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及支架结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067901.8

文献号 : CN10403574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朱洪雷

申请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支架结构。该电子设备包括:主机,包括一显示单元,所述主机具有前壳和后壳,所述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前壳上;支架结构,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后壳上,用于支撑所述主机;角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主机与所述支架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并获得一检测结果;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主机上,用于基于工作模式和相对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检测结果,控制所述主机处于与所述检测结果相对应的工作模式。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机,包括一显示单元,所述主机具有前壳和后壳,所述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前壳上;

支架结构,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后壳上,用于支撑所述主机;

角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主机与所述支架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并获得一检测结果;

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主机上,用于基于工作模式和相对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检测结果,控制所述主机处于与所述检测结果相对应的工作模式;

其中,所述支架结构包括:

轴套;

轴心,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套入在所述轴套内;

第二弹性件,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轴套的内侧壁的一容置空间中;

阻挡块,连接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其中,所述轴心上具有一与所述阻挡块相对应的凹陷,所述轴心的表面挤压所述阻挡块,使得所述第二弹性件具有一弹性势能;当所述轴心旋转至所述凹陷的位置对应于所述阻挡块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势能释放,所述第二弹性件伸长,使得所述阻挡块嵌合在所述凹陷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主机与所述支架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具体为所述主机与支架结构之间的夹角为零度时,所述控制装置具体用于控制所述主机处于平躺模式;

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主机与所述支架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具体为所述主机与所述支架结构之间的夹角具体为第一角度范围,且所述主机的第一端位于一支撑面上时,所述控制装置具体用于控制所述主机处于站立模式,其中,所述第一角度范围中最小的角度值大于零度,最大的角度值小于90度;

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主机与所述支架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具体为所述第一角度范围且所述主机的第二端位于所述支撑面上时,所述控制装置具体用于控制所述主机处于大角度触摸模式,其中,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具体还用于在所述主机处于大角度触摸模式时,控制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一显示方向为由所述第一端指向所述第二端的显示方向,所述第一显示方向与第二显示方向不同,其中,所述第二显示方向具体为所述主机处于所述站立模式时的显示方向,具体由所述第二端指向所述第一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结构具体包括:第一连接件,包括一固定件和所述轴套,所述固定件连接于所述轴套的外侧壁,所述固定件用于与所述后壳连接;

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二端上,所述支架能够带动所述轴心在所述轴套内旋转;

第一弹性件,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所述第二连接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端上,用于在所述轴心在所述轴套内转动时,提供一与所述轴心的轴向方向垂直的第一弹力。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结构还包括:阻挡件,设置与所述轴套的端壁上;

凸起,设置于所述轴心的表面上,当所述支架朝向远离所述后壳的方向旋转时,所述凸起旋转至所述阻挡件的位置以阻挡所述轴心的进一步旋转。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结构还包括:第三弹性件,一端沿所述轴心的轴向固定于一固定件上;

插销,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另一端;

滑动开关,连接于所述插销,通过所述滑动开关,所述插销能够沿轴向运动;

其中,所述轴套的内侧壁具有第一凹槽,所述轴心的表面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均小于所述插销的宽度,当旋转所述支架使得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凹槽的第二位置错开时,所述插销抵住所述轴心的端壁,所述第三弹性元件处于压缩状态,具有一弹性势能;当所述支架继续旋转,使得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重合时,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形成的容置空间的宽度大于所述插销的宽度,所以所述插销在所述弹性势能的作用下移动至所述容置空间中,以阻止所述支架继续旋转;当通过滑动开关带动所述插销移动出所述容置空间时,所述支架能够继续旋转。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支架的远离所述轴心的一边;

第三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后壳上的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应的位置;

其中,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连接件的配合,以将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主机上。

8.一种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件,包括一固定件和一轴套,所述固定件连接于所述轴套的外侧壁,所述固定件用于与一主机的后壳连接;

轴心,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套入在所述轴套内;

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二端上,所述支架能够带动所述轴心在所述轴套内旋转;

第一弹性件,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端上,所述第二连接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后壳上,用于在所述轴心在所述轴套内转动时,提供一与所述轴心的轴向方向垂直的第一弹力;

