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膨胀阀及其流量控制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420028.6

文献号 : CN10445704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鑫楠

申请人 : 盾安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属于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制冷设备上的双向膨胀阀,包括阀体、阀芯、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阀体侧壁设有微阀,流道上腔通过上腔通道与微阀连通,流道下腔通过下腔通道与微阀连通,在双向膨胀阀正向流通状态下,微阀控制流道上腔与阀芯上腔连通,在双向膨胀阀反向流通状态下,阀芯控制流道下腔与阀芯上腔连通,本发明解决了膨胀阀只能实现单一方向上的节流问题,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噪声小、成本低。

权利要求 :

1.一种双向膨胀阀,包括阀体、阀芯、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所述阀体内设有流道上腔和流道下腔,所述第一接管连通流道上腔,第二接管连通流道下腔,所述阀芯安装于所述流道上腔和流道下腔之间且能上下活动,所述流道上腔与流道下腔之间设有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上端面与阀体内腔上端之间设有阀芯上腔,所述阀芯下端面与阀体内腔下端之间设有阀芯下腔,所述阀芯上腔和阀芯下腔均设有弹性件,所述阀体侧壁设有微阀,所述流道上腔通过上腔通道与微阀连通,所述流道下腔通过下腔通道与微阀连通,在双向膨胀阀正向流通状态下,微阀控制流道上腔与阀芯上腔连通,在双向膨胀阀反向流通状态下,阀芯控制流道下腔与阀芯上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阀包括互相层叠的第一硅层、第二硅层和第三硅层,第三硅层包括上腔通道接口、下腔通道接口、阀芯上腔接口和阀芯下腔接口,所述上腔通道与上腔通道接口连通,下腔通道与下腔通道接口连通,阀芯上腔接口与阀芯上腔连通,阀芯下腔接口与阀芯下腔连通,所述第二硅层上设有移动片,在双向膨胀阀正向流通状态下,移动片控制上腔通道接口与阀芯上腔接口连通,在双向膨胀阀反向流通状态下,移动片控制下腔通道接口与阀芯上腔接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向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上腔接口通过毛细管与阀芯上腔连通,阀芯下腔接口通过毛细管与阀芯下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膨胀阀,其特征在于:在双向膨胀阀正向流通状态下,微阀控制流道下腔与阀芯下腔连通,在双向膨胀阀反向流通状态下,微阀控制流道上腔与阀芯下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压紧弹簧或弹性金属片。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双向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端设有上端盖,阀体下端设有下端盖。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双向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一端设有端盖,阀体另一端封闭。

