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件打孔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10192923.1

文献号 : CN10401522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欧阳

申请人 :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件打孔机,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管材冲孔装置仅用芯棒对管材定位,芯棒极易变形,导致冲孔精度低等技术问题。本种管件打孔机,包括底座,底座上通过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的方式设置有主动轴,底座上方设置有定位板,定位板通过连接支架固定在底座上,主动轴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动力机构相连接,主动轴中部固定有转动盘,转动盘上固定有用于供管件套设的芯棒,芯棒另一端下部设有托住装置,芯棒上开设有若干通孔,芯棒上还套设有能将管件定位在芯棒上的定位装置,定位板下部还设有打孔装置,打孔装置包括钻头,钻头能处于芯棒的通孔正上方。本发明具有打孔效率高、机械化程度高的优点。

权利要求 :

1.一种管件打孔机,包括底座(1),所述的底座(1)上通过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的方式设置有主动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上固定有下轴承座,所述的下轴承座内设置有下轴承,所述的主动轴(2)的下端穿设并固定在下轴承的内圈处,所述底座(1)上方设置有定位板(23),所述的定位板(23)通过连接支架(10)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的定位板(23)下部固定有上轴承座,所述的上轴承座内设置有上轴承,所述的主动轴(2)的上端穿设并固定在上轴承的内圈处,所述的主动轴(2)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动力机构相连接,所述的主动轴(2)中部固定有转动盘(3),所述的转动盘(3)上固定有用于供管件(22)套设的芯棒(24),芯棒(24)另一端下部设有托住装置,所述的芯棒(24)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的芯棒(24)上还套设有能将管件(22)定位在芯棒(24)上的定位装置,所述的定位板(23)下部还设有打孔装置,所述的打孔装置包括钻头(16),所述的钻头(16)能处于芯棒(24)的通孔正上方;所述的打孔装置还包括第一电机(17)、第一气缸(25)、第二气缸(18)、第一导轨(26)和第一滑块(27),所述的第一导轨(26)固定在定位板(23)下部处,第一滑块(27)设置在第一导轨(26)内,所述第一气缸(25)的缸体固定在定位板(23)下部,第一气缸(25)的活塞杆与第一滑块(27)相固连,所述的第二气缸(18)固定在第一滑块(27)下部处,第二气缸(18)的活塞杆竖直向下,第一电机(17)固定在第二气缸(18)的活塞杆端部处,第一电机(17)的输出轴竖直向下,上述的钻头(16)固定在第一电机(17)的输出轴上;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动力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链条,所述的动力电机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的主动齿轮固定在动力电机的输出轴上,从动齿轮套设并固定在主动轴(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安装板(12)、导向套(32)、定位套、定位座(34)、移动座(20)和第三气缸(21),所述的安装板(12)固定在转动盘(3)上,定位座(34)和移动座(20)均套设在芯棒(24)外,定位座(34)固定在安装板(12)上,所述的第三气缸(21)固定在定位座(34)上,第三气缸(21)的活塞杆端部与移动座(20)相固定,所述芯棒(24)外套设有连接板一(40)和连接板二(29),所述连接板二(29)处于移动座(20)和定位套之间,连接板二(29)能与定位套相接触,连接板一(40)固定在移动座(20)上,连接板一(40)和连接板二(29)之间固定有第一轴承(28);导向套(32)套设在芯棒(24)外,处于定位座(34)和移动座(20)之间,导向套(32)两对应的内壁处开设有倾斜的导向槽一和导向槽二,导向槽一和导向槽二均由移动座(20)到定位座(34)方向逐渐延伸,所述的定位套由定位半套一(30)和定位半套二(39)所构成,定位半套一(30)和定位半套二(39)均设置在导向套(32)内,所述定位半套一(30)外侧壁上固定有导向槽一相匹配的导向块一(31),所述的导向块一(31)处于导向槽一中,所述定位半套二(39)外侧壁上固定有导向槽二相匹配的导向块二(38),所述的导向块二(38)处于导向槽二中;所述导向套(32)外还套设并固定有第二轴承(33),第二轴承(33)外圈固定在定位座(34)上,第二轴承(33)内圈外端面上固