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用美洲大蠊的养殖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10338194.6

文献号 : CN10406799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邵维在万德生李立华舒积段其超张德春

申请人 : 腾冲美蠊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药用美洲大蠊的养殖方法,包括预孵化、喂养步骤,具体包括:将拣选的虫卵与保温物料混合均匀,平铺于孵化托盘内,于温度28~32℃、湿度75~85%条件下孵化20~25天,移置养殖架,于温度25~30℃、湿度65~75%条件下继续孵化25~35天后移除托盘,以饲料喂养,原料为玉米、麦糆、豆粕、鱼虾及添加剂,喂养5~7个月,期间注意病虫害防治。本发明采用人工控温、控湿养殖,虫卵分离、人工孵化、固定饲料配方用熟食喂养,提高了药用美洲大蠊的产量,饲养过程及环境更有利于提高美洲大蠊的卵鞘孵化率和幼虫成活率且药用成分有显著提高,药材质量好,其以干燥品计,含游离氨基酸高于6.0mg/g,含结合氨基酸高于5.0mg/g,肌苷为50~100mg/100g。

权利要求 :

1.一种药用美洲大蠊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孵化、喂养、捕杀干燥、贮藏步骤,具体包括:

A、预孵化:将拣选的虫卵与保温物料混合均匀,以2.8~3.2cm厚度平铺于孵化托盘内,于温度28~32℃、湿度75~85%条件下孵化20~25天;所述的保温物料为美洲大蠊虫粪,是将虫粪过筛去除杂质,并消毒得到;

B、喂养:将A步骤孵化后的孵化托盘移置养殖间的养殖架,继续孵化25~35天后移除托盘,以饲料喂养;养殖间温度25~30℃、湿度65~75%;饲料原料为重量百分比40~72%玉米粉、5~22%麦糆、0~5%米糠、10~15%豆粕、5~10%鱼虾、1.5~2.5%食糖、0.5~1%食盐和0~5%蚕蛹,将原料按配比进行称量,分别粉碎过5号筛,混合均匀制得;按每千克成虫日投饲料干粉25~35g计,饲料经固液体积比1:1的90℃以上的水混合搅匀制成熟食,按每千克成虫日投水40~

100ml计,每天14:00~18:00之间投食和投水一次,喂养5~7个月,期间注意病虫害防治;

C、捕杀:捕杀时间在雌虫普遍开始产卵之后的第五周内,捕捉后用70~80℃的热水烫死或置容器中密封窒息杀死,在80℃内干燥至水分小于10%,得干燥品;干燥品含游离氨基酸高于6.0mg/g,含结合氨基酸高于5.0mg/g,肌苷为50~100mg/100g;

D、贮藏:干燥品用洁净的塑料袋密封,然后抽样检测,检测合格后装箱移至阴凉库贮存,贮存周期为6个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药用美洲大蠊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A步骤所述消毒是在太阳下晒30~6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药用美洲大蠊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B步骤所述的病虫害防治包括预防若虫疾病流行、养前消毒、病虫捡除、粪便和饲料残渣的清除、消毒以及对蜚卵啮小蜂、螨类、小菌虫的防治。

说明书 :

