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片、太阳能电池用背板以及太阳能电池组件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80005883.9

文献号 : CN10406657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齐藤智夫荒井亨

申请人 : 电化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耐候性、耐热性及防湿性优异,且层间粘接性良好的多层片、太阳能电池用背板以及太阳能电池组件。将聚烯烃系树脂层(1)与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夹着粘接树脂层(3)层叠,形成多层片(10),所述聚烯烃系树脂层(1)的基于JIS K7210所规定的A法测定的230℃、2.16kg载荷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5~25g/10分钟,所述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的基于JIS K7210所规定的A法测定的230℃、2.16kg载荷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5~25g/10分钟,所述粘接树脂层(3)是由基于JIS K7210所规定的A法测定的230℃、2.16kg载荷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1~50g/10分钟的共轭二烯系聚合物、共轭二烯系共聚物或它们的氢化物形成的。此外,将使用该多层片(10)的背板层叠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封装材料上,形成太阳能电池组件。

权利要求 :

1.一种多层片,其是第1树脂层与第2树脂层夹着粘接树脂层层叠而成的,所述第1树脂层由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形成,所述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基于JIS K7210所规定的A法测定的230℃、2.16kg载荷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5~25g/10分钟,所述第2树脂层由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形成,所述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基于JIS K7210所规定的A法测定的230℃、2.16kg载荷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5~25g/10分钟,所述粘接树脂层由共轭二烯系聚合物、共轭二烯系共聚物或它们的氢化物形成,所述共轭二烯系聚合物、共轭二烯系共聚物或它们的氢化物基于JISK7210所规定的A法测定的

230℃、2.16kg载荷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1~50g/10分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树脂层是由碳数为4~8的共轭二烯的均聚物、碳数为4~8的共轭二烯与其它单体的共聚物或它们的氢化物形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树脂层是由碳数为4~8的共轭二烯与芳香族乙烯基系化合物的共聚物或其氢化物形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层片,其特征在于,形成第2树脂层的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相对于由聚偏二氟乙烯:50~99质量%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1~50质量%组成的树脂成分100质量份,含有1~40质量份白色无机颜料。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层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树脂层的厚度为50~500μm,所述第2树脂层的厚度及所述粘接树脂层的厚度为5~5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层片,其特征在于,形成第1树脂层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含有碳数为2~20的烯烃类烃的均聚物或碳数为2~20的烯烃类烃与其它单体的共聚物作为树脂成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层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的树脂成分含有70质量%以上源自碳数为2~20的烯烃类烃的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层片,其特征在于,形成第1树脂层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中配混有阻燃剂和/或耐候剂。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层片,其特征在于,其是在130~260℃的温度范围内通过熔融共挤出成型进行制膜而形成的。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层片,其特征在于,其是将分别制膜的第

1树脂层、粘接树脂层与第2树脂层依次层叠并在130~260℃的温度条件下加压粘接而形成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层片,其特征在于,还在至少一个面上层叠有第3树脂层,所述第3树脂层含有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作为树脂成分。

12.一种太阳能电池用背板,其使用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层片。

13.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使用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板。

说明书 :

多层片、太阳能电池用背板以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多层片和使用该多层片的太阳能电池用背板以及太阳能电池组件。更详细而言,涉及具备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的多层片、太阳能电池用背板以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0002] 由于太阳能电池组件在室外长时间使用,因此,为了确保机械强度并防止在环境气氛下的劣化,通常用合成树脂封装太阳能电池单元,形成照射太阳光的面用透明强化玻璃覆盖且背面用背板保护的结构。作为此时所使用的太阳能电池用背板,有将铝箔与树脂薄膜层叠而成的背板、将组成不同的多个树脂薄膜层叠而成的背板等(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5。)
[0003] 专利文献1中,为了提高耐环境性能,提出了将特定密度的聚乙烯系树脂层叠、或者将特定密度的聚乙烯系树脂层叠于热塑性聚酯树脂薄膜而成的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用背面保护片。另外,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将表层薄膜与防湿薄膜利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粘接剂层叠并一体化而成的背板。在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背板中,使用在基材薄膜的表面形成有无机氧化物的涂膜的薄膜作为防湿薄膜,表层薄膜使用氟树脂薄膜。
[0004] 进而,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片中,在设置有无机氧化物的蒸镀膜的基材薄膜的两面层叠有包含着色用添加剂、紫外线吸收剂和光稳定剂的耐热性聚丙烯系树脂薄膜。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片中,为了提高阻燃性,在聚苯醚制的基材片的一面侧或两面侧层叠有卤素质量比为50%以上的氟树脂层。
[0005] 由上述多层片形成的太阳能电池用背板通常夹着粘接剂层叠有多个薄膜。而且,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在层叠聚酯基材、聚碳酸酯系基材、氟系基材或丙烯酸类基材时,使用具有耐水解性、耐绝缘性以及隔水性的丙烯酸类粘接剂。
[0006] 现有技术文献
[0007] 专利文献
[0008]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61085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294813号公报
[0010]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168814号公报
