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10332417.8

文献号 : CN10434561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大畑志伸竹本光利富森香吏郎中岛荣次山川智彦宫越直人山口晃宏松山辽

申请人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包括定影部件、加压部件和分离部件。定影部件具有通纸区域、和非通纸区域。分离部件包括隔开间隔与通纸区域对置的分离板以及与非通纸区域接触、并将通纸区域和分离板的间隔限制为预定值的限制片。限制片在包括与非通纸区域接触的接触部的区域设置有弯曲面。弯曲面包括在所述定影部件的旋转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接触部的下游侧的第一弯曲部、以及在所述定影部件的旋转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接触部的上游侧、并且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弯曲部的第二弯曲部。通过本发明,能够防止定影部件的非通纸区域受到损伤,实现定影部件的寿命延长。

权利要求 :

1.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定影部件,所述定影部件被设置为能够旋转;

加压部件,所述加压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按压接触以形成定影压印部;以及分离部件,所述分离部件使通过了所述定影压印部的记录介质从所述定影部件分离,所述定影部件具有记录介质所通过的通纸区域以及设置在所述通纸区域外的非通纸区域,所述分离部件包括:

分离板,所述分离板与所述通纸区域对置,并且在两者之间隔开固定的间隔;以及限制片,所述限制片与所述非通纸区域接触,并将所述通纸区域和所述分离板的间隔限制为预定值,所述限制片在包括与所述非通纸区域接触的接触部的区域上设置有弯曲面,所述弯曲面包括: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在所述定影部件的旋转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接触部的下游侧;以及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在所述定影部件的旋转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接触部的上游侧、并且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弯曲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定影部件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弯曲面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三弯曲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各所述第三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曲率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在所述定影部件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弯曲面的中央部以连接各所述第三弯曲部的方式设置有第四弯曲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第四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各第三弯曲部的曲率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定影部件是定影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还包括隔着所述定影带与所述加压部件对置的定影辊,所述接触部位于连接所述定影辊的中心和所述分离板的顶端部的直线上。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

说明书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使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的定影装置、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复印机、打印机等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用于将调色剂像定影至纸张等记录介质上的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定影部件(例如,定影辊、定影带)、以及与该定影部件按压接触的加压部件(例如,加压辊、加压带)。并且,通过在形成于定影部件和加压部件之间的定影压印部中记录介质和调色剂像被加热和加压,调色剂像被定影到记录介质上。
