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10323860.9

文献号 : CN10406802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孙承艳张华东赵娜杨立平王新军曹明章孔建

申请人 :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咯菌腈和宁南霉素,两者的质量比为40:1-1:40,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本发明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悬浮剂、微囊悬浮剂、悬浮种衣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咯菌腈与宁南霉素以一定比例复配后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主要用于防治小麦纹枯病、黄瓜灰霉病。

权利要求 :

1.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咯菌腈和宁南霉素,两者的质量比为40:1-1: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咯菌腈和宁南霉素的质量比为

10:1-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为

2%-5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是悬浮剂、微囊悬浮剂、悬浮种衣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

5.权利要求1所述杀菌组合物应用于防治小麦纹枯病和黄瓜灰霉病的用途。

说明书 :

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药复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尤其是一种含咯菌腈的农用杀菌组合物及其防治农作物病害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咯菌腈(Fludioxonil),分子式:C26H23F2NO4,是先正达公司研制生产的一种新型吡咯类非内吸性广谱杀菌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菌体葡萄糖磷酰化有关的转移酶,能抑制真菌菌丝体的生长,导致病菌死亡。对链格孢属、壳二孢属、曲霉属、镰孢菌属、长蠕孢属、丝核菌属和青霉属等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用于防治雪腐镰孢菌、小麦黑腐菌、立枯病菌等。
[0003] 近年来由于单一用药和其它不科学的用药方式,多种作物病原菌如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纹枯病等已经产生了抗药性,成为化学防治的一大难题。由于病原菌产生抗性,药剂防效下降,导致频繁施药,造成农民负担加重和环境污染加剧。为了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居住环境越来越高的要求,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现有农药品种的增效组合物具有重要开发价值。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农业上生产使用的杀菌组合物,并且有助于减少用药量、延缓病原菌产生抗性和降低使用成本。
[0005]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发明人通过大量复配筛选试验,发现咯菌腈与宁南霉素以一定比例复配后,对小麦纹枯病和黄瓜灰霉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0006] 宁南霉素(ningnanmycin),分子式:C16H23O8N7,是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制成功的创新生物农药,为胞嘧啶核苷肽型抗生素,通过延长病菌的潜育期,破坏病毒粒体结构,降低病毒粒体浓度以及调节机体代谢从而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和免疫力。对番茄病毒病、水稻立枯病、苹果斑点落叶病、黄瓜白粉病等多种病害的防病和增产效果显著。
[0007] 本发明技术方案为: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为咯菌腈和宁南霉素,两有效成分的质量比为40:1-1:40,优选质量比为10:1-1:20。
[0008] 上述活性成分咯菌腈、宁南霉素均是本领域公知的杀菌剂,可以通过各种商业渠道购得。
[0009]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累积质量百分含量为2%-55%,其余为溶剂、助剂、载体及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药效发挥的辅助成分。所有辅助成分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简单试验确定。
[0010]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较好的剂型有悬浮剂、微囊悬浮剂、悬浮种衣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
[0011] 本发明所描述的组合物可以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也可以以单剂组合形式提供,使用前在桶或罐中直接按所述比例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的浓度。