[0011]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1-176193号公报
[0012]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9-2463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3]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4] 对于前述现有的多层片,在太阳能电池用背板以及使用其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等中,虽然可以相对充分地获得耐候性、耐热性、防湿性及其它各特性,但需要实现进一步的提高。特别是对于氟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而言,由于其与其它树脂的粘接性低,因此存在使用这些树脂的多层片无法充分确保层间粘接性这样的问题。
[0015]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耐候性、耐热性及防湿性优异且层间粘接性良好的多层片、太阳能电池用背板以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0016]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7]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前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结果获得了如下所述的发现。首先,本发明人发现,通过将由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层与由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层层叠,会提高耐候性、耐热性、防湿性、电绝缘性以及其它太阳能电池的背板所需的各特性。
[0018] 接着,本发明人对于这些树脂层的层叠方法进行了研究。如现有的多层片那样,夹着粘接剂粘贴多个薄膜时,由于要经过各树脂薄膜的制膜、卷取、粘接剂涂覆、干燥及粘贴的各工序,因此加工成本会增多。作为省略这些工序的方法,例如可以考虑使用挤出机将各层的树脂分别熔融,在熔融状态下使其合流并粘接的共挤出制膜、将粘接层与被粘接层同时制膜并粘贴的方法等。
[0019] 然而,共挤出制膜等方法会发生难以保持各层间的粘接力的情况以及各层间的流动性不同和/或拉伸共振所导致的厚度偏差等,因此实质上没有在包含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的多层片的制造中应用。特别是在层叠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与聚烯烃系树脂时,若通过共挤出成型来一体成型,或者粘贴各树脂片来多层化,则层间粘接性变得不充分。
[0020] 因此,本发明人为了提高由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层与由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层之间的层间粘接性而进行了研究。于是,发现通过夹着由共轭二烯系聚合物、共轭二烯系共聚物或它们的氢化物形成的粘接树脂层并将这些层层叠,能够获得层间粘接性优异的多层片,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21] 即,本发明的多层片是第1树脂层与第2树脂层夹着粘接树脂层层叠而成的,所述第1树脂层是由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是由基于JIS K7210所规定的A法测定的230℃、2.16kg载荷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5~25g/10分钟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所述第2树脂层是由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所述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基于JIS K7210所规定的A法测定的230℃、2.16kg载荷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5~25g/10分钟,所述粘接树脂层是由共轭二烯系聚合物、共轭二烯系共聚物或它们的氢化物形成的,所述共轭二烯系聚合物、共轭二烯系共聚物或它们的氢化物基于JIS K7210所规定的A法测定的230℃、2.16kg载荷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1~50g/10分钟。
[0022] 在该多层片中,前述粘接树脂层可以由碳数为4~8的共轭二烯的均聚物、碳数为4~8的共轭二烯与其它单体的共聚物或它们的氢化物形成。
[0023] 此时,前述粘接树脂层可以由例如碳数为4~8的共轭二烯与芳香族乙烯基系化合物的共聚物或其氢化物来形成。
[0024] 另外,形成第2树脂层的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相对于由聚偏二氟乙烯:50~99质量%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50质量%组成的树脂成分100质量份,可以含有
1~40质量份白色无机颜料。
[0025] 前述第1树脂层的厚度例如可以设为50~500μm,前述第2树脂层的厚度及前述粘接树脂层的厚度例如可以设为5~50μm。
[0026] 另外,形成第1树脂层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可以含有碳数为2~20的烯烃类烃的均聚物或碳数为2~20的烯烃类烃与其它单体的共聚物作为树脂成分。
[0027] 此时,前述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的树脂成分可以含有70质量%以上源自碳数为2~20的烯烃类烃的单元。
[0028] 进而,形成第1树脂层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中可以配混有阻燃剂和/或耐候剂。
[0029] 另一方面,该多层片例如可以在130~260℃的温度范围内通过熔融共挤出成型进行制膜而形成,或者可以将分别制膜而成的第1树脂层、粘接树脂层与第2树脂层依次层叠并在130~260℃的温度条件下加压粘接而形成。
[0030] 进而,还可以在至少一个面上层叠有第3树脂层,所述第3树脂层含有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作为树脂成分。
[0031]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用背板使用前述多层片。
[0032] 另外,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使用前述背板。
[0033] 发明的效果
[0034] 根据本发明,由于将聚烯烃系树脂层与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夹着由共轭二烯系聚合物、共轭二烯系共聚物或它们的氢化物形成的粘接树脂层层叠,因此可以实现耐候性、耐热性及防湿性优异且层间粘接性良好的多层片。

附图说明

[0035] 图1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多层片的结构的图。
[0036] 图2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
[0038] (第1实施方式)
[0039] 首先,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多层片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性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多层片的结构的图。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多层片10中,将聚烯烃系树脂层1与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夹着由共轭二烯系聚合物、共轭二烯系共聚物或它们的氢化物形成的粘接树脂层3层叠。
[0040] [聚烯烃系树脂层1]
[0041] 聚烯烃系树脂层1是由主要成分为聚烯烃系树脂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形成的。该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优选含有碳数为2~20的烯烃类烃的均聚物或碳数为2~20的烯烃类烃与其它单体的共聚物作为树脂成分。由此,形成多层片时的机械强度、弹性模量变得良好,处理性提高。另外,对热的耐久性也提高,因此能够得到适用于太阳能电池的背板等的多层片。
[0042] 作为主要成分的聚烯烃系树脂优选源自碳数为2~20的烯烃类烃的单元的含量为7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由此,形成多层片时的机械强度、弹性模量变得良好,而且,不仅对热的耐久性提高,针对自低温环境变化至高温环境时的热应力的耐性也提高。其结果,可以实现特别适于太阳能电池的背板等的多层片。另外,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中含有的各树脂成分优选热塑性树脂。
