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南方双季水稻高效利用氮肥的施肥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10427408.7

文献号 : CN10414558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唐海明逄焕成肖小平李玉义汤文光汪柯杨光立

申请人 :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南方双季水稻高效利用氮肥的施肥方法,通过本发明技术方案,可以对早、晚稻进行合理的氮肥施肥,不仅能使氮肥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减少氮肥的浪费、节约生产成本,同时大大减少了由于氮肥浪费造成的环境污染,并且能够明显提高双季水稻的产量。因此,本发明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权利要求 :

1.一种南方双季水稻高效利用氮肥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紫潮泥田条件下,早稻

2 2

季氮肥施用量为160kg/hm,晚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90kg/hm;在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

2 2

肥施用量为165kg/hm,晚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85kg/hm;施用量均以纯氮量计,在紫潮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肥,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用量的比例为6:4;晚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量的比例为5:3:2;

在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肥,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用量的比例为7:3;晚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量的比例为5: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方双季水稻高效利用氮肥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早稻季氮肥分配量分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肥,其中基肥采用深施的方法,在移栽前整地时施入,采用旋耕机或小型拖拉机进行耕翻,耕翻深度达到15~20厘米,耕翻后进行田面的耙平,使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保持浅水待移栽水稻;分蘖肥是在早稻分蘖前期进行施肥,结合稻田杂草防除将肥料和除草剂混合均匀后撒施于稻田表面;晚稻季氮肥分配量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其中基肥采用深施的方法,在移栽前整地时施入,采用旋耕机或小型拖拉机进行耕翻,耕翻深度达到15~20厘米,耕翻后进行田面的耙平,使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保持浅水待移栽水稻;分蘖肥在晚稻分蘖前期进行施肥,结合稻田杂草防除将肥料和除草剂混合均匀后撒施于稻田表面;穗肥在晚稻幼穗分化发育期结合灌溉进行施肥,将肥料均匀撒施于稻田。

说明书 :

一种南方双季水稻高效利用氮肥的施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氮肥的施肥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南方洞庭湖平原区域早稻、晚稻两熟产区的双季水稻高效利用氮肥的施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水稻是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的粮食作物,湖南是我国双季稻主产区。洞庭湖平原区是湖南省的双季稻主产区,是湖南省也是我国商品粮主要的生产基地。特别是早稻-晚稻一年两熟轮作制这种典型的种植制度是洞庭湖平原区主要的粮食种植方式,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周年总产水平,这种轮作制下生产出来的粮食产品极大程度保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该地区早稻一般在3月下旬播种,4月中下旬移栽,7月上、中旬收获;晚稻在6月中、下旬播种,7月中、下旬移栽,于10中、下旬收获,两季作物为一个轮作周期,其生育期占了一周年的2/3。其中肥料养分在粮食产量提高的过程中占有50%以上的贡献,因而早稻和晚稻这一轮作周期的施肥分配就显得尤为重要。
