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可更换自动脱模型注塑模具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10149051.0

文献号 : CN10389519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枫

申请人 : 昆山市大久电子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具可更换自动脱模型注塑模具,包括脱模导杆支座(1)、推力座(2)、第一脱模杆(301)、第二脱模杆(302)、推杆(4)、第一限位杆(5)、第一模具座(6)、第二限位杆(7)、第二模具座(8)、浇口套板(9)、第一模具(1001)和第二模具(1002);推杆(4)两端分别与推力座(2)和第一模具座(6)固定连接;第一模具(1001)和第二模具(1002)分别通过螺钉设置在第一模具座(6)、第二模具座(8)上;第一脱模通孔(1201)、第二脱模通孔(1202)分别设置在第一模具(1001)的上边沿和下边沿处。本发明能适应不同的注塑模具,方便注塑模具更换,双重限位杆,定位精准,防止位移。

权利要求 :

1.模具可更换自动脱模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脱模导杆支座(1)、推力座(2)、第一脱模杆(301)、第二脱模杆(302)、推杆(4)、第一限位杆(5)、第一模具座(6)、第二限位杆(7)、第二模具座(8)、浇口套板(9)、第一模具(1001)和第二模具(1002);

所述浇口套板(9)上设置有浇口套孔,所述第二模具座(8)上设置有与浇口套孔相对的流胶进入孔;

所述脱模导杆支座(1)的推力面与推力座(2)的推力面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模具座(6)上设置有第一脱模通孔(1201)、第二脱模通孔(1202),所述第一脱模杆(301)、第二脱模杆(302)的一端与脱模导杆支座(1)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推力座(2)后分别伸入到第一模具座(6)的第一脱模通孔(1201)、第二脱模通孔(1202);

所述推杆(4)两端分别与推力座(2)和第一模具座(6)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模具(1001)和第二模具(1002)分别通过螺钉设置在第一模具座(6)、第二模具座(8)上;

所述第一脱模通孔(1201)、第二脱模通孔(1202)分别设置在第一模具(1001)的上边沿和下边沿处;

所述第一限位杆(5)一端与推力座(2)固定,另一端穿过第一模具座(6,)所述第二模具座(8)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杆(5)相适应的第一限位孔;

所述第二限位杆(7)一端与浇口套板(9)固定,另一端伸出过第二模具座(8),所述第一模具座(6)上设置有与第二限位杆(7)相适应的第二限位孔;

所述第一限位杆(5)上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推力座(2)、第一模具座(6)固定;

所述第二限位杆(7)上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模具座(8)和浇口套板(9)相连接;

所述第二模具座(8)上设置有两个流胶通道;

所述推力座(2)设置有一端开口的空腔,所述脱模导杆支座(1)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推力座(2)的开口处设置有用于限位脱模导杆支座(1)的凸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可更换自动脱模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将第一模具(1001)、第二模具(1002)固定在第一模具座(6)、第二模具座(8)上的螺钉通过第一模具(1001)、第二模具(1002)的相对面穿入第一模具座(6)、第二模具座(8)。

说明书 :