[0043] 作为这样的聚烯烃系树脂,例如可列举出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直链状(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丙烯-乙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聚甲基戊烯、乙烯-聚甲基戊烯共聚物等。另外,也可以使用聚降冰片烯、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以及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等环状烯烃聚合物或它们的共聚物等。需要说明的是,在为具有立构规整性的树脂的情况下,其立构规整性为全规、间规及无规中的任一种均可。
[0044] 进而,树脂成分为烯烃类烃与其它单体的共聚物时,作为其它单体,可以使用丙烯酸或其衍生物、甲基丙烯酸或其衍生物、马来酸酐或其衍生物、羧酸的乙烯酯等。作为这种共聚物的例子,可列举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离聚物树脂、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将聚乙烯或聚丙烯用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富马酸或衣康酸等不饱和羧酸改性而成的酸改性聚烯烃系树脂等。
[0045] 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多层片10作为太阳能电池的背板材料时,这些聚烯烃系树脂中,熔点或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20℃以上的聚烯烃系树脂是合适的,熔点为120℃以上的高密度聚乙烯及聚丙烯是更合适的。作为聚烯烃系树脂,优选使用具有全规的立构规整性的聚丙烯,由此,在制成太阳能电池用背板时,能够获得优异的机械强度及弹性模量。另外,聚丙烯制成片时的阻气性高,因此,通过在多层片10的聚烯烃系树脂层1中使用聚丙烯,可以实现对于由水分浸入导致的电池劣化等具有高耐久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0046] 另一方面,在形成聚烯烃系树脂层1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中,根据需要,可以配混阻燃剂。通过使聚烯烃系树脂层1中含有阻燃剂,在形成太阳能电池用背板、太阳能电池组件时,即使由于电接触不良、劣化而导致发生电弧放电的情况下,也不易发生起燃。
[0047] 对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中配混的阻燃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氯系阻燃剂、溴系阻燃剂、磷系阻燃剂及无机系阻燃剂等。作为氯系阻燃剂,例如可列举出氯化石蜡、全氯环十五烷和氯桥酸等。作为溴系阻燃剂,例如可列举出四溴双酚A(TBA)、十溴二苯醚、TBA环氧低聚物、TBA聚碳酸酯、八溴二苯醚和三溴苯酚等。
[0048] 作为磷系阻燃剂,例如可列举出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苯酯、磷酸三二甲苯酯、磷酸三丁酯、磷酸三氯乙酯和磷酸三氯丙酯等。作为无机系阻燃剂,例如可列举出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和三氧化锑等。
[0049] 另外,形成聚烯烃系树脂层1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中,还可以配混有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和抗氧化剂等耐候剂。通过配混这些耐候剂,可以进一步提高多层片10的耐光性、耐久性。对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中配混的耐候剂没有特别限定,作为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以使用二苯甲酮系、苯并三唑系、水杨酸酯系、丙烯腈系、金属络合物系、超微颗粒氧化钛和超微颗粒氧化锌等。
[0050] 另外,作为光稳定剂,例如可以使用受阻胺系化合物和受阻吡啶系化合物等。进而,作为抗氧化剂,不仅可以使用例如酚系、胺系、硫系和磷酸系等,还可以使用例如在构成聚合物的主链或支链上化学键合有前述的二苯甲酮系等的紫外线吸收剂、包含受阻胺系化合物的光稳定剂或酚系等的抗氧化剂而成的聚合物型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或抗氧化剂等。
[0051] 聚烯烃系树脂层1中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和抗氧化剂等耐候剂时,为了发挥耐候剂效果而不使冲击强度等机械特性降低,优选将其总量设为整体的0.1~10质量%。需要说明的是,耐候剂可以与前述阻燃剂组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0052] [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
[0053] 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由树脂成分的50质量%以上为聚偏二氟乙烯树脂的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形成。对于该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配混的聚偏二氟乙烯树脂,偏二氟乙烯的均聚物是合适的,也可以为偏二氟乙烯与其它单体的共聚物。
[0054] 作为与偏二氟乙烯形成共聚物的其它单体,可列举出氟乙烯、四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六氟丙烯、六氟异丁烯和各种氟烷基乙烯基醚等氟化的乙烯基化合物、苯乙烯、乙烯、丁二烯和丙烯等公知的乙烯基单体。其中,为了确保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和多层片整体的耐候性、光稳定性,聚偏二氟乙烯树脂中的除了偏二氟乙烯之外的单体的量优选为50质量%以下。
[0055] 对前述聚偏二氟乙烯树脂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利用悬浮聚合或乳液聚合等一般的方法进行聚合。例如,向密闭反应器中加入水等溶剂、聚合引发剂、悬浮剂(或乳化剂)、链转移剂等,然后通过将反应器排气来进行减压,导入气体状的偏二氟乙烯单体,一边控制反应温度一边进行偏二氟乙烯单体的聚合即可。此时,作为聚合引发剂,可以使用过硫酸盐那样的无机过氧化物、有机过氧化物,具体而言,可列举出过氧化二碳酸二正丙酯(NPP)、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
[0056] 另外,对于链转移剂,可列举出丙酮、乙酸异丙酯、乙酸乙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乙酯、丙酸、三氟乙酸、三氟乙醇、甲醛二甲缩醛、1,3-丁二烯环氧化物、1,4-二噁烷、β-丁内酯、碳酸亚乙酯、碳酸亚乙烯酯等。在各种链转移剂中,尤其从取得、处理的容易性等观点出发,丙酮和乙酸乙酯特别合适。进而,对于悬浮剂(或乳化剂),可以使用部分皂化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等水溶性纤维素醚、丙烯酸类聚合物和明胶等水溶性聚合物。
[0057] 另一方面,在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可以配混除了聚偏二氟乙烯树脂之外的树脂,特别是从柔软性、加工性的观点出发,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是合适的。此处所谓的“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是将通过ACH法、改性ACH法、直接法或乙烯法等制造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利用自由基聚合等聚合物化而得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0058] 甲基丙烯酸酯树脂具有在制膜成薄膜时提高与其它树脂的粘接性的效果。聚偏二氟乙烯树脂与其它素材的粘接性差,但通过配混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可以改善粘接性。但是,树脂成分中的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量超过50质量%时,聚偏二氟乙烯树脂量变少,因此耐候性降低。另外,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量低于5质量%时,变得无法获得前述添加效果。因此,配混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时,理想的是相对于树脂成分总量设为5~50质量%。
[0059] 关于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配混的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只要是基于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乙烯基聚合物,就对其结构等就没有特别限定。作为该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和甲基丙烯酸己酯等,特别合适的是甲基丙烯酸甲酯。另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中的丙基、丁基、戊基和己基等烷基可以是直链,也可以支化。