[0003] 其中,氮素养分与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等密切相关,是水稻等禾谷类作物从土壤中吸收数量最多的营养元素;氮肥也是水稻生产中最主要的外部投入,其投入通常占到外部总投入的35%以上。随着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压力增大,氮素化肥的生产和使用量急剧增加,水稻田的施氮量也越来越大。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农田氮肥施用量逐年增加。然而,我国的粮食生产并未与化肥用量同步增长,据统计,从1978年到2011年,中国化学氮肥用量从763.9万吨增至2381.4万吨,增加了2.1倍,而粮食产量仅增加87%。据彭少兵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水稻生产氮肥用量是全球氮肥用量的37%,是世界氮肥第
2
一消费大国,水稻平均氮肥施用量为180kg/hm,比世界水平高出约60%。张福锁等研究表
2
明,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稻施氮量普遍较高,氮肥投入量在150-400kg/hm水平,其中
2
江浙、上海、广东和湖南等省市的化学氮肥用量为250-350kg/hm;而我国水稻氮肥吸收利用率仅为30%-35%,比发达国家低15-20个百分点。由于氮肥的大量投放及不合理施用,不仅导致边际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持续下降,而且严重威胁土体、水体的安全,带来了土壤酸化、温室气体排放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等问题,而成为全球集约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威胁。因此,研究开发一种能使氮肥得到有效合理利用、同时能提高双季水稻产量的施肥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目前氮肥不能得到合理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和污染环境等弊端,提供一种南方双季水稻高效利用氮肥的施肥方法。通过本发明技术方案,可以对早、晚稻进行合理的氮肥施肥,不仅能使氮肥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减少氮肥的浪费、节约生产成本,同时大大减少了由于氮肥浪费造成的环境污染,并且能够明显提高双季水稻的产量。因此,本发明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0005]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南方双季水稻高效利用氮肥的施肥方法,在紫潮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2 2
用量为150~170kg/hm,晚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80~200.0kg/hm;在红黄泥田条件下,早
2 2
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57.5~170.0kg/hm,晚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72.5~200.0kg/hm;施用量均以纯氮量计,
[0007] 在紫潮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肥,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用量的比例为6:4;晚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量的比例为5:3:2;
[0008] 在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肥,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用量的比例为7:3;晚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量的比例为5:4:1。
[0009] 本发明优选早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60kg/hm2,晚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90kg/hm2;在2 2
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65kg/hm,晚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85kg/hm;施用量均以纯氮量计。
