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车辆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80008136.0

文献号 : CN10409358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鱼津裕纪秋野真司

申请人 :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搬运车辆。向交流发电机(19)和行驶用的电动马达(20)供给冷却风的冷却风供给装置(22)包括:取入外部空气作为冷却风的冷却风取入口(24B);连接冷却风取入口(24B)与交流发电机(19)以及电动马达(20)之间的冷却风供给路径(23);以及从冷却风取入口(24B)向冷却风供给路径(23)内吸入冷却风的交流发电机侧冷却风扇(36)以及电动马达侧冷却风扇(37)。在冷却风供给路径(23)的中途部位设置尘埃分离器(28),该尘埃分离器(28)使冷却风以螺旋状流通从而使该冷却风中的尘埃离心分离,由该尘埃分离器(28)分离冷却风中的尘埃。

权利要求 :

1.一种搬运车辆,具备:设有装载搬运物的车箱的车体;搭载于该车体上的发动机;由该发动机驱动进行发电的交流发电机;被供给基于该交流发电机的发电的驱动电力的行驶用电动马达;以及向作为冷却对象的上述交流发电机和电动马达供给冷却风的冷却风供给装置,该冷却风供给装置包括:取入外部空气作为冷却风的冷却风取入口;连接该冷却风取入口与上述冷却对象之间的冷却风供给路径;以及从上述冷却风取入口向上述冷却风供给路径内吸入冷却风的冷却风扇,上述搬运车辆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冷却风供给路径的中途部位设置尘埃分离器,该尘埃分离器位于比上述冷却风扇靠上游侧,并使上述冷却风以螺旋状流通从而使该冷却风中的尘埃离心分离,在上述冷却风供给路径设置集合箱,该集合箱具有:供冷却风流入的流入口;供上述尘埃分离器连接的尘埃分离器侧连接口;通向上述交流发电机的交流发电机侧连接口;以及通向上述电动马达的电动马达侧连接口,上述尘埃分离器具有供包含尘埃的冷却风流入的分离器流入口、和供分离了尘埃后的冷却风流出的分离器流出口,上述分离器流入口与上述集合箱的尘埃分离器侧连接口连接,上述分离器流出口与上述集合箱的交流发电机侧连接口和上述电动马达侧连接口连通,由上述冷却风扇将用上述尘埃分离器清洁化后的冷却风供给至上述交流发电机和电动马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集合箱内设有:

连接箱,其将上述尘埃分离器的分离器流出口与上述交流发电机侧连接口以及电动马达侧连接口连接,以及分隔部件,其阻止从上述流入口流入的冷却风不经由上述连接箱而直接流到上述交流发电机侧连接口以及电动马达侧连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集合箱的流入口连接容纳有对电气设备进行控制的控制盘的控制柜,在该控制柜设置上述冷却风取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车辆,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集合箱的流入口用作上述冷却风取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车辆,其特征在于,

上述冷却风供给路径具有控制柜,该控制柜开口设有上述冷却风取入口并且开口设有供上述集合箱的流入口连接的冷却风流出口,上述集合箱的交流发电机侧连接口与上述交流发电机之间由具有交流发电机侧冷却风扇的交流发电机侧通道连接,上述集合箱的电动马达侧连接口与上述电动马达之间由具有电动马达侧冷却风扇的电动马达侧通道连接,上述集合箱的上述尘埃分离器侧连接口在冷却风的流通方向上位于比上述交流发电机侧连接口以及电动马达侧连接口靠上游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车辆,其特征在于,

上述尘埃分离器包括: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且供来自上述冷却风取入口的冷却风流入的圆筒状的外筒;以位于该外筒的内侧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且供清洁化后的冷却风流出的内筒;配置在上述外筒与内筒之间且在使上述冷却风以螺旋状流通期间分离尘埃的螺旋通路体;以及尘埃容器,其以相对于该外筒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外筒的下端侧并积存由上述螺旋通路体而从冷却风分离的尘埃。

说明书 :

搬运车辆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例如搬运在矿山等采掘的矿物等的自卸车等搬运车辆。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地,在露天挖掘的采掘场或矿山等使用液压挖掘机来挖掘大量的矿物或砂土,进行将挖掘的大量的矿物(碎石物)等装载于称为自卸车的大型搬运车辆上并搬运至港口等卸货场的作业。
[0003] 该自卸车大致包括:设有装载搬运物的车箱(容器)的车体;搭载于该车体上的发动机;由该发动机驱动进行发电的交流发电机;以及供给基于该交流发电机的发电的驱动电力的行驶用的电动马达。
