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和用于将连接器固定到支承部件的固定结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80053438.5

文献号 : CN10395957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岩泽英彦池元进一

申请人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和一种用于将连接器固定到支承部件的固定结构。该连接器具有:壳体,该壳体包括多个端子收纳部。该壳体具有:一对导轨部,所述一对导轨部从壳体的两个侧壁凸出;一对臂部,所述一对臂部从两个侧壁向下延伸并且形成为U状;以及阻挡部,该阻挡部从壳体的底壁凸出。当具有相同结构的壳体上下层叠时,下壳体的所述一对导轨部分别夹置在上壳体的所述一对臂部之间,并且上壳体的阻挡部抵接在下壳体的上壁的后端面上。

权利要求 :

1.一种连接器,包括:

壳体,该壳体具有多个端子收纳部;

布置在所述壳体中的一对导轨部,所述一对导轨部分别从所述壳体的两个侧壁凸出,并且在纵向上沿着所述端子收纳部延伸;

布置在所述壳体中的一对U状臂部,并且所述一对U状臂部从所述两个侧壁在所述壳体的下壁的下方垂直地延伸;

阻挡部,该阻挡部布置在所述壳体中并且从所述壳体的所述下壁凸出,和锁定部,该锁定部布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下壁上;以及第一锁定收纳部,该第一锁定收纳部布置在所述壳体的上壁上,其中,当具有相同结构的所述壳体上下层叠时,位于下侧的所述壳体即下壳体的所述一对导轨部夹置在位于上侧的所述壳体即上壳体的所述一对臂部之间,通过在该状态下使所述上壳体相对于所述下壳体向前方滑动,从而所述上壳体的所述阻挡部抵接在所述下壳体的上壁的后端面上,并且其中,当具有相同结构的所述壳体上下层叠时,所述上壳体的所述锁定部装配到所述下壳体的所述第一锁定收纳部,因而,制约所述上壳体在从所述下壳体的所述后端面离开的方向上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锁定部是布置在所述下壁上的凸起,并且其中,第一引导面布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后端面上,该第一引导面随着接近所述上壁的外表面而朝着所述第一锁定收纳部倾斜,并且定位于所述第一锁定收纳部的后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还包括:第一肋,该第一肋向上凸出并且在垂直于所述两个侧壁的方向上延伸;以及一对第二肋,所述一对第二肋向下凸出,在垂直于所述两个侧壁的方向上隔开,并且在所述纵向上沿着所述端子收纳部延伸,其中,当具有相同结构的所述壳体上下层叠时,所述第一肋抵接在所述一对第二肋上。

4.一种用于将连接器固定到支承部件的固定结构,包括: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器;

板状支承部件,该板状支承部件层叠在所述连接器的下方;以及

捆束部件,该捆束部件围绕所述连接器和所述支承部件的外周面缠绕,所述连接器和所述支承部件彼此层叠,其中,在垂直方向上,所述支承部件的厚度形成为与所述导轨部的厚度相同的尺寸,并且在水平方向上,所述支承部件的宽度形成为与所述导轨部的宽度相同的尺寸,并且其中,所述支承部件夹置在所述上壳体的所述一对臂部之间,所述壳体的所述阻挡部在所述纵向上抵接在所述支承部件的后端面上,所述捆束部件围绕所述连接器和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外周面缠绕,所述连接器和所述支承部件彼此层叠,并且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器固定到所述支承部件。

5.一种用于将连接器固定到支承部件的固定结构,包括: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器;

板状支承部件,该板状支承部件层叠在所述连接器的下方;以及

捆束部件,该捆束部件围绕所述连接器和所述支承部件的外周面缠绕,所述连接器和所述支承部件彼此层叠,其中,在垂直方向上,所述支承部件的厚度形成为与所述导轨部的厚度相同的尺寸,并且在水平方向上,所述支承部件的宽度形成为与所述导轨部的宽度相同的尺寸,其中,所述支承部件具有:第二锁定收纳部,该第二锁定收纳部装配到所述壳体的所述锁定部,并且制约在所述纵向上从所述壳体的所述支承部件的后端面离开的方向上的移动;以及第二引导面,该第二引导面随着接近所述支承部件的上表面而朝着所述第二锁定收纳部倾斜,该第二引导面布置在所述支承部件的后端上,并且定位于所述第二锁定收纳部的后方,并且其中,所述支承部件夹置在所述上壳体的所述一对臂部之间,所述壳体的所述阻挡部抵接在所述支承部件的后端面上,所述锁定部装配到所述第二锁定收纳部,所述捆束部件围绕所述连接器和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外周面缠绕,所述连接器和所述支承部件彼此层叠,并且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器固定到所述支承部件。

