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汽缸与阀门间的连接结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10273237.7

文献号 : CN10406102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钢蒋浦宁叶兴柱胡怡丰张军辉郝震震

申请人 :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轮机汽缸与阀门间的连接结构,包括汽缸连接端,与所述汽缸连接端相连的阀门连接端,其还包括将所述汽缸连接端和阀门连接端连成一体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内壁上设有内螺纹的中空管,并且所述内螺纹由两段方向相反的螺纹段构成,两段螺纹段分别对应中空管的两端,所述汽缸连接端和阀门连接端的外表面均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件上的两段螺纹段分别与所述汽缸连接端和阀门连接端上的外螺纹相连。本发明保证了气缸连接端和阀门连接端的连接强度和密封性要求,有效地减少两者间的距离而使蒸汽充分利用。

权利要求 :

1.一种汽轮机汽缸与阀门间的连接结构,包括汽缸连接端(31),与所述汽缸连接端(31)相连的阀门连接端(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汽缸连接端(31)和阀门连接端(11)连成一体的连接件(4),所述连接件(4)为内壁上设有内螺纹的中空管,并且所述内螺纹由两段方向相反的螺纹段构成,两段螺纹段分别对应中空管的两端,所述汽缸连接端(31)和阀门连接端(11)的外表面均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件(4)上的两段螺纹段分别与所述汽缸连接端(31)和阀门连接端(11)上的外螺纹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汽缸与阀门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缸连接端(31)的外径和所述阀门连接端(11)的外径相同,所述连接件(4)上的两段螺纹段的内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汽缸与阀门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缸连接端(31)的外径和所述阀门连接端(11)的外径不相同时,则所述连接件(4)上的两段螺纹段内径不同且形成一台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汽缸与阀门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段螺纹段的长度相同。

说明书 :

汽轮机汽缸与阀门间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站汽轮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轮机汽缸与阀门间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汽轮机是将蒸汽的能量转换成为机械功的旋转式动力机械。主要用作发电用的原动机,也可直接驱动各种泵、风机、压缩机和船舶螺旋桨等。还可以利用汽轮机的排汽或中间抽汽满足生产和生活上的供热需要。汽轮机通常在高温高压及高转速的条件下工作,是一种较为精密的重型机械。汽轮机进汽参数越来越高,传统的以主蒸汽管道来连接高压缸与主蒸汽阀门的结构形式将不能满足结构强度和密封要求。传统的设计方法如图1所示,从阀门1出来的主蒸汽通过主蒸汽管道2进入汽缸3,主蒸汽管道通过焊接形式分别与汽缸进口和阀门出口连接,由于蒸汽流经主蒸汽管道距离较长,造成蒸汽损失较大。因此需要一种能将汽缸进口和阀门出口直接相连的连接结构,而且能确保两者间的密封性,适应温度较高的环境。
[0003] 中国专利ZL201280009993公开具有锁紧螺母的可拆卸的连接,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管接头端部和第二管接头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管接头端部通过锁紧螺母可拆卸地与所述第二管接头端部连接,并且螺纹环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接头端部和所述锁紧螺母之间。本发明通过锁紧螺母和螺纹环实现两管接头间的直接连接。

发明内容

[0004]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轮机汽缸与阀门间的连接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汽缸与阀门之间间接连接,造成蒸汽损失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轮机汽缸与阀门间的连接结构,包括汽缸连接端,与所述汽缸连接端相连的阀门连接端,其还包括将所述汽缸连接端和阀门连接端连成一体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内壁上设有内螺纹的中空管,并且所述内螺纹由两段方向相反的螺纹段构成,两段螺纹段分别对应中空管的两端,所述汽缸连接端和阀门连接端的外表面均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件上的两段螺纹段分别与所述汽缸连接端和阀门连接端上的外螺纹相连。
[0006] 优选的,所述汽缸连接端的外径和所述阀门连接端的外径相同,所述连接件上的两段螺纹段的内径相同。
[0007] 优选的,所述汽缸连接端的外径和所述阀门连接端的外径不相同时,则所述连接件上的两段螺纹段内径不同且形成一台阶。
[0008] 优选的,所述两段螺纹段的长度相同。
[0009]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汽轮机汽缸与阀门间的连接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带有内螺纹的中空管将汽缸连接端和阀门连接端连接起来,并且中空管上的内螺纹有两段方向相反的螺纹段构成,不同方向的螺纹段保证了汽缸连接端和阀门连接端贴合面间的密封性,使用时若汽缸连接端和阀门连接端受热产生间隙,则可以通过拧紧连接件而使两者重新贴合密封,本发明保证了汽缸连接端和阀门连接端的连接强度和密封性要求,有效地减少两者间的距离而使蒸汽充分利用。

