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时效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10308118.0

文献号 : CN10410974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杜春梅

申请人 : 重庆市巴南区前进机械厂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时效装置,包括本体、隔热层及加热体,其中,上述本体的内部为空腔结构,该空间结构为隔热腔;上述隔热层与本体的内壁贴紧设置,以便阻隔隔热腔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上述加热体包括至少二个,加热体3间隔设置在上述隔热腔内,加热体又包括外壳体及内壳体,内外壳体之间形成加热介质通道,内壳体内部为置料空间,待加工物件放置在置料空间内,通过将加热介质导入加热介质通道中对物件进行高温时效处理。本发明节约能耗,物件装卸方便,时效效果好,效率高。

权利要求 :

1.一种时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隔热层(2)及加热体(3),其中,上述本体(1)的内部为空腔结构,该空腔结构为隔热腔(A);上述隔热层(2)与本体(1)的内壁贴紧设置,以便阻隔隔热腔(A)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上述加热体(3)包括至少二个,各加热体(3)间隔设置在上述隔热腔(A)内,相邻加热体(3)之间通过介质导管(6)连接,加热体(3)又包括外壳体(31)及内壳体(32),内外壳体之间形成加热介质通道(B),内壳体(32)内部为置料空间(C),待加工物件放置在置料空间(C)内,通过将加热介质导入加热介质通道(B)中对物件进行高温时效处理,所述的介质导管(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两加热体(3)上,并与两加热体(3)的加热介质通道(B)连通,加热介质通过介质导管(6)在加热体(3)之间流动,以便加热置料空间(C)中的物件,所述的本体(1)的上部连接第一介质进管(4)及第二介质进管(5),第一介质进管(4)及第二介质进管(5)的上端连接外设的加热装置,下端连接在加热体(3)上,并与加热体(3)的加热介质通道(B)连通,以便将加热介质导入加热介质通道(B)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时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置在隔热腔(A)底部的加热体(3)连接介质出管(7),加热介质由上而下依次进行通过各加热体(3),经介质出管(7)导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时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介质出管(7)与加热体(3)的加热介质通道(B)连通,其外端连接外设的加热装置,将加热介质重新导入加热装置中,以便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时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介质为热风。

说明书 :