[0012]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用于防治谷类、麦类、豆类和大田蔬菜作物上的众多病害,尤其适用于防治小麦纹枯病和黄瓜灰霉病。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按普通的方法施用,如种子处理、灌根、喷雾、撒施或发烟,其施用量随天气情况、作物生育期和病害发生程度而定。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为:(1)组合物增效作用明显,防效与单剂相比显著提高;(2)药效提高后,降低了田间用药量和使用成本,减少了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3)组合物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作用位点增加,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产生抗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
[0015] 将不同结构类型的农药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是目前开发和研制新农药制剂以及防治农业上抗性病菌的一项有效措施。不同品种的农药混合后,通常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即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体为何种作用,必须通过大量试验才能知道。复配后增效明显的配方,能提高实际防治效果,降低用药量,有助于延缓病菌产生抗性,是综合防治病害的重要手段。
[0016] 发明人通过大量的筛选试验,发现咯菌腈与宁南霉素复配对小麦纹枯病和黄瓜灰霉病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的简单相加(详见生物测定实例)。
[0017] 生物测定实例1:咯菌腈与宁南霉素复配对小麦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0018] 试验对象: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 Van der Hoeven),采集于田间,经实验室分离和3次转接复壮的菌种。
[0019] 试验方法:试验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2-2006及1156.6-2006》,本试验采用生长速率法(平皿法)。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在无菌操作台上,根据试验处理将预先融化的灭菌培养基定量加放无菌锥形瓶中,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取
5mL药液分别加入到装有45mL热培养基(PDA培养基,45-50℃)的锥形瓶中,摇匀后,迅速倒入直径90mm玻璃培养皿,每个培养皿倒入带药培养基10mL。水平静置,冷却后制成平板。每个浓度五个重复。以不含药剂有效成份的处理作空白对照。
[0020] 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5mm的灭菌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器将菌饼接种于含药平板中央,将有菌丝的一面向下和培养基贴合,盖上皿盖。以上所有操作均在超净工作台进行无菌操作。
[0021] 处理后放在26±0.5℃的恒温无菌培养箱中培养,2d后取出。采用十字交叉法分别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以mm为单位),计算菌落直径的平均值。以各试验药剂的有效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防效几率值作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抑制中浓度EC50、90%抑制浓度EC90及其95%的置信限。依孙云沛法计算出各药剂的毒力指数及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
[0022]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0023]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0024]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0025] 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
[0026] 表1咯菌腈与宁南霉素复配对小麦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027]
[0028]
[0029] 表1中结果表明,咯菌腈与宁南霉素在配比40:1-1:40之间时,对小麦纹枯病菌具有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当配比在10:1-1:20之间时,增效作用尤为明显(共毒系数大于160)。
[0030] 生物测定实例2:咯菌腈与宁南霉素复配对黄瓜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0031] 试验对象: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由华南农业大学杀菌剂实验室提供,经公司研究所生测组杀菌室3次转接复壮的菌种。
[0032] 试验方法:试验参考《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2-2006及1156.6-2006》,本试验采用生长速率法(平皿法)。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在无菌操作台上,根据试验处理将预先融化的灭菌培养基定量加放无菌锥形瓶中,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取
