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侧末端具有改进的安全线的导管以及相关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741090.5

文献号 : CN10390824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J.L.克拉克M.杜亚特E.洛维乔伊

申请人 : 韦伯斯特生物官能(以色列)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管,所述导管包括具有外壳和支撑构件以提供压力通风室的末端电极。所述塞形成为具有U形通道以供安全线围绕所述支撑构件缠绕并将所述支撑构件(具有附连至其上的所述外壳)固定至所述导管。在所述塞中形成附加通道以容纳组件,例如冲洗管道、引线和热电偶线对。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造方法,所述方法提供了在密封所述支撑构件并安装所述外壳之前,将所述安全线、引线和热电偶线对远侧安装和/或锚固在所述支撑构件中。

权利要求 :

1.一种导管,包括:

伸长的导管主体;

在所述导管主体远侧的末端电极;

支撑构件,其具有限定圆形远侧表面的通道部分;

安装在所述支撑构件上的外壳;以及

安全拉伸构件,其具有定位在所述通道部分中以围绕所述圆形远侧表面通过的拉伸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安全拉伸构件具有两个端部,所述两个端部中的至少一个锚固至所述导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管,还包括控制手柄,其中所述安全拉伸构件的所述至少一个端部锚固在所述控制手柄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通道部分为U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安全拉伸构件具有两个平行延伸穿过所述导管主体的近侧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外壳和所述支撑构件在它们之间限定腔体,并且所述支撑构件具有至少一个附加通道,所述至少一个附加通道提供所述导管主体与所述腔体之间的流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外壳具有至少一个流体口,所述至少一个流体口配置成允许所述腔体与所述外壳的外部之间的流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支撑构件具有至少一个附加通道,所述至少一个附加通道配置成容纳在所述导管主体与所述末端电极之间通过的至少一个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组件具有扩大的远端并且所述至少一个附加通道具有更宽的远侧部分以容纳并锚固所述扩大的远端。

10.一种导管,包括:

具有近端和远端的管道;

在所述管道远侧的末端电极;

外壳,其具有腔体、圆顶状远端以及位于其近端处的开口;

支撑构件,其具有位于所述开口中的塞部分、容纳在所述管道的所述远端中的中空近侧部分、以及延伸到所述外壳的所述腔体中的远侧部分,所述支撑构件具有限定圆形远侧表面的U形通道;以及安全拉伸构件,其具有延伸穿过所述U形通道部分以围绕所述圆形远侧表面通过的拉伸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支撑构件具有至少一个附加通道,所述至少一个附加通道提供所述管道与所述腔体之间的流体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外壳具有至少一个流体口,所述至少一个流体口配置成允许所述腔体与所述外壳的外部之间的流体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支撑构件具有至少一个附加通道,所述至少一个附加通道配置成容纳在所述管道与所述末端电极之间通过的至少一个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组件具有扩大的远端,并且所述至少一个附加通道具有更宽的远侧部分以容纳并锚固所述扩大的远端。

15.一种制造导管末端电极的方法,包括:提供末端电极支撑构件和外壳;

在所述支撑构件中形成限定圆形远侧表面的通道;

使安全拉伸构件在所述通道中延伸以围绕所述圆形远侧表面通过,所述安全拉伸构件具有两个朝所述圆形远侧表面的近侧延伸的部分;以及将所述外壳安装在所述支撑构件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圆形远侧表面是暴露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将所述外壳安装在所述支撑构件上之前密封所述圆形远侧表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支撑构件中形成至少一个附加通道。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至少一个附加通道中提供冲洗管道。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至少一个附加通道中提供选自引线和热电偶线对的组件。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至少一个附加通道中提供扩大的远侧部分;以及在所述组件中提供扩大的远端以用于锚固在所述至少一个附加通道的所述扩大的远侧部分中。

说明书 :

远侧末端具有改进的安全线的导管以及相关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导管,其具有包括末端电极的活动的远侧部分,特别用于消融心脏组织并感测其电活动。

