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穿戴物品及其制造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80015230.9

文献号 : CN10418546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梅林丰志

申请人 : 株式会社瑞光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穿戴物品,其具备至少1个围腰构件和以重叠部与围腰构件的肌肤面重叠的吸收性主体,吸收性主体层叠有吸收穿戴者的体液的吸收性芯部、覆盖吸收性芯部的非肌肤面的不透液性的树脂片、覆盖树脂片的非肌肤面的外装无纺布,外装无纺布与树脂片相比,与围腰方向正交的纵方向的长度短,在重叠部的一部分或全部设有未由外装无纺布覆盖树脂片的非覆盖部,在吸收性主体的肌肤面设有与穿戴者的胯间接触而防止体液泄漏的一对立体护围,立体护围没有覆盖树脂片的围腰方向的中央,并且形成一对立体护围的各片材将吸收性主体的围腰方向的端部包裹。

权利要求 :

1.一种一次性穿戴物品(1)的制造方法,

所述一次性穿戴物品(1)具备:覆盖穿戴者的腰部且沿着围腰方向X延伸的至少1个围腰构件(3F、3B);和以重叠部(23)与所述围腰构件(3F、3B)的肌肤面重叠、并沿与所述围腰方向X正交的纵方向Y延伸且覆盖所述穿戴者的胯间的吸收性主体(2),所述围腰构件(3F、3B)的非肌肤面由围腰无纺布形成,并且在所述围腰方向X上至少

1个所述围腰构件(3F、3B)比所述吸收性主体(2)的所述围腰方向X的端部更突出,所述吸收性主体(2)层叠有吸收穿戴者的体液的吸收性芯部(24)、覆盖所述吸收性芯部(24)的非肌肤面的不透液性的树脂片(27)、和覆盖所述树脂片(27)的非肌肤面的外装无纺布(4),所述外装无纺布(4)与所述树脂片(27)相比,在所述纵方向Y上的长度短,在所述重叠部(23)的一部分设有未由所述外装无纺布(4)覆盖所述树脂片(27)的非覆盖部(40),在所述吸收性主体(2)的肌肤面设有用于与穿戴者的胯间接触而防止体液泄漏的一对立体护围(25),所述立体护围(25)没有覆盖所述树脂片(27)的所述围腰方向X的中央,并且形成所述一对立体护围(25)的各片材将所述吸收性主体(2)的所述围腰方向X的端部包裹,在此,所述制造方法具备:将成为所述一对立体护围(25)的一对连续片材(W25、W25)相互平行地搬送的工序、按照横跨所述连续片材(W25、W25)的方式在所述连续片材(W25、W25)间沿所述连续片材(W25)的连续方向断续地配置所述外装无纺布(4)的工序、在所述断续配置工序之后,在所述连续片材(W25、W25)间配置所述吸收性主体(2)的工序、以及

在配置所述吸收性主体(2)后将所述连续片材(W25)的所述围腰方向X的端部翻折而形成所述立体护围(25)的工序。

说明书 :

一次性穿戴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穿戴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提出了将描绘有图案等的指示片(indication sheet)配置在围腰无纺布之间,使得该图案透过所述无纺布而在尿布等的外观中显现出来的一次性穿戴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JP2003-339769 A