[0004] 交流发电机和电动马达在自卸车运转时发热,因此在自卸车上设有对这些交流发电机和电动马达供给冷却风的冷却风供给装置。该冷却风供给装置大致包括:取入外部空气作为冷却风的冷却风取入口;连接该冷却风取入口与作为冷却对象的交流发电机以及电动马达之间的冷却风供给路径;以及从冷却风取入口向冷却风供给路径内吸入冷却风的冷却风扇(鼓风机)(参照专利文献1)。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2316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 然而,在自卸车行驶的采掘场等作业现场,在外部空气(空气)中中混入有细小的砂子或粉尘等尘埃。因此,若向交流发电机或电动马达原样供给外部空气作为冷却风,则导致冷却风中的尘埃与交流发电机或电动马达碰撞。其结果,存在例如使交流发电机或电动马达的线圈、电线等的耐久性下降之类的问题。
[0009] 为了抑制这种问题,例如考虑在冷却风取入口设置过滤器,使用该过滤器从冷却风除去尘埃。但是,该情况下,存在下述问题,即、伴随运转时间的经过,尘埃堵塞过滤器(网眼堵塞)、冷却风量下降。
[0010]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方案,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搬运车辆,其能够从对交流发电机和行驶用的电动马达进行冷却的冷却风中除去尘埃,而且能够确保充分的冷却风量。
[0011] (1).本发明的搬运车辆具备:设有装载搬运物的车箱的车体;搭载于该车体上的发动机;由该发动机驱动进行发电的交流发电机;被供给基于该交流发电机的发电的驱动电力的行驶用电动马达;以及向作为冷却对象的上述交流发电机和电动马达供给冷却风的冷却风供给装置,该冷却风供给装置包括:取入外部空气作为冷却风的冷却风取入口;连接该冷却风取入口与上述冷却对象之间的冷却风供给路径;以及从上述冷却风取入口向上述冷却风供给路径内吸入冷却风的冷却风扇。
[0012] 并且,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方案一的发明采用的结构的特征在于,[0013] 在上述冷却风供给路径的中途部位设置尘埃分离器,该尘埃分离器位于比上述冷却风扇靠上游侧,并使上述冷却风以螺旋状流通,从而使该冷却风中的尘埃离心分离,由上述冷却风扇将利用上述尘埃分离器清洁化后的冷却风供给至上述交流发电机和电动马达。
[0014] 根据该结构,由于做成在冷却风供给路径的中途部位设置使冷却风中的尘埃离心分离的尘埃分离器的结构,因此能够兼顾从冷却风除去尘埃和确保冷却风量这两者。即、能够由尘埃分离器从冷却风除去尘埃,因此能够确保作为冷却对象的交流发电机和电动马达的耐久性。而且,由于不必使用网眼有可能堵塞的过滤器,因此也不存在冷却风量伴随运转时间的经过而下降的情况。因此,能够长期稳定地对交流发电机和电动马达进行冷却。其结果,能够提高搬运车辆的耐久性、稳定性。
[0015] (2).根据本发明,在上述冷却风供给路径设置集合箱,该集合箱具有:供冷却风流入的流入口;供上述尘埃分离器连接的尘埃分离器侧连接口;通向上述交流发电机的交流发电机侧连接口;以及通向上述电动马达的电动马达侧连接口,上述尘埃分离器具有供包含尘埃的冷却风流入的分离器流入口、和供分离了尘埃后的冷却风流出的分离器流出口,上述分离器流入口与上述集合箱的尘埃分离器侧连接口连接,上述分离器流出口与上述集合箱的交流发电机侧连接口和上述电动马达侧连接口连通。
[0016] 根据该结构,包含尘埃的冷却风通过与集合箱的尘埃分离器侧连接口连接的分离器流入口而导入到尘埃分离器,并由尘埃分离器分离尘埃。另一方面,分离尘埃后的冷却风从尘埃分离器的分离器流出口向集合箱的交流发电机侧连接口以及电动马达侧连接口流出,供给至交流发电机以及电动马达。其结果,能够向交流发电机以及电动马达仅供给分离了尘埃而清洁化后的冷却风。
[0017] (3).根据本发明,在上述集合箱内设置有:连接箱,其将上述尘埃分离器的分离器流出口与上述交流发电机侧连接口以及电动马达侧连接口连接,以及分隔部件,其阻止从上述流入口流入的冷却风不经由上述连接箱而直接流到上述交流发电机侧连接口以及电动马达侧连接口。
[0018] 根据该结构,在包含尘埃的冷却风流入到集合箱内时,能够由分隔部件阻止该冷却风不经由连接箱而直接流入到交流发电机侧连接口以及电动马达侧连接口。因此,由连接箱将流入到集合箱内的冷却风可靠地导入尘埃分离器,从而能够将该冷却风进行清洁化。另一方面,从尘埃分离器的分离器流出口流出的清洁的冷却风由连接箱导向交流发电机侧连接口以及电动马达侧连接口。由此,能够将清洁化后的大量的冷却风效率良好地供给至交流发电机以及电动马达。
[0019] (4).根据本发明,在上述集合箱的流入口连接容纳有控制电气设备的控制盘的控制柜,在该控制柜设有上述冷却风取入口。根据该结构,能够使从控制柜的冷却风取入口取入的冷却风通过集合箱的流入口而流入到该集合箱内。
[0020] (5).根据本发明,将上述集合箱的流入口用作上述冷却风取入口。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集合箱的流入口将冷却风直接取入到该集合箱内。
[0021] (6).根据本发明,上述冷却风供给路径包括:开口设有上述冷却风取入口并且开口设有冷却风流出口的控制柜;具有与该控制柜的冷却风流出口连接的流入口、供上述尘埃分离器连接的尘埃分离器侧连接口、通向上述交流发电机的交流发电机侧连接口以及通向上述电动马达的电动马达侧连接口的集合箱;连接该集合箱的交流发电机侧连接口与上述交流发电机之间的交流发电机侧通道;以及连接上述集合箱的电动马达侧连接口与上述电动马达之间的电动马达侧通道,上述集合箱的上述尘埃分离器侧连接口在冷却风的流通方向上位于比上述交流发电机侧连接口以及电动马达侧连接口靠上游侧。