[0060]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组合物中配混的甲基丙烯酸酯树脂可以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均聚物、多种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共聚物。或者,也可以具有源自属于甲基丙烯酸酯以外的公知的乙烯基化合物的乙烯、丙烯、丁二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和丙烯酸等的单体单元。
[0061] 在形成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的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根据需要,以赋予光反射性为目的,还可以配混氧化镁、硫酸钡、氧化钛、碱性碳酸铅和氧化锌等白色无机颜料。将本实施方式的多层片10用于太阳能电池用途时,在各种白色无机颜料中,折射率和着色能力大且光催化作用小的金红石型晶体的二氧化钛是尤其合适的。
[0062] 但是,关于白色无机颜料的配混量,在相对于100质量份树脂成分低于1质量份时,有时无法获得目标的光反射特性,另外,相对于100质量份树脂成分配混超过40质量份时,在组合物中的分散变得不均匀,或者薄膜的制膜变难。因此,在偏二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配混白色无机颜料时,相对于100质量份树脂成分优选设为1~40质量份。
[0063]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白色无机颜料的配混量,相对于100质量份树脂成分,更优选为10~35质量份,进一步优选的是15~30质量份。由此,可以获得太阳光反射率大,机械强度、柔软性适当且处理性良好的多层片。
[0064] 另外,在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也可以与前述白色无机颜料一同添加调色用无机颜料。调色用无机颜料可以使用选择铬、锌、铁、镍、铝、钴、锰和铜等金属材料的氧化物中的2种以上材料并通过煅烧使其固溶而成的复合氧化物系颜料等。该复合氧化物系颜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2种以上来使用。
[0065] 在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配混调色用无机颜料时,相对于100质量份树脂成分,优选设为0.01~7质量份,更优选为0.1~5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5~3质量份。由此,可以在不影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发电特性的范围内调节太阳光的反射率,改变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外观和色调。
[0066] 前述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得:根据需要,在聚偏二氟乙烯树脂中配混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白色无机颜料和调色用无机颜料等,并进行熔融混炼,由此获得。此时,熔融混炼可以使用双螺杆挤出机、具备连续及间歇式捏合机等加热装置的各种混合机、混炼机,但从通用性方面出发,对于熔融混炼最适合的装置是双螺杆挤出机。另外,熔融混炼时,根据需要,在不影响前述效果的范围内还可以添加分散剂。
[0067] [粘接树脂层3]
[0068] 粘接树脂层3由共轭二烯系的聚合物、共聚物或它们氢化物形成。通过在粘接树脂层3中使用上述物质,能够将属于非极性聚合物的聚烯烃系树脂与属于极性聚合物的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粘接。利用该粘接树脂层3,可以将聚烯烃系树脂层1与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牢固地粘接,因此在120℃左右的高温下也能够维持稳定的粘接性。其结果,多层片10在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使用环境下具有充分的耐久性。
[0069] 粘接树脂层3优选由碳数为4~8的共轭二烯的均聚物、碳数为4~8的共轭二烯与其它单体的共聚物或它们的氢化物形成,各共轭二烯中特别合适的是丁二烯和异戊二烯。作为这种共轭二烯系的聚合物和共聚物,可列举出聚丁二烯、聚异戊二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等。
[0070] 例如,粘接树脂层3由碳数为4~8的共轭二烯与芳香族乙烯基系化合物的共聚物或其氢化物形成时,可以长期维持耐久性和粘接力。从耐久性和粘接力的观点出发,特别合适的是氢化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氢化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等碳数为4~8的共轭二烯与芳香族乙烯基系化合物的共聚物的氢化物。
[0071] 从强度的观点出发,粘接树脂层3优选为氢化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氢化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等嵌段型共轭二烯系与芳香族乙烯基系化合物的共聚物的氢化物。此处,对嵌段共聚合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定,为二嵌段、三嵌段、多嵌段或星型中的任一种均可。进而,它们的聚合物也可以进行过末端修饰等改性。
[0072] [MFR]
[0073] 聚烯烃系树脂层1和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的、基于JIS K7210所规定的A法测定的230℃、2.16kg载荷下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0.5~25g/10分钟。另外,粘接树脂层3的基于JIS K7210所规定的A法测定的230℃、2.16kg载荷下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0.1~50g/10分钟。
[0074] 利用MFR为前述范围的树脂组合物、聚合物等形成构成多层片10的各树脂层时,例如,在通过熔融共挤出成型法进行制膜时,在流路内流动的熔融状态的树脂的流速分布均匀化,以大致等速进行树脂合流,同时自模具以无速度变化的状态喷出树脂。其结果,可以制造各层厚度的偏差小、粘接状态良好的多层片。另外,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含有的颜料的分散状态变得良好,因此还可以抑制缺陷的产生。
[0075] 另一方面,在例如将各树脂层分别制膜,并在加热下进行加压粘接来制造多层片10的情况下,通过用MFR为前述范围的树脂组合物、聚合物等形成树脂层,各树脂层的软化、熔融状态变得均匀,可以使各树脂层间的粘接力在整体范围内均匀。
[0076] 需要说明的是,聚烯烃系树脂层1和/或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由MFR低于0.5g/10分钟的树脂组合物形成时,熔融物的粘度变高,因此例如在适用熔融共挤出成型法时,会难以调整为期望厚度。另外,即使在将各树脂层分别成膜、在加热下进行加压粘接的情况下,树脂层也不会充分软化,难以表现出高的粘接力。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可以考虑提高成型时的温度,但这样一来,会有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2发生着色、或者产生分解气体之虞。
[0077] 另一方面,通过MFR超过25g/10分钟的树脂组合物形成聚烯烃系树脂层1和/或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时,利用熔融共挤出成型法难以制成期望厚度。另外,将各树脂层分别成膜并在加热下进行加压粘接时,树脂层的厚度容易产生偏差。
[0078] 粘接树脂层3由MFR低于0.1g/10分钟的聚合物、共聚物或它们的氢化物形成时,变得无法获得充分的粘接力。另外,由MFR超过50g/10分钟的聚合物等形成时,粘接树脂层3的厚度的偏差容易变大,变得难以在整体范围内使各树脂层间的粘接力均匀。
[0079] 在通过共挤出成型法制膜多层片10的情况下,以聚烯烃系树脂层1的MFR为基准,形成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和粘接性树脂层3的树脂组合物中,优选使用具有其0.1~10倍、更优选为0.2~5倍的MFR的树脂。由此,制膜性稳定,可以抑制片的宽度方向上的各树脂层的厚度变化。
[0080] 此处,各树脂层的MFR可以通过改变它们所含有的树脂成分的聚合度来进行调整。具体而言,可以根据使树脂成分聚合时的聚合温度、聚合引发剂的种类和量以及链转移剂的种类和量等进行调整操作。另外,也可以使用各树脂层的MFR处于前述范围内的市售的树脂。
[0081] [厚度]
