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704366.2

文献号 : CN10389916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芥川胜利山崎浩平

申请人 : 株式会社有信

摘要 :

本发明提供能通过简单操作以轴支承的方式安装转动杆且能削减制造成本的门锁装置。门锁装置(10)具备:能与撞针(1)卡合或脱离的弹键机构(43);供弹键机构(43)配设的外壳(11);轴支承于外壳(11)的转动杆(70),所述门锁装置(10)的特征在于,转动杆(70)具备向外突出的轴部(71)和从轴部(71)沿径向突出的突出部(74),外壳(11)具备:具有供轴部(71)插入的开口部(32)的一对轴支承槽(29);与开口部(32)对置且形成为以轴支承槽(29)的轴线为中心的圆筒形状,与突出部74的外端面抵接的滑动接触部(31)。

权利要求 :

1.一种门锁装置,其具备:

弹键机构,其能与撞针卡合或脱离;

外壳,其供所述弹键机构配设;

转动杆,其轴支承于所述外壳,

所述门锁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杆具备向外突出的轴部和从所述轴部沿径向突出的突出部,所述外壳具备:具有供所述轴部插入的开口部的一对轴支承槽;与所述开口部对置且形成为以所述轴支承槽的轴线为中心的圆筒形状、与所述突出部的外端面抵接的滑动接触部,所述滑动接触部具备位于所述开口部的上方的第一端部和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轴支承槽隔开间隔地设置,该间隔与所述突出部从所述轴部突出的突出长度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的水平方向位置处于所述开口部的宽度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接触部沿着所述转动杆转动时的轨迹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动杆上,在所述轴部的外侧与所述轴部呈同心圆状地形成有比所述轴部的轴线方向长度短的环状的外周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是打开所述弹键机构的连杆机构的打开杆,所述滑动接触部设在门把手处于非操作状态的初始位置至通过所述门把手的打开操作解除所述弹键机构对所述撞针的卡合的动作位置之间的所述打开杆的转动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上设有阻止所述转动杆的所述突出部向离开所述滑动接触部的方向转动的限制部。

说明书 :

