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空调器风道结构及立式空调器室内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320121.X

文献号 : CN10434452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姜凤华刘阳陈良锐李贤华

申请人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立式空调器风道结构及空调器室内机,该风道结构包括容纳有平行设置的双贯流风轮,与双贯流风轮对应的送风通道,还包括双贯流风轮共用的蜗壳本体或者共用的蜗舌本体,该本体上设置有安装面,在该安装面与换热器之间设置有能隔开双贯流风轮对应的送风通道且可拆卸的设置在安装面上的隔板。本发明将隔板可拆卸的设置在双贯流风轮共用的蜗壳本体或者共用的蜗舌本体的安装面上,提高立式空调器风道隔板的通用性,满足了更换不同尺寸的换热器的需求。

权利要求 :

1.一种立式空调器风道结构,包括容纳有平行设置的双贯流风轮,与双贯流风轮对应的送风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贯流风轮共用的蜗壳本体,该共用的蜗壳本体上设置有安装面,在该安装面与换热器之间设置有能隔开双贯流风轮对应的送风通道且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上的隔板,该送风风道为向空调器两侧前方送风的呈八字型的风道;所述隔板底部与蜗壳本体连接处平滑过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器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与换热器之间设有弹性密封件,该弹性密封件设置在隔板自由端,并抵近或者抵触到换热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器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本体在安装面的两侧边缘设有若干卡勾,所述隔板的两侧边对应位置设有若干卡槽;所述卡勾与对应的卡槽卡扣连接,使隔板与蜗壳本体的安装面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调器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本体包含完整的风道蜗壳或者与风道蜗舌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调器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舌本体包含完整的风道蜗舌或者与风道蜗壳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调器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为前侧大后侧小的立体结构,该隔板的左右两侧形成导流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空调器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隔板与所述蜗壳本体的安装面之间,所述加强板的两侧边缘对应位置设有供所述卡勾穿过的卡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式空调器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前侧为与所述加强板贴合的水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式空调器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的两侧边缘分别向前设有折边,所述蜗壳本体的安装面的两侧边缘对应设有卡槽;所述加强板的折边卡装在所述蜗壳本体的安装面的卡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立式空调器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位于后侧的第一隔板部和位于前侧的第二隔板部,所述第一隔板部为前侧大后侧小的立体结构,第一隔板的左右两侧形成弧形导流部,所述第二隔板部为前侧小后侧大的立体结构;所述第二隔板部包括与所述蜗壳本体的风道切向过渡的第一导风段;所述安装面位于所述第二隔板部与蜗壳本体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立式空调器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部与第二隔板部一体成型。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立式空调器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部的前部与所述蜗壳本体固定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立式空调器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蜗壳组件和蜗舌组件,所述蜗壳组件一体成型;所述蜗壳组件包括所述蜗壳本体,所述蜗壳本体与所述蜗舌组件形成对应双贯流风轮的对称风道;所述蜗舌组件包括:第一蜗舌段和位于所述蜗壳本体外围风道边的第二蜗舌段,所述第二蜗舌段与所述蜗壳本体一体成型围成所述对称风道对应的出风口。

