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组装系统以及冰箱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80059888.5

文献号 : CN10406707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佐伯友康及川诚河田良

申请人 : 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冰箱的组装系统以及冰箱。冰箱组装系统包括:基础壁(315);连结壁(311~314),连结于基础壁(315);及固定部(51),将连结壁(314)连结至基础壁(315);且以固定部(51)将自大小不同的多种连结壁(311~314)中选择的连结壁(311~314)连结至基础壁(315),从而组装不同容积的隔热箱体(12)。

权利要求 :

1.一种冰箱的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础壁;

连结壁,连结于所述基础壁;及

固定部,将所述连结壁连结至所述基础壁;

且以所述固定部将自大小不同的多种所述连结壁中选择的所述连结壁连结至所述基础壁而组装不同容积的隔热箱体;

所述固定部包括收容部,于所述收容部中收容电线或配管或排水管,而成为所述电线或所述配管或所述排水管与所述固定部一体化的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的组装系统,其中所述固定部设成与所述基础壁及所述连结壁为不同的个体,且所述固定部构成将所述基础壁与所述连结壁结合的结合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的组装系统,其中所述固定部将所述基础壁与所述连结壁的角度保持为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的组装系统,其中所述配管于冷冻循环中供冷媒流通,所述排水管排出蒸发器的除霜水;且于不同容积的所述隔热箱体的情况下,皆使用同一形状的所述固定部,并且使用同一形状的所述配管或所述排水管或所述电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的组装系统,其中所述基础壁及所述连结壁为隔热壁,且所述隔热壁是以接着剂使设置于内板与外板之间的隔热板分别与所述内板及所述外板接着。

6.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础壁;

连结壁,连结于所述基础壁;

固定部,可将自大小不同的多种所述连结壁中选择的所述连结壁连结至所述基础壁而组装不同容积的隔热箱体;

所述固定部包括收容部,于所述收容部中收容电线或配管或排水管,而成为所述电线或所述配管或所述排水管与所述固定部一体化的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固定部是设成与所述基础壁及所述连结壁为不同的个体,且为将所述基础壁与所述连结壁结合的结合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配管于冷冻循环中供冷媒流通,所述排水管排出蒸发器的除霜水;且于不同容积的所述隔热箱体的情况下,皆使用同一形状的所述固定部,并且使用同一形状的所述配管或所述排水管或所述电线。

说明书 :

冰箱的组装系统以及冰箱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施形态涉及一种冰箱的组装系统(system)以及冰箱。

