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引气的管式蒸发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10494709.1

文献号 : CN10426641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宁静红申江刘兴华叶庆银

申请人 : 天津商业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间引气的管式蒸发器,提供一种能够改善蒸发器的传热性能,提高制冷系统运行性能的蒸发器。首排的换热管一端与分液管连接,相邻排的换热管的同侧相对应的一端分别通过封闭的分流管连接,每个分流管上连接有引气弯管,每根引气弯管分别与集气管连通,同侧相邻的集气管之间通过引气直管连接,末排的换热管的制冷剂出口端直接或间接与回气总管连接;最末端的集气管通过引气管与回气总管连通。该蒸发器蒸发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经各个分流管分离后,从各个引气弯管引出,减少了流入后面换热管内的气体含量,保持管内高液体润湿流动,增加了换热管内液体的润湿性,强化了蒸发器的传热效果,提高了制冷系统的运行性能。

权利要求 :

1.一种中间引气的管式蒸发器,包括多排换热管,其特征在于,首排的所述换热管一端与分液管连接,相邻排的所述换热管的同侧相对应的一端分别通过封闭的分流管连接,每个所述分流管上连接有引气弯管,每根所述引气弯管分别与集气管连通,同侧相邻的所述集气管之间通过引气直管连接,末排的所述换热管的制冷剂出口端直接或间接与回气总管连接;最末端的所述集气管通过引气管与所述回气总管连通;所述换热管内吸热蒸发沸腾的制冷剂气体经各个分流管分离后,从各个引气弯管引出,经所述集气管、引气直管和引气管流入所述回气总管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引气的管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对应每根所述换热管的制冷剂进口端分别设置有挡液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间引气的管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对应每根所述换热管的制冷剂出口端分别沿切向插入所述分流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间引气的管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液板的一侧沿长度方向分别与对应每根所述换热管的制冷剂进口端底部和所述分流管的内壁焊接,一侧倾斜向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间引气的管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分流管和集气管沿水平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间引气的管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从首排换热管到末排换热管之间的集气管和引气直管的直径由小到大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间引气的管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换热管上安装有翅片。

说明书 :