14.一种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立式空调器风道结构。

说明书 :

立式空调器风道结构及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器风道结构及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双贯流风道系统通常由左右蜗壳、蜗舌以及贯流风轮组成,其中贯流风轮位于蜗壳和蜗舌之间,蜗壳与换热器之间还设置有后蜗舌盖板。目前,为了使双贯流风轮的左右风道出风量保持一致,以提高出风效果,通常设置有靠近换热器的隔板,该隔板一般由中部的风道部件向换热器延伸得到。用于对来自换热器的气流进行左右对称分配,提高左右风道气流均匀性,另外隔板本身形成了风道内壁,对加工的精度和表面光洁度的要求很高,而中部的风道部件也会有需要精加工、表面光洁度要求高的风道面,同时进行加工的难度较大。风道本身是企业经过多年实验而形成的,一般最优的风道确定后就不会经常改变,当不同的机型或者匹配不同的换热器时,就可能原有的风道结构尺寸就无法满足新机型的要求,需要重新加工模具,从而增加了模具成本。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空调器风道结构及立式空调器室内机,旨在提高立式空调器风道隔板的通用性,以及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效果,降低模具成本。
[0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立式空调器风道结构,包括容纳有平行设置的双贯流风轮,与双贯流风轮对应的送风通道,还包括双贯流风轮共用的蜗壳本体或者共用的蜗舌本体,该共用的蜗壳本体上设置有安装面,在该安装面与换热器之间设置有能隔开双贯流风轮对应的送风通道且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上的隔板,该送风风道为向空调器两侧前方送风的呈八字型的风道。
[0005] 优选地,所述隔板与换热器之间设有弹性密封件,该弹性密封件设置在隔板自由端,并抵近或者抵触到换热器。
[0006] 优选地,所述蜗壳本体在安装面的两侧边缘设有若干卡勾,所述隔板的两侧边对应位置设有若干卡槽;所述卡勾与对应的卡槽卡扣连接,使隔板与蜗壳本体的安装面可拆卸连接。
[0007] 优选地,所述蜗壳本体包含完整的风道蜗壳或者与风道蜗舌一体成型。
[0008] 优选地,所述蜗舌本体包含完整的风道蜗舌或者与风道蜗壳一体成型。
[0009] 优选地,所述隔板为前侧大后侧小的立体结构,该隔板的左右两侧形成导流部。
[0010] 优选地,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隔板与所述蜗壳本体的安装面之间,所述加强板的两侧边缘对应位置设有供所述卡勾穿过的卡孔。
[0011] 优选地,所述隔板前侧为与所述加强板贴合的水平面。
[0012]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的两侧边缘分别向前设有折边,所述蜗壳本体的安装面的两侧边缘对应设有卡槽;所述加强板的折边卡装在所述蜗壳本体的安装面的卡槽内。
[0013] 优选地,所述隔板包括位于后侧的第一隔板部和位于前侧的第二隔板部,所述第一隔板部为前侧大后侧小的立体结构,第一隔板的左右两侧形成弧形导流部,所述第二隔板部为前侧小后侧大的立体结构;所述第二隔板部包括与所述蜗壳本体的风道切向过渡的第一导风段;所述安装面位于所述第二隔板部与蜗壳本体之间。
[0014]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部与第二隔板部一体成型。
[0015] 优选地,所述第二隔板部的前部与所述蜗壳本体固定连接。
[0016] 优选地,所述隔板底部与蜗壳本体连接处平滑过渡。优选地,还包括蜗壳组件和蜗舌组件,所述蜗壳组件一体成型;所述蜗壳组件包括所述蜗壳本体,所述蜗壳本体与所述蜗舌组件形成对应双贯流风轮的对称风道;所述蜗舌组件包括:第一蜗舌段和位于所述蜗壳本体外围风道边的第二蜗舌段,所述第二蜗舌段与所述蜗壳本体一体成型围成所述对称风道对应的出风口。
[0017]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器风道结构。