8.一种双向膨胀阀的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膨胀阀包括阀体和阀芯,所述阀体上连接有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所述阀体内设有流道上腔和流道下腔,第一接管连通流道上腔,第二接管连通流道下腔,流道上腔与流道下腔之间设有阀口,阀芯上端与阀体之间形成阀芯上腔,阀芯下端与阀体之间形成阀芯下腔;所述阀芯上下运动控制阀口开闭,所述阀体一侧还设有控制阀体内流体流向的微阀;

第一接管进液,第二接管出液,控制微阀动作使流道上腔内的流体引入阀芯上腔,用于驱动阀芯向阀芯下腔运动,打开阀口,实现双向膨胀阀的正向流通;第二接管进液管,第一接管出液,控制微阀动作使流道下腔内的流体引入阀芯上腔,用于驱动阀芯向阀芯下腔运动,打开阀口,实现双向膨胀阀的反向流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向膨胀阀的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双向膨胀阀正向流通状态下,控制微阀中动作使阀芯下腔的压力引出到流道下腔中去;在双向膨胀阀反向流通状态下,控制微阀动作使阀芯下腔的压力引出到流道上腔中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双向膨胀阀的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双向膨胀阀正向流通状态下,控制微阀动作使流道上腔内的流体引入阀芯上腔,用于驱动阀芯向阀芯下腔运动以打开阀口,并保持阀口最大开度,关闭微阀可使阀芯复位以关闭阀口,通过保持阀口打开或者关闭的时间长短控制双向膨胀阀出液侧的流量;双向膨胀阀反向流通状态下,控制微阀动作使流道下腔内的流体引入阀芯上腔,用于驱动阀芯向阀芯下腔运动以打开阀口,并保持阀口最大开度,关闭微阀可使阀芯复位以关闭阀口,通过保持阀口打开或者关闭的时间长短控制双向膨胀阀出液侧的流量。

说明书 :

一种双向膨胀阀及其流量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制冷设备上的双向膨胀阀。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MEMS膨胀阀只能实现单一方向上的节流,不能实现其反方向的节流,然而大多数空调系统具备多种模式,制冷、制热等,更需要具有双向精确节流功能的膨胀阀,以简化系统结构,并能节约成本。
[0003] 现有电子膨胀阀如果要达到更高的流量控制精度,就必须要放慢它的调节速度,即响应时间慢,不能达到快速控制过热度的目的。
[0004] 同时现有电子膨胀阀结构复杂,稳定性差,而其双向阀更难保证正反向流量的一致性,即正向时电子膨胀阀流量控制曲线稳定,而当其反向进行流量控制时,其曲线的波动性不稳定,且与正向时不一致,这样的波动与不一致性,会使电子膨胀阀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双向节流控制的双向膨胀阀和双向膨胀阀的流量控制方法。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向膨胀阀,包括阀体、阀芯、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所述阀体内设有流道上腔和流道下腔,所述第一接管连通流道上腔,第二接管连通流道下腔,所述阀芯安装于所述流道上腔和流道下腔之间且能上下活动,所述流道上腔与流道下腔之间设有阀口,所述阀芯上端面与阀体内腔上端之间设有阀芯上腔,所述阀芯下端面与阀体内腔下端之间设有阀芯下腔,所述阀芯上腔和阀芯下腔均设有弹性件,所述阀体侧壁设有微阀,所述流道上腔通过上腔通道与微阀连通,所述流道下腔通过下腔通道与微阀连通,在双向膨胀阀正向流通状态下,微阀控制流道上腔与阀芯上腔连通,在双向膨胀阀反向流通状态下,阀芯控制流道下腔与阀芯上腔连通。