其中,所述支架结构,可旋转的设置于一电子设备的主机的后壳上,所述主机包括一显示单元,所述主机具有前壳和所述后壳,所述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前壳上;所述电子设备中的角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主机与所述支架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并获得一检测结果;

以及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主机上,用于基于工作模式和相对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检测结果,控制所述主机处于与所述检测结果相对应的工作模式;

其中,所述支架结构还包括:

第二弹性件,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轴套的内侧壁的一容置空间中;

阻挡块,连接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其中,所述轴心上具有一与所述阻挡块相对应的凹陷,所述轴心的表面挤压所述阻挡块,使得所述第二弹性件具有一弹性势能;当所述轴心旋转至所述凹陷的位置对应于所述阻挡块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势能释放,所述第二弹性件伸长,使得所述阻挡块嵌合在所述凹陷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结构还包括:阻挡件,设置与所述轴套的端壁上;

凸起,设置于所述轴心的表面上,当所述支架朝向远离所述后壳的方向旋转时,所述凸起旋转至所述阻挡件的位置以阻挡所述轴心的进一步旋转。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结构还包括:第三弹性件,一端沿所述轴心的轴向固定于一固定件上;

插销,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另一端;

滑动开关,连接于所述插销,通过所述滑动开关,所述插销能够沿轴向运动;

其中,所述轴套的内侧壁具有第一凹槽,所述轴心的表面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均小于所述插销的宽度,当旋转所述支架使得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凹槽的第二位置错开时,所述插销抵住所述轴心的端壁,所述第三弹性元件处于压缩状态,具有一弹性势能;当所述支架继续旋转,使得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重合时,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形成的容置空间的宽度大于所述插销的宽度,所以所述插销在所述弹性势能的作用下移动至所述容置空间中,以阻止所述支架继续旋转;当通过滑动开关带动所述插销移动出所述容置空间时,所述支架能够继续旋转。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支架的远离所述轴心的一边;

第三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后壳上的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应的位置;

其中,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连接件的配合,以将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主机上。

说明书 :