[0018]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立式空调器风道结构及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将隔开双贯流风轮对应的送风通道的隔板可拆卸的设置在双贯流风轮共用的蜗壳本体或者共用的蜗舌本体的安装面上,提高了立式空调器风道隔板的通用性,满足了更换不同尺寸的换热器的需求;此外将蜗壳与蜗舌的一部分一体成型围成左右风道对应的左右出风口,避免了分离设置的多个部件在风道连接时易产生风道偏差,影响两边风道的对称性从而降低出风效果的缺陷,提高空调器的出风效果。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前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是图1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1] 图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后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是图3中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0023] 图5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中蜗壳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 图6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中蜗壳组件与隔板、加强板的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 图7是图6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6] 图8是图6中A-A方向剖视图;
[0027] 图9是图8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28] 图10是本发明不同于图4所示实施例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0029]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中与蜗壳本体配合的另一种隔板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2是图11所示的隔板结构所在的空调器室内机的截面示意图。
[0031]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33] 如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出一种立式空调器室内机1,包括向后凸起的弧形的后壳体12、隔板25、蜗壳组件和蜗舌组件、双贯流风轮11,在立式空调的后部或侧后部设置有进风口,在前部或者侧前部设置有出风口,在双贯流风轮11与进风口之间设置有换热器14,上述双贯流风轮11可以左右对称设置,也可以上下对称设置,本实施例以左右对称设置举例;其中:
[0034] 双贯流风轮11竖直放置,轴向平行,具有竖直的出风口。
[0035] 上述蜗壳组件和蜗舌组件、双贯流风轮11构成所述换热器与出风口之间的双贯流风道结构,形成送风通道。
[0036] 后壳体12的两侧边缘设有支撑部件13,换热器14的外表面设有密封板15,换热器14的底部设有接水盘28。
[0037] 结合图5及图6、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蜗壳组件一体成型;该所述蜗壳组件包括蜗壳本体16、水平上支架17和水平下支架18,所述蜗壳本体16与蜗舌组件形成对应所述双贯流风轮11的左右对称的风道(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为上下对称的风道),该左右风道呈八字型。贯流风机的风道是由蜗舌侧的壁面和蜗壳侧的壁面共同围成,所述的蜗壳组件即围成了两贯流风轮共用的蜗壳侧壁面的主要部分,其包括了双贯流风轮11共用的蜗壳本体16,该本体16上设置有安装面160,在该安装面160与换热器14之间设置有能隔开双贯流风轮11对应的送风通道且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安装面160上的隔板,所述的蜗舌组件,即形成两贯流风道蜗舌侧壁面,具体的包括第一蜗舌段和第二蜗舌段。
[0038] 所述水平上支架17和水平下支架18分别设置在所述蜗壳本体16的顶部和底部,所述水平上支架17和水平下支架18与所述蜗壳本体16一体成型;水平上支架17和水平下支架18之间设有风轮安装空腔,该风轮安装空腔截面为圆弧形,对应半个风机的空腔,所述双贯流风轮11固定在所述水平上支架17和水平下支架18之间,如图5所示,在蜗壳本体16上设有风轮安装位161。
[0039] 此外,在所述水平上支架17上设有用于固定电机的电机固定框19。需要说明的是,电机设置位置可以采用一上一下的方式,即驱动双贯流风轮11的两电机可以是一个设置蜗壳本体16的上端,一个设置在蜗壳本体16的下端;本实施例将驱动双贯流风轮11的两电机设置在蜗壳本体16的同一侧,更有利于电机的安装和维修。
[0040] 另外,在所述蜗壳本体16的内围表面以及外侧表面分别设有水平筋169、163。
[0041] 所述蜗舌组件包括:在蜗壳本体16的每一侧均设置的第一蜗舌段21和第二蜗舌段22,该第二蜗舌段22位于所述蜗壳本体16对称风道的外围风道边。