5mL药液分别加入到装有45mL热培养基(PDA培养基,45-50℃)的锥形瓶中,摇匀后,迅速倒入直径90mm玻璃培养皿,每个培养皿倒入带药培养基10mL。水平静置,冷却后制成平板。每个浓度五个重复。以不含药剂有效成分的处理作空白对照。
[0033] 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4mm的灭菌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器将菌饼接种于含药平板中央,将有菌丝的一面向下和培养基贴合,盖上皿盖。以上所有操作均在超净工作台进行无菌操作。
[0034] 处理后放在26±0.5℃的恒温无菌培养箱中培养,6d后取出。采用十字交叉法分别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以毫米为单位),计算菌落直径的平均值。
[0035] 以各个处理有效成份浓度(μg/mL)的对数值为自变量X,抑制率转化成的机率值为因变量Y,使用专业数据统计软件DPS处理,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式(Y=A+BX)中的A和B;抑制中浓度EC50;90%抑制浓度EC90;EC5095%的置信限;标准误SE(B)。依孙云沛法计算出各药剂的毒力指数及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
[0036] 共毒系数计算方法同上述实施例1。
[0037] 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见表2。
[0038] 表2咯菌腈与宁南霉素复配对黄瓜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039]
[0040] 表2中结果表明,咯菌腈与宁南霉素在配比40:1-1:40之间时,对黄瓜灰霉病菌具有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当配比在10:1-1:20之间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共毒系数大于170)。
[0041] 本发明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有悬浮剂、微囊悬浮剂、悬浮种衣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
[0042] 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实施例所有配方中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有效成分的量为工业品折算为100%含量的纯品的量。
[0043] 可湿性粉剂实施例
[0044] 将农药活性成分、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配方的比例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可湿性粉剂产品。
[0045] 制剂实施例1:41%咯菌腈·宁南霉素可湿性粉剂
[0046] 配方组成:有效成分咯菌腈40%,有效成分宁南霉素1%,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6%,萘磺酸盐(扩散剂)5%,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7%,高岭土(填料)补足至100%。
[0047] 悬浮剂实施例
[0048] 将农药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消泡剂、防腐剂、抗冻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悬浮剂产品。
[0049] 制剂实施例2:31%咯菌腈·宁南霉素悬浮剂
[0050] 配方组成:有效成分咯菌腈30%,有效成分宁南霉素1%,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润湿剂)10%,黄原胶(增稠剂)1%,20%聚二甲基硅氧烷乳液(消泡剂)0.4%,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3%,丙三醇(抗冻剂)4%,苯甲酸钠(防腐剂)0.25%,水(载体)补足至100%。
[0051] 配方实施例3:12%咯菌腈·宁南霉素悬浮剂
[0052] 配方组成:有效成分宁南霉素10%,有效成分咯菌腈2%,木质素磺酸钙(分散剂)3.5%,亚甲基双萘磺酸钠(分散剂)2%,拉开粉(润湿剂)1%,0%聚二甲基硅氧烷乳液(消泡剂)0.4%,乙二醇(防冻剂)4%,黄原胶(增稠剂)0.15%,苯甲酸钠(防腐剂)0.15%,水(载体)余量。
[0053] 悬浮种衣剂实施例
[0054] 配方实施例4:6%咯菌腈·宁南霉素悬浮种衣剂
[0055] 配方组成:有效成分咯菌腈5%,有效成分宁南霉素1%,木质素磺酸钙(分散剂)2.5%,亚甲基双萘磺酸钠(分散剂)1%,拉开粉(润湿剂)2%,20%聚二甲基硅氧烷乳液(消泡剂)0.4%,乙二醇(防冻剂)4%,黄原胶(增稠剂)0.25%,苯甲酸钠(防腐剂)0.25%,聚乙烯醇PVA(成膜剂)0.3%,溶剂红(染色剂)1%,水(载体)余量。
[0056] 配方实施例5:105克/升咯菌腈·宁南霉素悬浮种衣剂
[0057] 配方组成:有效成分咯菌腈5克/升,有效成分宁南霉素100克/升,木质素磺酸钙(分散剂)30克/升,亚甲基双萘磺酸钠(分散剂)20克/升,拉开粉(润湿剂)30克/升,20%聚二甲基硅氧烷乳液(消泡剂)4克/升,乙二醇(防冻剂)35克/升,黄原胶(增稠剂)1.5克/升,苯甲酸钠(防腐剂)1.5克/升,聚乙烯醇PVA(成膜剂)2.5克/升,溶剂红(染色剂)10克/升,水(载体)余量。
[0058] 配方实施例6:66克/升咯菌腈·宁南霉素悬浮种衣剂
[0059] 配方组成:有效成分宁南霉素60克/升,有效成分咯菌腈6克/升,木质素磺酸钙(分散剂)35克/升,亚甲基双萘磺酸钠(分散剂)35克/升,拉开粉(润湿剂)40克/升,20%聚二甲基硅氧烷乳液(消泡剂)4克/升,乙二醇(防冻剂)40克/升,黄原胶(增稠剂)1.8克/升,苯甲酸钠(防腐剂)1.8克/升,聚乙烯醇PVA(成膜剂)2.5克/升,溶剂红(染色剂)10克/升,水(载体)余量。