发明内容

[0006] 但是,如果另外设置所述指示片,则会成为材料成本升高的主要原因。另外,因将该指示片配置于围腰区域而成为在尿布等中产生发硬的主要原因。
[0007]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用另外设置所述指示片、可以实现材料成本的降低并且难以产生围腰的发硬的一次性穿戴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0008] 本发明的一次性穿戴物品在一定情形下,提供一种一次性穿戴物品1,[0009] 所述穿戴物品1具备:沿覆盖穿戴者的腰部的围腰方向X延伸的至少1个围腰构件3F、3B;以重叠部23与所述围腰构件3F、3B的肌肤面重叠、并沿与所述围腰方向X正交的纵方向Y延伸且覆盖所述穿戴者的胯间的吸收性主体2,
[0010] 所述围腰构件3F、3B的非肌肤面由围腰无纺布形成,并且在所述围腰方向X上至少1个所述围腰构件3F、3B比所述吸收性主体2的所述围腰方向X的端部更突出,[0011] 吸收性主体2层叠有吸收穿戴者的体液的吸收性芯部24、覆盖所述吸收性芯部24的非肌肤面的不透液性的树脂片27、和覆盖所述树脂片27的非肌肤面的外装无纺布4,[0012] 所述外装无纺布4与所述树脂片27相比,在与所述围腰方向X正交的纵方向Y的长度短,在所述重叠部23的一部分或全部设有未由所述外装无纺布4覆盖所述树脂片27的非覆盖部40,在所述吸收性主体2的肌肤面设有用于与穿戴者的胯间接触而防止体液泄漏的一对立体护围25,
[0013] 所述立体护围25没有覆盖所述树脂片27的所述围腰方向X的中央,并且形成所述一对立体护围25的各片材将所述吸收性主体2的所述围腰方向X的端部包裹。
[0014] 另一方面,本发明方法在一定情形下,具备:将成为所述一对立体护围25的一对连续片材W25、W25相互平行地搬送的工序、
[0015] 按照横跨所述连续片材W25、W25的方式在所述连续片材W25、W25之间沿所述连续片材W25的连续方向断续地配置所述外装无纺布4的工序、
[0016] 在所述连续片材W25、W25之间配置所述吸收性主体2的工序、以及[0017] 在配置所述吸收性主体2后将所述连续片材W25的所述围腰方向X的端部翻折而形成所述立体护围25的工序。
[0018] 根据本发明,外装无纺布4的纵方向Y的长度比树脂片27的所述纵方向Y上的长度短,所以,可以实现材料成本的降低,并且可以防止围腰区域的发硬。
[0019] 另外,在所述树脂片27的非肌肤面侧具有图案的情况下,未由所述外装无纺布4覆盖所述树脂片27的非覆盖部40的片材的片数变少。所以,在穿戴物品的穿戴时从外部看容易看到所述图案。
[0020] 另外,利用一对立体护围25,将吸收性主体2的围腰方向X的两端包裹。所以,吸收性主体2的两端不会接触穿戴者的肌肤面,穿戴物品的穿戴感应当会提高。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一次性穿戴物品分解表示的示意分解立体图。
[0022] 图2A是将相同穿戴物品展开表示的主视图,图2B是IIB-IIB线剖面图,图2C是IIC-IIC线剖面图。
[0023] 图3是将相同穿戴物品展开表示的示意后视图。
[0024] 图4是表示相同实施例1的外装用的连续层叠体的制造方法的示意俯视图。
[0025] 图5是表示相同连续层叠体的制造方法的示意俯视图。
[0026] 图6是表示穿戴物品的制造方法的示意俯视图。
[0027] 图7是表示实施例2的穿戴物品的示意后视图。
[0028] 图8A是将实施例3的穿戴物品展开表示的主视图,图8B是IIB-IIB线剖面图,图8C是IIC-IIC线剖面图。
[0029] 图9是表示相同实施例1的外装用的连续层叠体的制造装置的示意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本穿戴物品中,优选在所述外装无纺布4的沿所述纵方向Y延伸的一对侧边4E处接合所述一对立体护围25。
[0031] 该情况下,相互分离的一对立体护围25、25由外装无纺布4沿所述围腰方向X连接。
[0032] 更优选所述树脂片27覆盖所述吸收性芯部24的所述围腰方向X的边缘部。
[0033] 该情况下,可以抑制体液从由所述树脂片27覆盖的所述吸收性芯部24的边缘部泄漏。
[0034] 实施例
[0035] 根据以附图为参照的以下的优选的实施例的说明,应当可以更加明确地理解本发明。但是,实施例及附图是单纯的用于图示及说明的内容,而不应当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技术方案的范围确定。在附图中,多个附图中的相同的部件编号表示相同或相当部分。
[0036] 实施例1