门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车辆用的门锁装置除了具备能与车身侧的撞针卡合或脱离的弹键机构之外,还具备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具有:打开机构,其通过打开杆的操作力解除弹键机构与撞针的卡合;锁定机构,其通过上锁操作移动至不能操作弹键机构的锁定位置,通过解锁操作移动至能操作弹键机构的开锁位置。
[0003] 以往,作为打开机构的一部分的打开杆以能转动的方式轴支承于外壳内。而且,打开杆的一端通过棒等连结构件连结于门把手,打开杆与门把手的操作连动而转动,由此将门把手的操作经由锁定机构向弹键机构传递。
[0004]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门锁装置中,通过对销等轴构件进行铆接固定而将打开杆轴支承于外壳。或者,也采用将打开杆的轴孔穿到外壳的轴部后进行螺纹紧固的结构。由此,限制打开杆向轴向的移动,防止打开杆从外壳脱落。
[0005]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门锁装置所具备的打开杆采用的转动杆轴支承结构中,需要对打开杆(转动杆)进行铆接固定或螺纹固定的固定作业,因此,存在组装工时较多而变得复杂这样的问题。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629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简单且可靠地组装转动杆的门锁装置。
[0008]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门锁装置具备:
[0009] 弹键机构,其能与撞针卡合或脱离;
[0010] 外壳,其供所述弹键机构配设;
[0011] 转动杆,其轴支承于所述外壳,
[0012] 所述门锁装置的特征在于,
[0013] 所述转动杆具备向外突出的轴部和从所述轴部沿径向突出的突出部,[0014] 所述外壳具备:具有供所述轴部插入的开口部的一对轴支承槽;与所述开口部对置且形成为以所述轴支承槽的轴线为中心的圆筒形状、与所述突出部的外端面抵接的滑动接触部。
[0015] 在将转动杆向外壳组装时,使突出部的前端与滑动接触部对置并将转动杆的轴部朝向保持部的轴支承槽插入。于是,突出部的前端沿着滑动接触部的内周面移动,轴部被从开口部引导至轴支承槽。进而,将转动杆的轴部插入到轴支承槽内并使转动杆转动,由此完成转动杆向外壳的组装。这样,通过简单的组装,就能容易地将转动杆轴支承于外壳,能用简单操作进行安装。
[0016] 而且,在将转动杆的轴部插入到轴支承槽内而对转动杆进行轴支承的状态下,由于滑动接触部位于与突出部的外端面对置的位置,因此,能阻止转动杆向开口部侧的移动,能防止轴部从轴支承槽脱落。
[0017] 优选构成为,所述滑动接触部具备位于所述开口部的上方的第一端部和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轴支承槽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
[0018] 通过将第二端部在水平方向上与轴支承槽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由此能将沿着滑动接触部的内周面移动的转动杆的轴部经由开口部插入到轴支承槽内。
[0019] 优选构成为,所述滑动接触部具备位于所述开口部的上方的第一端部和与该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的水平方向位置处于所述开口部的宽度的范围内。
[0020] 由此,能将转动杆的轴部从第一端部附近容易地插入到轴支承槽内,并且使轴支承在轴支承槽内的转动杆的突出部的外端面可靠地与滑动接触部抵接,从而能防止转动杆从轴支承槽脱落。
[0021] 优选构成为,所述滑动接触部从所述轴支承槽的上方沿所述转动杆转动时的轨迹弯曲。由此,滑动接触部能以简单的结构可靠地防止转动杆的轴部从轴支承槽脱落,能削减门锁装置中的杆的轴支承结构的制造成本。
[0022] 例如构成为,在所述转动杆上,在所述轴部的外侧与所述轴部呈同心圆状地形成有比所述轴部的轴线方向长度短的环状的外周壁。
[0023] 优选构成为,所述转动杆是打开所述弹键机构的连杆机构的打开杆,所述滑动接触部设在门把手处于非操作状态的初始位置至通过所述门把手的打开操作解除所述弹键机构对所述撞针的卡合的动作位置之间的所述打开杆的转动范围内。
[0024] 根据上述结构,在转动杆的转动范围内,能防止转动杆的轴部从轴支承槽脱落。
[0025] 优选构成为,在所述外壳上设有阻止所述转动杆的所述突出部向离开所述滑动接触部的方向转动的限制部。
[0026] 利用限制部阻止转动杆的突出部向离开所述滑动接触部的方向转动,因此,能维持突出部与滑动接触部的抵接状态,能可靠地维持转动杆的轴支承状态。
[0027] 发明效果
[0028] 在本发明中,由于在外壳上设有滑动接触部,因此,使转动杆与滑动接触部滑动接触而插入到轴支承槽中,能简单地进行组装。另外,转动杆与滑动接触部抵接,从而能防止转动杆从轴支承槽脱落,能可靠地进行组装。