背景技术

[0002] 多年来,电极导管普遍已用于医疗实践中。它们用于刺激和标测心脏中的电活动以及消融异常电活动的位点。使用时,将电极导管插入主静脉或主动脉(例如股动脉),然后将其导入所关注的心脏的腔室中。典型工序涉及将在其远端处具有末端电极的导管插入心脏腔室中。
[0003] 典型的标测或消融导管具有包括柔性带腔管道的伸长的导管主体、包括另一柔性带腔管道的更远侧部分以及在第二管道的远端处的末端电极。施用胶合粘合剂以将末端电极附连至第二管道。末端电极作为导管的组织接触区域,其在标测和消融期间经受多种应力和应变。重复暴露于轴向和侧向荷载可能削弱末端电极与导管之间的粘合。末端电极作为导管的最远侧组件并从而作为导管的最后一个退出患者身体的组件,将其附接到导管时要格外小心谨慎,因为对于患者而言,末端电极的脱离将严重违反安全规定。许多导管设计利用了基本的粘合剂粘合,且辅以直接附接到末端电极的牵拉线形式的附加结构节点。也可通过引线或热电偶线拴住末端电极。然而,设计失效模式效应分析(DFMEA)需要冗余的安全结构来降低脱离风险。
[0004] 常规导管可提供系在末端电极上或附接到末端电极的安全线。通常将不锈钢等的金属圈或套环焊接到末端电极的远端或杆,并且将安全线的远端馈送穿过金属圈并打结。然而,金属圈价格昂贵并且制造非常耗时。此外,在围绕金属圈和位于结内的安全线中的卷曲、打结和急弯引起应力集中,从而导致过早的磨损和撕裂,这可能显著降低安全线的拉伸载荷承载能力。另外,金属圈-结的布置方式占用了远侧末端的狭窄地段中的宝贵空间。
[0005] 因此,期望导管提供这样一种末端构型,所述构型可更好地容纳安全线并减小应力和应变,使得安全线可更完全地利用其拉伸载荷承载能力。还期望该末端构型更有效地利用远侧末端中的空间,同时容纳安全线而不妨碍对远侧末端的其他组件的容纳和功能。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管,该导管具有的末端构型减轻了存在于附接至导管末端电极的安全线中的应力集中。所述末端构型有利地提供柔性安全线从其中螺旋穿过的具有入口、U形转弯和出口的U形通道或管道。安全线的两个近侧部分从U形通道退出,并且穿过导管并进入安全线的末端所锚固处的控制手柄。围绕U形通道的安全线的回路通常相当于皮带轮上的绳索,其中皮带轮处的有效提升强度为绳索上张力的两倍。因此,安全线在固定末端电极过程中的有效载荷承载能力是单独的安全线的拉伸强度的约两倍。
[0007]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导管具有伸长的导管主体、导管主体远侧的末端电极以及安全拉伸构件或安全线。末端电极具有支撑构件和安装在支撑构件上的外壳,所述支撑构件具有限定圆形远侧表面的通道部分,其中所述安全线具有定位在通道部分中以围绕圆形远侧表面通过的线部分。固定末端电极之后,安全线具有两个端部,所述两个端部中的至少一个锚固至导管,例如,导管主体近侧的控制手柄。通道部分为U形,使得安全线具有两个近侧部分,所述近侧部分从支撑构件朝近侧延伸以平行穿过导管主体。
[0008] 在详细的实施例中,外壳和支撑构件限定腔体并且支撑构件具有至少一个附加通道,该通道提供导管主体与腔体之间的流体连通。外壳具有至少一个流体口,其配置成允许腔体与外壳的外部之间的流体连通。支撑构件具有至少一个附加通道,其配置成容纳在导管主体与末端电极之间通过的至少一个组件。所述至少一个组件可包括引线、热电偶线、冲洗管道和/或位置传感器缆线。
[0009] 在详细的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组件具有扩大的远端并且所述至少一个附加通道具有更宽的远侧部分以容纳并锚固该扩大的远端。该布置方式使组件朝远侧安装到末端电极中并且组件有效地容纳且布置在空间受限的远侧末端区域中而不相互妨碍。
[0010] 本发明还包括制造导管末端电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末端电极支撑构件和外壳,在支撑构件中形成限定圆形远侧表面的通道,将安全拉伸构件在通道中延伸以围绕圆形远侧表面通过,所述安全拉伸构件具有两个朝圆形远侧表面的近侧延伸的部分,以及将外壳安装在支撑构件上。
[0011] 所述方法可包括提供暴露的圆形远侧表面,以及在将外壳安装在支撑构件上之前密封所述圆形远侧表面。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在支撑构件中形成至少一个附加通道,所述至少一个附加通道配置成容纳冲洗管道、引线、热电偶线和/或位置传感器缆线。
[0012] 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在所述至少附加通道中提供扩大的远侧部分,以及在组件中提供扩大的远端以用于锚固在所述至少附加通道的扩大的远侧部分中。