[0042] 在蜗壳本体16的每一侧,所述第二蜗舌段22与所述第一蜗舌段21平滑过渡连接,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蜗舌段22与所述蜗壳本体16一体成型围成所述左右风道对应的左出风口29和右出风口30。
[0043] 所述第二蜗舌段22分别有向各自侧延伸的外围板20,该外围板20与所述第二蜗舌段22一体成型,在外围板20上设有螺钉安装孔201,所述外围板20通过螺钉与螺钉安装孔201的配合固定在所述室内机1的支撑部件13或后壳体12上(本实施例以外围板20固定在室内机1的支撑部件13上进行举例),进而将蜗壳本体16固定在室内机1的支撑部件13或后壳体12上。
[0044]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蜗舌段21可以与所述蜗壳本体16一体成型。
[0045]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蜗舌段21还可以固定在所述水平上支架17和水平下支架18上。
[0046] 进一步地,考虑到竖直方向的蜗壳组件长度较长,本实施例还在所述蜗壳本体16的内围表面设有用于加固所述第二蜗舌段22的固定连接件23,如图5所示。
[0047] 进一步地,结合图7至图10所示,上述隔板25设置在所述蜗壳本体16的安装面160与换热器14之间,且与所述蜗壳本体16的安装面160可拆卸连接。
[0048] 结合图4及图11所示,上述第一蜗舌段21、第二蜗舌段22与蜗壳组件的装配结构中,由第一蜗舌段21、第二蜗舌段22与蜗壳组件构成完整的出风风道,其中,在蜗舌侧,组成出风风道的部分包括两段,第二段在第一蜗舌段21上,第一段为第二蜗舌段22,该第二蜗舌段22与蜗壳本体16一体成型围成出风口;在蜗壳侧,组成出风风道的部分在蜗壳本体16上。通过上述结构形成的整体风道,可减少风机噪音,提高出风效果。
[0049] 进一步地,在所述蜗壳本体16的安装面160的两侧边缘设有若干卡勾244,如图10所示,在所述隔板25的两侧边对应位置设有若干卡槽251;所述卡勾244与对应的卡槽251卡扣连接,使隔板25与蜗壳本体16的安装面160可拆卸连接。
[0050] 更进一步地,考虑到组成风道的蜗壳组件和蜗舌组件都是采用塑料件,在制热工况下,容易变软,使得强度变弱,因此,在所述隔板25与蜗壳本体16的安装面160之间设置有钣金件的加强板26,以加强蜗壳本体16与隔板25的连接结构。
[0051] 为了便于装配,在所述加强板26的两侧边缘对应位置设有供所述蜗壳本体16的安装面160的两侧边缘卡勾244穿过的卡孔261,在装配时,蜗壳本体16的安装面160的两侧边缘的卡勾244依次穿过加强板26上的卡孔261和隔板25上的卡槽251,最终卡扣在隔板25上的卡槽251内,其装配简单,结构牢靠。
[0052] 为了使加强板26更牢固的固定,所述蜗壳本体16的安装面160的两侧边缘还设有若干卡勾245,在所述加强板26的两侧边缘对应位置设有供所述卡勾245穿过的卡孔263,卡勾245与卡孔263卡接,在装配时,蜗壳本体16的安装面160的两侧边缘的卡勾245与加强板26两侧边缘的卡孔263配合将加强板26定位于蜗壳本体16的安装面160上。同时,蜗壳本体
16的安装面160的两侧边缘的卡勾244依次穿过加强板26上的卡孔261和隔板25上的卡槽
251,最终卡扣在隔板25上的卡槽251内。
[0053] 此外,在加强板26的两侧边缘分别向前(对着蜗壳本体16的方向)设有折边262,如图4及图12所示,在所述蜗壳本体16的安装面160的两侧边缘对应位置设有卡槽245;在装配时,将所述加强板26的折边262卡装在所述蜗壳本体16的安装面160的卡槽245内,从而保证了蜗壳本体16与加强板26及隔板25的装配结构更加牢固。
[0054] 此外,如图4所示,上述隔板25前侧面为与所述加强板26贴合的水平面,在装配时,隔板25的底面挤压加强板26,使得装配更容易,装配结构更稳固。隔板25处于风道内,所以对于隔板25表面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同时与隔板25相邻的风道内壁也有较高的表面精度的要求,当这么多的加工面有精度要求时,对模具和制造的要求会很高。为了同时加工好这些临风面,采用隔板25与风道部分各自加工可以减少制造难度,提高风道的一致性。
[0055] 上述隔板25为前侧大后侧小的立体结构,该隔板25的左右两侧形成导流部,从而通过隔板25可以实现对来自换热器14的气流进行左右对称分配,提高了左右风道气流均匀性;而且隔板25底部与蜗壳本体16连接处平滑过渡,可以避免对风道性能的影响,提高了风道出风效果。
[0056] 此外,考虑到换热器14与隔板25均采用硬质材料,为避免两者接触产生摩擦损坏而密封不严,影响出风效果,本实施例还在隔板25与换热器14之间设置有弹性密封件27,该弹性密封件27设置在隔板25面向换热器14的自由端,并抵近或者抵触到换热器14,以保证隔板25与换热器14之间密封良好,同时在隔板25与换热器14装配时还可起到缓冲作用。该弹性密封件27可以为软质材料,比如海绵等。