背景技术

[0002] 冰箱中,借由于内箱与外箱之间配设隔热材料而形成构成冰箱框体的隔热箱体。
[0003] 然而,上述构成的冰箱中,由于内箱为大小与隔热箱体的容积相配的立体形状,根据隔热箱体的不同容积而需要不同大小的内箱,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必须针对每种容积而准备尺寸(size)不同的内箱作为中间构件,且必需具有较大的存储空间(stock space)或中继存货(intermediate inventory),从而难以应对多种生产。
[0004] 又,由于内箱是利用真空成形等的树脂成形品,因此于内箱中存在用以自成形模脱模的脱模斜度(draft angle)。上述构成的冰箱中,于在内箱与外箱之间的全部或一部分填充发泡隔热材料的情形时,需要以面接触状态支撑内箱的内表面的夹具,但若于内箱中存在斜度(taper)则无法于尺寸不同的内箱中使夹具共享化,且针对各种容积需要不同的夹具。因此,伴随容积不同的品种增加而有如下问题,即与夹具相关的设备费用或存储(stock)夹具的空间(space)亦增大,难以应对多种生产。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2371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 [发明欲解决之课题]
[0009]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地生产容积不同的多种冰箱的组装系统以及冰箱。
[0010] [解决课题之手段]
[0011] 本实施形态的冰箱的组装系统的特征在于包括:基础壁;连结壁,连结于所述基础壁;及固定部,将所述连结壁连结至所述基础壁;且以所述固定部将自大小不同的多种所述连结壁中选择的所述连结壁连结至所述基础壁而组装不同容积的隔热箱体。
[0012] 本实施形态的冰箱的特征在于包括:基础壁;连结壁,连结于所述基础壁;及固定部,可将自大小不同的多种所述连结壁中选择的所述连结壁连结至所述基础壁而组装不同容积的隔热箱体。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表示第1实施形态的构成冰箱的隔热箱体及固定件的立体图。
[0014] 图2是冰箱的立体图。
[0015] 图3是自右方向观察冰箱的内部的立体图。
[0016] 图4是自左方向观察冰箱的内部的立体图。
[0017] 图5是隔热箱体的纵截侧视图。
[0018] 图6是概略性地表示隔热箱体内部的冷藏室的横截面俯视图。
[0019] 图7是分割隔热壁的分解立体图。
[0020] 图8是概略性地表示隔热箱体的前面侧的右部的横截面俯视图。
[0021] 图9是概略性地表示隔热箱体的左深侧的角部的横截面俯视图。
[0022] 图10是表示设置于隔热箱体的左深侧的角部的固定件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0023] 图11是表示于隔热箱体的左深侧的角部安装固定件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4] 图12是设置于隔热箱体的左深侧的角部的固定件的立体图。
[0025] 图13是设置于隔热箱体的左深侧的角部的固定件的前视图。
[0026] 图14是设置于隔热箱体的左深侧的角部的固定件的分解立体图。
[0027] 图15是沿图13的A-A线的剖面图。
[0028] 图16是沿图13的B-B线的剖面图。
[0029] 图17是沿图13的C-C线的剖面图。
[0030] 图18是沿图13的D-D线的剖面图。
[0031] 图19是沿图13的E-E线的剖面图。
[0032] 图20是表示设置于隔热箱体的左深侧的角部的固定件的安装状态的横截面俯视图。
[0033] 图21是表示设置于隔热箱体的左深侧的角部的固定件的安装状态的横截面俯视图。
[0034] 图22是概略性地表示隔热箱体的右深侧的角部的横截面俯视图。
[0035] 图23是表示设置于隔热箱体的右深侧的角部的固定件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0036] 图24是表示于隔热箱体的右深侧的角部安装固定件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7] 图25是设置于隔热箱体的右深侧的角部的固定件的立体图。
[0038] 图26是设置于隔热箱体的右深侧的角部的固定件的前视图。
[0039] 图27是设置于隔热箱体的右深侧的角部的固定件的分解立体图。
[0040] 图28是沿图26的F-F线的剖面图。
[0041] 图29是沿图26的G-G线的剖面图。
[0042] 图30是沿图26的H-H线的剖面图。
[0043] 图31是沿图26的I-I线的剖面图。
[0044] 图32是表示第2间隔构件的右端部附近的纵截前视图。
[0045] 图33是表示于左表面用分割隔热壁安装有固定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0046] 图34是表示第2实施形态的固定件的立体图。
[0047] 图35是表示第2实施形态的固定件的剖面图。
[0048] 图36是表示第3实施形态的固定件的剖面图。
[0049] 【符号说明】
[0050] 11:冰箱
[0051] 12:隔热箱体
[0052] 13:外箱
[0053] 14:内箱
[0054] 15、120:隔热构件
[0055] 16、22:上表面壁
[0056] 17、23:底面壁
[0057] 18、24:右表面壁
[0058] 19、25:左表面壁
[0059] 20、26:背面壁
[0060] 21:机械室
[0061] 212:零件收容室
[0062] 213:隔开部
[0063] 27:支撑构件
[0064] 61、89、446、271:螺孔
[0065] 272:凸缘部
[0066] 28、33、59、60、65、66、86、88、95、97:开口部29、30:接着剂[0067] 31、311、312、313、314:分割隔热壁(连结壁)
[0068] 315:分割隔热壁(基础壁)
[0069] 32:折弯部
[0070] 321:平坦部
[0071] 322:弯曲部
[0072] 34:端部插入室
[0073] 35、58、62、84、90、445:贯通孔
[0074] 37、38:间隔构件(连结构件)
[0075] 39:冷藏室
[0076] 391:冷藏室门
[0077] 40:蔬果保鲜室
[0078] 401:蔬果保鲜室门
[0079] 41:制冰室
[0080] 411:制冰室门
[0081] 42:第1冷冻室
[0082] 421:第1冷冻室门
[0083] 43:第2冷冻室
[0084] 431:第2冷冻室门
[0085] 44:前间隔部
[0086] 441:间隔板
[0087] 442:间隔加强板
[0088] 443:间隔外罩
[0089] 444:间隔隔热构件
[0090] 45:面间隔部
[0091] 46、47、57:螺丝
[0092] 51、511、512、111:固定件(固定部)52:电线
[0093] 53:配管
[0094] 54、81、112:固定外罩
[0095] 541、811:上固定外罩
[0096] 542、812:下固定外罩
[0097] 55、82:加强构件
[0098] 551、821:上加强构件
[0099] 552、822:下加强构件
[0100] 56、83、113:角用隔热构件
[0101] 561、831:上角用隔热构件
[0102] 562、832:下角用隔热构件
[0103] 63:隆起部
[0104] 64、93:缺口部
[0105] 67、98、115、116:收容部(保持部)68:连接部
[0106] 71、101:第1密封构件
[0107] 72、102、114:第2密封构件
[0108] 73、103:第3密封构件
[0109] 85:第1突出部
[0110] 87:第2突出部
[0111] 91:第1加强用突出部
[0112] 92:第2加强用突出部
[0113] 94:第1隔热用突出部
[0114] 96:第2隔热用突出部
[0115] 99:焊接部
[0116] 105:间隔部用隔热构件
[0117] 106:凹部
[0118] 114:固定螺丝
[0119] 130:固定螺栓
[0120] 164:后部凸缘部
[0121] 367:隔热材料
[0122] 368:突出部
[0123] 369:定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0124] 参照图式对多个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再者,于参照图式表示方向的情形时,方便起见而将冰箱的门侧作为“前侧”,将自正面观察冰箱的情形时的右侧作为“右侧”来进行说明。
[0125] (第1实施形态)
[0126] 以下,参照图1~图33对一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0127] 首先,图2所示的冰箱11包括图1~图6所示的隔热箱体12及未图示的冷冻循环(refrigeration cycle),该冷冻循环,用于对该隔热箱体12内进行冷却。
[0128] 隔热箱体12如图5及图6所示,包括外箱13、内箱14、及设置于外箱13与内箱14之间的隔热构件15。隔热箱体12构成为前面开口的箱状,于内箱14的内部形成有收容空间,例如储藏室、视需要设置有导管(duct)的空间等。
[0129] 外箱13为钢(steel)制,构成为前面开口的箱状。如图1及图3~图6所示,外箱13是对包含将该外箱13分割为多个部分而成的多片外板的壁加以组合而构成。具体而言,外箱13包括板状的上表面壁16、平板状的底面壁17、平板状的右表面壁18、平板状的左表面壁19及平板状的背面壁20。上表面壁16于前后方向形成阶梯状,前部形成与底面壁17平行的平板状,后部位于较前部靠下侧且形成与底面壁17平行的平板状。右表面壁18与左表面壁19为左右对称的形状。于上表面壁16的后部上,如图3~图5所示形成有机械室21。于机械室21中设置有构成所述的冷冻循环的未图示的压缩机(compressor)等。
