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黄瓜上的杀虫杀菌剂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10617891.5

文献号 : CN10439696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尤晓明王显涛李洋迟文泉邓世海

申请人 : 山东永泰化工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黄瓜上的杀虫杀菌剂,所述杀虫杀菌剂的剂型为微乳剂,有效成分为大蒜素、嘧霉胺和吡蚜酮,助剂为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聚乙二醇、丙酮、癸酸。本发明一次用药,可以同时防治病虫害,节省了人力、物力,减少了用药量,降低了农药残留,且防治效果快,持效期长。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黄瓜上的杀虫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杀菌剂的剂型为微乳剂,各原料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大蒜素0.4%、嘧霉胺14.8%、吡蚜酮14.8%、蓖麻油聚氧乙烯醚5.3%、聚乙二醇8.1%、丙酮

6%、癸酸0.25%、去离子水补足100%;

所述杀虫杀菌剂用于防治黄瓜灰霉病和蚜虫;在灰霉病发病初期或蚜虫幼虫期施药;

每年施药2次;有效成分用药量为40克/公顷。

说明书 :

一种用于黄瓜上的杀虫杀菌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黄瓜上的杀虫杀菌剂,具体涉及一种三元复配制剂,用于防治黄瓜蚜虫和黄瓜灰霉病,其有效成分为大蒜素、嘧霉胺和吡蚜酮,属于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嘧霉胺又名施佳乐,化学名称为N-(4,6-二甲基嘧啶-2-基)苯胺,属苯胺基嘧啶类新型杀菌剂,通过抑制病菌侵染酶的产生从而阻止病菌的侵染并杀死病菌。具有內吸传导和熏蒸作用,施药后迅速达到植株的花、幼果等喷雾无法达到的部位杀死病菌,药效更快、更稳定。特别是对苯并咪唑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已产生抗药性的灰霉病菌效果较好,但嘧霉胺用到有些作物如茄子上,容易出现药害,浓度高或用量大时,药害会更加严重。
[0003] 吡蚜酮属于吡啶类或三嗪酮类杀虫剂,化学式为4,5-二氢-6-甲基-4-(3-吡啶亚甲基氨基)-1,2,4-3(2H)-酮,吡蚜酮的毒性:大鼠经口LD50为1710mg/kg,大鼠经皮LD50>2000mg/kg。吡蚜酮对害虫具有触杀作用,同时还有内吸活性。在植物体内既能在木质部输导也能在韧皮部输导;因此既可用作叶面喷雾,也可用于土壤处理。由于其良好的输导特性,在茎叶喷雾后新长出的枝叶也可以得到有效保护。吡蚜酮对某些重要天敌或益虫,如棉铃虫的天敌七星瓢虫,普通草蛉,叶蝉及飞虱科的天敌蜘蛛等益虫几乎无害。
[0004] 大蒜素(Allicin)是从百合科葱属植物大蒜(Allium Sativum)的鳞茎(大蒜头)中提取的一种有机硫化合物,也存在于洋葱和其他葱属植物中。学名二烯丙基硫代亚磺酸酯。淡黄色油状液体。沸点80-85℃(0.2kPa),相对密度1.112(20/4℃),折光率1.561。溶于乙醇、氯仿或乙醚。水中溶解度2.5%(质量)(10℃),其水溶液pH值为6.5,静置时有油状物沉淀物形成。与乙醇,乙醚及苯可互溶。对热碱不稳定,对酸稳定。由存在于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鳞茎中,由存在的大蒜氨酸在大蒜酶作用下转化产生。也存在于葱的鳞茎中。具有强烈的大蒜臭,味辣。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黄瓜上的杀虫杀菌剂,具体涉及一种三元复配制剂,用于防治黄瓜蚜虫和黄瓜灰霉病,其有效成分为大蒜素、嘧霉胺和吡蚜酮,本发明一次用药,可以同时防治病虫害,节省了人力、物力,减少了用药量,降低了农药残留,且防治效果快,持效期长。
[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一种用于黄瓜上的杀虫杀菌剂,所述杀虫杀菌剂的剂型为微乳剂,有效成分为大蒜素、嘧霉胺和吡蚜酮,助剂为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聚乙二醇、丙酮、癸酸。
[0008] 进一步的,本发明各原料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
[0009] 大蒜素0.1%-1%、嘧霉胺1%-25%、吡蚜酮1%-25%,蓖麻油聚氧乙烯醚4%-5%、聚乙二醇6%-10%、丙酮5%-8%、癸酸0.05%-0.5%、去离子水补足100%。
[0010] 进一步的,本发明各原料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
[0011] 大蒜素0.3%-0.8%、嘧霉胺1%-25%、吡蚜酮1%-25%,蓖麻油聚氧乙烯醚4%-5%、聚乙二醇6%-10%、丙酮5%-8%、癸酸0.05%-0.5%、去离子水补足100%。
[0012] 更进一步的,本发明各原料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