附图说明

[0013] 通过参考以下与附图结合考虑的详细说明,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特征以及优点,其中:
[0014]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管的透视图。
[0015] 图2A是沿着第一直径截取的图1的导管的侧剖视图,该导管包括介于导管主体与可偏转的中间段之间的接合。
[0016] 图2B是沿着通常与图2A的第一直径正交的第二直径截取的图1的导管的侧剖视图,该导管包括介于导管主体与可偏转的中间段之间的接合。
[0017] 图2C是沿着线C--C截取的图2B的中间段的端部剖视图。
[0018] 图3是沿着第二直径截取的图1的导管的侧剖视图,该导管包括介于可偏转的中间段与远侧段之间的接合。
[0019] 图4是图1的导管的远侧段的透视侧剖视图,该远侧段包括连接器管道和末端电极。
[0020] 图4A是沿着线A—A截取的图4的末端电极的端部剖视图。
[0021] 图4B是沿着线B—B截取的图4的末端电极的端部剖视图。
[0022] 图4C是沿着线C—C截取的图4的末端电极的端部剖视图。
[0023] 图4D是沿着线D—D截取的图4的末端电极的端部剖视图。
[0024] 图4E是沿着线E—E截取的图4的末端电极的端部剖视图。
[0025] 图4F是沿着线F—F截取的图4的末端电极的端部剖视图。
[0026] 图4G是沿着线G—G截取的图4的末端电极的端部剖视图。
[0027] 图4H是沿着线H—H截取的图4的末端电极的端部剖视图。
[0028] 图4I是沿着线I—I截取的图4的末端电极的端部剖视图。
[0029] 图5A是图4的末端电极外壳的透视图。
[0030] 图5B是图4的末端电极外壳的另一个透视图。
[0031] 图6A是图4的内部支撑构件的透视图。
[0032] 图6B是图4的内部支撑构件的另一个透视图。
[0033] 图7是图4的远侧段的透视图,该远侧段包括连接器管道和末端电极,其中选择的特征以透明形式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图1示出了导管的实施例,该导管具有改进的远侧末端构型以容纳安全拉伸构件或线,所述安全拉伸构件或线用减小的应力和应变将末端电极固定在安全线上。根据本发明的特征,将安全线螺旋穿过末端电极的构件或沿末端电极的构件环绕以固定所述末端电极。导管具有带有近端和远端的伸长的导管主体12、位于导管主体12的远端处的可偏转的中间段14,以及远侧段15,该远侧段15具有适于伴随冲洗而进行标测和/或消融的末端电极17。导管还包括位于导管主体12的近端处的控制手柄16,以用于控制中间段14相对于导管主体12的偏转(单向或双向)。
[0035] 参照图2A、2B和2C,导管主体12包括具有单个轴向或中央腔18的伸长管状构造。导管主体12为柔性的,即可弯曲的,但沿其长度基本上不可压缩。导管主体12可具有任何合适的构造,并且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目前优选的构造包括由聚氨酯或PEBAX制成的外壁20。外壁20包括不锈钢等的嵌入式编织网,以增大导管主体12的抗扭刚度,使得当旋转控制手柄16时,导管的中间段14以相应的方式旋转。
[0036] 导管主体12的外径并非关键性的,但优选地为不大于约8弗伦奇,更优选地不大于7弗伦奇。同样,外壁20的厚度也不是关键性的,但要足够薄,使得中央腔18可容纳牵拉构件(如,牵拉线)、引线和任何其他所需的线材、缆线或管道。如果需要,外壁20的内表面衬有加强管22,以提供改善的扭转稳定性。在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中,导管具有外径为约0.090英寸至约0.94英寸且内径为约0.061英寸至约0.065英寸的外壁20。
[0037] 通过用聚氨酯胶等形成胶接头23而将加强管22的远端和外壁20的远端固定地附接,其中附接处靠近导管主体12的远端。使用缓慢变干但效果较强的胶(如,聚氨酯)在加强管20的近端与外壁22的近端之间形成第二胶接头(未示出)。