定有从动轮(35),从动轮(35)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转动结构相连接,所述的转动结构包括转动电机(19)、皮带(37)和主动轮(36),所述的转动电机(19)固定在定位座(34)上,主动轮(36)固定在转动电机(19)的输出轴上,皮带(37)设置在主动轮(36)和从动轮(3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住装置包括升降板(11)、连杆一(9)、连杆二(7)、连杆三(4)和连杆四(5),所述的连杆一(9)铰接在升降板(11)的一端,连杆二(7)铰接在连杆一(9)的另一端,连杆二(7)的另一端铰接在底座(1)上,所述的连杆三(4)铰接在升降板(11)的另一端,连杆四(5)铰接在连杆三(4)的另一端,连杆四(5)的另一端铰接在底座(1)上,所述升降板(11)上方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中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的安装孔中设置有顶套(13),所述的导向板通过连接支架(10)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的顶套(13)中设置有顶杆(14),所述的顶杆(14)外杆部固定有凸出的挡肩(14a),所述顶杆(14)的外径小于顶套(13)的内径,挡肩(14a)的外径大于顶套(13)的内径,所述顶杆(14)上部固定托住件(15),顶杆(14)下部与升降板(11)相接触,所述托住件(15)上部具有开口,所述的开口处于芯棒(24)正下方,所述的连接支架(10)上还分别固定有相互平行的导轨一(41)和导轨二(43),导轨一(41)竖直方向布置,所述的连杆一(9)外侧面上固定有滑块二(42),所述滑块二(42)设置在导轨一(41)中,所述的连杆三(4)外侧面上固定有滑块二(44),所述滑块二(44)设置在导轨二(43)中,所述的底座(1)上还固定有第四气缸(6),所述第四气缸(6)的活塞杆倾斜设置,第四气缸(6)的活塞杆端部固定在连杆二(7)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件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气缸(6)的活塞杆与升降板(1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件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杆二(7)和连杆四(5)之间设置有连杆五(8),所述连杆五(8)的一端铰接在连杆二(7)上,所述连杆五(8)的另一端铰接在连杆四(5)上,且连杆五(8)处于第三气缸(21)的活塞杆上方。

说明书 :

一种管件打孔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打孔机,特别是一种管件打孔机。

背景技术

[0002] 管件的打孔加工过程中,一般是将管件套在一根一端悬空的芯棒上,然后在进行打孔加工;由于固定管件的芯棒的一端悬空,其承载能力较差,在冲孔加工过程中冲孔精度难以保证。
[0003] 经检索,在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管材冲孔装置【专利号:ZL200910208278.7;授权公告号:CN101708520B】。这种管材冲孔装置,包括机架和安装在机架上的工作台,在工作台上安装有冲孔装置,工作台上安装有与冲孔装置相互配合动作的管材夹紧装置和卸料装置。
[0004] 该专利中公开的管材冲孔装置尽管能够在较长管材的管壁上加工各种形状的孔,但是该管材冲孔装置仅用芯棒对管材定位,芯棒极易变形,导致冲孔精度难以保证,且管材冲孔装置使用寿命短,因此,设计出一种管件打孔机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管件打孔机,该打孔机具有打孔效率高的特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管件打孔机,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通过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的方式设置有主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上固定有下轴承座,所述的下轴承座内设置有下轴承,所述的主动轴的下端穿设并固定在下轴承的内圈处,所述底座上方设置有定位板,所述的定位板通过连接支架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的定位板下部固定有上轴承座,所述的上轴承座内设置有上轴承,所述的主动轴的上端穿设并固定在上轴承的内圈处,所述的主动轴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动力机构相连接,所述的主动轴中部固定有转动盘,所述的转动盘上固定有用于供管件套设的芯棒,芯棒另一端下部设有托住装置,所述的芯棒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的芯棒上还套设有能将管件定位在芯棒上的定位装置,所述的定位板下部还设有打孔装置,所述的打孔装置包括钻头,所述的钻头能处于芯棒的通孔正上方。
