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软垫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10433174.7

文献号 : CN10417278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吴志康

申请人 : 浙江凯帝家具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家居用品领域,该折叠软垫的靠背骨架通过角度调节器铰接在底座骨架上,而靠背骨架包括了U形背杆以及铰接在U形背杆左右两侧的靠背U形侧杆;底座骨架包括前U形座杆以及铰接在前U形座杆左右两侧的底座U形侧杆;使用时可以翻动两侧的底座U形侧杆、整个靠背骨架和及其两侧的靠背U形侧杆。当靠背骨架呈一定角度倾斜放置时,整个折叠软垫作为多人位座椅使用,前U形座杆及其两侧的底座U形侧杆上都可以用于乘坐;而当靠背骨架水平放置时,整个折叠软垫可以作为双人躺垫,底座本体和靠背本体上均可以用于睡卧,而此时还可以将底座U形侧杆和靠背U形侧杆上翻一定角度,可以用作睡卧时的头枕或脚托。

权利要求 :

1.一种折叠软垫,包括底座本体和靠背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本体包括底座骨架,以及包覆在底座骨架外侧的底座填充芯体,以及包覆在底座填充芯体外侧的底座外套;所述底座骨架包括前U形座杆、后U形座杆、底座加强杆和两根底座U形侧杆;前U形座杆和后U形座杆相向设置,前U形座杆的开口方向朝后,后U形座杆处于前U形座杆的U形开口内,后U形座杆的两条U形臂分别固定在前U形座杆的自由端上;底座加强杆纵向设置在前U形座杆和后U形座杆之间,底座加强杆的前端部固定在前U形座杆中部,后端部固定在后U形座杆中部;两根底座U形侧杆相向设置在前U形座杆的左右两侧,两根底座U形侧杆的自由端通过角度调节器分别铰接在前U形座杆的两条U形臂上;

所述靠背本体包括靠背骨架,以及包覆在靠背骨架外侧的靠背填充芯体,以及包覆在靠背填充芯体外侧的靠背外套;靠背骨架包括U形背杆、靠背加强杆、靠背联杆和两根靠背U形侧杆,U形背杆的U形开口与前U形座杆的U形开口大小匹配,U形背杆的两自由端通过角度调节器铰接在前U形座杆的自由端上;所述靠背联杆横向设置在U形背杆的两条U形臂之间,靠背联杆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固定在U形背杆的两条U形臂内侧,靠背加强杆纵向设置在靠背联杆与U形背杆之间,靠背加强杆的前端部固定在靠背联杆中部,后端部固定在U形背杆中部;所述两根靠背U形侧杆相向设置在U形背杆的左右两侧,两根靠背U形侧杆的自由端通过角度调节器分别铰接在U形背杆的两条U形臂上;

所述角度调节器包括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第一连接体通过销轴a与第二连接体相互铰接;第一连接体包括第一套接部以及与第一套接部一体连接的第一卡接部;第一卡接部上通过销轴b铰接有棘爪,棘爪上设有用于放置扭簧的扭簧槽,扭簧槽内设置有扭簧,扭簧的中部套设在销轴b上,扭簧的两自由端部分别卡在第一套接部的内端部上;

第二连接体包括第二套接部以及与第二套接部一体连接的第二卡接部;第二卡接部上设有与其连为一体的挡块和多个单向轮齿,多个单向轮齿沿第二卡接部的内端部边缘规则设置,且相互之间构成轮齿面,棘爪的内端部与单向轮齿所构成的轮齿面相抵构成棘轮定位机构;第二卡接部上沿销轴a还同轴设置有定位片,所述定位片包括外侧弧面直径大于轮齿面的复位部以及外侧弧面直径小于轮齿面的定位部,定位部上设有定位开口,挡块处于定位开口内;当定位片沿销轴a转动时,复位部与棘爪相抵、转动配合,定位开口与挡块转动配合。

说明书 :

一种折叠软垫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家居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软垫。