[0003] 例如,有如下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包括定影辊、配置在定影辊的外周的定影部件、与定影部件按压接触而形成定影压印部的加压部件、以及使通过了定影压印部的记录介质从定影部件分离的分离部件。上述分离部件包括隔开间隔与定影部件的通纸区域(记录介质所通过的区域)对置的分离板、以及与定影部件的非通纸区域(设置在通纸区域外的区域)接触的限制片。
[0004] 在上述的构成的定影装置中有时存在如下情况:紧接在定影部件通过定影压印部之后,定影部件以未与定影辊完全紧密接触而向外径侧鼓出的状态(弯曲状态)与限制片接触。当这样的接触连续发生时,定影部件的非通纸区域会受到损伤,有可能对定影部件的寿命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防止定影部件的非通纸区域受到损伤,实现定影部件的寿命延长。
[0006]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的定影装置包括:被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的定影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按压接触以形成定影压印部的加压部件、以及使通过了所述定影压印部的记录介质从所述定影部件分离的分离部件。所述定影部件具有记录介质所通过的通纸区域以及设置在所述通纸区域外的非通纸区域。所述分离部件包括:隔开间隔与所述通纸区域对置的分离板、以及与所述非通纸区域接触并将所述通纸区域和所述分离板的间隔限制为预定值的限制片。所述限制片在包括与所述非通纸区域接触的接触部的区域上设置有弯曲面。所述弯曲面包括:在所述定影部件的旋转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接触部的下游侧的第一弯曲部、以及在所述定影部件的旋转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接触部的上游侧并且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弯曲部的第二弯曲部。
[0007]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上述的定影装置。

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彩色打印机的构成的概要的示意图;
[0009]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彩色打印机的定影装置的截面图;
[0010]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彩色打印机的定影装置中,示出定影单元的正面图;
[0011]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彩色打印机的定影装置中,示出定影带的前端部的周边的立体图;
[0012]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彩色打印机的定影装置中,示出定影单元的前端部的周边的立体图;
[0013]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彩色打印机的定影装置中,示出支撑板和分离板的立体图;
[0014]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彩色打印机的定影装置中,示出限制片的周边的立体图;
[0015] 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彩色打印机的定影装置中,示出限制片的立体图;
[0016] 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彩色打印机的定影装置中,示出限制片的周边的截面图;
[0017] 图10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彩色打印机的定影装置中,示出定影带向外径侧鼓出的状态下的限制片的周边部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首先,使用图1来对彩色打印机1(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的构成进行说明。
[0019] 彩色打印机1包括箱型形状的打印机主体2,打印机主体2的下部设置有容纳有纸张(记录介质)的供纸盒3,打印机主体2的上部设置有排纸托盘4。
[0020] 在打印机主体2的中央部,中间转印带6架设在多个辊之间,中间转印带6的下方配置有由激光扫描单元(LSU)构成的曝光装置7。中间转印带6的下侧针对各调色剂(显影剂)的颜色(例如品红色、青色、黄色、黑色这四种颜色)设置有四个图像形成部8。各图像形成部8上可旋转地设置有感光鼓9,感光鼓9的周围按照一次转印的处理顺序配置有带电器10、显影器11、一次转印部12、清洁装置13、除电器14。显影器11的上方针对调色剂的颜色(例如品红色、青色、黄色、黑色这四种颜色)设置有与各图像形成部8对应的调色剂盒15。
