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191989.4

文献号 : CN10418165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况东起郭如阳朱庆满吴荣发

申请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及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围设有对接口及自对接口向后延伸且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收容腔,所述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金属壳体内,所述导电端子设有用以与对接连接器连接的接触部、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固定部及用以连接至电路板上连接部,所述接触部部分暴露于收容空间内,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设有包覆成型于金属壳体外围的绝缘壳体及套设于绝缘壳体上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绝缘壳体包覆成型于金属壳体外围,有效地封堵了内部绝缘本体与金属壳体之间的缝隙,从而可以在防水性能要求较高的环境下使用,且包覆成型可一次完成,提高了产量。

权利要求 :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连接器及与所述连接器连接的线缆,所述连接器设有壳体、收容于壳体内的第一电路板及光电转换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包括与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第一端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包括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光电转换模组电性连接,所述线缆包括若干传输电信号的电导线及若干传输光信号的光导线,所述光导线与光电转换模组光连接,所述电导线与第二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与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基部及厚度低于所述基部的承载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比第二连接部靠近所述承载部,所述光电转换模组抵压于所述承载部,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设置在光导线前端的套管,所述套管设置于所述承载部并与光电转换模组水平配合,使得光信号无需改变传输方向进行对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均设置于第一电路板的同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电导线末端的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固定所述电导线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还设有收容所述套管的凹槽,所述绝缘件安装于所述承载部上,所述套管位于所述绝缘件于所述承载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板设有一对对称设置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一对第二连接部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为软板,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电导线通过焊接电性连接在一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用于与对接连接器连接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前端,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自第一端向下弯折并向后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自第一端末端向上弯折并向后延伸。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前端还设有聚光作用的透镜,所述光信号经透镜聚合后传入所述光电转换模组。

说明书 :