[0082] 对前述各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用途、所需要的特性而适当设定,例如可以将聚烯烃系树脂层1的厚度设为50~500μm,并将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和粘接树脂层3的厚度分别设为5~50μm。
[0083] 需要说明的是,聚烯烃系树脂层1的厚度低于50μm时,在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情况下,多层片10的机械强度不充分而电池变得容易破损,而且水蒸气阻隔性变得不充分,变得容易发生电池的劣化、发电输出的降低。另一方面,将聚烯烃系树脂层1设为超过500μm的厚度时,多层片10的刚性变高,卷取性等处理性降低,进而制造成本也增加。
[0084] 另外,将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的厚度设为低于5μm时,耐候性降低,在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情况下,有时无法充分获得耐久性。另一方面,将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设为超过50μm的厚度时,制造成本增加。
[0085] 进而,将粘接树脂层3的厚度设为低于5μm时,聚烯烃系树脂层1与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的粘接力不充分,变得容易发生层间剥离。其结果,在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时,有时无法充分获得耐久性。另一方面,将粘接树脂层3设为超过50μm的厚度时,制造成本增加。
[0086] [制造方法]
[0087] 接着,对如前所述构成的多层片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层片10优选通过如下的共挤出法来制膜:将形成聚烯烃系树脂层1和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的各树脂组合物、以及形成粘接树脂层3的聚合物分别用各自的挤出机熔融,然后合流而一体化。
[0088] 特别优选的是,将材料的温度设为130~260℃来进行熔融共挤出成型。由此,可以使形成各层的树脂组合物以及聚合物达到稳定的熔融流动状态,并防止热分解等的发生。需要说明的是,制膜时的材料温度低于130℃时,熔融变得不充分,有时片中产生鱼眼、或者各层间的粘接变得不充分。另一方面,制膜时的材料温度超过260℃时,形成各层的树脂成分发生热分解,有片发生着色、或者产生分解气体之虞。需要说明的是,制膜时更适宜的材料温度为180~250℃。
[0089] 共挤出法分为T模具共挤出法以及吹塑共挤出法等。另外,挤出机可以使用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多螺杆)挤出机等,挤出机的料筒、螺杆可以使用通常使用的料筒、螺杆。进而,在双螺杆挤出机的情况下,使用两根螺杆平行的挤出机和螺杆轴为斜交的锥型挤出机中的任一种均可,螺杆螺纹的啮合型、非啮合型、螺杆旋转为相同方向及不同方向均可。
[0090] 对于螺杆设计,在使用单螺杆挤出机时,作为混合部可以使用Dulmadge型、转子(rotor)型、管式混合(flute mixing)型等各种类型,即使不具备这些混合部的形状,也能够进行熔融并制成片。另外,在双螺杆挤出机中,作为混合部,可以为配置有捏合盘(kneading disk)、旋转刮板(rotor segment)、逆螺纹等的部件,也可以为未配置这些的全螺纹螺杆。料筒使用排气式和非排气式中的任一种均可。
[0091] 关于形成聚烯烃系树脂层1和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的各树脂组合物、形成粘接树脂层3的聚合物的合流、以及多层片的制膜,可以使用如下方法:在送料区进行合流后使其流入扁平模(T模具)等,将喷出的熔融状态的片一边冷却一边收取的方法等。此时,作为扁平模,可以使用T型分歧管模具、鱼尾模具、衣架式模具以及螺杆模具等。另外,也可以使用流入分歧管模具后喷出熔融状态的片的方法、自吹塑模具喷出的方法等。
[0092] 另外,在利用共挤出法进行制膜时,通过调整材料自挤出机的喷出速度,可以将各树脂层的厚度调整至前述范围内。在使用单螺杆挤出机时,喷出速度的调整通过改变螺杆转速来进行。另外,在使用双螺杆挤出机时,可以通过改变由送料器投入挤出机的原料的投入速度、或者改变挤出机的螺杆转速、或者改变齿轮泵的旋转速度来进行。
[0093] 需要说明的是,多层片10的制造并不限于前述共挤出成型法,也有以下方法:例如,将事先制膜得到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粘接树脂薄膜、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薄膜依次层叠,在130~260℃的温度条件下利用辊等进行加压粘接的方法。
[0094] 或者,也可以为:在事先制膜得到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上层叠熔融状态的粘接树脂薄膜和熔融状态的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薄膜,利用辊等进行加压粘接的挤出层压成型方法等。在该方法中,也可以在事先制膜得到的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薄膜上层叠熔融状态的粘接树脂薄膜、和熔融状态的聚烯烃系树脂薄膜,并利用辊等进行加压粘接。
[0095] 如以上所详述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多层片10使用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因此耐候性及耐热性优异。另外,由于粘接树脂层3由共轭二烯系聚合物、共轭二烯系共聚物或它们的氢化物形成,因此可以提高聚烯烃系树脂层1与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的层间粘接性。其结果,能够实现作为太阳能电池用背板适宜的耐候性、耐热性、机械强度、弹性模量、电绝缘性及防湿性优异且层间粘接性良好的多层片。
[0096]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0097]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多层片进行说明。本变形例的多层片中,在图1所示的多层片10的至少聚烯烃系树脂层1上设有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树脂层。
[0098] [EVA树脂层]
[0099] EVA树脂层可以由作为太阳能电池组件用封装材料而通常使用的EVA树脂组合物来形成。作为这种EVA树脂组合物,例如可列举出如下的组合物:以乙酸乙烯酯含量为10~30质量%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为主要成分,相对于100质量份EVA树脂配混有
1~5质量份在100℃以上产生自由基的有机过氧化物作为交联剂的组合物。
[0100] 本变形例的多层片形成至少在聚烯烃系树脂层1上设置EVA树脂层而将背板与封装材料一体化的结构,因此能够简化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组装工序。具体而言,在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组装工序中,将玻璃、封装材料片、电池、封装材料片以及背板依次层叠并进行层压,此时,能够省略封装材料片与背板的层叠操作。而且,本变形例的多层片还能够防止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的封装材料与背板的偏移。
[0101] (第2实施方式)
[0102]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用背板(以下,也简称为背板)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背板可以使用前述第1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的多层片。
[0103] 本实施方式的背板可以用于晶体硅系、多晶硅系、无定形硅系、化合物系以及有机系等各种形式的太阳能电池。使用无定形硅等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与晶体系太阳能电池相比,有时会要求高度的防湿性。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前述第1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的多层片上进一步设置例如由无机氧化物等形成的具有高防湿性的防湿层、防湿涂层。
[0104] 本实施方式的背板使用将聚烯烃系树脂层与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夹着由共轭二烯系聚合物、共轭二烯系共聚物或它们的氢化物形成的粘接树脂层层叠而成的多层片,因此耐候性、耐热性、机械强度、弹性模量、电绝缘性以及防湿性优异,层间粘接性也良好。
[0105] 特别是,在聚烯烃系树脂层1的树脂成分中使用聚丙烯时,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湿性,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用背板能够抑制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经时劣化,并提高可靠性。
[0106] (第3实施方式)