于机械室21的底板面,如图5所示形成有隔开部211。隔开部211是借由于相邻的隔热构件15间设置间隙而形成的开口。该实施形态中,位于隔热箱体12的上表面的隔热构件15与位于背面的隔热构件15隔开而配置,藉此形成有隔开部211。又,于隔热箱体12的后部的下部形成有冷藏用、冷冻用或收容用于控制等的零件、冷凝器等的零件收容室212。又,于零件收纳室212的上表面形成有隔开部213。隔开部213是借由位于隔热箱体12的底面的隔热构件15与位于背面的隔热构件15隔开配置而形成。
[0130] 内箱14为树脂制,形成前面开口的箱状,且设置于外箱13的内部。如图1及图3~图6所示,内箱14是对包含将该内箱14分割为多个部分而成的多片内板的壁加以组合而构成。具体而言,内箱14包括板状的上表面壁22、平板状的底面壁23、平板状的右表面壁24、平板状的左表面壁25及平板状的背面壁26。内箱14的上表面壁22亦与外箱13的上表面壁16同样地于前后方向形成阶梯状,前部形成与底面壁23平行的平板状,后部位于较前部靠下侧且形成与底面壁23平行的平板状。右表面壁24与左表面壁25是左右对称的形状。
[0131] 于内箱14的左表面壁25及背面壁26的各者上,如图1及图11所示设置有多个支撑构件27,该支撑构件27自内箱14的外表面侧突出至该内箱14的内表面侧即储藏室侧。再者,于内箱14的右表面壁24亦如图24所示设置有同样的支撑构件27。
[0132] 支撑构件27是例如树脂制的块体(block),如图20及图21所示,基端部接着固定于隔热构件15,作为另一端部的前端部贯通形成于内箱14的壁、例如图20及图21中形成于左表面壁25及背面壁26的开口部28。进而,于沿内箱14的右表面壁24的背面壁26侧的上下方向排列设置的支撑构件27、及沿内箱14的背面壁26的右表面壁24侧及左表面壁25侧的上下方向排列设置的支撑构件27的前端部侧形成有螺孔271。再者,虽然未图示,但于沿内箱14的右表面壁24的背面壁26侧的上下方向排列设置的支撑构件27的突出的前端部,亦形成有同样的螺孔。再者,支撑构件27亦可如图20及图21所示,设为于基端部具有凸缘部272的构成,且设为凸缘部272由隔热构件15与内箱14的外表面夹持的构成。
借由支撑构件27具有凸缘部272,可防止支撑构件27自开口部28掉落至储藏室侧。又,支撑构件27与内箱14的壁并非不同构件,而亦可一体成形于内箱14。
[0133] 如图5及图6所示,外箱13的上表面壁16与内箱14的上表面壁22、外箱13的底面壁17与内箱14的底面壁23、外箱13的右表面壁18与内箱14的右表面壁24、外箱13的左表面壁19与内箱14的左表面壁25、外箱13的背面壁20与内箱14的背面壁26,分别经由隔热构件15而对向设置。再者,图6中,概略地表示外箱13的右表面壁18与内箱14的右表面壁24对向、外箱13的左表面壁19与内箱14的左表面壁25对向、且外箱13的背面壁20与内箱14的背面壁26对向的状态。
[0134] 隔热构件15是隔热性能优异的构件,例如为热导率低于胺基甲酸酯(urethane)等发泡隔热材料或软胶带(soft tape)等者,具体而言为平板状的普通的真空隔热板(vacuum insulating panel),包括芯材及收容芯材的外袋体。芯材是将隔热性高的材料、例如玻璃绒(glass woo1)等无机纤维的积层体收容于例如包含聚乙烯(polyethylene)等的合成树脂膜(resin film)的未图示的内袋体中之后,压缩硬化为矩形板状而形成者。除此之外,芯材亦能以例如造纸法(papermaking method)、加热压缩法等而形成。外袋体是具有气体阻隔(gas barrier)性的袋,例如为适当组合积层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的膜、高密度聚乙烯的膜、铝(aluminium)蒸镀膜、铝箔片材(sheet)等而形成为袋状者。而且,隔热构件15是借由于将芯材收容于外袋体中的状态下对该外袋体内减压,并于维持减压的状态下借由热焊接等将外袋体的开口部封闭而构成。
[0135] 隔热构件15的平板状的板材厚度方向的一面接着于内箱14的外表面,且该一面的相反侧的另一面接着于外箱13的内表面。即,隔热箱体12的内部是借由隔热构件15抵接配置于外板及内板而构成。图7中作为一例表示如下构成,即隔热构件15夹持于外箱13的左表面壁19与对向于外箱13的左表面壁19而设置的内箱14的左表面壁25之间而设置。该构成中,于隔热构件15与外箱13的内表面之间,此情形时为与左表面壁19之间设置有使隔热构件15与左表面壁19接着的接着剂29。进而,于隔热构件15与内箱14的外表面之间,此情形时为与左表面壁25之间亦设置有使隔热构件15与左表面壁25接着的接着剂30。作为接着剂29、30,可使用液体状的接着剂、双面胶(double-faced tape)等。再者,所述支撑构件27借由该接着剂30而接着于隔热构件15。又,支撑构件27亦可设为借由与固定件51卡合而抵接于外箱13及内箱14的构成。
[0136] 如此,借由接着剂29、30将外箱13的壁16~20、对向于外箱13而设置的内箱14的壁22~26、及设置于该外箱13的壁16~20与内箱14的壁22~26之间的隔热构件15接着,藉此,该外箱13的一个壁、对应于该外箱13的内箱14的一个壁、及设置于该等两个壁之间的隔热构件15成为一体。将该成为一体者称作隔热壁,于该实施形态中称作分割隔热壁31。
[0137] 分割隔热壁31包括外箱13的壁16~20、内箱14的壁22~26及形成隔热构件15的真空隔热板,由于真空隔热板的一个面接着于外板,且真空隔热板的另一个面接着于内板,因此可获得利用真空隔热板的隔热效果,并且可使分割隔热壁31变薄,从而可使隔热箱体12的壁变薄。列举一例,于外箱与内箱之间填充有胺基甲酸酯等发泡隔热材料的已知的隔热壁的厚度为约40mm,与此相对,若为将外板及内板接着于真空隔热板的隔热壁,则以约20mm的厚度便可获得与已知的隔热壁相同程度的隔热性能。
[0138] 再者,隔热壁及分割隔热壁31亦可称作分割隔热板。即,隔热箱体12是组合多个分割隔热壁31而构成箱状。
[0139]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隔热箱体12是组合以下五片分割隔热壁而构成,即为构成该隔热箱体12的上表面壁的上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1、构成该隔热箱体12的底板面壁的底板面用分割隔热壁312、构成该隔热箱体12的作为右表面壁的侧壁的右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3、构成该隔热箱体12的作为左表面壁的侧壁的左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4、及构成该隔热箱体12的背面壁的背面用分割隔热壁315。又,右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3及左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4是左右对称的形状,且对向而配置。
[0140] 详细内容将于下文说明,该实施形态中,将背面用分割隔热壁315设为基础壁,将其他分割隔热壁、即上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1、底板面用分割隔热壁312、右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3、左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4设为连结于基础壁315的连结壁而形成隔热箱体12。各连结壁311~314存在大小不同的多种分割隔热壁,借由将自多个种类中选择的连结壁
311~314连结于基础壁315而组装隔热箱体12。
[0141] 此处,参照图3、图4及图8对形成隔热箱体12的左右壁的右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3及左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4的前端部进行说明。再者,如上述般,由于右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3与左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4为左右对称,因此对右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3的前端部进行说明。
[0142] 如图3及图4所示,于右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3的前端部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及下部附近这两处,于外箱l3的右表面壁l8的前端部形成有折弯部32。由于两处折弯部32为同样的构成,因此对设置于右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3的前端部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的折弯部32进行说明。
[0143] 如图8所示,折弯部32为自右表面壁18的前端部向左方向折弯,继而于内箱14的右表面壁24的前方朝后侧折弯,进而向隔热构件15侧折弯的形状。即,折弯部32包括于左右方向延伸的两个平坦部321与大致折弯360°的弯曲部322,自上方观察形成U字状。两个平坦部321相互大致对向,并且位于隔热构件15的前方。又,弯曲部322位于内箱14的右表面壁24的前方,以折弯部32的平坦部321的前端面不位于隔热箱体12的外表面而折弯部32的端部成为后侧的方式折弯。进而,成为如下构成:于折弯部32的弯曲部322与内箱14的右表面壁24的前端部之间形成有开口部33,并且于折弯部32与隔热构件