说明书 :

连接器和用于将连接器固定到支承部件的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壳体,端子收纳部布置在该壳体中;以及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用于将该连接器固定到支承部件。

背景技术

[0002] 图7是示出用于将连接器固定到支承部件的传统固定结构的侧视图。图8是图7所示的传统固定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图9A至9D是示出将图7所示连接器固定到托架的过程的说明图。如图7和8所示,用于将连接器固定到支承部件的传统固定结构110具有:壳体102,多个端子收纳部103布置在该壳体102中;两个连接器101,该两个连接器101彼此层叠;托架104,作为用于将两个连接器101固定到其的支承部件;以及箍带夹紧装置105,该箍带夹紧装置105作为捆束部件。分别布置在两个连接器101中的两个壳体102具有相同的形状。托架
104由金属制成,并且以板状形成。此外,托架104是车辆的一部分。
[0003] 如图9所示,两个连接器101和托架104彼此层叠,并且箍带夹紧装置105围绕两个连接器101和托架104的外周缠绕,从而将连接器101固定到托架104。
[0004] 然而,在传统固定结构110中存在如下问题。更具体地说,如图10所示,每个连接器101没有用于将壳体102彼此固定的固定装置。因为该原因,当围绕彼此层叠的两个连接器
101和托架104缠绕箍带夹紧装置105时,两个连接器101偏向层叠方向(垂直方向)Z和每个端子收纳部103的纵向Y(图8所示),而每个端子收纳部103偏向宽度方向(水平方向)X。因此,工作效率变低。
[0005]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1所示,本申请人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组合连接器201。该组合连接器201具有:第一紧固凸起部222,该第一紧固凸起部222布置在彼此层叠的两个连接器220和230中的一个连接器的底表面220a上;第一紧固凹部232,该第一紧固凹部
232布置在另一个连接器的上表面230c上并且装配到第一紧固凸起部222;一对第二紧固凸起部223,所述一对第二紧固凸起部223布置在两个连接器220和230中的一个连接器的两侧
220b上;第二紧固凹部233,该第二紧固凹部233布置在另一个连接器的两侧230b上;凸起
224,该凸起224布置在两侧220b上;接合片234,该接合片234与凸起224结合,并且该接合片
234包括孔234a。图11是示出连结组合连接器之前的状态的透视图。
[0006]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组合连接器201中,第一紧固凸起部222和第二紧固凸起部223分别装配到第一紧固凹部232和第二紧固凹部233中。此外,凸起224与接合片234接合。因此,定位两个连接器220和230,并且事先紧固两个连接器220和230。因此,能够改善当将组合连接器201固定到作为车辆的一部分的托架(未示出)时的操作。
[0007] 然而,专利文献1公开的组合连接器201存在如下问题。更具体地说,接合片234和凸起224的装配接合的接合力在组合连接器201中会发生变动,并且在将连接器220和230组合之后的接合力不够大。因为该原因,连接器220和230发生移动,并且因此不能定位。
[0008] 引用列表
[0009] [专利文献]
[0010]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No.H11-67327