中间引气的管式蒸发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间引气的管式蒸发器。

背景技术

[0002] 广泛应用于制冷系统中的直接冷却空气的蒸发器,为强化换热效果,大都是翅片管式结构形式,随着制冷剂在管内流动的不断蒸发沸腾,管内的气体比率逐渐增多,制冷剂液体与换热管内表面的润湿比例逐渐减少,会导致管内严重干涸现象,影响蒸发器的传热性能,造成制冷系统的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够改善蒸发器的传热性能,提高制冷系统运行性能的中间引气的管式蒸发器。
[0004]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 一种中间引气的管式蒸发器,包括多排换热管,首排的所述换热管一端与分液管连接,相邻排的所述换热管的同侧相对应的一端分别通过封闭的分流管连接,每个所述分流管上连接有引气弯管,每根所述引气弯管分别与集气管连通,同侧相邻的所述集气管之间通过引气直管连接,末排的所述换热管的制冷剂出口端直接或间接与回气总管连接;最末端的所述集气管通过引气管与所述回气总管连通;所述换热管内吸热蒸发沸腾的制冷剂气体经各个分流管分离后,从各个引气弯管引出,经所述集气管、引气直管和引气管流入所述回气总管中。
[0006] 对应每根所述换热管的制冷剂进口端分别设置有挡液板。
[0007] 对应每根所述换热管的制冷剂出口端分别沿切向插入所述分流管。
[0008] 所述挡液板的一侧沿长度方向分别与对应每根所述换热管的制冷剂进口端底部和所述分流管的内壁焊接,一侧倾斜向上。
[0009] 每根所述分流管和集气管沿水平方向设置。
[0010] 从首排换热管到末排换热管之间的集气管和引气直管的直径由小到大逐渐增大。
[0011] 每根所述换热管上安装有翅片。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3] 1、本发明制冷剂下进上出的管式蒸发器中,相邻排的换热管通过分流管连接,蒸发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经各个分流管分离后,从各个引气弯管引出,减少了流入后面换热管内的气体含量,保持管内高液体润湿流动,增加了换热管内液体的润湿性,强化蒸发器的传热效果,提高制冷系统的运行性能,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0014] 2、本发明的中间引气的管式蒸发器,结构简单,加工装配方便,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5]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中间引气的管式蒸发器的示意图;
[0016] 图2所示为图1的A向视图;
[0017] 图3所示为图1的B向视图;
[0018] 图4所示为第二换热管流体入口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 本发明的中间引气的管式蒸发器是在现有管式蒸发器的结构上增加了排气部分的结构。包括多排换热管,首排的所述换热管一端与分液管连接,相邻排的所述换热管的同侧相对应的一端分别通过封闭的分流管连接,每个所述分流管分别通过引气弯管与集气管连通,同侧相邻的所述集气管之间通过引气直管连接,末排的所述换热管的制冷剂出口端直接或间接与回气总管连接;最末端的所述集气管通过引气管与所述回气总管连通。所述换热管内吸热蒸发沸腾的制冷剂气体经各个分流管分离后,从各个引气弯管引出,经所述集气管、引气直管和引气管流入所述回气总管中。
[0021] 对应每根所述换热管的制冷剂进口端分别设置有挡液板。
[0022] 对应每根所述换热管的制冷剂出口端分别沿切向插入所述分流管。
[0023] 所述挡液板的一侧沿长度方向分别与对应每根所述换热管的制冷剂进口端底部和所述分流管的内壁焊接,一侧倾斜向上。
[0024] 每根所述分流管和集气管沿水平方向设置。
[0025] 从首排换热管到末排换热管之间的集气管和引气直管的直径由小到大逐渐增大。
[0026] 每根所述换热管上安装有翅片。
[0027] 以下以具有六排换热管的管式蒸发器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8] 具有六排换热管的中间引气管式蒸发器的示意图如图1-图4所示,包括第一换热管8-1、第二换热管8-2、第三换热管8-3、第四换热管8-4、第五换热管8-5、第六换热管8-6,首排的第一换热管8-1一端与分液管10连接,另一端与位于中间排的第二换热管8-2同侧的一端通过第一分流管2-1连接,其中,第一换热管8-1作为制冷剂的出口端沿第一分流管2-1切向插入,所述第二换热管8-2位于所述第一分流管2-1内的作为制冷剂进口端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挡液板12-5,所述第二换热管8-2的另一端与第三换热管8-3同侧的一端通过第二分流管2-2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8-2作为制冷剂出口的一端沿第二分流管2-2的切向插入,所述第三换热管8-3位于所述第二分流管2-2内的作为制冷剂进口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挡液板12-4,所述第三换热管8-3的另一端与第四换热管8-4同侧的一端通过第三分流管2-3连接,其中,第三换热管8-3作为制冷剂的出口端沿第三分流管2-3切向插入,第四换热管8-4位于第三分流管内的作为制冷剂进口端的一端连接有第三挡液板12-3,第四换热管8-4另一端与第五换热管同侧一端通过第四分流管2-4连接,其中,第四换热管8-4作为制冷剂出口端的一端沿切向插入第四分液管2-4,第五换热管8-5作为制冷剂进口端的一端连接有第四挡液板12-2,第五换热管8-5的另一端与第六换热管8-6同侧一端通过第五分流管2-5连接,第五换热管8-5作为制冷剂出口端的一端沿切向插入第五分流管2-5,第六换热管8-6作为制冷剂进口端的一端连接有第五挡液板12-1,第六换热管8-6的另一端连接有末端集气管11,形成制冷剂流动通道。