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牛和猪可直接饲用的整粒小麦的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10179342.4

文献号 : CN10393195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星凌刘晓牧万发春宋恩亮赵红波陶海英成海建游伟盛清凯

申请人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制备牛和猪可直接饲用的整粒小麦的方法,属于饲料技术、微生物技术和畜牧养殖领域。解决了小麦处理成本高、整粒直接饲喂牛和猪不易消化利用和玉米价格上涨饲料成本增加、无适合替代物的问题。该方法为:取整粒小麦、新鲜白酒糟和菌种,混合均匀,使混合物水分维持33-53wt%,袋装密封或窖贮厌氧发酵35天以上,或至pH稳定在4.0-3.8,即可。该方法操作简单,易工业化,制备出的整粒小麦无需破碎或粉碎,可直接饲用或长期保存,比未制备的整粒小麦成本降低17.4-43.5%;可以作为肉牛唯一的精补料,替代50%的高产奶牛精补料和65%的育肥猪精饲料,大幅降低牛和猪单位增重/产奶所消耗的饲料成本。

权利要求 :

1.一种制备牛和猪可直接饲用的整粒小麦的方法,其特征是,

取整粒小麦、新鲜白酒糟和菌种,混合均匀,使混合物水分维持在33-53wt%,然后袋装密封或窖贮厌氧发酵35天以上,或至pH稳定在4.0-3.8,即形成牛和猪可直接饲用的整粒小麦;

所述袋装密封或者窖贮时将混合物压实处于厌氧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牛和猪可直接饲用的整粒小麦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菌种为乳酸片球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菌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牛和猪可直接饲用的整粒小麦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菌种为嗜酸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牛和猪可直接饲用的整粒小麦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菌种为纳豆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牛和猪可直接饲用的整粒小麦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整粒小麦、白酒糟的重量比为(30-70):(70-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制备牛和猪可直接饲用的整粒小麦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整粒小麦、白酒糟的重量比为(55-70):(45-30)。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制备牛和猪可直接饲用的整粒小麦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菌种的添加量为1.0-1.5wt%,菌种的添加量以整粒小麦和新鲜白酒糟的总重量为标准计算。

说明书 :

一种制备牛和猪可直接饲用的整粒小麦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饲料技术、微生物技术和畜牧养殖领域。尤其是一种制备牛和猪充分利用小麦营养成分前提下可直接饲用的整粒小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国内玉米价格大幅上涨,很多饲料企业和养殖场改变生产配方,大量使用小麦替代玉米饲料,2011-2012年度国内小麦消费量增加至11125万吨,增幅主要来自于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用量。小麦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均高于玉米,分别是玉米的153%和136%;能量略低于玉米(97%);钙磷和B族维生素均高于玉米,玉米水分含量因季节、产地不同而差别较大,水分含量13.5-16%;而小麦水分含量稳定,多为12-14%,小麦是最适宜的能量替代饲料。