[0010] 上述方法中早稻季氮肥分配量分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肥,其中基肥采用深施的方法,在移栽前整地时施入,采用旋耕机或小型拖拉机进行耕翻,耕翻深度达到15~20厘米,耕翻后进行田面的耙平,使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保持浅水待移栽水稻;分蘖肥是在早稻分蘖前期进行施肥,结合稻田杂草防除将肥料和除草剂混合均匀后撒施于稻田表面;晚稻季氮肥分配量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其中基肥采用深施的方法,在移栽前整地时施入,采用旋耕机或小型拖拉机进行耕翻,耕翻深度达到15~20厘米,耕翻后进行田面的耙平,使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保持浅水待移栽水稻;分蘖肥在晚稻分蘖前期进行施肥,结合稻田杂草防除将肥料和除草剂混合均匀后撒施于稻田表面;穗肥在晚稻幼穗分化发育期结合灌溉进行施肥,将肥料均匀撒施于稻田。
[0011]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0012] 1、通过本发明技术方案,可以对早稻、晚稻进行合理的氮肥施肥,不仅能使氮肥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使其氮肥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减少氮肥的浪费、节约生产成本,同时大大减少了由于氮肥浪费造成的环境污染,并且能够明显提高早稻和晚稻产量及周年水稻产量。
[0013] 2、与当地常规施肥方法相比(其它肥料养分的施肥同现有技术),本发明技术方案根据土壤质地不同对氮肥进行有效分配施用,不同土壤质地(即紫潮泥田和红黄泥田)施用量不同,使其氮肥得到有效合理的分配。由此,本发明技术方案不仅能提高氮肥的利用率,降低当季水稻的肥料氮损失率,还可以提高早稻和晚稻产量及周年水稻产量。
[0014] (1)早稻、晚稻不同施肥量和施肥比例水稻周年产量
[0015] a.对早稻氮肥不同施用量的水稻产量结果表明,以当地农民传统施肥模式为2
对照,在紫潮泥田的条件下,施氮量以160.0kg/hm为最高,早稻产量分别为达4991.5、
2
5171.4、5051.4kg/hm;在基肥和分蘖肥不同施肥比例施肥模式下,早稻产量均以比例为6:
2
4的施肥模式为最高,分别为4600.0、5171.4、4757.1kg/hm。其中,以施氮量为160.0kg/
2 2
hm、基肥和分蘖肥施肥比例为6:4处理的早稻产量最高,比对照增加763.9kg/hm。
[0016] 晚稻产量均以施氮量为190.0kg/hm2为最高,分别为7858.3、7933.3、8083.3kg/2
hm;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施用比例为5:3:2施肥模式水稻产量为最高,分别为7858.3、
2 2
7933.3、8083.3kg/hm。其中,以施氮量为190.0kg/hm、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施肥比例为
2
5:3:2处理的晚稻产量最高,比对照增加582.6kg/hm。
[0017] 水稻周年产量以早稻施氮量160.0kg/hm2、晚稻施氮量190.0kg/hm2最高,水稻周2
年产量分别为12849.8、13104.7、13134.7kg/hm(表1)。其中,早稻以施氮量为160.0kg/
2 2
hm、基肥和分蘖肥施肥比例为6:4处理,晚稻施氮量为190.0kg/hm、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施
2
肥比例为5:3:2处理的水稻周年产量最高,比对照水稻周年产量增加1346.5kg/hm。
[0018] 表1紫潮泥田条件下早、晚稻不同施肥比例水稻产量分析
[0019]
[0020]
[0021] b.对早稻氮肥不同施用量的水稻产量结果表明,以当地农民传统施肥模式为对2
照,在红黄泥田的条件下,施氮量以165.0kg/hm为最高,早稻产量分别达5080.5、5260.4、
2
5140.5kg/hm;在基肥和分蘖肥不同施肥比例施肥模式下,早稻产量均以比例为7:3的施
2 2
肥模式为最高,分别为4690.0、5260.4、4849.1kg/hm。其中,以施氮量为165.0kg/hm、基肥
2
和分蘖肥施肥比例为7:3处理的早稻产量最高,比对照增加754.9kg/hm。
2
[0022] 晚稻产量均以施氮量为185.0kg/hm为最高,分别为7783.3、7860.7、8005.3kg/2
hm;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施用比例为5:4:1施肥模式水稻产量为最高,分别为7700.5、
2 2
8005.3、7955.5kg/hm。其中,以施氮量为185.0kg/hm、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施肥比例为
2
5:4:1处理的晚稻产量最高,比对照增加590.1kg/hm。
2 2
[0023] 水稻周年产量以早稻施氮量165.0kg/hm、晚稻施氮量185.0kg/hm最高,水稻周2
年产量分别为12863.8、13145.8、13121.1kg/hm(表2)。其中,早稻以施氮量为165.0kg/
2 2
hm、基肥和分蘖肥施肥比例为7:3处理,晚稻施氮量为185.0kg/hm、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施