一种电子设备及支架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问世,尤其是消费类电子设备更是普及,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0003] 在现有技术中,像平板电脑或一体机这样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及使用支架结构的电子设备,在使用时,通常需要通过支架结构调整电子设备的使用角度,以适应多种使用场景的需求。
[0004]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工作模式的调节,通常均是通过手动进行切换,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工作模式与支架结构和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具有一定关系,而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先手动将支架结构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做调整,然后再手动切换对应的工作模式。因此,操作过程繁琐,电子设备智能化低。
[0005] 进一步,在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的支架结构设计都比较复杂,例如联想公司型号为IdeaCentre A720的一体机的支架结构,首先需要厚重的底座,支撑杆需要和底座可旋转的连接,还要再可旋转的连接一体机,总体来说,是采用拉簧和铰链结构,这种结构的缺陷首先是拉簧对一体机的重量存在限制,其次是复杂的结构较难实现电子设备的轻薄设计。
[0006] 而另外一种解决办法就是单独购买支架附件,以实现多角度支持,例如苹果公司的平板电脑的保护套附件,但是该方案的缺陷是支架和电子设备非一体化设计,影响产品的外观设计,而且单独购买也不方便,且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支架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子设备工作模式切换过程繁琐,智能化低的技术问题。
[000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主机,包括一显示单元,所述主机具有前壳和后壳,所述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前壳上;支架结构,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后壳上,用于支撑所述主机;角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主机与所述支架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并获得一检测结果;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主机上,用于基于工作模式和相对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检测结果,控制所述主机处于与所述检测结果相对应的工作模式。
[0009] 可选的,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主机与所述支架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具体为所述主机与支架结构之间的夹角为零度时,所述控制装置具体用于控制所述主机处于平躺模式;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主机与所述支架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具体为所述主机与所述支架结构之间的夹角具体为第一角度范围,且所述主机的第一端位于一支撑面上时,所述控制装置具体用于控制所述主机处于站立模式,其中,所述第一角度范围中最小的角度值大于零度,最大的角度值小于90度;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主机与所述支架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具体为所述第一角度范围且所述主机的第二端位于所述支撑面上时,所述控制装置具体用于控制所述主机处于大角度触摸模式,其中,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对。
[0010] 可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具体还用于在所述主机处于大角度触摸模式时,控制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一显示方向为由所述第一端指向所述第二端的显示方向,所述第一显示方向与第二显示方向不同,其中,所述第二显示方向具体为所述主机处于所述站立模式时的显示方向,具体由所述第二端指向所述第一端。
[0011] 可选的,所述支架结构具体包括:第一连接件,包括一固定件和一轴套,所述固定件连接于所述轴套的外侧壁,所述固定件用于与所述后壳连接;轴心,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套入在所述轴套内;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二端上,所述支架能够带动所述轴心在所述轴套内旋转;第一弹性件,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所述第二连接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端上,用于在所述轴心在所述轴套内转动时,提供一与所述轴心的轴向方向垂直的第一弹力。
[0012] 可选的,所述支架结构还包括:阻挡件,设置与所述轴套的端壁上;凸起,设置于所述轴心的表面上,当所述支架朝向远离所述后壳的方向旋转时,所述凸起旋转至所述阻挡件的位置以阻挡所述轴心的进一步旋转。
[0013] 可选的,所述支架结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轴套的内侧壁的一容置空间中;阻挡块,连接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其中,所述轴心上具有一与所述阻挡块相对应的凹陷,所述轴心的表面挤压所述阻挡块,使得所述第二弹性件具有一弹性势能;当所述轴心旋转至所述凹陷的位置对应于所述阻挡块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势能释放,所述第二弹性件伸长,使得所述阻挡块嵌合在所述凹陷处。