[0003] 由于小麦中非淀粉多糖含量较玉米高,加之淀粉含量高粘性大,一般通过加热和加入酶制剂等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小麦黏性多糖的问题,但提高了生产成本。选择小麦用酶制剂的品质和种类是非常关键的,复合酶的组成要选择含有以木聚糖酶为主,并含有葡聚糖酶、果胶酶等非淀粉多糖酶的复合酶;用小麦代替玉米时多在加工工艺方面做适当改变,小麦要先以较小的比例替代,如果没有拉稀或生产性能下降现象,再逐渐增加小麦用量;小麦应粉碎成4~5碎粒为宜,这样既可获得较高的消化率,又可获得较高的饲料报酬,还会具有较好的饲料流动性。考虑到小麦的成本和营养特性,通常适合于替代部分玉米,而不能全部替代,这是因为玉米中的非淀粉多糖含量很低,可以大量使用。为了避免成本增加过高,多数养殖场和饲料厂采用粗粉或破碎小麦来部分替代玉米,小麦粉碎过细,牛和猪采食时就会产生糊口而使其适口性变差,降低采食量。这样就出现一个明显问题,为了提高玉米利用率则尽可能细粉玉米,通常筛网直径不大于1mm,而粉碎小麦的筛网直径通常不小于3mm,通常破碎小麦以使小麦形成4~5碎粒。而一般的混合设备只有一个筛网,这为养殖场和饲料厂应用小麦带来实际操作繁琐的问题。
[0004] 小麦籽粒是单种子籽实,完整粒的结构中胚乳所占的重量大约为85%,麦芽约为2.5%,麸皮约占12.5%。如果不破碎小麦外层,胚乳就不能释放出来。胚乳主要是淀粉和面筋质,是牛和猪需要的营养物质。胚乳细胞极小,细胞膜很薄,极易消化吸收。小麦除了机械加工外,整粒直接饲喂通过牛和猪反刍或咀嚼无法将大量整粒小麦破碎。因此,在不提高加工成本的前提下,采用恰当合理的技术处理整粒小麦,实现整粒小麦用作牛猪饲料和最佳消化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牛和猪充分利用小麦营养成分前提下可直接饲用的整粒小麦的方法。解决了小麦饲喂牛和猪时需要粉碎、粉碎过程操作繁琐的问题、小麦整粒直接饲喂时,牛反刍和猪咀嚼均无法将大量整粒小麦破碎,导致的不易消化吸收的问题和现有玉米价格上涨饲料成本增加、无适合替代物的问题。
[0006]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 一种制备牛和猪可直接饲用的整粒小麦的方法,其特征是,
[0008] 取整粒小麦、新鲜白酒糟和菌种,混合均匀,使混合物水分维持在33-53wt%,然后袋装密封或窖贮厌氧发酵35天以上,或至pH稳定在4.0-3.8,即形成牛和猪可直接饲用的整粒小麦;
[0009] 所述袋装密封或者窖贮时将混合物压实处于厌氧状态。
[0010] 优选的,所述菌种为乳酸片球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菌的组合。
[0011] 优选的,所述菌种为嗜酸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的组合。
[0012] 优选的,所述菌种为纳豆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的组合。
[0013] 优选的,所述整粒小麦、白酒糟的重量比为(30-70):(70-30)。
[0014] 优选的,所述整粒小麦、白酒糟的重量比为(55-70):(45-30)。
[0015] 优选的,所述菌种的添加量为1.0-1.5wt%,菌种的添加量以整粒小麦和新鲜白酒糟的总重量为标准计算。
[0016] 所用白酒糟均为新鲜白酒糟,是普通酿造白酒产生的谷物酒糟,含水量为65-75wt%。
[0017] 所用整粒小麦的含水量为12-14wt%。
[001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9] (1)本发明的方法将整粒小麦和新鲜白酒糟混合,并添加菌种,进行厌氧发酵,发酵过程在自然状态下即可进行,整个过程操作简单,易操作,成本低。制备的整粒小麦无需破碎或粉碎,袋装密封或窖贮至35天以上,打开可直接饲用或继续密封长期保存,可以保存1年以上,无发霉变质现象发生,品质不受影响。
[0020] (2)由于整粒小麦较干和质地较硬,水分含量仅为12-14wt%,直接饲喂猪或牛时适口性差,不易破坏小麦皮层释放出养分,严重降低整粒小麦的营养价值。本发明的方法中,
[0021] 一方面,针对整粒小麦干燥和不易压实,选择价廉量大的糟渣最典型的是白酒糟作为水分和填充物来源,与整粒小麦混合,压实整粒小麦以处于厌氧状态,添加厌氧性和兼性厌氧型发酵菌种来提高发酵速度和改善发酵气味。