一种药用美洲大蠊的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昆虫养殖技术领域,进一步属于药用昆虫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用美洲大蠊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美洲大蠊(俗称蟑螂,)是蜚蠊科中体积最大的,成虫体长29~35毫米。宽10~30nm,赤褐色;前胸背板6~9cm,略呈梯形,前窄后宽,后缘缓弧形,中部有一赤褐色大斑或大斑不明显;其后缘中央微向后延伸;雄虫肛板横宽,半透明,后缘有较大的三角形缺口,腹部第一背板无毛茸;雌虫肛上板略呈长三角形,不透明,后缘呈三角形切口;体轻,质脆,气微腥,味微咸。由于该昆虫体长期一直作为害虫被消灭,野生资源稀少,且质量无法保证。目前的美洲大蠊养殖,由于不同养殖户饲养的饲料成分不同并且饲养的环境条件也不一样,以致养殖的美洲大蠊经检测分析质量差异很大。因此,采用人工控温、控湿养殖,虫卵分离、人工孵化、固定饲料配方用熟食喂养的规范化人工养殖方法是解决目前养殖混乱的需要。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用美洲大蠊的养殖方法。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预孵化、喂养步骤,具体包括:
[0005] A、孵化:将拣选的虫卵与保温物料混合均匀,平铺于孵化托盘内,于温度28~32℃、湿度75~85%条件下孵化20~25天;
[0006] B、喂养:将A步骤孵化后的孵化托盘移置养殖架,于温度25~30℃、湿度65~75%条件下继续孵化25~35天后移除托盘,以饲料喂养,原料为玉米、麦糆、豆粕、鱼虾及添加剂,按每千克成虫投饲料干粉计25~35g,经固液体积比1:1的90℃以上的水混合搅匀制成熟食,喂养5~7个月,期间注意病虫害防治。
[0007] 本发明采用人工控温、控湿养殖,虫卵分离、人工孵化、固定饲料配方用熟食喂养,提高了药用美洲大蠊的产量,饲养过程及环境更有利于提高美洲大蠊的卵鞘孵化率和幼虫成活率且药用成分有显著提高,药材质量好,其以干燥品计,含游离氨基酸高于6.0mg/g,含结合氨基酸高于5.0mg/g,肌苷为50~100mg/100g。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09] 本发明所述的药用美洲大蠊的养殖方法,包括预孵化、喂养步骤,具体包括:
[0010] A、孵化:将拣选的虫卵与保温物料混合均匀,平铺于孵化托盘内,于温度28~32℃、湿度75~85%条件下孵化20~25天;
[0011] B、喂养:将A步骤孵化后的孵化托盘移置养殖架,于温度25~30℃、湿度65~75%条件下继续孵化25~35天后移除托盘,以饲料喂养,原料为玉米、麦糆、豆粕、鱼虾及添加剂,按每千克成虫投饲料干粉计25~35g,经固液体积比1:1的90℃以上的水混合搅匀制成熟食,喂养5~7个月,期间注意病虫害防治。
[0012] A步骤中所述的保温物料为美洲大蠊的虫粪,是将虫粪过筛去除杂质,并消毒得到。
[0013] 所述的消毒是在太阳下晒30~60min。
[0014] A步骤中所述平铺的厚度为2.8~3.2cm。
[0015] B步骤中所述的饲料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玉米粉40~72%、麦糆5~22%、米糠0~5%、豆粕10~15%、鱼虾5~10%、食糖1.5~2.5%、食盐0.5~1%和0~5%的蚕蛹。
[0016] 所述的饲料的制备方法是将原料按配比进行称量,分别粉碎过5号筛,混合均匀制备得到。
[0017] B步骤中所述的喂养的时间为每天14:00~18:00之间投食和投水一次。
[0018] 所述的投食量为每日按每千克成虫投饲料按干粉计25~35g。
[0019] 所述的投水量为每日按每千克成虫投水40~100ml。
[0020] B步骤中所述的病虫害防治包括预防若虫疾病流行、养前消毒、病虫捡除、粪便和饲料残渣的清除、消毒以及对蜚卵啮小蜂、螨类、小菌虫的防治。
[0021] 所述的病虫害防治包括:
[0022] 1、美洲大蠊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0023] 经病理解剖、病原分离和致病力鉴定,美洲大蠊养殖种群中的主要病原物为病毒和真菌类,未见细菌性和微孢子虫类致病病原物。此外,杀虫剂中毒也需要引起重视。
