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压缩机和电动压缩机的组装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80031968.4

文献号 : CN10439560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尾崎达也岛口博匡津田昌宏广野幸治宫地俊胜冈野一路

申请人 : 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电动压缩机(1、101)和电动压缩机(1、101)的组装方法。该电动压缩机(1、101)具备:电动马达部(3、104),其包括通过向外壳(2、102)的内周壁(2d、102d)压入而固定于外壳(2、102)的定子(32、113)和旋转自如地配置于定子(32、113)的内侧的转子(33、115);压缩部(4、103),其被电动马达部(3、104)的旋转驱动力驱动而压缩制冷剂;以及引导构件(11、119),其安装在定子(32、113)的外周上,具有用于对将定子(32、113)向外壳(2、102)的内周壁(2d、102d)压入的操作进行引导的引导曲面部(15、139)。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动压缩机,其中,

该电动压缩机具备:

圆筒状的外壳;

电动马达部,其固定在所述外壳内,包括通过向所述外壳的内周壁压入而固定于所述外壳且利用通电而产生磁力的定子和旋转自如地配置在所述定子的内侧且在所述定子产生的磁力的作用下进行旋转的转子;

压缩部,其配置在所述外壳内,被所述电动马达部的旋转驱动力驱动而压缩制冷剂;以及引导构件,其安装在所述定子的外周上,由具有用于对将所述定子向所述外壳的所述内周壁压入的操作进行引导的引导曲面部的薄板材料构成,所述引导曲面部具有自所述定子的向所述外壳内侧插入的插入侧端部朝向所述定子的中心侧延伸的曲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压缩机,其中,所述引导构件具有偏移防止部,该偏移防止部自所述引导曲面部延伸设置,用于在向所述外壳的所述内周壁压入所述定子时防止所述引导构件在轴向上发生偏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压缩机,其中,所述引导构件具有:

过盈部,其沿着所述定子的轴向形成为纵长状并被压入所述外壳的所述内周壁,该过盈部在所述过盈部的向所述外壳的所述内周壁插入的插入侧端部与所述引导曲面部相连接;以及卡定保持部,其设于所述过盈部的与所述插入侧端部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部,用于保持所述定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压缩机,其中,所述引导构件设有多个,

所述引导构件沿着所述定子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压缩机,其中,所述外壳的所述内周壁的、与所述定子的所述外周上的没有安装有所述引导构件的非安装部分相对的部位向所述外壳的外周侧鼓出且在该部位与所述定子的所述非安装部分之间具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压缩机,其中,所述引导构件包括:

多个引导片,该多个引导片分别具有所述引导曲面部;以及连结片,其在所述引导曲面部处将所述引导片相互连结起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压缩机,其中,所述引导构件具有沿着所述定子的圆周方向形成的曲面形状,并具有在所述引导构件的轴向上形成的狭缝。

8.一种电动压缩机的组装方法,该电动压缩机具备:圆筒状的外壳;电动马达部,其固定在所述外壳内,包括通过向所述外壳的内周壁压入而固定于所述外壳且利用通电而产生磁力的定子和旋转自如地配置在所述定子的内侧且在所述定子产生的磁力的作用下进行旋转的转子;以及压缩部,其配置在所述外壳内,利用所述电动马达部的旋转驱动力驱动而压缩制冷剂,其中,将由薄板材料构成的引导构件安装在所述定子的外周上的至少3处,利用已安装的所述引导构件的引导曲面部对将所述定子向所述外壳的所述内周壁压入的操作进行引导。

说明书 :

电动压缩机和电动压缩机的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利用电动马达部的驱动来使压缩部压缩制冷剂的电动压缩机。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的电动压缩机在圆筒状的外壳内设有电动马达部和压缩部。在该电动压缩机中,利用电动马达部来控制压缩部,通过电动马达部驱动压缩部,从而使压缩部工作而压缩制冷剂。外壳由铝形成,以便实现轻型化。电动马达部具备:定子,其通过在定子芯上卷绕线圈而形成;以及转子,其配置于定子的内侧,在通过使电流流过定子而产生的磁力的作用下进行旋转。
[0003] 定子固定于外壳的内周壁,并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通过热压配合(日文:焼き嵌め)固定于圆筒状的外壳。其原因在于,定子和外壳的线膨胀系数不同,因此考虑到在电动压缩机的使用中的温度上升而需要将过盈量设定得较大。在该热压配合过程中,预先加热外壳,在将定子芯插入到该加热后的外壳的内部并进行定位之后,将加热后的外壳冷却而使外壳收缩,由此将定子固定于外壳。
