑病史)及用药、实验室检查等研究观察指标的基线值,均显示组间基本平衡,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0050] 2.研究分组:
[0051] 1组:本申请实施例1组,2组:实施例2组,3组:申请号为201310374599实施例2组;
[0052] 3.给药方法:
[0053] 粉剂和溶剂混合,振荡使其溶解,仔细将药液涂于皮损处(药液涂抹不得超出皮损周边正常皮肤10mm),包裹避光4小时,去铝箔封包物,用纯净水洗净患处涂抹的药物,拭干后,再用633±10nm的红光照射15分钟;每周一次,连续两周。在临床研究期间,受试者被要求不得使用任何可能影响痤疮疗效的药物或治疗。包括不能使用各种全身性治疗药物,及局部治疗药物或治疗,如BPO、类维生素A、壬二酸、皮质激素、抗生素、氢醌、间苯二酚、水杨酸、磺胺乙酰钠及其衍生物、草药、植物提取物、精油、曲酸或抗氧化剂、或其他光疗等。以及某些光敏剂如灰黄霉毒、磺酰脲类、噻嗪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吩噻嗪类、磺胺类药物等。
[0054] 每次治疗时、治疗后和随访时详细记录瘙痒、疼痛、水肿性红斑、色素沉着、脱屑、皮损加重等不良反应,包括出现和消退时间、严重度、采取措施、转归情况等。
[0055] 症状评分标准:
[0056] 治疗前仔细清点和记录病人痤疮皮损数目、形态、部位。
[0057] 1个丘疹:评分1分。
[0058] 1个粉刺:评分1分。
[0059] 1个脓疱:评分2分。
[0060] 1个结节:直径≤0.5cm,评分3分;0.5cm<直径≤lcm,评分5分;直径>lcm,评分7分。
[0061] 1个囊肿:直径≤1cm,评分8分;1cm<直径≤1.5cm,评分10分;直径>1.5cm,评分12分。
[0062] 疗效判断标准
[0063] 痊愈:旧皮损积分减少≥95%;无新出皮损;
[0064] 显效:旧皮损积分减少≥70%;
[0065] 好转:旧皮损积分减少≥30%;
[0066] 无效:旧皮损积分减少<30%。
[0067] 结果如下:
[0068] 患者没有因不能耐受而退出治疗。7 例患者于每次光动力治疗后第2 天出现皮损加重和颜面部红肿,1~ 2 d 后可自行缓解。治疗区域无色沉、水疱、结痂等不良反应,见表3:
[0069] 表3
[0070]组别 痊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1组 5 13 11 8 78.3%
2组 15 20 4 1 97.5%
3组 9 15 11 5 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