[0038] 在控制手柄16与可偏转的段14之间延伸的组件穿过导管主体12的中央腔18。这些组件包括承载在远侧段15上的末端电极17和任何环形电极21的引线30T和30R、用于将流体递送至末端电极的冲洗管道38、承载在远侧段15中的位置传感器34的缆线33、用于使中间段14偏转的牵拉线32a, 32b和用于感测远侧段15处的温度的一对热电偶线41, 42,以及将末端电极17固定至导管的安全拉伸构件或安全线47。
[0039] 图2A、2B和2C中示出了包括一段较短的管道19的中间段14的实施例。该管道还具有编织网构造,但具有多个腔,例如腔26a, 26b, 27, 28和29。第一腔26a是偏轴的并且承载牵拉线32a以用于使中间段偏转。对于双向偏转而言,直径上相对的偏轴第二腔26b承载第二牵拉线32b。第三腔27也是偏轴的并且承载引线30T和30R、热电偶线41和42以及传感器缆线33。第四腔28居中并位于轴上,并且承载冲洗管道38。第五腔29也是偏轴的,其承载安全线47。
[0040] 中间段14的管道19由合适的无毒材料制成,该材料的柔性大于导管主体12。适用于管道19的材料是编织聚氨酯,即具有嵌入的编织不锈钢或类似材料的网的聚氨酯。每个腔的大小并非关键性的,但要足以容纳贯穿延伸的相应组件。
[0041] 图2A和2B中示出了将导管主体12附接到中间段14的方式。中间段14的近端包括接纳导管主体12的外壁20的内表面的外周变凹口25。中间段14和导管主体12通过胶或类似材料附接。
[0042] 如果需要,可在导管主体内的加强管(如果提供)的远端与中间段的近端之间设置间隔区(未示出)。该间隔区使导管主体和中间段的接合处形成柔韧性的过渡区,其使此接合处平滑地弯曲而不会折叠或扭结。具有这种间隔区的导管在美国专利5,964,757中有所描述,该专利的公开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0043] 每条牵拉线32a和32b都优选地涂覆有Teflon.RTM。牵拉线可由任何合适的金属(诸如不锈钢或镍钛诺)制成,并且特氟隆涂层赋予牵拉线润滑性。牵拉线优选地具有在约0.006至约0.010英寸范围内的直径。
[0044] 如图2B所示,每条牵拉线在导管主体12中的部分均穿过与其牵拉线呈包围关系的压缩线圈35。每个压缩线圈35从导管主体12的近端延伸至中间段14的近端或中间段14的近端附近。压缩线圈由任何合适的金属制成,优选地为不锈钢,并且压缩线圈自身紧密地缠绕,以提供柔韧性,即弯曲性,但可抗压缩。压缩线圈的内径优选地稍大于牵拉线的直径。在导管主体12内,压缩线圈35的外表面也由柔韧的非导电护套39(如由聚酰亚胺管道制成)覆盖。牵拉线的位于压缩线圈35远侧的每个部分均可延伸穿过相应的护套37以防止牵拉线在偏转期间切入中间段14的管道19中。
[0045] 牵拉线32的近端锚固在控制手柄16中。牵拉线32的远端(例如)通过如图3所示的T形条43锚固在远侧段15中。通过适当操纵控制手柄16的偏转构件,可实现牵拉线相对于导管主体12的单独且独立的纵向移动,从而分别导致中间段14沿着平面偏转。[更新]合适的偏转构件和/或偏转组件在2010年7月1日公布的名称为“DEFLECTABLE  SHEATH INTRODUCER”(可偏转的护套导入器)的共同未决的美国专利公布US2010/0168827 A1以及2008年10月16日公布的名称为“STEERING MECHANISM FOR BI-DIRECTIONAL CATHETER”(双向导管的转向机构)的共同未决的美国专利公布US2008/0255540 A1中有所描述,所述两个专利公布的全部公开内容均据此以引用方式并入。
[0046] 参照图4和7,中间段14的远端处是远侧末端段15,其包括末端电极17和位于末端电极17与中间段14之间的相对短的一截非导电连接器管道或覆盖层24。在图示实施例中,连接器管道24具有单一腔44,该腔容纳位置传感器34(图3)并允许组件(包括末端电极引线30T、传感器缆线33、热电偶线41和42、安全线47和冲洗管道38)进入末端电极17。连接器管道24的单一腔44允许这些组件根据需要从其在中间段14中的相应腔朝其在末端电极17内的位置重新取向。在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中,管道24为保护管道,如PEEK管道,其长度范围介于6mm和12mm之间,更优选地为约11mm。