[0037] 以下,依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穿戴物品1的结构进行说明。
[0038] 图1~图6表示实施例1。
[0039] 如图1及图2A所示,本实施例的穿戴物品1具备吸收性主体2、前围腰构件3F及后围腰构件3B。所述吸收性主体2具有覆盖穿戴者的前腰部且沿围腰方向X延伸的前部(前围腰部)20、覆盖穿戴者的后腰部且沿围腰方向X延伸的后部(后围腰部)21、以及覆盖所述前部20与后部21之间的穿戴者的胯间的胯部22。
[0040] 所述胯部22与前部20及后部21相连且沿与所述围腰方向X正交的纵方向Y延伸。所述吸收性主体2构成胯部22的一部分或全部。
[0041] 在图2A中,穿戴时所述胯部22在与所述围腰方向X平行的线处一折为二。这样,所述前围腰构件3F与所述后围腰构件3B的围腰方向X的端部之间就相互重叠。
[0042] 如图1所示,在所述吸收性主体2中设有以虚线表示的吸收性芯部24,该吸收性芯部24吸收体液。
[0043] 所述吸收性芯部24被夹在顶片26与后片(树脂片)27之间,并且各片材26、27及吸收性芯部24被相互层叠。
[0044] 在图2C中,所述顶片26由透液性的无纺布制成,覆盖吸收性芯部24的肌肤面。在该顶片26上设有一对立体护围25。所述一对立体护围25的护围25具有用于与穿戴者的肌肤密合的弹性构件F1(图1),这样,在所述吸收性主体2的肌肤面上所述护围25就会与穿戴者的胯间接触而防止体液从穿戴物品中泄漏。
[0045] 所述后片27覆盖吸收性芯部24的非肌肤面,由不透液性的树脂片制成。也可以在该由树脂片制成的后片27的非肌肤面上印制(印刷)如图3或图7所示的图案、图形和/或文字。或者,也可以将打印了图案、图形和/或文字的片材构件贴附在后片27的非肌肤面上。
[0046] 在所述后片27的非肌肤面上粘接层叠有图1中所示的外装无纺布4。外装无纺布4覆盖后片27的一部分,而对于它将在后面详述。而且,为了容易理解穿戴物品1的结构,在图1、图3及图7中对于外装无纺布4的部位附加有类似网点的花纹。
[0047] 如图2C所示,所述立体护围25也可以在所述外装无纺布4的非肌肤面与所述外装无纺布4的侧边4E接合,并且在所述顶片26的肌肤面的侧边26E与所述顶片26接合。
[0048] 另外,也可以将所述后片27的非肌肤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立体护围25的肌肤面的至少一部分相互接合。
[0049] 在图3中,所述吸收性主体2被架设在前围腰构件3F与后围腰构件3B之间。在所述吸收性主体2的前部20的所述纵方向Y的端部,贴附所述前围腰构件3F,吸收性主体2与前围腰构件3F的肌肤面在重叠部23重叠。另一方面,在吸收性主体2的后部21的所述纵方向Y的端部,贴附所述后围腰构件3B,吸收性主体2与后围腰构件3B的肌肤面在重叠部23重叠。
[0050] 所述前后的围腰构件3F、3B沿围腰方向X从所述吸收性主体2围腰突出,并且构成前后的围腰部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如图2A所示,所述围腰构件3F、3B比胯部22沿围腰方向X更突出,且从吸收性主体2(胯部22)的两边(围腰方向的端部)E1沿围腰方向X延伸出来。
[0051] 所述前后的各围腰构件3F、3B例如是将图1中所示的一对无纺布30、31相互层叠而成。这些无纺布30、31具有透气性。
[0052] 在图1中,在所述前后的围腰构件3F、3B中,还可以如图1的虚线所示,设有用于使穿戴物品1适合穿戴者的弹性构件32。作为该弹性构件32,例如可以采用多根线橡筋或平橡筋、薄膜或含有热塑性树脂的材料等。另外,弹性构件32也可以在前部及后部的中央(各围腰构件3F、3B的中央)被无效化(成为无收缩力的状态)。
[0053] 所述前后的各围腰构件3F、3B也可以是单层的伸缩性无纺布。该情况下,与层叠一对无纺布的情况相比透气性增大,图案等的可见性也提高。
[0054] 另外,也可以在吸收性主体2中,沿着穿戴者的腿部形成中间变细的腿围部。也可以在所述腿围部、或所述围腰构件3F、3B的与腿围部相连的部位,按照沿穿戴者的腿围的方式设置例如由线橡筋等制成的图3的弹性构件F2。
[0055]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所述各立体护围25是不同于外装无纺布4的另外的构件,且两侧部41被折成S字形或Z字形,并且配置有沿所述纵方向Y伸缩的弹性构件F1而形成。
[0056] 在穿戴物品为尿布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所述后围腰构件3B的肌肤面的两边固定有未图示的一对雄面接合件,另一方面,在前围腰构件3F的非肌肤面固定有雌面接合件。