[0022] 根据该结构,能够与控制柜邻接地集中配置集合箱以及尘埃分离器。该情况下,不需要进行较大的设计变更,能够在既有的集合箱连接尘埃分离器。而且,尘埃分离器侧连接口在冷却风的流通方向上位于比交流发电机侧连接口以及电动马达侧连接口更靠上游侧。因此,能够由一个尘埃分离器来除去向交流发电机和电动马达供给的冷却风中的尘埃。由此,与在交流发电机侧通道和电动马达侧通道分别安装尘埃分离器的情况相比较,无需进行较大设计变更便能够设置尘埃分离器。
[0023] (7).根据本发明,上述尘埃分离器包括: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且供来自上述冷却风取入口的冷却风流入的圆筒状的外筒;以位于该外筒的内侧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且供清洁化后的冷却风流出的内筒;配置在上述外筒与内筒之间且在使上述冷却风以螺旋状流通期间分离尘埃的螺旋通路体;以及尘埃容器,其以相对于该外筒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外筒的下端侧且积存由上述螺旋通路体而从冷却风分离的尘埃。
[0024] 根据该结构,由于冷却风通过在外筒与内筒之间配置的螺旋通路体内,从而能够从该冷却风中分离(除去)尘埃。并且,分离了尘埃后的冷却风通过内筒的内侧而送到交流发电机和电动马达,从冷却风分离的尘埃积存在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外筒的下端侧的尘埃容器中。即使积存在尘埃容器中的尘埃伴随运转时间的经过等而增加,也能够根据需要而从外筒拆下尘埃容器对该尘埃进行处理。因此,由于不需要如使用过滤器时那样的新的过滤器准备、更换等的作业,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包含尘埃的处理的尘埃分离器的维修保养。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自卸车的主视图。
[0026] 图2是以拆卸了车箱的状态表示图1中的自卸车的主视图。
[0027] 图3是以拆卸了车箱的状态从左斜前方观察自卸车的立体图。
[0028] 图4是以拆卸了车箱的状态从上方观察自卸车的俯视图。
[0029] 图5是表示框架、发动机、交流发电机、电动马达、冷却风供给装置等的从与图2相同的方向观察的主视图。
[0030] 图6是放大表示冷却风供给装置的从与图5相同的方向观察的主视图。
[0031] 图7是从左斜后方观察图6中的冷却风供给装置的立体图。
[0032] 图8是从斜后侧观察集合箱、尘埃分离器的立体图。
[0033] 图9是从图8中的箭头IX-IX方向观察集合箱、尘埃分离器的局部剖切的外观图。
[0034] 图10是表示集合箱、尘埃分离器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以下,参照附图,以搬运在矿山等采掘的碎石物(矿物)的自卸车为例,对本发明的搬运车辆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36] 图中,符号1表示作为大型的搬运车辆的自卸车。该自卸车1大致包括:构成坚固的框架构造的车体2;以及以能够倾斜转动(起伏)的方式设置在该车体2上的车箱(容器)3。车体2构成为包含后述的框架5、舱室14、甲板16以及驾驶室17。
[0037] 车箱3为了大量地装载例如碎石物等重的搬运物而作为全长达到10~14m(米)的大型容器而形成,其后侧底部经由连结销4等以能够倾斜转动的方式连结于车体2的后端侧(后述的托架部6H)。在车箱3的前部侧一体地设有从其上部朝向前方水平地延伸的檐部3A,该檐部3A以从上侧覆盖后述的驾驶室17的状态延伸至甲板16的前端位置附近。
[0038] 即、车箱3的底部侧使用连结销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于车体2的后部侧。车箱3的前部侧(檐部3A侧)通过使后述的翻斗缸8伸长或缩小而以连结销4为支点在上、下方向上转动(升降)。
[0039] 框架5成为车体2的基座,该框架5作为呈制罐结构(製缶構造)的牢固的支撑构造体而形成。框架5大致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基座框架6;以及配置在该基座框架6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的上部横梁7。
[0040] 如图4以及图5所示,基座框架6具有:构成为大致长方方形状且在中央设有椭圆形的开口部6A的后框部6B;从该后框部6B的前端侧朝向前方扩开成V字状或U字状地延伸的左脚部6C以及右脚部6D。各脚部6C、6D的前端由前连结梁部6E在左、右方向上连结。在各脚部6C、6D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的中途位置以向上突出的方式设有左、右支柱部6F(仅图示左侧)。在后框部6B的前部侧设有向下呈山形状突出的左、右缸安装部6G(仅图示左侧),在后框部6B的后端部突出设有左、右托架部6H。
[0041] 在左、右脚部6C、6D之间配置有后述的发动机18,在左、右脚部6C、6D上安装有后述的舱室14。另一方面,在左、右支柱部6F的上端侧配设有后述的上部横梁7,在左、右缸安装部6G安装有后述的翻斗缸8。在左、右托架部6H经由连结销4安装车箱3,并且经由后轮侧悬架装置13安装后述的桥壳12。