发明内容

[0011] [技术问题]
[0012]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和将该连接器固定到支承部件的固定结构,当壳体上下层叠时,该连接器能够以使定位在上侧的壳体针对定位在下侧的壳体滑动的简单方式定位彼此层叠的壳体。
[0013] [问题的解决方案]
[0014]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多个端子收纳部;布置在所述壳体中的一对导轨部,所述一对导轨部分别从所述壳体的两个侧壁凸出,并且在纵向上沿着所述端子收纳部延伸;布置在所述壳体中的一对U状臂部,并且所述一对U状臂部从所述两个侧壁在所述壳体的下壁的下方垂直地延伸;以及阻挡部,该阻挡部布置在所述壳体中并且从所述壳体的所述下壁凸出。当具有相同结构的所述壳体上下层叠时,所述下壳体的所述一对导轨部夹置在所述上壳体的所述一对臂部之间,并且所述上壳体的所述阻挡部抵接在所述下壳体的上壁的后端面上。
[0015]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还包括:锁定部,该锁定部布置在壳体的下壁上;以及第一锁定收纳部,该第一锁定收纳部布置在壳体的上壁上。当具有相同结构的所述壳体上下层叠时,所述上壳体的所述锁定部装配到所述下壳体的所述第一锁定收纳部,因而,制约所述上壳体在从所述下壳体的所述后端面离开的方向上的移动。
[0016]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锁定部是布置在下壁上的凸起,并且第一引导面布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后端面上,该第一引导面随着接近所述上壁的外表面而朝着所述第一锁定收纳部倾斜,并且定位于所述第一锁定收纳部的后方。
[0017]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的任意一个方面中所述的连接器还包括:第一肋,该第一肋向上凸出并且在垂直于两个侧壁的方向上延伸;以及一对第二肋,所述一对第二肋向下凸出,在垂直于两个侧壁的方向上隔开,并且在纵向上沿着端子收纳部延伸。当具有相同结构的所述壳体上下层叠时,所述第一肋抵接在所述一对第二肋上。
[0018]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连接器固定到支承部件的固定结构,包括:权利要求1至4中所述的任意一个连接器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器;板状支承部件,该板状支承部件层叠在所述连接器的下方;以及捆束部件,该捆束部件围绕所述连接器和所述支承部件的外周面缠绕,所述连接器和所述支承部件彼此层叠,其中,在垂直方向上,所述支承部件的厚度形成为与所述导轨部的厚度相同的尺寸,并且在所述水平方向上,所述支承部件的宽度形成为与所述导轨部的宽度相同的尺寸,其中,所述支承部件夹置在所述上壳体的所述一对臂部之间,所述壳体的所述阻挡部在所述纵向上抵接在所述支承部件的后端面上,所述捆束部件围绕所述连接器和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外周面缠绕,所述连接器和所述支承部件彼此层叠,并且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器固定到所述支承部件。
[0019]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连接器固定到支承部件的固定结构,包括:权利要求2至4中所述的任意一个连接器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器;板状支承部件,该板状支承部件层叠在所述连接器的下方;以及捆束部件,该捆束部件围绕所述连接器和所述支承部件的外周面缠绕,所述连接器和所述支承部件彼此层叠,其中,在垂直方向上,所述支承部件的厚度形成为与所述导轨部的厚度相同的尺寸,并且在所述水平方向上,所述支承部件的宽度形成为与所述导轨部的宽度相同的尺寸,其中,所述支承部件具有:第二锁定收纳部,该第二锁定收纳部装配到所述壳体的所述锁定部,并且制约在所述纵向上从所述壳体的所述支承部件的后端面离开的方向上的移动;以及第二引导面,该第二引导面随着接近所述支承部件的上表面而朝着所述第二锁定收纳部倾斜,该第二引导面布置在所述支承部件的后端上,并且定位于所述第二锁定收纳部的后方,并且其中,所述支承部件夹置在所述上壳体的所述一对臂部之间,所述壳体的所述阻挡部抵接在所述支承部件的后端面上,所述锁定部装配到所述第二锁定收纳部,所述捆束部件围绕所述连接器和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外周面缠绕,所述连接器和所述支承部件彼此层叠,并且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器固定到所述支承部件。