[0014] 可选的,所述支架结构还包括:第三弹性件,一端沿所述轴心的轴向固定于一固定件上;插销,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另一端;滑动开关,连接于所述插销,通过所述滑动开关,所述插销能够沿轴向运动;其中,所述轴套的内侧壁具有第一凹槽,所述轴心的表面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均小于所述插销的宽度,当旋转所述支架使得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凹槽的第二位置错开时,所述插销抵住所述轴心的端壁,所述第三弹性元件处于压缩状态,具有一弹性势能;当所述支架继续旋转,使得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重合时,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形成的容置空间的宽度大于所述插销的宽度,所以所述插销在所述弹性势能的作用下移动至所述容置空间中,以阻止所述支架继续旋转;当通过滑动开关带动所述插销移动出所述容置空间时,所述支架能够继续旋转。
[0015] 可选的,所述支架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支架的远离所述轴心的一边;第三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后壳上的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应的位置;其中,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连接件的配合,以将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主机上。
[0016]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支架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包括一固定件和一轴套,所述固定件连接于所述轴套的外侧壁,所述固定件用于与一主机的后壳连接;轴心,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套入在所述轴套内;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二端上,所述支架能够带动所述轴心在所述轴套内旋转;第一弹性件,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端上,所述第二连接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后壳上,用于在所述轴心在所述轴套内转动时,提供一与所述轴心的轴向方向垂直的第一弹力。
[0017] 可选的,所述支架结构还包括:阻挡件,设置与所述轴套的端壁上;凸起,设置于所述轴心的表面上,当所述支架朝向远离所述后壳的方向旋转时,所述凸起旋转至所述阻挡件的位置以阻挡所述轴心的进一步旋转。
[0018] 可选的,所述支架结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轴套的内侧壁的一容置空间中;阻挡块,连接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其中,所述轴心上具有一与所述阻挡块相对应的凹陷,所述轴心的表面挤压所述阻挡块,使得所述第二弹性件具有一弹性势能;当所述轴心旋转至所述凹陷的位置对应于所述阻挡块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势能释放,所述第二弹性件伸长,使得所述阻挡块嵌合在所述凹陷处。
[0019] 可选的,所述支架结构还包括:第三弹性件,一端沿所述轴心的轴向固定于一固定件上;插销,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另一端;滑动开关,连接于所述插销,通过所述滑动开关,所述插销能够沿轴向运动;其中,所述轴套的内侧壁具有第一凹槽,所述轴心的表面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均小于所述插销的宽度,当旋转所述支架使得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凹槽的第二位置错开时,所述插销抵住所述轴心的端壁,所述第三弹性元件处于压缩状态,具有一弹性势能;当所述支架继续旋转,使得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重合时,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形成的容置空间的宽度大于所述插销的宽度,所以所述插销在所述弹性势能的作用下移动至所述容置空间中,以阻止所述支架继续旋转;当通过滑动开关带动所述插销移动出所述容置空间时,所述支架能够继续旋转。
[0020] 可选的,所述支架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支架的远离所述轴心的一边;第三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后壳上的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应的位置;其中,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连接件的配合,以将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主机上。
[0021]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22]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主机,包括一显示单元,主机具有前壳和后壳,显示单元设置在前壳上;支架结构,可旋转的设置于后壳上,用于支撑主机;角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主机与支架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并获得一检测结果;控制装置,设置在主机上,用于基于工作模式和相对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检测结果,控制主机处于与检测结果相对应的工作模式。由此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如果用户想要切换工作模式,就只需要将支架结构和主机之间的相对位置调整到对应的位置上,就会被角度检测装置检测到,进而控制装置控制主机处于对应的工作模式,所以调整工作模式的过程简洁,电子设备的智能化提高。
[0023] 进一步,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只要不使用支架结构,即使得支架结构保持在初始位置,主机朝向前壳远离支撑面的方向放置,就可以让主机处于平躺模式,而只要将支架旋转至第一角度范围,就可以让主机处于站立模式,而在站立模式的基础上,只要将位于支撑面上的主机的端部做一个调换,就可以轻易的让主机处于大角度触摸模式,所以本实施例中的支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也使得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切换变的更容易。
[0024] 再进一步,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大角度触摸模式时,控制装置还控制电子设备的显示方向进行调整,以便于让显示方向适应该模式下的操作场景。
[0025] 更进一步,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限位件,用于当支架旋转到一定角度时,限制支架继续旋转,能够稳固的支撑主机。