[0042] 上部横梁7与基座框架6一起构成框架5。该上部横梁7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中空的方柱状,并安装在构成基座框架6的左、右支柱部6F的上端部。并且,如图4以及图5所示,上部横梁7以从基座框架6的各支柱部6F向左、右方向伸出的方式延伸,从下侧支撑后述的甲板16、驾驶室17、控制柜24等。
[0043] 左、右翻斗缸8(图1中仅图示了左侧)用于使车箱3相对于车体2向上、下倾斜转动。各翻斗缸8例如由多级式液压缸构成,以能够伸缩的方式设置在基座框架6与车箱3之间。各翻斗缸8的下端侧(杆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基座框架6的缸安装部6G,各翻斗缸8的上端侧(管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车箱3的下表面侧。因此,使翻斗缸8伸长或缩小,从而车箱3的前部侧以连结销4为支点而在上、下方向上转动(升降)。由此,车箱3的前部侧能向上方抬起,并能将装载于车箱3的碎石物排出。
[0044] 左、右前轮9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车体2的前部侧,该各前轮9构成由自卸车1的操作员操纵(转向操作)的操纵轮。左、右前轮9与后述的后轮11相同,例如以达到2~4米的轮胎直径(外径尺寸)而形成。
[0045] 左、右前轮侧悬架装置10(仅图示左侧)相对于车体2支撑前轮9。各前轮侧悬架装置10例如由液压缓冲器构成,以能够伸缩的方式安装在基座框架6的支柱部6F与前轮9之间。前轮侧悬架装置10用于即使前轮伴随路面的凹凸等而振动,也对该振动传递到车体2的前部侧的动作进行缓冲。
[0046] 左、右后轮1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车体2的后部侧,该各后轮11构成自卸车1的驱动轮,相对于后述的桥壳1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各后轮11由容纳于桥壳12内的后述的电动马达20分别进行旋转驱动。
[0047] 符号12是设置在车体2的后部下侧的桥壳,该桥壳12形成为在左、右后轮11之间沿着轴向(车体2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筒状体。桥壳12经由后述的后轮侧悬架装置13安装在车体2的后部下侧。
[0048] 为了对左、右后轮11分别进行旋转驱动,在桥壳12内设有后述的一对电动马达20。这些各电动马达20的输出轴的旋转经由齿轮减速机构(未图示)等而成为低速、大转矩并传递至各后轮11。在桥壳12的轴向中间部连接有后述的冷却风供给装置22的电动马达侧通道
35,各电动马达20由通过电动马达侧通道35供给的冷却风冷却。
[0049] 左、右后轮侧悬架装置13用于相对于车体2支撑桥壳12。各后轮侧悬架装置13例如由液压缓冲器构成,以能够伸缩的方式安装在基座框架6的托架部6H与桥壳12之间。后轮侧悬架装置13用于对后轮11侧的振动经由桥壳12传递至车体2的后部侧的动作缓冲。
[0050] 舱室14构成车体2的一部分,该舱室14位于支柱部6F的前侧并安装于左、右脚部6C、6D。舱室14在内部容纳位于后述的发动机18的前方的散热器等换热器15(参照图3)。另外,舱室14与上部横梁7协作而从下侧支撑后述的甲板16。
[0051] 甲板16位于车箱3的檐部3A的下侧并设置在舱室14的上侧,该甲板16配置在比前轮9靠上方的位置。甲板16在车体2的前部上侧(舱室14)上形成平坦的通路面,在甲板16上设置有后述的驾驶室17、栅格箱21等。
[0052] 驾驶室17位于车箱3的前侧并设置在车体2的上端部左侧。驾驶室17配置在甲板16上,由框架5的上部横梁7和舱室14从下侧支撑。驾驶室17在其内部划分形成供操作员乘入的操作室,在驾驶室17内,除了驾驶席17A、操纵用的驾驶盘17B以外,还设有起动开关、加速踏板、制动踏板以及操作杆(均未图示)等。
[0053] 符号18表示位于框架5的上部横梁7的下侧并搭载于车体2上的发动机。发动机18例如使用大型的柴油发动机等而构成,用于驱动后述的交流发电机19。并且,发动机18对成为液压源的液压泵(未图示)进行旋转驱动,该液压泵用于向翻斗缸8、动力转向用的操纵缸(未图示)等供给压力油。
[0054] 符号19表示由发动机18驱动的交流发电机。该交流发电机19用于进行向后述的电动马达20输出的驱动电力的发电,例如产生1500kW左右的三相交流电力。如图6所示,在交流发电机19的壳体19A连接有后述的冷却风供给装置22的交流发电机侧通道34,交流发电机19由通过交流发电机侧通道34供给的冷却风冷却。
[0055] 符号20表示设置在桥壳12内的一对行驶用电动马达。这些各电动马达20例如由三相感应电动机、三相无刷直流电动机等构成的大型的电动马达构成,相互独立对左、右后轮11进行旋转驱动。在此,向各电动马达20供给基于交流发电机19的发电的驱动电力,各电动马达20的旋转轴由该驱动电力的供给而旋转。成为各电动马达20的旋转轴的旋转经由未图示的齿轮减速机构等而传递至各后轮11,从而自卸车1与各后轮11的旋转相应地行驶的结构。
[0056] 栅格箱21设置在隔着后述的控制柜24而与驾驶室17相反的一侧(车体2的上端部右侧)。该栅格箱21配置在甲板16上,由框架5的上部横梁7和舱室14从下侧支撑。在栅格箱21内容纳有在车辆减速时消耗直流电力的电阻器和由对该电阻器进行冷却的鼓风机构成的装置。
[0057] 接着,对用于冷却自卸车1运转时发热的交流发电机19和行驶用的电动马达20的冷却风供给装置22进行说明。