15的前端部之间形成有端部插入室34。即,开口部33是作为端部插入室34的入口发挥功能者,且是内箱14的右表面壁24的前端部与外箱13的右表面壁18的折弯部32隔开而形成。端部插入室34为空间,且是右表面壁18的折弯部32与隔热构件15隔开而形成。而且,为于该端部插入室34中收容有间隔板441与间隔加强板442的构成。又,于两个平坦部321形成有于板材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35。关于该开口部33、端部插入室34及贯通孔35,于下文叙述。
[0144] 隔热箱体12的内箱14的内部即储藏室如图3及图4所示,借由设置于该储藏室的中央部的第1间隔构件37与设置于第1间隔构件37的下方的第2间隔构件38而隔开。藉此,于隔热箱体12的内部,储藏室被分割成多个部分而形成有多个室。具体而言,由内箱
14与第1间隔构件37包围而形成有冷藏室39。又,由内箱14、第1间隔构件37及第2间隔构件38包围而形成有蔬果保鲜室(vegetable compartment)40。进而,由内箱14与第2间隔构件38包围而于内箱14的下部形成有空间。于该空间中为如下构成,即设置有制冰室41、第1冷冻室42、配置于制冰室41的右邻的第2冷冻室43。于冷藏室39的前面开口部,如图2所示,设置有左右对开式的冷藏室门391,于蔬果保鲜室40的前面开口部设置有抽拉式的蔬果保鲜室门401。又,于制冰室41的前面开口部设置有抽拉式的制冰室门411,于第1冷冻室42的前面开口部设置有抽拉式的第1冷冻室门421,于第2冷冻室43的前面开口部设置有抽拉式的第2冷冻室门431。
[0145] 由于第1间隔构件37为与第2间隔构件38同样的构成,因此参照图8对第1间隔构件37进行说明。又,由于第1间隔构件37为左右对称的形状,因此对右侧的构成进行说明。
[0146] 第1间隔构件37包括前间隔部44与面间隔部45。
[0147] 前间隔部44设置于储藏室的前面开口部,构成为于该储藏室的左右方向延伸的长方体状。前间隔部44包括间隔板441、间隔加强板442、间隔外罩(cover)443及间隔隔热构件444。
[0148] 间隔板441为金属制,且是构成前间隔部44的前面壁的板构件,左右两端部稍微向后方折弯。间隔板441的右端部通过形成于右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3的前端部的开口部33而配置于端部插入室34的内部。于前间隔部44的右端部形成有三处贯通孔445。
[0149] 间隔加强板442为金属制,且为于间隔板441的拉伸强度较小的情形等时所设置者,且为上下方向的尺寸被调整为与间隔板441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同样或比其短、左右方向的尺寸被调整为长于间隔板441的左右方向的尺寸、且板材厚度被调整为与间隔板441同等或大于其的板构件,左右两端部稍微向后方折弯。间隔加强板442与间隔板441的背面接触而设置。
[0150] 而且,间隔板441的右端部通过形成于右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3的前端部的开口部33而配置于端部插入室34的内部。藉此,间隔板441的右端部成为由间隔加强板442的右端部与外箱13的右表面壁18即右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3的折弯部32夹持的构成。又,由于间隔板441及间隔加强板442的左右两端部为向后方折弯的形状,且为该端部插入端部插入室34的构成,因此可与间隔板441的前表面为同一平面地构成折弯部32的前表面。
[0151] 间隔加强板442的右端部位于较间隔板441靠右侧且形成剖面L字状,对应于外箱13的右表面壁18的右前部分的角的形状而向后方折弯。进而,于间隔加强板442的右端部,形有对应于间隔板441的三处贯通孔445的三处螺孔446。三处中位于最右端部侧的螺孔446成为设置有通过形成于外箱13的右表面壁18的折弯部32的贯通孔35的螺丝(screw)46的轴部的构成。又,于间隔加强板442的其余两处螺孔446,亦成为设置有通过间隔板441的贯通孔445的螺丝47的轴部的构成。藉此,间隔板441的右端部及间隔加强板442的右端部成为连结固定于右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3的折弯部32的构成。再者,如上述般,虽然未图示,但间隔板441的左端部及间隔加强板442的左端部亦为与上述的右端部同样的构成,成为连结固定于外箱13的左表面壁19即左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4的未图示的折弯部的构成。即,间隔板441作为将右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3与左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4于储藏室的前面开口部链接固定的连结构件发挥功能,折弯部32作为被连结构件发挥功能。
[0152] 间隔外罩443为金属制,且形成前面开口的箱状,并与间隔板441一同形成前间隔部44的长方体的外周壁。而且,于由间隔外罩443与间隔板441所形成的长方体的空间中,设置有间隔隔热构件444。间隔外罩443借由支撑构件27支撑。即,间隔外罩443为如下构成:于下部具有未图示的安装部,且该安装部借由螺丝固定于支撑构件27。
[0153] 间隔隔热构件444包含发泡苯乙烯(styro1)或胺基甲酸酯等隔热构件,且形成为长方体状。
[0154] 如图3及图4所示,面间隔部45为具有隔热性的树脂制的矩形状板构件,且为以树脂制的板覆盖真空隔热板等板状的隔热构件的周围者。面间隔部45载置并保持于内箱14的支撑构件27上,并且前端部与前间隔部44的背面接触而设置,左右两端部与内箱14的右表面壁24及左表面壁25接触而设置。再者,第1间隔构件37的面间隔部45的后端部相对于内箱14的背面壁26空开间隙而设置。藉此,成为冷藏室39与蔬果保鲜室40连通的构成。另一方面,第2间隔构件38的面间隔部45的后端部与内箱14的背面壁26接触而设置。藉此,成为如下构成:蔬果保鲜室40与制冰室41借由第2间隔构件38隔热,并且蔬果保鲜室40与第2冷冻室43亦借由第2间隔构件38隔热。
[0155] 分割隔热壁31如图1及图3~图6所示,经由固定件51而连结固定于相邻的其他分割隔热壁31。即,内箱14成为如下构成:于被分割成多个部分的壁22~26中,于借由与一个壁相邻的其他壁而形成的角(corner)部上,该等两个壁经由固定件51而连结固定。
[0156] 固定件51设置于位于内箱14且由上表面壁22与右表面壁24所形成的角部、由上表面壁22与左表面壁25所形成的角部、由上表面壁22与背面壁26所形成的角部、由底面壁23与右表面壁24所形成的角部、由底面壁23与左表面壁25所形成的角部、及由底面壁23与背面壁26所形成的角部。换言之,固定件51成为将相邻且隔开的两个分割隔热壁31连结固定的固定部。
[0157] 又,于内箱14的后部的角部、例如由左表面壁25与背面壁26所形成的左深侧的角部,如图6及图9所示配置有电线52。电线52是将例如未图示的作为控制机构的控制装置与接收来自该控制装置的信号而驱动的未图标的送风风扇(fan)等零件连接的电线,或者为将控制装置与各种传感器(sensor)连接的电线,例如,沿该角部延伸。电线52是束扎多根电线而构成。再者,图式中,表示多根电线被束扎而剖面成为圆形的状态的电线52。
[0158] 进而,于内箱14的后部且与设置有电线52的角部不同的角部,例如于由左表面壁25与背面壁26所形成的右深侧的角部,如图6及图22所示配置有配管53。配管53具体而言是将未图示的冷藏用的蒸发器与压缩机(compressor)连接的吸管(suction pipe)、及将冷冻用的蒸发器与压缩机连接的吸管等于冷冻循环中使冷媒流通的配管,例如沿该角部延伸。配管53设置有例如供用于冷藏的冷媒通过者与供用于冷冻的冷媒通过者的两根配管。
[0159] 设置于内箱14的各角部的固定件51中,于内箱14中设置于由左表面壁25与背面壁26所形成的角部的固定件511、及设置于由右表面壁24与背面壁26所形成的角部的固定件512,就设成和分割隔热壁31为不同个体的方面而言,不同于其他的与分割隔热壁31一体地设置的固定件,但就其他方面而言设置于内箱14的各角部的固定件51为非常相似的构成,因此,以下对设成和分割隔热壁31为不同个体的固定件511及固定件512进行说明。再者,于固定件512的说明中,省略对与固定件511共同的部分的说明。又,亦对所述电线52及配管53的构成进行说明。
[0160] 首先,参照图9~图21对固定件511进行说明。
[0161] 固定件511如图1、图9及图10所示,整体上形成剖面直角三角形的筒状,且形成沿由内箱14的左表面壁25与背面壁26所形成的角部而于上下方向延伸的形状。图9概略性地表示设置有电线52的角部附近。图10表示于角部设置固定件511之后的该角部。再者,图11表示于该角部设置固定件511之前的该角部。
[0162] 固定件511如图12~图14所示,具有构成剖面直角三角形的筒状的固定外罩54及加强构件55、与构成筒状的内部的角用隔热构件56。
[0163] 固定外罩54为树脂制,且为于上下方向较长的矩形的板构件,以覆盖设置于角部的电线52的前侧的方式配置。即,以自冰箱11的使用者侧看不到电线52的方式配置固定外罩54。于固定外罩54的前表面,如图14~图21所示,形成有用以使螺丝57的轴部贯通的贯通孔58。固定外罩54的贯通孔58于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形成于两端部的多个位置。该贯通孔58以另一侧的端部的贯通孔58极力远离的方式,与位于另一侧的端部的贯通孔58于上下方向偏移而配置。即,固定外罩54的贯通孔58如图13所示,沿固定外罩54的长度方向锯齿(zigzag)状地配置。