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功能框图;
[0027]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主机和支架结构的相对位置关系的侧视图;
[0028] 图3a-图3c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主机和支架结构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0029]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支架结构的主视剖视图;
[0030]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支架结构的侧视剖视图;
[0031]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支架结构的侧视剖视图;
[0032] 图7a-图7b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中的支架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支架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子设备工作模式切换过程繁琐,智能化低的技术问题。
[0034]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0035] 该电子设备包括:主机,包括一显示单元,主机具有前壳和后壳,显示单元设置在前壳上;支架结构,可旋转的设置于后壳上,用于支撑主机;角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主机与支架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并获得一检测结果;控制装置,设置在主机上,用于基于工作模式和相对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检测结果,控制主机处于与检测结果相对应的工作模式。由此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如果用户想要切换工作模式,就只需要将支架结构和主机之间的相对位置调整到对应的位置上,就会被角度检测装置检测到,进而控制装置控制主机处于对应的工作模式,所以调整工作模式的过程简洁,电子设备的智能化提高。
[0036]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7] 首先,该电子设备例如为平板电脑或者一体机,或者其他需要支架结构的电子设备。
[0038] 接下来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功能框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侧视简图。
[0039] 如图1和图2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主机10,包括一显示单元101,主机10具有前壳102和后壳103,显示单元101设置在前壳102上;支架结构20,可旋转的设置于后壳103上,用于支撑主机10;角度检测装置30,用于检测主机10与支架结构20之间的相对位置,并获得一检测结果;控制装置40,设置在主机10上,用于基于工作模式和相对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检测结果,控制主机10处于与检测结果相对应的工作模式。
[0040] 因此,如果用户想要切换工作模式,就只需要将支架结构20和主机10之间的相对位置调整到对应的位置上,就会被角度检测装置30检测到,进而控制装置40控制主机10处于对应的工作模式,所以调整工作模式的过程简洁,电子设备的智能化提高。
[0041] 其中,角度检测装置30具体可以是角度仪,陀螺仪,或者其他可以检测角度变化的装置,控制装置40具体例如是集成在中央处理器中,或单独的控制芯片,设置在主机10的电路板上。显示单元101具体可以是触摸显示单元。
[0042]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a所示,当检测结果表示主机10与支架结构20之间的相对位置具体为主机10与支架结构20之间的夹角为零度时,控制装置40具体用于控制主机10处于平躺模式。其中,在图3a中,为电子设备的侧视简图,用于表示主机10和支架结构2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进一步,后壳103上具有一个凹槽,当支架结构位于初始位置时,即主机10与支架结构20之间的夹角为零度时,支架结构20可以容置在该凹槽中,所以从外观看起来,电子设备的外观会比较美观。
[0043] 进一步,将支架结构20进行旋转,当检测结果表示主机10与支架结构20之间的相对位置具体为主机10与支架结构20之间的夹角具体为第一角度范围,且主机10的第一端104位于一支撑面上时,控制装置40具体用于控制主机处于站立模式,其中,第一角度范围中最小的角度值大于零度,最大的角度值小于90度。具体如图2所示,图2中的状态大约为旋转了30度的状态,再请参考图3b所示,具体为支架结构20旋转了60度的状态,并且此时,主机的第一端104位于支撑面上,和支架结构20共同支撑主机10。
[0044] 再接下来,当检测结果表示主机10与支架结构20之间的相对位置具体为第一角度范围且主机10的第二端105位于支撑面上时,控制装置40具体用于控制主机10处于大角度触摸模式,其中,第二端105与第一端104相对。
[0045] 具体请参考图3c所示,只要将主机10从图3b的状态中放倒,使得由第二端105支撑在支撑面上,与支架结构20共同支撑主机,那么角度检测装置30检测到该变化时,就会将主机10从站立模式调整为大角度触摸模式。
[0046] 进一步,控制装置40具体还用于在主机10处于大角度触摸模式时,控制显示单元101的第一显示方向为由第一端104指向第二端105的显示方向,第一显示方向与第二显示方向不同,其中,第二显示方向具体为主机10处于站立模式时的显示方向,具体由第二端
105指向第一端104。具体来说,第一显示方向为由第一端104指向第二端105的显示方向,即指显示内容的顶部朝向第一端104,而显示内容的底部是朝向第二端105的,例如显示内容为“专利”两个字,那么在第一显示方式下,“专利”的顶部即朝向第一端104,而“专利”的底部就朝向第二端105,而在第二显示方向,情况就正好相反,因为在大角度触摸模式下,用户通常都位于靠近第二端105的这一侧,如此,便可以更方便的让用户使用电子设备。