[0022] 另一方面,经过本发明发酵制备的整粒小麦,麦粒含水量增加,麦粒变软,提高了麦粒的适口性,小麦皮层也变得薄弱,容易释放养分,牛和猪在食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整粒小麦的营养物质。
[0023] 再一方面,整粒小麦蛋白和能量水平较高,而包括新鲜白酒糟的糟渣类可利用能量普遍偏低,混合后,新鲜白酒糟的细腻结构和水分可以使整粒小麦吸收水分和压实保持厌氧状态进而长期保存,同时提高了新鲜白酒糟的可利用能量和适口性。
[0024] (3)整粒小麦和新鲜白酒糟来源广和数量大,容易形成工厂化加工和生产,制备的整粒小麦无需破碎或粉碎,可直接饲喂或长期密封保存,比未经处理的整粒小麦成本降低17.4-43.5%;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整粒小麦可以作为肉牛唯一的精补料,替代50%的高产奶牛精补料和65%的育肥猪精饲料,有助于牛和猪正常生产性能,大幅降低牛和猪单位增重/产奶所消耗的饲料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实施例不应视作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6]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27] 实施例1
[0028] 配比(重量比):
[0029] 整粒小麦和白酒糟的重量比分别为70:30,混合物水分含量为33wt%;组合菌种添加量1.0-1.5wt%,组合菌种分别为:乳酸片球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菌(配比1:1:1)、嗜酸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发酵乳杆菌(配比1:1:1)、纳豆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配比1:1:1)。
[0030] 整粒小麦和白酒糟的重量比分别为55:45,混合物水分含量为43wt%;组合菌种添加量1.0-1.5wt%,组合菌种分别为:乳酸片球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菌(配比1:1:1)、嗜酸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发酵乳杆菌(配比1:1:1)、纳豆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配比1:1:1)。
[0031] 整粒小麦和白酒糟的重量比分别为30:70,混合物水分含量为53wt%;组合菌种添加量1.0-1.5wt%,组合菌种分别为:乳酸片球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菌(配比1:1:1)、嗜酸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发酵乳杆菌(配比1:1:1)、纳豆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配比1:1:1)。
[0032] 制备方法:称取上述原料置入混合机混合均匀后,按工厂化生产发酵饲料模式分袋密封包装,或置入青贮窖压实密封,在自然环境下厌氧发酵35天以上,或至pH稳定在4.0-3.8范围,即生产出制备的整粒小麦。
[0033] 厌氧发酵达到35天以上,以上三个配比(整粒小麦和白酒糟)的水分和pH如下(三个配比下经不同的菌种发酵数据均如下):
[0034] 整粒小麦:白酒糟70:30,三种菌种组合均被分别添加,混合物水分含量为33wt%,pH不大于4.0;
[0035] 整粒小麦:白酒糟55:45,三种菌种组合均被分别添加,混合物水分含量为43wt%,pH为3.9;
[0036] 整粒小麦:白酒糟30:70,三种菌种组合均被分别添加,混合物水分含量为53wt%,pH稳定在3.8。
[0037] 如果继续发酵,整粒小麦水分和pH保持稳定。添加的三种菌种组合都可以大大改善整粒小麦发酵气味,没有白酒糟气味,而改为甜香的发酵气味,并且三种菌种组合有提高制备的整粒小麦的蛋白水平趋向,可提高蛋白幅度3-5%。35天和35天之后(检测时间持续1年以上)的霉菌检测,无发现霉菌,可检测到高浓度乳酸菌、酵母菌及乙酸菌等有益菌。
[0038] 制备的整粒小麦中小麦数量多,提高了有效能量;反过来,白酒糟数量多,提高了蛋白水平。制备的整粒小麦直接饲喂,不需要破碎,节省电源;适口性好,牛和猪爱吃。最关键的是,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整粒小麦比未处理的整粒小麦粗蛋白有较大提升,仅有效能量有较小的下降,饲料成本大幅度降低,降低范围为17.4-43.5%(表1)。