[0047] 末端电极17限定纵向轴线46并且具有至少两件式构型,该构型包括如图5A和5B中所示的导电圆顶状外壳50和如图6A和6B中所示的导电内部支撑构件52,它们共同限定由外壳50和支撑构件52围绕并包封的腔体或腔室51。外壳50为中空管状或圆柱体形状,并具有封闭且呈圆形的防止损伤的远端36和开放式近端54,所述近端54由边缘55限定,所述边缘55由支撑构件52密封,如在下文进一步所述。外壳中形成有多个流体口56,其允许腔体51与外壳的外部之间的流体连通。
[0048] 如图4和7中所示,支撑构件52在外壳50的近端54处形成流体密封性的密封。支撑构件52密封外壳50的内部腔体51,并且外壳50和支撑构件52有利于在腔体内提供压力通风条件;即,流体被迫进入或递送至其中,以通过形成于外壳中的流体口56的更均匀分布。
[0049] 参照图4A-4I,支撑构件52沿着其长度具有不同尺寸的圆形横截面。构件52包括塞中间部分52M、较窄的杆状远侧部分52D(具有较小半径)和较宽的近侧中空圆柱形部分52P或“裙边”(具有较大半径)。塞部分52M和杆状远侧部分52D中的每一个通常为实心形式。杆部分52D的远侧表面53是凹陷的,使得环形圈65围绕该表面53。塞部分52M紧密贴合在外壳50的被边缘55围绕的开放式近端54中,以便于将端部54塞住。杆状远侧部分52D延伸到外壳内部的腔体51中。设置在塞部分52的外表面上的凸起环形凸缘58邻接外壳50的近端54以限制塞部分52M和杆部分52D可延伸到位于外壳50内部的腔体51中的程度。外壳沿着环形凸缘
58附接到支撑构件52。中空圆柱形部分52P被容纳在远侧段15的管道24的远端中。部分52P容纳从管道24延伸并进入末端电极17的组件。
[0050] 为了容纳进入末端电极的组件,塞部分52M和杆部分52D具有贯穿其中的多个轴向通道,包括中央流体通道60、两个偏轴的直径上相对的通道61A和61B、第三和第四偏轴的通道63和64。通道61A, 61B, 63和64中的每一个占据塞部分52M和杆部分52D的圆形横截面空间的一象限。在图4E的图示实施例中,通道61A和61B占据一对相对的象限(如,象限I和III),而通道63和64占据另一对相对的象限(如,象限II和IV)。这样,就有效利用了末端电极17内的空间,并且最小化延伸穿过每个通道的组件之间的干扰。
[0051] 中央流体通道60形成为盲孔,该盲孔从塞部分52M的近侧表面59延伸并且朝远侧进入杆部分52D预定的距离D。在图示实施例中,该距离为杆部分52的长度L的约1/3。在盲孔的远端处,横向流体通道66围绕盲孔径向地布置。通道66容纳冲洗管道38的远端,以用于将由冲洗管道38递送的流体传递至末端电极17以灌满腔体51的内部,以及经由流体口56传递至末端电极17的外部。冲洗管道38的远侧部分可被保护管道77例如聚酰亚胺管道围绕。
[0052] 第三通道63在塞部分52M的近侧表面59与杆部分52D的远侧表面53之间延伸。热电偶线41和42从管道24延伸穿过第三通道63,其中它们的远端锚固在杆部分52D的远侧表面53附近。热电偶线41和42的远端可被覆盖在非导电覆盖件或护套75(例如,聚酯加热收缩套管)中。护套75是位于热电偶线上的电绝缘的第二防护罩(邻近热电偶接点80,图7),以防止对支撑构件52的磨损。围绕护套75的远侧部分可以是另一个非导电管道76(图7),例如,聚酰亚胺管道。管道76由导热材料构成,所述材料在热电偶接点80与由射频电势供能的支撑构件52之间提供电隔离。
[0053] 第四通道64也在塞部分52M的近侧表面59与杆部分52D的远侧表面53之间延伸。末端电极17的引线30T从管道24延伸穿过通道64,并且其远端锚固在杆部分52D的远侧表面53附近。