附图说明

[0029]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30] 图2是外壳的分解立体图。
[0031] 图3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外壳的分解立体图。
[0032] 图4是弹键机构的主视图。
[0033] 图5是从上方观察防护块的内表面侧的立体图。
[0034] 图6是从下方观察防护块的内表面侧的立体图。
[0035] 图7是第二轴支承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0036] 图8(A)是内部打开杆的立体图,(B)是(A)的主视图。
[0037] 图9A是表示配设于第一配设部的开锁位置的锁定机构及打开机构的主视图。
[0038] 图9B是表示配设于第一配设部的锁定位置的锁定机构及打开机构的主视图。
[0039] 图10A是表示配设于第二配设部的开锁动作位置的切换机构的主视图。
[0040] 图10B是表示配设于第二配设部的锁定动作位置的切换机构的主视图。
[0041] 图11(A)是表示将内部打开杆向第二轴支承部插入的状态的剖视图,(B)是表示将内部打开杆的轴部插入到第二轴支承部的轴支承槽中的状态的剖视图。
[0042] 图12(A)是表示内部打开杆保持于第二轴支承部的初始位置的剖视图,(B)是表示内部打开杆位于使连杆进行动作的动作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0043] 符号说明
[0044] 1   撞针
[0045] 10  门锁装置
[0046] 11  外壳
[0047] 25  防护块
[0048] 26  第一轴支承部
[0049] 27  第二轴支承部
[0050] 28  保持部
[0051] 29  轴支承槽
[0052] 30a 第一端部
[0053] 30b 第二端部
[0054] 31  滑动接触部
[0055] 32  开口部
[0056] 33  限制用肋(限制部)
[0057] 36  基体板
[0058] 38  固定板
[0059] 39  盖构件
[0060] 43  弹键机构
[0061] 44  拨叉
[0062] 48  卡爪杆
[0063] 54  释放杆
[0064] 57  锁定板
[0065] 60  连杆
[0066] 64  打开机构
[0067] 65  外部打开杆
[0068] 70  内部打开杆(转动杆)
[0069] 71  轴部
[0070] 74  突出部
[0071] 79  切换机构
[0072] 81  钥匙转动件
[0073] 82  钥匙输入杆
[0074] 83  钥匙连杆
[0075] 84  钥匙杆
[0076] 86  驱动电动机
[0077] 88  蜗杆
[0078] 89  蜗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79] 以下,按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80] 图1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10。门锁装置10安装在车辆的门(未图示)的内部,用于将门相对于车身关闭,在关闭状态下,门锁装置10能切换为可打开门的开锁状态和不可打开门的锁定状态。
[0081] 门锁装置10具备弹键机构43和连杆机构,这些机构配设于外壳11。连杆机构具备锁定机构53、打开机构64和切换机构79。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构成外壳11的防护块25上设置滑动接触部31,从而能将构成打开机构64的转动杆即内部打开杆70容易地组装到防护块25上。
[0082] 同时参照图2及图3,外壳11具备俯视下呈L字形状的外壳主体14、分别安装于外壳主体14的防护块25及盖构件39。
[0083] 外壳主体14为树脂制,具备在门的与铰链相反侧的端部的内侧配置的第一配设部15和沿着门配置的第二配设部17。第一配设部15覆盖防护块25的内表面侧。在第一配设部
15的下侧设有对防护块25的第一轴支承部26的前端部进行保持的保持孔16。
[0084] 在第二配设部17配设切换机构79。在第二配设部17的上侧设有钥匙转动件配设孔18和钥匙杆支承轴部19。在钥匙杆支承轴部19的下侧,在与第一配设部15相邻的位置处设有切换杆支承部20。在切换杆支承部20的下侧设有蜗轮配设部21。在蜗轮配设部21的侧方相邻地设有电动机配设部22。在蜗轮配设部21的下侧设有供连接线缆2配设的线缆配设部
24,连接线缆2与配设于门的车内侧的内部门把手(未图示)相连结。
[0085] 防护块25为树脂制,在与门的铰链相反侧的外侧面上配设弹键机构43,在与该外侧面相反的内侧面上配设锁定机构53和打开机构64。在防护块25的外表面侧的上部设有拨叉配设部34,在中央设有卡爪杆配设部35。在防护块25的内表面侧的上部设有锁定板支承部42。在防护块25的内表面侧的下部设有释放杆配设部40和前端插入保持于保持孔16中的第一轴支承部26。第一轴支承部26形成为具有沿着与锁定机构53的连杆60的后述的进退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轴)的圆筒状。打开机构64的外部打开杆65能转动地安装于第一轴支承部26(参照图9A)。
