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和除霜控制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224747.0

文献号 : CN10418047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肖凯旋苏玉海王成雷新建旷文琦张奎张志日

申请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和除霜控制装置。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空调器进入第一除霜控制模式;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运行过程中,判断空调器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模式切换条件;在空调器的运行状态满足预设模式切换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器进入第二除霜控制模式,其中,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保持空调器的辅热设备运行并且控制空调器的内风机以低速运行;在第二除霜控制模式下,控制空调器的辅热设备和内风机停止运行。应用该方案,有效地缩短了制热化霜过程中的化霜时间,保障了整体的制热舒适性;并且避免了化霜过程中长时间过度回液造成液击和润滑油稀释对压缩机的损坏,大大保障了压缩机可靠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该空调器的室内机为天井机,该天井机的面板包括:边框和进风面板,出风框和驱动所述出风框相对于所述边框竖直运动的驱动机构,其中,所述出风框套设于所述进风面板外侧,所述边框套设于所述出风框外侧;所述出风框竖直下降后与所述边框形成出风口,其中所述出风框包括出风框架、沿竖直方向转动设置于所述出风框架上的扫风叶片和驱动所述扫风叶片转动的扫风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空调器进入第一除霜控制模式;

在所述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运行过程中,判断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模式切换条件;

在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满足预设模式切换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第二除霜控制模式,其中,在所述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保持所述空调器的辅热设备运行并且控制所述空调器的内风机以低速运行,并且通过控制所述扫风叶片驱动装置调节扫风叶片的方向,以保证所述出风口水平送风;

在所述第二除霜控制模式下,控制所述空调器的辅热设备和内风机停止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模式切换条件包括:所述空调器在所述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持续运行的时间超过预设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模式切换条件包括:所述空调器在所述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运行时,内环境温度下降幅度超过预设温度范围。

4.一种空调器的除霜控制装置,该空调器的室内机为天井机,该天井机的面板包括:边框和进风面板,出风框和驱动所述出风框相对于所述边框竖直运动的驱动机构,其中,所述出风框套设于所述进风面板外侧,所述边框套设于所述出风框外侧;所述出风框竖直下降后与所述边框形成出风口,其中所述出风框包括出风框架、沿竖直方向转动设置于所述出风框架上的扫风叶片和驱动所述扫风叶片转动的扫风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启动模块,用于控制空调器进入第一除霜控制模式;

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运行过程中,判断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模式切换条件;

模式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模式切换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第二除霜控制模式,其中,在所述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保持所述空调器的辅热设备运行并且控制所述空调器的内风机以低速运行,并且通过控制所述扫风叶片驱动装置调节扫风叶片的方向,以保证所述出风口水平送风;在所述第二除霜控制模式下,控制所述空调器的辅热设备和内风机停止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的除霜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空调器在所述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持续运行的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

所述模式切换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空调器在所述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运行持续的时间超出预设的时间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第二除霜控制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的除霜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空调器在所述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运行时,内环境温度下降幅度是否超过预设温度范围;

所述模式切换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空调器在所述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运行时,内环境温度下降幅度超过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第二除霜控制模式。

说明书 :