[000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28546号公报
[0005] 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通过热压配合将定子固定于外壳的情况下,需要加热外壳,因此使工序数变多且成本变高。另外,在热压配合过程中,需要进行温度调整,使得组装于定子的绝缘板、组装于旋转体的O型密封圈等树脂零件的温度为耐热温度以下,这会使作业烦杂。并且,还难以确保充分的过盈量。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使用热压配合工序就能够将定子固定于外壳且能够在抑制了产生毛刺(刮削粉)的状态下将定子可靠地向外壳压入、并且还能够确保充分的过盈量的电动压缩机和电动压缩机的组装方法。
[0007] 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动压缩机,其具备:圆筒状的外壳;电动马达部,其固定在所述外壳内,包括通过向所述外壳的内周壁压入而固定于所述外壳且利用通电而产生磁力的定子和旋转自如地配置在所述定子的内侧且在所述定子产生的磁力的作用下进行旋转的转子;压缩部,其配置在所述外壳内,被所述电动马达部的旋转驱动力驱动而压缩制冷剂;以及引导构件,其安装在所述定子的外周上,由具有用于对将所述定子向所述外壳的所述内周壁压入的操作进行引导的引导曲面部的薄板材料构成。
[0008] 采用所述结构,将设有引导曲面部的引导构件安装在定子的外周上,并在该安装状态下将定子向外壳压入。因此,定子的角部不会与外壳的内周壁触碰,能够防止导致故障的毛刺(刮削粉)的产生。另外,由于能够利用压入进行固定,因此能够省略复杂的热压配合工序。并且,由于引导构件由薄板材料形成,因此,能够降低因安装引导构件而增加的重量,从而能够抑制成本升高。
[0009] 另外,所述引导曲面部也可以具有自所述定子的向所述外壳内侧插入的插入侧端部朝向所述定子的中心侧延伸的曲面。
[0010] 采用所述结构,使引导曲面部为朝向定子的中心侧延伸的曲面。因此,在将定子向外壳压入时能够可靠地进行引导。
[0011]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引导构件具有偏移防止部,该偏移防止部自所述引导曲面部延伸设置,用于在向所述外壳的所述内周壁压入所述定子时防止所述引导构件在轴向上发生偏移。
[0012] 采用所述结构,设有引导构件的偏移防止部。因此,在将定子向外壳压入时,引导构件不会偏移,从而能够将定子可靠地压入。
[0013]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引导构件具有:过盈部,其沿着所述定子的轴向形成为纵长状并被压入所述外壳的所述内周壁,该过盈部在所述过盈部的向所述外壳的所述内周壁插入的插入侧端部与所述引导曲面部相连接;以及卡定保持部,其设于所述过盈部的与所述插入侧端部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部,用于保持所述定子。
[0014] 采用所述结构,引导构件由过盈部、引导曲面部以及卡定保持部形成,过盈部用于充分地确保在压入定子时的过盈量,卡定保持部用于确保将引导构件安装于定子后的安装状态。因此,能够使定子稳定地压入外壳,并能够将引导构件稳定地安装于定子。
[0015]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引导构件设有多个,所述引导构件沿着所述定子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安装。
[0016] 采用所述结构,将引导构件沿定子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安装。因此,能够防止定子被以相对于外壳倾斜的方式压入。
[0017]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外壳的所述内周壁的、与所述定子的所述外周上的没有安装有所述引导构件的非安装部分相对的部位向所述外壳的外周侧鼓出且该部位与所述定子的所述非安装部分之间具有间隙。
[0018] 采用所述结构,在定子中的引导构件的非安装部分与外壳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引导构件的非安装部分不会与外壳相接触,在引导构件的非安装部分处也不会出现因接触而产生的外壳的刮削粉(毛刺)。
[0019]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引导构件包括:多个引导片,该多个引导片分别具有所述引导曲面部;以及连结片,其在所述引导曲面部处将所述引导片相互连结起来。
[0020] 采用所述结构,引导构件由具有引导曲面部的多个引导片和用于将引导片相互连结起来的连结片构成,连结片在引导曲面部处将引导片连结起来。因此,能够在抑制产生毛刺(刮削粉)的状态下将定子可靠地向外壳压入,并能够确保充分的过盈量。
[0021]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引导构件具有沿着所述定子的圆周方向形成的曲面形状,并具有在所述引导构件的轴向上形成的狭缝。
[0022] 采用所述结构,引导构件具有沿着定子的圆周方向形成的曲面形状,并在引导构件的轴向上形成有狭缝状的缝隙。因此,在将定子向外壳压入时能够可靠地进行引导。