[0060] 配方实施例7:82克/升咯菌腈·宁南霉素悬浮种衣剂
[0061] 配方组成:有效成分宁南霉素80克/升,有效成分咯菌腈2克/升,木质素磺酸钙(分散剂)25克/升,亚甲基双萘磺酸钠(分散剂)30克/升,拉开粉(润湿剂)35克/升,20%聚二甲基硅氧烷乳液(消泡剂)4克/升,乙二醇(防冻剂)36克/升,黄原胶(增稠剂)1.6克/升,苯甲酸钠(防腐剂)1.6克/升,聚乙烯醇PVA(成膜剂)2.8克/升,溶剂红(染色剂)10克/升,水(载体)余量。
[0062] 微囊悬浮剂实施例
[0063] 将农药活性成分、溶剂、囊皮单体相混合,进入调配釜搅拌,制成油相,再与水相混合经剪切分散后固化成囊,制得微囊悬浮剂产品。
[0064] 配方实施例8:2%咯菌腈·宁南霉素微囊悬浮剂
[0065] 配方组成:有效成分宁南霉素1%,有效成分咯菌腈1%,溶剂油S-200(溶剂)10%,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3.5%,椰油酰胺(囊皮单体)4%,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囊皮单体)1.5%,甲苯二异氰酸酯(囊皮单体)1.5%,黄原胶(稳定剂)0.2%,苯甲酸钠(防腐剂)0.2%,丙三醇(防冻剂)3%,水(载体)补足。
[0066] 配方实施例9:62克/升咯菌腈·宁南霉素微囊悬浮剂
[0067] 配方组成:有效成分宁南霉素60克/升,有效成分咯菌腈2克/升,溶剂油S-200(溶剂)90克/升,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30克/升,椰油酰胺(囊皮单体)40克/升,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囊皮单体)12克/升,甲苯二异氰酸酯(囊皮单体)16克/升,黄原胶(稳定剂)1.5克/升,苯甲酸钠(防腐剂)1.5克/升,丙三醇(防冻剂)30克/升,水(载体)补足。
[0068] 水分散粒剂实施例
[0069] 将农药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粒,经干燥筛分后得到水分散粒剂产品。
[0070] 配方实施例10:42%咯菌腈·宁南霉素水分散粒剂
[0071] 配方组成:有效成分咯菌腈40%,有效成分宁南霉素2%,聚羧酸盐(分散剂)5%,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10%,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4%,硫酸铵(崩解剂)15%,高岭土(填料)补足至100%。
[0072] 配方实施例11:55%咯菌腈·宁南霉素水分散粒剂
[0073] 配方组成:有效成分咯菌腈50%,有效成分宁南霉素5%,聚羧酸盐(分散剂)5%,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10%,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4%,硫酸铵(崩解剂)15%,高岭土(填料)补足至100%。
[0074]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技术配方方案的优点,本发明用以下具体田间试验实施例进行举例说明。
[0075] 田间试验实施例1:咯菌腈与宁南霉素复配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0076] 试验于2013年3月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进行,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为玉米,试验地历年小麦纹枯病发生严重。试验药剂处理、使用剂量及防效详见表3,每处理4次重复,小2
区面积20m,共44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
[0077] 试验方法:1)采用常规喷雾法,在小麦纹枯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根据病害发展情况,隔7-10天再次施药,共施药3次,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2)拌种:先将称好的药剂加水稀释,加水量1.5L/100kg种子,然后将药液缓慢倒入备好的种子上,搅拌均匀,晾干后即日播种。
[0078] 调查方法: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100株,末次药后14天调查病情指数和病株率,计算防治效果。
[0079] 表3咯菌腈与宁南霉素复配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0080]
[0081] 田间试验实施例2:咯菌腈与宁南霉素复配防治黄瓜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0082] 试验于2013年4月在北京市延庆县蔬菜种植基地进行,土壤肥力中等,试验地历年黄瓜灰霉病发生严重。试验药剂处理、使用剂量及防效详见表4,每处理4次重复,小区面2
积15m,共44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
[0083] 试验方法:1)采用常规喷雾法,于病害发生初期第一次施药,根据病害发生程度每隔7天施药1次,共施药3次,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2)拌种:先将称好的药剂加水稀释,加水量1.5L/100kg种子,然后将药液缓慢倒入备好的种子上,搅拌均匀,晾干后即日播种。
[0084] 调查方法: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取样2株,调查全株果实发病率,记录病果树及病级数,计算各药剂的防治效果。
[0085] 表4咯菌腈与宁南霉素复配防治黄瓜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