模具可更换自动脱模型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可更换自动脱模型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受制于注塑加工产品的形状,注塑模具仅对一种产品使用,当产品形状更换时,需要重新设计注塑模具,重新安装,拆装麻烦,一种产品对应一套模具组件,甚至对应一整套注塑机,成本高。
[0003] 同时,现有技术中,自动脱模的注塑模具通过顶出脱模,即脱模杆直接作为模具,顶出脱模。
[0004] 例如,CN202623194公开一种注塑模具脱模结构,采用液压油缸驱动,结构紧凑,机械动作稳定、可靠,加工容易,但是通过外置的独立的注塑模具脱模结构实现注塑模具脱模,成本增加,使用不方便。
[0005] CN203496238公开了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将型腔壳体内的推管推顶改成由推板来推顶,这种采用推板推顶产品的结构相比推管明显更加牢固,故障率低,而且造价低廉,在脱模时受到的阻碍更少,有利于顺利脱模,但该注塑模具设计复杂,仅仅通过推管改为推板,不能够使用多样的产品形状。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模具可更换自动脱模型注塑模具。
[000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模具可更换自动脱模型注塑模具,包括脱模导杆支座、推力座、第一脱模杆、第二脱模杆、推杆、第一限位杆、第一模具座、第二限位杆、第二模具座和浇口套板。
[0008] 浇口套板上设置有浇口套孔,第二模具座上设置有与浇口套孔相对的流胶进入孔。
[0009] 脱模导杆支座的推力面与推力座的推力面平行设置,第一模具座上设置有第一脱模通孔、第二脱模通孔,第一脱模杆、第二脱模杆的一端与脱模导杆支座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推力座后分别伸入到第一模具座的第一脱模通孔、第二脱模通孔。
[0010] 推杆两端分别与推力座和第一模具座固定连接。
[0011] 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分别通过螺钉设置在第一模具座、第二模具座上。
[0012] 第一脱模通孔、第二脱模通孔分别设置在第一模具的上边沿和下边沿处,第一脱模通孔、第二脱模通孔紧贴第一模具的上边沿和下边沿处。
[0013] 第一限位杆一端与推力座固定,另一端穿过第一模具座,第二模具座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杆相适应的第一限位孔,用于限位第一模具座、第二模具座的相对位置。
[0014] 第二限位杆一端与浇口套板固定,另一端伸出过第二模具座,第一模具座上设置有与第二限位杆相适应的第二限位孔,用于支撑第二模具座,同时,保证第二模具座不产生位移。
[0015] 本发明工作过程如下,脱模导杆支座、推力座、前端各连接一个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推力座的气缸推动活塞杆,推杆带动第一模具座前移,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压合注塑后,推力座带动推杆后移,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分开,这时,脱模导杆支座推动第一脱模杆、第二脱模杆前移,第一脱模杆、第二脱模杆穿出第一脱模通孔、第二脱模通孔后,顶到注塑产品的边沿,将注塑产品脱模。
[0016] 第一限位杆上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推力座、第一模具座固定,防止冲力损伤推杆。
[0017] 第二限位杆上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模具座和浇口套板相连接,防止损伤浇口套。
[0018] 第二模具座上设置有两个流胶通道,两个流胶通道分别设置在第二模具的上部和下部,两个流胶通道相连通,注塑效率高。
[0019] 用于将第一模具、第二模具固定在第一模具座、第二模具座上的螺钉通过第一模具、第二模具的相对面穿入第一模具座、第二模具座,螺钉不穿透第一模具、第二模具,不影响注塑模具的注塑形状。
[0020] 推力座设置有一端开口的空腔,脱模导杆支座设置在空腔内,推力座的开口处设置有用于限位脱模导杆支座的凸面,用于限位脱模导杆支座,防止位移过大。
[002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本发明通过第一脱模杆、第二脱模杆同时作用脱模,能适应不同的注塑模具,同时,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分别通过螺钉设置在第一模具座、第二模具座上。方便注塑模具更换。
[0022]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用双重限位杆,定位精准,防止位移。
[0023] 进一步地,本发明采用弹簧缓冲,保护推杆,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26] 如图1所示,模具可更换自动脱模型注塑模具,包括脱模导杆支座1、推力座2、第一脱模杆301、第二脱模杆302、推杆4、第一限位杆5、第一模具座6、第二限位杆7、第二模具座8和浇口套板9。
[0027] 浇口套板9上设置有浇口套孔,第二模具座8上设置有与浇口套孔相对的流胶进入孔。
[0028] 脱模导杆支座1的推力面与推力座2的推力面平行设置,第一模具座6上设置有第一脱模通孔1201、第二脱模通孔1202,第一脱模杆301、第二脱模杆302的一端与脱模导杆支座1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推力座2后分别伸入到第一模具座6的第一脱模通孔1201、第二脱模通孔1202。
[0029] 推杆4两端分别与推力座2和第一模具座6固定连接。
[0030] 第一模具1001和第二模具1002分别通过螺钉设置在第一模具座6、第二模具座8上。
[0031] 第一脱模通孔1201、第二脱模通孔1202分别设置在第一模具1001的上边沿和下边沿处,第一脱模通孔1201、第二脱模通孔1202紧贴第一模具1001的上边沿和下边沿处。
[0032] 第一限位杆5一端与推力座2固定,另一端穿过第一模具座6,第二模具座8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杆5相适应的第一限位孔,用于限位第一模具座6、第二模具座8的相对位置。
[0033] 第二限位杆7一端与浇口套板9固定,另一端伸出过第二模具座8,第一模具座6上设置有与第二限位杆7相适应的第二限位孔,用于支撑第二模具座8,同时,保证第二模具座8不产生位移。
[0034] 本发明工作过程如下,脱模导杆支座1、推力座2、前端各连接一个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推力座2的气缸推动活塞杆,推杆4带动第一模具座6前移,第一模具1001与第二模具1002压合注塑后,推力座2带动推杆4后移,第一模具1001与第二模具1002分开,这时,脱模导杆支座1推动第一脱模杆301、第二脱模杆302前移,第一脱模杆301、第二脱模杆302穿出第一脱模通孔1201、第二脱模通孔1202后,顶到注塑产品的边沿,将注塑产品脱模。
[0035] 第一限位杆5上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推力座2、第一模具座6固定,防止冲力损伤推杆4。
[0036] 第二限位杆7上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模具座8和浇口套板9相连接,防止损伤浇口套。
[0037] 第二模具座8上设置有两个流胶通道,两个流胶通道分别设置在第二模具1002的上部和下部,两个流胶通道相连通,注塑效率高。
[0038] 用于将第一模具1001、第二模具1002固定在第一模具座6、第二模具座8上的螺钉通过第一模具1001、第二模具1002的相对面穿入第一模具座6、第二模具座8,螺钉不穿透第一模具1001、第二模具1002,不影响注塑模具的注塑形状。
[0039] 推力座2设置有一端开口的空腔,脱模导杆支座1设置在空腔内,推力座2的开口处设置有用于限位脱模导杆支座1的凸面,用于限位脱模导杆支座1,防止位移过大。
[0040]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