[0023] 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动压缩机的组装方法,该电动压缩机具备:圆筒状的外壳;电动马达部,其固定在所述外壳内,包括通过向所述外壳的内周壁压入而固定于所述外壳且利用通电而产生磁力的定子和旋转自如地配置在所述定子的内侧且在所述定子产生的磁力的作用下进行旋转的转子;以及压缩部,其配置在所述外壳内,利用所述电动马达部的旋转驱动力起动而压缩制冷剂。在该电动压缩机的组装方法中,将由薄板材料构成的引导构件安装在所述定子的外周上的至少3处,利用已安装的所述引导构件的引导曲面部对将所述定子向所述外壳的所述内周壁压入的操作进行引导。
[0024] 采用所述结构,将引导构件安装在定子的外周上,利用引导构件的引导曲面部对将定子向外壳压入的操作进行引导。因此,能够将定子平滑地压入外壳,从而能够省略复杂的热压配合工序。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压缩机的局部剖立体图。
[0026] 图2是表示将定子向外壳压入的压入状态的剖视图。
[0027] 图3是表示定子的立体图。
[0028] 图4是表示引导构件的立体图。
[0029] 图5是表示将定子向外壳压入的压入初始状态的剖视图和局部放大剖视图。
[0030] 图6是表示将定子向外壳压入的压入完成状态的剖视图。
[0031] 图7是表示将定子向外壳压入的压入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0032] 图8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其是表示在将6个引导构件安装于定子的外周之后将定子向外壳压入的状态的剖视图。
[0033] 图9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引导构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0034] 图10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引导构件的另一变形例的剖视图。
[0035]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动压缩机的局部剖立体图。
[0036] 图12是表示将定子向外壳压入的压入状态的剖视图。
[0037] 图13是表示定子的立体图。
[0038] 图14是表示引导构件的立体图。
[0039] 图15是表示将定子向外壳压入的压入开始状态的剖视图和局部放大剖视图。
[0040] 图16是表示将定子向外壳压入的压入完成状态的剖视图。
[0041] 图17是表示将定子向外壳压入的压入完成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0042] 图18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其是表示在将6个引导构件安装于定子的外周之后将定子向外壳压入的状态的剖视图。
[0043] 图1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引导构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0044] 图2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引导构件的另一变形例的剖视图。
[0045] 图2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的引导构件的侧视图。
[0046] 图22A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其是表示在将引导构件安装于定子之前的状态的图21的A-A剖视图。
[0047] 图22B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其是表示在将引导构件安装于定子之后的状态的图2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以下,使用图1~图10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
[0049] 图1~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压缩机1的图。图1是整个电动压缩机1的局部剖立体图。如图1所示,电动压缩机1具备外壳2、电动马达部3、压缩部4以及驱动电路部5。
[0050] 外壳2由前部壳体2a、中部壳体2b以及后部壳体2c构成,整个外壳2由铝形成为大致圆筒状。通过利用螺栓将所述外壳2a、2b、2c相互连结起来,从而使整个外壳2形成空腔状,在外壳2的内部收容有电动马达部3、压缩部4以及驱动电路部5。
[0051] 驱动电路部5收容在前部壳体2a内,用于根据压缩部4的热负荷变化而控制电动马达部3的转速。电动马达部3收容在中部壳体2b和后部壳体2c内,用于驱动压缩部4。压缩部4收容在后部壳体2c内,其被电动马达部3的旋转驱动力驱动而压缩制冷剂。
[0052] 压缩部4包括缸体42、前侧缸体43、后侧缸体44以及转子45。在缸体42内形成有具有椭圆形状的内壁面的缸室41。前侧缸体43和后侧缸体44以夹着缸体42的状态保持缸体42。转子45安装于自电动马达部3延伸出的旋转驱动轴31,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容于缸室