[0057] 另外,上述装配结构中,采用与蜗壳本体16可拆卸连接的隔板25,是考虑到由于工艺加工难度大,物料件的模具费用很高,所以需要增加整体蜗壳组件的通用性。当采用不同的换热器14形式时,需要不同的隔板25,如图10所示,相比图4所示的非圆形(近似椭圆形)的弧形换热器14,该图10中采用了圆形的换热器14,使得径向尺寸变大,需要采用截面尺寸更高的隔板25,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可拆卸的隔板25,可以实现更换不同尺寸或规格的换热器14,以满足不同的装配需求,降低成本。
[0058] 在装配时,考虑到电机、风机等部件的安装较复杂。因此,采用本实施例上述整体式蜗壳结构中,在安装工序中,机体和风道可以采用水平摆放,由此使得安装和检查安装面直观,并可以增加加工效率,提高产品一致性。
[0059] 在具体装配时,首先将隔板25、加强板26及已装配上第一蜗舌段21的蜗壳本体16装配好,然后将组装后的蜗壳、蜗舌、隔板25等组件与室内机1的换热器14及后壳体12装配。其装配过程简单,且结构稳固。
[0060] 由于蜗壳、蜗舌以及贯流风轮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改变都会对风道系统的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它们相互之间的装配位置要求比较精准,而且要求不易产生变化。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立式空调器室内机1,通过将蜗壳与蜗舌的一部分一体成型围成左右风道对应的左右出风口,避免了分离设置的多个部件在风道连接时易产生风道偏差,影响两边风道的对称性从而降低出风效果的缺陷,同时整体式蜗壳结构更加能融合空调室内机1左右两侧的振动和噪音,提高了空调系统的舒适性。此外,本发明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提高了加工及装配效率;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更换不同尺寸的隔板25即可实现更换不同尺寸换热器14,满足使用需求,降低成本。
[0061] 此外,如图11及图12所示,提出本发明实施例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中另一种隔板形式的安装结构,在此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25包括位于后侧(前后方向如图11中箭头所示,隔板25的前侧更靠近出风口,隔板25的后侧更靠近进风口)的第一隔板部2511,该第一隔板部2511为前侧大后侧小的立体结构,其自由端抵近或者抵触到换热器14起到隔开两贯流风道,使穿过换热器14的空气分隔成进入左右风道的两部分;还包括位于前侧的第二隔板部2512,该第二隔板部2512为前侧小后侧大的立体结构,该第二隔板部2512的两侧分别与蜗壳本体16的风道段切向过渡,第二隔板部2512两侧的壁面与蜗壳本体16的对应风道段共同组成两贯流风道的蜗壳侧风道。第一隔板部2511与第二隔板部2512形成了隔板25,这样隔板25的左右两侧都是需要精加工的临风面,利于对部件隔板25的加工和制模。
[0062] 其中,第一隔板部2511与第二隔板部2512可以一体成型,而结合图7、图8及图1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隔板部2511与第二隔板部2512也可以分体设置。
[0063] 在第二隔板部2512的下部具有与蜗壳本体16装配安装的安装面2513,该安装面2513与蜗壳本体16对应的安装面162进行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卡扣连接加螺钉固定的形式。
[0064]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方案,将隔开双贯流风轮对应的送风通道的隔板25可拆卸的设置在双贯流风轮11共用的蜗壳本体16的安装面160上,提高了立式空调器风道隔板的通用性,满足了更换不同尺寸的换热器14的需求。
[0065] 此外,蜗舌本体可以包含完整的风道蜗舌或者与风道蜗壳一体成型。
[0066] 本发明通过上述方案,可以使可拆卸隔板25应用于其他类似的风道结构,对于双贯流或者多贯流风机,特别是相邻的风道之间都是可以通过设置可拆卸的隔板25实现送风的均流,以及适应改变换热器14与风道的间距、换热器14的形状而产生的原风道结构需要重新开模的技术问题。
[0067] 此外,上述实施例中的包括容纳有平行设置的双贯流风轮11,与双贯流风轮11对应的送风通道、双贯流风轮共用的蜗壳本体或者共用的蜗舌本体、可拆卸的设置在本体的安装面上的隔板25等部件组成的风道系统结构即为本发明提出的空调器风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将隔开双贯流风轮对应的送风通道的隔板可拆卸的设置在双贯流风轮共用的蜗壳本体或者共用的蜗舌本体的安装面上,提高了立式空调器风道隔板25的通用性,满足了更换不同尺寸的换热器的需求;此外将蜗壳与蜗舌的一部分一体成型围成左右风道对应的左右出风口,避免了分离设置的多个部件在风道连接时易产生风道偏差,影响两边风道的对称性从而降低出风效果的缺陷,同时整体式蜗壳结构更加能融合空调室内机左右两侧的振动和噪音,提高了空调系统的舒适性。
[0068]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