2
肥比例为5:4:1处理的水稻周年产量最高,比对照水稻周年产量增加1345.0kg/hm。
[0024] 表2红黄泥田条件下早、晚稻不同施肥比例水稻产量分析
[0025]
[0026]
[0027] (2)最佳施肥比例早稻、晚稻不同施肥量的氮肥相关指标
[0028] 从表1和表2中可知,在紫潮泥田的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肥,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用量的比例为6:4能获得最高的水稻产量;晚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量的比例为5:3:2能获得最高的水稻产量。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肥,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用量的比例为7:3能获得最高的水稻产量;晚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量的比例为5:4:1能获得最高的水稻产量。
[0029] 采取以下的计算公式对在紫潮泥田和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晚稻不同施肥量进行氮肥相关指标的计算:
[0030] 氮肥利用率(%)=植株中原子百分超×植株吸氮量/施氮量×100%;
[0031] 氮肥残留率(%)=土壤中原子百分超×土壤全氮量×土壤质量/施氮量×100%;
[0032] 氮肥回收率(%)=氮肥利用率(%)+氮肥残留率(%)
[0033] 氮肥损失率(%)=100%-氮肥回收率(%)
[0034] 在紫潮泥田条件下采用最佳施肥比例,对其不同施氮量相关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早稻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减小的变化趋势,其中,施氮量为150.0kg/hm2和160.0kg/hm2的氮肥利用率较施氮量为170.0kg/hm2分别增加24.09%和6.77%。研究证实,各施氮处理的肥料氮残留率在25.28%~26.94%之间,但各施氮处理之间比较,差异
2 2
不显著。施氮量为150.0kg/hm的肥料氮回收率显著高于施氮量为170.0kg/hm ,较施氮量
2 2
为170.0kg/hm增加11.26%,肥料氮损失率显著低于施氮量为170.0kg/hm ,较施氮量为
2
170.0kg/hm降低12.89%(表3)。在晚稻生长季,随着晚稻施氮量的增加,各处理氮肥利用率和肥料氮回收率略微的降低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晚稻季肥料氮残留率和氮肥损失率也随之增加。
[0035] 与当地农民传统的施肥模式(早稻施氮量180.0kg/hm2,晚稻施氮量225.0kg/2 2
hm)相比,双季稻总产量最高的施肥模式(早稻施氮量160.0kg/hm,晚稻施氮量190.0kg/
2
hm),两季作物对早、晚稻季施入氮肥的利用率周年平均提高3.15%,肥料氮残留率周年降低1.75%,氮肥回收率周年增加2.33%,氮肥损失率周年降低2.71%。所以在保证产量的同时,还要兼顾氮肥的利用率、残留率、回收率、损失率等因素综合考虑,本发明紫潮泥田双
2 2
季稻总产量最高的施肥模式(早稻施氮量160.0kg/hm,晚稻施氮量190.0kg/hm)是最优方式。
[0036] 表3紫潮泥田最佳施肥比例早稻、晚稻不同氮肥施肥量相关指标分析(南县三仙湖镇,2012年)
[0037]
[0038] 在红黄泥田条件下采用最佳施肥比例,对其不同施氮量相关指标的分析结果表2
明,早稻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减小的变化趋势,其中,施氮量为157.5kg/hm和
2 2
165.0kg/hm的氮肥利用率较施氮量为170.0kg/hm 分别增加19.97%和6.90%。研究结果表明,各施氮处理的肥料氮残留率在25.91%~28.25%之间,但各施氮处理之间比较,
2 2
差异不显著。施氮量为157.5kg/hm的肥料氮回收率显著高于施氮量为170.0kg/hm ,较施
2 2
氮量为170.0kg/hm增加9.75%,肥料氮损失率显著低于施氮量为170.0kg/hm ,较施氮量
2
为170.0kg/hm降低13.45%(表4)。在晚稻生长季,随着晚稻施氮量的增加,各处理氮肥利用率和肥料氮回收率略微的降低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晚稻季肥料氮残留率和氮肥损失率也随之增加。
2
[0039] 与当地农民传统的施肥模式(早稻施氮量180.0kg/hm,晚稻施氮量225.0kg/2 2
hm)相比,双季稻总产量最高的施肥模式(早稻施氮量165.0kg/hm,晚稻施氮量185.0kg/
2
hm),两季作物对早、晚稻季施入氮肥的利用率周年平均提高3.01%,肥料氮残留率周年降低1.55%,氮肥回收率周年增加2.49%,氮肥损失率周年降低2.86%。所以在保证产量的同时,还要兼顾氮肥利用率、残留率、回收率、损失率等因素综合考虑,本发明红黄泥田双季
2 2
稻总产量最高的施肥模式(早稻施氮量165.0kg/hm,晚稻施氮量185.0kg/hm)是最优方式。
