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手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557083.5

文献号 : CN10386241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怡富

申请人 : 陈怡富

摘要 :

一种扳手装置,包括:一第一握柄,其两端分别具有一枢接段及枢接一双向驱动头,枢接段周侧环设有一凹槽;及一第二握柄,其两端分别具有一穿枢槽及一驱动部,第一握柄的枢接段穿枢于穿枢槽,第二握柄刷侧设有一贯穿至穿枢槽并对应凹槽的侧螺孔,另以一限位件螺设于侧螺孔且一端限位于凹槽内;还进一步包括一滑套,滑套滑动套设于第一握柄,并操控滑套朝第二握柄滑动而定位于第一握柄与第二握柄间,限制第一、二握柄相对轴向转动。本发明组装拆卸容易,方便使用者组装以及替换组件,可依照使用者需求进行扳手的控制,让扳手同轴固定转动或任一柄部者相对另一柄部轴向转动,在固定同轴转动下不会发生自转影响操作过程,保持良好操作顺畅度。

权利要求 :

1.一种扳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握柄,其两端分别具有一枢接段及枢接一双向驱动头,且该枢接段周侧环设有一凹槽;

以及一第二握柄,其两端分别具有一穿枢槽以及一驱动部,而第一握柄的枢接段穿枢于穿枢槽,且第二握柄周侧设有一贯穿至穿枢槽并对应凹槽的侧螺孔,另以一限位件螺设于侧螺孔且一端限位于凹槽内;该滑套滑动套设于第一握柄,并操控该滑套朝第二握柄滑动而定位于第一握柄与第二握柄间,限制第一、二握柄相对轴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握柄周侧包括一第一曲面以及一第一限制面,而第二握柄周侧包括一第二曲面以及一第二限制面,该滑套包括一内圈,且内圈包括一滑设于第一、二曲面的内曲面,以及一滑设于第一、二限制面的限止面。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扳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为开口状扳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扳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沉头螺丝。

说明书 :

扳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与手工具有关,尤指可提供二种进行轴向转动操作的扳于装置,且其组装结构的特点,使其受损不堪使用情况下仍可通过替换组件的方式,进行扳手的维修,能有效节省业者工具维护成本,而不需重新购买全新的扳手。

背景技术

[0002] 手工具的使用普遍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不论在制造、组装或是维护等作业需求上,皆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依据工作需求、环境选择适当手工具,其使用型态也大所不同。一般手工具是以一握持端的前端设置一驱动组件,不同型态的驱动组件有如套筒、起子头或扳手等,其使用方式主要施力于握持端带动驱动组件转动,同时驱动组件对应待工作组件进行螺锁固定或螺旋分离达到作业需求。
[0003] 大多数手工具具有一或二驱动组件,提供一至二两种驱动规格,在手工具中又属扳手十分受到使用者的喜爱,请参阅附图图10所示,其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具有双驱动规格的扳手,此扳手具有二相互枢接的柄部91、92,并通过一C型扣93扣抵于两者相互枢接位置,借以防止该等柄部91、92脱离,而该二柄部91、92枢接的相反端各别设置有开口扳手94以及可枢转的双向驱动头95。此种扳手在使用上,该等柄部91、92可相对转动,避免操作过程中因突出的驱动头95碰撞到相关物品或周遭环境,所以只需略为调整柄部91、92或轴向转动位置即可达成上述要求。
[0004] 由于该等柄部91、92之间是通过C型扣93枢扣结合,并位于柄部92末端枢接内部位置,使得在组装、拆卸上十分不易。而在拿取、携带或操作过程中不慎从手中滑落而撞击到地面下,不论是开口扳手94或可枢转的双向驱动头95受损情况下,往往造成此种扳手仅存单一种操作规格,丧失原本所设计的使用需求,使用者深觉实用性大幅缩减,而产生丢弃重新购买的念头或另外添购一组所需规格的驱动工具,如此势必增加业者不必要的工具维护成本。
[0005] 此外在使用上,由该等柄91、92部两者可任意相对另一转动的特性,造成在受力转动过程中发生自转现象,不仅影响操作手感操作顺畅度也连带下降。
[0006]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深觉上述缺陷,凭借于该项产业多年实务与经验,历经多次开发设计与实作,终于发明一种扳手装置,改善上述缺失成为一种实用性极的发明。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扳手装置,其组装拆卸容易,方便使用者组装以及替换组件;可依照使用者需求进行扳手的控制,让扳手同轴固定转动或任一柄部者相对另一柄部轴向转动,在固定同轴转动下不会发生自转影响操作过程,保持良好操作顺畅度。
[0008]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 一种扳手装置包括:
[0010] 一第一握柄,其两端分别具有一枢接段及枢接一双向驱动头,且该枢接段周侧环设有一凹槽;
[0011] 以及一第二握柄,其两端分别具有一穿枢槽以及一驱动部,而第一握柄的枢接段穿枢于穿枢槽,且第二握柄周侧设有一贯穿至穿枢槽并对应凹槽的侧螺孔,另以一限位件螺设于侧螺孔且一端限位于凹槽内。
[0012] 本发明扳手装置进一步包括下列技术特征:
[0013] 进一步包括一滑套,该滑套滑动套设于第一握柄,并操控该滑套朝第二握柄滑动而定位于第一握柄与第二握柄间,限制第一、二握柄相对轴向转动。
[0014] 该第一握柄周侧包括一第一曲面以及一第一限制面,而第二握柄周侧包括一第二曲面以及一第二限制面,该滑套包括一内圈,且内圈包括一滑设于第一、二曲面的内曲面,以及一滑设于第一、二限制面的限止面。
[0015] 该驱动部为开口状扳手。该限位件为沉头螺丝。
[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其组装拆卸容易,方便使用者组装以及替换组件;可依照使用者需求进行扳手的控制,让扳手同轴固定转动或任一柄部者相对另一柄部轴向转动,在固定同轴转动下不会发生自转影响操作过程,保持良好操作顺畅度。