[0054] 对于环绕式安全线构型,通道61A和61B在它们的远端处经由弯曲的横向通道62相互连接并且相互连通,从而形成限定向外呈弧形的远端57的圆形远侧表面。因此,通道61A, 61B和62在穿过塞部分52M和杆部分52D的支撑构件52中形成U形通道,其限定并形成外凸的远端57。在图示实施例中,通道61A和61B充分地朝远侧延伸,使得在杆部分52D的远端处暴露并且可触及横向通道62和远端57。U形通道通常围绕远端57环绕或缠绕。因此,通过使安全线47穿过U形通道并围绕远端57,安全线47牢靠地将支撑构件52和附连在其上的外壳50固定至导管。即,支撑构件52通过安全线直接固定。安全线与构件52之间不存在中间结构或部件,并且安全线中不存在可引起应力集中的结或急弯。为了保护安全线,用减轻摩擦的保护套管68覆盖安全线的在弯曲的横向通道62上延伸的段。护套68可具有任何合适的非导电材料,例如,聚酰亚胺。
[0055] 由U形通道的横向通道62所外接的弧形远端57具有由预定的直径限定的均匀曲率,使得安全线可以180度重新定向(自身“对折”)以形成对末端电极的牢靠连接而最小化应力集中。根据本发明的特征,不小于约3:1的均匀曲率直径与安全线直径的比率如果无法避免安全线上出现应力集中,也会将安全线上的应力集中降到最低程度。例如,在安全线47具有约0.004英寸的直径的情况下,限定横向通道62的曲率的直径应当为至少约0.012英寸。
[0056]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组装末端电极17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各种组件从末端电极17的远端馈送或安装进该末端电极内。所述方法包括提供未安装外壳50的支撑构件52,其U形通道的至少远侧部分或弧形远端暴露且可被组装人员触及。这样,就可从支撑构件52的远端进入通道61A/61B, 62, 63和64,并且可将组件(包括例如引线30T、热电偶线41和42,和/或安全线47)从支撑构件52的远端馈送进该支撑构件内。例如,将安全线47中的每一个末端馈送进相应的通道61A和61B之一内,因此安全线的中间段跨越弧形远端。此外,将热电偶线41和42的近端从远侧表面53朝近侧馈送进通道63内。同样,将引线30的近端从远侧表面53朝近侧馈送进通道64内。相对于通道63和64,它们相应的远端63D和64D可以具有较大的宽度或直径的开口以容纳引线30T和/或热电偶线41和42的扩大的远端,以用于将远端锚固在支撑构件52中。在图示实施例中,引线30T的远端具有扩大的线圈30D并且热电偶线的远端具有扩大的卷曲回折41/42D。有利的是,通道远端63D和64D足够大以容纳线圈30D和卷曲回折41/42D,而通道63和64的近侧剩余部分足够窄以邻接并锚固线圈和卷曲回折。应当注意的是,通道63和64的扩大的端部63D和64D相对于横向流体通道66纵向偏置,使得末端
63D和64D以及流体通道66无需相互竞争在支撑构件52的圆形横断面积中的空间。在图示实施例中,扩大的端部63D和64D位于横向流体通道66的远侧。
[0057] 当组件(包括引线、热电偶线和安全线)已安装在内部支撑构件52中时,杆部分52D的凹陷远侧表面53可用合适的粘合剂填充或充满,以便密封杆部分的远端以防止流体从腔体51渗漏进通道61A/61B、62、63和64中。随后将外壳50安装在杆部分52D上,使得杆部分52D延伸到腔体51中,并且边缘55邻接凸起的环形凸缘58。焊接边缘和凸缘,以将外壳固定地附接到支撑构件50。
[0058] 在一个实施例中,安全线47由优选地具有基本上在5,000ksi (35,000MPa)至约20,000ksi (140,000MPa)的范围内、更优选地为约9,750ksi (68,000MPa)的拉伸模量的高模量纤维材料制成,所述材料例如高分子密度聚乙烯(如,Spectra™或Dyneema™)、纺织的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聚合物(如,Kevlar™)或熔融纺丝的液晶聚合物纤维绳(如,Vectran™)或高强度陶瓷纤维(如,Nextel™)。这些材料往往是柔性的,从而提供合适的耐久性。另外,它们基本上是非拉伸和无磁性的,使得其通常对于MRI显得透明。材料的低密度使得其对于X光机是大体透明的。材料也可以是非导电的以避免短路。例如,Vectran™具有高强度、高耐磨性;是无磁性的电绝缘体,是聚合物型的,并且在荷载下具有低伸长率。