[0107]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进行说明。图2是示意性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1的光伏元件即太阳能电池单元15被由EVA树脂等合成树脂形成的封装材料13封装。
[0108] 而且,在照射太阳光16的面上层叠有由玻璃等形成的透明基板12,在背面侧层叠有前述第2实施方式的背板(多层片10),在它们周围设置有框架14。此时,背板(多层片10)以聚烯烃系树脂层1位于封装材料13侧的方式配置。
[0109] 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1在背板中使用了将聚烯烃系树脂层与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夹着由共轭二烯系聚合物、共轭二烯系共聚物或它们的氢化物形成的粘接树脂层层叠而成的多层片10,因此耐候性、耐热性、机械强度、弹性模量、电绝缘性以及防湿性优异,能够获得高可靠性。
[0110] 实施例
[0111] 以下,列举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的效果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按照以下所示方法制作实施例1~12及比较例1~10的多层片,并对用作太阳能电池用背板时的特性进行了评价。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中,若没有特别说明,则MFR的值是根据JIS K7210的A法在230℃、2.16kg载荷下测定的值。
[0112] (实施例1)
[0113] 作为聚烯烃系树脂层1的原料,准备无规聚丙烯树脂(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Limited制造商品名:NOBLEN FH3315、MFR=3.0g/10分钟、熔点=143℃)。另外,粘接树脂层3的原料使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氢化物(SEBS、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制造商品名:Tuftec H1053、MFR=1.8g/10分钟)。
[0114] 作为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的原料,准备使用亨舍尔混合机将作为调色用颜料的由铬、锰及铜的氧化物固溶体形成的黑色颜料:1质量份(1质量%)、作为白色无机颜料的金红石型结晶的二氧化钛粉末:20质量份(16质量%)、聚偏二氟乙烯树脂(MFR:5g/10分钟):80质量份(65质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MFR:2g/10分钟):20质量份(16质量%)混合而成的物质(MFR:4.7g/10分钟)。
[0115] 接着,分别使用热压机,在200℃、5MPa的条件下将各树脂层的原料薄膜化,得到3种薄膜。各树脂层的厚度为:聚烯烃系树脂层1:320μm、粘接树脂层3:50μm、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50μm。接着,将这3张薄膜重叠,并使用真空层压机在160℃、0.1MPa下进行热压接来一体化,从而制作实施例1的多层片。
[0116]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
[0117] 接着,使用按照前述方法制作的实施例1的多层片,制造太阳能电池组件。具体而言,将厚度3mm的玻璃板、厚度400μm的由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形成的封装材料片、串联配线的4张多晶硅电池、封装材料片、背板(实施例1的多层片)依次层叠,在真空层压机中在1大气压、135℃下进行10分钟加压、加热来层叠,从而制造太阳能电池组件。
[0118] <评价方法>
[0119] (1)多层片各层的粘接力评价
[0120] 根据JIS K6854-3所规定的“粘接剂-剥离粘接强度试验方法-第3部:T型剥离”,测定实施例1的多层片中的各层之间的剥离强度。此时,样品的形状制成宽15mm×粘接部250mm的长条状,将剥离试验时的拉伸速度设为100mm/分钟。另外,对于将该多层片在温度85℃、湿度85%的环境下保持1000小时后的剥离强度也进行了评价。进而,将该环境试验进行至3000小时,测定其后的剥离强度。
[0121] (2)水蒸气透过率(透湿度)
[0122] 根据JIS Z0208所规定的“防湿包装材料的透湿度试验方法(杯法)”,测定实施例1的多层片在40℃、相对湿度90%下的透湿度。
[0123] (3)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耐候性评价
[0124] 根据JIS C8990的10.13高温高湿试验,实施温度85℃、湿度85%、1000小时的环境试验,使用太阳模拟器测定试验前后的最大电力,评价最大电力的降低率。在经过2000小时后和经过3000后进行同样测定。
[0125] (实施例2)
[0126] 使用高密度聚乙烯树脂(Japan Polyethylene Corporation制造商品名:NOVATEC HF560、MFR=7.0g/10分钟、熔点=134℃)作为聚烯烃系树脂层1的原料,除此之外,按照与前述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多层片。各树脂层的厚度为:聚烯烃系树脂层1:320μm、粘接树脂层3:50μm、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50μm。
[0127] (实施例3)
[0128] 使用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氢化物(SEPS、KURARAY PLASTICS CO.,Ltd.制造商品名:Septon2007、MFR=2.4g/10分钟)作为粘接树脂层3的原料,除此之外,按照与前述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多层片。各树脂层的厚度为:聚烯烃系树脂层1:320μm、粘接树脂层3:50μm、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50μm。
[0129] (实施例4)
[0130] 作为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的原料,使用利用亨舍尔混合机将作为调色用颜料的由铬、锰、铜的氧化物固溶体形成的黑色颜料:1质量份(1质量%)、作为白色无机颜料的金红石型结晶的二氧化钛粉末:20质量份(16质量%)、聚偏二氟乙烯树脂(MFR:5g/10分钟):50质量份(40质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MFR为2g/10分钟):50质量份(40质量%)混合而成的物质(MFR=4.0g/10分钟),除此之外,按照与前述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多层片。各树脂层的厚度为:聚烯烃系树脂层1:320μm、粘接树脂层3:50μm、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50μm。
[0131] (实施例5)
[0132] <聚烯烃系树脂层1的原料的准备>
[0133] 作为聚烯烃系树脂层1的原料,准备无规聚丙烯树脂(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Limited制造商品名:NOBLEN FH3315)300kg、作为阻燃剂的磷酸酯系阻燃剂(ADEKA CORPORATION制造商品名:Adekastab FP-500)45kg、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Limited制造商品名:Sumisorb130)2kg,利用混合机进行干式混合。获得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的MFR为3.0g/10分钟。
[0134] <粘接树脂层3的原料的准备>
[0135] 作为粘接树脂层3的原料,准备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氢化物(SEBS、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制造商品名:Tuftec H1053、MFR=1.8g/10分钟)30kg。
[0136] <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的原料的准备/制备>
[0137] 准备作为调色用颜料的由铬、锰及和铜的氧化物固溶体形成的黑色颜料:1kg和作为白色无机颜料的金红石型结晶的二氧化钛粉末:20kg,利用混合机混合。作为用于树脂组合物制备的混炼装置,准备螺杆直径30mm、L/D=40的双螺杆挤出机,在挤出机的原料供给部安装3台螺杆送料器A~C,在挤出机的出口部安装孔径3mm的3孔线状模具。
[0138] 向送料器A中投加调色用颜料与二氧化钛的混合物,向送料器B中投加在JIS K7210的A法所规定的MFR测定法中230℃、3.8kg载荷下的MFR为20g/10分钟的聚偏二氟乙烯树脂。另外,向送料器C中投加在JIS K7210的A法所规定的MFR测定法中230℃、10kg载荷下的MFR为9g/10分钟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以下将其记为PMMA)。
[0139] 使投加到送料器A中的调色用颜料与二氧化钛的混合物以5.25kg/小时的投入速度进行送料、投加到送料器B中的聚偏二氟乙烯树脂以20.00kg/小时的投入速度进行送料、投加到送料器C中的PMMA以5.00kg/小时的投入速度进行送料。接着,将双螺杆挤出机的转速设为300转/分钟、机筒设定温度设为230℃,自线状模具挤出。