[00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1]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上壳体的一对臂部夹置在下壳体的一对导轨部之间,并且上壳体滑动到下壳体。以这种简单方式,上壳体的阻挡部抵接在下壳体的上壁的后端面上。因此,能够简单容易地定位上下层叠的壳体,并且能够提供包括壳体的连接器。
[0022]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仅通过使上壳体滑动到下壳体,就能够制约上壳体在从下壳体的后端面离开的方向上的移动,而不增加新工作。
[0023]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通过第一引导面将锁定部引导到第一锁定收纳部,并且因此,将锁定部牢固地装配到第一锁定收纳部。此外,由于布置了第一引导面,所以能够利用小的力使上壳体滑动到下壳体。因此,能够改善工作。
[0024]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当具有相同结构的壳体上下层叠时,能够限制壳体在水平方向上倾斜。结果,能够防止彼此层叠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滑动。此外,侧肋与一对纵向肋之间的接触面积小,并且利用小的力使上壳体滑动到下壳体6。因此,能够改善工作。此外,当具有相同结构的壳体上下层叠时,侧肋和纵向肋突出到彼此接近的方向。因此,当与具有侧肋或者纵向肋两者之一的壳体比较时,能够减小壳体的尺寸。
[0025]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壳体的一对臂部夹置在支承部件的一对导轨部之间,并且壳体滑动到支承部件。以这种容易方式,壳体的阻挡部在纵向Y上抵接在支承部件的后端面上。因此,能够简单容易地定位支承部件和彼此层叠的壳体,并且能够提供包括该壳体的连接器。
[0026]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通过第二引导面将锁定部引导到第二锁定收纳部,并且因此,能够将锁定部牢固地装配到第二锁定收纳部。此外,利用小的力使壳体滑动到支承部件,并且因此,能够改善工作。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将连接器固定到托架的固定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0028]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图1所示连接器的透视图。
[0029] 图3是沿着图1中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
[0030] 图4是沿着图1中的线II-II截取的截面图。
[0031] 图5是图1所示连接器、托架和箍带夹紧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0032] 图6A是示出将图1所示的连接器固定到托架的方法的说明图,并且是示出一个连接器固定到托架的状态的示意图。
[0033] 图6B是示出将图1所示的连接器固定到托架的方法的说明图,并且是两个连接器和托架彼此固定在一起的状态的示意图。
[0034] 图6C是示出用于将图1所示的连接器固定到托架的方法的说明图,并且是示出围绕两个连接器和托架的外周缠绕箍带夹紧装置的状态的示意图。
[0035] 图6D是示出用于将图1所示的连接器固定到托架的方法的说明图,并且是示出围绕两个连接器和托架的外周已经缠绕箍带夹紧装置的状态的示意图。
[0036] 图7是示出用于将连接器固定到支承部件的传统固定结构的侧视图。