[0059] 优选地,安全线47具有范围介于约300ksi (2,000MPa)至1,500ksi (10,400MPa)之间,更优选地为约450ksi (3,100MPa)的拉伸强度。这将使安全线具有高于常规钢丝的强度以及减小的横截面。在一个实施例中,高模量纤维材料是编织的。
[0060] 外壳50和内部支撑构件52由生物相容性金属(包括生物相容性金属合金)构成。合适的生物相容性金属合金包括选自不锈钢合金、贵金属合金和/或它们的组合的合金。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壳由包含约80重量%钯和约20重量%铂的合金构成。在一个替代实施例中,外壳50和构件52由包含约90重量%铂和约10重量%铱的合金构成。可通过深拉制造方法形成外壳,该方法产生足够薄但坚实的外壳壁,该外壳壁适于抓握、传送穿过患者的身体、以及标测和消融程序期间的组织接触。
[0061] 环形电极21(图1和3)可安装在远侧段15的连接器管道24上。它们可由任何合适的固体导电材料制成,例如铂或金,优选地铂和铱的组合。可使用胶水等将环形电极安装到连接器管道24上。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可通过用导电材料(如铂、金和/或铱)涂布管道24而形成环形电极。可使用溅射、离子束沉积或等同技术施加该涂布。管道24上的环形电极数可根据需要而变化。环可为单极或双极。在图示实施例中,存在远侧的单极环形电极和近侧的一对双极环形电极。每个环形电极连接至相应的引线30R。环形电极21可紧邻末端电极17的暴露部分安装。这样,凹口70(图7)可形成于支撑构件52的裙边52P中,以允许引线30R连接至环形电极。
[0062] 如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每个引线30R通过任何合适的方法附接到其相应的环形电极。一种将引线附接到环形电极的优选方法涉及首先开小孔穿过管道24的壁(图3)。例如,可通过将针插入非导电覆盖层并且充分加热该针来形成永久性孔的方式来形成这样的孔。然后通过使用微型钩或类似结构拉动引线通过此孔。接着剥去引线末端的任何涂层并将末端焊接至环形电极的下侧,然后将环形电极滑动到孔上方并且采用聚氨酯胶或类似材料将其固定就位。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可通过围绕非导电管道24多次缠绕引线30R并且剥去引线面向外的表面上的自身绝缘层来形成每个环形电极。
[0063] 将末端电极17通过引线30T电连接至消融能量源(未示出)。将环形电极21通过相应的引线30R电连接至适当的标测或监视系统。
[0064] 引线30T和30R穿过可偏转的中间段14的管道19的腔28(图2A)和导管主体12的中央腔18。引线的延伸穿过导管主体12的中央腔18和腔28的近端的部分可包封在护套(未示出)内,该护套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优选地为聚酰亚胺。可用聚氨酯胶或类似材料将护套胶粘在腔28中,从而使护套在其远端处锚固于中间段14的近端。每个电极引线都具有终止于连接器中的近端,所述连接器位于控制手柄16的近端处。
[0065] 已结合本发明的某些示例性实施例进行了以上描述。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将会知道,在不有意脱离本发明的原则、实质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对所述结构进行改变和变型。应当理解,附图未必按比例绘制。因此,前述描述不应解读为仅涉及在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精确结构。而是应当与下述将具有它们的最宽和适当范围的权利要求相一致地解读,并且支持所述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