[0140] 挤出的线料在冷却后用造粒机切断,得到直径约2mm、长度约4mm的粒料状树脂组合物60kg。获得的树脂组合物的配方组成为:聚偏二氟乙烯树脂80质量份(66质量%)、PMMA20质量份(16质量%)、白色无机颜料20质量份(17质量%)、调色用颜料1质量份(1质量%),MFR为4.7g/10分钟。
[0141] <多层片的制造>
[0142] 作为3层共挤出用设备将3台单螺杆挤出机连接于3种3层的送料区,进而以在该送料区合流的3层树脂流入到唇口宽度600mm的衣架式模具的方式进行连接。需要说明的是,3台单螺杆挤出机的规格如下所述。
[0143] ·挤出机1(聚烯烃系树脂层1用):螺杆直径90mm、L/D=30、螺杆为全螺纹螺杆。
[0144] ·挤出机2(粘接树脂层3用):螺杆直径40mm、L/D=30、螺杆为全螺纹螺杆。
[0145] ·挤出机3(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用):螺杆直径40mm、L/D=30、螺杆为全螺纹螺杆。
[0146] 接着,将前述形成各树脂层的原料分别加入到挤出机1~3的料斗中,按照以下条件运行挤出机。
[0147] ·挤出机1(聚烯烃系树脂层1用):螺杆转速100转/分钟、喷出速度150kg/小时、挤出机机筒设定温度230℃。
[0148] ·挤出机2(粘接树脂层3用):螺杆转速25转/分钟、喷出速度15kg/小时、挤出机机筒设定温度230℃。
[0149] ·挤出机3(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用):螺杆转速25转/分钟、喷出速度10kg/小时、挤出机机筒设定温度230℃。
[0150] 自挤出机1~3喷出的树脂在送料区合流,自唇口部开度设定为0.5mm的衣架式模具喷出,导入收取机,用2根冷却辊夹持来进行冷却,从而获得多层片。其后,将获得的多层片导入卷取机,卷取成卷状。该实施例5的多层片中的各层的厚度是:聚烯烃系树脂层1为300μm、粘接树脂层3为20μm、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为20μm,各层之间完全粘接。
[0151] (实施例6)
[0152] 使用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氢化物(SEP、KURARAY CO.,LTD制造商品名:Septon1001、MFR=0.1g/10分钟)作为粘接树脂层3的原料,除此之外,按照与前述实施例5相同的方法制作多层片。各树脂层的厚度平均为:聚烯烃系树脂层1:300μm、粘接树脂层3:20μm、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20μm。该实施例6的多层片的粘接树脂层3的厚度产生若干偏差,最小厚度为15μm、最大厚度为25μm,但在实用上为没有问题的水平。另外,各层之间完全粘接。
[0153] (实施例7)
[0154] 使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氢化物(SEBS、KURARAY CO.,LTD制造商品名:Septon8076、MFR=50g/10分钟)作为粘接树脂层3的原料,除此之外,按照与前述实施例5相同的方法制作多层片。各树脂层的厚度平均为:聚烯烃系树脂层1:300μm、粘接树脂层3:20μm、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20μm。该实施例7的多层片的粘接树脂层3的厚度产生若干偏差,最小厚度为16μm、最大厚度为25μm,但在实用上属于没有问题的水平。另外,各层之间完全粘接。
[0155] (实施例8)
[0156] 使用聚丙烯树脂(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Limited制造商品名:NOBLEN FH1016、MFR=0.5g/10分钟)作为聚烯烃系树脂层1的原料,除此之外,按照与前述实施例5相同的方法制作多层片。各树脂层的厚度平均为:聚烯烃系树脂层1:300μm、粘接树脂层3:20μm、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20μm。该实施例8的多层片的聚烯烃系树脂层1的厚度产生若干偏差,最小厚度为290μm、最大厚度为310μm,但在实用上属于没有问题的水平。另外,各层之间完全粘接。
[0157] (实施例9)
[0158] 使用聚丙烯树脂(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Limited制造商品名:NOBLEN Z101、MFR=25g/10分钟)作为聚烯烃系树脂层1的原料,除此之外,按照与前述实施例5相同的方法制作多层片。各树脂层的厚度平均为:聚烯烃系树脂层1:300μm、粘接树脂层3:20μm、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20μm。该实施例9的多层片的聚烯烃系树脂层1的厚度产生若干偏差,最小厚度为290μm、最大厚度为310μm,但在实用上属于没有问题的水平。另外,各层之间完全粘接。
[0159] (实施例10)
[0160] 在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的准备/制备中,向送料器B中投加在JIS K7210的A法所规定的MFR测定法中230℃、12.5kg载荷下的MFR为15g/10分钟的聚偏二氟乙烯树脂,向送料器C中投加在JIS K7210的A法所规定的MFR测定法中230℃、10kg载荷下的MFR为9g/10分钟的PMMA,得到MFR为0.5g/10分钟的粒料状的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按照与前述实施例5相同的方法制作多层片。
[0161] 各树脂层的厚度平均为:聚烯烃系树脂层1:300μm、粘接树脂层3:20μm、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20μm。该实施例10的多层片的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的厚度产生若干偏差,最小厚度为17μm、最大厚度为23μm,但在实用上属于没有问题的水平。另外,各层之间完全粘接。
[0162] (实施例11)
[0163] 在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的准备/制备中,向送料器B中投加在JIS K7210的A法所规定的MFR测定法中230℃、3.8kg载荷下的MFR为25g/10分钟的聚偏二氟乙烯树脂,向送料器C中投加在JIS K7210的A法所规定的MFR测定法中230℃、3.8kg载荷下的MFR为35g/10分钟的PMMA,得到MFR为25g/10分钟的粒料状的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按照与前述实施例5相同的方法制作多层片。
[0164] 各树脂层的厚度平均为:聚烯烃系树脂层1:300μm、粘接树脂层3:20μm、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20μm。该实施例11的多层片的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的厚度产生若干偏差,最小厚度为16μm、最大厚度为22μm,但在实用上为没有问题的水平。另外,各层之间完全粘接。
[0165] (实施例12)
[0166] 与前述实施例5同样操作,准备聚烯烃系树脂层1的原料、粘接树脂层3的原料、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的原料的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然后,使用聚烯烃系树脂层1的原料,利用在单螺杆挤出机上安装衣架式模具而成的制膜生产线来制作单层薄膜,然后卷取。接着,使用将自2台挤出机喷出的树脂在送料区合流并自衣架式模具喷出的结构的制膜生产线,使粘接树脂层3的原料与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的原料粘接而得到的熔融状态的薄膜喷出到事先制膜得到的聚烯烃系树脂层1的上表面。
[0167] 通过在该状态下进行加压及冷却,将聚烯烃系树脂层1、粘接树脂层3及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粘接,从而制作一体化的多层片。该实施例12的多层片中的各层厚度是:聚烯烃系树脂层1为300μm、粘接树脂层3为50μm、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为50μm。
[0168] (比较例1)
[0169] 按照聚氟乙烯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聚氟乙烯薄膜的顺序进行层叠,在各层之间涂布聚氨酯系粘接剂后,通过加热及加压进行粘接一体化,从而制成比较例1的多层片。比较例1的多层片中的各树脂层的厚度为:聚氟乙烯薄膜:50μm、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320μm、聚氟乙烯薄膜:50μm。
[0170] (比较例2)
[0171] 使用在粘接树脂层3的原料中导入环氧基进行了改性的聚烯烃,聚烯烃系树脂层1及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的原料与实施例相同,使用真空层压机在160℃、0.1MPa下热压接,从而制作比较例2的多层片。该比较例2的多层片的初始剥离强度非常小,因此无法进行各种评价。
[0172] (比较例3)