[0057] 而且,也可以取代雄面接合件而使用涂布有固着剂的带。该情况下,需要在所述前围腰构件3F等形成所述固着剂容易粘附的表面。
[0058] 另外,在穿戴物品为短裤型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前围腰构件3F与后围腰构件3B的围腰方向X的端部之间相互热粘。
[0059] 图3的所述围腰构件3F、3B的非肌肤面由无纺布形成。
[0060] 在本说明书中,所谓“肌肤面”是指在穿戴物品1的穿戴时与穿戴者的肌肤相面对的面,所谓“非肌肤面”是指与所述肌肤面相反一侧的面。
[0061] 下面,对本发明的要部进行说明。
[0062] 如图1所示,所述外装无纺布4与所述后片27(树脂片)相比,与所述围腰方向X正交的纵方向Y的长度短,在所述重叠部23的一部分或全部设有未由所述外装无纺布4覆盖所述后片27的非覆盖部40。即,如图2A所示,在所述后片27的纵方向Y的两边设有所述非覆盖部40、40,在所述纵方向Y上将所述外装无纺布4夹持配置于所述非覆盖部40、40之间。
[0063] 如图2A及图2C所示,所述立体护围25没有覆盖所述后片27的所述围腰方向X的中央,并且形成所述一对立体护围25的各片材将所述吸收性主体2及外装无纺布4的所述围腰方向X的端部包裹。
[0064] 下面,依照图4~图6对本穿戴物品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0065] 如图4所示,将成为一对立体护围25的一对连续无纺布(连续片材的一例)W25、W25相互平行地朝Y1方向搬送。按照横跨所述连续无纺布W25、W25的方式在连续无纺布W25、W25之间沿着所述连续片材W25的连续方向断续地配置外装无纺布4。
[0066] 利用该断续地配置,在彼此相邻的外装无纺布4、4之间形成所述非覆盖部40、40。
[0067] 在所述各连续无纺布W25、W25的两侧部41沿所述长度方向Y1配置所述弹性构件F1,所述各连续无纺布W25的两侧部41翻折而所述弹性构件F1与所述连续无纺布W25接合。
[0068] 随后,在所述连续无纺布W25、W25之间配置吸收性主体2。
[0069] 例如,如图4所示,首先将形成所述后片27的连续树脂片S27连续地配置于所述两连续无纺布W25、W25之间。
[0070] 以成为一对立体护围25的一对连续无纺布W25的与所述长度方向Y1正交的宽度方向X的边缘定义的宽度比形成所述后片27的连续树脂片S27的宽度大,所述各连续无纺布W25、W25具有从连续树脂片S27向宽度方向的两侧伸出的两侧部41、41,在所述两侧部41、41配置沿所述长度方向Y1伸缩的所述弹性构件F1。
[0071] 随后,在所述一对连续无纺布W25的肌肤面上贴合成为所述后片27的连续树脂片S27而利用所述连续树脂片S27填充所述非覆盖部40,执行第一贴合工序。在所述外装无纺布4的宽度方向X的两边,所述外装无纺布4被所述连续无纺布W25和所述连续树脂片S27夹持。
[0072] 而且,如图4所示,在该第一贴合工序时,也可以在连续树脂片S27与连续无纺布W25之间配置弹性构件F2。
[0073] 然后,如图5所示,通过在贴合于所述连续无纺布W25上的连续树脂片S27与形成顶片的连续无纺布W26之间断续地配置吸收性芯部24后层叠,生成成为吸收性主体2的连续层叠体W2。
[0074] 在所述连续层叠体W2的生成后,在所述连续层叠体W2的所述围腰方向X的端部附近,将成为所述一对立体护围25、25的连续无纺布W25、W25的两边再次翻折而形成S字形或Z字形的一对所述立体护围25、25。这样一来,所述立体护围25(连续无纺布W25)未覆盖所述连续层叠体W2中的成为所述后片27的所述连续树脂片S27的所述围腰方向X的中央,并且形成所述一对立体护围25(连续无纺布W25)的各片材将所述吸收性主体2的所述围腰方向X的端部包裹。
[0075] 随后,如图6所示,为了由所述连续层叠体W2得到各个穿戴物品1的所述吸收性主体2及一对立体护围25、25,将所述连续层叠体W2及所述连续无纺布W25沿着沿正交于所述长度方向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假想的切割线C(图5)切断。
[0076] 即,图5的所述连续层叠体W2及所述连续无纺布W25被沿着以双点划线表示的切割线C以每件独立的穿戴物品的大小(单位)切出,生成图6的层叠有外装无纺布4的吸收性主体2。该吸收性主体2具有一对立体护围25、25。所生成的吸收性主体2被旋转90°。
[0077] 在所述旋转后,所述吸收性主体2被架设在成为一对围腰构件3F、3B的连续无纺布的层叠体W3F、W3B上。在该架设时,以通过所述层叠体W3F、W3B将所述非覆盖部40覆盖的方式,执行在所述后片27的非肌肤面上重叠贴合所述围腰构件3F、3B的第二贴合工序。