[0058] 符号22表示向作为冷却对象的交流发电机19和行驶用的电动马达20供给冷却风的冷却风供给装置。该冷却风供给装置22将从控制柜24的冷却风取入口24B取入的外部空气作为冷却风而供给至交流发电机19和电动马达20,从而对这些交流发电机19和电动马达20进行冷却。在此,冷却风供给装置22大致包括设置在后述的控制柜24且将外部空气作为冷却风而取入的冷却风取入口24B、冷却风供给路径23、交流发电机侧冷却风扇36、以及电动马达侧冷却风扇37。
[0059] 符号23表示连接冷却风取入口24B与交流发电机19以及行驶用的电动马达20之间的冷却风供给路径。该冷却风供给路径23构成为包含后述的控制柜24、集合箱25、交流发电机侧通道34、电动马达侧通道35。
[0060] 符号24表示并排在驾驶室17的右侧且设于车体2的上端部中央的控制柜,该控制柜24由框架5的上部横梁7从下侧支撑。在控制柜24内主要容纳有控制电气设备的控制盘。具体地,在控制柜24内容纳有对行驶用的电动马达20进行控制的变换器、对由交流发电机
19产生的电流以及发动机18的旋转速度进行控制的控制盘、以及对变换器用的冷却水进行冷却的散热器等。
[0061] 在此,在实施方式中,控制柜24除了具有容纳变换器、控制盘等的作用以外,还用于构成冷却风供给装置22的冷却风供给路径23的一部分。因此,如图3所示,在控制柜24的前面24A开口设有取入外部空气作为冷却风的冷却风取入口24B。如图7所示,在控制柜24的底部24C开口设有供取入到控制柜24内的冷却风流出的(成为冷却风的出口的)冷却风流出口24D。该冷却风流出口24D与后述的集合箱25的流入口25G连接。
[0062] 由此,成为如下结构,即、如图3至图7中箭头A所示,从控制柜24的冷却风取入口24B取入的冷却风通过容纳于控制柜24内的变换器用的散热器等的周围,并通过冷却风流出口24D而流入集合箱25。此时,冷却风能够对变换器用的散热器进行冷却。
[0063] 符号25是使用螺栓等固定器具(未图示)安装在控制柜24的下侧的集合箱(送气箱),该集合箱25与控制柜24的冷却风流出口24D连接。如图4以及图7中箭头B所示,集合箱25使通过了控制柜24内的冷却风流入,并且使冷却风分支到后述的交流发电机侧通道34和电动马达侧通道35。
[0064] 在此,如图8至图10所示,集合箱25为由上板部25A、底板部25B、前板部25C、后板部25D、左侧板部25E、右侧板部25F构成的大致长方体状,且作为中空的箱体而形成。集合箱25具有后述的尘埃分离器侧连接口25H、交流发电机侧连接口25J、电动马达侧连接口25K,在集合箱25的内部设有后述的连接箱26和分隔板27。并且,在集合箱25的下端侧连接地设有后述的尘埃分离器28。
[0065] 在集合箱25的上板部25A的左、右方向一端侧(右端侧)设有与控制柜24的冷却风流出口24D连接的流入口25G。另一方面,在集合箱25的底板部25B的左、右方向一端侧(右端侧)设有供后述的尘埃分离器28的分离器流入口28A连接的尘埃分离器侧连接口25H。
[0066] 在集合箱25的后板部25D的左、右方向另一端侧(左端侧)并在左、右方向上邻接地设有通向交流发电机19的交流发电机侧连接口25J、和通向电动马达20的电动马达侧连接口25K。后述的交流发电机侧通道34的上游端连接于交流发电机侧连接口25J,后述的电动马达侧通道35的上游端连接于电动马达侧连接口25K。这些交流发电机侧连接口25J以及电动马达侧连接口25K在冷却风的流通方向上位于比尘埃分离器侧连接口25H更靠下游侧。
[0067] 即、交流发电机侧连接口25J以及电动马达侧连接口25K设置在集合箱25中的隔着后述的分隔板27与流入口25G相反一侧(比分隔板27更靠左侧)的下游侧。另一方面,尘埃分离器侧连接口25H设置在集合箱25中的隔着分隔板27与交流发电机侧连接口25J以及电动马达侧连接口25K相反一侧(比分隔板27更靠右侧)的上游侧。由此,成为如下结构,即、尘埃分离器侧连接口25H在冷却风的流通方向上位于比交流发电机侧连接口25J以及电动马达侧连接口25K更靠上游侧。
[0068] 符号26是设置在集合箱25内的连接箱,该连接箱26将后述的尘埃分离器28的分离器流出口28B与集合箱25的交流发电机侧连接口25J以及电动马达侧连接口25K连接。在此,连接箱26由上板26A、底板26B、以及在上述上板26A和底板26B之间且包围三方(前、后、右)的三张侧板26C构成。因此,连接箱26作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呈长方体状的中空的箱体而形成。
[0069] 如图9所示,在连接箱26的底板26B设有流入侧开口26D,该流入侧开口26D与后述的尘埃分离器28的分离器流出口28B连接。另一方面,连接箱26的左侧面成为流出侧开口26E,该流出侧开口26E与后述的分隔板27的切口部27A连接。由此,成为如下结构,即、通过尘埃分离器28且从流入侧开口26D流入到连接箱26内的冷却风通过连接箱26的流出侧开口
26E而向交流发电机侧连接口25J以及电动马达侧连接口25K侧流出。
[0070] 符号27表示设置在集合箱25内的作为分隔部件的分隔板。该分隔板27位于集合箱25内的左、右方向中央部而将该集合箱25内分隔成左、右。更具体地,分隔板27阻止从流入口25G流入的冷却风不经由连接箱26而直接流到交流发电机侧连接口25J以及电动马达侧连接口25K。
[0071] 在此,如图10所示,分隔板27作为具有切口部27A的大致U字状的板体而形成,该分隔板27的切口部27A与连接箱26的流出侧开口26E。由此,从集合箱25的流入口25G流入到该集合箱25内的冷却风(通过尘埃分离器28之前的冷却风)被分隔板27阻止直接流到交流发电机侧连接口25J以及电动马达侧连接口25K侧(不通过尘埃分离器28)。另一方面,通过尘埃分离器28流入到连接箱26内的冷却风从该连接箱26的流入侧开口26D通过流出侧开口26E,并流到交流发电机侧连接口25J以及电动马达侧连接口25K侧。