[0021] 打印机主体2的一侧(图上的右侧)沿上下方向设置有纸张的运送路径16。运送路径16的上游端设置有供纸部17,运送路径16的中游部在中间转印带6的一端(图上的右端)设置有二次转印部18,运送路径16的下游部设置有定影装置20,运送路径16的下游端设置有排纸口21。
[0022] 接着,对包括这样的构成的彩色打印机1的图像形成动作进行说明。当将彩色打印机1接通电源时,各种参数被初始化,定影装置20的温度设定等初始设定被执行。然后,从连接至彩色打印机1的计算机等输入图像数据,当发出印刷开始的指示时,如下所述地执行图像形成动作。
[0023] 首先,带电器10使感光鼓9的表面带电之后,通过来自曝光装置7的激光(参照箭头P)而在感光鼓9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接着,通过从调色剂盒15提供的调色剂将该静电潜像显影成显影器11对应的颜色的调色剂像。该调色剂像在一次转印部12中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的表面。各图像形成部8依次反复进行以上的动作,由此在中间转印带6上形成全彩色的调色剂像。此外,残留在感光鼓9上的调色剂以及电荷被清洁装置13和除电器14除去。
[0024] 另一方面,由供纸部17从供纸盒3或手动进纸盘(未图示)取出的纸张与上述图像形成动作配合定时被运送至二次转印部18,在二次转印部18中,中间转印带6上的全彩色的调色剂像被二次转印至纸张上。二次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纸张经运送路径16被向下游侧运送并进入定影装置20,在该定影装置20中调色剂像被定影到纸张上。定影了调色剂像的纸张从排纸口21排出至排纸托盘4上。
[0025] 接着对定影装置20进行说明。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图2中的纸面的外侧(手前側)作为定影装置20的正面侧(前侧)。对各图适当附上的箭头Fr示出定影装置20的正面侧(前侧)。
[0026] 如图2所示,定影装置20包括定影单元22以及设定在定影单元22的左方的IH单元23。
[0027] 首先,对定影单元22进行说明。如图2等所示,定影单元22包括箱型形状的定影框架24、配置在定影框架24的左端侧的加热辊25、配置在加热辊25的右方的定影辊26、配置在加热辊25的右上方且定影辊26的左上方的张力辊27、卷绕在加热辊25、定影辊26及张力辊27上的定影带28(定影部件)、配置在定影带28的右方的加压辊30(加压部件)、配置在定影框架24的前后两端侧的压印部压力切换机构31(参照图3等)、以及配置在定影带28的右上方的分离部件32(参照图2等)。
[0028] 如图2所示,定影框架24包括固定框部40以及可动框部41,该可动框部以能够向左右方向滑动的方式被固定框部40支撑。
[0029] 如图3所示,在固定框部40的前后两壁部42(图3中仅表示出前壁部42)的左端部上设置有抵接片43。固定框部40的前后两壁部42的左端部上在抵接片43的下方设置有卡合槽44。卡合槽44成为在左右方向上长的朝向侧面的U字状。固定框部40的前后两壁部42的左侧部在卡合槽44的右方设置有卡合孔45。卡合孔45成为在左右方向上长的长孔状。
[0030] 可动框部41的左下角部设置有能够旋转的被检测部件46。被检测部件46的左方设置有第一传感器47。第一传感器47例如通过PI传感器(Photo Interrupter Sensor:光中断传感器)构成。如图4所示,可动框部41的前后两板48(在图4中仅表示出前板48)的内面上,支点部49朝向内侧突出设置。
[0031] 加热辊25(参照图2等)例如包括:基材层、以及设置在该基材层外周的脱模层。加热辊25的基材层例如由不锈钢或铝等金属形成。加热辊25的脱模层例如由PFA等的氟系树脂形成。
[0032] 加热辊25具有第一旋转轴50。如图3等所示,第一旋转轴50的前后两端部经由第一轴承51被轴支撑在可动框部41上。由此,加热辊25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持在可动框部41上。第一旋转轴50的前后两端部以能向左右方向滑动的状态卡合在设置于固定框部40的前后两壁部42上的卡合槽44。
[0033] 加热辊25的前后两端部上固定有圆盘状的带凸缘52(参照图3等)。固定在加热辊25的前端部的带凸缘52的外周设置有旋转检测用齿轮53。旋转检测用齿轮53经由连接齿轮(未图示)而与被检测部件46连接。
[0034] 定影辊26(图2等参照)例如由基材层、设置在该基材层外周的弹性层来构成。定影辊26的基材层例如由不锈钢、铝等金属形成。定影辊26的弹性层例如由硅橡胶、硅海绵形成。
[0035] 定影辊26隔着定影带28与加压辊30对置。定影辊26具有第二旋转轴54。如图4所示,第二旋转轴54的前后两端部经由第二轴承55轴支在可动框部41的前后两板48上。由此,定影辊26可旋转地支持在可动框部41上。第二轴承55的外周面的右侧部(图4的图上为左侧部)上突出设置有朝向侧面的圆柱状的弹簧座部56。如图3所示,第二旋转轴54的前后两端部与设置在固定框部40的前后两壁部42上的卡合孔45以能够向左右方向滑动的状态卡合。