[0173] 将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的聚烯烃系树脂层1及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夹着萜烯系热熔性粘接剂,在160℃、0.1MPa的条件下热压接,制作比较例3的多层片。该比较例3的多层片的初始剥离强度充分,但高温下(100℃)的剥离强度非常小。
[0174] 另外,将比较例3的多层片在温度85℃、湿度85%的环境下保持1000小时,结果在静置保持中,片发生剥离,无法进行环境试验后的剥离强度测定。进而,制作太阳能电池组件,并实施环境试验,但存在背板剥离的状況,因此发生电池劣化,最大电力的降低率非常大,为50%。
[0175] (比较例4)
[0176] 将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的聚烯烃系树脂层1及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夹着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马来酸改性聚乙烯、聚丙烯、烯烃系弹性体、环烯烃系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等各种烯烃系树脂层叠,从而制作多层片。
[0177] 此时,制膜通过使用真空层压机在160℃、0.1MPa的条件下热压接来进行。进而,使用这些树脂的各种熔融粘度不同的树脂,按照同样方法来制作多层片。其结果,这些多层片均属于在与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的界面完全没有粘接、或者剥离强度非常小的多层片,无法进行各种评价。
[0178] (比较例5)
[0179] 使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氢化物(SEBS、KURARAY CO.,LTD制造商品名:Septon8004、MFR=0.05g/10分钟)作为粘接层3的原料,除此之外,按照与前述实施例5相同的方法制作多层片。各树脂层的厚度平均为:聚烯烃系树脂层1:300μm、粘接树脂层3:20μm、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20μm。
[0180] 该比较例5的多层片的聚烯烃系树脂层1的最小厚度为200μm、最大厚度为390μm,粘接树脂层3的最小厚度低于1μm、最大厚度为43μm,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的最小厚度为5μm、最大厚度为35μm,各树脂层的厚度的偏差大。
[0181] (比较例6)
[0182] 使用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氢化物(SEPS、KURARAY CO.,LTD制造商品名:Septon2002、MFR=70g/10分钟)作为粘接层3的原料,除此之外,按照与前述实施例5相同的方法制作多层片。各树脂层的厚度平均为:聚烯烃系树脂层1:300μm、粘接树脂层3:20μm、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20μm。
[0183] 该比较例6的多层片的聚烯烃系树脂层1的最小厚度为180μm、最大厚度为400μm,粘接树脂层3的最小厚度为2μm、最大厚度为37μm,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的最小厚度为5μm、最大厚度为35μm,各树脂层的厚度的偏差大。
[0184] (比较例7)
[0185] 使用聚丙烯树脂(日本聚丙烯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Novatec PP EA9FT、MFR=0.4g/10分钟)代替无规聚丙烯树脂作为聚烯烃系树脂层1的原料,除此之外,按照与前述实施例5相同的方法制作多层片。各树脂层的厚度平均为:聚烯烃系树脂层1:300μm、粘接树脂层3:20μm、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20μm。
[0186] 该比较例7的多层片的聚烯烃系树脂层1的最小厚度为200μm、最大厚度为390μm,粘接树脂层3的最小厚度为2μm、最大厚度为36μm,聚烯烃系树脂层1和粘接树脂层3的厚度的偏差大。另外,聚烯烃系树脂层1与粘接树脂层3之间存在局部粘接力明显低的部位。
[0187] (比较例8)
[0188] 使用聚丙烯树脂(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Limited制造商品名:Noblen AZ564、MFR=30g/10分钟)代替无规聚丙烯树脂作为聚烯烃系树脂层1的原料,除此之外,按照与前述实施例5相同的方法制作多层片。各树脂层的厚度平均为:聚烯烃系树脂层1:300μm、粘接树脂层3:20μm、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20μm。
[0189] 该比较例8的多层片的聚烯烃系树脂层1的最小厚度为150μm、最大厚度为390μm,粘接树脂层3的最小厚度为3μm、最大厚度为34μm,聚烯烃系树脂层1和粘接树脂层3的厚度的偏差大。另外,聚烯烃系树脂层1与粘接树脂层3之间存在局部粘接力明显低的部位。
[0190] (比较例9)
[0191] 在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的准备/制备中,向送料器B中投加在JIS K7210的A法所规定的MFR测定法中230℃、12.5kg载荷下的MFR为5g/10分钟的聚偏二氟乙烯树脂,向送料器C中投加在JIS K7210的A法所规定的MFR测定法中230℃、10kg载荷下的MFR为9g/10分钟的PMMA,获得MFR为0.3g/10分钟的粒料状的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5相同的方法制作多层片。
[0192] 各树脂层的厚度平均为:聚烯烃系树脂层1:300μm、粘接树脂层3:20μm、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20μm。该比较例9的多层片的粘接树脂层3的最小厚度为4μm、最大厚度为30μm,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的最小厚度为5μm、最大厚度为37μm,粘接树脂层3和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的厚度的偏差大。另外,粘接树脂层3与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之间存在局部粘接力明显低的部位。
[0193] (比较例10)
[0194] 在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的准备/制备中,向送料器B中投加在JIS K7210的A法所规定的MFR测定法中230℃、12.5kg载荷下的MFR为25g/10分钟的聚偏二氟乙烯树脂,向送料器C中投加在JIS K7210的A法所规定的MFR测定法中230℃、3.8kg载荷下的MFR为40g/10分钟的PMMA,得到MFR为27g/10分钟的粒料状的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5相同的方法制作多层片。
[0195] 各树脂层的厚度平均为:聚烯烃系树脂层1:300μm、粘接树脂层3:20μm、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20μm。该比较例10的多层片的粘接树脂层3的最小厚度为3μm、最大厚度为32μm,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的最小厚度为7μm、最大厚度为38μm,粘接树脂层3与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的厚度的偏差大。另外,粘接树脂层3与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2之间存在局部粘接力明显低的部位。
[0196] 将以上的评价结果一并示于下述表1及表2。
[0197] 表1
[0198]
[0199] 表2
[0200]
[0201] 如上述表1所示,在本发明范围内制作的实施例1~12的多层片的各层间粘接强度高,即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也可以维持剥离强度。另外,将这些多层片用作背板而制作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即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保持,最大电力的降低率也小。可以认为这是因为,多层片的耐候性、耐热性、防湿性优异,即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也维持这些特性,而且,由于维持了片各层间的粘接强度,因此水分向太阳能电池组件内部的浸透少,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特性能够良好地维持。
[0202] 由以上结果可以确认,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耐候性、耐热性及防湿性优异,且层间粘接性良好,并且适合作为太阳能电池用背板的多层片。
[0203] 附图标记说明
[0204] 1:聚烯烃系树脂层、2:聚偏二氟乙烯系树脂层、3:粘接树脂层、10:多层片、11:太阳能电池组件、12:透明基板、13:封装材料、14:框架、15:太阳能电池单元、16:太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