线缆连接器组件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公开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
[0003] 【背景技术】
[0004] 随着时代的发展,线缆连接器组件在日常生活中已经非常普及了,常见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主要用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及控制信号传输,而且这些线缆连接器组件都有着自身的传输速率限制(如:5G、10G等),当传输速率越高时,对线缆连接器组件的性能要求也就越高,传统的线缆往往都是用铜线作为传输介质,在性能要求高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内,往往会加入光纤来进行数据传输,以满足高速传输的需求。如一种现有的Thunderbolt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电路板、电性连接于电路板上的光电转换模组、电性连接于电路板上用于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的对接部、电导线、光导线及套设于光导线前端的套管,所述套管上设有折射透镜,所述光信号经透镜折射后再聚光至电路板一次的光电转换模组上,所述电导线电性连接至电路板的另一侧。
[0005] 然而,在生产上述线缆连接器组件时,所述光讯号需要经过透镜折射90度之后才能到达电路板上的光电转换模组,使得线缆连接器组件整体需要的高度较高,且所述电导线设置于电路板的另一侧,需要翻转后再次焊接,无法在电路板的同一侧完成光导线及电导线的安装连接,工序较为繁琐,产量相对较低。
[0006] 鉴于以上问题,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0007]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度更低,生产组装方便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0009]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连接器及与所述连接器连接的线缆,所述连接器设有壳体、收容于壳体内的第一电路板及光电转换模组,所述连接器包括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包括与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第一端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包括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光电转换模组电性连接,所述线缆包括若干传输电信号的电导线及若干传输光信号的光导线,所述光导线与光电转换模组光连接,所述电导线与第二连接部电连接。
[0010]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与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基部及厚度低于所述基部的承载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比第二连接部靠近所述承载部,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设置在光导线前端的套管,所述套管与光电转换模组水平配合,使得光信号无需改变传输方向进行对接。
[0011]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均设置于第一电路板的同一侧。
[0012]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电导线末端的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固定所述电导线的位置。
[0013]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件还设有收容所述套管的凹槽,所述绝缘件安装于所述承载部上,所述套管位于所述绝缘件于所述承载部之间。
[0014]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电路板设有一对对称设置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一对第二连接部之间。
[0015]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电路板为软板,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电导线通过表面焊接电性连接在一起。
[0016]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用于与对接连接器连接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前端,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
[0017]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自第一端向下弯折并向后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自第一端末端向上弯折并向后延伸。
[0018]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套管前端还设有聚光作用的透镜,所述光信号经透镜聚合后传入所述光电转换模组。
[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所述光信号无需改变传播方向即可到达光电模组,且所述光导线及电导线均设置于电路板的同一侧,降低整体高度的同时简化了生产工序,符合现代工业发展的需求。
[0020]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其中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前端套设有保护套。
[0022] 图2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分解图。
[0023] 图3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组件图。
[0024] 图4是图3所示部分组件的分解图。
[0025] 图5是图4所示部分组件的进一步分解图。
[0026] 图6是图5所示部分组件的另一角分解图。
[0027]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8]线缆连接器组件 100 连接器 10
壳体 11 第一电路板 12
基部 121 承载部 122
第二电路板 13 第一端 131
第二端 132 第一连接部 133
第二连接部 134 光电转换模组 14
定位柱 141 线缆 20
电导线 21 光导线 22
套管 31 对接部 32
端子 321 绝缘件 33
凹槽 331 套体 35
保护套 36
[0029]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30]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其包括连接器10及与所述连接器10连接的线缆20,所述连接器10设有壳体11、收容于壳体11内的第一电路板12、第二电路板13及光电转换模组14,所述线缆20包括若干传输电信号的电导线21及若干传输光信号的光导线22,本实施例中,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100还包括设置于光导线前端的套管31,电性连接于第一电路板12前端的用于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连接的对接部32、将所述电导线21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住的绝缘件33、包覆所述第一电路板12及第二电路板13及包覆于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外侧的套体35及保护套36。
[0032] 所述第一电路板12呈纵长形,其包括与第二电路板13电性连接的基部121及厚度低于所述基部121的承载部122,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122的下表面与所述基部121的下表面平齐。
[0033] 所述第二电路板13设有扁平状的第一端131及与第一端131相对设置的第二端132,所述第二电路板13的整体宽度与第一电路板12相同。所述第一端131电性连接至第一电路板12的基部121上,且所述第一端131与所述第一电路板12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端132包括第一连接部133及第二连接部134,所述第一连接部133自第一端131末端向下弯折并向后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134自第一端131向上弯折并向后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
133比第二连接部134靠近所述承载部12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33及第二连接部134均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2的同一侧,且均延伸至所述承载部122的上方,这样有利于降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整体高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路板13为软板,所述第二连接部134与所述电导线21通过表面焊接的方式电性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电路板
13设有一对对称设置的第二连接部134,所述第一连接部133设置于所述一对第二连接部
134之间。
[0034] 所述光电转换模组14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33的末端并抵压所述承载部122,所述光电转换模组14呈矩形,其朝向线缆20的端面设有用于与套管31配合连接的定位柱141。
[0035] 所述套管31与所述光导线22连接固定,所述套管31与所述光电转换模组14水平配合,使得光信号无需改变传输方向即可进行对接,所述套管31前端设有聚光透镜(未图示),所述光信号经透镜聚合后直接进入光电转换模组14,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将光信号折射90度之后再与进入光电转换模组14的复杂方式,进一步降低了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整体高度,简化了生产工序。
[0036] 所述绝缘件33设置于所述电导线21末端,所述绝缘件33固定所述电导线21之间的相对位置,这样能够很好地将电导线21与光导线22分开,同时也方便生产组装时将所述电导线21焊接至所述第二连接部134上。所述绝缘件33安装于所述承载部122上,且所述绝缘件33朝向承载部122的一侧设有“T”形的凹槽331,所述套管31收容于所述凹槽331内,即所述套管31设置于所述绝缘件33与所述承载部122之间,整体结构紧凑。
[0037] 所述对接部32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电路板12的基部121的前端,所述对接部32设有上下两排端子321,所述上下两排端子321分别电性连接至所述基部121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所述壳体11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壳体11包覆所述第一电路板12及第二电路板13,所述壳体11对其内部元件起电磁屏蔽作用。所述套体35及所述保护套36包覆于整个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外侧。
[003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