[0078] 而且,在所述后片27上附加图案等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如图7所示的连续花纹100。
[0079] 另外,虽然在所述实施例中,对作为从吸收性主体2的两边E1沿围腰方向X延伸出来的吸收性主体2的围腰构件具有前围腰构件3F及后围腰构件3B的二者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例如本穿戴物品也可以是仅在后腰部分接合有沿围腰方向X延伸出来的围腰构件的T型的尿布。该情况下,也可以仅在接合有围腰构件的部分设置非覆盖部40。
[0080] 在本发明中,如图8C所示,所述外装无纺布4也可以配置于所述立体护围25的非肌肤面上。即,也可以按照所述立体护围25夹持于所述后片27与所述外装无纺布4之间的方式配置。该情况下,在图4中,外装无纺布4贴附于连续无纺布W25、25的下面,所以,外装无纺布4未被连续无纺布W25、25包裹。
[0081]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后片27的宽度大于外装无纺布4的宽度,在吸收性芯部24的围腰方向X的边缘部附近翻折,使得所述后片27将所述吸收性芯部24的围腰方向X的肌肤面侧的边缘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即,例如也可以将被翻折了的后片27的一部分夹持于吸收性芯部24的边缘部与顶片26的边缘部之间。该情况下,防侧漏效果进一步提高。
[0082] 在本发明中,例如也可以通过图9中所示的制造装置来执行图4中所示的所述实施例1的外装用的连续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0083] 例如,相同的制造装置具备输送机5、刀具C、第一转鼓D1、第二转鼓D2及第三转鼓D3。
[0084] 在相同的制造装置中,将所述外装无纺布4供给至所述第一转鼓D1。将配置有所述弹性构件F1(图4)的一对连续无纺布W25、W25供给至所述第二转鼓D2。将所述一对弹性构件F2、F2及所述连续树脂片S27供给至所述第三转鼓D3。
[0085] 将所述外装无纺布4以连续的状态从所述输送机5供给至所述第一转鼓D1。所供给的外装无纺布4被抵接于所述第一转鼓D1的所述刀具C逐个切断,生成各个所述外装无纺布4。
[0086] 所述第一转鼓D1具有多个吸附垫(未图示)。通过在各吸附垫吸附有被切断的所述外装无纺布4的状态下边搬送所述外装无纺布4边使其彼此沿所述第一转鼓D1的圆周方向分离,而使各个所述外装无纺布4在搬送方向上彼此分离。该分离也可以利用公知的切断滑移(cut and slip)来进行。
[0087] 该分离后,将各个所述外装无纺布4从所述第一转鼓D1向所述第二转鼓D2。在向所述第二转鼓D2搬送时,将各个所述外装无纺布4按照横跨所述一对连续无纺布W25、W25的方式(图4)沿所述连续无纺布W25的连续方向断续地配置。
[0088] 随后,将断续地配置有所述外装无纺布4的所述连续无纺布W25从所述第二转鼓D2向所述第三转鼓D3搬送。在该搬送时,将所述连续树脂片S27与所述连续无纺布W25贴合而执行所述第一贴合工序。在该第一贴合工序时,在所述连续树脂片S27与所述连续无纺布W25之间配置所述弹性构件F2。
[0089]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090] 本发明可以适用于一次性的尿布及短裤。
[0091] 符号说明
[0092] 1:穿戴物品
[0093] 2:吸收性主体
[0094] 20:前部
[0095] 21:后部
[0096] 22:胯部
[0097] 23:重叠部
[0098] 24:吸收性芯部
[0099] 24E:吸收性芯部的侧边
[0100] 25:立体护围
[0101] 26:顶片
[0102] 26E:顶片的侧边
[0103] 27:后片(树脂片)
[0104] 3F:前围腰构件
[0105] 3B:后围腰构件
[0106] 4:外装无纺布
[0107] 40:非覆盖部
[0108] 41:侧部
[0109] 4E:外装无纺布的侧边
[0110] 5:输送机
[0111] C:刀具
[0112] D1~D3:第一转鼓~第三转鼓
[0113] F1、F2:弹性构件,
[0114] W2:连续层叠体
[0115] W25:护围用的连续无纺布(片材)
[0116] X:围腰方向
[0117] Y:纵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