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理油菜菌核病抗药性的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10263661.3

文献号 : CN10405471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周明国陈长军侯毅平王建新徐从英

申请人 : 南京农业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是一种油菜菌核病的治理方法,采用杀菌剂苯噻菌酯与氟啶胺进行复配的制剂不仅可以防治油菜菌核病,而且可以用于已经对苯并咪唑类及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油菜菌核病的治理。防治抗药性油菜菌核病,增效显著,方法简便,可以完全替代苯并咪唑类及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来防治油菜菌核病,有效治理抗药性油菜菌核病菌。

权利要求 :

1.一种油菜菌核病抗药性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氟啶胺和苯噻菌酯按照

1∶1~4进行复配的制剂,不仅可以防治油菜菌核病菌的野生敏感性菌株,而且可以防治对苯并咪唑类及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油菜菌核病菌菌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菜菌核病抗药性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氟啶胺和苯噻菌酯按照1∶1~4进行复配,在室内表现出增效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菜菌核病抗药性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氟啶胺和苯噻菌酯按照1∶1进行复配,在室内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菜菌核病抗药性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氟啶胺和苯噻菌酯按照1∶1进行复配,在田间的防效显著高于各个药剂单独使用时的防效。

说明书 :

一种治理油菜菌核病抗药性的方法

一、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一种采用两种不同类型杀菌剂复配的技术用来防治油菜菌核病及其已经对苯并咪唑类及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油菜菌核病的治理方法,属于杀菌剂的新用途及其应用技术发明。二、技术背景
[0002] 氟啶胺(Fluazinam)是由日本石原公司研制的一种二硝基苯胺类保护性杀菌剂,杀菌谱广、持效期长、耐雨水冲刷、内吸性低,不能渗透进入叶片或根部。2001年美国批准氟啶胺为低环境风险产品。该药剂是抑制病菌呼吸作用的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可抑制孢子萌发、菌丝突破、生长和孢子形成等病菌所有阶段的感染过程,,对防治孢盘菌属、交链孢属、葡萄孢属、疫霉属、单轴霉属、核盘菌属和黑星菌属引起的病害非常有效。除了杀菌活性外,氟啶胺还显示出对红蜘蛛等的杀螨活性。对于由核盘菌属真菌,尤其是抗苯并咪唑类药剂和二甲酰亚胺类药剂的核盘菌属真菌引起的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0003] 苯噻菌酯(试验代号Y5247)是华中师范大学研发的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QoI)杀菌剂,具有杀菌谱广、持效期长、杀菌活性高,对非靶标作物安全且与环境相容性好等优点。其作用方式主要是通过与线粒体复合物III中细胞色素b(cytb)的Qo位点结合而阻止线粒体中的电子传递,抑制病原菌的呼吸作用。该药剂尤其在防治最重要的作物病害白粉病方面表现优异,且对作物和环境安全。在杀菌谱筛选试验中,苯噻菌酯对玉米小斑病、稻瘟病、稻曲病、水稻纹枯病、小麦根腐病、番茄灰霉病、油菜菌核病、荔枝霜疫霉病等都表现了较好的抑制活性。与同类杀菌剂相比,苯噻菌酯结构简单、合成路线短、容易工业化且成本较低,具有良好的商业化开发前景和竞争优势。这两类新型杀菌剂的开发应用为本发明提供了物质基础。
[0004] 油菜菌核病是一种世界性植物病害,居我国油菜三大病害之首,可侵染75科278属408种植物。该病害在我国各油菜产区也均有发生,其中以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发生最4 2
重,每年发病面积近470×10hm,产量损失5%~25%,严重时高达80%以上,该病害导致含油量锐减,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直接经济损失可达数亿元。目前,化学防治仍是治理油菜菌核病的主要手段。但长期使用单一苯并咪唑类杀菌剂,部分油菜产区油菜菌核病菌已经对该类药剂产生抗药性,甚至导致防治失败,而且近年来已有油菜菌核病菌对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的抗药性报道。因此,根据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状况,急需研制高效、广谱、低毒、安全的新型杀菌剂或复配剂来代替上述药剂用于防治油菜菌核病。
三、发明内容
[0005] 技术问题 本发明目的在于研发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新型杀菌剂复配配方,其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效果显著、杀菌活性高、并能治理该病原菌对苯并咪唑类及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的抗药性,为治理油菜菌核病提供具有不同作用方式相容性好的杀菌剂复配配方并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0006] 技术方案 选择对油菜菌核病菌杀菌活性高,对环境安全、低毒的具有不同作用方式的二元杀菌剂氟啶胺和苯噻菌酯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及复配配方筛选,获得室内表现增效作用的配方,选取增效作用最大的配比配方用于田间药效试验。
[0007] 有益效果 本发明针对现有生产上长期使用单一杀菌剂防治油菜菌核病而易产生抗药性,导致用药失效等问题,以广谱性杀菌剂氟啶胺和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QoI)杀菌剂苯噻菌酯二元复配,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其增效作用研究,结果得出氟啶胺∶苯噻菌酯1∶1~4的复配杀菌剂对油菜菌核病菌的室内毒力活性高,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以苯噻菌酯和氟啶胺配比为1∶1时,增效作用最大,此配比的复配剂在田间药效实验中亦表现较显著增效作用。与单一的杀菌剂防治油菜菌核病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8] 1.本发明属于二元复配杀菌剂的配方,具有相容性,提高了杀菌活性,对油菜菌核病菌表现较显著的增效作用,减少了单一杀菌剂的用药剂量,节省了农药使用成本。