[0037] 图8是图7所示传统固定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0038] 图9A是示出用于将图7所示连接器固定到托架的说明图,并且是示出一个连接器固定到托架的状态的示意图。
[0039] 图9B是示出用于将图7所示连接器固定到托架的方法的说明图,并且是示出两个连接器和托架彼此固定在一起的状态的示意图。
[0040] 图9C是示出用于将图7所示连接器固定到托架的方法的说明图,并且是示出围绕两个连接器和托架的外围缠绕箍带夹紧装置的状态的示意图。
[0041] 图9D是示出用于将图7所示连接器固定到托架的说明图,并且是示出围绕两个连接器和托架的外围已经缠绕箍带夹紧装置的状态的示意图。
[0042] 图10是用于解释将连接器固定到支承部件的传统固定结构的问题的说明图。
[0043] 图11是示出在将连接器组合之前的状态的透视图。
[0044] 参考符号列表
[0045] 1:连接器
[0046] 10:用于将连接器固定到支承部件的固定结构
[0047] 2:托架(支承部件)
[0048] 2b:托架的后端面
[0049] 3:箍带夹紧装置(捆束部件)
[0050] 6:壳体
[0051] 7:一对侧壁(两个侧壁)
[0052] 8:下壁
[0053] 9:上壁
[0054] 9b:上壁的后端面
[0055] 17:侧肋(第一肋)
[0056] 21:凹槽
[0057] 22:第二锁定收纳部
[0058] 23:第二引导面
[0059] 71:一对导轨部
[0060] 72:一对臂部
[0061] 84:阻挡部
[0062] 85:锁定部
[0063] 88:一对纵向肋(一对第二肋)
[0064] 91:第一锁定收纳部
[0065] 92:第一引导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66] 将参考图1至6解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器和用于将连接器固定到支承部件的固定结构。
[0067] 如图10所示,用于将连接器固定到支承部件的固定结构10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器(在该实施例中,设置了两个连接器);托架2,该托架作为用于固定连接器1的支承部件;箍带夹紧装置3,该箍带夹紧装置3用于将连接器1固定到托架2。托架2是车辆的一部分。即,固定结构10是用于将至少一个连接器1固定到车辆的结构。箍带夹紧装置3对应于权利要求中描述的“捆束部件”。
[0068] 连接器1将分别装接到图5所示多个电线4的端子的多个阴端子部彼此电连接。如图2所示,连接器1具有:汇流条5(参见图3),该汇流条5包括多个阳端子部51;以及壳体6,该壳体6包括多个端子收纳部61,该多个端子收纳部61分别收纳阳端子部51。在附图中,设置了两个连接器1。这两个连接器1彼此层叠。更具体地说,每个连接器1的壳体6彼此层叠。
[0069] 如图3所示,汇流条5具有汇流条主体50和多个阳端子部51。通过对金属板施压制成汇流条5。汇流条主体50形成为矩形板。阳端子部51与装接到每个电线4的端子的阴端子部电连接,并且以棒状形成,并且彼此平行地隔开。
[0070] 在本说明书中,纵向Y指示每个端子收纳部61的纵向,垂直方向Z指示壳体6层叠的方向,并且水平方向X指示与布置在壳体6中的一对侧壁7相垂直的方向。此外,将垂直方向Z的纸方向的上侧称为“上”,而针对术语“上”,将纸方向的下侧称为“下”。此外,端子收纳部61的下面描述的开口60a的一侧称为“前”,而针对术语“前”,将开口60a的另一侧称为“后”。
[0071] 两个壳体6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如图2所示,彼此具有相同的形状。每个壳体6具有壳体主体60和间隔器11,该间隔器11装接到壳体主体60,该壳体主体60形成为箱状并且包括:一对侧壁7,所述一对侧壁7与水平方向X相对;下壁8,该下壁8连接一对侧壁7,并且与垂直方向Z相对;以及上壁9。
[0072] 如图3所示,壳体主体60具有:多个端子收纳部61,该多个端子收纳部61分别收纳阳端子部51;以及汇流条收纳部62,该汇流条收纳部62与端子收纳部61连通并且收纳汇流条主体50。端子收纳部61将下壁8和上壁9连接,并且由在水平方向X上隔开的多个分隔壁12分开。即,端子收纳部61成直线布置在水平方向X上。此外,端子收纳部61和汇流条收纳部62沿着纵向Y布置。在每个端子收纳部61和汇流条收纳部62的对置侧中,形成开口60a。此外,在每个端子收纳部61的内表面中,设置锁定在连接到电线4的阴端子部中的矛杆13。当将矛杆13锁定在阴端子部中时,即使拉动电线4,也防止连接到电线4的阴端子部从端子收纳部61脱落。