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和除霜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和除霜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的热泵型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式较多,主要区别仅在于进入除霜和退出除霜的条件不同。而整个除霜过程中,空调器各部件的动作状态基本相同。
[0003] 现有除霜控制基本步骤包括:进入化霜-停辅助加热器-四通阀掉电、停内外风机并保持压缩机强制运行-退出化霜-四通阀得电-开启外风机-开启内风机-开启辅助加热器。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时序图,如图所示,曲线101为压缩机的启动状态曲线,曲线102为外风机的启动状态曲线,曲线103为内风机的启动状态曲线,曲线104为辅热装置的启动状态曲线,曲线105为四通阀的启动状态曲线,其中,时间段t1内,进入启动空调器除霜控制阶段,压缩机、内外风机均保持运行状态,停止运行辅助加热器;时间段t2内,空调器在除霜状态下运行,压缩机保持运行状态,内外风机、辅热装置、四通阀均关闭;在时间段t3至t5时间内,空调器开始启动退出,首先打开四通阀,随后先后打开外风机和内风机,最后打开辅热设备,最终恢复按照用户设定工况进行工作。
[0004] 以上的控制过程存在以下问题:
[0005] 首先,由于化霜时,内风机是停止的,室内换热器表面空气几乎不流通,所以内机换热器的换热效果非常差,导致外侧冷凝器的放出的热量有限,化霜时间加长,制热舒适性受到严重影响。
[0006] 其次,内侧换热器换热不良,过多的液体冷媒流入压缩机,造成压缩机的液击,压缩机里大量的润滑油被稀释,压缩机的可靠性大大的降低。
[0007] 针对现有技术中在空调器的化霜模式中化霜时间长制热舒适性下降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和除霜控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空调器的化霜模式中化霜时间长制热舒适性下降的问题。
[0009]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该除霜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空调器进入第一除霜控制模式;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运行过程中,判断空调器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模式切换条件;在空调器的运行状态满足预设模式切换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器进入第二除霜控制模式,其中,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保持空调器的辅热设备运行并且控制空调器的内风机以低速运行;在第二除霜控制模式下,控制空调器的辅热设备和内风机停止运行。
[0010] 进一步地,预设模式切换条件包括:空调器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持续运行的时间超过预设时间。
[0011] 进一步地,预设模式切换条件包括:空调器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运行时,内环境温度下降幅度超过预设温度范围。
[0012]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除霜控制装置。该除霜控制装置包括:启动模块,用于控制空调器进入第一除霜控制模式;判断模块,用于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运行过程中,判断空调器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模式切换条件;模式切换模块,用于在空调器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模式切换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器进入第二除霜控制模式,其中,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保持空调器的辅热设备运行并且控制空调器的内风机以低速运行;在第二除霜控制模式下,控制空调器的辅热设备和内风机停止运行。
[0013] 进一步地,判断模块还用于:判断空调器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持续运行的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模式切换模块,还用于在空调器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运行持续的时间超出预设的时间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器进入第二除霜控制模式。
[0014] 进一步地,判断模块还用于:判断空调器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运行时,内环境温度下降幅度是否超过预设温度范围;模式切换模块,还用于在空调器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运行时,内环境温度下降幅度超过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器进入第二除霜控制模式。
[0015]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适用的空调器的室内机为天井机,该天井机的面板包括:边框和进风面板,出风框和驱动出风框相对于边框竖直运动的驱动机构,其中,出风框套设于进风面板外侧,边框套设于出风框外侧;出风框竖直下降后与边框形成出风口,其中出风框包括出风框架、沿竖直方向转动设置于出风框架上的扫风叶片和驱动扫风叶片转动的扫风叶片驱动装置,该除霜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空调器进入第一除霜控制模式;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运行过程中,判断空调器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模式切换条件;在空调器的运行状态满足预设模式切换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器进入第二除霜控制模式,其中,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保持空调器的辅热设备运行并且控制空调器的内风机以低速运行,并且通过控制扫风叶片驱动装置调节扫风叶片的方向,以保证出风口水平送风;在第二除霜控制模式下,控制空调器的辅热设备和内风机停止运行。