[0007] 本管件打孔机的工作原理如下,操作人员将需要打孔的管件套在芯棒上,通过定位装置将管件定位住,通过动力机构带动主动轴一起正动,主动轴带动转动盘一起正动,随着转动盘的正动,使管件处于钻头的正下方,通过托住装置将芯棒的悬空端定位住,通过打孔装置带动钻头向下移动,钻头向下对管件打孔。
[0008] 所述的打孔装置还包括第一电机、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导轨和第一滑块,所述的第一导轨固定在定位板下部处,第一滑块设置在第一导轨内,所述第一气缸的缸体固定在定位板下部,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一滑块相固连,所述的第二气缸固定在第一滑块下部处,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第一电机固定在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处,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下,上述的钻头固定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
[0009] 当需要打孔时,控制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向靠近主动轴的方向移动,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带动第一滑块向靠近主动轴的方向移动,第一滑块带动第二气缸向靠近主动轴的方向移动,第二气缸带动第一电机向靠近主动轴的方向移动,第一电机带动钻头向靠近主动轴的方向移动,使钻头处于管件的正上方,控制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正转,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带动钻头正转,控制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向下移动,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带动第一电机向下移动,第一电机带动钻头一起向下移动,随着钻头的向下移动,钻头可对管件进行打孔。
[0010] 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安装板、导向套、定位套、定位座、移动座和第三气缸,所述的安装板固定在转动盘上,定位座和移动座均套设在芯棒外,定位座固定在安装板上,所述的第三气缸固定在定位座上,第三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移动座相固定,所述芯棒外套设有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所述连接板二处于移动座和定位套之间,连接板二能与定位套相接触,连接板一固定在移动座上,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之间固定有第一轴承;导向套套设在芯棒外,处于定位座和移动座之间,导向套两对应的内壁处开设有倾斜的导向槽一和导向槽二,导向槽一和导向槽二均由移动座到定位座方向逐渐延伸,所述的定位套由定位半套一和定位半套二所构成,定位半套一和定位半套二均设置在导向套内,所述定位半套一外侧壁上固定有导向槽一相匹配的导向块一,所述的导向块一处于导向槽一中,所述定位半套二外侧壁上固定有导向槽二相匹配的导向块二,所述的导向块二处于导向槽二中;所述导向套外还套设并固定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外圈固定在定位座上,第二轴承内圈外端面上固定有从动轮,从动轮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转动结构相连接,所述的转动结构包括转动电机、皮带和主动轮,所述的转动电机固定在定位座上,主动轮固定在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皮带设置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
[0011] 当定位半套一和定位半套二处于松开状态时,定位半套一和定位半套二两者之间的距离大于管件的外径,管件可穿过两者之间;当定位半套一和定位半套二处于夹紧状态时,定位半套一和定位半套二可将管件夹持住;操作员人将管件穿设在芯棒的一端,依次穿过移动座、连接板一、第一轴承、连接板二、定位套、定位座、第二轴承和从动轮,将管件和芯棒的另一端对齐,通过控制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使第三气缸的活塞杆带动移动座一起向靠近导向套的方向移动,移动座带动连接板一一起向靠近导向套的方向移动,连接板一带动第一轴承一起向靠近导向套的方向移动,第一轴承带动连接板二一起向靠近导向套的方向移动,连接板二带动定位半套一和定位半套二一起向靠近导向套的方向移动,定位半套一上的导向块一沿着导向槽一逐渐进入到导向套的导向槽一中,同时,定位半套二上的导向块二沿着导向槽二也逐渐进入到导向套的导向槽二中,随着定位半套一和定位半套二逐渐进入导向套,定位半套一和定位半套二逐渐相对靠近,定位半套一和定位半套二将管件夹持住;当需要将管件周向正转时,控制转动电机的输出轴正转,转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主动轮一起正转,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一起正转,从动轮带动第二轴承的内圈一起正转,第二轴承的内圈带动导向套一起正转,导向套带动导向块一和导向块二一起正转,导向块一和导向块二分别带动相应的定位半套一和定位半套二一起正转,定位半套一和定位半套二带动管件一起正转。