背景技术

[0002] 现在很多家庭都喜欢在家中席地而坐,因此市场上有专门用于该家庭休闲的折叠软垫,该折叠软垫由底座本体和靠背本体相互铰接构成,使用时可以通过调节靠背本体的倾斜角度用以乘坐或睡卧。然而这些软垫结构较为简单,软垫只能调节靠背本体,使用方式单一。因此,市场上急需一款使用方式多样化的折叠软垫。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式多样化的折叠软垫。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5] 一种折叠软垫,包括底座本体和靠背本体;
[0006] 所述底座本体包括底座骨架,以及包覆在底座骨架外侧的底座填充芯体,以及包覆在底座填充芯体外侧的底座外套;所述底座骨架包括前U形座杆、后U形座杆、底座加强杆和两根底座U形侧杆;前U形座杆和后U形座杆相向设置,前U形座杆的开口方向朝后,后U形座杆处于前U形座杆的U形开口内,后U形座杆的两条U形臂分别固定在前U形座杆的自由端上;底座加强杆纵向设置在前U形座杆和后U形座杆之间,底座加强杆的前端部固定在前U形座杆中部,后端部固定在后U形座杆中部;两根底座U形侧杆相向设置在前U形座杆的左右两侧,两根底座U形侧杆的自由端通过角度调节器分别铰接在前U形座杆的两条U形臂上;
[0007] 所述靠背本体包括靠背骨架,以及包覆在靠背骨架外侧的靠背填充芯体,以及包覆在靠背填充芯体外侧的靠背外套;靠背骨架包括U形背杆、靠背加强杆、靠背联杆和两根靠背U形侧杆,U形背杆的U形开口与前U形座杆的U形开口大小匹配,U形背杆的两自由端通过角度调节器铰接在前U形座杆的自由端上;所述靠背联杆横向设置在U形背杆的两条U形臂之间,靠背联杆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固定在U形背杆的两条U形臂内侧,靠背加强杆纵向设置在靠背联杆与U形背杆之间,靠背加强杆的前端部固定在靠背联杆中部,后端部固定在U形背杆中部;所述两根靠背U形侧杆相向设置在U形背杆的左右两侧,两根靠背U形侧杆的自由端通过角度调节器分别铰接在U形背杆的两条U形臂上;
[0008] 所述角度调节器包括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第一连接体通过销轴a与第二连接体相互铰接;第一连接体包括第一套接部以及与第一套接部一体连接的第一卡接部;第一卡接部上通过销轴b铰接有棘爪,棘爪上设有用于用于放置扭簧的扭簧槽,扭簧槽内设置有扭簧,扭簧的中部套设在销轴b上,扭簧的两自由端部分别卡在第一套接部的内端部上;
[0009] 第二连接体包括第二套接部以及与第二套接部一体连接的第二卡接部;第二卡接部上设有与其连为一体的挡块和多个单向轮齿,多个单向轮齿沿第二卡接部的内端部边缘规则设置,且相互之间构成轮齿面,棘爪的内端部与单向轮齿所构成的轮齿面相抵构成棘轮定位机构;第二卡接部上沿销轴a还同轴设置有定位片,所述定位片包括外侧弧面直径大于轮齿面的复位部以及外侧弧面直径小于轮齿面的定位部,定位部上设有定位开口,挡块处于定位开口内;当定位片沿销轴a转动时,复位部与棘爪相抵、转动配合,定位开口与挡块转动配合。
[0010]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折叠软垫的靠背骨架通过角度调节器铰接在底座骨架上,而靠背骨架包括了U形背杆以及铰接在U形背杆左右两侧的靠背U形侧杆;底座骨架包括前U形座杆以及铰接在前U形座杆左右两侧的底座U形侧杆;使用时可以翻动两侧的底座U形侧杆、整个靠背骨架和及其两侧的靠背U形侧杆。当靠背骨架呈一定角度倾斜放置时,整个折叠软垫作为多人位座椅使用,前U形座杆及其两侧的底座U形侧杆上都可以用于乘坐;而当靠背骨架水平放置时,整个折叠软垫可以作为双人躺垫,底座本体和靠背本体上均可以用于睡卧,而此时还可以将底座U形侧杆和靠背U形侧杆上翻一定角度,可以用作睡卧时的头枕或脚托,因此该折叠软垫具有结构新颖、使用方式多样化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为本发明的骨架结构示意图。
[0013] 图3为角度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折叠软垫,包括底座本体1和靠背本体2。