[0073] 如图1所示,所述一对侧壁7分别包括一对导轨部71和一对臂部72。这些导轨部71和臂部72在纵向Y上布置在汇流条收纳部62侧。此外,这些导轨部71和臂部72成直线定位在垂直方向Z上,并且每个导轨部71定位在每个臂部72的上方。所述一对侧壁7对应于权利要求中所述的“两个侧壁”。
[0074] 所述一对导轨部71分别从两个侧壁7的外表面凸出,并且沿着水平方向Y延伸。每个导轨部71都位于每个侧壁7的上端上。
[0075] 所述一对臂部72具有:一对第一水平部73,所述一对第一水平部73从两个侧壁7的外表面凸出;一对直立部74,所述一对直立部74从每个第一水平部73向下垂直延伸;以及一对第二水平方向75,所述一对第二水平方向75从所述一对直立部74向着彼此接近的方向凸出,并且平行于所述一对第一水平部。此外,臂部72形成为U状。每个臂部72的第一水平部73布置在每个侧壁7在垂直方向Z上的中心,并且其第二水平部75布置在下壁8的下面。在水平方向X上,每个第一水平部73的内表面的尺寸与每个导轨部71的尺寸相同。
[0076] 当将两个壳体6上下层叠时,下壳体6的所述一对导轨部7夹置在上壳体6的所述一对臂部72之间。在本说明书中,“位于下侧的壳体6的所述一对导轨部71夹置在位于上侧的壳体6的所述一对臂部72之间”是指:通过将位于下侧的壳体6的每个导轨部71定位在位于上侧的壳体6的所述一对臂部72的每个第一水平部73与其每个第二水平部75之间,使所述一对臂部72将所述一对导轨部71夹置在所述一对直立部74之间。当下壳体6的所述一对导轨部71被夹置在上壳体6的所述一对臂部72之间时,上壳体6针对下壳体6在纵向Y上可滑动地布置,并且针对下壳体6定位在垂直方向Z和水平方向X上。
[0077] 下壁8具有第一壁部80和接续第一壁部80的第二臂部81。在,第一壁部80在纵向Y上布置在前侧上,而第二臂部81在纵向Y上布置在后侧上。此外,在第一壁部80与第二臂部81之间,布置阶梯部83。第一壁部80的外表面定位在第二臂部81的上方。
[0078] 在第一壁部80的外表面上,布置一对纵向肋88。所述一对纵向肋88在水平方向X上隔开。此外,每个纵向肋88在纵向Y上的一端连接到阶梯部83,并且其另一端延伸到第一壁部80的前端。纵向肋88的顶部和第二臂部81的外表面在同一个水平上。纵向肋88对应于权利要求中描述的“第二肋”。
[0079] 第二臂部81具有:一对板式7状阻挡部84,所述一对板式7状阻挡部84从第二臂部81的后端垂直延伸;以及锁定部85,该锁定部85从第二臂部81凸出。即,所述一对阻挡部84布置在下壁8上。
[0080] 锁定部85布置在第二臂部81的中心,并且位于所述一对臂部72之间。此外,锁定部85具有:垂直面86;和第一倾斜面87,该第一倾斜面87从垂直面86的顶部朝着接近第二壁81的外表面的方向倾斜。
[0081] 上壁9具有:插入孔11a,间隔器11插入在该插入孔11a中;第一锁定收纳部91;以及第一引导面92,如图3所示。插入孔11a布置在第一锁定收纳部91的前侧中,并且第一引导面92布置在其后侧中。此外,插入孔11a是布置在上壁9上的通孔,并且该通孔在水平方向X上布置遍及壳体6的整个长度。
[0082] 第一锁定收纳部91是前侧定位于后侧下面的阶梯部。此外,第一锁定收纳部91垂直于上壁9的外表面9a,并且平行于垂直面86。当两个壳体6上下层叠时,将第一锁定收纳部91装配到布置在上壳体6上的锁定部85。
[0083] 在本说明书中,“将上壳体6的锁定部85装配到下壳体6的第一锁定收纳部91”是指:当布置在上壳体6上的锁定部85的垂直面86与布置在下壳体6上的第一锁定收纳部91对置,而后,使上壳体6针对下壳体6滑动到后侧时,锁定部85的垂直面86抵接在第一锁定收纳部91上。即,由于将锁定部85装配在第一锁定收纳部91上,所以防止上壳体6针对下壳体6向后移动。
[0084] 第一引导面92随着接近上壁9的外表面9a而朝着第一锁定收纳部91倾斜。即,第一引导面92向上并且朝着第一锁定收纳部91倾斜。此外,第一引导面92将上壁9的后端面的一部分形成切口。上壁9的外表面9a是上壁9的顶面。当两个壳体6上下层叠时,上壁9的外表面9a抵接在上壳体6的第二臂部81的外表面上。