[0047] 因此,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中的支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也使得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切换变的更容易。
[0048] 接下来将举例详细说明支架结构20的具体结构,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用其他与本实施例类似的结构实施。
[0049] 如图4所示,图4为支架结构20的剖视图,其中,图4中只示出了对称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与图4中的结构对称。支架结构20具体包括:第一连接件201,包括一固定件2012和一轴套2011,固定件2012连接于轴套2011的外侧壁,固定件2012用于与后壳103连接;轴心202,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套入在轴套2011内;支架203,固定于第二端上,支架203能够带动轴心202在轴套2011内旋转;第一弹性件204,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设置于第一连接件201上,第二连接端固定设置于轴心202的第一端上,用于在轴心202在轴套2011内转动时,提供一与轴心202的轴向方向垂直的第一弹力。
[0050] 在一实施例中,固定件2012可以是焊接在轴套2011上,也可以是直接从轴套2011上一体成型,延伸出来。
[0051] 进一步,在固定件2012上设置有固定孔,可以螺纹孔,也可以是通孔,相应的,在后壳103上也具有相应的固定孔,电子设备还包括锁紧件,穿过固定件2012上的固定孔和后壳103上的固定孔,以将支架结构20和主机10固定起来,设计成一体。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件2012和后壳103的固定方式还可以是其他的方式,例如可拆卸的固定,具体例如是磁铁吸附,或者是卡合结构,本部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内容,所以在此不再详述。
[0052]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204具体例如是扭簧,因为第一弹性件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一连接件201固定,第二连接端固定设置于轴心202的第一端上,所以在支架203带动轴心202旋转时,第一弹性件204发生扭转,产生一与轴心202的轴向方向垂直的第一弹力,即支架203张开方向的弹力,所以依靠第一弹力,在站立模式下和大角度触摸模式下,和支架203提供支撑力给主机10,所以支架结构20根据第一弹性件204的规格不同可用于重量不同的主机10。
[0053] 进一步,为了在站立模式下和大角度触摸模式下,支架结构能够更稳当的支撑主机10,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支架结构中的限位件,用于当支架旋转到一定角度时,限制支架继续旋转,同时用于支撑主机10。
[0054]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图5为支架结构20的侧视图,限位件具体包括:阻挡件205,设置与轴套2011的端壁上;凸起206,设置于轴心202的表面上,当支架203朝向远离后壳103的方向旋转时,凸起206旋转至阻挡件205的位置以阻挡轴心202的进一步旋转。
[0055] 其中,当支架203位于初始位置时,阻挡件205和凸起206的之间具有一夹角,该夹角决定了支架旋转的最大角度,所以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阻挡件205和凸起206的具体位置。
[0056]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所示,图6为支架结构20的另一侧视图,限位件具体包括:第二弹性件207,一端固定设置在轴套2011的内侧壁的一容置空间50中;阻挡块208,连接于第二弹性件207的另一端;其中,轴心202上具有一与阻挡块50相对应的凹陷2021,轴心202的表面挤压阻挡块50,使得第二弹性件207具有一弹性势能;当轴心202旋转至凹陷2021的位置对应于阻挡块50时,第二弹性件207的弹性势能释放,第二弹性件207伸长,使得阻挡块50嵌合在凹陷2021处。
[0057] 其中,第二弹性件207具体为拉簧,阻挡块具体例如是圆球,凹陷2021具体为与圆球的形状对应的圆弧形凹陷。进一步,图5和图6中的实施例可相互结合实施,在结合实施时,凹陷2021和容置空间50的设置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需要在支架203旋转到30度时提供一个限位点,那么就设置在支架203处于初始位置时,凹陷2021和容置空间50的相对之间的夹角为30度;同时需要满足当支架203位于初始位置时,阻挡件205和凸起206的之间具有一夹角大于30度,例如60度。
[0058] 以下将描述包括图5和图6限位件的支架结构20的工作过程。
[0059] 首先,假设支架203处于初始位置,然后用户用手将支架203如图2所示,逆时针旋转,在这时,凹陷2021和容置空间50还处于错开的状态,阻挡件205和凸起206也处于错开的状态,所以此时第二弹性件207处于被压缩的状态,阻挡块208位于容置空间50中。然后支架203继续逆时针旋转,直到旋转到凹陷2021的位置与容置空间50对应,那么这时第二弹性件
207的弹性势能因为失去了压缩力,就会恢复原状,即伸长,那么就带动阻挡块208进入凹陷
2021中,如图6中的状态,所以达到了一个限位的作用。
[0060] 然而此时并没有限位死,所以可以继续旋转支架203,只是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当继续旋转支架203时,轴心202表面与凹陷2021交接的边界部分就挤压阻挡块208,压缩第二弹性件,使得阻挡块再次进入容置空间50中,那么就可以继续旋转支架203,此时,凹陷2021与容置空间50的位置再次错开,同时,阻挡件205和凸起206依然处于错开的状态。
[0061] 然后可继续逆时针旋转支架203,直到旋转到凸起206被阻挡件205阻挡,因为阻挡件205是固定在轴套2012的端壁上,不能移动,所以这时支架203无法再继续逆时针旋转。