[0164] 固定外罩54的贯通孔58中自正面观察位于左侧的贯通孔58的轴向,如图15、图17、图19及图20所示为该固定外罩54设置于内箱14的角部时与内箱14的左表面壁25正交的方向。又,固定外罩54的贯通孔58中自正面观察位于右侧的贯通孔58的轴向,如图15、图16、图18及图21所示为该固定外罩54设置于内箱14的角部时与该内箱14的背面壁26正交的方向。
[0165] 固定外罩54如图1、图12及图13所示,包括于设置有固定件511的角部的延伸方向的长度上被分割为两个部分的部件(parts)。借由该构成,固定外罩54的处理变容易,并且不易产生扭转等变形。以下,将固定外罩54中上侧部件称作上固定外罩541,将下侧部件称作下固定外罩542。该固定外罩54为如下构成,即上固定外罩541配置于内箱14的冷藏室39及蔬果保鲜室40的角部,下固定外罩542配置于内箱14的制冰室41及第1冷冻室42的角部。固定外罩54中上固定外罩541与下固定外罩542连结的部分、换言之分割部分如图15所示,突出至左深侧的角部侧并抵接于下述的加强构件55。又,如图10及图12~图14所示,于上固定外罩54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端部侧开口的开口部59,于下固定外罩542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亦形成有端部侧开口的开口部60。
[0166] 加强构件55是加强固定件51的固定外罩54的强度者,且为树脂制,如图9、图12及图14所示,包含形成固定件511的剖面等腰三角形(isosceles triangle)的其余两边的外罩,具体而言包含形成直角的角的剖面L字状的板构件,且将加强构件55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调整为与固定外罩54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相同。加强构件55中,形成剖面L字状的两边中的一边对向于内箱14的左表面壁25即左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4而配置,其余的一边对向于内箱14的背面壁26即背面用分割隔热壁315而配置。
[0167] 该加强构件55的直角部分为对应于内箱14的角部而配置的构成。即,固定件511以加强构件55的剖面L字状的直角部分成为最接近于内箱14的角部的角的状态而配置于该角部。而且,加强构件55的剖面L字状的敞开侧的开口部为由固定外罩54覆盖的构成。换言之,加强构件55为如下构成:横穿相邻的分割隔热壁31的端部间即相邻的分割隔热壁
31的隔开的部分而配置,且配置于分割隔热壁31间的隔热效果小的部位。
[0168] 于与加强构件55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多个螺孔61及多个贯通孔62。多个螺孔61及多个贯通孔62对应于固定外罩54的贯通孔58,而沿加强构件55的长度方向呈锯齿状配置。
[0169] 加强构件55的贯通孔62形成于隆起于固定外罩54侧的隆起部63。即,隆起部63亦沿加强构件55的长度方向呈锯齿状配置。加强构件55的贯通孔62的轴向为于固定外罩54安装于加强构件55时与固定外罩54的贯通孔58的轴向一致的构成。且为螺丝57的轴部贯通加强构件55的贯通孔62的构成。
[0170] 加强构件55的螺孔61如图14、图15、图16及图19所示形成突出至固定外罩54侧的圆筒状,且于内部形成有螺纹(thread)。加强构件55的螺孔61成为于固定外罩54安装于加强构件55时,与固定外罩54的贯通孔58的轴向一致,且与螺丝57螺合的构成。
[0171] 该加强构件55亦如图14所示,包括于设置有固定件511的角部的延伸方向的长度上被分割成两个部分的部件。加强构件55的分割位置与固定外罩54的分割位置相同。以下,将加强构件55中上侧部件称作上加强构件551,将下侧部件称作下加强构件552。借由该构成而成为上加强构件551亦配置于冷藏室39及蔬果保鲜室40的角部,且下加强构件552配置于内箱14的制冰室41及第1冷冻室42的角部的构成。
[0172] 角用隔热构件56如例如图9所示,以由固定件511的固定外罩54覆盖的方式配置于角部,具体而言,以上述方式由固定件511包围而设置。即,角用隔热构件56是以覆盖相邻的分割隔热壁31的端部间即隔开的部分的方式而配置。角用隔热构件56如图14所示为将发泡苯乙烯等隔热构件形成为三棱柱者。于与角用隔热构件56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侧形成有多个缺口部64。缺口部64以不干涉设置于固定外罩54的贯通孔58、加强构件55的螺孔61及贯通孔62的螺丝57的方式,沿角用隔热构件56的长度方向锯齿状地配置。该角用隔热构件56亦包括于设置有固定件511的角部的延伸方向的长度上被分割成两个部分的部件。角用隔热构件56的分割位置与固定外罩54的分割位置相同。以下,将角用隔热构件56中上侧部件称作上角用隔热构件561,将下侧部件称作下角用隔热构件562。于此情形时,上角用隔热构件561借由上固定外罩541及上加强外罩551夹持而设置。又,下角用隔热构件562借由下固定外罩542及下加强外罩552夹持而设置。借由该构成而成为上角用隔热构件561亦配置于冷藏室39及蔬果保鲜室40的角部,且下角用隔热构件562配置于内箱14的制冰室41及第1冷冻室42的角部的构成。
[0173] 根据上述构成,固定件511整体上成为可于沿角部延伸的方向上分割为两个部分的构成。再者,上角用隔热构件561相对于下角用隔热构件562隔开而设置。即,如图15所示,固定外罩54的分割部分中,固定件511的分割部分的前表面成为向角部侧凹陷的形状。
[0174] 又,于上角用隔热构件56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对应于固定外罩541的开口部59而形成有端部侧开口的开口部65,于下角用隔热构件562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亦对应于固定外罩541的开口部60而形成有端部侧开口的开口部66。
[0175] 又,于与角用隔热构件56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剖面中的直角部分、即接近于内箱14的角部的角的部位,形成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凹状的收容部67。于该角用隔热构件56的收容部67中收容有所述的电线52。即,固定件511成为于筒状的内部收容有电线52的构成。收容于收容部67中的电线52被以收容部67的内周面成为保持部、且借由该保持部而不自规定的位置偏移的方式保持,并且亦由未图示的挂钩(hook)等保持部等保持。即,成为电线52与固定件511一体的构成。电线52的一部分通过角用隔热构件56的开口部65并自上固定外罩541的开口部59伸出至储藏室侧,又,另一部分亦通过角用隔热构件56的开口部66并自下固定外罩592的开口部60伸出至储藏室侧,进而又一部分自固定件511的上端面伸出至外侧并通过隔开部211被引导至机械室21中。即,固定件511的开口部59、60是用以将收容于固定件511的内部的电线52的一部分引导至储藏室侧者。再者,进而,亦可将电线52的一部分自固定件511的下端面通过隔开部213而引导至部分收容室212中。
[0176] 电线52如图13所示,于自固定外罩54的开口部59、60伸出至储藏室侧的部分具有连接部68。又,电线52于自固定件511的上端面延伸至外侧的前端部亦具有连接部68。该等连接部68为树脂制,且成为可与其他电线的连接部连接的插塞(plug)状的构成。其他电线连接于例如控制装置或送风风扇等的零件。
[0177] 于固定外罩54与加强构件55之间,具体而言于固定外罩54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与加强构件55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之间,如图14及图16~图19所示设置有第1密封(seal)构件71。第1密封构件71是沿固定外罩54及加强构件55的长度方向较长地延伸的构件,例如包含软胶带。藉此,固定外罩54与加强构件55之间成为借由第1密封构件71密封的构成。
[0178] 于加强构件55与接近于该加强构件55的内箱14的壁,具体而言于加强构件55与左表面壁25即左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4之间、及加强构件55与背面壁26即背面用分割隔热壁315之间,如图14~图19所示设置有第2密封构件72。第2密封构件72是沿固定外罩54及加强构件55的长度方向较长地延伸的构件,例如包含软胶带。藉此,加强构件55与接近于该加强构件55的分割隔热壁31之间成为借由第2密封构件72密封的构成。
[0179] 如图9所示,于分割隔热壁31的端部,例如于左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4与背面用分割隔热壁315对接的部分设置有第3密封构件73。第3密封构件73是于固定外罩54及加强构件55的长度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构件,例如包含软胶带。藉此,左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4与背面用分割隔热壁315之间成为借由第3密封构件73密封的构成。再者,图20及图
21中,省略第3密封构件的图示。