[0024] 对美洲大蠊疾病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策略:
[0025] ①预防若虫疾病流行,首先要营造一个有利于若虫生长、不利于病菌繁殖的养殖环境。大虫室要清洁、通风透气,控温控湿,防止疾病在低龄若虫阶段漫延。
[0026] ②养前消毒:打扫和清洗养殖间。不仅能清除大部份病原菌,而且能使粘附在养虫室四壁、地面及器材上的病菌暴露,提高下一步的消毒效果。尤其在继代养殖中,打扫和清洗要达到无病虫(蛹)的残体、无虫粪、无饲料残渣。1kg漂白粉和1kg生石灰加入清水20-30kg,加盖静置0.5-1小时,澄清后取上清液,用喷雾器向养殖间及室内器材喷洒。将经过消毒的饲养器材在太阳下暴晒2-3天,用含有效氯2%的漂白粉石灰水溶液浸卵荚3分钟。
[0027] ③如果疾病已经发生,随时注意观察若虫生长状况,包括行为、体型、体色和粪便等特征,确定是否有发病症状。如发现病虫,要立即将病虫捡出,将笼内粪便和饲料残渣清除,用漂白粉和石灰混合粉对饲养笼进行消毒,然后换入新鲜的饲料。
[0028] 2、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0029] ①蜚卵啮小蜂的防治方法
[0030] 在美洲大蠊养殖中,蜚卵啮小蜂(Aprostocetus hagenowii (Ratzeburg))可对其造成为害。该小蜂属膜翅目(Hymenoptera)姬小蜂科(Eulophidae),主要寄生美洲大蠊卵鞘,致使美洲大蠊孵化率降低。
[0031] 根据蜚卵啮小蜂的生活习性,在规模化人工养殖美洲大蠊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的防治措施:
[0032] Ⅰ、根据啮小蜂具有强烈趋光性特点,采用灯光进行诱杀,具体做法为:用水盆盛半盆水放置于电灯下,啮小蜂成虫由于趋光性大量聚于灯下而掉入水中溺死。
[0033] Ⅱ、及时收取美洲大蠊卵鞘。收卵宜在每天上午10点以前进行,因为此时啮小蜂正在寻找产卵对象,将卵收尽可最大限度地避免被啮小蜂寄生。从饲养箱中收取的和地面上扫取的卵鞘要分开存放,不使混杂。
[0034] Ⅲ、尽量消除饲养室内各种夹缝中、箱体外壁及地面上的卵鞘,通常这些卵鞘已大部分被啮小蜂寄生,应作烧毁处理。
[0035] Ⅳ、为了减少饲养室内到外散产的卵鞘,必须及时诱捕美洲大蠊散虫或将其收拢于箱内饲养。每日筛拣卵鞘时,要剔除那些外观上看起来表面发黑的卵鞘,这些卵鞘已多数被啮小蜂寄生,收集后集中处理。
[0036] ②螨类防治方法
[0037] 现发现有两种螨类可为害美洲大蠊,这两种螨类为腐食酪螨和伯氏嗜木螨,均能寄生在美洲大蠊卵鞘内,以卵鞘内营养物质和胚胎为食,影响美洲大蠊孵化,并可为害美洲大蠊若虫和成虫干制品,因而影响美洲大蠊的人工养殖和储品保藏。如发现螨类为害可按以下方法防治。
[0038] Ⅰ、保持饲养环境卫生,垃圾和美洲大蠊的粪便可做发酵或埋入地下处理。
[0039] Ⅱ、喷洒5%的乙酯杀螨醇,或在箱底撒上5%的该药粉剂。
[0040] Ⅲ、剔出破损卵鞘。
[0041] ③小菌虫(Alphitobius laevigatus(F.))防治方法
[0042] 小菌虫在美洲大蠊养殖中主要蛀食美洲大蠊成虫干品。其防治方法为:
[0043] Ⅰ、由于该虫性喜潮湿,因此保持贮藏环境清洁卫生及干燥通风是防治该虫的关键措施。
[0044] Ⅱ、若发现有该虫危害,可在高温天气对美洲大蠊干品进行曝晒。
[0045] 本发明养殖后得到的美洲大蠊检测结果以干燥品计,每g含游离氨基酸应不低于6.0mg;每g含结合氨基酸应不低于5.0mg;肌苷应为50~100mg/100g。
[0046] 本发明所述的药用美洲大蠊养殖技术包括虫卵预孵化技术、喂养技术、捕杀干燥和贮藏技术。
[0047] 其中,1、美洲大蠊虫卵预孵化技术为:剔除未成熟卵鞘、已破损卵鞘或有空隙卵鞘及表面上有附着物的卵鞘等。将拣选好的虫卵与经太阳暴晒消毒的虫粪混合均匀,然后平铺在的孵化托盘内,厚度在2.8~3.2cm范围内,盖上鸡蛋板,写好编号并做好相应的记录。相对湿度保持在75~85%,温度保持28~32℃,每天对温湿度检查记录3—5次。预孵化20~
25天,待卵鞘里的幼虫成形即可。
[0048] 2、美洲大蠊的喂养技术为:将装有预孵化好的虫卵的托盘移至养殖间养殖架的最上层,继续孵化30天即可将托盘移除。养殖间温度保持在25~30℃,相对湿度保持在65~75%,高效饲料配方熟食喂养5~7个月,高效饲料配方由下述百分比原料制成:
[0049] 玉米粉 40~70%、麦糆10~22%、米糠2~5%、豆粕5~15%、鱼虾5~10%、食糖1.5~2.5%、食盐0.5~1%、蚕蛹5~10%。
[0050] 优选地高效饲料配方由下述百分比原料制成:
[0051] 玉米粉72%、麦糆5%、米糠5%、豆粕10%、鱼虾5%、食糖2.5%、食盐0.5%。
[0052] 玉米粉 40%、麦糆22%、米糠5%、豆粕15%、鱼虾10%、食糖2.5%、食盐0.5%、蚕蛹5%[0053] 饲料的加工方法:
[0054] ①准确称取上述饲料,粉碎、过5号筛,充分混合均匀。
[0055] ②按饲料干粉:90℃以上的水=1:1,搅拌机拌匀。
[0056] ③制成熟食。
[0057] 喂养方法:
[0058] ①喂养时间:每天在14:00-18:00之间,投食、投水一次;
[0059] ②日投食量:以每千克成虫投饲料按干粉计30克;
[0060] ③日投水量:日投水量按每千克成虫(或若虫)投水不少于40毫升。
[0061] 3、捕杀干燥和贮藏技术:捕杀时间应掌握在雌虫普遍开始产卵之后的第五周内,捕捉后用70~80℃的热水烫死或置容器中密封窒息杀死,在80℃内干燥至水分小于10%,干燥品用洁净的塑料袋密封,然后抽样检测,检测合格后装箱(每箱10kg),移至阴凉库贮存,贮存周期为6个月。
[0062] 本发明是把拣选好的虫卵装入托盘并移至孵化间进行孵化,20~25天后待卵鞘里的幼虫成形,将托盘移至养殖间养殖架的最上层,养殖间温度保持在25~30℃、相对湿度保持60~80%范围内,用蒸制的熟食进行喂养。四至五个月后在雌虫普遍开始产卵之后的第五周内,开始捕杀并干燥,干燥虫体经检验合格后即可用作生产水针注射剂、冻干粉针剂、胶囊剂、颗粒剂、片剂、口服液、滴丸剂等各种剂型的原料,并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尤其对肺心病、心肌病、风湿病、冠心病及高心病等引起的心衰中得到应用。
[0063] 实施例1    制定美洲大蠊预孵化技术规程
[0064] ①美洲大蠊预孵化试验,考察方法为剥开虫卵查看卵鞘里的幼虫是否成形,同时统计干瘪的虫卵计算孵化率,以孵化率考察最适温湿度。孵化率计算方法为:孵化率=(虫卵总量-干瘪虫卵量)/虫卵总量*100%。
[0065] 表1 相同湿度,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预孵化试验
[0066]
[0067] 表2相同温度,不同湿度条件下的预孵化试验
[0068]
[0069] ②制定美洲大蠊预孵化技术规程
[0070] Ⅰ 虫卵拣选:剔除未成熟卵鞘、已破损卵鞘或有空隙卵鞘及表面上有附着物的卵鞘等。
[0071] Ⅱ 保温物料的处理:预孵化前与卵鞘混合的保温物料为美洲大蠊的虫粪,虫粪经过筛去除杂质,在太阳下暴晒消毒30~60min。
[0072] Ⅲ 环境条件:相对湿度75~85%,温度28~32℃。
[0073] Ⅳ 预孵化:将拣选好的虫卵与保温物料混合均匀,然后平铺在的孵化托盘内,厚度在2.8~3.2CM范围内,盖上鸡蛋板,写好编号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每天对温湿度检查记录3~5次。预孵化20~25天,待卵鞘里的幼虫成形即可。
[0074] 实施例2   制定美洲大蠊养殖技术规程
[0075] ①制定了美洲大蠊的高效饲料配方
[0076] 该项实验是在对云南10家美洲大蠊养殖户提供的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及养殖户提供的饲料配方的基础上,通过对配方中不同组分的加入量进行研究,制定出5种饲养美洲大蠊的饲料配方见表3,分别用5种饲料配方喂养美洲大蠊,经检测得到的含量见表4。
[0077] 表3饲料配方及用量
[0078]
[0079] 表4各配方喂养结果
[0080]
[0081] 该试验的5个饲料配方分别在5个饲养间开展,养殖间温度保持在25~30℃,相对湿度保持在65~75%。
[0082] 从表3、表4可以看出5个饲料配方喂养的美洲大蠊检测结果以干燥品计,每g含游离氨基酸都不低于6.0mg;每g含结合氨基酸都不低于5.0mg;肌苷都为50~100mg/100g。其中,用饲料配方一喂养的美洲大蠊的含量最高,从单位成本来看饲料配方四的单位成本最低。所以,饲料配方一和饲料配方四为最优配方。
[0083] ②制定美洲大蠊养殖技术规程
[0084] Ⅰ 饲养温度:25~30℃