[0012] 所述的托住装置包括升降板、连杆一、连杆二、连杆三和连杆四,所述的连杆一铰接在升降板的一端,连杆二铰接在连杆一的另一端,连杆二的另一端铰接在底座上,所述的连杆三铰接在升降板的另一端,连杆四铰接在连杆三的另一端,连杆四的另一端铰接在底座上,所述升降板上方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中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的安装孔中设置有顶套,所述的导向板通过连接支架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的顶套中设置有顶杆,所述的顶杆外杆部固定有凸出的挡肩,所述顶杆的外径小于顶套的内径,挡肩的外径大于顶套的内径,所述顶杆上部固定托住件,顶杆下部与升降板相接触,所述托住件上部具有开口,所述的开口处于芯棒正下方,所述的连接支架上还分别固定有相互平行的导轨一和导轨二,导轨一竖直方向布置,所述的连杆一外侧面上固定有滑块一,所述滑块一设置在导轨一中,所述的连杆三外侧面上固定有滑块二,所述滑块二设置在导轨二中,所述的底座上还固定有第四气缸,所述第四气缸的活塞杆倾斜设置,第四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在连杆二上。
[0013] 当需要将芯棒的悬空端定位时,通过控制第四气缸的活塞杆向前移动,第四气缸的活塞杆带动连杆二一起移动,连杆二带动连杆一一起移动,随着连杆一上的滑块一在导轨上一的导向作用下和连杆三上的滑块二在导轨上二的导向作用下,连杆一带动连接板竖直向上移动,随着升降板竖直向上移动,升降板和顶杆相接触并带动顶杆一起竖直向上移动,顶杆带动拖住件一起竖直向上移动,当第四气缸的活塞杆向前移动到上止点后,连杆一和连杆二处于同一直线上,连杆三和连杆四处于同一直线上,使托住件能对芯棒的悬空端具有可靠的定位;顶杆外杆部固定有凸出的挡肩,顶杆的外径小于顶套的内径,挡肩的外径大于顶套的内径,采用该结构可使顶杆工作时,可向上移动将芯棒的悬空端定位住;顶杆不工作时,顶杆可处于顶套中。
[0014] 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动力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链条,所述的动力电机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的主动齿轮固定在动力电机的输出轴上,从动齿轮套设并固定在主动轴上。
[0015] 当转动盘需要正转时,控制动力电机的输出轴正转,动力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主动齿轮一起正转,主动齿轮通过链条带动从动齿轮一起正转,从动齿轮带动主动轴一起正转。
[0016] 所述第四气缸的活塞杆与升降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0017] 所述的连杆二和连杆四之间设置有连杆五,所述连杆五的一端铰接在连杆二上,所述连杆五的另一端铰接在连杆四上,且连杆五处于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上方。
[0018] 连杆二和连杆四之间设置有连杆五,该结构利用了平行四边形的优点,升降板上下移动更加稳定、可靠。
[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管件打孔机具有以下优点:
[0020] 1、本发明利用芯棒对管件进行定位,通过顶杆带动拖住件向上移动,托住件对芯棒悬空的一端进行定位,采用该结构可提高芯棒的承载能力,避免芯棒产生弯曲形变、断裂等,可延长芯棒的使用寿命,提高打孔精度高。
[0021] 2、顶杆外杆部固定有凸出的挡肩,顶杆的外径小于顶套的内径,挡肩的外径大于顶套的内径,顶杆上部固定托住件,采用该结构可使顶杆处于顶套中,顶杆向上移动时,可对芯棒悬空一端定位,结构合理。
[0022] 3、第三气缸固定在定位座上,通过第三气缸带动移动座移动,从而将管件夹持住,替代人工对管件定位,便于实现自动化操作、机械化程度高。
[0023] 4、导向套外固定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外圈固定在定位座上,第二轴承内圈外端面上固定有从动轮,主动轮固定在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皮带设置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采用该结构可使管件能够周向转动,实现管件一次定位就可完成不同面上的打孔,打孔精度高、生产效率高。