[0180] 固定件511如图14~图19所示构成为如下:借由固定外罩54与加强构件55夹持角用隔热构件56,于角用隔热构件56的收容部67中收容电线52,使固定外罩54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与加强构件55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对齐。而且,于以此方式使固定外罩54对齐于加强构件55的状态下,使螺丝57的轴部通过固定外罩54的贯通孔58而螺合于加强构件55的螺孔61,藉此成为固定外罩54固定于加强构件55的构成。又,借由固定外罩54固定于加强构件55,而成为角用隔热构件56亦固定于固定件511的内部的构成,且成为电线52亦固定于固定件511的内部的构成。因此,固定外罩54、加强构件55、角用隔热构件56、电线52成为一体化的构成。
[0181] 再者,上固定外罩541与下固定外罩542的分割部分中,如图15所示,固定外罩54借由1对螺丝57、57固定于加强构件55。而且,成为第2间隔构件38的后端部的左部抵接于固定件511的分割部分而配置的构成。
[0182] 又,如图20及图21所示,使螺丝57通过固定外罩54的贯通孔58及加强构件55的贯通孔62而螺合于内箱14的支撑构件27的螺孔,藉此成为固定件511固定于内箱14的角部的构成。
[0183] 此时,成为如下构成:固定外罩54与加强构件55之间借由第1密封构件71密封,固定件51与接近于该固定件51的分割隔热壁31之间借由第2密封构件72密封,且左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4与背面用分割隔热壁315之间借由第3密封构件73密封。
[0184] 进而,左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4及背面用分割隔热壁315成为隔着第2密封构件72而与加强构件55对向的配置。藉此,相邻的左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4及背面用分割隔热壁315借由固定件511连结固定,并且由左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4与背面用分割隔热壁
315所形成的相邻的分割隔热壁314、315的角度,对应于加强构件55的直角部分而保持为
90°。即,加强构件55与左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4及背面用分割隔热壁315的各者对向而配置,作为将相邻的壁即分割隔热壁31的角度保持为90°的角度保持部发挥功能。
[0185] 继而,参照图22~图31对固定件512进行说明。
[0186] 固定件512如图22及图23所示,整体上形成剖面直角三角形的筒状,且形成沿由内箱14的右表面壁24与背面壁26所形成的角部于上下方向延伸的形状。图22概略性地表示设置有配管53的角部附近。图23表示于角部设置固定件512之后的构成。再者,图24表示于该角部设置固定件512之前的构成。
[0187] 固定件512如图25~图27所示,具有构成剖面直角三角形的筒状的固定外罩81及加强构件82、与构成筒状的内部的角用隔热构件83。
[0188] 固定外罩81为与固定外罩54大致同样的构成,且为于上下方向较长的矩形板构件,以覆盖设置于角部的配管53的前侧的方式配置。即,以自冰箱11的使用者侧看不到配管53的方式配置固定外罩81。于固定外罩81的多个位置形成有与固定外罩54的贯通孔58同样的贯通孔84。又,固定外罩81亦如图27所示,包括于设置有固定件512的角部的延伸方向的长度上被分割成两个部分的部件,且包括构成固定外罩81中的上侧部件的上固定外罩811与构成下侧部件的下固定外罩812。上固定外罩811与下固定外罩812连结的部分即分割部分如图28所示,形成为突出至右深侧的角部侧。又,于上固定外罩81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如图27所示,具有突出至外侧而延伸的第1突出部85,于该第1突出部形成有开口部86。又,如图23及图25~图27所示,于下固定外罩812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亦具有突出至外侧而延伸的第2突出部87,于该第2突出部87形成有开口部88。
[0189] 加强构件82为与加强构件55大致同样的构成,如图27所示为形成固定件512的剖面等腰三角形的其余的两边的剖面L字状的板构件。该加强构件82的直角部分为对应于内箱14的角部而配置的构成。而且,为以覆盖加强构件82的剖面L字状的敞开侧的开口部的方式设置有固定外罩81的构成。
[0190] 于与加强构件55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多个螺孔89及多个贯通孔90。加强构件82的螺孔89及贯通孔90亦为与加强构件55的螺孔61及贯通孔62同样的构成。又,该加强构件82亦包括于设置有固定件512的角部的延伸方向的长度上被分割为两个部分的部件,且包括构成加强构件82中的上侧部件的上加强构件821与构成下侧部件的下加强构件822。又,上加强构件821于该上加强构件82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即对应于第1突出部85的位置,具有突出至外侧而延伸的第1加强用突出部91。第1加强用突出部91是与第1突出部85一同形成筒状者。进而,下加强构件822亦于该下加强构件822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即对应于第2突出部87的位置,具有突出至外侧而延伸的第2加强用突出部92。第2加强用突出部92亦为与第2突出部87一同形成筒状者。
[0191] 角用隔热构件83为与角用隔热构件56大致同样的构成,以由固定件512的固定外罩81覆盖的方式配置于角部。即,角用隔热构件83亦以覆盖相邻的分割隔热壁31的端部间即隔开的部分的方式配置。角用隔热构件83如图27所示为将发泡苯乙烯等隔热构件形成为三棱柱(triangular prism)者,于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侧形成有多个缺口部93。该缺口部93为与角用隔热构件56的缺口部64同样的构成。又,该角用隔热构件83亦包括于设置有固定件512的角部的延伸方向的长度上被分割为两个部分的部件,且包括构成角用隔热构件83中的上侧部件的上角用隔热构件831与构成下侧部件的下角用隔热构件832。于此情形时,上角用隔热构件831由上固定外罩811及上加强外罩821夹持而设置。又,下角用隔热构件832由下固定外罩812及下加强外罩822夹持而设置。
[0192] 根据上述构成,固定件512整体上成为可于沿角部延伸的方向上分割为两个部分的构成。再者,上角用隔热构件831相对于下角用隔热构件832隔开而设置。即,如图28所示,固定外罩81的分割部分中,该固定外罩81的角部侧的面与加强构件82接触,固定件51的分割部分的前表面成为向角部侧凹陷的形状。
[0193] 又,上角用隔热构件831如图27所示,于该上角用隔热构件83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即对应于第1突出部85的位置,具有突出至外侧而延伸的第1隔热用突出部94,于该第1隔热用突出部94形成有开口部95。第1隔热用突出部94是收容于由第1加强用突出部91与第1突出部85所形成的筒状部分中的构成。进而,下角用隔热构件832亦于该下角用隔热构件832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即对应于第2突出部87的位置,具有突出至外侧而延伸的第2隔热用突出部96,于该第2隔热用突出部96形成有开口部97。第2隔热用突出部96是收容于由第2加强用突出部92与第2突出部87所形成的筒状部分中的构成。
[0194] 又,于与角用隔热构件83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剖面中的直角部分、即接近于内箱14的角部的角的部位,形成有于长度方向延伸的凹状的收容部98。于该角用隔热构件83的收容部98中收容有所述配管53。即,固定件512成为于筒状的内部收容有配管53的构成。收容于收容部98中的配管53是使收容部98的内周面成为保持部而借由该保持部保持,并且亦由未图示的挂钩等保持部等保持。即,成为配管53与固定件512一体的构成。再者,收容部98中所收容的配管53根据角部的部位而有时收容有多根。
[0195] 配管53的一部分通过角用隔热构件83的开口部95并自上固定外罩811的开口部86伸出至储藏室侧,另一部分通过角用隔热构件83的开口部97并自下固定外罩812的开口部88伸出至储藏室侧,进而又一部分自固定件512的上端面伸出至外侧且通过隔开部211被引导至机械室21中。即,固定件512的开口部86、88是用以将收容于固定件512的内部的配管53的一部分引导至储藏室侧者。再者,进而,亦可将配管53的一部分自固定件
512的下端面通过隔开部213而引导至部分收容室212中。
[0196] 配管53如图26所示,于自固定外罩81的开口部86、88伸出至储藏室侧的部分具有焊接部99。又,配管53于自固定件512的上端面延伸至外侧的前端部亦具有焊接部99。该等焊接部99成为可与其他配管的焊接部进行焊接的构成,例如配管53的直径大于其他配管的构成。其他配管连接于冷藏用的蒸发器、冷冻用的蒸发器、压缩机。该实施形态中,成为使配管53的焊接部99与其他配管的焊接部以如下方式焊接的构成,即自上固定外罩
811的开口部86延伸至储藏室侧的配管53连接于冷藏用的蒸发器,自下固定外罩812的开口部88延伸至储藏室侧的配管连接于冷冻用的蒸发器,且自固定件512的上端面延伸至外侧的配管连接于设置于机械室21中的压缩机。
[0197] 于固定外罩81与加强构件82之间,具体而言于固定外罩81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与加强构件82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之间,设置有与设置于固定件511的第1密封构件71同样的第1密封构件101。