41的中心部。旋转驱动轴31在外壳2内沿左右方向延伸,旋转驱动轴31的两端部分别支承于中部壳体2b和后侧缸体44,从而旋转驱动轴31能够在外壳2内进行旋转。
[0053] 在转子45的外周上,沿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叶片槽47,在各个叶片槽47内收容有自由突出和没入的叶片46。通过使转子45旋转,从而叶片46受到离心力和供给到叶片槽47底部的油的背压而相对于叶片槽47突出和没入,由于突出而叶片46的顶部在缸室41的内壁面上滑动。缸室41被叶片46分割成多个压缩室。各压缩室的容积通过转子45的旋转和叶片46的突出和没入而增加或减少,通过容积的增加或减少而反复进行制冷剂的吸入行程、压缩行程以及喷射行程。在吸入行程中,将制冷剂自吸入口吸入,在喷射行程中,自喷射口喷射经压缩工序压缩后的制冷剂。
[0054] 电动马达部3具备:定子32,通过将该定子32压入后部壳体2c(以下称为外壳2)而将其固定于外壳2;以及转子33,其旋转自如地配置于定子32的内侧。
[0055] 如图1~图3所示,定子32通过在外形为圆筒状的定子芯34上卷绕多个线圈35而形成。线圈35隔着由绝缘材料构成的较薄的绝缘体36卷绕在定子芯34上,通过自驱动电路部5对该线圈35通电,从而使定子32产生磁力。
[0056] 转子33安装于旋转驱动轴31。转子33在外周侧设有与定子32的线圈35相对应的多个永磁体,转子33受到来自定子32的磁力而旋转。借助该旋转而使旋转驱动轴31旋转,通过旋转驱动轴31的旋转而使压缩部4的转子45旋转。
[0057] 定子32的定子芯34由将环状的较薄的钢板层叠而成的层叠钢板形成。通过将定子芯34压入由铝构成的外壳2的内周壁2d,从而将定子32固定于外壳2。为了将定子32向外壳2的内周壁2d压入,在定子32上安装有引导构件11。
[0058] 如图2和图3所示,导构件11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安装于定子32(定子芯34)的外周的多处(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处)。引导构件11用于在将定子32向外壳2压入时进行引导。
[0059] 如图4所示,引导构件11由多个(4个)引导片12和连结片13形成,该多个引导片12沿着压入方向(图4的上下方向)延伸,该连结片13以与引导片12成为一体的方式设置。连结片13设置在引导片12的长度方向上的多处(两处),从而在长度方向上的多处将相邻的引导片12连结起来。通过如此利用连结片13将多个引导片12相连结,从而使整个引导构件11成为木排状(日文:いかだ状)。由于这样的引导构件11为与圆弧状的定子32的外周壁相匹配的弧状,因此能够将引导构件11沿着定子32的外表面安装。
[0060] 引导构件11通过对薄钢板进行冲压而制成。由此,能够降低在设置引导构件11的情况下增加的重量,从而能够抑制成本上升。
[0061] 如图4~图7所示,引导构件11的引导片12的长度形成为与由层叠钢板构成的定子32(定子芯34)的轴向上的长度大致相同。各个引导片12由过盈部14、引导曲面部15以及卡定保持部16形成,该过盈部14沿着定子32的轴向形成为纵长状,该引导曲面部15自过盈部
14的插入侧端部(在图4~图7中是位于下侧的下端部)延伸设置,该卡定保持部16设于过盈部14的与引导曲面部15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部(在图4~图7中是位于上侧的上端部)。
[0062] 过盈部14成为平板状,在将定子32向外壳2压入时过盈部14被向外壳2的内周壁2d压入。因而,能够在不使定子32的外周壁与外壳2的内周壁2d相接触的情况下将定子32向外壳2的内周壁2d压入。
[0063] 引导曲面部15由以自过盈部14的下端部朝向定子32的中心侧弯曲的方式延伸设置的曲面形成。在该引导曲面部15的曲面部分形成有锥部17。锥部17自外壳2的内周壁2d朝向定子32的轴向呈直线状倾斜,其以在将定子32向外壳2压入时进行引导的方式发挥作用。通过设置这样的引导曲面部15,在将定子32向外壳2的内周壁2d压入时,定子32的角部不会直接碰到外壳2的内周壁2d。因此,不会自外壳2产生刮削粉。由此,能够防止因产生刮削粉而引起的故障。
[0064] 该引导曲面部15的延伸设置端部成为与定子32的插入侧端部(下端部)相抵接并卡定的偏移防止部18。通过该偏移防止部18与定子32的插入侧端部相抵接,从而防止在向外壳2的内周壁2d压入定子32时引导构件11在轴向上发生偏移。
[0065] 卡定保持部16在与引导曲面部15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以朝向定子32的中心侧去的方式与过盈部14形成一体。卡定保持部16自过盈部14的端部起呈U字形弯曲而被赋予弹性,从而卡定保持部16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与定子32中的与插入侧端部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部(上端部)相卡定。由此,能够成为将引导构件11安装于定子32的状态,而不会使引导构件11自定子32脱出。