[0036] 张力辊27(参照图2等)例如由不锈钢、铝等金属形成。张力辊27通过螺旋弹簧(未图示)被向右上方施力,将定影带28向右上方按压。由此,对定影带28施加一定的张力。张力辊27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持在可动框部41上。
[0037] 定影带28通过具有可挠性的无接缝的带来形成。定影带28例如通过基材层、设置在该基材层的周围的弹性层、以及覆盖该弹性层的脱模层来构成。定影带28的基材层例如由镍、不锈钢等金属或PI(聚酰亚胺)等树脂来形成。定影带28的弹性层例如由硅橡胶来形成。定影带28的脱模层例如由PFA等氟系树脂来形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后方向(图2中的纸面向里的方向)是定影带28的宽度方向。
[0038] 定影带28经由加热辊25、定影辊26和张力辊27而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持在可动框部41上。如图4等所示,定影带28包括最大尺寸的纸张所通过的通纸区域R1、以及设置在通纸区域R1外、最大尺寸的纸张不通过的非通纸区域R2。
[0039] 如图2所示,定影带28的下方配置有用于检测定影带28的温度的第一热敏电阻57。定影带28的下方配置有用于防止定影带28的过度升温的第一恒温器58。
[0040] 加压辊30例如由圆筒状的芯骨、设置在该芯骨的周围的弹性层、以及覆盖该弹性层的脱模层来构成。加压辊30的芯骨例如由不锈钢、铝等金属来形成。加压辊30的弹性层例如由硅橡胶、硅海绵来形成。加压辊30的脱模层例如由PFA等的氟系树脂来形成。
[0041] 加压辊30与定影带28按压接触,定影带28和加压辊30之间形成有定影压印部60。加压辊30的前后两端部经由第三轴承61(参照图3等)被轴支撑在固定框部40的前后两壁部
42。由此,加压辊30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持在固定框部40上。加压辊30与由电机等构成的驱动部(未图示)连接,从而能够通过驱动部而使加压辊30旋转。
[0042] 如图2所示,加压辊30的右上方配置有用于检测加压辊30的温度的第二热敏电阻62。加压辊30的右上方设置有用于防止加压辊30的过度升温的第二恒温器63。
[0043] 如图3等所示,压印部压力切换机构31的前侧部分包括:驱动电机64(驱动源)、从驱动电机64的右下方连续至后下方设置的减速齿轮机构65、设置在减速齿轮机构65的上方的驱动部件66、设置在驱动部件66的左方的杆67、以及设置在杆67的左方的第一螺旋弹簧68(第一施力部件)和第二螺旋弹簧69(第二施力部件)。
[0044] 驱动电机64配置在固定框部40的前壁部42的前侧。驱动电机64具有向下方延伸的电机轴71,电机轴71上同心状地固定着蜗杆齿轮72。此外,在图5中,为了清楚地标示驱动电机64的后方的部件,仅表示出驱动电机64的蜗杆齿轮72。
[0045] 如图5等所示,减速齿轮机构65包括第一齿轮73、设置在第一齿轮73的左后方的第二齿轮74、以及设置在第一齿轮73的右方的第三齿轮75。第一齿轮73的前段部与驱动电机64的蜗杆齿轮72啮合。第二齿轮74与第一齿轮73的后段部啮合。第三齿轮75与第一齿轮73啮合。
[0046] 驱动部件66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设置有摆动轴76,驱动部件66能够以该摆动轴76为中心摆动。驱动部件66的下端部设置有驱动齿轮77。驱动齿轮77与减速齿轮机构65的第二齿轮74啮合。由此,经由减速齿轮机构65,驱动部件66和驱动电机64连接。换言之,减速齿轮机构65安装在驱动电机64和驱动部件66之间。
[0047] 驱动部件66的上端部设置有驱动片78。驱动部件66的上端部设置有从驱动片78向左方突出的按压片80。按压片80呈左右方向上长的直棒状。按压片80的顶端部(左端部)设置有圆盘状的檐部81。驱动部件66的前方设置有用于检测驱动片78的位移的第二传感器82。第二传感器82例如通过PI传感器(Photo Interrupter Sensor:光中断传感器)来构成。
[0048] 杆67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杆67的下端侧设置有支轴83,杆67能够以该支轴83为中心进行摆动。杆67的上端侧设置有贯穿孔84,驱动部件66的按压片80贯穿该贯穿孔84。如图3所示,杆67的下部设置有按压突起85。按压突起85与定影辊26的第二旋转轴54抵接。
[0049] 如图5等所示,第一螺旋弹簧68卷绕在驱动部件66的按压片80的外周。第一螺旋弹簧68的左端部与驱动部件66的按压片80的檐部81抵接。第一螺旋弹簧68的右端部与杆67的上端部抵接。即,第一螺旋弹簧68安装在驱动部件66的按压片80和杆67之间。
[0050] 第二螺旋弹簧69的左端部与设置在固定框部40的前后两壁部42的抵接片43抵接。第二螺旋弹簧69的右端部与杆67的上部抵接。即,第二螺旋弹簧69安装在固定框部40和杆
67之间。