[0072] 接着,对设置于集合箱25的尘埃分离器28进行说明。
[0073] 符号28表示设置在冷却风供给路径23的中途部位的尘埃分离器。具体地,尘埃分离器28位于冷却风供给路径23的中途部位且比后述的冷却风扇36、37更靠冷却风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并设置于集合箱25。该尘埃分离器28使从分离器流入口28A流入的冷却风以螺旋状流通(回旋),从而使混入冷却风中的较细的砂子、粉尘等尘埃从该冷却风离心分离,并使清洁化后的冷却风从分离器流出口28B流出。在此,如图8至图10所示,尘埃分离器28大致包括后述的外筒29、内筒30、螺旋通路体31、以及尘埃容器32。
[0074] 符号29是构成尘埃分离器28的外壳的外筒,该外筒29以位于集合箱25的底板部25B的下侧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外筒29的上端侧成为尘埃分离器28的分离器流入口28A,与底板部25B的尘埃分离器侧连接口25H连接。在外筒29的下侧设有在越向下侧越向内径变小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部29A、和内径比外筒29的上侧小的小径部29B。在小径部
29B的下侧以使用带33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有后述的尘埃容器32。
[0075] 符号30表示以位于外筒29的内侧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的内筒。该内筒30形成为直径比外筒29小,该内筒30在与外筒29之间划分形成空间,并且用于将由后述的螺旋通路体31清洁后的冷却风导入连接箱26。因此,内筒30的上端侧成为尘埃分离器28的分离器流出口28B,并与连接箱26的流入侧开口26D连接。另一方面,内筒30的下端侧延伸到外筒29中比螺旋通路体31靠下侧。由此,如图9中箭头C以及箭头D所示,能够使通过螺旋通路体31而流入到外筒29内的下侧的空间的冷却风通过内筒30的内侧而流通到连接箱26。
[0076] 符号31表示配置在外筒29与内筒30之间的空间的螺旋通路体。该螺旋通路体31用于在使冷却风在外筒29的内周面与内筒30的外周面之间以螺旋状流通期间分离尘埃。该螺旋通路体31设置在外筒29与内筒30之间,由从上侧朝向下侧倾斜的多个倾斜板31A构成。由此,如图9中箭头C所示,通过流入口25G而流入到集合箱25内的冷却风通过与尘埃分离器侧连接口25H连接的分离器流入口28A而流入尘埃分离器28内。该冷却风以从上侧朝向下侧沿着各倾斜板31A的方式以螺旋状在外筒29与内筒30之间流通(以涡旋状流动)。
[0077] 此时,沿着各倾斜板31A回旋的冷却风中的尘埃基于离心力向径向外侧被推出,沿着外筒29的内周面、倾斜板31A向下侧落下,积存在后述的尘埃容器32。由此,能够从冷却风分离(除去)尘埃,并且能够用尘埃容器32承接从冷却风分离的尘埃。
[0078] 在螺旋通路体31除去了尘埃的冷却风从尘埃分离器28的分离器流出口28B(内筒30)向连接箱26内流出,导向集合箱25的交流发电机侧连接口25J以及电动马达侧连接口
25K。由此,清洁化后的冷却风通过后述的交流发电机侧通道34供给至交流发电机19,并且通过电动马达侧通道35供给至各电动马达20,从而能够对上述交流发电机19和电动马达20进行冷却。该情况下,能够抑制尘埃附着于交流发电机19和电动马达20,因此能够确保这些交流发电机19、电动马达20的耐久性。而且,无需使用有可能堵塞网眼的过滤器便能够从冷却风除去尘埃,因此能够从冷却风去除尘埃,并且确保充分的冷却风量。
[0079] 符号32是设置在外筒29的下端侧(小径部29B)的尘埃容器,该尘埃容器32积存由螺旋通路体31而从冷却风分离的尘埃。在此,尘埃容器32作为底部32A朝向下侧以大致圆锥状突出的有底筒体而形成,使用带33相对于小径部29B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进行安装。因此,积存于尘埃容器32的尘埃能够通过与带33一起从外筒29(小径部29B)拆下尘埃容器32而进行处理。该情况下,由于不需要如使用过滤器时那样的新的过滤器的准备、更换等的作业,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包含尘埃的处理的尘埃分离器28的维修保养。
[0080] 其次,符号34表示连接集合箱25的交流发电机侧连接口25J与交流发电机19之间的交流发电机侧通道。该交流发电机侧通道34作为冷却风在内部流通的管状体而形成,配置在集合箱25与交流发电机19之间。在此,交流发电机侧通道34由上游通道34A和下游通道34B构成。上游通道34A从集合箱25朝向构成车体2的基座框架6的左、右脚部6C、6D之间向后方下侧倾斜地延伸,与后述的交流发电机侧冷却风扇36连接。另一方面,下游通道34B连接交流发电机侧冷却风扇36与交流发电机19之间。
[0081] 符号35表示连接集合箱25的电动马达侧连接口25K与电动马达20之间的电动马达侧通道。该电动马达侧通道35作为冷却风在内部流通的管状体而形成,配设在集合箱25与容纳有电动马达20的桥壳12之间。在此,电动马达侧通道35由第一上游通道35A、第二上游通道35B、第三上游通道35C、以及下游通道35D构成。第一上游通道35A从集合箱25朝向构成车体2的基座框架6的左、右脚部6C、6D之间向后方下侧倾斜延伸。第二上游通道35B与第一上游通道35A的下游端连接,沿着基座框架6的上表面延伸。第三上游通道35C从第二上游通道35B的下游端进入基座框架6的开口部6A内,与后述的电动马达侧冷却风扇37连接。下游通道35D连接电动马达侧冷却风扇37与桥壳12之间。