[0016] 进一步地,预设模式切换条件包括:空调器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持续运行的时间超过预设时间。
[0017] 进一步地,预设模式切换条件还可以包括:空调器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运行时,内环境温度下降幅度超过预设温度范围。
[0018]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空调器的除霜控制装置,适用的空调器的室内机为天井机,该天井机的面板包括:边框和进风面板,出风框和驱动出风框相对于边框竖直运动的驱动机构,其中,出风框套设于进风面板外侧,边框套设于出风框外侧;出风框竖直下降后与边框形成出风口,其中出风框包括出风框架、沿竖直方向转动设置于出风框架上的扫风叶片和驱动扫风叶片转动的扫风叶片驱动装置,该空调器的除霜控制装置包括:启动模块,用于控制空调器进入第一除霜控制模式;判断模块,用于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运行过程中,判断空调器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模式切换条件;模式切换模块,用于在空调器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模式切换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器进入第二除霜控制模式,其中,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保持空调器的辅热设备运行并且控制空调器的内风机以低速运行,并且通过控制扫风叶片驱动装置调节扫风叶片的方向,以保证出风口水平送风;在第二除霜控制模式下,控制空调器的辅热设备和内风机停止运行。
[0019] 进一步地,判断模块还用于:判断空调器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持续运行的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模式切换模块,还用于在空调器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运行持续的时间超出预设的时间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器进入第二除霜控制模式。
[0020] 进一步地,判断模块还用于:判断空调器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运行时,内环境温度下降幅度是否超过预设温度范围;模式切换模块,还用于在空调器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运行时,内环境温度下降幅度超过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器进入第二除霜控制模式。
[0021]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除霜控制模式有两种。在两种模式下,内风机和辅热装置的开关状态不同,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运行持续不能完成除霜的情况下,控制进入第二除霜控制模式进行强化除霜。从而有效地缩短了制热化霜过程中的化霜时间,保障了整体的制热舒适性;并且避免了化霜过程中长时间过度回液造成液击和润滑油稀释对压缩机的损坏,大大保障了压缩机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2]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3]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时序图;
[0024]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除霜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0025]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0026] 图4A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中空调器室内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4B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中空调器室内机面板的侧视示意图;
[0028] 图4C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中空调器室内机面板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4D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中空调器室内机面板的使用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0030]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在第一运行情况下的控制时序图;以及
[0031]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在第二运行情况下的控制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33]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除霜控制装置,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除霜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空调器的除霜控制装置包括:启动模块201,用于控制空调器进入第一除霜控制模式;判断模块202,用于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运行过程中,判断空调器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模式切换条件;模式切换模块203,用于在空调器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模式切换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器进入第二除霜控制模式,其中,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保持空调器的辅热设备运行并且控制空调器的内风机以低速运行;在第二除霜控制模式下,控制述空调器的辅热设备和内风机停止运行。