一种时效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时效处理设备,特别指一种时效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时效处理:指合金工件经固溶处理,冷塑性变形或铸造,锻造后,在较高的温度放置或室温保持其性能,形状,尺寸随时间而变化的热处理工艺。若采用将工件加热到较高温度,并较短时间进行时效处理的时效处理工艺,称为人工时效处理,若将工件放置在室温或自然条件下长时间存放而发生的时效现象,称为自然时效处理。时效处理的目的,消除工件的内应力,稳定组织和尺寸,改善机械性能等。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的时效叫人工时效。 时效处理是把材料有意识地在室温或较高温度存放较长时间,使之产生时效作用的工艺。
[0003] 人工时效处理时,需要连续不断地对物件进行加热,时效时间长达数小时,因此对热能的消耗很大,传统时效炉热能利用率低,而且传统时效炉对物件进行时效处理时是将物件放置在时效炉内,再将时效炉关闭进行时效处理,时效处理完成后打开时效炉,取出物件,该种方式物件进行时效处理时进行的装卸难度大,装卸复杂,并且频繁打开和关闭时效炉热能易散失,资源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节约能耗,物件装卸方便,时效效果好,效率高的时效装置。
[0005]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时效装置,包括本体、隔热层及加热体,其中,上述本体的内部为空腔结构,该空间结构为隔热腔;上述隔热层与本体的内壁贴紧设置,以便阻隔隔热腔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上述加热体包括至少二个,加热体3间隔设置在上述隔热腔内,加热体又包括外壳体及内壳体,内外壳体之间形成加热介质通道,内壳体内部为置料空间,待加工物件放置在置料空间内,通过将加热介质导入加热介质通道中对物件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0006] 优选地,所述的本体的上部连接第一介质进管及第二介质进管,第一介质进管及第二介质进管的上端连接外设的加热装置,下端连接在加热体上,并与加热体的加热介质通道连通,以便将加热介质导入加热介质通道中。
[0007] 优选地,所述的加热体包括至少二个,各加热体间隔设置在隔热腔中,相邻加热体之间通过介质导管连接。
[0008] 优选地,所述的介质导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两加热体上,并与两加热体的加热介质通道连通,加热介质通过介质导管在加热体之间流动,以便加热置料空间中的物件。
[0009] 优选地,所述的设置在隔热腔底部的加热体连接介质出管,加热介质由上而下依次进行通过各加热体,经介质出管导出。
[0010] 优选地,所述的介质出管与加热体的加热介质通道连通,其外端连接外设的加热装置,将加热介质重新导入加热装置中,以便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0011] 优选地,所述的加热介质为热风。
[0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 本发明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一种改进技术方案,本发明特别地适用于条状型材的时效处理,设有带隔热腔的本体,隔热腔设置在本体内部,隔热腔内设有多个加热体,加热体由外壳体和内壳体组成,两壳体之间形成加热介质通道,内壳体内为置料空间,加热体的两端连接在本体的前后端面上,其置料空间通过本体前端面与外界连通,物件可直接在本体前端面插入置料空间中,装卸方便;进行时效处理时,通过第一介质进管及第二介质进管将热空气导入加热介质通道中热空气对放置在置料空间的物件进行加热,由于加热介质空间包裹在置料空间的周围,因此使物件加热均匀,热量利用率高,加热效果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热能;并且,本体的隔热腔内壁设置有隔热层,因此能够降低隔热腔与外界进行热交换的速率,使加热介质通道中的热量散失少。
[0014] 另外,本发明多个加热体,在隔热腔内依次由上而下设置,加热介质由上而下依次经过各加热体,加热介质在前一加热体内进行热交换后温度降低,因此后一加热体的加热介质通道中的加热温度低于前一加热体,从而由上而下形成了多级时效处理结构,对于不同材料及同一材料的不同阶段可放置在不同等级的加热体内,充分利用了资源,实用性强,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加热后的加热介质又重新导入加热装置中,进行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发明加热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7] 图3为本发明加热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19]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20] 一种时效装置,包括本体1、隔热层2及加热体3,其中,上述本体1的内部为空腔结构,该空间结构为隔热腔A;上述隔热层2与本体1的内壁贴紧设置,以便阻隔隔热腔A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上述加热体3包括至少二个,加热体3间隔设置在上述隔热腔A内,加热体3又包括外壳体31及内壳体32,内外壳体31之间形成加热介质通道B,内壳体32内部为置料空间C,待加工物件放置在置料空间C内,通过将加热介质导入加热介质通道B中对物件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0021] 本体1的上部连接第一介质进管4及第二介质进管5,第一介质进管4及第二介质进管5的上端连接外设的加热装置,下端连接在加热体3上,并与加热体3的加热介质通道B连通,以便将加热介质导入加热介质通道B中。
[0022] 加热体3包括至少二个,各加热体3间隔设置在隔热腔A中,相邻加热体3之间通过介质导管6连接。
[0023] 介质导管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两加热体3上,并与两加热体3的加热介质通道B连通,加热介质通过介质导管6在加热体3之间流动,以便加热置料空间C中的物件。
[0024] 设置在隔热腔A底部的加热体3连接介质出管7,加热介质由上而下依次进行通过各加热体3,经介质出管7导出。
[0025] 介质出管7与加热体3的加热介质通道B连通,其外端连接外设的加热装置,将加热介质重新导入加热装置中,以便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0026] 加热介质为热风。
[0027] 进一步,本发明设有带隔热腔A的本体1,隔热腔A设置在本体1内部,隔热腔A内设有多个加热体3,加热体3由外壳体31和内壳体32组成,两壳体之间形成加热介质通道B,内壳体32内为置料空间C,加热体3的两端连接在本体1的前后端面上,其置料空间C通过本体1前端面与外界连通,物件可直接在本体1前端面插入置料空间C中,装卸方便;进行时效处理时,通过第一介质进管4及第二介质进管5将热空气导入加热介质通道B中热空气对放置在置料空间C的物件进行加热,由于加热介质空间包裹在置料空间C的周围,因此使物件加热均匀,热量利用率高,加热效果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热能;并且,本体1的隔热腔A内壁设置有隔热层2,因此能够降低隔热腔A与外界进行热交换的速率,使加热介质通道B中的热量散失少。本发明多个加热体3,在隔热腔A内依次由上而下设置,加热介质由上而下依次经过各加热体3,加热介质在前一加热体3内进行热交换后温度降低,因此后一加热体3的加热介质通道B中的加热温度低于前一加热体3,从而由上而下形成了多级时效处理结构,对于不同材料及同一材料的不同阶段可放置在不同等级的加热体3内,充分利用了资源,实用性强,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加热后的加热介质又重新导入加热装置中,进行循环利用。
[0028] 本发明的实施例只是介绍其具体实施方式,不在于限制其保护范围。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的启发下可以作出某些修改,故凡依照本发明专利范围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属于本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