[0040] 表4红黄泥田最佳施肥比例早稻、晚稻不同氮肥施肥量相关指标分析(长沙市,2012年)
[0041]
[0042] 3、本发明针对早、晚稻在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施用方法是根据洞庭湖双季稻田不同的土壤状况、以及双季稻区种植气候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下摸索出来的氮肥施用方式,特别适合于双季稻主产区的早稻和晚稻栽培,能最大限度的增加早稻和晚稻产量及水稻周年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施用量、氮肥在稻田中的损失。
[0043] 4、利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可对早、晚稻两季水稻进行有效的氮肥施肥,从而可以达到高产高效、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生态污染等效果。因此,本发明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以下结合实施例旨在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
[0045]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于2012年3月-11月在湖南省南县和长沙市境内紫潮泥田和红黄泥田两种土壤质地上同时进行,南县试验地属亚热带过渡到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200~1700mm,年平均温度16~18℃,≥10℃的活动积温5000~5800℃,年日照时数1295.9h,无霜期260-310d,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长沙市试验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降雨量1200~1700mm,年平均气温16~18℃,≥10℃的活动积温5000~5800℃,全年日照时数1295.9h,无霜期260~310d。两种质地土壤其他肥料施用量(除氮肥施用量外)同现有常规施用方法;供试早稻品种均为陵两优211,晚稻品种均为丰源优
299,早、晚稻水稻品种均为当地主推高产品种。以下实施例主要从氮肥施用量有效分配的方面进行详细描述,其中所采用氮肥为尿素(尿素中氮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6%)。
[0046] 早稻于2012年3月24日播种,4月21日移栽,7月11日收获;晚稻于2012年6月15日播种,7月13日移栽,10月17日收获。
[0047] 实施例1:
[0048] 本发明双季水稻两熟均衡高产的氮肥周年施用方法,该施用方法的详细步骤如下:
[0049] a、以纯氮量计,早稻、晚稻两季周年氮肥总用量为330.0kg/hm2;氮肥在两季间的分配量因土壤质地不同进行运筹;其中在紫潮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50.0kg/2 2
hm,晚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80.0kg/hm;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57.5kg/
2 2
hm,晚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72.5kg/hm;
[0050] 所采用氮肥为尿素(尿素中氮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6%);两季作物大田翻耕、移栽前时,除了施入氮肥外,其他肥料的施用量同现有常规技术,其他肥料养分同作为基肥的氮肥在两季作物大田翻耕、移栽前一次性深层施入;
[0051] b、步骤a中紫潮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肥,基肥和2
分蘖肥两次施用量的比例为6:4(即氮肥作为基肥的施用量为90.0kg/hm,氮肥作为分蘖肥
2
的施用量为60.0kg/hm),基肥在大田翻耕、移栽前时前一次性深层施入,分蘖肥是在早稻分蘖前期进行表层施肥;晚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基肥、分蘖肥
2
和穗肥三次施用量的比例为5:3:2(即氮肥作为基肥的施用量为90.0kg/hm,氮肥作为分蘖
2 2
肥的施用量为54.0kg/hm,氮肥作为穗肥的施用量为36.0kg/hm);
[0052] 其中,早稻季作为基肥的氮肥90.0kg/hm2和其他肥料养分在早稻大田翻耕、移栽2
前一次性深层施入;晚稻季作为基肥的氮肥90.0kg/hm和其他肥料养分在晚稻大田翻耕、移栽前一次性深层施入;
[0053] c、步骤a中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肥,基肥和2
分蘖肥两次施用量的比例为7:3(即氮肥作为基肥的施用量为110.25kg/hm,氮肥作为分蘖
2