[0034] 现有的空调器除霜控制流程,正在满足除霜条件时,进入唯一的除霜模式,在满足除霜条件时推出唯一的除霜模式,与此不同,本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除霜控制装置的除霜控制模式有两种,两种模式下,内风机和辅热装置的开关状态不同,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运行持续不能完成除霜的情况下,控制进入第二除霜控制模式进行强化除霜。从而有效地缩短了制热化霜过程中的化霜时间,保障了整体的制热舒适性;并且避免了化霜过程中长时间过度回液造成液击和润滑油稀释对压缩机的损坏,大大保障了压缩机可靠性。
[0035] 根据预设模式切换条件的不同,判断模块和模式切换模块可以根据空调器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持续运行的时间和内环境温度的下降幅度作为模式预设条件。
[0036] 在预设模式切换条件为空调器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持续运行的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判断模块还用于:判断空调器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持续运行的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模式切换模块,还用于在空调器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运行持续的时间超出预设的时间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器进入第二除霜控制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缩短了化霜时间。
[0037] 在预设模式切换条件为空调器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运行时,内环境温度下降幅度超过预设温度范围时,判断模块还用于:判断空调器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运行时,内环境温度下降幅度是否超过预设温度范围;模式切换模块,还用于在空调器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运行时,内环境温度下降幅度超过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器进入第二除霜控制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保障了整机的制热舒适性。
[0038]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该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可以通过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空调器的除霜控制装置来执行,并且,该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包括以上控制装置的空调器,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的示意图,该控制方法包括:
[0039] 步骤S301,控制空调器进入第一除霜控制模式;
[0040] 步骤S303,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运行过程中,判断空调器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模式切换条件;
[0041] 步骤S305,在空调器的运行状态满足预设模式切换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器进入第二除霜控制模式,其中,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保持空调器的辅热设备运行并且控制空调器的内风机以低速运行;在第二除霜控制模式下,控制空调器的辅热设备和内风机停止运行。
[0042] 无论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和第二除霜控制模式下,只要空调器满足除霜完成条件,自动退出除霜控制过程。上述预设模式切换条件可以包括以下两种条件的至少之一:空调器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持续运行的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或者空调器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运行时,内环境温度下降幅度超过预设温度范围。从而在空调器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持续运行的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或者空调器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运行时,内环境温度下降幅度超过预设温度范围时,切换至第二除霜控制模式继续除霜过程直至完成除霜。
[0043]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同样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除霜控制装置和除霜控制方法,该第二实施例适用于一种特定室内机的空调器,并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内风机低速运行中,对出风口风向的控制。
[0044] 图4A至图4D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中空调器室内机面板,其中,图4A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中空调器室内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B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中空调器室内机面板的侧视示意图;图4C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中空调器室内机面板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D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中空调器室内机面板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45] 根据图中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适用的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天井机面板,该天井机面板包括边框3和进风面板2,还包括出风框1和驱动出风框1相对于边框3竖直运动的驱动机构;出风框1套设于进风面板2外侧,边框3套设于出风框1外侧;出风框1竖直下降后与边框3形成出风口。