[0039] 表1 不同配比制备的整粒小麦的营养成分和成本
[0040]整粒小麦(未处理) 70:30 55:45 30:70
pH — 4.0 3.9 3.8
粗蛋白(%) 12.5 13.8 14.4 15.5
增重净能(MJ/kg) 6.3 5.5 5.2 4.5
产奶净能(MJ/kg) 7.9 7.3 7.0 6.5
消化能(MJ/kg) 13.8 12.3 11.5 10.3
饲料成本(元/kg) 2.3 1.9 1.6 1.3
与小麦成本比较(%) 100 82.6 69.6 56.5
[0041] 实施例2
[0042] 配比(重量比):
[0043] 整粒小麦和白酒糟的重量比分别为70:30,混合物水分含量为33wt%;组合菌种添加量1.0-1.5wt%,组合菌种为:乳酸片球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菌(配比1:1:1)、嗜酸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发酵乳杆菌(配比1:1:1)或纳豆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配比1:1:1)。
[0044] 整粒小麦和白酒糟的重量比分别为55:45,混合物水分含量为43wt%;组合菌种添加量1.0-1.5wt%,组合菌种为:乳酸片球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菌(配比1:1:1)、嗜酸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发酵乳杆菌(配比1:1:1)或纳豆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配比1:1:1)。
[0045] 整粒小麦和白酒糟的重量比分别为30:70,混合物水分含量为53wt%;组合菌种添加量1.0-1.5wt%,组合菌种为:乳酸片球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菌(配比1:1:1)、嗜酸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发酵乳杆菌(配比1:1:1)或纳豆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配比1:1:1)。
[0046] 制备方法:将上述原料置入混合机混合均匀后,按工厂化生产发酵饲料模式分袋密封包装,或置入青贮窖压实密封,在自然环境下厌氧发酵35天以上,或pH稳定在4.0-3.8范围,即生产出制备的整粒小麦。35天和35天之后(检测时间持续1年以上)的霉菌检测,无发现霉菌,可检测到高浓度乳酸菌、酵母菌及乙酸菌等有益菌。
[0047] 将上述配比制备的整粒小麦用于杂交肉牛。
[0048] 试验方法:消化代谢试验选择体重400kg杂交肉牛4头,按4×4拉丁方设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三个配比试验组;饲养试验选择体重400kg杂交肉牛6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三个配比试验组,每组15头肉牛。对照组精补料配方根据NRC肉牛营养需要(2000)由玉米62%、豆粕6%、棉籽粕10%和麸皮22%组成,粗蛋白含量14.9%、增重净能5.8MJ/kg和成本2.3元/kg;三个试验组仅饲喂制备的整粒小麦作为唯一精补料,依次为配比70:30、55:45和30:70制备的整粒小麦;粗饲料为玉米黄贮,牛舍放有矿物盐舔砖和饮水装置,肉牛可随时接触舔砖和新鲜水源。预饲期6天,正式期4天,全量收集粪尿,测定消化利用率,消化代谢试验有4个周期,共计40天;饲养试验预饲期15天,期间驱虫健胃,正式期150天,测定肉牛生长性能和分析经济效益。
[0049] 对照组和三个配比试验组消化代谢试验结果,在杂交肉牛采食相近的氮数量条件下,配比55:45制备的整粒小麦的氮消化率和利用率与对照组相近(P>0.05);而另外两个配比的氮消化率和利用率明显偏低(P<0.05),其中配比70:30可能是过多小麦不能被消化,导致氮消化率和利用率较低;而配比30:70可能是过多白酒糟导致消化率低和增重净能偏低,利用率也就最低。从氮生物学价值看,配比55:45制备的整粒小麦略高于对照组(P>0.05),配比70:30制备的整粒小麦则与对照组相近,说明过多的小麦不能被有效消化吸收;配比30:70制备的整粒小麦明显偏低,说明过多的白酒糟不能被有效利用(表2)。