[0051] 压印部压力切换机构31的后侧部分(未图示)的构成除了未设置驱动电机64之外,与上述的压印部压力切换机构31的前侧部分的构成相同。压印部压力切换机构31的后侧部分经由连接轴86(图4参照)与压印部压力切换机构31的前侧部分的第三齿轮75连接。
[0052] 如图2等所示,分离部件32在纸张的运送方向(本实施方式中从下往上的方向)上配置在定影压印部60的下游侧。如图4等所示,分离部件32包括支撑板87、被支撑板87支撑的分离板88、以及固定在支撑板87的前后两端部的限制片89。
[0053] 支撑板87呈在前后方向上长的形状。支撑板87例如由金属板来形成。如图6等所示,支撑板87包括平板状的主体部90、从主体部90的左上部向左下方弯折的弯折部91、以及从主体部90的前后两端部向左下方弯折的安装部92。
[0054] 支撑板87的主体部90的前后两端部设置有定位孔93。在支撑板87的主体部90的前后两端部中,在比定位孔93更靠前后方向中央部的位置处设置有螺丝孔94。支撑板87的主体部90的前后两端部设置有向右下方延伸的保持部95。在保持部95的顶端部中,形成有L字状的钩96。如图4所示,钩96上安装有螺旋弹簧97(施力体)的上端部,螺旋弹簧97的下端部安装在第二轴承55的弹簧座部56上。
[0055] 如图6等所示,支撑板87的各安装部92的左上部设置有圆孔100。支撑板87的各安装部92的中央部设置有轴孔101。轴孔101中插入有突出设置在可动框部41的前后两板48的内面上的支点部49(参照图4)。由此,分离部件32以能够以支点部49为中心旋转的状态被支撑在可动框部41上。
[0056] 如图6等所示,分离板88呈在前后方向上长的平板状,并与支撑板87的主体部90的上表面接合。分离板88上实施氟树脂的涂布。在分离板88的前后两端部中,在与支撑板87的主体部90的定位孔93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定位孔102。在分离板88的前后两端部中,在比定位孔102更靠前后方向中央部的位置处设置有插通孔103。在分离板88的上下方向中央,沿前后方向空出间隔地排列设置有用于将分离板88焊接至支撑板87的主体部90的焊接孔104。
[0057] 如图7所示,分离板88的顶端部88a(下端部)隔着间隔d与定影带28的通纸区域R1对置。分离板88的前下角部和后下角部上形成有大致矩形的缺口部105。
[0058] 各限制片89作为与支撑板87和分离板88独立的部件而设置。如图8、图9所示,各限制片89包括平板状的固定部106、以及从固定部106向右下方延伸的延伸部107。
[0059] 如图8等所示,各限制片89的固定部106的中央部设置有螺丝孔110。在固定部106中,在螺丝孔110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定位凸台111。并且,在将定位凸台111嵌合在设置于支撑板87的主体部90的底面上的定位槽(未图示)中的状态下,将螺丝109(参照图7)插入设置在支撑板87的主体部90的螺丝孔94和固定部106的螺丝孔110中,由此各限制片89被固定在支撑板87上。固定部106的右下部设置有突缘部119。
[0060] 各限制片89的延伸部107的中央设置有槽部112。如图7等所示,各限制片89的延伸部107的底部与定影带28的非通纸区域R2接触。由此,定影带28的通纸区域R1和分离板88的顶端部88a的间隔d被限制成预定值。
[0061] 在各限制片89的延伸部107的底部,在包括与定影带28的非通纸区域R2接触的接触部114的区域设置有弯曲面113。弯曲面113弯曲成朝向下侧(定影带28的非通纸区域R2侧)成为凸状的碗状(球面状)。
[0062] 如图9所示,弯曲面113包括在定影带28的旋转方向A上设置在接触部114的下游侧的第一弯曲部115。第一弯曲部115的曲率半径例如为1mm。
[0063] 弯曲面113包括在定影带28的旋转方向A上设置在接触部114的上游侧的第二弯曲部116。第二弯曲部116的曲率半径例如为3mm。第二弯曲部116由于曲率半径大于第一弯曲部115,因此描绘出比第一弯曲部115更大的圆弧。
[0064] 如上所述,弯曲面113以接触部114为分支点曲率半径不同。接触部114位于连接定影辊26的旋转中心B和分离板88的顶端部88a的直线C上。
[0065] 如图8所示,在弯曲面113的前后两端部设置有第三弯曲部117。各第三弯曲部117的曲率半径例如为1mm。各第三弯曲部117与第一弯曲部115曲率半径相同,比第二弯曲部116曲率半径小。
[0066] 在弯曲面113的前后方向中央部,以连接各第三弯曲部117的方式设置有第四弯曲部118。第四弯曲部118包括接触部114。第四弯曲部118的曲率半径例如为9mm。第四弯曲部118的曲率半径比第一弯曲部115、第二弯曲部116及第三弯曲部117更大。
[0067] 接着,对IH单元23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IH单元23包括壳体部件120、容纳在壳体部件120内并沿着定影带28的外周设置成圆弧状的IH线圈121(热源)、以及容纳在壳体部件120内并沿IH线圈121的外周设置的弓形芯体122。