在蒸发器的一侧:第一分液管2-1通过第一引气弯管3-1与第一集气管4-1连通,第三分液管2-3通过第三引气弯管3-3与第三集气管4-3连通,第五分液管2-5通过第五引气弯管3-5与第五集气管4-5连通,所述第一集气管4-1与第三集气管4-3之间通过第一引气直管6-1连通,第三集气管4-3与第五集气管4-5之间通过第三引气直管6-3连通,第五集气管4-5作为一侧末端的集气管通过第一引气管7-1与回气总管1连通。在蒸发器的另一侧:第二分流管2-2通过第二引气弯管3-2与第二集气管4-2连通,第四分液管2-4通过第四引气弯管3-4与第四集气管4-4连通,第四集气管4-4作为另一侧的末端的集气管通过第二引气管7-2与所述回气总管1连通。最末排的第六换热管8-6的制冷剂出口端可以通过末端集气管5直接与回气总管1连接,或者,通过末端集气管5与第二引气管7-2连接,通过第二引气管7-2间接与回气总管1连接。在蒸发器的一侧:第一集气管4-1、第三集气管4-3和第五集气管4-5的直径依次增加,第一引气直管6-1、第三引气直管6-3、第一引气管7-1的直径依次增加,在蒸发器的另一侧:第二集气管4-2、第四集气管4-4的直径依次增加,第二引气直管6-2、第二引气管7-2的直径依次增加。在第一换热管8-1、第二换热管8-2、第三换热管
8-3、第四换热管8-4、第五换热管8-5、第六换热管8-6上分别安装有翅片9。第一挡液板12-5与第二换热管8-2插入端底部焊接,并与第一分流管2-1的内壁焊接,第二挡液板12-4与第三换热管8-3插入端底部焊接,并与第二分流管2-2的内壁焊接,第三挡液板12-3与第四换热管8-4插入端底部焊接,并与第三分流管2-3的内壁焊接,第四挡液板12-2与第五换热管
8-5插入端底部焊接,并与第四分流管2-4的内壁焊接,第五挡液板12-1与第六换热管8-6插入端底部焊接,并与第五分流管2-5的内壁焊接。
[0029] 在制冷系统中,将分液管10与制冷系统的热力膨胀阀的出口连接,回气总管1与制冷压缩机的进气管连接。经过截流降压后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液体,经分液管10进入第一换热管8-1的通道内,吸热蒸发,切向流入第一分流管2-1,在第一分流管2-1内旋转流动,不同密度的气体和液体分离,气体上升从第一引气弯管3-1流向第一集气管4-1,沿第一分流管2-1内壁流动的液体,经第一挡液板12-5汇集流入第二换热管8-2的通道内,吸热蒸发,切向流入第二分流管2-2,在第二分流管2-2内旋转流动,不同密度的气体和液体分离,气体上升从第二引气弯管3-2流向第二集气管4-2,沿第二分流管2-2内壁流动的液体,经第二挡液板
12-4汇集流入第三换热管8-3的通道内,吸热蒸发,切向流入第三分流管2-3,在第三分流管
2-3内旋转流动,不同密度的气体和液体分离,气体上升从第三引气弯管3-3流向第三集气管4-3,沿第三分流管2-3内壁流动的液体,经第三挡液板12-3汇集流入第四换热管8-4的通道内,吸热蒸发,切向流入第四分流管2-4,在第三分流管2-4内旋转流动,不同密度的气体和液体分离,气体上升从第四引气弯管3-4流向第四集气管4-4,沿第四分流管2-4内壁流动的液体,经第四挡液板12-2汇集流入第五换热管8-5的通道内,吸热蒸发,切向流入第五分流管2-5,在第五分流管2-5内旋转流动,不同密度的气体和液体分离,气体上升从第五引气弯管3-5流向第五集气管4-5,沿第五分流管2-5内壁流动的液体,经第五挡液板12-1汇集流入第六换热管8-6通道内,吸热蒸发后流入末端引气管5。第二分流管2-2来的气体进入第二集气管4-2,经过第二引气直管6-2进入第四集气管4-4,和第四分流管2-4来的气体混合后,经过第二引气管7-2进入回气总管1。从第一分流管2-1来的气体进入第一集气管4-1,经过第一引气直管6-1进入第三集气管4-3,与第三分流管2-3来的气体混合,经过第三引气直管
6-3进入第五集气管4-5,与第五分流管2-5来的气体混合后,经过第一引气管7-1进入回气总管1。第六换热管8-6的制冷剂完全气化后经过末端集气管11和末端引气管5进入回气总管1,或者,通过末端集气管11和末端引气管5与第二引气管7-2连通,通过第二引气管7-2进入回气总管1。
[0030] 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在换热管内流动,吸收管外流过空气的热量,为用冷空间提供冷源。
[0031] 本发明中间引气的翅片管式蒸发器,将换热管内吸热蒸发沸腾的制冷剂气体,经各个分流管分离后,从各个引气弯管引出,减少流入后面换热管束内的气体含量,保持管内高液体润湿流动,增加换热管内液体的润湿性,强化蒸发器的传热效果,提高制冷系统的运行性能。
[0032]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