[0007] 改进的,所述微阀包括互相层叠的第一硅层、第二硅层和第三硅层,第三硅层包括上腔通道接口、下腔通道接口、阀芯上腔接口和阀芯下腔接口,所述上腔通道与上腔通道接口连通,下腔通道与下腔通道接口连通,阀芯上腔接口与阀芯上腔连通,阀芯下腔接口与阀芯下腔连通,所述第二硅层上设有移动片,在双向膨胀阀正向流通状态下,移动片控制上腔通道接口与阀芯上腔接口连通,在双向膨胀阀反向流通状态下,移动片控制下腔通道接口与阀芯上腔接口连通。
[0008] 改进的,所述阀芯上腔接口通过毛细管与阀芯上腔连通,阀芯下腔接口通过毛细管与阀芯下腔连通。
[0009] 改进的,在双向膨胀阀正向流通状态下,微阀控制流道下腔与阀芯下腔连通,在双向膨胀阀反向流通状态下,微阀控制流道上腔与阀芯下腔连通。
[0010] 改进的,所述弹性件为压紧弹簧或弹性金属片。
[0011] 改进的,所述阀体上端设有上端盖,阀体下端设有下端盖。
[0012] 一种双向膨胀阀的流量控制方法,所述双向膨胀阀包括阀体和阀芯,所述阀体上连接有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所述阀体内设有流道上腔和流道下腔,第一接管连通流道上腔,第二接管连通流道下腔,流道上腔与流道下腔之间设有阀口,阀芯上端与阀体之间形成阀芯上腔,阀芯下端与阀体之间形成阀芯下腔;所述阀芯上下运动控制阀口开闭,所述阀体一侧还设有控制阀体内流体流向的微阀,第一接管进液,第二接管出液,控制微阀动作使流道上腔内的流体引入阀芯上腔,用于驱动阀芯向阀芯下腔运动,打开阀口,实现双向膨胀阀的正向流通;第二接管进液,第一接管出液,控制微阀动作使流道下腔内的流体引入阀芯上腔,用于驱动阀芯向阀芯下腔运动,打开阀口,实现双向膨胀阀的反向流通。
[0013] 改进的,在双向膨胀阀正向流通状态下,控制微阀中动作使阀芯下腔的压力引出到流道下腔中去;在双向膨胀阀反向流通状态下,控制微阀动作使阀芯下腔的压力引出到流道上腔中去。
[0014] 改进的,双向膨胀阀正向流通状态下,控制微阀动作使流道上腔内的流体引入阀芯上腔,用于驱动阀芯向阀芯下腔运动以打开阀口,并保持阀口最大开度,关闭微阀可使阀芯复位以关闭阀口,通过保持阀口打开或者关闭的时间长短控制双向膨胀阀出液侧的流量;双向膨胀阀反向流通状态下,控制微阀动作使流道下腔内的流体引入阀芯上腔,用于驱动阀芯向阀芯下腔运动以打开阀口,并保持阀口最大开度,关闭微阀可使阀芯复位以关闭阀口,通过保持阀口打开或者关闭的时间长短控制双向膨胀阀出液侧的流量。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6] 本发明中,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17] 通过在阀体侧壁上设置微阀,通过微阀的控制,能够精确的控制正反向制冷剂的流量,同时,正方向流量控制曲线相当。
[0018] 由于微阀是通过移动片来控制各个不同接口之间的连通,而移动片则采用电极驱动,因此微阀反应灵敏,可靠性高。并且,采用移动片来控制各个接口之间的连通或者隔断,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0019] 现有技术大多采用电磁线圈或者步进电机来驱动膨胀阀的阀芯的运动,因此在运行的时候会产生噪声,而本发明则将正向流通或者反向流通状态下的流道中的压力导向阀芯上腔中,通过压力驱动阀芯运动,因此,运转平稳,噪声低。
[0020] 本发明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22] 图1为本发明双向膨胀阀的爆炸图;
[0023] 图2为本发明双向膨胀阀的右视剖面图;