[0050] 表2 对照组和三个配比试验组氮摄入和消化利用率结果
[0051]对照组 70:30 55:45 30:70
摄入氮(g/d) 169.2±11.7 161.9±14.5 165.3±10.1 175.4±12.9
粪氮排出量(g/d) 48.7±5.5 53.3±6.3 48.3±4.7 60.3±7.7
尿氮排出量(g/d) 53.3±4.8 48.4±5.4 50.1±3.6 54.7±6.2
氮存留量(g/d) 67.2±6.4a 60.2±7.1b 66.9±5.5a 60.3±7.7b
氮消化率(%) 71.2±2.1a 67.1±2.8b 70.8±1.7a 65.6±3.0b
氮利用率(%) 39.7±2.6a 37.2±2.9b 40.5±2.0a 34.4±3.1c
ab ab a b
氮生物学价值(%) 55.8±4.3 55.4±5.6 57.2±3.6 52.4±4.8
[0052] 注:同行肩标字母不同者表示差异显著(P<0.05)。
[0053] 对照组和三个配比试验组饲喂杂交肉牛的150天饲养试验结果,配比55:45制备的整粒小麦的日增重和单位增重所耗精补料与对照组相近(P>0.05);配比70:30和30:70制备的整粒小麦的日增重明显偏低而单位增重所耗精补料明显偏高(P<0.05)。配比70:30可能是过多小麦不能被正常消化,同时过多小麦在瘤胃发酵速度过快,可能容易引起瘤胃亚临床病变;配比30:70可能是过多白酒糟增重净能偏低,肉牛适口性差。从单位增重所耗精补料的成本看,配比55:45和30:70制备的整粒小麦比对照组的较低(P<0.05),而配比70:30略低于对照组(P>0.05)。配比70:30、55:45和30:70制备的整粒小麦的单位增重所耗精补料成本比对照组依次降低5.9%、27.2%和31.0%(表3)。
[0054] 由此结论,配比55:45制备的整粒小麦粗蛋白含量14.4%和增重净能5.2MJ/kg作为肉牛育肥的唯一精补料,完全可以维持肉牛的正常生长性能和消化利用率,在与对照组相同生长速度条件下,降低精补料成本27.2%。
[0055] 表3 对照组和三个配比试验组对杂交肉牛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0056]对照组 70:30 55:45 30:70
开始体重(kg) 403.6±18.7 405.7±18.6 402.3±21.7 404.4±17.2
结束体重(kg) 585.4±17.7 564.9±21.7 578.2±22.6 544.4±20.6
日增重(kg/d) 1.21±0.2a 1.06±0.2bc 1.17±0.3a 0.93±0.2c
精补料摄入(kg/d) 5.9±0.4 6.0±0.7 5.8±0.5 5.6±0.6
b a b a
精补料和增重比 4.9±3.4 5.7±3.6 5.0±2.6 6.0±3.7
增重耗精补料成本(元/kg) 11.2±2.08a 10.6±1.89a 8.2±0.79b 7.7±0.93bc增重所耗精补料成本比较 100 94.1 72.8 69.0
[0057] 注:同行肩标字母不同者表示差异显著(P<0.05)。
[0058] 实施例3
[0059] 配比(重量比):
[0060] 整粒小麦和白酒糟的重量比分别为70:30,混合物水分含量为33wt%;组合菌种添加量1.0-1.5wt%,组合菌种为:乳酸片球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菌(配比1:1:1)、嗜酸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发酵乳杆菌(配比1:1:1)或纳豆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配比1:1:1)。
[0061] 整粒小麦和白酒糟的重量比分别为55:45,混合物水分含量为43wt%;组合菌种添加量1.0-1.5wt%,组合菌种为:乳酸片球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菌(配比1:1:1)、嗜酸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发酵乳杆菌(配比1:1:1)或纳豆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配比1:1:1)。