[0085] 此外,当将上壳体6的锁定部85装配到下壳体6的第一锁定收纳部91时,上壳体6针对下壳体6向前滑动,并且上壳体6的锁定部85滑动地接触到下壳体6的第一引导面92。此后,锁定部85定位于上壁9的外表面9a的上方,外表面9a布置在第一锁定收纳部91与第一引导面92之间。此外,锁定部85以离开上壁9的外表面9a的方向弯曲,而后,经过外表面9a。因此,锁定部85返回到锁定部85弯曲之前的状态,并且装配到第一锁定收纳部91。当将锁定部85装配到第一锁定收纳部91时,锁定部85的垂直面86与第一锁定收纳部91对置。
[0086] 间隔器11具有:矩形盖部14、图3和4中所示出的电线保持部15、一对装接部16,以及侧肋17。盖部14覆盖壳体主体60的插入孔11a。电线保持部15从盖部14的内表面凸出,并且收纳在端子收纳部61中。装接部16在水平方向X上从盖部14的两端垂直延伸,并且与布置在壳体主体60中的一对凸起63接合。
[0087] 侧肋17从盖部14的外表面向上凸出,并且在水平方向X上布置遍及盖部14的整个长度。侧肋17的顶部与上壁9的外表面9a处于同一个平面上。此外,侧肋17对应于权利要求中描述的“第一肋”。如果侧肋17向上凸出,则侧肋17可以布置在上壁9上。
[0088] 当两个壳体6上下层叠时,侧肋17抵接在上壳体6的一对纵向肋88上。结果,上下层叠的两个壳体6之间的间隙能够由侧肋17和所述一对纵向肋88填充。因此,能够防止壳体6在水平方向X上和纵向Y上倾斜,并且能够防止彼此层叠的上下壳体6的互冲。
[0089] 在汇流条5收纳在壳体主体60中后,将连接到电线4的阴端子部从开口60a插入到端子收纳部61,并且收纳在其内。此后,将收纳在每个端子收纳部61中的每个阴端子部装配到每个阳端子部51,并且电连接到阳端子部51。最后,将间隔器11插入到插入孔11a中,并且组装具有上述结构的连接器1。
[0090] 如图5所示,托架2具有:一对凹槽21,下面描述的箍带夹紧装置3围绕所述一对凹槽21缠绕;第二锁定收纳部22,该第二锁定收纳部22与层叠在上面的壳体6的锁定部85接合;以及第二引导面23。此外,托架2由矩形金属板制成。此外,在垂直方向Z上,将托架2的厚度形成为与布置在壳体6上的导轨部71的厚度相同的尺寸,并且在水平方向X上,将其宽度形成为与布置在壳体6上的导轨部71的宽度相同的尺寸。此外,托架2在纵向Y上的前端2c(参见图5)接续到车辆。因此,托架2是车辆的一部分。而且,托架2对应于权利要求中描述的“支承部件”。
[0091] 通过在水平方向X上切割托架2的两个边缘,形成凹槽21。
[0092] 第二锁定收纳部22穿通托架2。第二锁定部85在纵向Y上布置在凹槽21的后端侧处。第二锁定收纳部22具有布置在凹槽21的后端处的垂直面24。当壳体层叠在托架2上时,将第二锁定收纳部22装配到布置在壳体6中的锁定部85。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二锁定收纳部22穿通托架2,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如果第二锁定收纳部22具有布置在凹槽21的后端的垂直面24,则第二锁定收纳部22可以形成为从托架2的上表面2a凹陷的形状。
[0093] 第二引导面23布置在第二锁定收纳部22的后端处,并且随着接近托架2的上表面2a而朝着第二锁定收纳部22倾斜。总之,第二引导面23向上并且朝着第二锁定收纳部22倾斜。此外,通过切割托架2的后端面2b的一部分,形成第二引导面23。
[0094] 箍带夹紧装置3具有:带状箍带主体31;以及捆束部32,该捆束部32在纵向上布置在箍带主体31的端部。捆束部32具有通孔32a,箍带主体31的端部插入在该通孔32a中。换句话说,箍带主体31的端部锁定在捆束部32中。
[0095] 接着,将说明将上述连接器1(壳体6)固定到托架2的过程。首先,将壳体6的前端靠近托架2的后端移动,并且将托架2夹置在所述一对臂部72之间。在这种条件下,使壳体6针对托架2在前面滑动,而后,将壳体6的锁定部85引导到托架2的第二引导面23,并且装配到第二锁定收纳部22。壳体6的阻挡部84抵接在托架2的后端面2b上,并且制约壳体6在垂直方向Z上、纵向Y上以及水平方向X上针对托架2的移动。这样,使壳体6固定到托架2。
[0096] 接着,将说明固定两个连接器1(壳体6)的过程。如图6A所示,上壳体6的前端靠近下壳体6的后端移动,并且下壳体6的所述一对导轨部71夹置在上壳体6的所述一对臂部72之间。在这种条件下,上壳体6针对下壳体6在前面滑动,而后,将上壳体6的锁定部85引导到上壳体6的第一引导面92,并且装配到第一锁定收纳部91。上壳体6的阻挡部84抵接在下壳体6的上壁9的后端面9b上,并且制约相对于上壳体6和下壳体6在垂直方向Z上、在纵向Y上以及在水平方向X上的移动,如图6B所示。以这样的方式,将上壳体6固定到已固定到托架2的下壳体6。