[0024] 图3为本发明双向膨胀阀的毛细管与微阀相通流道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为本发明双向膨胀阀的微阀在正向流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5为本发明双向膨胀阀的微阀在反向流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6为本发明双向膨胀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向膨胀阀,包括阀体、阀芯、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所述阀体内设有流道上腔和流道下腔,所述第一接管连通流道上腔,第二接管连通流道下腔,所述阀芯安装于所述流道上腔和流道下腔之间且能上下活动,所述阀体上设有阀口,所述阀芯上端面与阀体内腔上端之间设有阀芯上腔,所述阀芯下端面与阀体内腔下端之间设有阀芯下腔,所述阀芯上腔和阀芯下腔均设有弹性件,所述阀体侧壁设有微阀,所述流道上腔通过上腔通道与微阀连通,所述流道下腔通过下腔通道与微阀连通,在双向膨胀阀正向流通状态下,微阀控制流道上腔与阀芯上腔连通,在双向膨胀阀反向流通状态下,阀芯控制流道下腔与阀芯上腔连通。通过在阀体侧壁上设置微阀,通过微阀的控制,能够精确的控制正反向制冷剂的流量,同时,正方向流量控制曲线相当。
[0029]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30] 参照图1、图2所示,一种双向膨胀阀,包括阀体1、阀芯4、第一接管2和第二接管3,所述阀体1内设有流道上腔10和流道下腔11,同时,第一接管2连通流道上腔10,第二接管3连通流道下腔11,将阀芯4安装于所述流道上腔10和流道下腔11之间且能上下活动,然后在阀体1上开设阀口14,阀芯4通过在流道上腔10和流道下腔11之间运动,来打开或者关闭阀口14,阀口14打开时,第一接管2和第二接管3连通,阀口14关闭时,第一接管2和第二接管3断开。然后,在阀芯4上端面与阀体1内腔上端之间设有阀芯上腔12,阀芯4下端面与阀体1内腔下端之间设有阀芯下腔13,同时,阀芯上腔12和阀芯下腔13均设有弹性件,也就是阀芯4两端与阀体1之间设置有弹性件,能够使阀芯4上下运动。具体实施时,阀芯4与阀体1内腔腔壁之间为滑动密封配合,使流道上腔10或者流道下腔11内的压力不外泄。并且,在阀体1的侧壁上设置微阀5,微阀5通过封盖6固定在阀体1侧壁上,然后将流道上腔10通过上腔通道15与微阀5连通,流道下腔11通过下腔通道16与微阀5连通,在双向膨胀阀正向流通状态下,也就是制冷剂从第一接管2流入时,微阀5控制流道上腔10与阀芯上腔12连通,从而将流道上腔10内的压力导向阀芯上腔12,驱动阀芯4向下运动,打开阀口14,接通第一接管2和第二接管3;在双向膨胀阀反向流通状态下,也就是制冷剂由第二接管3流入时,阀芯4控制流道下腔11与阀芯上腔12连通,将流道下腔11内的压力导向阀芯上腔12,从而驱动阀芯4向下运动,打开阀口14,接通第一接管2和第二接管3,使得第二接管3内的制冷剂流入第一接管2。
在阀体的侧壁上设置微阀,然后通过微阀的控制,能够精确的控制正反向流体的流量,从而在实现双向流通的情况下,还能进行流量控制。
[0031] 参照图2、图3、图4、图5所示,微阀5包括互相层叠的第一硅层19、第二硅层18和第三硅层17,第二硅层18位于第一硅层19和第三硅层17之间,第三硅层17紧贴阀体1,然后在第三硅层17包括上腔通道接口20、下腔通道接口21、阀芯上腔接口22和阀芯下腔接口23,同时,上腔通道15与上腔通道接口20连通,下腔通道16与下腔通道接口21连通,阀芯上腔接口22与阀芯上腔12连通,阀芯下腔接口23与阀芯下腔13连通,最后在第二硅层18上设有移动片24,第一硅层19上设置的电极25通电后驱动移动片24移动,在双向膨胀阀正向流通状态下,移动片24控制上腔通道接口20与阀芯上腔接口22连通,在双向膨胀阀反向流通状态下,移动片24控制下腔通道接口21与阀芯上腔接口22连通。微阀是通过移动片来控制各个不同接口之间的连通,而移动片则采用电极驱动,因此微阀反应灵敏,可靠性高。并且,采用移动片来控制各个接口之间的连通或者隔断,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同时,现有技术大多采用电磁线圈或者步进电机来驱动膨胀阀的阀芯的运动,因此在运行的时候会产生噪声,而本发明则将正向流通或者反向流通状态下的流道中的压力导向阀芯上腔中,通过压力驱动阀芯运动,因此,运转平稳,噪声低。