[0085] Ⅱ 饲养相对湿度:65~75%
[0086] Ⅲ 饲料配方:
[0087] a、低成本配方:玉米粉72%、麦糆5%、米糠5%、豆粕10%、鱼虾5%、食糖2.5%、食盐0.5%。
[0088] b、高含量配方:玉米粉 40%、麦糆22%、米糠5%、豆粕15%、鱼虾10%、食糖2.5%、食盐0.5%、蚕蛹5%
[0089] Ⅳ 饲料的加工方法:
[0090] a、准确称取上述饲料,粉碎、过5号筛,充分混合均匀。
[0091] b、按饲料干粉:90℃以上的水=1:1,搅拌机拌匀。
[0092] c、制成熟食。
[0093] Ⅴ 喂养方法:
[0094] a、喂养时间:每天在14:00-18:00之间,投食、投水一次;
[0095] b、日投食量:以每千克成虫投饲料按干粉计30克;
[0096] c、日投水量:日投水量按每千克成虫(或若虫)投水不少于40毫升。
[0097] Ⅵ 捕杀干燥和贮藏:捕杀时间应掌握在雌虫普遍开始产卵之后的第五周内,捕捉后用70~80℃的热水烫死或置容器中密封窒息杀死,在80℃内干燥至水分小于10%,干燥品用洁净的塑料袋密封,然后抽样检测,检测合格后装箱(每箱10kg),移至阴凉库贮存,贮存周期为6个月。
[0098] Ⅶ 含量标准:美洲大蠊检测结果以干燥品计,每g含游离氨基酸应不低于6.0mg;每g含结合氨基酸应不低于5.0mg;肌苷应为50~100mg/100g。
[0099] 实施例3   制定美洲大蠊病虫害防治方法
[0100] ①美洲大蠊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0101] 经病理解剖、病原分离和致病力鉴定,美洲大蠊养殖种群中的主要病原物为病毒和真菌类,未见细菌性和微孢子虫类致病病原物。此外,杀虫剂中毒也需要引起重视。
[0102] 对美洲大蠊疾病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策略:
[0103] a、预防若虫疾病流行,首先要营造一个有利于若虫生长、不利于病菌繁殖的养殖环境。大虫室要清洁、通风透气,控温控湿,防止疾病在低龄若虫阶段漫延。
[0104] b、养前消毒:打扫和清洗养殖间。不仅能清除大部份病原菌,而且能使粘附在养虫室四壁、地面及器材上的病菌暴露,提高下一步的消毒效果。尤其在继代养殖中,打扫和清洗要达到无病虫(蛹)的残体、无虫粪、无饲料残渣。1kg漂白粉和1kg生石灰加入清水20~30kg,加盖静置0.5~1小时,澄清后取上清液,用喷雾器向养殖间及室内器材喷洒。将经过消毒的饲养器材在太阳下暴晒2-3天,用含有效氯2%的漂白粉石灰水溶液浸卵荚3分钟。
[0105] c、如果疾病已经发生,随时注意观察若虫生长状况,包括行为、体型、体色和粪便等特征,确定是否有发病症状。如发现病虫,要立即将病虫捡出,将笼内粪便和饲料残渣清除,用漂白粉和石灰混合粉对饲养笼进行消毒,然后换入新鲜的饲料。
[0106] ②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0107] a、蜚卵啮小蜂的防治方法
[0108] 在美洲大蠊养殖中,蜚卵啮小蜂(Aprostocetus hagenowii (Ratzeburg))可对其造成为害。该小蜂属膜翅目(Hymenoptera)姬小蜂科(Eulophidae),主要寄生美洲大蠊卵鞘,致使美洲大蠊孵化率降低。
[0109] 根据蜚卵啮小蜂的生活习性,在规模化人工养殖美洲大蠊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的防治措施:
[0110] Ⅰ、根据啮小蜂具有强烈趋光性特点,采用灯光进行诱杀,具体做法为:用水盆盛半盆水放置于电灯下,啮小蜂成虫由于趋光性大量聚于灯下而掉入水中溺死。
[0111] Ⅱ、及时收取美洲大蠊卵鞘。收卵宜在每天上午10点以前进行,因为此时啮小蜂正在寻找产卵对象,将卵收尽可最大限度地避免被啮小蜂寄生。从饲养箱中收取的和地面上扫取的卵鞘要分开存放,不使混杂。
[0112] Ⅲ、尽量消除饲养室内各种夹缝中、箱体外壁及地面上的卵鞘,通常这些卵鞘已大部分被啮小蜂寄生,应作烧毁处理。
[0113] Ⅳ、为了减少饲养室内到外散产的卵鞘,必须及时诱捕美洲大蠊散虫或将其收拢于箱内饲养。每日筛拣卵鞘时,要剔除那些外观上看起来表面发黑的卵鞘,这些卵鞘已多数被啮小蜂寄生,收集后集中处理。
[0114] b、螨类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