[0062] 整粒小麦和白酒糟的重量比分别为30:70,混合物水分含量为53wt%;组合菌种添加量1.0-1.5wt%,组合菌种为:乳酸片球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菌(配比1:1:1)、嗜酸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发酵乳杆菌(配比1:1:1)或纳豆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配比1:1:1)。
[0063] 制备方法:将上述原料置入混合机混合均匀后,按工厂化生产发酵饲料模式分袋密封包装,或置入青贮窖压实密封,在自然环境下厌氧发酵35天以上,或pH稳定在4.0-3.8范围,即生产出制备的整粒小麦。35天和35天之后(检测时间持续1年以上)的霉菌检测,无发现霉菌,可检测到高浓度乳酸菌、酵母菌及乙酸菌等有益菌。
[0064] 将上述配比制备的整粒小麦用于高产奶牛。
[0065] 试验方法:消化代谢试验选择产奶量30kg高产奶牛4头,按4×4拉丁方设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三个配比试验组;饲养试验选择产奶量30kg高产奶牛6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三个配比试验组,每组15头奶牛。对照组和三个配比试验组精补料配方和营养组成见表4,粗饲料为玉米青贮和羊草,牛舍设有饮水装置,奶牛随时接触新鲜水源。同对照组精补料配方相比,配比70:30制备的整粒小麦完全替代玉米和麸皮、部分替代豆粕和棉粕;配比55:45制备的整粒小麦完全替代玉米、棉粕和麸皮、部分替代豆粕;配比30:70制备的整粒小麦完全替代棉粕和麸皮、大比例替代玉米、部分替代豆粕。消化代谢试验的预饲期14天,正式期4天,全量收集粪尿,测定消化利用率和牛奶产出率,试验4个周期,共计72天;饲养试验的正式期120天,测定奶牛产奶性能和分析经济效益。
[0066] 表4 对照组和三个配比试验组精补料配方和营养组成(%)
[0067]对照组 70:30 55:45 30:70
玉米 32 — — 2.8
豆粕 25 20.8 23 22
棉粕 10 5 — —
玉米干酒糟 11 17 18.8 18
麸皮 14.8 — — —
制备的整粒小麦 — 50 51 50
食盐 1.2 1.2 1.2 1.2
小苏打 2 2 2 2
4%预混料 4 4 4 4
合计 100 100 100 100
粗蛋白质(%) 22.5 22.4 22.4 22.4
产奶净能(MJ/kg) 7.32 7.32 7.15 7.07
赖氨酸(%) 1.11 1.05 1.09 1.12
成本(元/kg) 2.67 2.39 2.27 2.08
[0068] 注:预混料成分满足NRC(2001)奶牛营养需要
[0069] 对照组和三个配比试验组消化代谢试验结果,在高产奶牛采食相近的氮数量条件下,配比55:45制备的整粒小麦的乳氮产出率和氮利用率略优于对照组(P>0.05);而另外两个配比的乳氮产出率、氮消化率和利用率明显偏低(P<0.05)。配比70:30可能是过多小麦不能被完全消化,导致乳氮产出率、氮消化率和利用率较低;配比30:70可能是过多白酒糟导致消化率低和产奶净能偏低,乳氮产出率和利用率也就最低。对照组和三个配比试验组饲喂高产奶牛的120天产奶试验结果,配比55:45制备的整粒小麦的产奶量略优于对照组(P>0.05),单位产奶所耗精补料成本优于对照组(P<0.05);配比70:30的产奶量趋于降低,而配比30:70的产奶量明显偏低(P<0.05)。制备的整粒小麦含有一定数量的发酵水分,有助于刺激奶牛产奶。配比70:30可能是过多小麦不能被正常消化;配比30:70可能是过多白酒糟产奶净能偏低,奶牛适口性差。配比70:30、55:45和30:70制备的整粒小麦的单位增重所耗精补料成本比对照组依次降低2.2%、17.6%和7.7%(表5)。
[0070] 由此结论,配比55:45制备的整粒小麦粗蛋白含量14.4%和产奶净能7.0MJ/kg替代51%的高产奶牛精补料,完全可以维持奶牛的正常产奶性能和消化利用率,在与对照组相同产奶量条件下,降低精补料成本17.6%。
[0071] 表5 对照组和三个配比试验组精补料对氮利用和产奶性能的影响[0072]对照组 70:30 55:45 30:70
摄入氮(g/d) 537.9±29.3a 536.3±31.6a 532.6±27.6ab 529.0±24.5b
b b b a
粪氮排出量(g/d) 140.1±11.7 152.3±13.6 141.7±10.5 168.8±14.2
尿氮排出量(g/d) 206.3±14.6a 198.2±25.3a 202.4±11.3a 188.5±17.2b乳氮排出量(g/d) 163.5±22.2a 149.7±12.0a 162.5±6.8a 135.3±5.4b