附图说明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8] 图1是本发明分解立体示意图。
[0019] 图2是本发明组合剖视示意图。
[0020]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分解立体示意图。
[0021]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组合示意图。
[0022]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滑套动作示意图。
[0023]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滑套定位于第一握柄与第二握柄间示意图。
[0024]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滑套朝向驱动头滑设而脱离其定位第二握柄动作示意图。
[0025] 图8是图6所示AA线段剖面示意图。
[0026] 图9是图6所示BB线段剖面示意图。
[0027] 图10是现有技术扳手分解立体示意图。
[0028] 图中标号说明:
[0029] 1第一握柄 11枢接段
[0030] 12驱动头 13凹槽
[0031] 14第一曲面 15第一限制面
[0032] 2第二握柄 21穿枢槽
[0033] 22驱动部 23侧螺孔
[0034] 24限位件 25第二曲面
[0035] 26第二限制面 3滑套
[0036] 31内环 32内曲面
[0037] 33限止面
[0038] 91柄部 92柄部
[0039] 93 C型扣 94开口扳手
[0040] 95驱动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有关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请参阅图1、图2所示,其中,本发明扳手装置包括:
[0042] 一第一握柄1,其两端分别具有一枢接段11及枢接一双向驱动头12,且该枢接段11周侧环设有一凹槽13;该枢接段11呈圆柱状,该第一握柄1相对枢接段11的相反端呈叉状,而驱动头12枢设于叉状间;
[0043] 以及一第二握柄2,其两端分别具有一穿枢槽21以及一驱动部22,而第一握柄1的枢接段11穿枢于穿枢槽21,且第二握柄2周侧设有一贯穿至穿枢槽21并对应凹槽13的侧螺孔23,另以一限位件24螺设于侧螺孔23且一端限位于凹槽13内;该第一握柄1的枢接段11穿枢于第二握柄2的穿枢槽21,并通过限位件24螺组于侧螺孔23且其一端限位于枢接段11的凹槽13之中,如此防止第一握柄1的枢接段11由第二握柄2的穿枢槽21脱离,且第一、二握柄1、2间得以相对轴向转动。该驱动部22为开口状扳手。该限位件24为沉头螺丝。
[0044] 关于本发明使用方式请见下列说明,并请一同参阅图1、图2所示:本发明通过第一握柄1与第二握柄2间分别以枢接段11与穿枢槽21提供两者初步枢组,并另以限位件24螺合于第二握柄2的侧螺孔23,使得限位件24的末端进入穿枢槽21而限位于枢接段11的凹槽13内,如此提供第一、二握柄1、2两者间相对轴向转动,且第一握柄1受到限位件24的限位,而能阻绝枢接段11脱离穿枢槽21,所以第一、二握柄1、2间不会两者相互脱离。
[0045] 借由上述结构与组装特点,使得该扳手装置不仅能够保有两端驱动规格的作业需求,在组装过程中更是方便相关作业人员进行。如此在拿取、携带或操作过程中不慎从手中掉落撞击于地面,而导致驱动部22或驱动头12冲击地面受损,只需从第二握柄2的侧螺孔23中反向旋动限位件24,让限位件24的末端脱离其限制于第一握柄1凹槽13位置,即可供第一握柄1或第二握柄2两者相互脱离,只需针对损坏部位添购、替换第一握柄1或第二握柄2,如此,使用者不需舍弃重新购买或是额外购买所需规格的驱动手工具,而能保有双种驱动规格的使用需求,故能降低业者工具维护成本,达成本发明的目的与功效。
[0046] 请接续参阅图3至图7所示,其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而不同于上述实施例在于,进一步包括一滑动套设于第一握柄1的滑套3,并操控该滑套3朝第二握柄2滑动而定位于第一握柄1与第二握柄2间,限制第一、二握柄1、2相对轴向转动,而不会有影响操作手感、操作顺畅度的缺失。
[0047] 关于滑套3与第一、二握柄1、2间配合的结构与技术特征,并请参阅图6至图9请见下列说明,其中:
[0048] 该第一握柄1周侧包括一第一曲面14以及一第一限制面15,而第二握柄2周侧包括一第二曲面25以及一第二限制面26,该滑套3包括一内圈31,且内圈31包括一滑设于第一、二曲面14、25的内曲面32,以及一滑设于第一、二限制面15、26的限止面33。
[0049] 借由上述结构使得滑套3滑设于第一、二握柄1、2间,其限止面33滑设于第一限制面15与第二限制面26间,使得第一、二握柄1、2间无法相对转动,成为该扳手装置的锁定状态,如同形成第一握柄1与第二握柄2呈暂时性一体结构型态(如图4、图6所示),以利于使用者操作需求,而不会有任意第一、二握柄1、2发生转动现象,获得良好操作手感。
[0050] 而操作滑套3朝向驱动头12向上滑移,滑套3的限止面33脱离第二握柄2的第二限制面26,使得第一、二握柄1、2能够相对轴向转动,以达使用者操作角度以及调整使用位置等作业需求(如图5与图7所示)。
[005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0052]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发明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