[0013] 大蒜素0.4%、嘧霉胺14.8%、吡蚜酮14.8%、蓖麻油聚氧乙烯醚5.3%、聚乙二醇8.1%、丙酮6%、癸酸0.25%、去离子水补足100%。
[0014] 本发明杀虫杀菌剂用于防治黄瓜灰霉病和蚜虫,灰霉病发病初期或蚜虫幼虫期施药;每年施药1次或2次;有效成分用药量为30克/公顷-50克/公顷,优选的,用药量为40克/公顷。
[0015] 本发明对黄瓜灰霉病和蚜虫具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本发明中大蒜素、嘧霉胺和吡蚜酮复配,不仅可以兼具杀虫杀菌作用,且防治效果具有相加作用,本发明黄瓜灰霉病和蚜虫的防治见效快,持效期长,对非靶标作物无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17] 实施例1 一种用于黄瓜上的杀虫杀菌剂
[0018] 各原料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
[0019] 大蒜素0.4%、嘧霉胺14.8%、吡蚜酮14.8%、蓖麻油聚氧乙烯醚5.3%、聚乙二醇8.1%、丙酮6%、癸酸0.25%、去离子水补足100%。
[0020] 将上述各成分应用常规农药加工技术,制成的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微乳剂制品。
[0021] 实施例2 一种用于黄瓜上的杀虫杀菌剂
[0022] 各原料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
[0023] 大蒜素0.1%、嘧霉胺24.9%、吡蚜酮25%,蓖麻油聚氧乙烯醚4.5%、聚乙二醇7%、丙酮6.5%、癸酸0.15%、去离子水补足100%。
[0024] 将上述各成分应用常规农药加工技术,制成的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微乳剂制品。
[0025] 实施例3 一种用于黄瓜上的杀虫杀菌剂
[0026] 各原料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
[0027] 大蒜素0.8%、嘧霉胺9.6%、吡蚜酮9.6%,蓖麻油聚氧乙烯醚4.3%、聚乙二醇8%、丙酮6%、癸酸0.25%、去离子水补足100%。
[0028] 将上述各成分应用常规农药加工技术,制成的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微乳剂制品。
[0029] 实施例4 一种用于黄瓜上的杀虫杀菌剂
[0030] 各原料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
[0031] 大蒜素1%、嘧霉胺24%、吡蚜酮1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5%、聚乙二醇9%、丙酮5%、癸酸0.3%、去离子水补足100%。
[0032] 将上述各成分应用常规农药加工技术,制成的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微乳剂制品。
[0033] 实施例5 一种用于黄瓜上的杀虫杀菌剂
[0034] 各原料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
[0035] 大蒜素0.5%、嘧霉胺9.5%、吡蚜酮25%,蓖麻油聚氧乙烯醚4.8%、聚乙二醇8.5%、丙酮6%、癸酸0.4%、去离子水补足100%。
[0036] 将上述各成分应用常规农药加工技术,制成的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微乳剂制品。
[0037] 试验例1 本发明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0038] 1、试验方法
[0039] 试验地点在山东省寿光市,供试作物为黄瓜,每处理重复4次,每小区双对角线调查5个点,每点调查3株黄瓜,用分级法记载发病程度,分级标准如下:
[0040] 0级:无病;
[0041]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0042]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0%;
[0043]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1%-20%;
[0044]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1%-50%;
[0045]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以上。
[0046] 2、调查时间和次数
[0047] 试验共调查4次,药前基数调查,第一次药后7天、第二次7天及药后14天进行调查。
[0048] 3、药效计算方法
[0049] 病叶率(%)=病叶数/调查总叶数×100;
[0050]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0051] 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 ×100。
[0052] 4、药害调查方法
[0053] 施药后连续15d目测药剂对作物是否有药害。
[0054] 5、试验结果及分析
[0055] 各处理防治黄瓜灰霉病的效果如表1所示,且药剂对作物无药害。
[0056] 表1 本发明微胶囊悬浮剂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