[0024] 5、定位套由定位半套一和定位半套二所构成,定位半套一和定位半套二均设置在导向套内,通过定位半套一和定位半套二逐渐进入到导向套内,定位半套一和定位半套二的距离逐渐减小,可将不同外径的管件牢牢的夹持住,通用性高、定位可靠。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本管件打孔机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是本管件打孔机中打孔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0027] 图3是本管件打孔机中定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 图4是本管件打孔机中托住装置拆去部分零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 图5是本管件打孔机中顶套、顶杆和托住件的平面示意图。
[0030] 图中,1、底座;2、主动轴;3、转动盘;4、连杆三;5、连杆四;6、第四气缸;7、连杆二;8、连杆五;9、连杆一;10、连接支架;11、升降板;12、安装板;13、顶套;14、顶杆;14a、挡肩;15、托住件;16、钻头;17、第一电机;18、第二气缸;19、转动电机;20、移动座;21、第三气缸;22、管件;23、定位板;24、芯棒;25、第一气缸;26、第一导轨;27、第一滑块;28、第一轴承;29、连接板二;30、定位半套一;31、导向块一;32、导向套;33、第二轴承;34、定位座;35、从动轮;36、主动轮;37、皮带;38、导向块二;39、定位半套二;40、连接板一;41、导轨一;42、滑块一;43、导轨二;44、滑块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2] 如图1所示,本管件打孔机,包括底座1,底座1上通过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的方式设置有主动轴2,底座1上固定有下轴承座,下轴承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底座1上;下轴承座内设置有下轴承,主动轴2的下端穿设并固定在下轴承的内圈处,下轴承的内圈和主动轴2的下端的配合属于过渡配合;底座1上方设置有定位板23,定位板23通过连接支架10固定在底座1上,定位板23下部固定有上轴承座,上轴承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定位板23上;上轴承座内设置有上轴承,主动轴2的上端穿设并固定在上轴承的内圈处,上轴承的内圈和主动轴2的上端的配合属于过渡配合;主动轴2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动力机构相连接,主动轴2中部固定有转动盘3,转动盘3通过键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转动盘3上,确保主动轴2能带动转动盘3一起正转;转动盘3上固定有用于供管件22套设的芯棒
24,芯棒24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转动盘3上,在本实施例中,芯棒24的数量为三根;芯棒
24另一端下部设有托住装置,芯棒24上开设有若干通孔,在本实施例中,芯棒24上开设的通孔数量为两个;芯棒24上还套设有能将管件22定位在芯棒24上的定位装置,定位板23下部还设有打孔装置,打孔装置包括钻头16,钻头16能处于芯棒24的通孔正上方。
[0033] 如图1、图2所示,打孔装置还包括第一电机17、第一气缸25、第二气缸18、第一导轨26和第一滑块27,第一导轨26和第一滑块27为市场上可以买到的直线导轨和四方滑块;第一导轨26固定在定位板23下部处,第一导轨26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定位板23下部处;第一滑块27设置在第一导轨26内,第一滑块27可以在第一导轨26上移动;第一气缸25的缸体固定在定位板23下部,第一气缸25的缸体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定位板23下部;第一气缸25的活塞杆与第一滑块27相固连,第一滑块27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气缸25的活塞杆上;第二气缸18固定在第一滑块27下部处,第二气缸18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滑块27下部;第二气缸18的活塞杆竖直向下,第一电机17固定在第二气缸18的活塞杆端部处,第一电机17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二气缸18的活塞杆端部处;第一电机17的输出轴竖直向下,钻头16固定在第一电机17的输出轴上,钻头16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电机17的输出轴上。