[0097] 最后,如图6C所示,将箍带主体31围绕彼此固定的壳体6和托架2的外围缠绕,将箍带主体31的端部锁定在捆束部32中。此时,围绕托架2的凹槽21缠绕箍带主体31。因此,箍带夹紧装置3的箍带主体31在纵向Y上不在支承部件2上移动。这样,如图6D所示,组装用于将连接器固定到支承部件2的固定结构。
[0098]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壳体6具有:一对导轨部71,该导轨部71从壳体6的两个侧壁7凸出,并且在纵向上沿着端子收纳部61延伸;一对臂部72,所述一对臂部72从两个侧壁7延伸到壳体6的下壁8下面的底部并且形成为U状;以及阻挡部84,该阻挡部84从下壁8凸出。当具有相同结构的壳体6上下层叠时,下壳体6的所述一对导轨部71夹置在上壳体6的所述一对臂部72之间,并且上壳体6的阻挡部84抵接在下壳体6的上壁9的后端面9b上。换句话说,当具有相同结构的壳体6上下层叠时,上壳体6的所述一对臂部72夹置在下壳体6的所述一对导轨部71之间,并且上壳体6针对下壳体6滑动。在这种容易的方式下,上壳体6的阻挡部84抵接在下壳体6的上壁9的后端面9b上。因此,能够提供能够简单容易地定位上下层叠的壳体6的连接器1。
[0099] 此外,由于层叠的壳体6具有相同结构,所以能够降低模具开发的成本,并且能够以低成本生产连接器1。
[0100] 此外,锁定部85布置在壳体6的上壁9中,并且第一锁定收纳部91布置在壳体6的下壁8中。因为该原因,仅通过将上壳体6滑动到下壳体6,就能够制约上壳体6在在离开下壳体6的后端面2b的方向上的移动,而不增加新工作。
[0101] 此外,由于第一引导面92布置在锁定部85的后端处,所以通过第一引导面92将锁定部85引导到第一锁定收纳部91,并且因此,使锁定部85牢固地装配到第一锁定收纳部91。此外,利用小的作用力使上壳体6滑动到下壳体6,并且因此,改善工作。
[0102] 此外,布置向上凸出的侧肋17和向下凸出的一对纵向肋88。因此,当具有相同结构的壳体6上下层叠时,能够限制每个壳体6在水平方向X上的倾斜。结果,能够防止彼此层叠的上壳体6和下壳体6滑动。另外,侧肋17与一对纵向肋88之间的接触区域小,并且利用小的作用力使上壳体6滑动到下壳体6。因此,能够改善工作。此外,当具有相同结构的壳体6上下层叠时,侧肋17和纵向肋88凸出到彼此接近的方向。因此,当与具有侧肋17或者纵向肋88两者之一的壳体比较时,能够减小壳体6的尺寸。
[0103] 此外,固定结构10具有:连接器1;托架2,该托架2作为层叠在连接器1下面的板状支承部件;以及箍带夹紧装置3,该箍带夹紧装置3作为围绕连接器1和支承部件的外表面缠绕的捆束部件,连接器1和支承部件彼此层叠。在垂直方向Z上,托架2的厚度形成为与导轨部71的厚度相同的尺寸,并且在水平方向X上,其宽度形成为与导轨部7的宽度相同的尺寸。结果,壳体6的所述一对臂部72夹置在托架2的所述一对导轨部71之间,并且壳体滑动到托架2。以这种容易方式,使壳体6的阻挡部84在纵向Y上抵接在托架2的后端面2b上。因此,壳体6彼此层叠,并且能够简单容易地定位托架2。
[0104] 此外,托架2具有装配到壳体6的锁定部85的第二锁定收纳部22。因此,仅通过将上壳体6滑动到下壳体6,就能够制约在壳体6上的在离开托架2的后端面2b的方向上的移动,而不需要增加新工作。
[0105] 此外,托架2具有布置在第二锁定收纳部22的后端的第二引导面23。因此,通过第二引导面23将锁定部85引导到第二锁定收纳部22,并且因此,将锁定部85牢固地装配到第二锁定收纳部22。此外,利用小的作用力使壳体6滑动到托架2,并且因此,能够改善工作。
[0106] 此外,由于托架2具有箍带夹紧装置3围绕其缠绕的凹槽21,所以防止箍带夹紧装置3在纵向Y上移动。因此,能够改善工作。
[0107]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使两个壳体6层叠并且固定,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将一个壳体6固定到托架2,并且可以层叠和固定一个以上的壳体6。
[0108]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