[0198] 于加强构件82与接近于该加强构件82的内箱14的壁之间,具体而言于加强构件82与右表面壁24即右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3之间、加强构件82与背面壁26即背面用分割隔热壁315之间,如图27~图31所示设置有与第2密封构件72同样的第2密封构件102。
[0199] 又,如图22所示,于右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3与背面用分割隔热壁315对接的部分,设置有与第3密封构件72同样的第3密封构件103。
[0200] 固定件512如图26~图31所示构成为如下:借由固定外罩81与加强构件82夹持角用隔热构件83,于角用隔热构件83的收容部98中收容配管53,使固定外罩81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与加强构件82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对齐。而且,于以此方式使固定外罩81对齐于加强构件82的状态下,使螺丝57的轴部通过固定外罩81的贯通孔84而螺合于加强构件82的螺孔89,藉此成为固定外罩81固定于加强构件82的构成。又,借由固定外罩81固定于加强构件82,而成为角用隔热构件83亦固定于固定件51的内部的构成,且成为配管53亦固定于固定件512的内部的构成。亦成为第2间隔构件38的后端部的右部抵接于该上固定外罩811与下固定外罩812的分割部分而配置,且覆盖该分割部分的构成。
[0201] 再者,上固定外罩811与下固定外罩812的分割部分中,如图28所示,固定外罩81借由1对螺丝57、57固定于加强构件82。而且,成为第2间隔构件38的后端部的右部抵接于固定件512的分割部分而配置的构成。
[0202] 又,使未图示的螺丝的轴部如图30所示通过固定外罩81的贯通孔84及加强构件82的贯通孔90而螺合于内箱14的未图示的支撑构件的螺孔,藉此成为固定件512固定于内箱14的角部的构成。再者,虽然未图示,但固定件512借由同样的构成亦固定于背面壁
26的支撑构件。
[0203] 此时,固定外罩81与加强构件82之间借由第1密封构件101密封,固定件51与接近于该固定件51的分割隔热壁31之间借由第2密封构件102密封,且右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3与背面用分割隔热壁315之间借由第3密封构件103密封。
[0204] 又,加强构件82成为隔着第2密封构件102而与右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3及背面用分割隔热壁315的各者对向的配置。藉此,相邻的右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3及背面用分割隔热壁315借由固定件512连结固定,并且由右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3与背面用分割隔热壁315所形成的相邻的壁的角度,对应于加强构件82的直角部分而保持为90°。即,加强构件82亦作为将相邻的壁的角度保持为90°的角度保持部发挥功能。
[0205] 继而,参照图32对自固定件512的固定外罩81的开口部88引导至储藏室侧的配管53的一部分进行说明。如图32所示,于内箱14的内部,于第2间隔构件38的面间隔部45与内箱14的右表面壁24之间设置有间隔部用隔热构件105。间隔部用隔热构件105是包含发泡苯乙烯等的隔热构件,形成于前后方向延伸的块状。于间隔部用隔热构件105形成有内箱14侧开口的凹部106。而且,成为自固定件512的开口部88伸出至储藏室侧的配管53的一部分设置于凹部106的内部的构成。即,自固定件512的开口部88伸出的配管
53的一部分成为沿第2间隔构件38的缘部的前后方向设置的构成。
[0206] 该间隔部用隔热构件105的上表面、前表面及左表面由自第2间隔构件38的面间隔部45延伸的构件覆盖。
[0207] 再者,虽然未图示,但亦可设为如下构成:于内箱14的内部,于第2间隔构件38的面间隔部45与内箱14的左表面壁25之间亦设置上述的间隔隔热构件等,自固定件512的开口部60伸出的电线52的一部分沿第2间隔构件38的缘部的前后方向设置。
[0208] 参照图1及图33对上述一实施形态的冰箱11的组装系统进行说明。此处,对如下情形进行说明:将构成隔热箱体12的分割隔热壁31中的一个分割隔热壁(例如,背面用分割隔热壁315)设为基础壁,并将其他的分割隔热壁(例如上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1、底板面用分割隔热壁312、右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3及左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4)设为连结壁,针对每个连结壁而准备大小不同的多个种类,借由变更经由固定件51连结于基础壁的连结壁的种类而组装不同容积的隔热箱体12。
[0209] 首先,制作图1所示的分割隔热壁31。即,制作作为基础壁的背面用分割隔热壁315与作为连结壁的上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1、底板面用分割隔热壁312、右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3及左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4。
[0210] 连结壁311~314可经由作为固定部的固定件51连结于基础壁315,针对连结壁311~314的每一个而制作多种深度尺寸的分割隔热壁。再者,由于各连结壁311~314不仅连结于连结壁315,亦连结于相邻的连结壁311~314,因此以于连结壁311~314间存在相同深度尺寸的分割隔热壁的方式设定各连结壁311~314的深度尺寸。
[0211] 列举具体例,相对于宽度尺寸为750mm、高度尺寸为1200mm的作为基础壁的背面用分割隔热壁315,上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1及底板面用分割隔热壁312制作宽度尺寸与基础壁315同为750mm、且深度尺寸为500mm、600mm、700mim、730mm的四种分割隔热壁,且右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3及左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4制作高度尺寸为1800mm、且深度尺寸与上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1及底板面用分割隔热壁312同为500mm、600mm、700mm、730mm的四种分割隔热壁。
[0212] 又,制作设成和基础壁315或连结壁311~314为不同个体的固定件51,本实施形态中,制作将基础壁315与连结壁314连结的固定件511、及将基础壁315与连结壁313连结的固定件512。
[0213] 具体而言,借由使于收容部67中收容有电线52的角用隔热构件56由固定外罩54与加强构件55夹持,且借由螺丝57将固定外罩54固定于加强构件55,由此制作如图12所示的固定外罩54、加强构件55、角用隔热构件56及电线52一体化的固定件511。关于固定件512,亦与固定件511同样,借由使于收容部98中收容有配管53的角用隔热构件83由固定外罩81与加强构件82夹持,且借由螺丝57将固定外罩81固定于加强构件55,由此制作如图25所示的固定外罩81、加强构件82、角用隔热构件83及配管53一体化的固定件512。
[0214] 该例中,为了组装不同容积的隔热箱体12,而针对连结壁311~314的每一个来制作深度尺寸不同的分割隔热壁,但固定件511、512分别各制作一种。即,即便隔热箱体12的容积不同,将背面用分割隔热壁315与右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4连结的固定件511及与该固定件511一体化的电线52亦使用同一形状者,又,将背面用分割隔热壁315与左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3连结的固定件512及与该固定件512一体化的配管53亦使用同一形状者。藉此,于所组装的隔热箱体12中,即便容积不同,亦于隔热箱体12的内部的相同高度位置配设电线52的连接部68或配管53的焊接部99。
[0215] 继而,自针对连结壁311~314的每一个而制作的多种深度尺寸的分割隔热壁中选择一种深度尺寸的分割隔热壁,例如,选择深度尺寸500mm的上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1、底板面用分割隔热壁312、右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3及左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4。
[0216] 继而,借由固定件51将所选择的四个连结壁311~314连结至基础壁315,并且将相邻的连结壁311~314连结。如将基础壁315与连结壁311~314的连结构成的一例示于图33,借由螺丝57将固定件511安装于左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4。藉此,将配设于固定件511的收容部67中的电线52与固定件511一同安装于左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4。