肥的施用量为47.25kg/hm),基肥在大田翻耕、移栽前时前一次性深层施入,分蘖肥是在早稻分蘖前期进行表层施肥;晚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基肥、分蘖
2
肥和穗肥三次施用量的比例为5:4:1(即氮肥作为基肥的施用量为86.25kg/hm,氮肥作为
2 2
分蘖肥的施用量为69.0kg/hm,氮肥作为穗肥的施用量为17.25kg/hm);
[0054] 其中,早稻季作为基肥的氮肥110.25kg/hm2和其他肥料养分在早稻大田翻耕、移2
栽前一次性深层施入;晚稻季作为基肥的氮肥86.25kg/hm和其他肥料养分在晚稻大田翻耕、移栽前一次性深层施入)。
[0055] 分别在早、晚稻成熟期,在试验田中对各试验小区进行测定水稻产量。按照实2
施例1的施肥方法进行操作,紫潮泥田条件下:早稻产量为4600.0kg/hm,晚稻产量为
2 2 2
7775.0kg/hm;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产量为4690.0kg/hm ,晚稻产量为7700.5kg/hm。
[0056] 实施例2:
[0057] 本发明双季水稻两熟均衡高产的氮肥周年施用方法,该施用方法的详细步骤如下:
[0058] a、以纯氮量计,早稻、晚稻两季周年氮肥总用量为350.0kg/hm2;氮肥在两季间的分配量因土壤质地不同进行运筹;其中在紫潮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60.0kg/2 2
hm,晚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90.0kg/hm;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65.0kg/
2 2
hm,晚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85.0kg/hm;
[0059] 所采用氮肥为尿素(尿素中氮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6%);两季作物大田翻耕、移栽前时,除了施入氮肥外,其他肥料的施用量同现有常规技术,其他肥料养分同作为基肥的氮肥在两季作物大田翻耕、移栽前一次性深层施入;
[0060] b、步骤a中紫潮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肥,基肥和2
分蘖肥两次施用量的比例为6:4(即氮肥作为基肥的施用量为96.0kg/hm,氮肥作为分蘖肥
2
的施用量为64.0kg/hm),基肥在大田翻耕、移栽前时前一次性深层施入,分蘖肥是在早稻分蘖前期进行表层施肥;晚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基肥、分蘖肥
2
和穗肥三次施用量的比例为5:3:2(即氮肥作为基肥的施用量为95.0kg/hm,氮肥作为分蘖
2 2
肥的施用量为57.0kg/hm,氮肥作为穗肥的施用量为38.0kg/hm);
[0061] 其中,早稻季作为基肥的氮肥96.0kg/hm2和其他肥料养分在早稻大田翻耕、移栽2
前一次性深层施入;晚稻季作为基肥的氮肥95.0kg/hm和其他肥料养分在晚稻大田翻耕、移栽前一次性深层施入);
[0062] c、步骤a中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肥,基肥和2
分蘖肥两次施用量的比例为7:3(即氮肥作为基肥的施用量为115.5kg/hm,氮肥作为分蘖
2
肥的施用量为49.5kg/hm),基肥在大田翻耕、移栽前时前一次性深层施入,分蘖肥是在早稻分蘖前期进行表层施肥;晚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基肥、分蘖
2
肥和穗肥三次施用量的比例为5:4:1(即氮肥作为基肥的施用量为92.5kg/hm,氮肥作为分
2 2
蘖肥的施用量为74.0kg/hm,氮肥作为穗肥的施用量为18.5kg/hm);
[0063] 其中,早稻季作为基肥的氮肥115.5kg/hm2和其他肥料养分在早稻大田翻耕、移栽2
前一次性深层施入;晚稻季作为基肥的氮肥92.5kg/hm和其他肥料养分在晚稻大田翻耕、移栽前一次性深层施入)。
[0064] 分别在早、晚稻成熟期,在试验田中对各试验小区进行测定水稻产量。按照实2
施例1的施肥方法进行操作,紫潮泥田条件下:早稻产量为5171.4kg/hm,晚稻产量为
2 2 2
8083.3kg/hm;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产量为5260.4kg/hm ,晚稻产量为8005.3kg/hm。
[0065] 实施例3:
[0066] a、以纯氮量计,早稻、晚稻两季周年氮肥总用量为370.0kg/hm2;氮肥在两季间的分配量因土壤质地不同进行运筹;其中在紫潮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70.0kg/2 2
hm,晚稻季氮肥施用量为200.0kg/hm;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70.0kg/
2 2
hm,晚稻季氮肥施用量为200.0kg/hm;
[0067] 所采用氮肥为尿素(尿素中氮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6%);两季作物大田翻耕、移栽前时,除了施入氮肥外,其他肥料的施用量同现有常规技术,其他肥料养分同作为基肥的氮肥在两季作物大田翻耕、移栽前一次性深层施入;