[0086] 如图5所示,在第一轴支承部26的侧方且在连杆60的下侧的位置设有将内部打开杆70支承为能转动的第二轴支承部27,第二轴支承部27与第一轴支承部26相邻。第二轴支承部27具有沿着与连杆60的进退方向及第一轴支承部26的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轴)。
[0087] 如图6及图7同时所示,第二轴支承部27具有利用轴支承槽29、29对内部打开杆70的轴部71进行双支承的一对保持部28、28、及形成在保持部28、28之间的滑动接触部31。在轴支承槽29、29的上侧形成有用于将内部打开杆70的轴部71向轴支承槽29内插入的开口部32。
[0088] 滑动接触部31与开口部32对置,且滑动接触部31形成为以轴支承槽29的轴线为中心的四分之一的圆筒形状。滑动接触部31从轴支承槽29的上方沿着内部打开杆70的突出部74的外端面75b转动时的轨迹弯曲。具体而言,滑动接触部31具备位于开口部32上方的第一端部30a和与第一端部30a相反侧的第二端部30b。第一端部30a的水平方向位置位于开口部
32的宽度的范围内。第二端部30b以与轴支承槽29在水平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L的方式设置。该间隔L与突出部74从轴部71突出的突出方向长度相对应。滑动接触部31设在内部打开杆70的突出部74的转动范围内,即设在门把手处于非操作状态的初始位置至通过门把手的打开操作解除弹键机构43对撞针1的卡合的动作位置之间。滑动接触部31位于与突出部74的外端面75b对置的位置,通过与外端面75b抵接来阻止内部打开杆70从轴支承槽29的脱离。
[0089] 如图5所示,在位于离开第一轴支承部26的位置处的保持部28的下缘突出有用于限制内部打开杆70的转动的限制用肋(限制部)33。
[0090] 如图1所示,防护块25具备配设于外表面侧的金属制的基体板36和配设于内表面侧的金属制的固定板38。在上述基体板36与固定板38之间将拨叉44、卡爪杆48及释放杆54轴支承为能旋转。
[0091] 如图2所示,盖构件39形成为覆盖第二配设部17的形状。
[0092] 如图1及图4同时所示,弹键机构43具备配设于防护块25的拨叉配设部34的拨叉44和配设于卡爪杆配设部35的卡爪杆48,弹键机构43配设于防护块25的外表面侧。当由于关闭门而使撞针1进入拨叉44时,在撞针1的按压下拨叉44向图4所示的卡合位置转动。由此,卡爪杆48与拨叉44卡止,拨叉44对撞针1的卡合状态得以维持。当利用门把手的操作将卡爪杆48向卡止解除方向(图4中顺时针)转动时,拨叉44顺时针转动而位于打开位置,从而解除撞针1的卡止。
[0093] 如图9A、9B所示,锁定机构53具备配设于防护块25的释放杆配设部40(参照图3)的释放杆54、能转动地配设于锁定板支承部42的锁定板57、及配设于第一配设部15的连杆60。当操作门把手时,通过各打开杆65、70使连杆60朝向图9A中的上侧动作而对释放杆54进行操作,由此使卡爪杆48向卡止解除方向移动。如图9A所示,当进行解锁操作时,通过切换机构79使锁定板57转动至开锁动作位置,使连杆60移动至能操作释放杆54的开锁位置。如图
9B所示,当进行上锁操作时,通过切换机构79使锁定板57转动至锁定动作位置,使连杆60移动至不能操作释放杆54的锁定位置。
[0094] 打开机构64具备外部打开杆65和内部打开杆70,打开机构64配设在防护块25的内表面侧。当对配设于门的车外侧的外部门把手(未图示)进行操作时,其操作力经由外部打开杆65向连杆60传递。当对配设于门的车内侧的内部门把手进行操作时,其操作力经由内部打开杆70向连杆60传递。而且,在锁定机构53位于开锁位置时,弹键机构43对撞针1的卡合被解除。上述打开杆65、70位于比弹键机构43靠下侧的位置。
[0095] 外部打开杆65具备能旋转地配设于防护块25的第一轴支承部26上的轴孔。外部打开杆65具备朝向连杆60的下端突出的第一连杆动作部66。另外,外部打开杆65具备朝向第一外壳部12的外方突出的第一把手连结部68。在第一把手连结部68连结有与外部门把手相连结的作为连结构件的棒(未图示)。外部打开杆65被螺旋弹簧69以使第一连杆动作部66位于下方的方式施力。在螺旋弹簧69的作用力下连杆60从前进位置向下移动(后退)。
[0096] 如图5及图8(A)、(B)同时所示,内部打开杆70在杆主体76a的上端具有轴部71。杆主体76a具备朝向连杆60的下端突出的第二连杆动作部77和从第一配设部17的下端向外方突出的第二把手连结部78。在第二把手连结部78连结有与内部门把手相连结的作为连结构件的连接线缆2。
[0097] 轴部71向与内部打开杆70的转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能旋转地保持于防护块25的第二轴支承部27。轴部71形成为圆筒形状,在轴部71的外侧与轴部71呈同心圆状地形成有比轴部71的轴线方向长度短的环状的外周壁72。外周壁72与保持部28的内表面滑动接触,从而防止内部打开杆70的轴部71的轴线倾斜。轴部71和外周壁72借助截面凹形状的连结部73而一体成形。
[0098] 内部打开杆70具有从外周壁72朝向径向的上方突出的突出部74。突出部74形成为在表面具有凹部75a的四棱柱形状,其外端面75b以轴部71的轴线为中心而弯曲。需要说明的是,内部打开杆70借助外部打开杆65及连杆60在螺旋弹簧69的作用力下返回初始位置。