[0066] 如图2所示,外壳2的内周壁2d的与定子32的外周部分上的、没有安装有引导构件11的部分(非安装部分)相对的部分以向外壳2的外周侧(外侧)鼓出的方式形成。通过如此在外壳2的内周壁2d的与引导构件11的非安装部分相对应的部分上形成向外侧鼓出的鼓出部2f,能够利用鼓出部2f在外壳2的内周壁2d与定子32之间形成间隙。因此,定子32中的引导构件11的非安装部分不会与外壳2的内周壁2d相接触,在引导构件11的非安装部分处,也不会因接触而产生外壳2的刮削粉。
[0067] 图5和图6表示将定子32向外壳2的内周壁2d压入的动作。
[0068] 在压入之前,将引导构件11等间隔地安装于定子32的外周上的3处。通过将引导构件11安装于至少3处,能够将定子32无倾斜地压入。通过将卡定保持部16卡定于定子32的上端部来安装引导构件11。在该安装状态下,如图5所示,引导构件11的引导曲面部15自定子32的插入侧端部朝向定子32的中心侧延伸,从而覆盖插入侧端部。
[0069] 在安装有该引导构件11的状态下,将定子32向外壳2的内周壁2d压入。在压入时,形成于引导曲面部15的锥部17沿着外壳2的内周壁2d对压入进行引导,因此能够平滑地压入定子32。另外,由于引导曲面部15阻止定子32的角部与外壳2的内周壁2d直接触碰,因此,能够防止产生源自外壳2的刮削粉。在该压入时,偏移防止部18防止引导构件11在轴向上发生偏移,因此引导构件11不会自定子32偏移。
[0070] 另外,如图5所示,在引导曲面部15的外周面侧形成有用于提高引导曲面部15的强度的凸台部(日文:ボス部),在引导曲面部15的内周面侧形成有突出的部分。该突出的部分与定子32的下端部相卡合而成为用于防止引导构件11自定子32偏移的偏移防止部18a。
[0071] 图7表示定子32的压入完成状态。在外壳2的内周壁2d形成有锥形形状的台阶部2e,引导构件11的引导曲面部15抵接于该台阶部2e。通过该抵接来使定子32的压入停止,从而将定子32固定于外壳2的内周壁2d的规定位置。在该固定状态下将引导构件11的纵长状的过盈部14向外壳2的内周壁2d压入,因此,能够确保充分的过盈量,从而能够将定子32稳定地固定于外壳2。
[0072] 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将引导构件11安装于定子32的外周上的3处之后将定子32向外壳2的内周壁2d压入,因此,定子32的角部不会与外壳2的内周壁2d触碰,能够防止产生导致故障的刮削粉。另外,由于能够利用压入进行固定,因此能够省略复杂的热压配合工序。
[0073]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构件11为利用连结片13将多个引导片12连结而成的木排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既可以利用单个引导片12来构成引导构件11,也可以使引导构件11为沿着定子32的外周弯曲而成的弯曲板形状。
[0074] 图8表示将图4所示的木排状的引导构件11安装于定子32的外周上的6处的变形例。引导构件11在定子32的外周上等间隔地安装有6个。在该情况下,能够在进一步可靠地防止在定子32相对于外壳2倾斜的状态下压入定子32。
[0075] 图9和图10分别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引导构件11的变形例。
[0076] 在图9的引导构件11中,将引导曲面部15呈圆弧状折回,在该折回端部一体地形成有偏移防止部18。偏移防止部18以自引导曲面部15的折回端部朝向定子32的中心去的方式呈平面状延伸设置。这样的平面状的偏移防止部18以较大的面积接触于定子32的插入侧端部,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在压入时引导构件11在轴向上发生偏移。
[0077] 在图9的引导构件11中,在过盈部14中的与引导曲面部15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部没有形成卡定保持部16。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在将定子32向外壳2的内周壁2d压入时利用引导构件11可靠地进行引导。
[0078] 在图10的引导构件11中,在引导曲面部15的端部连续设置有相对于引导曲面部15的端部呈倾斜状的偏移防止部18。该偏移防止部18的角部抵接于定子32的插入侧端部(下端部)而防止在压入定子32时引导构件11在轴向上发生偏移。另外,在压入力的作用下,偏移防止部18能够朝向定子32的中心侧扩展变形。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引导构件11的偏移。
[0079] 另外,如图10所示在引导曲面部15的外周面侧形成有用于提高引导曲面部15的强度的凸台部,在引导曲面部15的内周面侧形成有突出的部分。该突出的部分与定子32的下端部相卡合而成为用于防止引导构件11自定子32偏移的偏移防止部18a。
[0080] 此外,在图10的引导构件11中,在过盈部14中的与引导曲面部15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部也没有形成卡定保持部16,但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在将定子32向外壳2的内周壁2d压入时利用引导构件11可靠地进行引导。
[0081]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定子32的外周上的3处、6处设有引导构件11的例子,但也可以在定子32的整周上形成引导构件11。