[0032] 参照图3所示,需要说明的是,阀芯上腔接口22通过毛细管7与阀芯上腔12连通,阀芯下腔接口23通过毛细管7与阀芯下腔13连通。更具体的说:本实施例的阀体上还设有阀芯上腔通道27和阀芯下腔通道28,阀芯上腔通道27与阀芯上腔接口22连通,阀芯下腔通道28与阀芯下腔接口23连通,因此,阀芯上腔接口22通过毛细管7与阀芯上腔12连通,可以理解为:阀芯上腔接口22与毛细管7之间通过阀芯上腔通道27连通,再由毛细管7连通到阀芯上腔12;同理,阀芯下腔接口23与毛细管7之间通过阀芯下腔通道28连通,再由毛细管连通到阀芯下腔13。
[0033] 参照图2所示,当双向膨胀阀处于正向流通状态时,即制冷剂从流道上腔10进入,而阀芯4向下运动,因此阀芯下腔13内存在有压力,因此,移动片24在连通上腔通道接口20与阀芯上腔接口22的同时,也将下腔流道接口21与阀芯下腔接口23连通,即流道下腔11与阀芯下腔13连通,从而将阀芯下腔13中的压力导出到流道下腔11中去;同样的,当双向膨胀阀反向流通状态下,移动片24控制流道上腔10与阀芯下腔13连通,从而将阀芯下腔13中的压力导出到流道上腔10中去。采用以上设计,有利于阀芯4向下运动,减少了阀芯4向下运动时的阻力。
[0034] 参照图2所示,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优选为压紧弹簧9,也可以是弹性金属片。同时,为了提高阀体1的维护性能,使其便于维修保养,阀体1上端安装有上端盖8,阀体1下端安装有下端盖26,上端盖8和下端盖26分别通过密封环安装在阀体1上。通过拆解上端盖8和下端盖26,能够将阀芯4取出。
[0035] 同时,作为另一种换选的方案,阀体一端设有端盖,阀体另一端封闭,也就是说阀体一端开口,另外一端与阀体一体成型,呈密封状态,开口处安装端盖来密封,具体实施时,阀体可以在上端设置端盖,下端封闭;也可以下端设置端盖,上端密封。
[0036] 本发明双向膨胀阀的运行原理如下:
[0037] 参照图6所示,正向流通工作时,制冷剂通过第一接管2进入流道上腔10中,然后,微阀中的第二硅层的移动片移动,使流道上腔10与阀芯上腔12连通,即将流道上腔10内的压力导向阀芯上腔12,而流道下腔11与阀芯下腔13连通,使阀芯下腔13的压力引出到流道下腔11中,此时阀芯4上端面的压力大于阀芯4下端面的压力,使阀芯4向下移动,打开阀口14,当向微阀传递一个按比例线性驱动的指令压力,使阀芯4上端面压力与阀芯4下端面压力达到平衡,则阀芯4位置得到确定,从而使制冷剂流量得到控制。
[0038] 反向流通工作时,制冷剂通过第二接管进入流道下腔中,然后,微阀中的第二硅层的移动片移动,使流道下腔与阀芯上腔连通,即将流道下腔中的压力引入阀芯上腔,而流道上腔与阀芯下腔连通,使阀芯下腔的压力引出到流道上腔中,此时阀芯上端面的压力大于阀芯下端面的压力,使阀芯向下移动,打开阀口,当向微阀传递一个按比例线性驱动的指令压力,使阀芯上端面压力与阀芯下端面压力达到平衡,则阀芯位置得到确定,从而使反向流通的制冷剂的流量得到控制。
[0039] 一种双向膨胀阀的流量控制方法,双向膨胀阀包括:包括阀体、阀芯、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阀体内设有流道上腔和流道下腔,第一接管连通流道上腔,第二接管连通流道下腔,阀芯安装于所述流道上腔和流道下腔之间且能上下活动,阀体上设有阀口,阀芯上端面与阀体内腔上端之间设有阀芯上腔,阀芯下端面与阀体内腔下端之间设有阀芯下腔,阀芯上腔和阀芯下腔均设有弹性件,阀体侧壁设有微阀,流道上腔通过上腔通道与微阀连通,流道下腔通过下腔通道与微阀连通,微阀包括互相层叠的第一硅层、第二硅层和第三硅层,第三硅层包括上腔通道接口、下腔通道接口、阀芯上腔接口和阀芯下腔接口,上腔通道与上腔通道接口连通,下腔通道与下腔通道接口连通,阀芯上腔接口通过毛细管与阀芯上腔连通,阀芯下腔接口通过毛细管与阀芯下腔连通,在第二硅层上设有移动片。