[0068] b、步骤a中紫潮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肥,基肥和2
分蘖肥两次施用量的比例为6:4(即氮肥作为基肥的施用量为102.0kg/hm,氮肥作为分蘖
2
肥的施用量为68.0kg/hm),基肥在大田翻耕、移栽前时前一次性深层施入,分蘖肥是在早稻分蘖前期进行表层施肥;晚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基肥、分蘖
2
肥和穗肥三次施用量的比例为5:3:2(即氮肥作为基肥的施用量为100.0kg/hm,氮肥作为
2 2
分蘖肥的施用量为60.0kg/hm,氮肥作为穗肥的施用量为40.0kg/hm);
[0069] 其中,早稻季作为基肥的氮肥102.0kg/hm2和其他肥料养分在早稻大田翻耕、移栽2
前一次性深层施入;晚稻季作为基肥的氮肥100.0kg/hm和其他肥料养分在晚稻大田翻耕、移栽前一次性深层施入;
[0070] c、步骤a中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肥,基肥和2
分蘖肥两次施用量的比例为7:3(即氮肥作为基肥的施用量为119.0kg/hm,氮肥作为分蘖
2
肥的施用量为51.0kg/hm),基肥在大田翻耕、移栽前时前一次性深层施入,分蘖肥是在早稻分蘖前期进行表层施肥;晚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基肥、分蘖
2
肥和穗肥三次施用量的比例为5:4:1(即氮肥作为基肥的施用量为100.0kg/hm,氮肥作为
2 2
分蘖肥的施用量为80.0kg/hm,氮肥作为穗肥的施用量为20.0kg/hm);
[0071] 其中,早稻季作为基肥的氮肥119.0kg/hm2和其他肥料养分在早稻大田翻耕、移栽2
前一次性深层施入;晚稻季作为基肥的氮肥100.0kg/hm和其他肥料养分在晚稻大田翻耕、移栽前一次性深层施入。
[0072] 分别在早、晚稻成熟期,在试验田中对各试验小区进行测定水稻产量。按照实2
施例1的施肥方法进行操作,紫潮泥田条件下:早稻产量为4757.1kg/hm,晚稻产量为
2 2 2
8028.3kg/hm;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产量为4849.1kg/hm ,晚稻产量为7955.5kg/hm。
[0073] 对照例1:
[0074] a、以当地农民传统施肥为对照,对纯氮量进行计算,早稻、晚稻两季周年氮肥总用2
量为405.0kg/hm;氮肥在两季间的分配量因土壤质地不同进行运筹;其中在紫潮泥田条
2 2
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80.0kg/hm,晚稻季氮肥施用量为225.0kg/hm;红黄泥田条件
2 2
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80.0kg/hm,晚稻季氮肥施用量为225.0kg/hm;
[0075] 所采用氮肥为尿素(尿素中氮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6%);两季作物大田翻耕、移栽前时,除了施入氮肥外,其他肥料的施用量同现有常规技术,其他肥料养分同作为基肥的氮肥在两季作物大田翻耕、移栽前一次性结合耙田施入;
[0076] b、步骤a中紫潮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肥,基肥和2
分蘖肥两次施用量的比例为6:4(即氮肥作为基肥的施用量为108.0kg/hm,氮肥作为分蘖
2
肥的施用量为72.0kg/hm),基肥在大田翻耕、移栽前一次性结合耙田施入,分蘖肥是在早稻分蘖前期进行表层施肥;晚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和分蘖肥二次施肥,基肥和分蘖肥两
2
次施用量的比例为6:4(即氮肥作为基肥的施用量为135.0kg/hm,氮肥作为分蘖肥的施用
2
量为90.0kg/hm);
[0077] 其中,早稻季作为基肥的氮肥108.0kg/hm2和其他肥料养分在早稻大田翻耕、移栽2
前一次性结合耙田施入;晚稻季作为基肥的氮肥135.0kg/hm和其他肥料养分在晚稻大田翻耕、移栽前一次性结合耙田施入;
[0078] c、步骤a中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肥,基肥和2
分蘖肥两次施用量的比例为6:4(即氮肥作为基肥的施用量为108.0kg/hm,氮肥作为分蘖
2
肥的施用量为72.0kg/hm),基肥在大田翻耕、移栽前一次性结合耙田施入,分蘖肥是在早稻分蘖前期进行表层施肥;晚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和分蘖肥二次施肥,基肥和分蘖肥二
2
次施用量的比例为6:4(即氮肥作为基肥的施用量为135.0kg/hm,氮肥作为分蘖肥的施用
2
量为90.0kg/hm);
[0079] 其中,早稻季作为基肥的氮肥108.0kg/hm2和其他肥料养分在早稻大田翻耕、移栽2
前一次性结合耙田施入;晚稻季作为基肥的氮肥135.0kg/hm和其他肥料养分在晚稻大田翻耕、移栽前一次性结合耙田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