[0082] 接下来,使用图11~图22B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
[0083] 如图11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动压缩机101具备:大致圆筒状的外壳102;压缩部103,其收容在外壳102内,用于压缩制冷剂;电动马达部104,其与压缩部103相邻地收容在外壳102内;以及驱动电路部105,其用于对电动马达部104的驱动进行控制。
[0084] 外壳102具备前部壳体102a、中部壳体102b以及后部壳体102c。如图11所示,前部壳体102a与中部壳体102b相连结,中部壳体102b与后部壳体102c相连结,由此形成大致圆筒状的外壳102,在外壳102内收容有压缩部103、电动马达部104以及驱动电路部105。
[0085] 在前部壳体102a内收容有用于对压缩部103的驱动进行控制的驱动电路部105。在中部壳体102b内收容有电动马达部104,在后部壳体102c内收容有压缩部103。在后部壳体102c的内周壁102d上,以自内周壁102d突出的方式形成有鼓出部102f。
[0086] 压缩部103具备:缸体107,其在内周具有缸室121;一对侧缸体109,该一对侧缸体109配置于缸体107的两端部;以及转子111,其旋转自如地配置于缸室121内。
[0087] 缸体107形成为O型形状。通过利用一对侧缸体109即前侧缸体109a和后侧缸体109b夹持缸体107的两端部,从而在缸体107的内周形成有缸室121。
[0088] 在缸室121内旋转自如地配置有圆柱状的转子111。叶片123自形成于转子111的叶片槽125突出,利用缸室121的内壁和叶片123的顶端压缩制冷剂。此外,形成在转子111的外周的叶片槽125沿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板状的叶片123以自由突出和没入的方式收容在叶片槽125内。
[0089] 转子111被压入固定于后述的电动马达部104的驱动轴117,通过使驱动轴117旋转,从而使转子111也能够旋转。
[0090] 电动马达部104具备定子113、转子115、驱动轴117以及引导构件119。定子113被向后部壳体102c的内周壁102d压入。转子115旋转自如地配置于定子113的内周。驱动轴117被压入固定于转子115。引导构件119用于对将定子113向后部壳体102c压入的操作进行引导。
[0091] 定子113具备:定子芯127,其由层叠钢板形成;绝缘体131,其由绝缘材料形成并配置于定子芯127;以及线圈129,其隔着绝缘体131在定子芯127上卷绕有多匝。
[0092] 转子115形成为圆柱形状。在通过使电流流过定子113而产生的磁力的作用下,转子115进行旋转。另外,在转子115的中心压入固定有驱动轴117,转子115用于向驱动轴117传递旋转驱动力。
[0093] 驱动轴117的一端侧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中部壳体102b,驱动轴117的另一端侧支承于压缩部103的一对侧缸体109。在驱动轴117的另一端侧附近压入固定有转子111,由此将自电动马达部104传递过来的旋转驱动力经由驱动轴117向转子111传递。
[0094] 如图12,13所示,引导构件119配置为,在定子113的外周上沿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3个引导构件119。
[0095] 引导构件119由薄板材料成形。如图14所示,引导构件119包括沿压入方向延伸的多个引导片133和用于将多个引导片133连结起来的连结片135,引导构件119形成木排状。由于引导构件119形成木排状,因此引导构件119能够形成与定子113的外周相匹配的曲面形状,从而能够将引导构件119沿着定子113的外周安装。
[0096] 具有与定子113的外周相匹配的曲面形状的引导片133具备过盈部137、引导曲面部139以及卡定保持部141。过盈部137与形成于后部壳体102c的内周壁102d的鼓出部102f相抵接。引导曲面部139形成于引导片133的一端侧的端部(下端部),用于对将定子113向外壳102压入的操作进行引导。卡定保持部141形成于与引导曲面部139相反的那一侧的、引导片133的另一端侧的端部(上端部)。
[0097] 在将定子113向后部壳体102c的鼓出部102f压入时,过盈部137向后部壳体102c的内周壁102d压入。即,能够在不使定子113的外周抵接于后部壳体102c的内周壁102d的情况下将定子113向后部壳体102c的鼓出部102f压入。
[0098] 与过盈部137相邻地形成有狭缝部140。通过设置狭缝部140,能够降低在将定子113向后部壳体102c压入时的由摩擦引起的阻力,在易于实施压入的同时能够降低引导构件119的重量,从而能够谋求轻型化。
[0099] 引导曲面部139具有:锥部142,其用于对将定子113向后部壳体102c压入的操作进行引导;以及偏移防止部143,其与定子113的向后部壳体102c压入的压入方向侧端部(下端部)相抵接并卡定。
[0100] 锥部142以与过盈部137相连续的方式形成,并自外壳102的内周壁102d朝向定子113的轴向呈直线状倾斜,其以在将定子113向后部壳体102c压入时进行引导的方式发挥作用。
[0101] 靠过盈部137侧的锥部142连同后述的连结片135一起将引导片133相互连结起来。