[0034] 如图1、图3所示,定位装置包括安装板12、导向套32、定位套、定位座34、移动座20和第三气缸21,安装板12固定在转动盘3上,安装板12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转动盘3上;定位座34和移动座20均套设在芯棒24外,定位座34固定在安装板12上,定位座34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安装板12上;第三气缸21固定在定位座34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气缸21的数量为两个,分别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定位座34的两侧;第三气缸21的活塞杆端部与移动座20相固定,移动座20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三气缸
21的活塞杆端部;芯棒24外套设有连接板一40和连接板二29,连接板二29处于移动座
20和定位套之间,连接板二29能与定位套相接触,连接板一40固定在移动座20上,连接板一40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移动座20上;连接板一40和连接板二29之间固定有第一轴承28,第一轴承28的外圈和连接板一40的配合属于过渡配合,第一轴承28的内圈和连接板二29的配合属于过渡配合;第一轴承28采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推力球轴承;导向套32套设在芯棒24外,处于定位座34和移动座20之间,导向套32两对应的内壁处开设有倾斜的导向槽一和导向槽二,导向槽一和导向槽二均由移动座20到定位座34方向逐渐延伸,定位套由定位半套一30和定位半套二39所构成,定位半套一30和定位半套二39均设置在导向套32内,定位半套一30外侧壁上固定有导向槽一相匹配的导向块一31,导向块一31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定位半套一30;导向块一31处于导向槽一中,定位半套二39外侧壁上固定有导向槽二相匹配的导向块二38,导向块二38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定位半套二39;导向块二38处于导向槽二中;导向套32外还套设并固定有第二轴承33,第二轴承33的内圈和导向套32的配合属于过渡配合;第二轴承33外圈固定在定位座34上,第二轴承33的外圈和定位座34的配合属于过渡配合;第二轴承33内圈外端面上固定有从动轮35,从动轮35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二轴承33内圈外端面上;从动轮35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转动结构相连接,转动结构包括转动电机19、皮带37和主动轮36,转动电机19固定在定位座34上,转动电机19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定位座34上;主动轮36固定在转动电机19的输出轴上,主动轮36通过键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转动电机19输出轴上;皮带37设置在主动轮36和从动轮35之间。
[0035] 如图1、图4、图5所示,托住装置包括升降板11、连杆一9、连杆二7、连杆三4和连杆四5,连杆一9铰接在升降板11的一端,连杆二7铰接在连杆一9的另一端,连杆二7的另一端铰接在底座1上,连杆三4铰接在升降板11的另一端,连杆四5铰接在连杆三4的另一端,连杆四5的另一端铰接在底座1上,升降板11上方设置有导向板,导向板中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中设置有顶套13,顶套13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导向板中的安装孔内,导向板通过连接支架固定在底座1上,导向板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连接支架10上,连接支架10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底座1上;顶套13中设置有顶杆14,顶杆14外杆部固定有凸出的挡肩14a,挡肩14a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顶杆14外杆部;顶杆14的外径小于顶套13的内径,挡肩14a的外径大于顶套13的内径,可使顶杆14能在顶套13中上下移动,且顶杆14能处于顶套13中;顶杆14上部固定托住件15,托住件15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顶杆14上部;顶杆14下部与升降板11相接触,托住件15上部具有开口,开口处于芯棒24正下方,托住件15可将芯棒24的悬空端托住;连接支架10上还分别固定有相互平行的导轨一41和导轨二43,导轨一41和导轨二43分别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连接支架10上;导轨一41竖直方向布置,连杆一9外侧面上固定有滑块一42,滑块一42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连杆一9上;滑块一42设置在导轨一41中,连杆三4外侧面上固定有滑块二44,滑块二44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连杆三4上;滑块二44设置在导轨二43中,底座1上还固定有第四气缸6,第四气缸6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底座1上;第四气缸6的活塞杆倾斜设置,第四气缸6的活塞杆端部固定在连杆二7上,连接杆二7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四气缸6的活塞杆端部。