[0062] 当将支架203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回初始位置时,其过程类似,而单独图5和图6的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也是类似的情况,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0063]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a和图7b所示,图7a和图7b为支架结构20的剖视图。限位件具体包括:第三弹性件,一端沿轴心202的轴向固定于一固定件上;插销210,一端连接于第三弹性件的另一端;滑动开关211,连接于插销210,通过滑动开关211,插销210能够沿轴向运动;其中,轴套2011的内侧壁具有第一凹槽60,轴心202的表面具有第二凹槽70,第一凹槽60的宽度和第二凹槽70的宽度均小于插销210的宽度,当旋转支架203使得第一凹槽60的第一位置和第二凹槽70的第二位置错开时,插销210抵住轴心202的端壁,第三弹性元件209处于压缩状态,具有一弹性势能;当支架203继续旋转,使得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重合时,第一凹槽60和第二凹槽70形成的容置空间的宽度大于插销210的宽度,所以插销210在弹性势能的作用下移动至容置空间中,以阻止支架203继续旋转;当通过滑动开关211带动插销210移动出容置空间时,支架203能够继续旋转。
[0064] 其中,第三弹性件具体可以是拉簧,插销210具体可以是圆柱体,那么第一凹槽60和第二凹槽70具体可以是圆弧状的凹槽,容置空间具体为与插销210同心圆柱。
[0065] 其中,第三弹性件未图示,并且在图7a中,第二凹槽70的数量为两个,但在实际应用中,第二凹槽70的数量可以有多个,设置在不同的不同,以实现不同的角度下的限位。
[0066] 下面将描述本实施例中具有限位件的支架结构20的工作过程。
[0067] 首先,假设支架203处于初始位置,在这时,第一凹槽60和第二凹槽70还处于错开的状态,通过拨动滑动开关211,带动插销210移动,进而压缩第三弹性元件,插销210的一部分抵住轴心202的端壁,一部分对应于第一凹槽60,然后用户用手将支架203如图2所示,逆时针旋转,当旋转到第一个第二凹槽70与第一凹槽60的位置重合时,第一凹槽60和第二凹槽70形成的容置空间的宽度大于插销210的宽度,轴心202的端壁不再阻挡插销210,所以在第三弹性元件的弹性势能释放的带动下,插210进入该容置空间,同时,滑动开关211也随之也移动到另一个位置,这时,支架203就被限位在这个角度下,而无法再继续旋转,不管是逆时针还是顺时针。
[0068] 当想要再进一步逆时针旋转支架203增加角度时,这时,用户再用手拨动滑动开关211,将插销210从该容置空间中移动出来,同时旋转支架203,然后就可以放开滑动开关
211,继续旋转支架203,直到旋转到第二个第二凹槽70与第一凹槽60重合时,第一凹槽60和第二凹槽70形成的容置空间的宽度大于插销210的宽度,轴心202的端壁不再阻挡插销210,所以在第三弹性元件的弹性势能释放的带动下,插210进入该容置空间,同时,滑动开关211也随之也移动到另一个位置,这时,支架203就被限位在这个角度下,而无法再继续旋转,不管是逆时针还是顺时针。
[0069] 然后重复上述过程,进行调节支架203和主机10之间的支撑角度。
[0070]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支架结构可相互结合使用。
[0071] 为了防止支架203在初始位置时发生晃动,支架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支架203的远离轴心202的一边;第三连接件,设置在后壳103上的与第二连接件相对应的位置;其中,通过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的配合,以将支架203固定在主机10上。
[0072] 其中,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的具体结构有多种形式,例如卡勾和卡槽,或者是磁铁,本发明不做限定。
[0073]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74]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主机,包括一显示单元,主机具有前壳和后壳,显示单元设置在前壳上;支架结构,可旋转的设置于后壳上,用于支撑主机;角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主机与支架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并获得一检测结果;控制装置,设置在主机上,用于基于工作模式和相对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检测结果,控制主机处于与检测结果相对应的工作模式。由此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如果用户想要切换工作模式,就只需要将支架结构和主机之间的相对位置调整到对应的位置上,就会被角度检测装置检测到,进而控制装置控制主机处于对应的工作模式,所以调整工作模式的过程简洁,电子设备的智能化提高。
[0075] 进一步,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只要不使用支架结构,即使得支架结构保持在初始位置,主机朝向前壳远离支撑面的方向放置,就可以让主机处于平躺模式,而只要将支架旋转至第一角度范围,就可以让主机处于站立模式,而在站立模式的基础上,只要将位于支撑面上的主机的端部做一个调换,就可以轻易的让主机处于大角度触摸模式,所以本实施例中的支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也使得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切换变的更容易。
[0076] 再进一步,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大角度触摸模式时,控制装置还控制电子设备的显示方向进行调整,以便于让显示方向适应该模式下的操作场景。
[0077] 更进一步,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限位件,用于当支架旋转到一定角度时,限制支架继续旋转,能够稳固的支撑主机。
[0078]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