[0217] 继而,将背面用分割隔热壁315安装于左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4与固定件511成为一体者。藉此,使作为基础壁的背面用分割隔热壁315与作为与此相邻的连结壁的左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4连结固定,形成内箱14的右深侧的角部,并且于该角部经由固定件511而配设有配线52。此时,由背面用分割隔热壁315与左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4所形成的相邻的壁的角度对应于加强构件55的直角部分而保持为90°。
[0218] 内箱14的其他角部亦借由将分割隔热壁31与固定件51连结固定而形成。藉此,形成相邻的分割隔热壁31的角度为90°的内箱14,且形成长方体的隔热箱体12,并且借由将右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3与背面用分割隔热壁315连结的固定件512,而使配设于该固定件512的收容部98的配管53配设于内箱14的左深侧的角部。
[0219] 本实施形态中,若选择深度尺寸为500mm的连结壁311~314,则可获得箱内容积为约440L的隔热箱体12,若选择深度尺寸为600mm的连结壁311~314,则可获得箱内容积为约550L的隔热箱体12,若选择深度尺寸为700mm的连结壁311~314,则可获得箱内容积为约670L的隔热箱体12,若选择深度尺寸为730mm的连结壁311~314,则可获得箱内容积为约708L的隔热箱体12。
[0220] 又,于组装隔热箱体12时,借由将第1间隔构件37及第2间隔构件38设置于规定的位置而形成冷藏室39、蔬果保鲜室40、制冰室41、第1冷冻室42及第2冷冻室43,并且于储藏室的前面开口部侧,右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3与左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4借由第1间隔构件37及第2间隔构件38连结固定。
[0221] 而且,于隔热箱体12的组装中途或组装后,对设置于配管53的焊接部99配管连接构成冷冻循环的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或吸管,并且对设置于电线52的连接部68连接控制装置、送风风扇或产生装置150等的电气零件。
[0222] 根据上述构成而可实现如下效果。
[0223] 自多种深度尺寸的连结壁311~314中选择一种深度尺寸的连结壁311~314,经由固定件51将所选择的连结壁311~314连结至基础壁315,藉此形成冰箱11的隔热箱体12。因此,根据该实施形态,借由变更所选择的连结壁311~314的深度尺寸而可获得不同容积的隔热箱体12,因此与如从前地预先设置立体的内箱的构成相比,可将用以形成隔热箱体12的半成品零件设置为大致平板状而实现半成品零件的存储空间的省空间化,并且可使如基础壁315的半成品零件的一部分共享化,因此可有效地生产容积不同的多种的冰箱。
[0224] 而且,本实施形态中,由于借由将基础壁315与连结壁311~314连结而形成内箱14,因此无须于内箱14的内表面设置如树脂成形品的脱模斜度,可于内箱14垂直地设置相邻的壁22~26。因此,例如于在基础壁315或连结壁311~314的端部或对接部分填充发泡隔热材料等于内箱14与外箱13之间的一部分填充发泡隔热材料的情形时,可相对于不同容积的隔热箱体12而共享地使用以面接触状态支撑内箱14的内表面的夹具,从而可有效率地生产多种的冰箱。
[0225] 又,由于固定件51是设成相对于基础壁315及连结壁313、314为不同的个体,因此可容易地将连结壁313、314连结固定于基础壁315,从而可提高隔热箱体12的组装作业性。而且,由于固定件51将相邻的分割隔热壁31的角度保持为90°,因此隔热箱体12的组装作业变容易。
[0226] 又,本实施形态中,即便所组装的隔热箱体12的容积不同,亦可使用同一形状的固定件511、512、电线52及配管53,从而可实现零件的共享化,可有效地生产容积不同的多种的冰箱。
[0227] 而且,所组装的隔热箱体12中,即便容积不同亦于隔热箱体12的内部的相同高度位置配设电线52的连接部68或配管53的焊接部99,因此容易实现控制装置或送风风扇等的连接于电线52的连接部68的电子零件、或蒸发器等的焊接于配管53的焊接部99的构成冷冻循环的零件的共享化,从而可有效地生产容积不同的多种的冰箱。
[0228] 再者,本发明于左右壁的壁厚为35mm以下的薄形状的情形时,就于有限的安装空间中增多箱内容量的方面而言尤其有效,本实施形态中,真空隔热板的厚度为约20mm,将内板与外板相加的厚度为1.5mm,左右壁的壁厚为21.5mm,而以对于冰箱的大容量化更有效的25mm以下的厚度尺寸构成。
[0229] 又,上述本实施形态中,使用将电线及配管与固定件一同设置于内箱的角部的构成进行说明,但亦可将该等以外的零件、例如将向蒸发皿等蒸发装置引导附着于构成冷冻循环的蒸发器的霜的融解水的排水管(drain hose)等零件与固定件一体化而配设于内箱的角部。于此种情形时,即便所组装的隔热箱体12的容积不同,亦可使用同一形状的排水管等零件。
[0230] (第2实施形态)
[0231] 继而,参照图34及图35对第2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再者,对于与第1实施形态为相同的构成者标附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构成的说明。再者,第2实施形态中,对隔热箱体12的右深侧的角部进行说明,但亦可适用于其他角部。
[0232] 该实施形态中,固定件111整体上形成剖面L字状的筒状,且形成沿由外箱13的右表面壁18与背面壁20所形成的角部于上下方向延伸的形状,自隔热箱体12的外侧(箱外侧)将相邻的分割隔热壁31、例如将作为基础壁的背面用分割隔热壁315与作为连结壁的右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3连结。
[0233] 固定件111具有于外箱13的右表面壁18及背面壁20之间形成剖面L字状的空间的固定外罩112、及填充于剖面L字状的空间内的角用隔热构件113。
[0234] 固定外罩112借由固定螺丝114固定于右表面壁18及背面壁20,该例中,该固定外罩112与右表面壁18的固定位置及该固定外罩112与背面壁20的固定位置,于固定外罩112的长度方向(上下方向)偏移而配置。
[0235] 角用隔热构件113如图35所示,配设于形成于固定外罩112与外箱13之间的空间中,且以覆盖相邻的分割隔热壁31的对接部分、即未配设有隔热构件15的部分的方式配置。
[0236] 又,于角用隔热构件113中的接近于分割隔热壁31的隔热构件15的部位,形成有沿长度方向延伸且于外箱13侧开口的凹状的收容部115。于该收容部115中收容有电线52或配管53。
[0237] 此种固定件111中,固定外罩112一面于与右表面壁18及背面壁20之间夹持角用隔热构件113一面借由固定螺丝114固定于右表面壁18及背面壁20。藉此,相邻的右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3及背面用分割隔热壁315借由固定件111而连结固定,并且相邻的分割隔热壁314、315的角度对应于固定外罩112的L字形状而保持为90°。
[0238] 借由使用此种本实施形态的固定件111亦可使相邻的基础壁与连结壁连结固定。
[0239] (第3实施形态)
[0240] 继而,参照图36对第3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再者,对于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为相同的构成者标附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构成的说明。再者,第3实施形态中,对隔热箱体12的左深侧的角部进行说明,但亦可适用于其他角部。
[0241] 该实施形态中,如图36所示,于作为连结壁的左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4的左表面壁19的后端部,一体地设置有折弯为直角的后部凸缘(flange)部164。作为基础壁的背面用分割隔热壁315的背面壁20的端部(左边部)重合于该后部凸缘部164。
[0242] 与此相对,于作为基础壁的背面用分割隔热壁315的背面壁26,一体地设置有一面抵接于左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4的左表面壁25的内表面一面向箱内侧(图中为左侧)延伸的突出部368,于该突出部368的内侧收容有包含例如发泡苯乙烯的成形品的隔热材料367。又,于左表面壁25的内表面突起状地设置有定位部369。
[0243] 而且,使自背面用分割隔热壁315突出的突出部368的前端抵接于自左表面壁25突出的定位部369,并且使设置于左表面壁19的后端部的后部凸缘部164重合于背面壁20的端部,并借由固定螺栓(bolt)130紧固在一起。藉此,相邻的左表面用分割隔热壁314及背面用分割隔热壁315借由固定螺栓130连结固定,并且相邻的分割隔热壁314、315的角度保持为90°。即,该实施形态中,固定螺栓130作为将连结壁连结至基础壁的固定部发挥功能。
[0244] 借由使用此种本实施形态的固定螺栓130亦可使相邻的基础壁与连结壁连结固定。
[0245] 已说明本发明的几个实施形态,该等实施形态是作为例子而提出者,并未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该等新颖的实施形态能够以其他各种形态实施,可于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该等实施形态或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或主旨内,并且包含于与其均等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