[0036] 动力机构包括动力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链条,动力电机固定在底座1上,动力电机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底座1上;主动齿轮固定在动力电机的输出轴上,主动齿轮通过键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动力电机的输出轴上;从动齿轮套设并固定在主动轴2上,从动齿轮通过键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主动轴2上。
[0037] 如图1所示,第四气缸6的活塞杆与升降板1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0038] 如图1、图4所示,连杆二7和连杆四5之间设置有连杆五8,连杆五8的一端铰接在连杆二7上,连杆五8的另一端铰接在连杆四5上,且连杆五8处于第四气缸6的活塞杆上方,采用该结构,可以升降板11上下移动更加稳定、可靠。
[0039] 本管件打孔机的工作原理如下,操作人员控制第一气缸25的活塞杆向靠近主动轴2的方向移动,第一气缸25的活塞杆带动第一滑块27向靠近主动轴2的方向移动,第一滑块27带动第二气缸18向靠近主动轴2的方向移动,第二气缸18带动第一电机17向靠近主动轴2的方向移动,第一电机17带动钻头16向靠近主动轴2的方向移动,使钻头16处于芯棒24通孔的正上方;操作人员将管件22套在芯棒24上,依次穿过移动座20、连接板一40、第一轴承28、连接板二29、定位套、定位座34、第二轴承33和从动轮35,将管件22和芯棒24另一端对齐,通过控制第三气缸21的活塞杆,使第三气缸21的活塞杆带动移动座20一起向靠近导向套32的方向移动,移动座20带动连接板一40一起向靠近导向套32的方向移动,连接板一40带动第一轴承28一起向靠近导向套32的方向移动,第一轴承28带动连接板二29一起向靠近导向套32的方向移动,连接板二29带动定位半套一30和定位半套二39一起向靠近导向套32的方向移动,定位半套一30上的导向块一31沿着导向槽一逐渐进入到导向套32的导向槽一中,同时,定位半套二39上的导向块二38沿着导向槽二也逐渐进入到导向套32的导向槽二中,随着定位半套一30和定位半套二39逐渐进入导向套32,定位半套一30和定位半套二39逐渐相对靠近,定位半套一30和定位半套二39将管件22夹持住;通过控制第四气缸6的活塞杆向前移动,第四气缸6的活塞杆带动连杆二7一起移动,连杆二7带动连杆一9一起移动,随着连杆一9上的滑块一42在导轨上一的导向作用下和连杆三4上的滑块二44在导轨上二的导向作用下,连杆一9带动升降板11竖直向上移动,随着升降板11竖直向上移动,升降板11和顶杆14相接触并带动顶杆14一起竖直向上移动,顶杆14带动拖住件一起竖直向上移动,当第四气缸6的活塞杆向前移动到上止点后,连杆一9和连杆二7在同一竖直线上,连杆三4和连杆四5在同一竖直线上,托住件15将芯棒24的悬空端定位住;控制第一电机17的输出轴正传,第一电机17的输出轴带动钻头16一起正转;控制第二气缸18的活塞杆向下移动,第二气缸18的活塞杆带动第一电机17向下移动,第一电机17带动钻头16一起向下移动,钻头16向下对管件22打第一个孔;控制第二气缸18的活塞杆向上移动,第二气缸18的活塞杆带动第一电机17向上移动,第一电机17带动钻头16一起向上移动,控制转动电机19的输出轴正转,转动电机19的输出轴带动主动轮36一起正转,主动轮36通过皮带37带动从动轮35一起正转,从动轮35带动第二轴承33的内圈一起正转,第二轴承33的内圈带动导向套32一起正转,导向套32带动导向块一31和导向块二38一起正转,导向块一31和导向块二38分别带动相应的定位半套一30和定位半套二39一起正转,定位半套一30和定位半套二39带动管件
22一起正转,将管件22正转90°,控制第二气缸18的活塞杆向下移动,第二气缸18的活塞杆带动第一电机17向下移动,第一电机17带动钻头16一起向下移动,钻头16向下对管件22打第二个孔。
[0040]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41]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底座1、主动轴2、转动盘3、连杆三4、连杆四5、第四气缸6、连杆二7、连杆五8、连杆一9、连接支架10、升降板11、安装板12、顶套13、顶杆14、挡肩
14a、托住件15、钻头16、第一电机17、第二气缸18、转动电机19、移动座20、第三气缸21、管件22、定位板23、芯棒24、第一气缸25、第一导轨26、第一滑块27、第一轴承28、连接板二
29、定位半套一30、导向块一31、导向套32、第二轴承33、定位座34、从动轮35、主动轮36、皮带37、导向块二38、定位半套二39、连接板一40、导轨一41、滑块一42、导轨二43、滑块二
4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