[0102] 以与锥部142相连续的方式形成的偏移防止部143弯折地形成,以使自过盈部137侧和另一端侧的锥部142与定子113相抵接。通过使偏移防止部143与定子113的压入方向前端部相抵接,从而防止在将定子113向后部壳体102c的内周壁102d压入时引导构件119在轴向上发生偏移。
[0103] 在引导曲面部139的与定子113相抵接的内周面侧形成有自内周面突出的突出部143a。突出部143a与定子113的压入方向前端部相抵接而防止引导构件119和定子113发生偏移。在引导曲面部139的外周面侧形成有用于确保引导曲面部139的强度的凸台部。
[0104] 卡定保持部141以与过盈部137相连续的方式形成,且形成为在引导曲面部139的另一端侧的端部朝向定子113的中心延伸。卡定保持部141自过盈部137的端部起呈U字型弯曲,因此具有弹性,通过该弹力来保持定子113的压入方向后端侧的部分。
[0105] 如上所述,引导构件119通过引导曲面部139的偏移防止部143和卡定保持部141来支承定子113的压入方向前端侧和压入方向后端侧。
[0106] 将引导片133连结的连结片135将相邻的引导片133连结成木排状。能够将设置连结片135的位置设为引导片133的端部附近。
[0107] 设于引导片133的压入方向前端侧附近的连结片135在与外壳102的内周壁102d相抵接的过盈部137和引导曲面部139的锥部142处将引导片133相互连结起来。设于引导片133的压入方向后端侧附近的连结片135在过盈部137处将引导片133相互连结起来。
[0108] 连结片135的靠压入方向前端侧的端部也与锥部142同样地自外壳102的内周壁102d朝向定子113的轴向呈直线状倾斜。
[0109] 此外,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结片135在两处将引导片133连结起来,但也可以设置两处以上的连结片135。同样地,在该情况下,至少一个连结片135也在引导曲面部139处将引导片133连结起来。
[0110] 驱动电路部105收容前部壳体102a内。在驱动电路部105中,根据压缩部103的热负荷而控制电动马达部104的转速。
[0111] 接下来,说明将定子113向外壳102压入的动作。
[0112] 首先,如图12、13所示,将3个引导构件119沿周向等间隔地安装在定子113的外周上。在安装引导构件119时,使形成于引导曲面部139的偏移防止部143和突出部143a分别与定子113的压入方向前端部相抵接,之后,利用卡定保持部141的弹性将卡定保持部141安装于定子113的压入方向后端部。
[0113] 在将引导构件119安装于定子113之后,如图15所示,将引导构件119的引导曲面部139自外壳102的开口部压入。
[0114] 在将定子113向外壳102压入时,以使引导构件119的引导曲面部139与形成于后部壳体102c的内周壁102d的鼓出部102f滑动接触的方式压入定子113。由此,引导曲面部139的锥部142能够对压入进行引导,因此能够易于将定子113向外壳102压入。
[0115] 另外,由于能够将引导曲面部139压入到形成于外壳102的内周壁102d的鼓出部102f中,因此能够防止定子113的压入方向前端部与外壳102的开口部相抵接。因此,能够防止产生源自外壳102的内周壁102d的刮削粉(毛刺)。
[0116] 如上所述,通过将引导曲面部139沿压入方向压入到形成于外壳102的内周壁102d的鼓出部102f中,从而过盈部137被鼓出部102f压入,并且通过进一步进行压入,从而成为图16、17所示那样的压入完成状态。
[0117]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压缩机101中,在定子113的外周配置有具有用于对将定子113向外壳102压入的操作进行引导的引导曲面部139的引导构件119。因此,能够在不使用热压配合工序的情况下将定子113固定于外壳102。
[0118] 引导构件119由具有引导曲面部139的多个引导片133和用于将引导片133相互连结起来的连结片135构成,连结片135在引导曲面部139处将引导片133连结起来。由此,在将定子113向外壳102压入时,能够在抑制产生毛刺(刮削粉)的状态下可靠地压入定子113,并能够确保充分的过盈量。另外,连结片135在引导曲面部139处将引导片133连结起来。因此,能够增大引导曲面部139的截面积,从而能够提高引导构件119的强度。
[0119] 引导构件119具有与定子113的外周相匹配的曲面形状,并在引导构件119的轴向上形成有狭缝状的缝隙(狭缝部140)。由此,在将定子113向外壳102压入时能够可靠地进行引导。
[0120] 引导构件119由薄板材料形成。因此,能够防止因安装引导构件119而增加的重量,从而能够抑制成本升高。
[0121] 将引导构件119沿定子113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安装。因此,能够防止定子113被以相对于外壳102倾斜的方式压入。
[0122] 在定子113中的引导构件119的非安装部分与外壳102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引导构件119的非安装部分不会与外壳102相接触,因此,在引导构件119的非安装部分处,也能够防止因定子113与外壳102相接触而产生的刮削粉(毛刺)。
[0123] 接下来,使用图18~图22B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0124] 图18表示将图14所示的木排状的引导构件119安装在定子113的外周上的6处的变形例。