[0016] 底座本体1包括底座骨架,以及包覆在底座骨架外侧的底座填充芯体11,以及包覆在底座填充芯体11外侧的底座外套。底座骨架包括前U形座杆12、后U形座杆13、底座加强杆14和两根底座U形侧杆15。前U形座杆12和后U形座杆13相向设置,前U形座杆12的开口方向朝后,后U形座杆13处于前U形座杆12的U形开口内,后U形座杆13的两条U形臂分别固定在前U形座杆12的自由端上。底座加强杆14纵向设置在前U形座杆12和后U形座杆13之间,底座加强杆14的前端部固定在前U形座杆12中部,后端部固定在后U形座杆13中部。两根底座U形侧杆15相向设置在前U形座杆12的左右两侧,两根底座U形侧杆15的自由端通过角度调节器3分别铰接在前U形座杆12的两条U形臂上。
[0017] 靠背本体2包括靠背骨架,以及包覆在靠背骨架外侧的靠背填充芯体21,以及包覆在靠背填充芯体21外侧的靠背外套。靠背骨架包括U形背杆22、靠背加强杆23、靠背联杆24和两根靠背U形侧杆25,U形背杆22的U形开口与前U形座杆12的U形开口大小匹配,U形背杆22的两自由端通过角度调节器3铰接在前U形座杆12的自由端上。所述靠背联杆24横向设置在U形背杆22的两条U形臂之间,靠背联杆24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固定在U形背杆22的两条U形臂内侧,靠背加强杆23纵向设置在靠背联杆24与U形背杆22之间,靠背加强杆23的前端部固定在靠背联杆24中部,后端部固定在U形背杆22中部。两根靠背U形侧杆25相向设置在U形背杆22的左右两侧,两根靠背U形侧杆25的自由端通过角度调节器3分别铰接在U形背杆22的两条U形臂上。
[0018] 如图3所示,角度调节器3包括第一连接体31和第二连接体32,第一连接体31通过销轴a与第二连接体32相互铰接。第一连接体31包括第一套接部311以及与第一套接部311一体连接的第一卡接部312。第一卡接部312上通过销轴b铰接有棘爪33,棘爪33上设有用于用于放置扭簧的扭簧槽331,扭簧槽内设置有扭簧34,扭簧34的中部套设在销轴b上,扭簧34的两自由端部分别卡在第一套接部311的内端部上。第二连接体32包括第二套接部321以及与第二套接部321一体连接的第二卡接部322。第二卡接部322上设有与其连为一体的挡块35和多个单向轮齿36,多个单向轮齿36沿第二卡接部322的内端部边缘规则设置,且相互之间构成轮齿面,棘爪33的内端部与单向轮齿36所构成的轮齿面相抵构成棘轮定位机构。第二卡接部322上沿销轴a还同轴设置有定位片37,所述定位片37包括外侧弧面直径大于轮齿面的复位部371以及外侧弧面直径小于轮齿面的定位部,定位部上设有定位开口372,挡块35处于定位开口372内。当定位片37沿销轴a转动时,复位部371与棘爪33相抵、转动配合,定位开口372与挡块35转动配合。
[0019] 此折叠软垫的靠背本体2调节方式:角度调节器3的第一连接体31上的第一套接部311套接在前U形座杆的自由端上,第二连接体32上的第二套接部321套接在U形背杆212自由端上;底座本体1和靠背本体2通过销轴a处同轴转动。由于棘爪33的内端部与单向轮齿36所构成的棘轮定位机构只能靠背本体2顺时针单向转动,因此当底座本体1和靠背本体2之间的角度调小,可以根据单向轮齿36逐级进行调节,一般在180°转至90°的范围内是用于为了调节靠背本体2角度用于给使用者乘坐或者睡卧;而当底座本体1和靠背本体2之间的角度小于90°时,第二连接体32上的挡块35推动定位片37的定位开口372右侧壁,使得定位片37沿销轴a顺时针转动,定位片37的复位部371与棘爪33的内端部相抵、挤压,由于复位部371的外侧弧面直径大于轮齿面,因此复位部371与棘爪33相抵的同时,解除棘爪33与单向轮齿36之间的啮合,此时,靠背本体2可叠放在底座本体
1上,方便收纳;而如果需要将底座本体1和靠背本体2之间的角度调大,一般由90°转至
180°的范围内时,此时需要先将第二连接体32与第一连接体31之间所成角度调节至小于
90°,正如上面所述小于90°时,复位部371与棘爪33相抵的同时,解除棘爪33与单向轮齿36之间的啮合;此时第二连接体32及其上固定挡块35逆时针转动,定位片37则与棘爪
33相抵因而不转动,直到挡块35与定位片37上的左侧壁相抵后,挡块35推动定位片37逆时针转动直至定位片37脱离棘爪33,此时棘爪33内端重新与单向轮齿36啮合,靠背本体
2平放展开。
[0020] 当靠背骨架呈一定角度倾斜放置时,整个折叠软垫作为多人位座椅使用,前U形座杆及其两侧的底座U形侧杆上都可以用于乘坐;而当靠背骨架水平放置时,整个折叠软垫可以作为双人躺垫,底座本体和靠背本体上均可以用于睡卧,另外,底座本体1的左右两端和靠背本体2的左右两端均可通过角度调节器实现翻折,而底座U形侧杆和靠背U形侧杆上翻一定角度,可以用作睡卧时的头枕或脚托,因此该折叠软垫具有结构新颖、使用方式多样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