[0046] 可以理解的是,空调器安装后,边框3水平放置,驱动装置驱动出风框1相对于边框3竖直运动,即天井机面板安装后相对于天花板竖直运动。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在关闭状态下出风框1与进风面板2及边框3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由图3和图4可以看出,在开启状态下出风框1相对于边框3竖直下降,使得出风框1与边框3形成水平高度差,出风框1的外边缘与边框1的内边缘形成整圈的出风口,而出风口的形状依据出风框1及边框3的外形决定。如图
4所示,当出风框1的外边缘及边框3的内边缘为四边形时,形成的出风口为“回”字形的开口,而当出风框1的外边缘及边框3的内边缘为圆形时,形成的出风口为圆形。
[0047] 出风框1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相对于边框3下降,由于出风框1设置于进风面板2与边框3之间,在出风框1下降后,其外边缘与边框3的内边缘形成出风口,并且,出风口为出风框与边框之间形成的环状缝隙,便于在边框3的水平方向上360°出风,扩大了送风面积,使室内均匀受风,提高了调温速度。其中,进风面板2优选为格栅。
[0048]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天井机面板的防尘及密封性,出风框1外边缘的水平投影轮廓线与边框3内边缘的水平投影轮廓线重叠;出风框1的内边缘的水平投影轮廓线与进风面板2外边缘的水平投影轮廓线重叠。即,在关闭状态下,出风框1的外边缘与边框1的内边缘接触,出风框1的内边缘与进风面板2的内边缘接触,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天井机面板在关闭状态下形成一个完整的平面。其中,水平投影轮廓线为本实施例中的天井机面板安装口在水平方向投影后形成的阴影的轮廓线。
[0049] 此外,天井机面板还包括驱动扫风叶片11相对于出风框架12转动的扫风叶片驱动装置。
[0050] 如图4C所示,出风框1包括出风框架12、沿竖直方向转动设置于出风框架12上的扫风叶片11和驱动扫风叶片11转动的扫风叶片驱动装置,出风框架12与进风面板2相对固定。通过在出风框1上设置扫风叶片11,并通过扫风叶片驱动装置调节扫风叶片11的角度,进而达到调整竖直方向的出风角度的作用。进一步的,为了避免出风直吹人体而使使用舒适性降低,扫风叶片11的扫风角度为0°至80°。其中,扫风角度为0°时,扫风叶片11所在平面与所述边框3所在平面平行。从而利用该种设置可以实现出风口的水平送风,也就是将扫风叶片
11保持0°。
[0051]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除霜控制装置和除霜控制方法,与第一实施例中唯一的不同仅在于:在第一除霜控制模式下,保持空调器的辅热设备运行,并在控制空调器的内风机以低速运行时,通过控制扫风叶片驱动装置调节扫风叶片的方向,以保证出风口水平送风。在该种方式下,利用水平送风,更可以保证除霜过程中,用户的制热舒适性。
[0052] 以下结合一种具体的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0053] 在对空调器进行除霜时包括两种情况:
[0054] 情况a、预设时间T(如5分钟)内能化霜完成,退出化霜,且化霜过程中内环境温度下降Δt不大于预设温度范围(如3℃),
[0055] 情况b、预设时间T(如5分钟)内不能化霜完成,不能退出化霜,或者化霜过程中内环境温度下降Δt大于预设温度范围(如3℃)。
[0056]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在第一运行情况下的控制时序图,曲线501为压缩机的启动状态曲线,曲线502为外风机的启动状态曲线,曲线503为内风机的启动状态曲线,曲线504为辅热装置的启动状态曲线,曲线505为四通阀的启动状态曲线,曲线506为扫风叶片的启动状态曲线,在情况a发生时,空调器室外机结霜到一定程度,检测到达到除霜开始条件后,便开始进入除霜状态。此时为第一条竖直虚线位置,空调器部件第一个动作的是内风机转至低风挡同时控制扫风叶片由原设定角度转为0度角水平出风如图2所示,t1时间后,此时为第二条竖直虚线位置,四通阀和外风机同时停止运行,压缩机、电辅热和内风机继续运行进行化霜。当化霜进行一段时间,如t2后,空调器主板检测到化霜退出的条件时,开始退出化霜,首先控制四通阀开启,t3时间后外风机开启,然后t4时间后,控制扫风叶片和内风机恢复正常工作状态,最后经过t5时间恢复辅热装置的启动状态。此后便按照正常的防冷风逻辑运行,其中t1为内风机转至低风挡和扫风叶片转为0度角完成所需时间,t3可以灵活设置,一般为1秒。
[0057]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在第二运行情况下的控制时序图,曲线601为压缩机的启动状态曲线,曲线602为外风机的启动状态曲线,曲线603为内风机的启动状态曲线,曲线604为辅热装置的启动状态曲线,曲线605为四通阀的启动状态曲线,曲线606为扫风叶片的启动状态曲线,在情况b发生时,在情况b发生时,当空调器室外机结霜到一定程度,检测到达到除霜开始条件后,便开始进入除霜状态。此时为第一条竖直虚线位置,空调器部件第一个动作的是内风机转至低风挡同时扫风叶片由原设定角度转为0度角水平出风如图2所示,t1时间后,即到达为第二条竖直虚线位置,四通阀和外风机同时停止运行,压缩机、电辅热和内风机继续运行进行化霜。若连续除霜t2时间或者检测到内环境温度下降预设数值时,停止运行内风机以及电辅热设备,在第二除霜控制模式下运行t3时间后空调器检测到化霜退出条件时,开始退出化霜,四通阀、内风机、电辅热同时开启,t4时间后外风机开启,再经过t5时间,控制扫风叶片恢复正常工作状态。此后便按照正常的防冷风逻辑运行。其中t1为内风机转至低风挡和扫风叶片转为0度角完成所需时间,预设温度下降幅度优选为3度,也可根据用户需要调节,t2时间优选为5分钟,也可据用户需要调节。
[0058] 使用以上化霜控制方法进行化霜过程中,内风机不是停止运行而是转为低档水平出风;电辅热设备正常运行进行热补偿,而且化霜过程中,检测到内环境温度下降超过预设幅度时,停止运行内风机和电辅热设备以加强化霜。从而,有效地缩短了制热化霜过程中的化霜时间,保障了整体的制热舒适性,并且避免了化霜过程中长时间过度回液造成液击和润滑油稀释对压缩机的损坏,大大保障了压缩机可靠性。
[0059]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006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