[0082] 接着,符号36表示设置在比集合箱25、尘埃分离器28更靠下游侧的交流发电机侧冷却风扇。即、该交流发电机侧冷却风扇36位于交流发电机19的后侧并设置在构成基座框架6的左、右脚部6C、6D之间。该交流发电机侧冷却风扇36从控制柜24的冷却风取入口24B向交流发电机侧通道34内吸入外部空气作为冷却风,并将该冷却风朝向交流发电机19吹送(送风)。在此,交流发电机侧冷却风扇36作为吸入式冷却风扇(鼓风机)而构成,设置在交流发电机侧通道34的中途部位、即上游通道34A与下游通道34B之间。
[0083] 在此,交流发电机侧冷却风扇36大致包括:构成外壳且连接上游通道34A和下游通道34B的壳体36A;设置在该壳体36A内的电动马达36B;以及由该电动马达36B旋转驱动的叶片(未图示)。交流发电机侧冷却风扇36由电动马达36B对叶片进行旋转驱动,从而产生从冷却风取入口24B通过控制柜24、集合箱25、尘埃分离器28、交流发电机侧通道34朝向交流发电机19的空气(冷却风)的流动。
[0084] 符号37表示设置在比集合箱25、尘埃分离器28更靠下游侧的电动马达侧冷却风扇。即、该电动马达侧冷却风扇37位于桥壳12的前方上侧并设置在基座框架6的开口部6A内。该电动马达侧冷却风扇37从控制柜24的冷却风取入口24B向电动马达侧通道35内吸入外部空气作为冷却风,并将该冷却风朝向电动马达20吹送(送风)。在此,电动马达侧冷却风扇37作为吸入式的冷却风扇(鼓风机)而构成,设置在电动马达侧通道35的中途部位、即第三上游通道35C与下游通道35D之间。
[0085] 在此,电动马达侧冷却风扇37大致包括:构成外壳的壳体37A;设置在该壳体37A内的电动马达37B;以及由该电动马达37B旋转驱动的叶片(未图示)。在电动马达侧冷却风扇37的壳体37A连接有第三上游通道35C和下游通道35D。电动马达侧冷却风扇37由电动马达
37B对叶片进行旋转驱动,从而产生从冷却风取入口24B通过控制柜24、集合箱25、尘埃分离器28、电动马达侧通道35而朝向桥壳12内的电动马达20的空气(冷却风)的流动。
[0086] 接着,对由冷却风供给装置22供给至交流发电机19以及行驶用的电动马达20的冷却风的流动进行说明。
[0087] 在自卸车1运转时,冷却风供给装置22的交流发电机侧冷却风扇36和电动马达侧冷却风扇37被驱动。由此,如图3至图7中箭头A所示,外部空气作为冷却风通过冷却风取入口24B被吸入控制柜24内。被吸入到控制柜24内的冷却风通过容纳于控制柜24内的控制盘、变换器用的散热器等的周围,在对该控制盘、散热器进行冷却后,从控制柜24的冷却风流出口24D流出。
[0088] 从控制柜24流出的冷却风通过集合箱25的流入口25G而流入该集合箱25内。流入到集合箱25内的冷却风如图9中箭头C所示,从与集合箱25的尘埃分离器侧连接口25H连接的分离器流入口28A(外筒29)流入尘埃分离器28内。该冷却风沿着尘埃分离器28的螺旋通路体31的各倾斜板31A从上侧朝向下侧以螺旋状流通(回旋并且流动)。
[0089] 此时,回旋的冷却风中的尘埃基于离心力向径向外侧被推出,从冷却风分离(除去)并向尘埃容器32落下。另一方面,除去了尘埃的冷却风如图9中箭头D所示,在尘埃分离器28的内筒30的内侧从下侧朝向上侧流动,通过与连接箱26的流入侧开口26D连接的分离器流出口28B流入该连接箱26内。
[0090] 流入到连接箱26内的冷却风如图9中箭头E所示,通过连接箱26的流出侧开口26E而流向集合箱25内的下游侧(左侧)。该冷却风如图9中箭头F和箭头G所示,分支为从交流发电机侧连接口25J流向交流发电机19的冷却风、和从电动马达侧连接口25K流向电动马达20的冷却风。
[0091] 从交流发电机侧连接口25J流向交流发电机19的冷却风如图4至图7中箭头H所示,通过交流发电机侧通道34的上游通道34A、交流发电机侧冷却风扇36的壳体36A、以及下游通道34B供给至交流发电机19。由此,能够由除去了尘埃的清洁的冷却风对交流发电机19进行冷却。此时,对交流发电机19进行冷却的冷却风由于通过尘埃分离器28而被去除了尘埃,因此能够抑制尘埃附着于交流发电机19,从而能够提高交流发电机19的耐久性。
[0092] 另一方面,从电动马达侧连接口25K流向电动马达20的冷却风如图4至图7中箭头J所示,通过电动马达侧通道35的第一、第二、第三上游通道35A、35B、35C、电动马达侧冷却风扇37的壳体37A、以及下游通道35D供给至桥壳12内。由此,能够由除去了尘埃的清洁的冷却风对容纳于桥壳12内的行驶用的电动马达20进行冷却。此时,对电动马达20进行冷却的冷却风由于通过尘埃分离器28而被除去了尘埃,因此能够抑制尘埃附着于各电动马达20,从而能够提高电动马达20的耐久性。
[0093] 此外,积存于尘埃分离器28的尘埃容器32的尘埃能够根据需要而从外筒29拆下尘埃容器32来进行处理。此时,与使用过滤器来捕捉尘埃的情况相比较,由于不需要新的过滤器的准备、更换等的作业,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包含尘埃的处理的尘埃分离器28的维修保养。
[0094] 本实施方式的自卸车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以下对其动作进行说明。
[0095] 首先,在矿山等碎石场,使用大型的液压挖掘机(未图示)向自卸车1的车箱3上装载作为搬运物的碎石物。接着,自卸车1以在车箱3上大量地装载有碎石物的状态朝向卸货场进行搬运。