[0125] 在该变形例中,安装在定子113的外周上的6个引导构件119也沿周向等间隔地安装。
[0126] 在该变形例中,与在所述定子113的外周上安装有3个引导构件119的情况相比,能够在进一步可靠地防止定子113相对于外壳102倾斜的状态下压入定子113。
[0127] 图19、20分别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引导构件119的变形例。
[0128] 在图19所示的引导构件119中,引导曲面部139呈U字型弯折,并且以使引导曲面部139的内周面侧沿着定子113的压入方向前端部朝向定子113的中心去的方式延伸设置有平面状的偏移防止部143。
[0129] 在该引导构件119中,与所述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也利用连结片135将形成于引导片133的引导曲面部139的端部附近连结起来。
[0130] 这样的平面状的偏移防止部143以较大的面积与定子113的压入方向前端部接触,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在压入时引导构件119向压入方向偏移。
[0131] 另外,在图20所示的引导构件119中,在引导构件119的内周面形成有突出部143a,该突出部143a沿着定子113的压入方向前端的外周端形成。此外,在图20所示的引导构件119中,在引导构件119的外周面上也形成有凸台部。
[0132] 在该引导构件119中,与所述第2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同样地,也利用连结片135将形成于引导片133的引导曲面部139的端部附近连结起来。
[0133] 这样,由于沿着定子113的外周端设有突出部143a,因此,不仅偏移防止部143与定子113的压入方向前端部相接触,而且突出部143a也与定子113的压入方向前端部相接触。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压入时引导构件119在压入方向上的偏移。
[0134] 另外,在图19、20所示的引导构件119中,在引导曲面部139的另一端侧的端部没有形成卡定保持部141。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在将定子113向外壳102的内周壁102d压入时利用引导构件119可靠地进行引导。
[0135] 在图21、图22A以及图22B所示的引导构件119中,在过盈部137设有突出部形成孔144。此外,对于与所述第2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
[0136] 突出部形成孔144通过对形成引导构件119的薄板材料进行剪切而形成。通过利用未图示的工具等按压为了形成突出部形成孔144而剪切了的部位,从而使突出部143a向接近偏移防止部143的方向倾斜。
[0137] 图22A是表示在将引导构件119安装于定子113之前的状态的引导构件119的剖视图。图22B是表示将引导构件119安装在定子113的外周上的安装完成状态的引导构件119的剖视图。
[0138] 在本变形例中,在将引导构件119安装于定子113时,使定子113与形成于引导曲面部139的偏移防止部143相抵接。然后,在偏移防止部143和定子113相抵接的状态下进一步向压入方向按压定子113,并使偏移防止部143在图22A所示的引导构件119的状态下向与突出部143a分开的方向位移,从而成为图22B所示的引导构件119的安装完成状态。此时,突出部143a和偏移防止部143的前端分别抵接于定子113而支承定子113的压入方向前端部。
[0139] 如上所述,在引导构件119的过盈部137设置突出部形成孔144,使为了形成突出部形成孔144而剪切了的部位向接近偏移防止部143的方向倾斜而形成了突出部143a。因此,仅靠对薄板材料进行冲裁并按压突出部形成孔144,就能够形成突出部143a,因此易于形成突出部143a。
[0140] 并且,与所述变形例同样地,突出部143a和偏移防止部143均与定子113相抵接。因此,能够防止定子113在压入方向上发生偏移。
[014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将引导构件119均等地配置在定子113的外周上的3处或者如图18所示那样均等地配置在定子113的外周上的6处,但也可以将引导构件119均等地配置在定子113的外周上的除3处和6处以外的多处。即,在将定子113向外壳102压入时,只要能够使定子113不倾斜地插入,则可以将引导构件119设置在任意多处。
[0142] 另外,也可以仅设置1个引导构件119并使引导构件119为覆盖该定子113的外周那样的C型形状。
[0143] 另外,在图21、图22A以及图22B所示的变形例中,在过盈部137中设置有突出部形成孔144,但也可以是,在锥部142设置突出部形成孔144并使突出部143a向接近偏移防止部143的方向倾斜。
[0144] 如上所述,不言而喻,本发明包括此处没有记载的各种实施方式等。因而,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由基于所述说明的适当的权利要求书所涉及的发明的技术特征决定。
[0145] 在此引用日本特愿2012-157415号(申请日:2012年7月13日)和日本特愿2013-025180号(申请日:2013年2月13日)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