[0068] 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装置中,当将调色剂像定影至纸张时,通过驱动部(未图示)来使加压辊30旋转。如此,一旦使加压辊30旋转,则与加压辊30按压接触的定影带28向与加压辊30相反的方向从动旋转(参照图9的箭头A)。另外,当将调色剂像定影至纸张时,IH线圈121中流过高频电流。与此相伴,IH线圈121产生磁场,通过该磁场的作用在定影带28中产生涡流,定影带28发热。在该状态下,当纸张通过定影压印部60时,纸张和调色剂像被加热和加压,调色剂像被定影至纸张上。通过了定影压印部60的纸张通过分离部件32的分离板88被从定影带28分离。
[0069] 当如上所述的那样使定影带28旋转时,如图10所示,定影带28有时在通过定影辊隙60之后,立即以定影带28未与定影辊26完全紧密接触而向外径侧鼓出的状态(弯曲状态)与限制片89接触。当这样的接触连续发生时,定影带28的非通纸区域R2会受到损伤,有可能影响定影带28的寿命。
[0070]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如上所述的那样将弯曲面113的第二弯曲部116的曲率半径设置得比第一弯曲部115的曲率半径大,因此即使紧接在定影带28通过了定影压印部60之后、定影带28向外径侧鼓出,也能够使得定影带28的非通纸区域R2顺利地通过限制片89。因此,能够抑制由于与限制片89的接触而定影带28的非通纸区域R2受到损伤的情况,能够延长定影带28的寿命。另外,由于第一弯曲部115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二弯曲部116的曲率半径,因此能够防止调色剂或纸屑堆积在定影带28的非通纸区域R2和第一弯曲部115之间,能够进一步延长定影带28的寿命。
[0071] 另外,在将定影带28作为定影部件使用的定影装置20、尤其是本实施方式这样的将定影带28卷绕在多个辊上的形式的定影装置20中,由于构成定影装置20的部件的校直(アライメント)的偏移等而有时定影带28在宽度方向(本实施方式中前后方向)上蜿蜒前进。但是,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弯曲面113的前后两端部设置有第三弯曲部117,因此即使定影带28在宽度方向上蜿蜒前进,也难以由于与限制片89的接触而定影带28的非通纸区域R2受到损伤。与此相伴,能够进一步延长定影带28的寿命。
[0072] 另外,各第三弯曲部117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二弯曲部116,因此能够防止调色剂或纸屑堆积在定影带28的非通纸区域R2和各第三弯曲部117之间,能够进一步延长,定影带28的寿命。
[0073] 另外,在弯曲面113的前后方向中央部上以连接各第三弯曲部117的方式设置有第四弯曲部118,因此能够减小定影带28的非通纸区域R2和限制片89之间的接触阻力。与此相伴,能够减轻施加至定影带28的非通纸区域R2上的负荷,进一步延长定影带28的寿命。另外,第四弯曲部118的曲率半径大于各第三弯曲部117,因此能容易地稳定限制片89的姿势。
[0074] 另外,由于将由具有可挠性的无接缝状的带来形成的定影带28作为定影部件,因此,与通过辊来形成定影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定影部件的热容量。因此,能够实现预热时间的缩短或节能。
[0075] 另外,由于接触部114位于连接定影辊26的中心B和分离板88的顶端部88a的直线C上,因此容易限制定影带28的通纸区域R1和分离板88的顶端部88a的间隔。
[0076]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的构成应用于定影带28被卷绕在定影带28内设置的多个辊(加热辊25、定影辊26及张力辊27)上的形式的定影装置20进行了说明。另一方面,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如下定影装置:定影带28设置在定影带28内设置的一个辊的外周上的形式的定影装置、或定影带28相对于定影带28内设置的按压部件滑动的形式的定影装置。
[0077]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定影带28作为定影部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定影辊作为定影部件。
[0078]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IH线圈121用作热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其他不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卤素加热器或陶瓷加热区等的加热器作为热源使用。
[0079]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的构成应用于彩色打印机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本发明的构成应用于单色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复合机等其他的图像形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