[0099] 在轴部71的下方,在第二连杆动作部77的根部形成有从内部打开杆70的侧面突出且沿着轴部71的径向延伸的板状的卡止用肋76b。该卡止用肋76b在内部打开杆70位于初始位置时与轴支承槽29的限制用肋33抵接,从而阻止突出部74向离开滑动接触部31的方向转动。
[0100] 如图1及图10A、10B同时所示,切换机构79配设于外壳主体14的第二配设部17,具备手动操作系统和电动操作系统。通过任一操作系统的上锁操作,经由锁定板57将连杆60切换至锁定位置,通过任一操作系统的解锁操作,经由锁定板57将连杆60切换至开锁位置。
[0101] 手动操作系统具备:基于配设在门的车内侧的锁定钮(上锁解锁操作部)的操作进行动作的内部锁定单元;基于配设在门的车外侧的锁芯(上锁解锁操作部)的操作进行动作的外部锁定单元。内部锁定单元具备切换杆80。外部锁定单元具备配设于第二配设部17的钥匙转动件配设部18的钥匙转动件81、配设于第二配设部17的上侧的钥匙连杆83和钥匙输入杆82、轴支承于钥匙杆支承部19的钥匙杆84。电动操作系统(电动锁定单元)具备配设于电动机配设部22的驱动电动机86、配设在电动机配设部22的旁边的蜗杆88、及配设于蜗轮配设部21的蜗轮89。
[0102] 就内部锁定单元而言,通过锁定钮的操作使切换杆80转动,从而使锁定板57进行锁定动作或开锁动作。就外部锁定单元而言,通过向锁芯中插入正规钥匙来进行操作,从而经由作为连结构件的桨(paddle)使钥匙转动件81转动。钥匙转动件81转动时,经由钥匙连杆83使钥匙输入杆82转动,从而使钥匙杆84转动。由此,经由切换杆80使锁定板57进行锁定动作或开锁动作。就电动锁定单元而言,通过遥控操作等使驱动电动机86进行动作,从而经由蜗杆88使蜗轮89旋转。由此,经由切换杆80使锁定板57进行锁定动作或开锁动作。即,本实施方式的切换杆80接受所有操作系统的上锁解锁操作,并将其操作力向锁定机构53传递而使锁定机构53进行锁定动作或开锁动作。
[0103] 下面,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将内部打开杆70安装于第二轴支承部27的步骤。
[0104] 如图11(A)所示,在将内部打开杆70旋转约90度而放倒的状态下,使突出部74的外端面75b与滑动接触部31对置并接近。于是,突出部74的外端面75b与滑动接触部31的内周面滑动接触地进行移动。此时,第二端部30b在水平方向上与轴支承槽29隔开规定间隔L地设置。因此,轴部71经由开口部32被向轴支承槽29内引导,能容易地插入到轴支承槽29中(参照图11(B))。
[0105] 之后,如图12(A)所示,通过使内部打开杆70旋转约90度而立起,由此完成内部打开杆70向保持部28的安装。这样,仅通过将内部打开杆70的轴部71从开口部32插入到轴支承槽29并使内部打开杆70旋转这样简单的组装,就能将内部打开杆70容易地轴支承于防护块25,能够通过简单操作进行安装。
[0106] 将内部打开杆70安装于保持部28,在门把手处于非操作状态的初始位置,设于防护块25的限制用肋33与内部打开杆70的卡止用肋76b抵接。因此,能阻止内部打开杆70的突出部74向离开滑动接触部31的方向(图12(A)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另外,滑动接触部31的第一端部30a的水平方向位置处于开口部32的宽度的范围内。因此,能维持与开口部32对应的位置处的突出部74与滑动接触部31的抵接状态,从而能可靠地维持内部打开杆70的轴支承状态,防止轴部71从轴支承槽29脱落。
[0107] 另外,如图12(B)所示,在通过门把手的打开操作解除弹键机构43对撞针1的卡合的动作位置,滑动接触部31也位于与外端面75b对置的位置。因此,外端面75b与滑动接触部31抵接,能防止轴部71从轴支承槽29脱落。这样,在内部打开杆70的转动范围内,能防止内部打开杆70的轴部71从轴支承槽29脱落。
[0108] 滑动接触部31以轴支承槽29的轴线为中心从轴支承槽29的上方沿着内部打开杆70的突出部74的外端面75b转动时的轨迹弯曲。由此,滑动接触部31能以简单的结构可靠地防止内部打开杆70的轴部71从轴支承槽29脱落。另外,能削减门锁装置10中的杆的轴支承结构的制造成本。
[0109]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门锁装置10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能进行各种变更。
[0110]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对内部打开杆70进行轴支承的第二轴支承部27设有滑动接触部31。但不限定于此,可以在对打开机构64的外部打开杆65进行轴支承的第一轴支承部26设置滑动接触部,也可以在供弹键机构43的拨叉44及卡爪杆48配设的防护块25设置滑动接触部。另外,也可以在供锁定机构53的释放杆54、锁定板57及连杆60配设的外壳11设置滑动接触部。也可以在切换机构79的切换杆80及钥匙杆84设置滑动接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