乳氮产出率(%) 30.4±4.1a 27.9±1.2bc 30.5±1.7a 25.6±2.2c
氮消化率(%) 73.6±6.1a 71.6±3.3ab 73.4±5.4a 68.1±5.4b
氮利用率(%) 35.3±7.1a 34.7±4.1ab 35.4±4.3a 32.5±4.4b
精补料摄入(kg/d) 10.5±0.8 10.5±0.7 10.4±0.6 10.3±0.7
精补料成本(元/d) 28.1±2.3a 25.1±1.9ab 23.6±1.7bc 21.5±1.4c
日产奶量(kg/d) 30.2±2.6a 27.6±2.4ab 30.7±2.8a 24.9±2.2b
产奶耗精补料成本(元/kg) 0.93±0.08a 0.91±0.07ab 0.77±0.06b 0.86±0.06ab产奶所耗精补料成本比较 100 97.8 82.4 92.3
[0073] 注:同行肩标字母不同者表示差异显著(P<0.05);
[0074] 实施例4
[0075] 配比(重量比):
[0076] 整粒小麦和白酒糟的重量比分别为70:30,混合物水分含量为33wt%;组合菌种添加量1.0-1.5wt%,组合菌种为:乳酸片球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菌(配比1:1:1)、嗜酸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发酵乳杆菌(配比1:1:1)或纳豆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配比1:1:1)。
[0077] 整粒小麦和白酒糟的重量比分别为55:45,混合物水分含量为43wt%;组合菌种添加量1.0-1.5wt%,组合菌种为:乳酸片球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菌(配比1:1:1)、嗜酸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发酵乳杆菌(配比1:1:1)或纳豆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配比1:1:1)。
[0078] 整粒小麦和白酒糟的重量比分别为30:70,混合物水分含量为53wt%;组合菌种添加量1.0-1.5wt%,组合菌种为:乳酸片球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菌(配比1:1:1)、嗜酸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发酵乳杆菌(配比1:1:1)或纳豆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配比1:1:1)。
[0079] 制备方法:将上述原料置入混合机混合均匀后,按工厂化生产发酵饲料模式分袋密封包装,或置入青贮窖压实密封,在自然环境下厌氧发酵35天以上,或pH稳定在4.0-3.8范围,即生产出制备的整粒小麦。35天和35天之后(检测时间持续1年以上)的霉菌检测,无发现霉菌,可检测到高浓度乳酸菌、酵母菌及乙酸菌等有益菌。
[0080] 将上述配比制备的整粒小麦用于育肥猪。
[0081] 试验方法:选择体重接近(58.0±5.1kg)、公母对半、日龄相近的三元商品育肥猪84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三个配比试验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育肥猪。每个猪栏设有饮水器,育肥猪可自由饮水。对照组和三个配比试验组精饲料配方和营养组成见表6,同对照组精补料配方相比,三个配比试验组的制备的整粒小麦完全替代棉粕和麸皮、大比例替代玉米、少部分替代豆粕。饲养试验的正式期56天,测定育肥猪生长性能和分析经济效益。
[0082] 表6 对照组和三个配比试验组精饲料配方和营养组成(%)
[0083]对照组 70:30 55:45 30:70
玉米 65 26 22.5 26
豆粕 11 11 9 8
棉粕 8 — — —
麸皮 13 — — —
制备的整粒小麦 — 60 65.5 63
食盐 0.3 0.3 0.3 0.3
小苏打 0.7 0.7 0.7 0.7
钙粉 1.0 1.0 1.0 1.0
1%预混料 1.0 1.0 1.0 1.0
合计 100 100 100 100
粗蛋白质(%) 15.6 15.3 15.3 15.5
消化能(MJ/kg) 13.3 12.8 12.2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