[0040] 当双向膨胀阀正向流通时,控制微阀中第二硅层的移动片移动使上腔通道接口与阀芯上腔接口连通,由于上腔通道与上腔通道接口连通,阀芯上腔接口与阀芯上腔连通,因此,液体通过第一接管进入流道上腔,再从流道上腔经过上腔通道流入微阀,由于微阀的引流作用,液体通过阀芯上腔接口进入阀芯上腔中,由于阀芯上腔中液体压力的作用,驱动阀芯向下运动,打开阀口,使液体通过流道下腔进入第二接管,连通了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
[0041] 当双向膨胀阀反向流通时,控制微阀中第二硅层的移动片移动使下腔通道接口与阀芯上腔接口连通,由于下腔通道与下腔通道接口连通,阀芯上腔接口与阀芯上腔连通,因此,流道下腔与阀芯上腔连通,因此,液体从第二接管进入流道下腔,在通过下腔通道、毛细管后,进入阀芯上腔中,由于阀芯上腔中液体压力的作用,驱动阀芯向下运动,打开阀口,使液体通过流道下腔进入第二接管,连通了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
[0042]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当双向膨胀阀正向流通时,控制微阀中第二硅层的移动片移动,使得下腔通道接口与阀芯下腔接口连通,由于阀芯下腔接口与阀芯下腔连通,下腔通道接口连接在下腔通道上,因此,流道下腔与阀芯下腔连通,当阀芯向下运动时,阀芯下腔的压力引出到流道下腔中,减少了阀芯向下运动的阻力;当双向膨胀阀反向流通时,控制微阀中第二硅层的移动片移动使上腔通道接口与阀芯下腔接口连通,由于上腔通道接口连接在上腔通道上,阀芯下腔接口与阀芯下腔连通,因此,流道上腔与阀芯下腔连通,当阀芯向下运动时,阀芯下腔的压力引出到流道上腔中,减少了阀芯向下运动的阻力。
[0043]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双向膨胀阀具有另外一种驱动移动片的方式,采用开关控制模式,通过控制主阀的打开和关闭的时间长短,控制流量。具体实施时,在双向膨胀阀正向流通状态下,也就是第一接管进液、第二接管出液,流体进入流道上腔后,通过控制微阀内的移动片的移动,流道上腔通过上腔通道与阀芯上腔连通,因此流体进入阀芯上腔,同时,流体压力驱动阀芯向阀芯下腔运动以打开阀口,并且保持阀口处于最大的开度,此时,流体在双向膨胀阀的出液侧流量最大,然后,控制微阀中的移动片移动,使之慢慢关闭微阀,因此流体对阀芯上腔的压力逐渐减小,同时作用于阀芯顶端的力也越来越小,阀芯开始复位,将阀芯上腔中的流体通过微阀慢慢倒流回流道上腔中去,最终,移动片移动完成,微阀关闭,阀芯复位并且关闭了阀口,因此可保持阀口打开或者关闭的时间长短控制双向膨胀阀出液侧的流量,将阀口打开一端时间,双向膨胀阀出液侧的流量为稳定不变的状态,当需要改变双向膨胀阀出液侧的流量,控制微阀来关闭阀口,关闭一段时间,从而降低了双向膨胀阀出液侧的流量。
[0044] 在双向膨胀阀反向流通状态下,也就是说第二接管进液,第一接管出液,流体进入流道下腔后,通过控制微阀内的移动片的移动,流道下腔通过下腔通道与阀芯上腔连通,因此流体进入阀芯上腔,同时,流体压力驱动阀芯向阀芯下腔运动以打开阀口,并且保持阀口处于最大的开度,此时,流体在双向膨胀阀的出液侧流量最大,然后,控制微阀中的移动片移动,使之慢慢关闭微阀,因此流体对阀芯上腔的压力逐渐减小,同时作用于阀芯顶端的力也越来越小,阀芯开始复位,将阀芯上腔中的流体通过微阀慢慢倒流回流道下腔中去,最终,移动片移动完成,微阀关闭,阀芯复位并且关闭了阀口,因此可保持阀口打开或者关闭的时间长短控制双向膨胀阀出液侧的流量,将阀口打开一端时间,双向膨胀阀出液侧的流量为稳定不变的状态,当需要改变双向膨胀阀出液侧的流量,控制微阀来关闭阀口,关闭一段时间,从而降低了双向膨胀阀出液侧的流量。
[0045] 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制冷设备中的双向膨胀阀中,尤其是应用于空调设备中。
[0046]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发明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