[0009] 2.该配方是不同作用方式的二元杀菌剂的复配,具有高效、广谱、持久等优点,增加了对油菜菌核病菌的作用位点,并对油菜菌核病抗药性发生和发展有显著抑制作用。
[0010] 3.该配方中氟啶胺保护作用优异,苯噻菌酯兼具保护与治疗作用,在病害侵染的各个阶段均能发挥活性,使该复配杀菌剂的使用时间更加宽松,克服了以往错过最佳用药时间而会丧失防治效果的难题。
[0011] 4.该配方能够治理油菜菌核病菌对苯并咪唑类及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的抗药性,[0012] 5.该配方的杀菌效果显著提高,能有效的指导生产应用,减少油菜菌核病对油菜生产造成的为害,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四、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药剂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
[0014] 五、具体实施方案及效果
[0015] (一)配方筛选
[0016] 本发明以油菜菌核病为研究对象,进行复配药剂的配方筛选。参照菌丝生长速率法,在PDA上培养2d的油菜菌核病菌菌落边缘取新鲜菌碟(Φ5mm)分别接于含有氟啶胺一系列浓度的AEA或苯噻菌酯一系列浓度的AEA平板上,同时也接入含有氟啶胺(简称“Flu”,下同)和苯噻菌酯(简称“Ben”,下同)以一系列不同比例混合的AEA平板上。25℃条件下培养2d后测量其菌落直径,每个处理4个重复,与未含任何药剂的对照比较计算出药剂的抑制百分率。采用机率值分析法计算每个药剂对靶标菌菌丝生长的有效抑制中浓度,计算混合药剂的增效系数,试验重复2次。
[0017] 表1 苯噻菌酯和氟啶胺不同药剂配比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毒力
[0018]
[0019] 表1数据表明在AEA平板上不同的苯噻菌酯和氟啶胺的配比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的EC50是不相同的,增效系数值在0.5374~2.8728之间,其中在氟啶胺和苯噻菌酯配比为1∶1~4时具有增效作用,其中以苯噻菌酯和氟啶胺配比为1∶1时,其增效系数最大为
2.8728,说明此配比下的苯噻菌酯和氟啶胺共同作用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0020] (二)苯噻菌酯和氟啶胺配比为1∶1时复配剂对油菜菌核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0021] 测定苯噻菌酯和氟啶胺配比为1∶1时复配剂对油菜菌核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培养油菜菌核病菌菌株2d后,取新鲜菌碟(Φ5mm)分别接种于含有0.05μg/mL苯噻菌酯的AEA,0.05μg/mL氟啶胺的AEA以及0.05μg/mL苯噻菌酯和氟啶胺配比为1∶1时复配剂的AEA培养皿中,以不加药剂平板作为空白对照,每处理设置四个重复,平板置于25℃条件下培养。分别在12h、24h、36h、48h测定菌落直径,与未含任何药剂的对照比较计算出药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百分率,试验重复2次。
[0022] 如图1所示,随着时间的延长,苯噻菌酯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降低,氟啶胺和复配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基本保持不变;在24h之前,0.05μg/mL苯噻菌酯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高于氟啶胺,24h之后氟啶胺的抑制率略高于苯噻菌酯,表明不同的时间内苯噻菌酯与氟啶胺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不同,但配方比例的药剂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速率的抑制明显高于单独使用苯噻菌酯或氟啶胺,配方比例药剂一直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速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0023] (三)苯噻菌酯和氟啶胺配比为1∶1时复配剂在油菜菌核病的田间防效[0024] 苯噻菌酯和氟啶胺配比为1∶1时复配剂测定对油菜菌核病的田间防治效果,2013-2014年选取发病严重的江苏省姜堰市沈高镇河横村试验田,调查发病情况,进行田间
2
药效实验。将实验田分成30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20m,处理浓度依次为苯噻菌酯(15%EC)100μg/mL,150μg/mL,200μg/mL;氟啶胺(50%WG)100μg/mL,150μg/mL,200μg/mL;苯噻菌酯与氟啶胺的混合比例为1∶1的复配剂的浓度为100μg/mL,150μg/mL,
200μg/mL,并设清水对照,每个处理3个重复,不同处理小区随机分布。当油菜生长至主茎开花率达到90%时开始喷药(使用新加坡利农Jacto16LITROS型喷雾器喷雾,孔径<7mm,药剂不留残液)。在油菜收获前一周,调查发病情况,记载病株数、病级。
[0025] 油菜菌核病分级标准:
[0026] 0级:无病;
[0027] 1级:一个大分枝发病或主茎3cm左右发病;
[0028] 2级:两个大分枝发病或主茎4~7cm发病;
[0029] 3级:三个大分枝发病或主茎7~10cm发病;
[0030] 4级:四个以上大分枝发病或主茎10cm以上发病。
[0031]
[0032]
[0033] 表2 苯噻菌酯和氟啶胺配比为1∶1时复配剂对油菜菌核病的田间防治效果[0034]
[0035] (四)试验结论
[0036] 室内毒力试验及田间药效试验证明苯噻菌酯、氟啶胺两种杀菌剂有效成分具有相容性,两者复配使其作用位点增多,杀菌活性更高。氟啶胺、苯噻菌酯复配剂的增效配比范围是1∶1~4,两者的最佳复配比为1∶1,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方面,抑制作用显著提高,与单剂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田间药效试验表明,苯噻菌酯和氟啶胺配比为1∶1时复配剂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效显著高于各个药剂单独使用时的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