附图说明

[0010] 图1显示为现有技术中的高压缸与主蒸汽阀门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显示为本发明的汽轮机汽缸与阀门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2] 图3显示为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0013] 图4显示为本发明的连接件的一实施例结构图。
[0014] 元件标号说明
[0015] 1 阀门
[0016] 11 阀门连接端
[0017] 2 主蒸汽管道
[0018] 3 汽缸
[0019] 31 汽缸连接端
[0020] 4 连接件
[0021] 41、42 螺纹段
[0022] 5 扩散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4] 请参阅图1至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0025] 如图2及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轮机汽缸与阀门间的连接结构,包括汽缸连接端31,与汽缸连接端31相连的阀门连接端11,其还包括将汽缸连接端31和阀门连接端11连成一体的连接件4,连接件4为内壁上设有内螺纹的中空管,并且内螺纹由两段方向相反的螺纹段41、42构成,两段螺纹段41、42分别对应中空管的两端,汽缸连接端31和阀门连接端11的外表面均设有外螺纹,连接件4上的两段螺纹段41、42分别与汽缸连接端31和阀门连接端11上的外螺纹相连。本发明采用内设两段方向相反螺纹段的连接件4来连接汽缸3和阀门1,连接件4使汽缸连接端31的端面和阀门连接端11的端面贴合,有效地缩短了两者之间的距离,减少蒸汽损失,同时由于两段螺纹方向相反,在安装后受热使用时,汽缸连接端31和阀门连接端与连接件间可能会产生变动,这时可以通过拧紧连接件来使两者重新贴合,而且由于两段螺纹段方向相反,因此会产生预紧力保证了汽缸连接端31和阀门连接端11紧密贴合,确保密封性,而连接件自身不承受额外力矩,受力均匀,抗变形能力强。
[0026] 一般的,上述汽缸连接端31的外径和阀门连接端11的外径相同,因此,连接件4上的两段螺纹段41、42的内径相同。两段螺纹段的内径分别与汽缸连接端31和阀门连接端11的外径相匹配。若汽缸连接端31的外径与阀门连接端11的外径不相同时,则连接件4上的两段螺纹段内径不同且形成一台阶,如图4所示。
[0027] 为提高连接强度,上述两段螺纹段41、42的长度相同,这样可以确保与汽缸连接端和阀门连接端充分连接。
[0028] 连接时,汽缸连接端31和阀门连接端11的轴线重合,因此也需要将连接件4的轴线与其重合,见图3所示,阀门连接端11与扩散器5相连,通过将扩散器5伸入汽缸连接端内,为蒸汽实现更好的导向。
[0029] 本发明的连接件自身的两段反向螺纹段41、42使其可以与汽缸连接端、阀门连接端产生预紧力,当连接使用时,加热后汽缸连接端31和阀门连接端11间可能会产生间隙,这时只需要调节连接件4即可将汽缸连接端31和阀门连接端11重新贴合实现密封。这种连接件4自身由于不产生额外力矩,且连接件4的两端(即螺纹段)受力均匀,因此自身不易变形,使其抗变形能力强。并且本发明的连接结构构造简单,只需要一个带有反向螺纹段的连接件即可,在维修检查时易于拆卸替换,而且连接件自身的结构可以根据汽缸连接端和阀门连接端的形状进行生产,使其相匹配,即连接件4内两段螺纹段的内径分别与汽缸连接端31和阀门连接端11的外径相匹配,即基本上相同,确保高温环境下汽缸连接端和阀门连接端贴合面的密封性。
[0030]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汽轮机汽缸与阀门间的连接结构,连接件使汽缸连接端的端面和阀门连接端的端面贴合,有效地缩短了两者之间的距离,减少蒸汽损失,同时由于两段螺纹方向相反,在安装后受热使用时,汽缸连接端和阀门连接端与连接件间可能会产生变动,这时可以通过拧紧连接件来使两者重新贴合,而且由于两段螺纹段方向相反,因此会产生预紧力保证了汽缸连接端和阀门连接端紧密贴合,确保密封性,而连接件自身不承受额外力矩,受力均匀,抗变形能力强。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0031]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