[0096] 在自卸车1到达卸货场时,驾驶室17内的操作员用手动对操作杆进行倾斜转动操作。由此,翻斗缸8通过压力油的供给而伸长,将车箱3以使其向斜后方倾斜的方式抬起。此时,自卸车1的车箱3以连结销4为支点向上转动,车箱3内的碎石物以向下方滑落的方式朝向集聚场排出。
[0097] 在碎石物的排出作业结束后,操作员用手动对操作杆进行倾斜转动操作而能够将翻斗缸8内的油液排出。由此,翻斗缸8按照车箱3的自重而缩小,车箱3向图1所示的搬运位置下降而落座于车体2上。
[0098] 在这种自卸车1的工作时(运转时),交流发电机19和行驶用的电动马达20被由冷却风供给装置22供给的冷却风冷却。该情况下,根据本实施方式,做成如下结构,即、在冷却风供给路径23的中途部位设置使冷却风中的尘埃离心分离的尘埃分离器28。由此,能够兼顾从冷却风除去尘埃和确保充分的冷却风量这两者。
[0099] 即、由于能够由尘埃分离器28从冷却风除去尘埃,因此能够抑制在作为冷却对象的交流发电机19和行驶用的电动马达20附着尘埃,确保这些交流发电机19和电动马达20的耐久性。而且,由于不需要使用网眼有可能堵塞的过滤器,因此也不存在冷却风量伴随运转时间的经过而下降的情况。因此,能够确保为冷却交流发电机19和电动马达20而充分的冷却风量,从而能够长期稳定地对其进行冷却。其结果,能够提高自卸车1的耐久性、稳定性。
[0100]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做成如下结构,即、在与控制柜24的冷却风流出口24D连接的集合箱25上连接尘埃分离器28,因此能够与控制柜24邻接地集中配置集合箱25以及尘埃分离器28。该情况下,不需要进行较大的设计变更,能够在既有的集合箱25上设置(连接)尘埃分离器28。而且,尘埃分离器侧连接口25H在冷却风的流通方向上位于比交流发电机侧连接口25J以及电动马达侧连接口25K更靠上游侧。由此,能利用一个尘埃分离器28除去向交流发电机19和电动马达20供给的冷却风中的尘埃。其结果,无需对交流发电机19和电动马达20分别安装尘埃分离器,用一台尘埃分离器28即可完成。而且,由于使用一台尘埃分离器28,从而能够紧凑地构成冷却风供给装置22。
[0101]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冷却风通过在尘埃分离器28的外筒29与内筒30之间配置的螺旋通路体31内,能够从该冷却风分离、除去尘埃。被分离了尘埃的冷却风通过内筒30的内侧被送到交流发电机19和电动马达20,从冷却风分离的尘埃积存在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外筒29的下端侧的尘埃容器32中。因此,即使积存在尘埃容器32中的尘埃伴随运转时间的经过而增加,通过从外筒29拆下尘埃容器32,也能够容易地处理积存的尘埃。因此,与使用过滤器来捕捉尘埃的情况相比较,不需要新的过滤器的准备、更换等的作业,能够容易地进行包含尘埃的处理的尘埃分离器28的维修保养。
[0102]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做成下述结构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即、取入外部空气的冷却风取入口24B在控制柜24开口。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做成将控制柜24和集合箱25设置在不同的部位的结构。该情况下,由于集合箱25处于冷却风供给路径23的最上游端,因此成为在该集合箱25设置取入外部空气的冷却风取入口的结构、即集合箱25的流入口25G构成冷却风取入口。因此,冷却风供给路径23的冷却风取入口设置在控制柜24或集合箱25的任一方即可。
[0103]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做成下述结构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即、在成为冷却风供给路径23的中途部位的集合箱25设置尘埃分离器28。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做成下述结构,即、在构成冷却风供给路径23的控制柜24内、或者交流发电机侧通道34、电动马达侧通道35的中途部位设置尘埃分离器28。
[0104]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做成下述结构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即、由构成尘埃分离器28的螺旋通路体31使冷却风以螺旋状流通(使冷却风回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由一个筒体构成尘埃分离器,并使冷却风在该筒体内回旋(以螺旋状流通)。即、尘埃分离器如果是能够使冷却风回旋的结构,则能够使用各种离心分离式的尘埃分离器。
[0105] 符号的说明
[0106] 1—自卸车(搬运车辆),2—车体,3—车箱,18—发动机,19—交流发电机,20—电动马达,22—冷却风供给装置,23—冷却风供给路径,24—控制柜,24B—冷却风取入口,24D—冷却风流出口,25—集合箱,25H—尘埃分离器侧连接口,25J—交流发电机侧连接口,
25K—电动马达侧连接口,26—连接箱,27—分隔板(分隔部件),28—尘埃分离器,28A—分离器流入口,28B—分离器流出口,29—外筒,30—内筒,31—螺旋通路体,32—尘埃容器,
34—交流发电机侧通道,35—电动马达侧通道,36—交流发电机侧冷却风扇,37—电动马达侧冷却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